❶ 請問我國休閑體育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是什麼
1,休閑體育的現狀
休閑體育正以異軍突起的態勢快速發展,逐步成為人們的主要休閑方式,其表現有參與人數的迅猛增多,非運動訓練性體育會館俱樂部的大量創辦。尤其是針對年輕人的時尚運動休閑方式,如輪滑,瑜伽,跆拳道,乒羽,射擊,射箭等項目。同時體育旅遊和休閑體育產業也隨之迅猛發展!可見我國休閑體育現狀正處於一個方興未艾的良好開端!
2休閑體育的趨勢
休閑體育的發展趨勢勢必是以更加休閑化和娛樂化,同時更好的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可以認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條件和經濟狀況的改觀,人們對體育運動的渴望將日趨加大。體育運動對人們生活的積極調節作用也必將進一步表現出來。而休閑運動正符合了人們這一體育生活化的要求。其發展方向必然是更加大眾化和生活化。休閑體育的發達是其發展的必然方向,包括,國家政策對體育事業的進一步倡導和支持,將更有利於體育的推廣和開展。體育組織包括各級民間體育組織的興起,從世界范圍來看,發達國家內有大量的體育組織來對體育事業進行開展,這是一個食物發展的必然趨勢,休閑體育也並不例外!體育旅遊和賽事旅遊也將隨即進入中國人的家庭,隨著經濟收支比例的新變革,人們的消費觀念比較轉變,人們對觀看比賽來休閑的生活必將興起。此外體育產業也蓬勃發展起來如滑冰鞋,運動服等設施用品的生產。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大量的民間體育俱樂部的興起,一方面組織著體育活動,另一方面給體育參與者提供了活動的空間,從而在其中收取合適的費用來運營和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休閑體育事業的發展可以說方興未艾,大有前景
-----------------------------------
我是臨時發揮給你寫了這幾百個字,不知能不能幫助你?
❷ 我國的體育現狀和發展
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體育運動才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而得以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黨和政府重視體育工作,把增強人民的體質,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為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首要任務。1949年,新中國剛剛誕生,就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1952年成立了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此後,各級體委機構也建立起來。教育部門、共青團、工會和部隊都成立了體育機構,到80年代,還成立了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中國傷殘人體育協會、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中國輪滑協會、中國釣魚協會、中國龍舟協會、中國武術協會,並恢復和新建了火車頭、前衛、銀鷹、煤礦、林業、石油、農民、水利、建築工程和電力公司等15個全國性行業體育協會,從組織上加強對各行各業體育工作的領導。近幾年來,由於體育運動的廣泛普及和世界體育環境的發展,中國也興起了體育熱潮,各種群眾性體育組織層出不窮,最近,北京又成立了奧星促進會。
1949年,中國人民-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列入了"提倡國民體育"的內容,從法律的高度指出了體育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了"關於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同年11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公布推行第一套廣播體操,廣播體操簡單易行,是適合於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活動,六十多年來,廣播體操不斷改進和發展,更加科學和通用,已公布-廣播體操九套。對於少年和兒童的日常體育訓練,國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視,截止到1985年為止,少年兒童廣播體操已公布十套,國家體委還編制過紡織工人操、煤礦工人操、鋼鐵工人操等,在全國推行,有些國家和地區還根據不同工種的特點編制出多種生產操,根據不同的病情編出保健操。尤其是為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還編制出眼睛保健操。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國家體委黨組《關於加強人民體育運動工作的報告》,批錄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狀況,增強人民體質,是黨的一項重要-任務"。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關於在政府機關中開展工間操和其他體育活動的通知》,通知"正式規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時間中抽出十分鍾做工間操"並"提倡早操和球類等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這一年,還公布了"准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在全國施行,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稱青少年體育鍛煉標准,三十多年來,已有二億多人達到各級標准,促進了廣大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為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創造了環境。
1955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提出"在全國人民中,首先在廠礦、學校、部隊和機關青年中,廣泛地開展體育運動,以增強人民體質"。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體育工作中,應貫徹執行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步提高我國的體育水平"。1960年,黨中央在《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極拳及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由於黨和政府對體育工作的一貫重視,倡導,鼓勵,群眾體育運動更加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並從中國地廣人多,各地情況不同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總結出業余、自願、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的原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出現了新的-、經濟形勢,體育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取得了更大的進步。1979年,國家體委提出:"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廣泛開展群眾體育工作,重點抓好學校體育,積極開展工農體育活動,大力加強少年兒童的業余訓練"。十幾年來,群眾體育和業余訓練得到加強,體育傳統項目發展到二萬多項,參加訓練的學生200多萬人,工農體育也蓬勃開展,社會辦體育的熱潮正在興起,既有國家辦,又有各部門、各行業和集體個人辦,社會團體、集體和個人資助體育,修場地,建學校,搞競賽的情況都有。海外華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資運動支持國內體育事業的發展。現在,從城市到鄉村,男女老幼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傷殘人也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活動內容既有近代體育,又有民族傳統體育、家庭體育、體育旅遊,醫療體育等新生事物,群眾體育的路子越走越寬,體育運動的質量不斷提高。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發展體育運動的通知》,充分肯定了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到此時35年來體育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也指出體育事業的發展規模、普及程度,和發展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求全黨全社會都要重視加強體育工作,進一步發展全民族的體育運動,逐步摸索出一條中國式的體育發展道路,創造體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幾年來,黨和政府更加認識到體育發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養和財力支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國家體委多次召開體育工作會議,研討中國體育現狀、發展方向,主張廣泛開展同世界各國運動員的技術交流。
黨和國家的重視,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使中國體育運動技術水平愈來愈高,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正逐步擠身於世界體育強國之林。
近代體育項目從十五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在城市和學校里逐步開展起來,隨之競賽活動也日益興起。本世紀初,一些城市開始舉辦運動會,國際體育競賽也有所開展。在舊中國,國內規模較大的競賽活動,有1910年至1948年間先後舉辦的七屆全國運動會。有影響的地區性運動會有1913年至1934年先後舉行的十八屆華北運動會,和1923年至1936年舉行的共六屆華中運動會。此外,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比賽主要有1913年至1934年舉行的總共十屆遠東運動會。1932年至1948年先後共參加了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但由於運動技術落後,運動成績長期處於低水平。根據1936年至1948年的統計,田徑項目總共只打破過八項全國紀錄,絕大多數項目的全國紀錄只相當於新中國二、三流運動員的水平,同西方體育強國相比其差距顯而易見,在國際性比賽中也僅在遠東運動會上取得過一些名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泛開展各項體育運動,其中包括29個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現在已經成立了50多個單項運動協會,為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創造了各種條件。早在1954年,舊中國的游泳紀錄就已全部被刷新,絕大部分田徑項目的紀錄也被刷新。從1959年舉行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以來,到1993年已舉辦七屆全運會。截止目前,在歷屆全運會上,我國運動員30多次打破田徑、游泳、射擊、舉重、射箭、跳傘、航空模型等項目的世界紀錄,打破全國紀錄達兩千多次。此外,近幾年來,還創辦了全國城市運動會、全國農民運動會、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也於1991年在南寧舉行。
中國女排五連冠
中國的國際體育交往也日益頻繁,早在1989年,中國就已加入74個國際體育組織和38個亞洲體育組織,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八千多次體育交往,共達十多萬人次。其中參加的綜合性運動會除奧運會以外,還有1963年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有48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新興力量運動會。在這屆運動會上,充分顯示了中國的實力,共獲66枚金牌,56枚銀牌,46枚銅牌,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都列在首位,並有13人17次打破162項全國紀錄,兩人2次打破兩次世界紀錄,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從1974年起參加了5屆亞洲地區運動會(在此以前,台灣運動員參加過4屆),首次參加第7屆亞運會總分列第三位,第8屆名列第二,第9屆名列第一,第10屆獲得金牌總數第一。並承辦第11屆亞運會,於1990年在首都北京舉行,獲得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均為第一,取得了重大成就,實現了沖出亞洲的宏願。1993年5月,中國在上海舉辦了首屆東亞地區的運動會。這屆運動會無論從比賽組織情況,還是從比賽情況都獲得了巨大成功,顯示了中國舉辦大型運動會的雄厚基礎,中國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共獲102枚金牌,以極大優勢取得第一名。2010年,亞運會再度來到中國廣州,中國以199金的成績,在金牌榜與獎牌榜上都高居第一。
除了舉辦亞運會外,中國還在2008年成功舉辦了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也圓了國人百年的奧運夢。中國代表團以51金的成績,第一次登上了金牌榜首。北京奧運會是一次無與倫比的盛會,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中國開始了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跨越。
北京奧運會後,國家規定每年的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這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以及群眾性體育的發展。
2014年8月16日20時,2014年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南京開幕。南京青奧會是繼北京奧運會後中國的又一個重大奧運賽事,是中國首次舉辦的青奧會,也是中國第二次舉辦的奧運賽事,共設28個大項、222個小項,有204個國家的3787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是參賽國家和地區最多的體育大賽之一。青奧會的舉辦使得南京成為大中華地區繼北京之後第二座接待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
2015年7月31日,北京獲得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許可權
❸ 體育產業的國內外發展狀況
體育產業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世界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上世紀80年代,美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大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在各大行業總產值的排名中居第22位;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已經超過了3000億美元。在體育產業發達的北美、西歐和日本,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已經進入了國內十大支柱產業之列。早在2000年,全球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就高達4000億美元,並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著。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5%。
中國體育市場的產業化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國體育產業才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形態和較為完善的體育行業的制度,中國的體育廣告業、體育建築業、體育博彩業、體育旅遊業和體育用品業等具體行業也是在這個時期得以充分發展。
1995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出台了《1995—2010年體育產業發展綱要》,指出中國體育產業要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雖然目前中國體育行業的資產存量、人力資源狀況和資本增值效率在快速增長,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的體育產業尚處於發展階段,各個環節的市場化程度還很低。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在體育產業經營方面的經驗和模式,是中國體育產業快速成長的捷徑。例如,一度被媒體熱炒的貝克漢姆轉會西班牙皇家馬德里隊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商業運作,其經營手法之妙是體育產業化的經典之作。
我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產業的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也不斷擴大,產業的質量也有所改善,產業的效益也明顯增高。體育產業的整體規模和其他產業相比較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已經構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門類。1992年,為響應中央頒布的《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決定》,國家體委正式提出體育產業的概念。不僅將體育管理機構進行了較大的變化,成立了20個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同時推出足球職業化的試點性改革,打開了中國體育產業改革的大門。1995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綱要指出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是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綱要規定的具體目標是到本世紀末,基本上形成以主體產業為基礎,多業並舉,多種所有制並存,共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我國目前體育產業發展現狀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以本體市場為主體的體育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已趨清晰。基本包括競賽表演市場、健身娛樂市場、技術培訓與咨詢市場,體育無形資產市場、體育旅遊市場。
第二,體育產業開發的領域不斷擴展,體育產業的質量和產業效益逐步提高。
第三,社會投資辦產業的形式發展很快,涌現了一大批符合現代體育制度的體育俱樂部、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
第四,確立和形成了保證體育事業發展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產業化籌資機制。 隨著體育企業產業意識的提高,行業競爭的加劇,尤其是體育用品業競爭的加劇,國內的體育企業越來越重視對產業發展的研究,特別是對產業改革和產業運營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體育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體育行業中的翹楚!
體育用品行業作為體育產業中比重最大、開放度與競爭度最高的領域,近年來保持了快速發展。2006~2011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運動服、運動鞋、運動器材及相關體育產品的製造和銷售)增加值逐年擴大,年均復合增長率17.63%,累計至2011年預計達到1760億元,占體育產業比重80%以上。中國也成為了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體育用品消費市場。
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主席尾山基也看好中國體育市場前景。他在本屆體博會開幕式上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消費者更多地參與體育運動,中國成為了運動鞋、運動服裝、運動器材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
❹ 根據目前體育運動的現狀談談其未來發展趨勢
北京申奧成功,無疑給中國經濟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更為「入世」後的中國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是指那些能夠滿足消費者觀賞需要而舉辦的各類體育表演的經營活動,體育競賽與表演是體育產業的主要支柱。在西方,這一塊的收益僅次於體育用品和體育彩票,其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在美國,每年均有1200餘種體育比賽,僅門票收入就高達30多億美元,如果加上各場比賽的廣告收入、贊助費用及電視轉播費用,其數額將會翻倍。因此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如何有效引導我國體育產業——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發展,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發展,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
1 我國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產業化的現狀
以足球為突破口的競技體育體制改革,帶動了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相應地進入了市場,走上了職業化的道路。如足球協會每年能盈利600萬元左右,籃球協會每年能盈利300萬元,徹底改變了競技項目一直由國家出錢比賽的歷史,同時也帶動了我國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我國的競賽表演市場還處於發育階段,從市場學的角度看,單項協會實體化改革,尤其是與商業化運作相適應的新賽制(如俱樂部聯賽、巡迴賽、分站賽、大獎賽等)的實施,實現了競賽表演市場的細分,為培育各類運動項目的競賽表演市場提供了可能。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現有近萬家各類體育經營性場所,僅深圳、廣州等16個地級市的場所就解決了3萬人的就業問題。加大了對體育產業的投資巨大,以深圳為例,1999年深圳市各類體育企業的投資額超過了72.4億元。有資料表明,1998年僅全國體委系統的運動競賽收入就高達 1.0394億元。1998年我省的體育消費總額多達31個億。經過幾年的發展,足球、籃球、排球、網球和棋牌等項目的競賽表演市場持續活躍,商業性比賽不斷增多。以競賽表演市場為依託的球員轉會市場和各類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市場也開始活躍。我國的體育用品市、體育健身娛樂市場和體育彩票市場已經比較成熟;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體育培訓市場和體育中介市場也已具雛形,尚待進一步發展。
❺ 研究體育健身活動的現狀怎麼研究
一、社區體育發展概況
(一)國內社區體育建設的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進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出現了城市社區體育的萌芽,這就是以城市街道委員會和農村的鄉鎮為主體的體育協會,但這類社區體育發展的規模相對較小,組織分布比較零散。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國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動了城市社區和社區體育的迅速發展。這一階段,我國的社區體育主要在一些大城市以及經濟發達的農村城鎮得到了開展,社區體育初具規模,但是仍存在發展不平衡、體系不完善、組織不成熟等特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社區體育一直由單位、行業、系統組織開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確立,逐漸改變了國家辦體育的單一模式,形成了國家(單位)、社會和個人三方協作的體育發展模式,開始走向國家宏觀管理、社會需求調控、個人主動參與的社會化的體育發展道路,為社區體育的大發展創造了歷史機遇。
21世紀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國家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促進了人們由「單位人」逐步向「社會人」的轉變;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決定著人們體育需求向著休閑、娛樂、完善自我等多元化、個性化的趨勢發展。當人們的體育需求難以在單位得到滿足,政府又不再提供眾多具體體育服務時,人們的體育利益取向就開始由單位轉向社會,具有就近、就便特點的社區體育,將成為人們滿足體育需求的重要途徑,社區體育在社會體育中的地位也將不斷提高。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體育的發展水平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將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一個良好契機,在社區建設和社區體育發展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城市社區體育將是未來50年我國城市社區建設和體育發展的熱點。社區體育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二)國外部分體育社區的實踐經驗
國外社區體育研究興起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其原因與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變革時代有較大的關系,將社區體育作為社會控制的重要途徑受到高度重視。從歐、美、日近年來的研究情況看,運用社會行動理論對社區體育參與、社區體育組織結構、社區體育模式、社區體育方法與效果評價等方面的研究較為多見。對社區體育的理論研究極大地推動了體育實踐的發展。美國的全民建身運動從十九世紀末「休閑運動」(recreation movement)開始,現在美國社區已經實現每1000人有一英里野營、自行車或健身路徑,每25000人有建一個公共游泳池,每1000人有四畝開放的休閑公園。美國社區有很多體育項目: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網球、壘球、橄欖球、游泳、體操、滑冰、滑雪、高爾夫、跆拳道,有很多運動場地,如高爾夫球場、網球場、游泳池、釣魚池、野營地等,可以開展騎馬、滑翔、飛機模型等體育活動活動。
英國大約有2,900萬年齡在16歲以上的成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社區內基本的運動和健身設施主要由地方當局提供,政府鼓勵每個地方政府開發出一套休閑戰略,以保證有足夠的運動設施來滿足當地的需要。英國每25000人的社區有一個社區體育中心。能夠開展17個體育項目,即羽毛球、籃球、保齡球、壁球、5人制足球、健身操、室內曲棍球、柔道、空手道、健身、舞蹈、網球、迪斯科、旱冰、乒乓球、蹦床、排球等。
新加坡1975年將全國按人口分布劃為15個體育設施區,規定20萬人左右的居民區,必須建有一個體育中心。其標准為:3個50米的游泳池,3個羽毛球場地大小的體育館,29個網球場,6個籃球場,1個健身室。截至2000年,已建成15個地區體育與健身中心。體育中心可以開設如下項目:羽毛球、排球、籃球、英式女籃、乒乓球、迷你網球;在類似公園的環境中建立慢跑與散步道路,建立相對集中的太極、武術等健身點;提供包括降體重與提高心肺功能設備的現代化健身房;向居民播放舞蹈以及有氧鍛煉的教學片和錄像。開設初學者課程,向家庭主婦、老年人等傳授一項以上的體育活動的基本技能,使體育在形成國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日本人的體育重心由競技體育向大眾化轉型,日本的社區體育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日本社區體育的組織載體主要有綜合性社區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中心和各類社區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中心的建設體現出層次性,分成了基層社區、市區町村、都道府縣三個層。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把體育看作是利用業余閑暇時間豐富文化生活的手段,而且力圖通過體育來實現自我價值,強調參與體育過程中的自律自主性和創造性,這種變化對人們的健身運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人的健身運動以壘球、棒球、檯球為中心,還廣泛開展了乒乓球、羽毛球、跑步、門球以及美容體操、有氧體操、滑冰、游泳、高爾夫等。
國外社區體育實踐發展的經驗對於我們的啟示是,社區體育的發展,需要合理整合有限的社區體育資源,不斷完善社區體育管理體制,逐步健全社區體育的組織體系,豐富活動內容,實現社區體育潛在的文化、教育功能。社區體育建設與發展,是當前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以社區為單位,以體育文化為載體,促進社區居民的體育參與,形成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加強社區的組織結構和文化整合功能,滿足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體育需求,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培養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發展的社會人,是面向2008年奧運會我國體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北京社區體育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問題。
二、北京市社區體育發展現況
在開展全民健身中,《北京奧運行動規劃體育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要實施體育組織、健身設施、體質測試、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群體活動「六進社區工程」。六進社區活動要和奧運會文化環境建設相結合,豐富「人文奧運」的內涵和實踐,促進體育文化的發展。目前,北京市的社區體育建設在這六方面都有一定的進展。
(一)社區體育組織初具規模。《規劃》的目標是在100%的社區居民委員會建立體育組織。目前本市126個街道辦事處、2401個社區居委會均成立了體育協會,社區內自發形成體育俱樂部,東城區安定門街道辦事處所屬10個社區居委會中建立不同項目的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12個。宣武區廣外街道紅蓮社區居委會設立會員制健身俱樂。
(二)配備了相應數量的健身設施。《規劃》的目標實施北京市全民健身設施配建計劃,每年完成配建面積70萬平方米以上,做到每2500個市民擁有一處全民健身設施。至2008年,更新50%以上全民健身設施使用的器械。在過去的幾年裡,本市已建成全民健身工程3874個,總面積283萬平方米,03年全市就配建了31個全民健身標准工程,並配裝了500隻籃板和500付羽毛球網架。現在,本市100%的街道、100%的鄉鎮和有條件的社區居委會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黃白相間的社區健身設施已經成為都市裡的一道風景線。北京市域范圍內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廣場近千個。崇文區全力以赴推進「北京奧林匹克精品走廊」建設, 海淀區清河街道燕清體育文化公園目前已投入使用,天橋街道健身中心、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和木樨園光彩體育館籃球廣場、奧林匹克示範社區和龍潭湖體育主題公園、中關村體育大廈、北清體育健身園、北安河體育公園等將陸續建成。
(三)建立國民體質檢測站。《規劃》指出,在未來六年中,每兩年進行一次全市范圍內的體質監測的追蹤調查,動態地觀察市民體質變化狀況,公布北京市民體質監測結果。至2005年使50%的社區居委會和20%的鄉鎮建立國民體質測試站,2008年力爭達到100%。2008年各區縣建立一個設備完善、功能先進的國民體質流動測試站。目前本市體育人口2000年為41.83%,2002年已達49.47%,2003年平均每天參加20分鍾以上健身活動的市民超過了本市人口總數的一半,目前全市126個街道辦事處均建有國民體質檢測站,並已對其中的50個檢測站進行了設備更新。到2005年我市體育人口達50%,其中城區體育人口達到55%,到2008年達到60%。2010年達到70%左右,國民體質測試合格率有望到80%以上。
(四)有一定數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健身指導工作。北京市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7410名,其中7622名工作在全市3811個晨練、晚練輔導站,為百餘萬健身者提供健身指導。北京市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包括組織、管理型指導員和技術指導型指導員兩類,現在持證上崗的體育指導員有國家級85名、一級809名、二級4939名、三級11577名。《規劃》的目標是到2008年,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22000名。
(五)開展了有規模的群體活動。北京市積極探索推廣易於開展、小型實用、健康文明的體育健身方法,不斷推出適應群眾健身需要的活動組織形式。1997年開始舉辦全民健身體育節,規模逐屆擴大。第1屆體育節舉辦活動5000多項次,200多萬人次參與;03年第4屆體育節舉辦的活動達7000多項次,386.5萬人次參與。2003年全市近770萬人次參與全民健身活動。馬甸社區在輔導站設置青年人喜愛的街舞、拉丁舞等健身項目,馬甸橋頭、元大都遺址公園等每晚有百餘名操舞愛好者參與健身。2004年北京市舉辦了「魅力北京,文化奧運——居庸關萬里長城萬人太極拳表演」活動,「人人健身與奧運同行」、「雅典——北京健步走」等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
(六)制定系列規劃,開展體育文化與宣傳活動。北京市從1995年開始開展全民健身宣傳周活動,健身周活動帶動了群眾體育的發展,拉動了體育經濟,促進了全民健身服務業的發展與完善。北京市提倡「六結合」,即人人健身與奧運同行結合,健身周與群體工作結合,大型活動與基層小型活動結合,健身周與推廣健身方法結合,宣傳、樹立體育彩票形象與健身周結合,健身周與科學指導結合,這對做好健身周活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規劃,使得社區體育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如海淀區制定《海淀區奧運行動規劃》、《海淀區體育產業規劃》和《海淀區全民建設工程管理辦法》,大力推動全民建身、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2004年開始,海淀區將宣傳重心下移社區,在社區開辦健身課堂,直接對居民的健身進行指導。
雖然目前北京社區體育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開展,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如社區體育服務對象的局限性,社區體育多為老年人和學齡前兒童服務,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此中來。對於中青年人來說,繁忙的工作使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鍛煉,自身也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這樣就使得社區體育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功效,也離全民健身的目標相差甚遠。社區體育工作中,尤其是資金的匱乏、場地設備器材不健全、社區體育管理不完善、缺乏專業體育指導者等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改進。
三、北京社區體育發展的對策建議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將為北京社區體育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和動力。以下主要結合國外發達國家社區體育經驗,對如何推動北京社區體育發展提出幾條對策建議。
(一)在大力發展現有體育項目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現在大部分社區體育中心都有健身房、游泳池、球類館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提高,應推出能夠吸引不同群體的獨特的體育活動。如目前日本社區體育中心新增的健身項目大多是新興的健身方法,如水中健身操、啞鈴操、軟式排球、木板冰壺、女子拳擊等。我們也應該注重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體育需求,根據不同群體的體育需求,適當增設一些新興體育項目,如保健與養生、舍賓、瑜珈、纖體操、搏擊操、街舞、拓展、攀岩、毽球等。在社區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上,需要面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迎接休閑時代的到來,發展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大眾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休閑運動項目。
(二)注重開發社區體育中心的綜合性功能。美國社區體育中心有更衣室、大廳、游戲室、俱樂部會議室、快餐店、閱覽室附屬設施。社區體育廳內部一般包括:休息室、飲食店和茶點室、更衣室和衛生間、辦公室、設備存放室、急救設施、洗衣店和植物間。規模稍大的社區體育廳還包括:俱樂部會議室、健身房、多用途的第二體育廳及健身影像室、工作人員室、理療室、全天候戶外體育場。國外社區體育中心的體育設施具有多用途性的特點,如室內球場除開展各種球類比賽以外,還可以辦會展、集會有及開燕尾服其它社區文化活動。我們也要開發社區的綜合性功能,使其成為民眾健身、休閑、娛樂的場所,成為居民建言的依託之地,召開社區建設等內容的會議,研究社區建設的開發等,從而更好的完善社區體育建設。在這方面,廣州市祈福新村大型屋苑社區體育建設已走在全國的前列,在開發社區體育綜合功能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值得借鑒。
(三)社區體育中心要與城市人文景觀相融合。體育與美育的結合對於促進人的身心發展有更重要的作用。國外社區體育中心大都被設計成為社區公園的一個部分,許多設施都與公園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許多社區體育中心的健身路徑都建在公園,游泳池往往同時成為公園的水上娛樂設施。英國的社區廳建在社區的中心地帶,美觀的外表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而現在北京市的很多體育中心除了外面掛個牌子表明其為健身之地外,構不成一道人文景觀。這需要在以後規劃中應特別注意體育中心與城市人文景觀的結合,使北京的城市更美麗。
(四)社區體育的建設要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國外的社區體育文化多以體育為載體,融合音樂、戲劇等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體育文化活動。雅典為辦好2004年奧運會,重視在學校、社區廣泛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收到較好效果。北京奧運會要借鑒雅典的成功經驗,在社區體育建設中體現奧林匹克文化與社區文化相結合的特色,以體育文化建設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以奧林匹克精神促進社區人文精神。《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在市內八區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社區開展創建體育設施完備、體育活動豐富、體育組織健全、體育特色突出的奧林匹克體育社區。目前,在建設奧運品牌文化社區方面北京已經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奧林匹克文化社區,例如:安定門街道辦事處與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在國內率先聯手,打造中國首個「國學文化社區」,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的安苑裡奧林匹克體育品牌社區,東城區東四奧林匹克社區等。在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方面,我們要把體育活動的開展與社區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進一步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五)建立社區體育俱樂部指導員的資格認定和資格審查制度。目前我國的體育指導員資格認定與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與體育社會指導員職業基本上是脫節的,一方面社區體育產業缺少專門體育管理人才,成為制約社區體育產業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高校培養的體育專業人才又不能被社區體育產業所接受,或者不願意到社區工作。現在社區建設指導人員多數是兼職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技術、文化層次差異較大。對比而言,美國社區業余教練,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日本體育協會培養體育指導員為社區體育提供服務,據日本部省1994年的統計資料,日本的社會指導員有69633人,其中體育設區指導員52862人,社區指導員與人口的比例為:1:1500,而我國與其相差懸殊,從1994年到1996年,雖然我國有6萬人獲得了社會指導員等級稱號,但比起我國的人口,平均2萬人、7000多名參加體育的鍛煉者才能擁有1名指導員,這成為影響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制約因素。
(六)社區體育資源的整合與綜合利用。日本的「學校教育法」規定了學校體育設施必須對外開放。這使得許多社區體育俱樂部及娛樂活動的開展成為可能。美國為了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政府與校方聯合制定了計劃,使學校設施盡可能多地向社區居民開放。1927年美國就有32個州通過法律規定「社區可使用學校的建築作為社區中心」。美國的中小學擁有3萬體育館,近2萬個綜合體育設施。這些為開展社區體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社區內有學校,學校內有體育設施,目前社區體育並沒有有效利用學校這個資源。我們應動員社區內居民、機關團體等廣泛參與到社區體育的發展中,最大限度的實現社區資源的整合,用政策去促進社區體育資源的聚集和社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社區體育的共享。
北京社區體育的發展將對全國社區體育的開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社區建設中的問題。上述的對策建議要得以實現,需要很多條件因素,如國家、地方體育部門及領導對社區體育的重視、科學的發展觀的指導、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社區體育組織的健全,經費的籌集與落實、人們體育參與意識的增強等,從而使得社區體育建設不斷發展與完善,真正成為全民健身依託的場所和重地,也為建設人人參與的和諧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❻ 競技體育的發展現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的提出,既為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又對體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社區體育仍將是21世紀前50年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熱點。探求新時期社區體育發展的趨勢與對策,是構建面向大眾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要求。
一、我國社區體育現狀
1.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經費不足
目前我國體育場地設施仍然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日益增長的從事運動、健身的文化需要,我國人均體育場地器材的佔有量與經濟發達地區甚至其他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相比還很低,社會體育經費與競技體育相比差距很大,而社會體育卻承載著維護億萬群眾運動、健身、休閑的任務。我國目前的體育場館多集中在學校和單位,社會上的場館多數追求豪華型,超過普通群眾的消費能力,場館的類型多為籃、足、排球,無法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要。
2.組織化程度低
2000年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表明,我國群眾體育活動60%是自發組織的,體育協會的組織管理比例僅佔6.6%,雖然比1997年的3.7%有所增加,但還遠遠不夠。同時,我國體育社團總體上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目前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制度化問題和監督體系不健全等。這種狀況對社團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3.發展不平衡
這里既有城市和農村二元化格局的明顯差異,也有沿海與內地、經濟較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差距,體育場地設施和社區體育指導員絕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特別是集中在發達城市和地區。我國目前的社會體育指導員90%集中在城鎮,而廣大的農村只佔10%。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要樹立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要求農村與城市要全面協調發展,農村體育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了整個體育事業的發展,而增加農村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目前發展農村體育十分重要的一個問題。
二、社區體育的機遇與挑戰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體育發展提供新機遇
運動休閑成為時尚席勒說:「只有當人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時他才是人。」現代社會中,「人」的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以人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呼喚人性的回歸,人的多樣性需求得到綜合的考慮。現代人不僅需要強健的身體,更需要輕松愉悅的心情。人們要求擺離線器和外界的奴役,做自己心靈的主人,休閑娛樂成為自覺的追求。現代人紛紛背起行囊,走出戶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放飛快樂的心情,享受運動的快感,運動休閑成為時尚的生活方式。
2.個人參與體育的條件改善
進入小康社會後,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人民的消費能力和水平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到2005年,按2000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2.5億,人均國內生產總植達到9400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在這種條件下,隨著人們體育意識的增強,將有更大的能力進行健康投資。
3. 體育休閑更加受到重視
2003年5月14日,國家統計局印發了《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了重新的調整,修改後的三次產業劃分將體育產業與文化和娛樂業一起組成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說明體育休閑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體育的層次也得到了提升。我國目前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鑒於此,黨的十六大提出:「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自十二大使用「小康」概念以來,黨的重大文獻首次將「全民健身體系」納入小康社會建設目標,使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把體育提升到很重要的地位。社區的休閑體育可以有效地形成一個全民健身的體系,在休閑娛樂中群眾可以受到各種各樣的教育和熏陶,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視。
❼ 體育的發展史
體育發展史指的是體育運動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通過對體育活動歷史的考察和研究,可進一步認識體育發展和演變的客觀規律。
❽ 現代健身運動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我國健身市場在2015年初開始進入高速增長期,一方面源於國家加強體育設施版建設、大力發展健身休權閑體育產業政策的制定,另外一方面,是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國民的消費需求升級,更加關注運動和健康,健身行業的需求被激發出來。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育健身休閑產業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成規模健身房數量約1萬家,小規模的工作室超1萬家,營業額超過200億元,健身卡持有者約1500萬人,付費超過300億。未來五年,我國健身市場有望保持12%的年復合增長率,預測2020年將達到1230億,我國健身市場仍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有待挖掘。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健身器材產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於健身運動的人均消費還很低,未來增長空間較大,同時隨著健身器材市場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發展環境逐步向好,以及健身俱樂部的不斷普及,預計未來我國健身器材市場將保持9%的增長速度,到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