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開展社區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
1、進一步加大人道主義思想宣傳力度,廣泛傳播「平等·參與·共享」這一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核心價值理念。動員各級各類媒體,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統籌做好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中的重要政策、重點工作、重大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文化環境,不斷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質。
2、大力加強先進文化建設,重點推出一批殘疾人自強模範和助殘先進的典型報道,激發廣大殘疾人勇敢迎接命運挑戰的信心、決心,倡導志願助殘理念,褒揚公益助殘行為,為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3、組織開展「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愛耳日」、「愛眼日」等殘疾人節日的主題宣傳文化活動,動員社會更加關心關愛殘疾人,關注支持殘疾人事業。
4、充分發揮已有的殘疾人服務、活動場所的作用,通過舉辦展覽展示、組織實地采訪等方式開展社會宣傳活動,生動展示殘疾人事業發展成果、展示廣大殘疾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1)積極開展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擴展閱讀
殘疾人通過導引、推拿、按摩,達到恢復生理機能、康復健身的做法,早在成書於秦、漢之間的《黃帝內經》一書中就有記載。中國古代名醫運用吐納、五禽戲、八段錦、各種娛樂活動治療癱瘓、肢殘帶來的肌肉萎縮等疾病,都有恢復患者身心功能的事例。
如果論及殘疾人體育活動的起源與治療,中國應是開宗始祖,只是因為社會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殘疾人這種健身活動沒有開展起來。
清末民國時期,殘疾人體育與教育有了一些小規模的發展。1874年北京成立了中國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該校全名為「啟瞽明目書院」;1887年在山東蓬萊縣建立了「啟學校」,是中國第一所聾啞學校。
這些為數不多的聾啞盲人學校的兒童也開展一些踢毽、打拳等體育娛樂活動,但仍屬於殘疾人體育活動的萌芽時期。而真正形成殘疾人體育運動,並進一步擴大開展起來,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
Ⅱ 殘疾人參加體育運動有什麼意義
生命在於運動,這對殘疾人來說尤其重要,運動是康復的理論基礎,也是康復醫療的一個指導思想,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打仗出現了許多傷殘士兵,當時在歐洲就有人提出把傳統治療與動力治療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傷殘人的康復。當時在國際上也有人稱它「第三醫學」,也就是指體育康復。
但是過去有一種狹義的理解,認為體育與殘疾人無緣,體育運動對殘疾人會帶來危險;對殘疾人的軀體有害而無益,」殘疾人的生活主要是躺在病床上「靜養」,要限制病人活動。結果,造成殘疾人的精力日益衰退,病情愈來愈重。這是因為殘疾人部分肢體或全部肢體受到損傷後往往由於完全或基本上停止了體育活動,日常生活中的體力也大大減少,從而使得他們的運動器官及其緊密相聯的人體各個器官、各個系統的功能也相應下降。這不僅表現在速度、靈敏、耐力等素質上,而且也反映在內臟機能上。由於機能和功能的下降進一步限制了他們進行體力活動和參加體育活動的可能性。在這種惡性循環影響下,殘疾人的體質和健康狀況均較正常人有明顯的差別。
但那些經常系統參加體育運動的殘疾人,可以有效地改進各器官,各個系統的功能,提高整個機體的能力。尤其在青少年時期身體發展的可塑性很大,即使是殘疾部位也不能說完全定型,仍潛伏著轉化的可能性,「用進廢退」合理的功能鍛煉,不僅可以避免殘疾部分的肌肉萎縮和神經壞死,而且使機體獲得改善與發展,即使難以恢復的肢體功能,由於人體是一個整體,各部位各系統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由於其它部位功能增強了,也能得到部分代償。
在生活中不難看到:一個殘疾人從輪椅車上摔下來,很難依靠自身的力量爬上輪椅。但我們看到參加輪椅籃球賽的運動員,在雙方激烈的爭奪時,輪椅翻倒了,運動員被摔出好幾米遠,但運動員硬是依靠自己有力的雙臂,支持著身體爬上輪椅繼續比賽。
體育運動對於盲童更具有特殊的保健意義。體育鍛煉可以提高盲童的機體靈活性,皮膚的靈敏度和機體運用等自然力、並能啟發盲童進行空間思維和記憶,發展聽覺,提高定向和平衡能力,培養人體的正確姿勢,從而使盲童各器官系統得到統一協調的發展,以彌補視覺缺陷。
眾所周知:一般正常的兒童在體育活動中都是用視覺器官來認識體育運動的場地,器械和不同的動作,而失去視覺的盲童,只能通過其它感覺的代償作用來彌補視覺的缺陷。
因此,聽覺是盲童直接受客觀信息的主要通道,而盲童參加體育運動中的聽覺訓練可以大大提高對客觀的聽覺能力。在運動中可以通過聽聲音來訓練辨別場地大小,辨別與測定自身站立點與發音點用方向與距離遠近,鳴哨可以引導盲童進行跑步練習。發音,嗚哨能培養盲童的節奏感,強化某些動作以提高聽覺能力,從而增強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學會在殘疾條件下具有的一種特殊的生活能力和運動能力,使盲童在生活上逐漸自理和獨立生活,為今後積極回歸社會,參加社會生活創造條件。
另外,由於殘疾人在肢體上或功能上的缺陷及社會上個別人對殘疾人的誤解甚至歧視,造成殘疾人與正常的社會生活發生某種程度的隔閡。殘疾人一般容易產生憂郁感、自卑感,總感到不如健全人,往往自慚形穢,被人瞧不起,辦起事來缺乏信心,畏畏縮縮,或淺嘗輒止,對一些本來經過努力可以辦到的事情也不敢去做。這樣不僅堆沒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創造力,而且造成主觀上迴避正常的社會生活,不願參與一些正常的社會活動,把自己局限在一個特定的小圈子裡、脫離外界接觸,避開人多的地方,公共場合不願露面,甚至見到親朋好友也盡量迴避正常的社會生活。這種憂郁與自卑心理,倘若長此發展下去,就會造成心理變態,嚴重的摧殘身心健康。因此,一位心理學專家曾說:「殘疾人的心理狀態最復雜」。
因此,殘疾人更應該走出家庭,走出病房,積極參加社會生活,盡可能多地接觸社會。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是接觸社會非常有效的途徑。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為殘疾人與現實世界之間架起了橋梁、使他們能與社會廣泛接觸,參加集體活動,養成時間觀念,使殘疾人感受到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和地位,使之獲得滿足感和自尊感。這樣有利於消除憂郁感和自卑感,能夠治癒精神創傷。因此這是一項利用葯物治療也難以達到的良好的康復手段。
另外,殘疾人在運動場上參加運動或比賽,不僅僅是在比賽運動技術,也是在進行勇氣和意志的較量。他們在綠茵場上你追我趕,奮勇拼搏中時表現出的那種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克服身體和精神障礙的勇氣和信心,向社會顯示殘疾人和健全人同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同樣可以為社會的繁榮為祖國做出積極的貢獻,從而贏得社會的理解、尊重與支持。
總之,殘疾人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改善與增強殘缺肢體的功能,而且能擴大生活領域,增添生活樂趣,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治癒心靈創傷,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也成為國際體育活動中一個重要的內容。
Ⅲ 接下來,開展哪些工作為患者提供貼心服務
學習掌握殘疾人事業基本知識,協助村(社區)殘協和鄉鎮殘疾人專職委員開展殘疾人工作。
隨時走家串戶了解掌握、收集殘疾人的基礎信息、生產生活狀況、實際困難和迫切需求,認真建檔立卡,規范科學管理,同時上報村(社區)殘協和鄉鎮殘聯;及時向殘疾人傳達黨和及上級殘聯的政策精神。
代表殘疾人利益,反映殘疾人需求,密切與殘疾人的血肉聯系,聽取他們在生產生活、康復、教育、就業、維權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議;同時積極聯系協調村(社區)殘協、鄉鎮殘聯設法解決,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
宣傳殘疾預防、康復醫療基本知識,協助開展殘疾康復訓練,提供殘疾人輔助器具信息等。
幫助有困難的殘疾學生接受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
開展就業指導、提供就業信息等。
及時上報符合以下條件的殘疾人信息,並協調落實:納入低保和社會救助范疇、落實新農合補助和新型養老保險補助、落實危房改造補助、落實康復扶貧貸款和小額信貸等。
宣傳黨和關於殘疾人事業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宣傳人道主義思想,宣傳殘疾人的自強典型和社會扶殘助殘先進事跡,動員社會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
調解殘疾人的矛盾,做好殘疾人的穩定工作,將殘疾人的相關問題解決在基層。
協助推動當地公共場所無障礙建設,開展殘疾人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志願者助殘活動,做好殘疾人證核發等工作。
教育殘疾人遵紀守法,自覺履行公民義務;發揚「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為殘疾人樹立榜樣。
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任務。
Ⅳ 殘疾人精準康復的含義及意義
含義:復
生命在於運動制,這對殘疾人來說尤其重要,運動是康復的理論基礎,也是康復醫療的一個指導思想,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打仗出現了許多傷殘士兵,當時在歐洲就有人提出把傳統治療與動力治療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傷殘人的康復。當時在國際上也有人稱它「第三醫學」,也就是指體育康復。
意義:
殘疾人往往不僅僅是軀體傷殘,而且同時伴有心理的紊亂,即心理上的殘疾,因此,要幫助殘疾人進行康復,就必須從這兩方面著手。
對殘疾人進行診斷、治療和訓練有著非常重要的目的和意義。診斷就是幫助殘疾人及其親屬正確評估自己的殘疾程度;治療就是幫助殘疾人醫治軀體以及心理機能的創傷;訓練就是幫助殘疾人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使之向著「成為社會的積極的一員」的目標前進。
要做好殘疾人的心理康復,應該採取下列各項措施
廣泛宣傳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使全社會都來關心殘疾人,尊重、理解和幫助殘疾人。
繼續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大力發展解決殘疾人就業的福利事業。
繼續抓好殘疾人的教育工作,提高殘疾人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
積極開展殘疾人的醫療、文娛、體育等各種活動。
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為殘疾人辦實事,解決住房、婚姻、乘車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Ⅳ 河西殘聯在2019年助殘日期間為殘疾人辦什麼事
河西區2019年為殘疾人辦十件實事包括:
1.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2.加大精準康復服務力度
3.為殘疾人發放實物救助
4.提高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補貼標准
5.提高殘疾人教育助學補貼標准
6.減輕殘疾人生活負擔
7.為殘疾人家庭提供更加優質和人性化的無障礙服務
8.為重度殘疾人提供康復體育進家庭服務
9.開展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
10.推動法律援助品牌建設工作
拓展資料:
今年河西區為殘疾人辦十件實事計劃中,康復以及精準康復占據了主要內容。河西區將為有需求且在定點康復機構接受醫療手術、康復訓練及輔助器具適配的兒童實施康復救助。同時為1000名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人免費適配小型輔助器具、提供白內障復明手術救助、繼續為低保、低收入精神殘疾人實施每人每年1500元醫葯救助、為重度精神殘疾人實施每人每年1000元醫葯救助。
在生活救助方面,今年河西區將在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及「兩節」期間,為全區8000戶困難殘疾人發放160萬元的實物救助。同時提高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補貼和殘疾人教育助學補貼標准,為有需求且具備改造條件的殘疾人家庭進行「個性化」無障礙改造。加大對殘疾人文化體育、法律援助方面的幫扶力度。多措並舉幫扶和改善殘疾人生活,為高水平建設品質城區、首善之區平添後勁。
Ⅵ 如何組織開展殘疾人健身體育活動
2013年7月5日 - 殘疾人健身周"活動的通知 的通知》(黔殘聯發〔2013〕57號)要求,為認真組織開展我市... 研究、制定活動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小型化、豐富多樣、貼近殘疾人...
Ⅶ 如何開展社區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
組織好社區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是豐富殘疾人的文化生活、培養健康的情趣版和情操、促權進殘疾人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形式。
這項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在社區組織群眾性的文體活動,如觀光游覽、納涼文藝晚會、體育運動會等,要積極動員、鼓勵殘疾人參加。
二是社區居民委員會和社區殘疾人協會可以根據殘疾人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組織讀書、編織、網路、家政、書畫等興趣小組,開展經常性的活動。
三是社區舉辦的攝影展覽、棋類比賽、演唱會等小型活動,要吸納殘疾人參與,為他們展示才華提供機會。
四是按照「資源共享」的原則,社區居民委員會和社區殘疾人協會協調社區各類公眾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設施,向殘疾人開放,並提供優惠服務,同時要針對殘疾人的特殊需求,開辟適合的活動場地,配置適合他們使用的視、聽、讀物和體育娛樂器具等,有利於殘疾人參加活動。
;你好,可以追問我,望採納。
Ⅷ 如何開展社區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
這項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在社區組織群眾性的文體活動,如觀光游覽、納涼文藝晚會、體育運動會等,要積極動員、鼓勵殘疾人參加。二是社區居民委員會和社區殘疾人協會可以根據殘疾人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組織讀書、編織、網路、家政、書畫等興趣小組,開展經常性的活動。三是社區舉辦的攝影展覽、棋類比賽、演唱會等小型活動,要吸納殘疾人參與,為他們展示才華提供機會。四是按照「資源共享」的原則,社區居民委員會和社區殘疾人協會協調社區各類公眾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設施,向殘疾人開放,並提供優惠服務,同時要針對殘疾人的特殊需求,開辟適合的活動場地,配置適合他們使用的視、聽、讀物和體育娛樂器具等,有利於殘疾人參加活動。
Ⅸ 如何推動殘疾人融入基層社區活動
組織好社區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是豐富殘疾人的文化生活、培養健康的情內趣和情操、促進殘疾容人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形式。
這項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在社區組織群眾性的文體活動,如觀光游覽、納涼文藝晚會、體育運動會等,要積極動員、鼓勵殘疾人參加。
二是社區居民委員會和社區殘疾人協會可以根據殘疾人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組織讀書、編織、網路、家政、書畫等興趣小組,開展經常性的活動。
三是社區舉辦的攝影展覽、棋類比賽、演唱會等小型活動,要吸納殘疾人參與,為他們展示才華提供機會。
四是按照「資源共享」的原則,社區居民委員會和社區殘疾人協會協調社區各類公眾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設施,向殘疾人開放,並提供優惠服務,同時要針對殘疾人的特殊需求,開辟適合的活動場地,配置適合他們使用的視、聽、讀物和體育娛樂器具等,有利於殘疾人參加活動。
Ⅹ 如何結合本地實際開展殘疾人體育運動
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要強調結合本地實際,這與本地實際有什麼關系。殘疾人要怎樣從事體育運動是和個人肢體殘缺程度相關的,難道就因為你是一個山地城市,就讓所有殘疾人(包括肢殘、智殘)都去從事登山鍛煉嗎?殘疾人體育運動的開展,與哪個地區、本地實際沒有關系,關鍵在於要符合殘疾人自身的身體特點,開展與之適應的運動。如果說非要與本地實際扯上關系的話,就只能談這個地區的經濟。如果是經濟比較好的地區,那麼當然可以以俱樂部、運動協會之類的形式大力開展殘疾人體育事業,包括訓練、比賽、交流。如果是經濟薄弱地區,我想殘疾人體育事業看站起來困難較大,首先硬體條件就不具備,那麼何談開展呢。不過,支持殘疾人自娛自樂,鍛煉身心的活動還是可以搞的。比如定期搞一搞社區、廣場殘疾人體育活動,政府花不了幾個錢,同時這些殘疾人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同時促進了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