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閉幕式幾點開始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開始時間:2015年8月9日。
結束時間:2015年8月17日
第十屆全回國少數民族傳統答體育運動會將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於2015年在鄂爾多斯市舉行。 2010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向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提出了申辦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意向,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組成考察組赴承辦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現場考察了比賽場館設施,大型活動場地及接待能力等項工作。
滿意請採納
2. 第一到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分別由哪個城市舉辦
您好。以下是10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舉辦時間和地點。
1 1953年11月8日—內—1953年11月12日 天津容市 天津市
2 1982年9月2日——1982年9月8日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3 1986年8月10日——1986年8月17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4 1991年11月10日——1991年11月17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5 1995年11月5日——1995年11月12日 雲南省 昆明市
6 1999年9月24日——1999年9月30日 北京市 北京市
西藏自治區(分)拉薩市(分)
7 2003年9月6日——2003年9月13日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8 2007年11月10日——2007年11月18日 廣東省 廣州市
9 2011年9月10日——2011年9月18日 貴州省 貴陽市
10 2015年8月9日——2015年8月17日 內蒙古自治區 鄂爾多斯市
3.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賽事文化
運動會主會場——鄂爾多斯體育中心建設全力推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主場館鄂爾多斯體育中心主體工程已完工。
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建設項目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它以體育場為主體,周邊放射狀環繞建設三座賽事場館,從北向南依次為:冰雪館,游泳館和體育館。
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位於康巴什新區高新科技區阿布亥溝南岸,包括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滑雪場、冰球館等五個部分,其中體育場採用「金馬鞍」的設計主題,通過46根金色的外圍斜柱構成馬鞍形的屋頂曲線,游泳館的設計更是大膽地採用了傾斜支柱的造型,整體構成了一個優美的海螺形狀。
鄂爾多斯體育中心總建築面積25.9萬平方米,其中,體育場總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設有座位60000席,是按照國內大型甲級體育場的標准設計,可舉辦全國性和國際性的單項比賽,場內設400米環行跑道,標准足球場及各類田徑比賽場地;體育館總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主題設施按照NBA標准設計,內設看台12000席,與游泳館沿弧線相聯接;游泳館總建築面積約4.8萬平方米,設座位4000席,場館內設置一個標准跳水池,十條泳道的標准比賽池和六條泳道的熱身池,建成後可以承擔國際性質的游泳、跳水、花樣游泳等項目的訓練和比賽任務。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於2015年8月9日至17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舉行。 東勝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
(一)板鞋競速、高腳競速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東勝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塊比賽場地、1塊熱身場地)
場地介紹:東勝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位於東勝區鐵西,總佔地面積49.3公頃,有固定席位35107個,殘疾人席位48個,配有先進的電動伸縮式座椅5400個,一層設有5條大通道可以直達館內。
(二)鞦韆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東勝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室外(1塊比賽場地)
(三)花炮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東勝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室外(1塊比賽場地)
場地介紹:場地設有設有一塊標准人工草坪足球場和400米環形跑道。
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
(一)民族健身操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體育館(1塊比賽場地)
場地介紹:體育館位於體育中心的北側,屬於甲級體育建築,總建築面積約7.7萬㎡,座位數1.2萬席,主體設施按滿足NBA標准設計。中心位置設有標准籃球比賽場地,東側為新聞媒體區,西側為賽事管理及場館運營區,南側為貴賓區,北側為運動員及隨隊官員區,東側地下二層設有訓練館,面積約3200m2。
(二)押加項目場
比賽場地: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體育館負二層訓練館(4塊比賽場地,2塊熱身場地)
場地介紹:訓練館位於體育館東側地下二層,面積約3200平米。
鄂爾多斯市會展中心
(一)射弩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A、B館。(1塊比賽場地,1塊熱身場地)
場地介紹: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位於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地處中心城市核心區,是康巴什新區七大文化建築之一,是鄂爾多斯市的城市標志性建築。主體外觀造型為蒙古包、馬鞍,廣場設計以哈達為元素,象徵著鄂爾多斯人民的熱情好客。會展中心佔地面積8337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 47480平方米,由會議中心和3個展廳組成,每個展廳面積為5300平方米。
(二)蹴球項場地
比賽場地: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C館(12塊比賽場地)。
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
(一)陀螺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室外籃球場(6塊比賽場地,2塊熱身場地)
場地介紹:學生健身用室外籃球場。
(二)珍珠球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體育館(2塊比賽場地)
場地介紹: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體育館,建築面積 8182 平方米,層高 20.44 米,內設 3 個籃球場、2個排球場、2個羽毛球場、30 個乒乓球台和 1 個健身器材區,可供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體操等運動項目比賽使用。
(三)木球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田徑場(2塊比賽場地)
場地介紹:場地設有一塊標准人工草坪足球場和400米環形跑道。
鄂爾多斯市蒙古族中學
民族式摔跤項目
比賽場地:鄂爾多斯市蒙古族中學體育館(2塊比賽場地,2塊熱身場地)
場地介紹:體育館負一層有符合國際比賽標準的籃球場地 1 個、訓練場地 2 個、體能訓練室 1 間、籃球比賽功能室等;一層為可以同時容納 923 人觀看比賽的觀眾看台;二層為排球場、羽毛球場、摔跤館和毽球場;三層為射箭廳、多媒體培訓室、蒙古象棋室和辦公室。
烏蘭木倫景觀湖
水上項目(龍舟、獨竹漂)場地
比賽場地:康巴什新區烏蘭木倫湖景觀湖區
場地介紹:烏蘭木倫景觀湖區是集自然風光、水上娛樂、群眾文藝、特色餐飲、水域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點。烏蘭木倫湖流經市區河段約11公里,分為上、中、下湖區。其中上湖區、中湖區總長8.013公里、總面積3.46平方公里,蓄水容量625萬立方米。
伊金霍洛全民健身活動中心
少數民族武術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伊金霍洛旗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塊比賽場地,1塊熱身場地)
場地介紹:伊金霍洛旗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位於伊金霍洛旗阿勒騰席熱鎮北部,總建築面積 38600 平方米,觀眾坐席4200個,是集比賽館、游泳館、訓練館以及公眾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體育場館,設有四條大通道,可以直達館內。
伊金霍洛高級中學
毽球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伊金霍洛高級中學體育館(4塊比賽場地)
場地介紹:伊金霍洛高級中學體育館由中心籃球館與兩側其他健身用房及輔助用房組成,總佔地面積10500㎡,固定座席2042位,活動座席1424位。主體建築由1個國際標准籃球比賽場、1個國際標准排球比賽場、3個籃球練習場和4個排球比賽場組成。
伊金霍洛旗賽馬場
馬術項目場地
比賽場地:伊金霍洛旗賽馬場(1塊比賽場地)
場地介紹:伊金霍洛旗賽馬場位於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騰席熱鎮南部,總佔地面積 83 公頃,總建築面積 75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高層部分、看台(約26979席)、賽馬場、停車場及其它附屬配套設施。
4.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8月15日有什麼比賽項目
比賽的項目有以下幾種:
▪鞦韆
▪花炮
▪珍珠球
▪木球
▪民族式摔跤
▪武術
▪毽球
▪獨竹漂
▪陀螺
▪馬術
▪板鞋競速
▪高腳競速
▪蹴球
▪龍舟
▪押加
▪射弩
▪民族健身操
5.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什麼時候閉幕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開始時間:2015年8月9日。
結束內時間:2015年8月17日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容傳統體育運動會將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於2015年在鄂爾多斯市舉行。 2010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向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提出了申辦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意向,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組成考察組赴承辦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現場考察了比賽場館設施,大型活動場地及接待能力等項工作。
6.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
運動會設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鞦韆、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少數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馬術、 民族健身操等17項。 鞦韆比賽為女子項目。運動員在鞦韆架上試盪,以盡可能少的預擺次數達到領先她人的高度或觸鈴次數,即為勝者。分55公斤級(含55公斤)和55公斤以上級兩大項,單人觸鈴、單人高度、雙人觸鈴、雙人高度四小項。
比賽場地:
為平坦的長方形土地或草地,長 20米,寬8米。比賽場地上空距地面15米高的空間內不得有任何障礙物。
比賽器材:
鞦韆架。用鋼管或相應的堅固材料製成。兩根立柱下端間距不少於3.5米,上端間距2米,兩立柱頂端為第一橫桿,距地面高度為12米;往下1米處為第二橫桿。鞦韆架應牢固地安裝在場地中央,間距均從內沿丈量。
鞦韆繩。使用伸縮性小的薴麻繩、棕麻繩或尼龍繩,其直徑為2.5 厘米—3厘米。繩的兩頭分別系在第一橫桿上,兩繩間距為 1米(從內沿丈量);再在第二橫桿上向系鈴架方向纏繞一圈垂落下來,在封閉的下端安置腳踏板,其下沿距地面0.8—0.9米。
腳踏板。單人腳踏板長30厘米,寬10厘米;雙人腳踏板長40厘米,寬10厘米,厚均為2.5厘米—3厘米,腳踏板應能牢固地卡在鞦韆繩上。採用大會提供的或自備的腳踏板均可。
起盪台。供運動員試盪開始時,上腳踏板用的檯子。檯面為長1米,寬1米的正方形,高1.3米(包括檯子的腳輪)。起盪台一側應設有供運動員上下的梯子。
系鈴架。與鞦韆架平行、並可隨意升降、前後移動的系有鈴鐺的架子,是高度和觸鈴比賽判定成績的標志。系鈴架兩根立柱的間距應不少於4.5米,並相互平行。從系鈴架頂端懸下一根3米長的橫桿為系鈴桿。系鈴桿上用線繩系有若干鈴鐺。
安全帶。每條安全帶均應承受100公斤的拉力。兩條腕部安全帶的兩端,分別套在鞦韆繩和運動員的手腕上。(另兩條腰部安全帶,運動員可選用)。可使用大會提供的或自備的安全帶。 花炮比賽是由兩個隊參加的集體比賽項目,每場比賽雙方以規定的人數,在規定的場地和時間內,以規則允許的行為,運動員手持花炮通過奔跑、傳遞,將花炮投入對方的花籃得分;並以阻截,搶斷等技術反搶,阻止對方得分。在規定時間結束時,以得分多者為勝隊。
比賽場地:
為表面平坦的長方形草坪或土地,長60米,寬50米。線寬12厘米。線的寬度包括在場地之內,長線叫邊線,短線叫端線。
接炮區。以場地的中點為圓心,畫半徑5米的圓圈為接炮區。
炮台區。在距離端線中點兩側4米處各向外畫一條4米與端線垂直的線,再畫一條線把其頂點連起來,與端線平行,這個區為炮台區,在炮台區兩側架設高2米以上的網牆。
罰炮區。以端線中心點為圓心,劃一條長20厘米、寬12厘米平行線,為罰點炮線。該線包括在距離花籃架的2米之內。
比賽器材:
花炮。花炮為直徑14厘米的彩色圓形餅狀,外圓呈輪胎形,厚2.5厘米至3.0厘米,用不會傷及隊員的橡膠做成,重200-240克。
送炮器。能把花炮沖上10米以上高度並落在接炮區內能發出聲響的發射器。
花籃架。高度80厘米,放在炮台區內端線中心點處。花籃架用直徑不超過20厘米的圓木做成。
花籃。籃口內沿直徑為40厘米,花籃高為30厘米的圓柱體,用竹或塑料做成,花炮固定在花籃架頂端。 珍珠球是滿族傳統體育項目,又被稱為「踢核」、「采核」、「扔核」。在滿族語言里,「核」是「尼楚赫」的約簡音,即「珍珠」的意思。滿族人把珍珠當作光明和幸福的象徵,采珍珠是古代滿族人民重要的生產和經濟活動。珍珠球就是由采珍珠這項傳統生產活動演變而來的。比賽分男子組和女子組。
比賽場地:
球場是一個長方形的堅實平面,無障礙物。場地長28米,寬15米。場地場邊的界線叫邊線,短邊的界線叫端線。場地內設水區、限制區、封鎖區、隔離區及得分區。各場區用顏色顯示。
比賽器材:
球。外殼用皮革或橡膠製成,內裝有球膽(可充氣),表面為珍珠(白)色。球的圓周長為54—56厘米,重量300—325克。
球拍。為蛤蚌殼形狀,用具有韌性的樹脂材料製成,顏色與蛤蚌殼顏色相仿。球拍部分長35厘米,最寬部分25厘米,厚度0.3—0.5厘米。球拍邊緣用橡膠或軟質材料包裹。拍柄為橢圓柱形。球拍總長50厘米,重量390—410克。
抄網。抄網兜口為圓形,網圈用圓形金屬條製成,網兜用細繩或尼龍繩織成, 網柄為橢圓柱形。 比賽是一種可在廣闊的草地、泥土地或沙灘上進行的棒擊球入門的球類運動,依比賽總桿數或獲勝球道多少判定勝負。
比賽場地:
每一木球場地規劃為十二(或其倍數)個球道;沙灘木球場地可規劃為六(或其倍數)個球道。每一木球場的十二個球道之總長距離至少須有七百米以上;沙灘木球場六個球道之總長距離至少須有三百米以上。 球道地面以平坦為原則。球道依據地形規劃成直線式球道和彎曲式球道。球道上可設簡單障礙物以及臨時界線。木球場地視面積大小,規劃出長、中、短不等距離的球道,球道長度在三十米至一百三十米之間。沙灘木球場地的球道長度可在二十米至八十米之間。如因區域性氣候或地形影響,當地主辦單位可酌情規定適用規則,但不得違反規則有關精神。
比賽器材:
球桿為T字型,且為木質製成,球桿總重量約800克。球桿總長90±10厘米(含握桿和球瓶部分)。球桿頭的球瓶長為21.5±0.5厘米;瓶底套上一圓形橡皮帽,橡皮帽直徑6.6±0.2厘米,底厚1.3±0.1厘米,高3.8±0.0.1厘米,緣壁厚0.5厘米。 球須為圓形球體,且為木質製成,直徑9.5±0.2厘米;重量350±60克。 民族式摔跤有搏克(蒙古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且里西(維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希日木(朝鮮族式摔跤)、絆跤(回族式摔跤)六種比賽。搏克有男子團體、女子團體、男子個人 和女子個人比賽。北嘎、且里西、格、希日木和絆跤各有男子52公斤級、62公斤級、74公斤級、87公斤級、87公斤以上級比賽。
比賽場地及器材:
搏克。比賽在平整的天然或人造草坪,或土質地面上舉行,要求表面清潔,無碎石粗沙,不得有與地面鑲平的堅硬物(如磚、石、金屬物等),土質場地要保持適當硬度。如遇特殊情況可以在室內進行,但必須用中國式摔跤或柔道場地的設備、規格代替並罩帆布蓋單。或鋪設一定厚度的粗絨地毯。
北嘎。比賽採用方形或圓形場地均可,方形場地為邊長14米的正方形,圓形場地半徑為7米。比賽場地外為消極區。
且里西。正式比賽場地為直徑9米的圓形場地。 比賽場地由72塊海綿(棕)墊子組成,每塊墊子長2米,寬1米,厚8~10厘米,墊子四周可用帆布包裹、用木框或繩子加以固定。比賽場地分為比賽區和保護區兩大部分。墊子上鋪一塊14米見方的帆布蓋單或人造革蓋單。蓋單上畫出7米直徑的圓,為中心比賽區。在中心比賽區外有1米寬的紅色消極區,在消極區外有保護區。
格。軟土坪草地(可採用中國式或國際式摔跤場地)。比賽場地分為內場和外場,內場為比賽區,外場為保護區,比賽區和保護區之間為消極區。
希日木。為平坦細沙質場地或由摔跤墊鋪成。比賽場地分內場和外場兩部分,內場為比賽區,外場為保護區。比賽區呈圓形,直徑8米,沙層高度為30~70厘米。
絆跤。場地採用10×10米中國式或者國際標准摔跤墊鋪設。 武術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分為單練和對練。少數民族武術比賽有男子、女子拳術和男子、女子器械和男子對練、女子對練三大項。拳術比賽分三類:A類(各種長拳、南拳、太極拳) B類(形意拳、八卦掌、八極拳、通臂拳、翻子拳、劈掛拳、地躺拳、象形拳、查拳、華拳、花拳、炮拳、紅拳、少林拳)和C類(除A、B組以外的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拳術套路)。器械比賽分三類:A類(長拳類刀、劍、槍、棍)、 B類(各種單、雙、軟傳統器械)和C類(除A、B組以外的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器械)。男子對練、女子對練是3人以內的各種對練套路(不允許男女混合及陪練)。運動員需穿適合比賽的運動服或民族服裝參賽。
比賽場地:
單練和對練項目的場地為長14米、寬8米,四周內沿標明5厘米寬的邊線,周圍至少有2米寬的安全區。集體項目的場地為長16米、寬14米,四周內沿標明5厘米寬的邊線,周圍至少有1米寬的安全區。
比賽器材:
槍:全長不得短於本人直立、直臂上舉時,從腳底到指端的長度。
棍:全長不得短於本人身高。
劍:本人直臂反手持劍時,劍尖不得低於耳上端。
刀:本人直臂抱刀時,刀尖不低於本人耳上端。 毽球又稱踢毽子,一項簡便易行的健身運動,是在中國流傳很廣,有著悠久歷史的漢族民間體育活動。經常進行這項活動,可以活動筋骨促進健康。據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踢毽子起源於中國漢代,盛行於六朝、隋、唐。中國毽子的第一次正式比賽是廣州市體委於1956年舉辦的,並制定了簡單的規則。1984年春,《毽球競賽規則》誕生,它是根據踢毽子的特點,吸收了幾種球類比賽的形式綜合而成的。分男子、女子組比賽。
比賽場地:
比賽場地採用羽毛球場雙打場地,長11.88米,寬6.1米。場地上空6米以內(以地面計算)和場地四周2米以內不得有障礙物。比賽場地有清晰的界限,線寬4厘米,線的寬度包括在場地面積之內。較長的兩條邊界叫邊線,較短的叫端線。連接場地兩邊線的中點與端線平行的線叫中線。中線將場地分為均等的兩個場區。在中線兩側各畫一條與中線平行的線叫限制線(此線包括在限制區內)。中線至限制線的距離為2米。距兩端線中點兩側各1米處向場外各畫一條長20厘米與端線垂直的短線叫發球區線(此線不包括在發球區內)。發球區線向後無限延長的區域叫發球區。
比賽器材:
球網。球網長7米,寬76厘米,網孔2厘米見方。球網上沿縫有4厘米寬的雙層白布,用繩穿起,將球網張掛在網柱上。球網必須掛在中線的垂直上空。球網為深綠色。網柱安在中線以外,距邊線50厘米處。球網的中部頂端距地面垂直高度為1.60米(男子),1.50米(女子)。網的兩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相等,兩端的高度與中間的高度相差不超過2厘米。在球網的兩端,垂直於邊線和中線交接處,各系有一條寬4厘米,長76厘米的白色帶子,叫標志帶。在球網上連接標志帶外側系有兩根有韌性的桿,叫標志桿。兩桿內側相距6米。標志桿長1.20米,直徑1厘米,用玻璃纖維或類似材料製成。標志桿高出球網上沿44厘米,並用鮮明對比的顏色畫有10厘米長的格紋。
毽球。由毽毛、毽墊等構成。毽毛為四支白色或彩色鵝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內,每支羽毛寬3.20 — 3.50厘 米。毽墊直徑3.80 — 4厘米,厚1.30 — 1.50厘米。毛管高2.50厘米。毽球的高度為13 — 15厘米。毽球的重量為13 — 15克。 獨竹漂是一項由運動員赤足站立在漂浮於水面的單棵竹子(或形似材料)上,利用手中的劃竿劃水使其前進,以在同等的距離內所用的時間多少決定名次的運動項目。比賽分男子直道競速60米、100米和女子直道競速60米、100米。
比賽場地:
比賽設在靜水水域,起點線與終點線平行,並與航道線垂直。根據參賽隊數和水域條件,設3 — 6條航道。航道線設置浮標,浮標的顏色為黃色和紅色。比賽場地設檢錄登竹漂處、起點發令台和終點裁判台。
比賽器材:
竹漂。採用復合材料製作,由3節長度2.5米的漂體連接而成,總長度7.5米(±0.05米),直徑0.16米(±0.005),總重量30(±1)公斤。採用天然竹材製作,規格與復合材料竹漂相仿。
劃竿。採用復合材料製作,由2節長度2.25米的竿體連接而成,總長度4.5米(±0.005米),直徑0.04米(±0.005米),重量3.5(±0.5)公斤。採用天然竹材製作,規格與復合材料劃竿相仿。
航道牌。距竹漂的前端5厘米處設置一高30厘米、寬20厘米的航道牌,牌上標有航道編號。 是一項兩隊在比賽場地上,從守方旋放陀螺開始,由攻方將自己的陀螺拋擲,擊打守方陀螺,將守方陀螺擊出比賽場區或比守方陀螺在比賽場區內旋轉的時間更長的比賽項目。比賽只計攻方得分,以當場比賽的累計得分決定該場勝負,得分多的隊為獲勝隊。分男子、女子團體和男子、女子個人組比賽。
比賽場地:
比賽場區為長20米(女子比賽場區長19米),寬15米的長方形。設守方預備區、攻方預備區、死陀置放點、旋放區和進攻區。
比賽器材:
陀螺。比賽一般採用非金屬平頭陀螺。陀螺不得上色,除錐尖金屬釘外,不得填充或裝飾金屬或其它材料。陀螺直徑為9 — 10厘米,高度(含釘高度)為10 — 12厘米,陀螺圓柱體高度5—6厘米,重量800克 — 900克。
鞭。鞭由鞭繩、鞭桿(無鞭桿亦可)組成。鞭繩不得用金屬材料製作,其粗細不限,鞭繩長度男子為6米,女子為5米(不得少於2米)。如有鞭桿,鞭桿長度不長於0.6米。 是中國眾多民族喜愛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區尤為盛行。1986年,在新疆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馬術首次被列為比賽項目。民族運動會馬術分為走馬、速度賽馬、跑馬射擊、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5個項目。
比賽場地:
走馬場地。走馬比賽的場地通常為1000米的橢圓形跑道。跑道必須平坦,土質不宜過松,無碎石、沙丘。跑道寬度為15 — 25米,跑道外沿設有高1.5米的木(鐵)欄桿,跑道里沿設有高1米的固定欄桿。跑道里沿欄桿支柱必須向跑道外側傾斜,與地面約成60° — 70°角。在賽馬場跑道內沿每隔20米插一面旗,顏色依次為白、紅、藍、黃、綠旗各10面,規格80厘米×30厘米。
速度賽馬場地。平坦的自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場地橢圓形馬場,賽道一周長1200米,比賽時馬匹以順時針方向跑動。
跑馬射擊場地。平坦的自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場地,呈長方形。長250米、寬50米。主跑道長100米、寬1.5米,起點距場地一端為25米,主跑道的一側距場地一側邊線為10米。
跑馬射箭場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跑道。呈長方形,長250米,寬50米。主跑道:長110米,寬1.5米,起點距場地一端為20米,主跑道的一側距場地一側邊線為10米。在場地四角和場地邊線上插若乾麵紅色標志旗,以示觀眾止步。射箭方向(靶後方)100米之內不得有觀眾。
跑馬拾哈達場地。平坦的天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跑道。呈長方形,長250米,寬50米。主跑道:連接場地兩條端線的中點畫一條直線,並以此為基準,設一條寬度為1.5米的主跑道。 在場地四角和邊線上插若乾麵紅色標志旗,以示觀眾止步。在主跑道兩側各設置一個擺放哈達的區段。主跑道左邊的為左置哈達區段,主跑道右邊的為右置哈達區段(簡稱左區段和右區段)。左區段擺放10條藍色哈達,右區段擺放10條白色哈達。起跑線距第一條哈達的距離為20米。終點線距最後一條哈達的距離為10米。每條哈達之間的距離為2米。
比賽器材:
槍。比賽用槍為56式軍用半自動步槍,子彈為軍用56半自動空彈。
弓箭。弓箭為竹或木製品,不得使用金屬弓、塑料弓、合金弓和玻璃鋼弓。
哈達。哈達為白、藍色,各25條,長1米。 板鞋競速是由多名運動員一起將足套在同一雙板鞋上,在田徑場上進行的比賽,以在同等的距離內所用的時間多少決定名次。分男子三人板鞋、女子三人板鞋和三人板鞋4×100米混合接力三大項。男子三人板鞋和女子三人板鞋分60米、100米、2×100米接力三小項。
比賽場地:
在標準的田徑場地上進行。場地線寬均為 5 厘米,跑道分道寬2.44—2.50米。可根據比賽的需要和場地狀況設置跑道的多少。
比賽器材:
比賽板鞋。以長度為 100 厘米,寬度為 9 厘米、厚度為 3 厘米的木料製成(以三人板鞋為例)。每隻板鞋配有三塊寬度為 5 厘米護足麵皮,分別固定在板鞋規定的距離上,護皮以套緊腳面為宜。第一塊護皮前沿距板鞋前端7厘米,第二塊護皮在第一塊護皮與第三塊護皮的中間,第三塊護皮後沿距板鞋末端 15 厘米(護皮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可自備)。 高腳競速是由運動員雙手各持一桿,同時腳踩桿上的踏鐙,田徑場上進行的比賽,以在同等的距離內所用的時間多少決定名次。分男子、女子和4×100米混合接力三大項。男子、女子分100米、200米 、2×200米接力三小項。
比賽場地:
在標准田徑場上進行,場地線寬均為5厘米,跑道分道寬2.44-2.50米。接力比賽的接力區,接力區中線為寬5厘米的虛線,前後5米處各畫一條直的實線,高腳桿為竹、木或其它硬質材料製成(簡稱桿)。
比賽器材:
高腳桿。高度不限,從桿底部向上30-40厘米處加制踏鐙,踏鐙高度的丈量從桿底部至踏鐙與桿支點的上沿距離為准。 蹴球是按照競賽規則,雙方運動員用腳底「蹴」球,使球通過腳底向前移動,依據所「蹴」之球碰擊對方或本方球的情況計算得分,以任一方先達到或超過規定分數而決定勝負的體育競賽項目。分男子單蹴、男子雙蹴、女子單蹴、女子雙蹴、男女混合雙蹴。
比賽場地:
場地規格:長 10米、寬10米的正方形平坦地面。
畫線:線寬不得超過5厘米,邊線及各線段均為場內和各區內的一部分。
停球區:在場地正中心,為一個半徑20厘米的圓圈。
中心圓:在場地中央,為一個半徑2.4米的圓圈。
發球區:在場地四角,每角一個,為半徑0.5米的扇面,按逆時針方向編號為1、2、3、4區。
比賽器材:
比賽用球為硬塑實心球,直徑10厘米±0.2厘米,重量1000克±10克。分兩種鮮明顏色,分別標有1、2、3、4號。1、3號球為同一顏色,2、4號球為同一顏色。 是一項在各族少數民族中廣泛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壯、苗、傣、白、土家等諸多南方少數民族均有在節日賽龍舟的風俗。1999年,在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該項目第一次被列為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龍舟競賽規則規定,龍舟運動是一項集眾多劃手依靠單片槳葉的劃槳作為推進方式,運用肌肉力量向船後劃水,推動舟船前進的運動。標准龍舟比賽分男子、女子直道競速250米、500米、800米、1000米和男女混合直道競速250米、500米、800米、1000米以及男子5000米、女子5000米環繞賽。小龍舟比賽分男子、女子直道競速250米、500米和男女混合直道競速250米、500米。
比賽場地:
賽場設在靜水水域,各航道都是同樣的寬度,航道線與起航線和終點線相垂直。根據報名隊數和場地條件設4或8條航道,每條航道的寬度至少12米。
比賽器材:
龍舟比賽均採用標准龍舟,龍舟總長18.40米(含龍頭、龍尾),舟長15.50米,舟寬1.10米(中艙最寬處),同一次使用的所有比賽龍舟最重與最輕的差距不得超過5公斤(含龍頭、龍尾和舵槳)。 比賽是由2名運動員在比賽場地上,將一條長綢布帶做成的圓環分別套於頸部(帶子從兩腿間通過),四肢著地並背向對方,向自己的前進方向用力,以一方將置於兩者之間的墜條拉過自己一側的決勝線為勝利。分55公斤級(含55公斤)、61公斤級(含61公斤)、68公斤級(含68公斤)、76公斤級(含76公斤)、85公斤級(含85公斤)、95公斤級(含95公斤)、95公斤以上級比賽。
比賽場地:
比賽在平整硬質地面上進行。比賽場地為長方形,長9米,寬2米。場地的丈量從界限的內沿量起。比賽場地有明顯的標線,兩條長邊為運動員比賽限制線。
中線。連接兩條邊線的中點。
決勝線。距中線兩側各1.2米處的一條與中線平行的線為決勝線。
比賽器材:
帶子。長6.5米,用紅色綢緞(幅寬1.2—1.6米)製成。帶子兩端呈圓環形,圓環周長為1.0 —1.10米。帶子中間系一條可移動的、並有適當重量的墜條,作為判定勝負的標志。
護墊。為長30厘米、寬15厘米、厚2厘米的海綿,以軟布包裹後,固定在帶子兩端圓環處的受力處,用於保護脖頸。
標志帶。用於鑒別雙方運動員的比賽綢帶,標志帶為兩種不同顏色。 這一民間體育活動,在雲南、貴州、海南、湖南、廣西等少數民族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比賽分團體項目和個人項目。團體項目有民族傳統弩混合團體和民族標准弩混合團體。個人項目有民族傳統弩、民族標准弩兩項,分男子立姿 、跪姿和女子立姿、跪姿。
比賽場地:
射弩場地平坦、開闊,室內、室外均可。長不少於30米,寬度可根據所設靶位數酌定。
比賽器材:
民族標准弩(簡稱標准弩):全弩重量不得超過3.5公斤。弩身用竹、木或復合木等材料製成。只准使用柱形準星和缺口式照門且方向高低可修正的瞄準具,不得使用水平儀和光學瞄準具。
民族傳統弩(簡稱傳統弩):全弩為手工製作,重量和弩身長度不限。弩身、弓片、箭槽、瞄準具等用竹、木材料製成。允許使用箭孔觀察鏡,可放在發射區或掛在身上,但不得設置在弩身或與之相關聯的部位。 民族健身操(競賽版)是由國家民委為第十屆全國少數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健身操比賽組織創編的規定套路。
這套操以眾多民族典型的舞蹈元素為動作素材,把健身作為第一要素,將民族舞蹈的柔美與健身操的力度自然、流暢、合理地結合在一起,突出動作的健、力、美,使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健身完美結合。
7.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主要特點
本屆運動會相比往屆有兩點新變化:一是為了進一步發展和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項目中的集體項目以及表演項目按一定比例允許漢族運動員參賽。二是為了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並弘揚少數民族文化,競賽項目中新增加了民族健身操。運動會的會徽、吉祥物、主題歌、宣傳畫也已經確定。
8.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介紹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經國務院批准,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專府承辦,於2015年在鄂爾多斯屬市舉行。運動會設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鞦韆、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少數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搏克、且里西、格、北嘎、絆跤、希日木)、馬術(民族賽馬、走馬、跑馬射擊、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 、 民族健身操等17項。表演項目預計140項左右。
9.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賽會活動
從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執委會獲悉,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有四個大型項目,即火炬傳遞、開幕式、閉幕式和民族大聯歡。四項大型活動將為盛會增光添彩。
本次運動會火炬傳遞以「傳遞民族情,共圓中國夢」為傳遞口號,分為采火儀式、網上傳遞、實地傳遞、主火炬點燃四個部分。采火儀式擬定於6月12日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延安民族學院舊址舉行。采火儀式後在官網進行為期2個月的網上傳遞,實地傳遞擬定於8月6日先後在東勝區、伊金霍洛旗阿鎮和康巴什新區三地進行,8月9日在開幕式現場點燃主火炬。
開幕式擬於8月9日16:30在鄂爾多斯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以「匯聚民族情·共圓中國夢」為主題,以「草原的聚會,民族的節日,共同的夢想」為活動定位,分上下兩篇進行。上篇《匯聚民族情》,包括各代表團入場和開幕儀式兩部分;下篇《共圓中國夢》,主要以民族文化展示表演為主;民族文化展示文藝表演結束後舉行主火炬點燃儀式。閉幕式擬定於8月17日16:30在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以「同心頌中華,攜手向未來」為主題,閉幕式文體表演以廣場歌會為主要表演形式,以「民族經典旋律重新煥發時代生機」為活動定位,分上篇《歡歌一家親》和下篇《禮贊中華美》進行。
民族大聯歡活動,擬於休賽日在康巴什新區烏蘭木倫湖區廣場舉行,採用「集中活動、分區展示、互動聯誼、共同參與」的活動形式。民族大聯歡設置7個活動區,分別為:中心表演區、趣味體育項目表演區、游戲娛樂區、紀念碑安置區、展覽展示區、民族用品及工藝品展銷區、風情美食區。
本次運動會大型活動以隆重、務實、節儉為工作理念,堅持將精簡節約貫穿大型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四項活動均在白天舉行,不大面積使用聲光電設備,同時火炬傳遞活動採用網路虛擬傳遞和實地傳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不大范圍、長時間進行實地傳遞;堅持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四項活動演職人員均以內蒙古自治區及我市文體團隊、群眾演員及市民志願者為主,充分展現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現黨的民族政策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成功實踐,展現少數民族地區人民良好的精神風貌及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取得的優秀成果。
10.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共有幾個部
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主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於2015年8月9日至17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