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活動 > 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師幼互動

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師幼互動

發布時間:2021-02-15 00:53:40

❶ 集體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內容有哪些

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教學時首先
要考慮的問題,而有效的集體教學卻關系甚廣,如:教學的環節設計、
教師的教學目標達成度、教師執行教案的能力等等。近年來,關注「師
幼互動」儼然成為教師評價集體教學過程有效性的一個熱點話題。
那麼,怎樣的師幼互動是有效的?具體的表現如何?《幼兒園教
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敏感
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回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動
關系」。《教師成長手冊》中也提出相應的要求:解讀幼兒表現、形
成認知碰撞、鞏固和挑戰幼兒當前的理解。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
我們逐漸清晰「師幼互動」的實質,即通過有效的師幼互動,建構新
型的師幼關系,形成交互影響,不斷產生「思維共振」,達到提高教
育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如何實現集體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我
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和探索。
一、有效組織,情景介入
良好的師幼關系能拉近師幼的距離,使教與學有效連結,使幼兒
能夠充分學習與發展,因此,吸引幼兒的有時不是教學活動的內容,
而是教師本身。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情景化
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飽滿、振奮的情緒狀態,充分運
用語言、語調、表情,採用抑揚頓挫,妙趣橫生的語言,配以親切的
微笑,激勵的目光努力創造愉悅的學習的環境。
小班主題活動「我愛媽媽」開展期間,我發現孩子們經常學著媽
媽的樣子,拿著娃娃家中的包走來走去,並且普遍對媽媽包中的物品
非常感興趣,另外,因為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媽媽愛自己的
情感認識浮於表面,沒有得到真正的體驗和感受。因此,我結合主題
開展,嘗試開展教學活動「媽媽的包」,以媽媽的包為載體,幫助孩
子建立包中物品與媽媽的愛的情感聯系,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對媽媽
的愛。首先我通過讓孩子和媽媽製作調查表,幫助孩子積累生活經驗,
加強了解包的外形、功能、特點,為活動奠定認知基礎。其次,讓幼
兒徵得媽媽的同意後收集媽媽的包,在教學過程中分享媽媽包中的秘
密,「媽媽為什麼要把寶寶的照片放在錢包里呢?」、「猜猜包里還
會有什麼?媽媽包里為什麼要放寶寶的衣服、零食呢?」 了解包中
物品蘊含的深意,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接著,再讓孩子們
想一想平時媽媽這么關心我們,那我們可以為媽媽在包中准備些什麼
東西呢?使幼兒在角色轉換中,進一步了解媽媽的需求,體驗關心媽
媽的情感。在活動中,我為孩子們提供真實的生活情境,通過創設激
勵式的語言引導情境,讓孩子們親身調查、交流、體驗,幫助孩子運
用經驗、自主探索、解決問題,實現情感內化。而在師生互動中,我
充分運用支持肯定的策略,給予孩子自主發現,表達表現的機會,使
活動具有濃濃的情感氣息。
小貼士:1、接受幼兒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並通過溫暖而富有感情
的互動表達對每個幼兒的接受。
2、處理好影響幼兒主動性的各種因素,想方設法引導幼兒
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
觀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范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
范等廣泛的信息交流,實現師幼互動,並通過生生互動,相互影
響,相互補充。
3、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必須藉助於有效的媒介,如語言、行
為、態度或肢體語言,以及使用目光接觸、表情、手勢等非語言
行為與幼兒溝通。
二、有效調控,層層追問
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往往會根據活動預設進行提問,但是在活動
中完全按預設好的問題實施卻不一定起到好的效果。所以組織教學活
動,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適時、適當地調整預設的問題,而提問的
適切性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品質的高低。因此,教師根據教學現場的
實際情況,通過巧問和追問引導幼兒針對各種問題進行思考,有效調
控教學現場。
在去年我在大班主題「我是中國人」中,執教了集體教學活動《殘
奧在你我心中》中,我通過剪輯錄像「輪椅籃球」,讓幼兒在觀看中,
體會殘疾人從事體育運動的艱辛,體會他們每一次成功的來之不易。
在觀看中,我聽到有兩個小朋友在看到運動員輪椅摔倒,被壓在椅子
下面,掙扎了幾次好不容易才把輪子翻正的情形時,青青對邊上的樂
樂說:「 運動員叔叔這樣肯定很疼吧?」樂樂一該往日的調皮,臉
色凝重地說:「肯定是這樣!」,我靈機一動,即刻拋棄了原先的教
案,而是通過詢問孩子,「誰想來試試看?」在一名幼兒的主動請纓
下,用布條扎住該幼兒的腳,使他不能腳上發力,再模仿輪椅打翻的
情景,讓幼兒嘗試體會殘疾人運動員翻到了爬起來的困難,再通過讓
每個幼兒模仿輪椅籃球運動員坐在椅子上向籃筐投球,讓幼兒加強體
會成功的艱辛和不易,最後再提問:「殘疾人生活已經很困難了,為
什麼這些殘疾人不在家裡讓家人照顧,還要做運動員呢?」在做做、
議議中,加強感受、學習殘疾人不怕困難、戰勝自我的精神,凸顯活
動的情感目標。
小貼士:
1、傾聽是巧問的前提,教師善於傾聽幼兒,包括傾聽幼兒的妙想,
傾聽幼兒的童心,傾聽幼兒的錯誤,傾聽弱勢幼兒的聲音等。
2、現場的巧問要抓取即時的素材,抓住幼兒的「最近發展
區」,多用激勵、接納的語言增進教師與幼兒互動的行為,有效引導
幼兒的比較與思考。
3、充分有效地運用「追問」,展現幼兒的思維過程,引導幼兒發現
問題的「真跡」,這樣既能了解幼兒探索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的所在,使幼兒的思維狀態由此得到啟動。
捕捉細節重在一個准字,教師通過「追問」將某一幼兒的想法
呈現在大家面前,不僅使教師了解了幼兒的思維過程,同時也為大家
提供了傾聽、理解他人的想法、發現他人問題、同伴互相質疑等師幼、
生生互動的環境。活動中,教師「追問」得當,是進行有效師幼互動
的關鍵。過程中,教師必須思考「追問」的適宜、適時和適度,以提
升「追問」的質量。
三、價值判斷,積極回應
有位學者說過:「追求個性化是生命成長的本然回歸,每個人的
個性都趨於一個模式,這美好的世界便走向死寂,每個個體生命的存
在將索然無味。」要真正實現個性化的教育,享受生命化的教學,讓
每個幼兒都快樂成長,教師必須具有敏銳的判斷力,隨情境變遷調整,
依現場實際而改變的臨場回應能力。
(一) 加強幼兒的回應預設,促進有
效回應
教師要明確集體教學活動設計既要備教材、教法,更要備幼兒的目標要求,簡單地說就是:根據幼兒的不同層次水平,預設相應的回應內容,教師的預設必須留有空間,凸顯幼兒的個性化教育。
在兒歌活動《別擔心》中,我以圖式調查表為依據,了解到每個幼兒上小學擔心的內容,並以此為出發點,預設幼兒的問題和回答,得出因人而異的回應內容,如:「上學遲到真難為情,可千萬不能遲到啊!」 「考試成績差多沒面子呀,回到家可能爸爸媽媽還會因此生氣。」 「老師的問題我不會,這可怎麼辦?」 「沒有朋友一個人多孤單呀!」「上課時打瞌睡精神差,根本沒辦法聽老師講課了。」「鞋帶鬆了沒法系,萬一摔跤怎麼辦?」------在活動中,這些回應預設又繼續轉化,為教師預設不同兒歌內容提供了方向指導。充分的回應預設,使教師的兒歌指導在集體教學活動具有針對性,為教師達成活動的目標提供了關鍵性的幫助。
因教學過程的變化、動態和生成,不斷地加強回應預設,充分使幼兒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性、興致等在活動中得以展現,體現教育的因人施教原則,回應才能在動態推進中展現出詩意的精彩。
(二)掌握回應的多種方法,促進有效回應
有效的回應,必須落實到教師腳踏實地的與幼兒交互作用的過程中——怎樣聆聽幼兒的聲音?怎樣與幼兒交流?怎樣在適當的時機對幼兒提出質疑和挑戰?總結梳理回應的方法策略,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互動模式,為我們建構新型的師幼互動關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❷ 幼兒園師幼互動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維果斯基的理論告訴我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行為往來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功能與價值是極其重要的。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形式,存在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和教育內容的各個領域,並對幼兒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維果斯基將學生在指導下藉助成人的幫助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活動中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稱之為「最近發展區」。在最近發展區里學習者將自己的理解與具體的情景經驗整合起來,從而建構出自己的思想。而在「最近發展區」內所施行的互動才是最有效的互動。
經過在教育實踐中反復嘗試,筆者認為教育者首先要從正確把握兒童觀、教育觀的角度出發,將關注點從自身教育活動轉變到幼兒的行為變化上來。要讀懂幼兒、關注幼兒、要給與幼兒溫暖愉快的情感回應。因此提出具體師幼互動策略如下:
1、根據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設計適合的互動。
正確的認識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保證有效師幼互動的前提。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理解和預想到幼兒可能出現的行為,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設計適合的互動問題。
如:教師在組織「下雨的味道」的散文欣賞活動之前,首先帶幼兒在雨中游戲,讓幼兒對下雨有一個真實的感受,之後再帶領孩子欣賞優美的散文。幼兒對散文不僅有很直觀的理解,甚至能夠結合散文的語言敘述自己對於下雨味道的不同感受。這樣的活動設計,就是教師充分的考慮到了幼兒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
再比如:在認識顏色的活動中,教師會准備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進行嘗試,並把每一次顏色調和的結果記錄下來,再通過對記錄結果的分析,得出紅色和黃色混合變成橙色、紅色和藍色混合變成紫色、藍色和黃色混合變成綠色的結論。因為教師充分了解幼兒的學習一定是直觀的、具體的,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礎上的。
2、關注幼兒,採用合適的回應策略。
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幼兒的反應,要學會從幼兒的回答中了解實際發展水平,並從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靈活調整教育策略。當教育活動中幼兒出現了更有價值的關注點,教師更應該予以鼓勵,並及時調整互動策略。
如:提出問題後適當等待,給予幼兒思考反應的時間。當幼兒答非所問的時候反思自己的問題是不是問的不明確,應該變換提問方式,尋找幼兒能夠理解的問題,或者將問題分解成幾個較底層低的問題。
再比如:如大班的幼兒在聽愚公移山的故事時,一個孩子認為山是不可能被搬走的。教師沒有制止幼兒的這種反應,而是注意傾聽孩子的聲音,追問道:為什麼這樣認為。孩子說:因為山太大了,他一輩子也搬不完。另一個孩子說: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神仙。面對孩子的問題,教師及時發現了更有價值的互動話題。於是引導孩子討論:如果你家門口有座大山,你又搬不走,你會怎麼辦。孩子們很快興奮起來,有的說用大機器來搬,有的說把家搬到平地上去,有的說給山裡修一條好路就可以開車出去了。這樣的討論無疑比單獨進行一個故事要更加具有教育價值,他教會孩子更加積極地應對所面臨的困難。
3、給與幼兒溫暖的情感回應。
一般情況下,幼兒都會喜歡面帶笑容、和善、有耐心、喜歡自己的老師,感受被愛、被關注、被尊重、被支持的積極情感能夠使幼兒產生信賴和安全感,能夠產生積極有效的互動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一顆童心,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善於體悟幼兒鮮活的情感和需要。要賞識幼兒的主動互動行為,以平和和正向的態度對待幼兒,營造民主、和諧、輕松、自由的互動環境。
實踐經驗提醒我們,任何完美的教育理念、活動設計都要藉助人際之間的互動行為往來才能實現其價值。教育領域內的互動實際上就是指的師生之間的相互交往過程。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得以建立的載體便是師幼間的交往與互動。形成師幼間的有效互動提示我們應該用平等和尊重的眼光看待幼兒。只有營造出開放和允許自由表達的活動氛圍,才可能啟發並引導幼兒積極的思考與參與,才能夠獲得理想的師幼互動。

❸ 如何在幼兒園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摘要:隨著《綱要》的貫徹落實,不少教師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來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在目前的幼兒教育實踐中,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和幼兒的互動還顯得很消極和被動。 關鍵詞:幼兒園活動師幼互動構建 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形態,存在於幼兒生活之中,表現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領域,並對幼兒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隨著《綱要》的貫徹落實,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教師的行為不斷改善,不少教師也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在我國目前的幼兒教育實踐中,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和幼兒的互動還顯得很消極和被動。那麼,在幼兒園活動中,該如何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呢? 一、創造和諧、愉悅、自由、寬松的互動環境 師幼互動應建立在輕松、自由的基礎上,在教師和幼兒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況下,相互之間產生積極的互動。記得在一次音樂《秋天》中,在主題音樂的播放下,我啟發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秋天落葉飛舞的樣子。我不停地鼓勵他們想像、創編,可孩子們總是不投入,有的期待我直接教動作,有的剛要試著創編新動作,可一接觸老師的目光反而拘謹起來,結果編出的動作很不理想。在臨近下課時,我決定給孩子們一些絕對自由的創作時間,於是我遠離孩子的視線。當孩子們發現擁有自己的自由天地時,十分興奮。他們開始大膽交流,隨音樂做出各種隨心所欲的動作。有的伸開雙臂、頭仰得高高的,腳下飛快地旋轉;有的雙手環抱,閉著眼睛,身體左右搖擺……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真正融入了活動之中。當我再次踏入教室時,幼兒的創作已基本成熟,我適當指導加上幼兒積極配合,這次活動效果遠遠超出了預想。因此,要想進行積極的互動,就要創設一個和諧、愉悅、自由、寬松的互動環境。教師還要重視與幼兒間的情感交流,關心愛護每一個幼兒,尊重他們的人格,多與幼兒進行積極、平等的交流互動;同時,在師幼互動中,教師還應學會用正確、平和的心態對待幼兒的各種行為,多給以贊揚和鼓勵等肯定性的評價,對存在的行為問題也應該以正面引導為主,針對實際情況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重視與關愛,使幼兒在被尊重和被賞識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尊感和被支持感,從而產生強烈的互動動機。 二、分組教學,減少人數,提供師幼互動的機會 在以往的集體活動中,由於幼兒人數多,教師既要忙於完成教學內容,又要顧及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往往是應接不暇,顧此失彼。在進行分組教學後,減少了活動中幼兒的人數,這就大大提高了幼兒個體與教師的交流頻率,為師幼互動提供了機會。如在體育游戲「小小解放軍」中,幼兒要進行匍匐爬行的練習。如果全班同學同時進行,由於人數太多,又受活動時間的限制和其他一些無關刺激的干擾,往往會影響師幼互動的效果。再有,在語言活動中亦是如此,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後,通常是一些能力強的幼兒搶先回答了,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卻失去了思考和解答的機會。分組教學後,幼兒人數少了,無關刺激相對減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就有了更多的機會,並能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幼兒,捕捉到每組幼兒的情況;教師可以根據上一組活動的情況調整教學方案,來指導下一組幼兒,在反思和實踐中提高活動質量,促進師幼共同發展。 三、關注幼兒,及時捕捉,創造師幼互動的條件 新《綱要》指出,師生雙方特別是教師在師幼互動中保持關注是建構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能否對幼兒的行為給予關注是師生互動能否得以進行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幼兒能否產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條件。如在實踐活動「泥巴樂」中,我們發現幼兒在捏汽車的時候,並沒有依照掛圖上汽車去捏,而是發揮了一定的想像力,捏出各種各樣造型奇特的汽車,捕捉到幼兒這一興趣點,我們對孩子的創造力進行了表揚和鼓勵,幼兒在得到老師的支持和信任後,活動更為積極了。當然,教師在活動中的關注指向不能僅僅停留在師幼互動上,還應利用這一時機,隱性指導幼兒,同時促進幼兒師幼互動、境動互動等多向互動。 四、調整角色定位,有效引導,發揮師幼互動的作用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教師往往將自己定位於幼兒的教育者、管理者、保護者,從而將幼兒置於被教育、被保護、被管理的地位,形成不對稱的師幼互動關系。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點明了在師幼互動中教師應承擔的角色。師幼互動的目的就是解放孩子,讓孩子動起來,讓他們自己動,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是缺乏教師的有效引導,幼兒就會像一盤散沙,變得自由散漫。這種放任自流,缺乏有效指導,對幼兒的發展並沒有實質性的意義。特別是在體育活動中感受最深,在組織幼兒分組練習不同的動作時,如果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玩,結果往往是一片混亂。實際上在師幼互動中,教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和裁決者,而是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幼兒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為了發揮互動中的引導作用,教師在分組活動中應認真觀察,分析幼兒都比較喜歡玩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器械,在接下來的活動中以此為依據對幼兒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如在「投擲沙包」活動中,幼兒玩一會兒就厭煩了,看到這種情況後,教師可讓幼兒採取比賽的方式,通過記錄確定誰是冠軍,大大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這樣幼兒在師幼互動中也得到了真正的鍛煉。 五、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動模式 在師幼互動中,教師應根據教育任務與內容的不同,根據不同幼兒的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互動方式。從互動范圍看,既應有教師與全體幼兒的互動,有教師與小組的互動,還應有教師與個體的互動,三種方式互為補充。從互動主體的作用看,既應有以教師主體為本位的師幼互動,又應有以幼兒主體為本位的師幼互動。從互動方式看,既可採用語言方式,又可運用動作方式或以環境、材料為媒介的其他互動方式。每個幼兒的個性都有所不同,如有的孩子積極、主動、獨立性強,他們能在各項自主活動中獲得無窮的樂趣;有的孩子被動、依賴性強,常需要得到老師的肯定、鼓勵和幫助;有的孩子比較外向,而有的孩子比較內向。對能力強、喜歡展示自己行為能力的「求注」幼兒,應多採取贊賞式或評價式等支持性互動方式向幼兒表示關注,鼓勵幼兒繼續努力;對能力差、喜歡向老師「求助、求慰」的幼兒,應多採取「幫助式」「照顧式」「撫慰式」等支持性互動方式,幫助幼兒克服困難,增強信心;對喜歡向老師「告狀」的幼兒,宜多採取調解式或討論式等引導性、合作性的互動方式,以引導幼兒通過討論化解糾紛;對情緒低落、不喜歡參與活動的幼兒應多採取激趣式、鼓勵式或幫助式等支持性互動方式,使其振奮情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總之,教師在與不同特點的幼兒進行交往與互動時,應採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方法,以此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 六、正確處理師幼互動中公平與差異的關系 如何正確地面對並盡量縮小師幼互動中的差異,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幼兒的潛能,這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教育上的公平不是絕對的,而是建立在承認個體差異基礎上的一種相對公平。在師幼互動中,教師由於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採取不同的互動方式和內容,分配相應的互動時間所表現出一定的差異,這是合情達理的。但如果教師將自身的親疏、好惡帶到與幼兒的主動交往中,表現出對幼兒的偏愛和歧視,人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異,那麼,它不僅不符合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反而違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師應從職業道德出發,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幼兒,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才能使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幼兒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幼兒健康的成長是幼兒教育的重要任務,師幼互動是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教師應熱切地關注每一位幼兒,在師幼互動中不斷提高自身水平,並以極大的熱情去回應孩子,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做好積極的、有效的師幼互動。

❹ 如何實現體育游戲教學中有效師幼互動

新綱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現為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沒有互動的教育是難以想像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在教學活動中,我對師幼互動的理解是:「師幼互動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在師幼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幼兒而言,良好的師幼互動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題性的凸顯,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師幼互動意味著教學不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一種意義的構建,是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同時對教師的心智提出挑戰。」近些年來,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深入,廣大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幼兒、熱愛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積極的師生關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師也開始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形態,存在於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表現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領域,並對幼兒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重要影響,因此,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是勢在必行的。那麼如何才能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呢?一、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是構建良好師幼互動的基本前提。在幼兒園里,如果幼兒不想、不能,甚至不敢和教師自由、愉快的交往,任何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支持幼兒與教師、同伴與同伴之間的主動交談,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是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關系的基本前提。所以,教師和藹的笑臉、親切的話語、親密的接觸都是創設良好氛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是在這種寬松的教育環境和氛圍中,我班連平時不愛講話的小朋友才敢大膽地告訴老師他在游戲活動中的新發現。如:聖誕前夕,孩子們送來了幾張賀卡,並和老師親熱,我感悟到這正是主題環境創設的絕好機會,「過新年」的主題就自自然然地產生了。隨即,老師要求孩子們用標記把自己的心願記錄下來,讓幼兒自由描述。孩子們記錄的內容真是五花八門,有畫上圍巾、帽子、大衣、手套的,有畫各種玩具的、、、、、、根據幼兒較為零亂的描述,教師提議孩子們進行分類,把相似或相近的歸為一類,按類別分別探討,逐個研究。由此,產生了「新年的服裝」、「新年的故事」、「新年的心願」、「大一歲了!」等五個分支的環境創設內容,接著老師和孩子一起動手,找來了卡紙、剪刀、蠟光紙、拉花等材料把自己對新年的美好嚮往和願望通過靈巧的雙手剪、畫、貼布置在心形的卡紙上、、、、、、欣賞著自己與老師共同設計、製作的新年牆飾畫,孩子們很自豪,他們常常三五成群圍繞主題訴說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體驗著成功的快樂。在活動中,把握好與幼兒互動節奏,及時調整幼兒的學習時間,保證幼兒有自己支配活動時間的權利,教師有的時間與幼兒進行交流、探索。二、保持關注是建構良好師幼互動的必要條件。《綱要》指出:師幼雙方特別是教師在師幼互動中保持關注是建構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能否對幼兒的行為給予關注是師幼互動保持進行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幼兒產生被支持感的基本條件。幼兒任何行為得不到對方的關注,其發揮作用的可能和餘地都不會太大。幼兒自發的探究行為吸引了教師的關注,教師的關注又促進了幼兒探究活動的深化。例如:在課間活動的時候,幾個幼兒在花壇邊發現了一些小蝸牛,全班孩子就都哄了過去,有的用手摸摸,有的乾脆就把他抓起來拿給我看。孩子們表現出異常的興奮,當然那時的情形也顯得擁擠和雜亂,但我並沒有因此而干涉,而是一鼓勵和支持的態度引導他們去接觸觀察蝸牛。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如:蝸牛可以離開它的殼嗎?它的殼是不是就是它的房子?它的觸角對它有什麼重要的作用呢?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嗎?此時,蝸牛已經成為了孩子們中間的「焦點」,他們對蝸牛有著強烈的、研究慾望。為此我就組織了一個有關蝸牛的主題活動,為孩子收集有關方面的資料,提供給他們圖片,這下孩子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蝸牛的活動中去了。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給予了他們極大的關注,而孩子們的積極表現也是教師難以在一般的教學活動中所能見到的,他們的潛能得到了真正的發揮。因為這個活動完全是孩子們自己的活動,他們想要了解的完全是他們自己想要知道的東西。很顯然,我們可以看到師幼互動在這種情況下便會得積極而熱烈,教育效果也會因此而不斷地提升。三、教師巧妙介入、平等參與和有效引導是建構良好師幼互動的關鍵所在。幼兒活動受到無意注意和外界事物的干擾是經常發生、也很正常的事。所以,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仔細觀察、通過思考找到恰當的機會,巧妙地介入和平等地參與到幼兒活動中,並運用適當的互動策略巧妙地引導幼兒的活動,促進幼兒深入探索,有效發展。例如:利用早上小朋友如園時間,老師和來得早的小朋友一起談話、聊天。小朋友跟老師談他們開心的事情,老師也跟他們聊聊生活趣事,大家就像好朋友一樣交往。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們時時刻刻擁有愉快的心情,體會到師幼間親密無間的愛。慢慢的孩子們喜歡幼兒園的每一位老師了,喜歡和老師們交流、聽老師講故事、和老師一起玩耍。老師感到自己成了他們中間的一員,成了快樂的孩子王!他們向老師表達內心的愛,對老師說:「老師,我很喜歡你!」「老師,我昨晚夢見你了!」教師如同孩子們的朋友一樣,與小朋友非常的親近。這樣,教師就容易了解每位幼兒的性格、能力,教起來就能有的放矢了。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他們也很樂意學習、接受知識。由此,教師和孩子們建立了良好的師幼關系。正如新《綱要》健康領域中提出的: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逐步形成和建立「尊重、平等、和諧、快樂」的幼兒園文化。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師幼互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