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蒙氏班
蒙氏班代表著以蒙氏的教學理念來進行教學的班級,進行蒙氏課程的班級,蒙氏是主要以幼兒為主體,幼師為補助,遇到問題教師主要起聆聽、提示和助手的身份。
並且孩子生活要有自理行,像打掃衛生,收拾東西,往往會難以被不理解這種教育理念的家長接受,畢竟教育理念每個人都有不同選擇、所以在幼兒園中往往會單設蒙氏班。以供家長進行選擇。
蒙氏班採用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A、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念,視兒童為獨立的個體。
B、不教的教育。反對以老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主張由日常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教具讓兒童自發性的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C、把握兒童的敏感期。主張0―6歲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順著敏感期學習,可得到大的效果。
D、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給孩子提供適時適性的協助與指導。
E、完全人格的培養。
F、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
H、豐富的教材與教具。孩子在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J、爆發的教學效果。在某一時間內以爆發力量彰顯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如:砂數字板,平時在操作時,通過觸摸、描畫,培養幼兒手部能力的控制能力,為書寫數字做准備。
(1)蒙氏班體育活動擴展閱讀
蒙氏班與普通班的區別
教學:蒙氏教育教學以兒童為中心。教師根據兒童生命和心智成長的內在需要進行啟發和引導,兒童自我學習、了解問題與發現問題,總結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傳統教育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教為主,兒童失去了自我發展、自我總結、自我認知的過程。
上課形式:蒙氏教育不同形態的學習環境,讓孩子根據自身內在潛力而進行選擇;傳統教育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以團體的形式上課。
上課內容:蒙氏教育在同一時間追求不同的科目、不同的發展速度;
學習途徑:蒙氏教育直接同環境接觸,通過大量的成系統的教具和眾多的學習方法,使每個孩子各得其所,通過感官體驗學習知識;
兒童敏感期:蒙氏教育根據兒童的各個敏感期為其提供相應的條件,使兒童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迅速發展。
『貳』 蒙氏田園活動教案小班
1、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扭動肢體,感受洗澡後的快感。
2、產生喜歡洗澡的情緒。回
活動准備答
1、《我愛洗澡》音樂,幻燈片。
2、布娃娃一個,臉盆(替代浴缸)一個,香皂一塊,毛巾一塊。
活動過程
1、娃娃洗澡,引起幼兒興趣。
⑴出示布娃娃。布娃娃傷心地說:「小朋友們每天都和我玩,把我弄得很臟。現在我是個臟娃娃了,沒有人和我玩了!」「布娃娃你別哭,我們來幫助你吧!」
⑵教師扮演媽媽,給娃娃洗澡。嘩啦啦,嘩啦啦,水龍頭快活地唱起歌。媽媽說:「寶寶,寶寶,該洗澡了!」媽媽把寶寶放進浴缸里,先洗干凈頭發,然後洗身體。搓上香皂「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滿身跑。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腳,亮晶晶的泡泡滿屋飛。寶寶樂得哈哈笑。」
2、大家來洗澡。
『叄』 蒙氏主題《快樂的小鳥》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快樂。
版2、喜歡爸爸媽媽權。
活動准備:
1、教學掛圖。
2、錄音磁帶《快樂的小鳥》。
3、兩棵大樹圖片。
活動過程:
1、 看圖片理解詩歌的內容:
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自由的看看、講講。
「圖片上有什麼」?「你覺的這小鳥快樂嗎?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2、幼兒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表演配樂詩朗誦。——「聽了這首詩歌你有什麼話想說?」
重復欣賞詩歌。———「詩歌的名稱叫什麼?」「我是一隻快樂的小鳥?誰是兩棵大樹?」「我愛在兩棵大樹之間干什麼?」
3、幼兒自主表演:
教師提供兩棵大樹的背景,幼兒邊聽錄音,邊自主表演。
4、游戲:
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游戲,可利用區域活動,讓幼兒繼續欣賞、理解、並學念詩歌。
『肆』 幼兒園大班 蒙氏課 西紅柿 教案
[設計意圖]
小小班的孩子年齡小,他們離開朝夕相伴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來到陌生的環境——幼兒園,不免有焦慮、想媽媽、不安的情緒,要穩定幼兒的情緒,最好的途徑之一是讓幼兒擁有自己的朋友(媽媽)。因[活動准備]:此,我設計「小鴨找媽媽」的活動,期望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懂得有朋友是快樂的,體驗不離開大家和大家在一起玩的喜悅心情。
活動目標:
1.懂得在幼兒園要和大家在一起,不能隨便離開集體
2.初步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學說短句「不要離開大家」
3.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懂得不離開大家和大家在一起玩是快樂的
教學重、難點:讓幼兒懂得和大家在一起玩是快樂的,不離開大家,並能學說簡單的短句
教學准備:1.鴨媽媽,小灰鴨,金魚的頭飾各一個2.歡快的音樂(快樂的小鴨),雷聲3.四幅色彩鮮艷符合故事情節的彩圖。4.錄音機一個5.創設小池塘的環境
教學流程:引出主題——講故事、提問——情景表演——小結
教學過程:
一、引題
(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張好看的圖片,想看嗎?)
1、畫面(三):有一隻在哭泣的小灰鴨。
老師:小鴨為什麼哭了?
幼兒:小鴨找不到爸爸媽媽了。幼兒:小鴨沒有媽媽。
幼兒:沒人跟小鴨玩。幼兒:小鴨它迷路了。
幼兒:小鴨沒有朋友。幼兒:小鴨心裡難受要打針。
(在此環節老師不加定論讓幼兒自由回答)剛才啊小朋友們都說的好極了,我們來表揚表揚自己。那你們還想知道那隻小灰鴨到底是怎麼了嗎?(想)
二、故事、提問
出示圖(一):鴨媽媽帶著許多小鴨出去玩,他們一個跟著一個,走得多好啊!
老師:他們去干什麼了?
幼兒:他們出去玩了。
老師:他們是怎麼走的?
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的。
(哦,小鴨子們真乖是排著隊一個跟著一個走,學習詞「一個跟著一個」,在回答中要求幼兒把語句講完整)。
出示圖(二)鴨媽媽帶著一群小鴨在池塘邊游水、嬉戲、玩耍,玩得真開心!小灰鴨看見了一條金魚,就跟著金魚游開了。
老師:發生什麼事了?
幼兒:小鴨跟金魚去玩了。
老師:那是哪只鴨子跟金魚去玩了?
幼兒:小灰鴨。
出示圖(三)天空出現了烏雲,小灰鴨找不到媽媽了,急得哭起來。
老師:小灰鴨為什麼哭啊?
幼兒:它找不到媽媽了。
幼兒:它離開了大家自己去玩了。
出示圖(四):鴨媽媽趕來了,小灰鴨找到媽媽說:「以後,我再也不隨便離開大家了!」
老師:鴨媽媽找到了小灰鴨了嗎?
『伍』 幼兒園小班蒙氏日常《打雞蛋》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按顏色一隔一排列夾子。 2.通過用三指夾夾子,發展手指小肌肉的靈活性與力度。 3.有序、專注地操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具准備:操作盤、花邊小碟子、彩色夾子若干、顏色標記卡等。 活動過程: 一、准備活動。 1.走蒙氏線。 2.手指游戲。 評析:准備活動安排了兩個內容:走蒙氏線是常規活動,可以較好地鍛煉幼兒的平衡感和專心細致的工作態度,讓孩子進入蒙氏工作的狀態。游戲活動一方面使小班孩子消除在陌生環境中的緊張情緒,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來,同時手指游戲為下面的操作活動做熱身准備。 二、集體活動。 1.介紹工作名稱:「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項新的工作:夾夾子。」 2.介紹工作準備:「老師先拿一張工作毯,雙手取出托盤放在工作墊的左側。」 3.介紹材料:「有彩色夾子,花邊小碟子、顏色標記卡等。」 評析:跟其他教學所不同,蒙氏工作強調操作的規范和秩序,老師首先示範整個工作的順序:取工作毯——放在指定位置——取操作材料——進行工作——將材料歸位——將工作毯歸位。老師規范的操作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印象。 4.介紹工作內容: (1)右手取出花邊小碟子,看看這個小碟子是什麼樣的? (2)出示圖:小碟子的花邊象什麼? 評析:有了比較直觀的平面的圖示,孩子們進行了充分的想像,如:象水波浪,象山峰,象屋檐,象太陽傘的花邊,象橋洞,象裙子,象方便麵等等。 (3)介紹五角星和箭頭標記。 評析:在小碟子上加上起始點和箭頭標記,而不強調順時針方向,是考慮小班孩子的實際水平,孩子通過反復操作以後,可以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 (4)伸出食指閉眼順時針方向觸摸感覺花邊的高低變化規律。 評析:閉眼觸摸可以更好地鍛煉幼兒的觸覺,幼兒閉上眼睛,排除其它干擾,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感受小碟子的高低變化規律。 (5)示範夾子的開合。 師:「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小夾子,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用力壓一壓,象什麼呀?」 評析:這里老師採用邊講解示範,邊帶小朋友一起練習的方法,有助於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動作。有針對地鍛煉了拇指、食指、中指的小肌肉。老師做開合練習,問小朋友象什麼?孩子們的想像很豐富如:象嘴巴,象訂書機、象機器人在說話。當老師邊做開合練習邊從左往右移動時,孩子們自然地想到了象蝴蝶在飛,象小魚在游等等。 (6)按照圖片規律給夾子排隊。 師:「今天,小蝴蝶要進行飛行表演,小蝴蝶的隊伍是怎麼排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卡片。是紅、綠、紅、綠。一隻紅蝴蝶,後面跟一隻綠蝴蝶。我們幫小蝴蝶檢查,看它排得對不對。對的我們就用點頭來表揚它,錯誤的我們就用搖頭來提醒它。」 評析:按照顏色規律一隔一排隊對小班孩子來說難度比較適中,但同時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進行有序排列,就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孩子專注地工作,老師同時示範幾種錯誤的排列,孩子在改錯的過程中,加深了印象,從而在操作中能更有效地控制這些錯誤。 (7)順時針方向夾夾子。 師:「從五角星的地方開始,小蝴蝶按照箭頭的方向停在山峰上。一座山峰停一隻小蝴蝶。我們幫小蝴蝶檢查,看它飛得對不對。對的我們就用點頭來表揚它,錯誤的我們就用搖頭來提醒它。」 (8)順時針方向取下夾子。 三、幼兒操作活動。 1.幼兒有秩序取工作毯、雙手取出操作盤放在工作毯的左邊。 2.閉眼觸摸感覺花邊小碟子的高低變化。 3.按圖片規律給夾子排隊。 4.按順時針方向在「山峰」上夾夾子。 5.仍按順時針方向收回夾子。 6.收拾好學具,送回櫃子。 評析: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老師只是一個觀察者,不隨便幫助,孩子出現錯誤以後,老師可以讓孩子進行二次操作,或者三次四次操作,讓孩子自己來調整,只要孩子有興趣,就不要阻止孩子的工作。
『陸』 蒙氏教學計劃
蒙式教育法簡介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近百年來,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對世界幼兒教育產生著積極的影響。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及潛能開發的優秀教育模式。
一、 蒙式教育的十大特點:
1、以兒童為中心。 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以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0- 6歲的幼兒在特定的時期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順著敏感期學習,該特性即可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導師的角色。 一般稱蒙氏教師為啟導員。他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於孩子的發展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適時、適性地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蒙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透過環境的設計、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構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蒙氏教育要求教師根據兒童發展的進程,對不同特點的兒童進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齡教育。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齡層的模仿對象,而較大的孩子則可以從幫助年幼的兒童中增強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豐富,但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過這些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屏除單一獎懲制度。蒙氏教學尊重兒童,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式的教學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內在需求,讓孩子適時、適性的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形式,彰顯出孩子內在的心智發展水平。
二、自由—蒙式教育法的基礎。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稱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為基礎的教育法」,又被稱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內涵,是了解蒙式教育法本質的前提。
(1)、關於自由。蒙台梭利認為,自由是兒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約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強制與壓抑的情況,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愛的活動。生命力的自發性受到壓抑的孩子絕不會展現他們的原來本性,就像被大頭針釘住了翅膀的蝴蝶標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質。這樣教師就無法觀察到孩子的實際情形。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孩子,先要給孩子自由,促進他們自發性地表現自己,然後加以觀察、研究。
這里所謂的給孩子自由,不同於放縱或無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說:「讓孩子學會辨別是非,知道什麼是不應當的行為。如任性、無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礙團體的活動,都要受到嚴厲的禁止,逐漸加以根絕。必須耐心地輔導他們,這是維持紀律的基本原則。」事實上,放縱孩子絕對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關於紀律。蒙台梭利認為紀律是一種積極的狀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之上的。一個人如像啞巴那樣的安靜,像癱瘓的人那樣的一動不動,不能算是有紀律的。積極的紀律包括一種高尚的教育原則,它和由強制而產生的「不動」是完全不同的。
她說:紀律的培養不能靠宣傳和說教,也不能靠指責錯誤,而是在自然的活動中發展起來。重要的是使兒童在活動中理解紀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體的規則,區別對和錯。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一個有紀律的人應當是主動的,在需要遵守規則時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於別人。在蒙台梭利學校的活動室內,允許兒童自由地活動、交談、交換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移動桌椅。在教室里的兒童有目的、自願的活動,每個人忙於做自己的工作,安靜地走來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並不會造成混亂。因為他們懂得安靜和有秩序是必要的,並且知道有些活動是被禁止的。兒童在這種環境中逐漸成長,自然會注意自己的行動。長此下去,就會養成守紀律的好習慣。
三、環境教育兒童
蒙台梭利十分重視環境,她說:「在我們的學校中,環境教育兒童。」並認為環境是重要的保育內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許多方面亦由環境決定。兒童需要適當的環境才能正常地發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數兒童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是生活在適當的環境中。兒童天性親近自然,但是,伴隨著文明的發展,自然卻距離兒童越來越遠了。他們居住在以成人為本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