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體育鍛煉的原則及方法有哪些
第1篇: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體育鍛煉原則是人們長期體育鍛煉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體育鍛煉客觀規律的反映和進行體育鍛煉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體育鍛煉的原則有:自覺積極性原則,全面發展原則、經常性原則、從實際出發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等。
(一)自覺積極性原則
自覺積極性原則,是指體育鍛煉的參加者有明確的健身目的,自覺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同於人們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的一般軀體活動,更不同於動物的走、跑、跳、投,攀登等自然地本能動作。體育鍛煉是屬於人類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健身活動,這種活動必須建立在自覺、自願、積極、愉快的心理條件下才能取得好的鍛煉效果。
(二)全面發展原則
體育鍛煉應全面發展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從而促進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在人的生命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對全面鍛煉有著不同的需要和要求。少年兒童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發展,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尤其自然規律的,例如,速度、靈敏、彈跳、柔韌發展較早,而力量和耐力發展較晚,所以不能要求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齊頭並進,平均發展。
(三)經常性原則
經常性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經常堅持,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人體對體育鍛煉的適應與變化,符合「用進廢退」的規律,就是堅持經常的體育鍛煉,體質才能不斷增強,而中斷體育鍛煉,體質就會下降。
(四)從實際出發原則
從實際出發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鍛煉的內容、方法及適宜的運動負荷。體育鍛煉必須從個人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生活條件、地理環境、氣候情況及鍛煉項目、內容和方法等確定適宜的運動負荷。不可千篇一律,絕對統一。
B. 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見下文:
C. 體育鍛煉的原則和方法是什麼回答不少於100字
體育鍛煉的原則
體育鍛煉原則是體育鍛煉客觀規律的反映,也是參與者安排鍛煉計劃、選擇鍛煉內容、運用鍛煉方法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以下五項原則,是人們在體育鍛煉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為鍛煉者達到理想效果而提供科學指導。
D. 體育鍛煉的原則
(一)從實際出發原則
從實際出發原則是指體育鍛煉的目的、內容、方法以及適宜的運動負荷。每個參加鍛煉者的主觀客觀條件各不相同,如性別、年齡、職業、體育基礎、身體狀況、生活條件、鍛煉目的等,因此在選擇鍛煉內容、方法、運動負荷時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特別要注意運動負荷適量。
決定運動負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強度」。「量」是指完成動作的次數、組數、時間、距離等;「強度」是指完成練習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機體的緊張程度,包括動作的速度、練習的密度、練習間歇時間的長短、負重的大小、投擲的距離、跳躍的高度和長度等。量和強度要處理適當。強度越大,則量就要相應減少,強度適中,則量可以相應加大,要做到適量,以練習者承受得了並有一定的疲勞為度。
掌握適宜的運動量,一般可採用心率百分法,即採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的強度作為標准進行鍛煉的方法。個人的最高心率直接測量比較困難,一般男女均可用220減年齡來估算每分鍾的最高心率(也有人建議女子用210減年齡來估算)。例如某人20歲,其鍛煉過程的運動強度應控制在心率為:
(220-20)*(70%--85%)=140--170(次/分)
的范圍內,這被稱為有氧鍛煉的適宜負荷量。或者用接近極限運動量的心率(一般假定每分鍾200次)減去安靜時的心率(這里假定每分鍾60次)的70%,再加上安靜心率基數60次,即運動時的心率為:
(200-60)*70%+60=98+60=158(次/分)
這是對身體影響最佳的運動強度。當然這兩種計算方法也是相對的,適宜的運動負荷還要根據鍛煉時和鍛煉後的感覺來調整。
(二)要持之以恆
從生物學角度看,人的體質的增強是一個不斷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人體機能水平的提高,各種運動素質的發展,運動技能的形成與鞏固,有賴於較長時期經常地鍛煉。這樣,才能使有機體在解剖形態、生理機能、生化過程等方面產生一系列適應性的變化。這些良好的適應性變化,不是一朝一夕或短期鍛煉所能達到的,而是堅持長期鍛煉的成效積累的結果。人體結構和機能的變化,都是通過肌肉活動進行反復多次經常的強化來實現的,體育鍛煉是對機體給予刺激的過程,每次刺激都產生作用痕跡。連續不斷的刺激作用,在機體內產生痕跡的積累,這種積累使機體的結構和機能產生新的適應性,從而使體制不斷增強。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間斷地進行,前一次的作用痕跡已經消失,下一次作用的積累就小,機體的適應性變化就小,鍛煉效果就不明顯。如果長時間停止鍛煉,各器官系統的機能還會慢慢減退,使得體制逐漸下降。
(三)循循漸進原則
循循漸進是人體適應環境的基本規律。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的適應,是一個緩慢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遵循這個規律,才能取得良好的鍛煉效果。否則,非但不能增強體制,相反,還會引起機體損傷和運動性疾患,損害身體的健康。因此,進行體育鍛煉不能急於求成,應做到:
1.在鍛煉內容上,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選擇,體質不同,鍛煉起點也不同。體質較好的人,可選擇比較劇烈的活動方式,如各種競技運動項目;體質較弱的人,開始鍛煉時,可選擇那些比較緩和的運動,如慢跑、徒手操、武術、乒乓球等。患慢性疾病的人,可選擇保健體育的一些內容,如太極拳、氣功、散步等。當體質逐漸變好時,鍛煉內容也可逐步由緩和變為較為劇烈的運動。
2.運動量逐步加大。機體對運動量的承受能力有個緩慢的適應過程,鍛煉時,運動量要由小到大,逐步增加,開始鍛煉時小,時間要短,運動量不要大,待機體適應後再逐步加大。如果運動量長期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機體的反應就會越來越小。機體機能的提高,是按照刺激--適應--再刺激--再適應的規律有節奏地上生的,運動量也應隨著這種節奏來安排。
3.每次鍛煉過程也要循序漸進。每次鍛煉要做准備活動,鍛煉後要做好整理活動,如長跑前先作5--10分鍾慢跑,跑完後也不要馬上停下來。
E. 體育鍛煉的原則是什麼
1,一旦下定決心要進行體育鍛煉,就要做好持之以恆的心理准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絕對不行的,這樣完全喪失了鍛煉身體的意義和作用,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2,要正式開展鍛煉,就要像模像樣地找一個適合的場地,像慢跑就要事先找好路線,這樣鍛煉起來能夠更加放得開一些。
3,在選擇運動項目上,不要厚此薄彼,比如拉單杠是只鍛煉上肢,而忽略了下肢。要選可以運動全身的,讓身體各個器官都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
4,做事情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鍛煉身體也是一樣。不能第一天就讓自己沖個五千米,這樣的強大負荷只會讓你馬上有骨頭散架的感覺,哪裡還能夠再繼續往後的鍛煉呢?只怕到時候是談「運動」色變啊。所以一定要慢慢增加強度,一開始一定要先讓自己慢慢適應這個過程,再逐步加碼。
5,在正式鍛煉之前,一定記得要做好熱身運動,把身體的筋骨都拉開,這樣可以避免扭傷或其他一些因為准備活動不到位而造成的小意外。
F. 選擇體育運動健身方法的原則
預防運動傷害的方法很多,簡單說吧。運動前要熱身,不做劇烈運動。運動時要循序漸進,運動後要進行放鬆。出過汗,不要急於去淋浴。保持運動習慣,使身體適應各種運動,不致於一運動就受到各種扭傷。不疲勞運動。備些常用的葯品也是預防的方法。不在危險的地方運動等等,全靠自己細心哦。不知你滿意不?
G. 體育運動鍛煉應遵循哪些原則
1、安全性原則
運動前做准備活動、運動後進行拉伸練習非常關鍵。運動後拉伸有助於放鬆肌肉,提升肌肉彈性,是減少運動損傷的「法寶」之一。拉伸練習時間至少要保證10分鍾,或者約為運動持續時間的1/3。
運動時,肌肉不斷收縮發力,彈性下降,如果運動後長期不做拉伸,可能帶來以下問題:
一、局部炎症因子、代謝廢物等可能排不出去,疲勞加重,恢復速度變慢;
二、增加傷病風險,身體帶著疲勞進行下一次訓練,容易引起疲勞堆積,還會使動作笨重僵硬,導致關節受到的沖擊力更大,誘發「跑步膝」等運動損傷;
三、關節、肌肉疼痛還會導致肌肉出現保護性痙攣,進一步加劇肌肉緊張,產生惡性循環。
2、全面性原則
不同類別的運動將帶來不同的健身效果。運動類別要雜一點,最好包括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和柔韌性訓練。
有氧運動能讓心肺功能更好,還直接影響著全身器官的活動能力;力量練習有助於提升肌肉力量,避免因力量不足導致走、跑、跳等日常活動出現問題;柔韌性訓練即拉伸練習,可以提升肌肉的伸展能力,有效防止運動損傷。
由於每類運動方式作用於機體的不同部位,獲得的健身效果都不相同。選擇運動方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均衡性,運動必須是全身性的,要確保頸部、軀干、四肢、心、腦等都得到鍛煉;
二、針對性,運動要考慮與自身職業特徵相結合,如多用上肢工作的人,可以重點鍛煉下肢;
三、交替性,有氧運動與拉伸練習相互結合,或快走與跑步交替進行等。
3、准確性原則
只要動作標准、運動負荷合理,運動傷害都是可以避免的。而擺姿勢、不用力的「假」動作,不標準的動作,是導致運動傷害事故的主因。
比如「抱頭仰卧起坐傷身體」就源於不標準的動作。其實,仰卧起坐能很好地鍛煉核心肌肉,如果手部輕放於頭後或耳側、胸前,用腹部發力,牽拉軀干,而不是藉助雙手、頭部用力,就不會有危害了。
4、循序漸進原則
運動頻率要因人而異,不過,每周應至少運動3次,最好逐漸增加到每周5次,才能確保健身效果。不管體能水平如何,運動時都要量力而行,不能忽略了身體發出的信號。如果運動時出現頭暈、目眩、胸痛、惡心、呼吸急促、心慌、嘔吐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及時就醫。
運動後有持續的、較明顯的疲勞,就應適當減少運動時間或次數。自我感覺身體狀態好時,也可多運動一會兒。平時不經常運動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從較低強度(約最大心率的50%或略小)、短時間(約10分鍾)、長間隔(每周運動2~3天)開始,經過3~6個月適應後,再逐步提高強度。
5、持之以恆原則
要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克服自身的惰性,持之以恆的運動必不可少。
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運動能力等,確立一個能實現的鍛煉目標,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鍛煉計劃;
二、生活要勞逸結合,避免因太忙或過度疲勞而放棄鍛煉計劃;
三、要從「鍛煉是生活一部分」的高度認識運動,尋找健身夥伴,長期堅持。
H. 體育鍛煉的原則與方法有哪些
體育鍛煉的原則:實際出發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持之以恆原則、全面鍛煉原則
1、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是指鍛煉身體應從個人的實際情況和外界環境條件的實際出發,確定鍛煉目的、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合理地安排運動時間和運動負荷。這是增強身體素質及提高運動水平必須遵循的原則。
(1)要明確鍛煉的目標 鍛煉前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要鍛煉身體的哪一方面,到達到什麼水平,做到有的放矢。
(2)要考慮到自己的職業特點、工作強度等因素選擇鍛煉項目,運動與勞動互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3)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結合自己的性別、年齡、體質特點,規避健康風險,避免傷害和勞損。
2、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主要是指在安排鍛煉內容、難度、時間及負荷等方面要根據人體發展規律和超量負荷原理,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提高要求。使人體在不斷適應的同時,體質逐步得到增強。
(1)運動負荷的循序漸進:進行體育鍛煉時,當機體對一定運動負荷產生適應之後,這種負荷對機體的刺激會變小,此時,可以適當增加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讓機體產生新的適應。但運動負荷的增加要由小到大,逐步提高。體育鍛煉的開始階段或中斷鍛煉後恢復鍛煉時,強度宜小,時間宜短,不要急於求成。
(2)練習內容上的循序漸進:練習內容要由簡到繁,在動作要求上應由易到難,逐步加大難度。應首先考慮簡單易行,容易收到鍛煉效果的項目和內容。在每次練習時,也應先從動作簡單、強度不大的內容開始練習,然後逐漸增加動作難度和運動負荷。
體育鍛煉只有遵循人體生理、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據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科學地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和練習內容,才能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3、持之以恆原則
鍛煉身體要有連續性和系統性,只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安排適合自己興趣、愛好的運動項目,科學地制定健身計劃,才能不斷有效地增強體質。
科學實驗表明: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中斷體育鍛煉的人,會使原有的身體機能、素質和運動技術水平明顯的下降。中斷鍛煉身本時間越長,消失越明顯。
三到四天不進行適當的超負荷練習,肌肉就會變弱變小。停止練習半年後會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每周一次力量練習只能保持原有水平,每周兩次練習可以增加力量,每周進行3~4次練習可以明顯增加肌肉的力量。
3、綜合鍛煉法
綜合鍛煉法是在進行身體鍛煉的過程中,為促進身體各部位的全面發展而把對身體各個部位有不同作用的幾個或更多的運動項目搭配起來,形成一個可影響身體數個部位乃至全身所有部位進行運動的方法。如跳繩→立卧撐→引體向上→雙臂屈伸→多級跳遠等綜合鍛煉法。
4、身體不同部位鍛煉方法
(1)頭頸運動:頭為人之首,常練可使大腦供血充分,有利於消除腦疲勞、增強記憶力。鍛煉方法有頭前屈、後屈、側屈、迴旋等。
(2)上肢運動:鍛煉方法有俯卧撐、雙杠臂屈伸、單杠引體向上及持器械的各種練習。
(3)軀干運動:鍛煉方法有仰卧起坐、仰卧舉腿、仰卧兩頭起,懸垂舉腿、腰側屈等。
(4)下肢的運動:下肢為人體支柱,應使其發達、健壯。鍛煉方法有杠鈴深蹲、半蹲、提踵、跳躍等。
I. 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是什麼根據這一原則和方法,闡述如何制定科學的體育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應該遵循一些基本原則。體育鍛煉方法雖然簡單易學,但要想科學地安排體育鍛煉,提高鍛煉效果,避免傷病事故,就必須注意這些本原則。
(一)秩序漸進原則:體育鍛煉的秩序漸進是指在學習體育技能和安排運動量時,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漸進行。
(二)全面發展原則:在體育鍛煉時,要注意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和身體機能的全面提高。
(三)區別對待原則:體育鍛煉時,還要根據每個鍛煉者的年齡、性別、愛好、身體條件、鍛煉基礎等不同情況做到區別對待,使體育鍛煉更具有針對性。
(四)經常性原則: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鍛煉的效果才明顯、持久,所以體育鍛煉要經常化,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雖然短時間的鍛煉也能對身體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一旦停止體育鍛煉後,這種良好的影響作用會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則:從事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要注意安全,如果體育鍛煉安排得不合理,違背科學規律,就可能出現傷害事故。
青少年應該怎樣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
1、根據運動系統的生長發育特點
1.1、為防止青少年的脊柱、胸廓、骨盆及下肢骨的變形,除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要養成正確的姿勢外,在進行體育鍛煉時也要養成站、立、跑、跳的正確姿勢,而且運動負荷不應該超過身體負擔能力,尤其是不要進行靜止性用力活動,要防止長時間站立和負重,並注意增強脊柱的鍛煉,使用的運動器材大小重量要符合身體特點。、
1.2、青少年在進行某些肢體的負擔是非對稱的運動項目時,如羽毛球、乒乓球、跳遠等或長時間處於比較固定的一種姿勢的鍛煉項目時,為確保青少年的四肢發育均衡和脊柱形態正常,因此應注意身體各部分的全面鍛煉,尤其是對側肢體。1.3、不少青少年由於不注意,在堅固的場地上反復進行跑跳練習或過多的從高處向地面跳下的練習,如果經常這樣就會引起下肢骨過早骨化,骨盆發育畸形,從而影響骨的正常發育。因此青少年在進行體育鍛煉時不要進行以上運動,由於青少年的骨組織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要多安排戶外體育活動和日光浴,膳食中應注意供應充分的鈣、磷,以促進其正常發育。
1.4、現有些青少年在進行力量練習時,由於負荷過大、次數過多、時間較長,長期以來造成腿與足的變形及下肢骨化早期完成,影響身高增長。所以青少年不要過早地從事力量練習,可採用一些抗阻力和較輕的負重練習來發展肌肉力量。此外青少年的屈肌張力較伸肌的張力強,因而要加強伸肌的力量練習,同時也要加強深層肌和小肌肉群的發展練習,以促進肌肉的協調發展。
1.5、青少年在進行柔韌性練習時,應避免使用被動的長時間用力壓手段,以防止因疼痛引起防禦反射和造成關節、韌帶損傷和骨的變形。在發展關節柔韌性的同時,應注意發展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
2、根據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生長發育特點
2.1、由於青少年的最大肺通氣量、最大吸氧量及負氧債能力都小於成年人,所以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強度可以稍大些,但不應要求過高過急,密度要小一些,間歇次數要多一些,練習時間不宜過長。對一些長時間的緊張運動,負荷過大的力量性練習,以及消耗過大的耐力性則不宜過多採用。
2.2、有些青少年喜歡做過多的屏氣、倒立和「橋」等動作,這是不好的,因為這樣會加重心臟的負擔。
2.3、青少年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要根據動作結構、節奏及用力情況等,逐漸掌握科學的呼吸方法,特別是要加強呼吸深度練習,養成良好的呼吸習慣。
3、根據神經系統的生長發育特點
3.1、由於青少年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占優勢,興奮與抑制過程轉移快,靈活性大,不易集中,神經細胞工作耐力差,容易發生疲勞。所以體育鍛煉時則不宜選擇單調的較長時間的動作練習或較長時間的重復動作。否則容易產生疲勞,造成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鍛煉對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不少青少年運動後出現乏力身體消瘦,身體發育遲緩或停滯,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症狀。主要是因為沒有合理的營養補充。營養缺乏和補充不足會引起身體機能下降和加速疲勞。例如在進行長跑運動後,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取過低就會很快引起能量供應不足,甚至出現低血糖現象。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新陳代謝旺盛,熱量消耗很大,各器官組織生長發育需獲得豐富的營養。青少年在進行了運動後則更需要合理的營養補充。有的家長雖然知道營養補充但不注意方法一味的補,導致營養過剩出現肥胖。這些對青少年的健康反而是不利的,對進行體育鍛煉也是有影響的。因此科學合理的營養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英國營養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萊納斯.波林斯斷言「合理營養可使人的壽命延長20年。」
J. 體育運動的原則與方法
所謂課程資源是指富有教育價值的、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或服務於學校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稱,它包括教材及學校、家庭、社會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人力、物力、與自然資源。 在我國,由於各地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城市、城鎮、鄉村學校條件具有很大的差異,而體育教學條件的差異尤其明顯,加上新興體育項目的增加,新課程標准在教學內容方面沒有具體的規定,這是符合我國的實際的。但新課程標准同時明確指出:「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順利實施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可以發揮課程資源應有的教學優勢,體現課程的彈性和地方特色。」這就使各地學校和體育教師在課程內容上具有了很大的選擇性,為學校和教師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那麼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又如何去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呢?一、必須遵循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是為了實施課程標准,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使學生達成體育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目標為目的的。因此筆者認為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適應性原則。即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要適應本地的自然地理和風土人情或適應本校的實際條件或適應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徵或帶有地方特色。2、實用性原則。即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應能激發學生積極參加練習的慾望,且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實質性的作用。3、系統性原則。所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從教學設計角度講必須要有教學目標、動作技術分析、組織教學形式、教授學練的方法、常犯錯誤及糾正方法、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以及場地、器材的設置和要求、安全措施等諸多方面構成的一個體育教學系統。4、教育性原則。所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應包含著對學生養成或對學生的生活或對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或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教育因素。5、安全性原則。即所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應包含著適合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和安全的,或應是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在鍛煉中可能出現的身體傷害基礎上的,具有具體可操作的和實際運用效果的保護幫助措施的內容。當然體育運動中不可能杜絕傷害事故,任何教學內容也都不是萬無一失的。二、必須掌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方法新的課程標准自2001年9月開始實驗至今已有四年,各地體育教師開發出了許多適合本校條件和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縱觀開發的內容和自身教學的實踐,筆者認為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1、降一降。長期以來我們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競技運動的原本,甚至教學方法與教學要求也與專業訓練相同或相似,學校配置的器材絕大多數是成人化的、專業化的。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使學生達成相應的目標,我們必須對成人化的器材在高度上降一降、對純競技運動項目在技術難度和要求上降一降。如可以降一降標准籃球架、排球網、雙杠等的高度,可以降一降跨欄、二級跳遠、背越式跳高、支撐跳躍等項目的難度要求等等。2、縮一縮。對標準的足球門、標準的籃球、排球、足球場地我們不妨從學生年齡特徵出發有針對性地的縮一縮,使場地適合他們進行活動和比賽。3、代一代。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我們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進行廢物利用自製一些可以代替原項目所需的器材。如用廢舊的鐵杴柄、鋤頭柄,舊書捲起粘合起來等製作成接力棒,用廢舊的竹竿和橡皮筋製作成欄架、用化肥袋縫製成大袋子裝入稻草成墊子等等。4、改一改。第一、改一改原來的場地、器材及規則,使之更符合教學的實際,如把足球場地改成有三個門的三角形場地或圓形場地、把只有一個籃框的籃板製成多向的或二框、三框、四框甚至五框的(四面加頂)並相應地修改一些規則,使得這些項目更加適應學生,也更適合教師的教學。第二對當地的民間體育活動內容或勞動生活技能的內容或其他的新興體育內容改一改,使它適合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如生活中農民伯伯挑著一二百斤重的東西走起來很協調,我們不妨把它改成適合學生學練的可教的挑擔內容進行教學。高爾夫球是一種貴族的運動,我們可以用紙球代替,自製球桿,形成可教學的校園高爾夫。5、變一變。即變化原有的練習形式。如在拔河比賽中體現的是力量的較量和團隊的精神。把它變一變,即同組的學生在兩邊把拔河繩綳直,讓同伴從中間爬過或踩著繩子走過,練習中為了使同伴順利完成攀爬或走的穩,兩邊拉繩的同學必須齊心協力把繩拉緊,又要注意兩邊用力的均衡。這樣既培養同學間的合作精神,又增強了同學間的相互信任感,如果是兩組或以上的比賽同樣也含有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再如障礙跑可變一變,成為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培養學生應對急突發事件的逃生、搶險、消防演練等等。6、挖一挖。即根據現有器材的特點挖掘它的多種功能和用途,既可以充分利用器材,還可以創造一些適合學生學練的新內容。如標槍,可以作為正規的競技投擲項目教學,也可在武術的槍術教學中替代槍,還可以在兩根標槍之間拉上橡皮筋當作跳高架,或障礙跑時的鐵絲網等等。7、加一加。類似於水球、冰球的起源,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疊加或融合於一體形成新的適合於教學的內容。如太極舞蹈、韻律搏擊操、韻律啞鈴操等。8、用一用。第一要使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得到充分利用;第二要把當地的自然資源如雪地、山地、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新興運動項目的整體或部分可利用場地、可教的動作直接用於教學。第三要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如我校每年體育節期間舉行的班操比賽,即除全國或全校規定的操以外,參賽人數不低於班額的95%的由學生、教師家長或社會體育指導員結合班級特點創編的操作的比賽等就較好地利用了課程資源中的人力資源。另外,「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價值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內容。開發體育課程資源進行體育教學本身就是在創新的精神指導下的實際行動。教師努力開發的課程的性質,有利於達成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目標,我們就應該採用並加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