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體育的社會功能
簡述的話就沒有那麼多吧···
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專術水平,豐富屬文化生活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從性質上看,體育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體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多功能,多目標的系統。體育的功能主要包括:健身功能、娛樂功能、促進個體社會化功能、社會情感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
㈡ 簡述體育的社會功能
體育的社會功能:
1、教育功能
體育的教育功能是通過體育對人的身心的促進與發展,來促進教育目的的實現而體現出來的。體育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體育運動可以促進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通過提供社會規范教育、社會角色嘗試來促進人的社會化;通過促成個性形成、約束個性發展和養成進取精神來發揮體育在促成個性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2、政治功能
體育作為一項在全世界具有廣泛影響的社會文化和教育活動,在當今社會中與政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處理國際關系和民族關系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主要體現在: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國家和民族的威望,體育運動可以服務國家外交,體育運動還可以增強民族團結。
3、經濟功能
體育對於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體育與經濟相聯系是伴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開始的。體育的經濟功能主要體現在: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體育運動可以促進消費,拓展經濟增長點。
4、文化功能
以奧運會為代表的體育運動作為一種實踐活動的文化價值就在於人自身的價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是個體人格和社會人格的和諧統一。
(2)體育運動能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擴展閱讀:
體育的個體功能:
1、體育的強身健體功能
體育作用於個體的功能之一。體育運動的強身健體功能主要體現在:體育可以通過促進人體八大系統,即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及泌尿系統的健康發展來促進個體的健康。
2、健康心理功能
體育運動通過發展人的認知能力、完善人的性格、氣質及增強人的意志品質來發揮健康心理的作用。
3、人際交往功能
參加體育活動,特別是一些必須通過合作才能完成的集體性體育活動,能夠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打破自我封閉,使人獲得自信,從而改變參與者對生活的看法及自己的個性和行為方式。
4、休閑娛樂功能
休閑娛樂是人們閑暇時間里進行的自由的、自願的,愉悅身心的活動。體育作為發展人的「自身自然」的身體活動,其在休閑娛樂中所發揮的個體和社會功能是其他休閑娛樂活動所不可取代的。
5、生命美學功能
美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表現。體育對人的生命之美有極大的激發促成作用。「生命美」的核心是「關懷自身」,強調重視自我,重視處理與他者的關系以及重視身體體驗。體育通過各種運動形式對人的生物生命之美和人的精神生命之美進行激發和磨練,增強了人的生命力。
㈢ 兒童通過體育活動和體育學習可以理解什麼樣的認知概念
認知是一種心理活動或心理過程,是屬於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過程。簡言之,認知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活動。
一般認為,認知包括感覺、知覺、注意、思維、想像、創造、問題解決,有人把學習、記憶、語言也包括在內。認知能力是指認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就是提高兒童的認知水平。
認知和知識的關系非常密切。知識是通過認知活動而獲得的,已有的知識又是認知水平發展的標志。知識一經獲得,又可以用於以後的認知活動中,所以一點不能忽視知識的傳授。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豐富和擴展兒童的知識面,對促進兒童智能發展大有好處。但兩者畢竟是兩回事,它們互相聯系、互為因果,不能說傳授了知識就發展了智力。
兒童智能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大多數兒童智能發展水平比較接近,有些兒童聰明過人,也有些兒童智能發展比較遲緩。
提高小學兒童認知能力是早期開發兒童腦功能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兒童的心理素質、科教興國的需要。
本節主要闡述小學生注意、記憶和思維發展的特點,也將簡略敘述智能發展的個體差異。
一、小學生注意發展的特點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會用「注意聽」「注意看」「注意想」等來提醒學生對某一事物注意。可見,注意是心理活動的積極狀態,也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動中有重要的作用,學生的注意是在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小學生注意發展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發展
注意有兩種基本形態: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無意注意也叫不隨意注意,是一種沒有任何意圖、沒有預先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的情況下而產生的注意。無意注意的產生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依賴於刺激物的特點(刺激物的強度、刺激物的活動和變化等);二是依賴於人的主觀狀態(需要、興趣、情緒和健康狀態等)。
有意注意也叫隨意注意。它是一種自覺的有預定目的的、並經過意志的努力而產生和保持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種高級注意形式。在個體發展過程中,隨著言語的發展和第二信號系統的產生,兒童能夠控制自己的行動時,有意注意也就逐漸發展起來。
在教育、教學的影響下,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有了顯著的發展。兒童有意注意的發展不僅表現在兒童能注意聽教師講課、按照教師的指示復習功課方面,也表現在兒童對信息搜集的計劃性和系統性在不斷增強。在一系列的經典研究中,研究者要求4~10歲的兒童比較兩張圖片上提供的信息:在兩張圖片上各畫著兩棟樓房,每棟樓房都畫著幾扇窗戶,要兒童判斷兩棟樓房上窗子的格局是相同還是不同。4~5歲的兒童,沒有什麼計劃性,他們只是兩邊看看幾扇窗戶就得出錯誤的結論。而7歲半以上的兒童就具有較強的系統性。他們有計劃地進行搜索,一對一對地比較這幢房子上的每一扇窗子與另一幢房子的相應的窗子是否相同,直到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小學階段,盡管兒童的有意注意在發展,但他們的無意注意有時還會占優勢。這里應當強調的是,小學兒童有意注意的發展是和兒童意志的發展密切聯系的。意志的發展使兒童越來越能控制自己的有意注意。
(二)注意品質的發展
注意的品質包括注意的選擇性、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廣度等。下面我們就有關的注意品質分述如下。
1.注意的選擇性
當一個人注意某一對象時,便同時離開了其他對象(忽視那些明顯不相關的信息)。注意的選擇性隨年齡的發展而發展,它與生理成熟有關,也與客體的熟悉度、新奇度和重要性有關。比如,給兒童看一組物體,讓他們根據不同特性分類時,6歲左右的小學兒童注意力集中在解決問題的無關因素上,而8歲左右的兒童就能將注意力放在物體的重要特徵上。王文忠等採用不同語義關系的刺激材料探討注意選擇性的發展,特別探討了注意目標與背景之間的語義關系及加工方式對成人和兒童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注意選擇性隨年齡發展,小學二年級至五年級兒童注意選擇性發展較快,兒童和成人顯示出不同的特點。成人更傾向於把同一類別的詞看成一個整體,自動進行加工,能夠利用語義關系集中注意於目標詞;對小學生來說,尤其是二年級兒童,不善於利用語義關系,其自動化程度沒有成人那麼高,所以注意選擇性不像成人那樣因材料間的語義關系而發生太大的變化。兒童注意的選擇性隨對目標加工的要求提高而增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對關鍵問題的強調和注意的提示對低年級兒童來說,還是重要的。
2.注意的穩定性
常聽到老師和家長抱怨學生做事不能專心,不能持久,這就是說學生注意的穩定性不好。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能否較長時間地保持在某種事物或所從事的某種活動上。注意的穩定性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注意穩定性是指注意維持在同一對象上的時間;廣義的注意穩定性是指注意的對象和活動雖有變化,但注意的總方向和總任務沒有改變。比如,上課時學生既要聽老師講課又要記筆記,同時還要看板書,這些活動都是服從聽課這一任務,學生此時的注意也是穩定的。注意的穩定性和兒童的高級神經系統發展相聯系,隨著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而發展。注意的穩定性也受兒童的興趣影響。小學兒童注意的穩定性較幼兒有了較大的發展。有研究表明,7~10歲兒童能夠聚精會神地注意20分鍾,10~12歲兒童為25分鍾,12 歲以後為30分鍾,可見,年齡不同的兒童注意的穩定性也不同。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進行兩種或多種活動的時候,能把注意同時指向不同對象的能力。在注意對象熟悉或者注意對象有聯系的條件下,容易做到注意的分配。研究者指出,注意是可以訓練的,要同時完成兩個活動,就要熟悉它們中的每一個活動,其中一個活動部分要達到自動化。剛入學的小學兒童還不能一邊聽講一邊記筆記,常常注意了這件事卻忘了另一件事。但在教育的要求下,兒童注意分配的能力也在發展,10 歲以後的兒童已能既注意老師講課也能記筆記,同時還能注意到自己坐的姿勢。
4.注意的廣度
注意的廣度也叫注意的范圍和注意的限度。它是指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能夠清楚地覺察或認識客體的數量。注意廣度是心理學中最早進行實驗研究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說,注意廣度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有所發展和擴大。注意的廣度受人的知識經驗的影響,和人的記憶有密切關系。不僅如此,注意的廣度還受任務條件(如刺激物的多少、呈現的時間等)的制約。有研究者用速示器控制呈現時間,發現6~7歲的一年級小學生只能注意2~3個客體,成人能夠注意4~6個客體。
二、小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過去感知過的事情、思考過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後,其印象仍然保留在頭腦里,在一定的條件下能重現出來,這就是記憶。記憶對個體心理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家把記憶分為三種類型:感官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下面簡略介紹小學生記憶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小學生有意記憶逐漸占優勢
一般來說,幼兒主要是無意記憶占優勢,直觀的、能引起興趣和富有色彩的事物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初入學兒童仍然保留幼兒期無意記憶的特點,但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不斷給兒童提出有意記憶的要求,如老師要求他們必須記住學校的規章制度,要記住某段課文,要記住某個數學題,等等。在這樣條件下,小學兒童的有意記憶很快發展起來,並越來越占優勢,成為小學生記憶的主要方式。
前蘇聯心理學家陳千科作了一項有關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的對比研究。他發現,幼兒園5~6歲和小學7~8歲兒童的無意記憶優於有意記憶,而到了9~10歲,他們的有意記憶超過了無意記憶。
在小學階段,兒童的有意記憶不僅因年齡而異,也受識記材料的影響。如果兒童識記的材料有概念上的聯系(如房子──建築物)或具體的聯系(如房子──窗戶)要比沒有任何意義上的聯系(如房子──魚)更多地使用有意記憶,但這種影響一般只對小學中年級(9~10歲)的學生起作用,小學高年級學生以有意記憶佔主導地位。
(二)小學生記憶策略的發展
記憶策略對於知識的獲得、保持和提取是十分重要的。有意記憶的策略在兒童的記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認為,記憶策略可以促進兒童學業成績的提高。一般認為,記憶策略包括復述、組織、精加工和線索利用四個方面。
1.復述
復述是指重復所接受的信息,直到我們能記住它為止。這是識記的主要策略。研究者們考察了5~10歲兒童自動使用復述策略的情況,發現使用策略的人數隨年齡而增加,只有10%的5歲兒童可以採用這種策略,一半以上的7歲兒童和85%的10歲兒童可以採用這種策略。他們還發現:採用此策略的兒童比沒用採用此策略的兒童的記憶成績好。
2.記憶的組織
記憶的組織是指發現項目之間的聯系並記住某事物的策略。比如有這樣兩個詞表:
詞表一:船,火柴,鐵錘,大衣,草,鼻子,鉛筆,狗,杯子,花。
詞表二:小刀,襯衣,汽車,叉子,船,褲子,短襪,卡車,勺子,盤子。
盡管上述兩個詞表都有10個項目,如果用復述策略,其難度相當大。但事實上,記憶第二個詞表要容易得多。因為第二個詞表中的10個項目可以組織成三個語義不同的類別(吃飯的用具、衣服和交通工具),而這些類別可以作為儲存和提取的線索。有研究表明,小學9到10歲兒童,他們在上述兩個項目上的回憶成績沒有顯示出差別。這說明他們發現這種分類關系的能力還很差。但也有研究表明,當降低任務難度,如使用不同形式(頻率)的敲擊聲令兒童記憶時,小學兒童採用組織策略的能力就能顯示出來。這說明小學生使用組織策略的能力受任務難度的制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學生分類能力的訓練,會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3.精加工
精加工策略是改善回憶成績的記憶策略。如果我們記憶兩個或多個事物時,精加工策略特別有效。但研究者發現,自動使用精加工策略的能力發展較遲,小學兒童很少使用這種策略,可能由於兒童的知識基礎較低影響他們對這種策略的使用。
4.線索的利用
信息的提取在記憶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但信息的提取需要線索。有關信息提取線索的主要理論是,在識記過程中,總會有些線索伴隨著,這些線索使我們能找到貯存的信息,如果提取線索不足的話,很多信息將會在記憶中保持而提取不出來。有研究表明,六年級的學生回憶成績比一、三年級好,六年級的學生在有線索條件下的回憶成績比無線索條件下的回憶成績好,而一年級和三年級學生在兩種條件下(有、無線索)的回憶成績差異不大。這說明六年級的學生比其他兩個年級的學生更會通過線索提取信息。
總之,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逐漸獲得了較強的信息加工能力,並能利用更有效的記憶策略去編碼、儲存和提取信息。信息的獲取和儲存能力在12歲已基本穩定,當然這要依賴於材料的性質。這種信息提取過程的發展要持續到成年。
(三)小學生元記憶能力的發展
元記憶是人對自己記憶和記憶過程的認識,是元認知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例如,如果兒童意識到他們的記憶是有局限的,有些東西比另一些東西容易記憶,有些策略比另一些策略更有效,兒童就有了元記憶,這種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的。
兒童對自己記憶估計的准確性反映了兒童的元記憶能力。有研究發現,從7歲開始,兒童的這種能力不斷改善。近期研究表明,7歲以下的兒童意識不到記憶策略,如復述、組織等對他們記憶的用處,即使他們知道有意義聯系的記憶內容比沒有意義聯系的記憶內容更容易記,他們也說不出原因。7到9歲的兒童能夠認識到復述和組織策略對記憶都有效,11歲的兒童已能認識到組織策略比復述更加有效。這說明了年齡較大的兒童更有能力去了解自己的記憶過程,較強的元記憶能力使他們能選擇更適合的策略來完成任務,也能更仔細地監測自己的記憶過程。
三、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
思維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較高級的心理過程,它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的特點。兒童思維的發展是與兒童言語的發展分不開的,也與兒童的經驗和實踐活動密切相關。藉助思維活動,兒童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教材,掌握多種概念、理論,了解事物的規律和知識體系,才能在人際交往中解決自身遇到的各種問題。
比起感覺和知覺等,思維發生較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思維水平不斷提高,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兒童的思維顯示出不同的水平和特點。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兒童的思維發展劃分為四個大的階段:感覺運動階段、前運演階段、具體運演階段和形式運演階段。而小學階段正處於皮亞傑所論述的具體運演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顯示出如下一些特點。
(一)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兒童思維的發展遵循著質量互變這一辯證規律。在小學階段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發展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是一個質變。但思維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質變都不是突然爆發的,而是通過新質要素逐漸積累和舊質要素逐漸衰亡和改造實現的。小學兒童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不是自發實現的,而是在新的生活環境中,在教學條件的影響下實現的。
剛入學的兒童的思維還離不開事物的具體形象,也就是說,他們還要藉助具體事物的表象解決問題。有經驗的教師都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當兒童對抽象的數學運算感到困難時,只要教師用直觀教具一演示或以形象的語言來提示,學生就能很快領悟,得到正確答案。初入學兒童的思維雖然保持具體形象的特點,但不意味著他們的思維沒有任何抽象概括的成分。小學兒童的思維如何從以具體形象為主向以抽象概括為主過渡呢?我們僅以一個實驗為例具體說明。在一個關於「兒童對物體運動速度」的認知發展研究中,小學兒童在理解v=s/t這一抽象關系時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最初(6~7歲)兒童比較兩車速度的快慢只是依據單一的空間因素,如哪個車停在前面哪個車就快;或只依據單一的時間因素,如哪個車先停哪個車就快。以後,兒童逐漸能看到空間和時間兩方面的因素,但也只能從外部形象判斷,不能整合其中的關系。最後,兒童才能真正抽象出「速度=路程/時間」的關系,主動採取各種策略解決問題,他們的思維逐漸達到了抽象概括的水平。
對速度的認知如此,對其他事物的認知也表現出類似的發展趨勢。
(二)思維的基本過程日趨完善
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幼兒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只注意事物的某一點或某一個方面,不能同時注意和思考更多的方面。這種傾向稱之為思維的中心性。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做過一個試驗:他給兒童看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玻璃杯,杯中裝著一樣多的水,讓兒童確認兩個杯子的水一樣多之後,將其中之一倒在另一個扁平的杯子中。他們讓兒童判斷此時兩個杯子的水是否一樣多,幼兒往往認為兩杯水是不一樣多的。這說明幼兒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容易考慮事物的單一因素,他們的分析綜合能力還很差。而到了小學階段(6歲半到8歲半),兒童已能同時考慮到液面降低了和杯子變寬了等多種因素,而且知道一個維度──液體高度的變化可以由另一個維度──液體寬度的相應變化所補償。這種傾向稱為思維的脫中心化。這說明兒童的分析綜合能力提高了。小學低年級兒童還只能在直接觀察事物的條件下進行分析綜合,隨著兒童知識經驗的積累,在教學條件的影響下,小學高年級兒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更高水平的分析和綜合了。
比較也是思維的過程。要找出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就需要比較。研究表明,小學兒童比較能力的發展表現在:從區分具體事物的異同,逐漸發展到區分許多部分關系的異同;從直接感知條件下的比較逐步發展到運用語言在頭腦中引起表象的條件下進行比較。小學兒童的比較不是在所有條件下都是相同的,對某些事物的比較既能找出相似點又能找出細微的差別,但在另一些條件下,他們進行比較時則有不同。
小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了明顯的發展,這種發展表現在兒童能從對事物外部特點的概括(形象概括)發展到對事物本質屬性的概括(抽象概括);從對簡單事物的概括發展到對復雜事物的概括。馮申禁等研究人員對兒童詞語概括能力的發展進行了研究,發現二至五年級兒童在概括三組包含不同因素的材料時,有不同的水平。句組中包含的因素越多,概括的難度越大。小學兒童的概括能力是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發展的,但發展的過程有時快有時慢,對不同任務的認知發展是不同步的。
兒童對數的概括能力的發展也表現出類似的發展趨勢。林崇德等對兒童數能力發展的研究表明:小學兒童數概念的發展趨勢是,7~8歲兒童基本上屬於具體形象概括,8~10歲從具體形象概括向抽象概括過渡,10~12歲兒童大部分達到初步本質抽象概括水平。
(三)逐步穩定地形成各種概念
概念是思維的重要方面。概念的形成和發展是認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只有形成了某種概念,才能用它進行抽象、概括、判斷和推理,用它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另一方面,兒童掌握概念和理解概念又是以原有認知水平,特別是以思維水平為基礎的。
兒童概念的發展水平是教材和教法制定的依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按照兒童概念發展的規律傳授知識,才能更好地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
劉范等對7~12歲小學兒童認數、數序與系列、數的組成、運算和應用等四方面的研究發現:兒童數概念的發展表現出四種水平。小學6~8歲兒童已由利用實物運算過渡到抽象的數的運算;經過學習,形成數群概念,逐步掌握三、四位數的初步概念系統。在這個范圍內,能比較數的大小,認識數的相鄰關系。數詞和標志同一數量的圖形之間建立了聯系,可以互相轉換,能解決簡單的應用題。大約9~12歲即小學3~6年級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系統。此時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有了發展,兒童可以通過推理掌握更大的數,在一定的范圍內正確運用歸納和演繹的形式進行推理,能解決條件較隱蔽、內容較復雜的應用題,能逐步認識三維空間圖形。他們也發現,概念的發展水平明顯受任務條件和教育條件的影響,有時會顯示出不同步現象。
穩定性是兒童認知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小學階段,兒童各種概念的發展已趨於穩定。皮亞傑把這種認知發展的穩定性稱為「守恆」,即兒童在認識事物時,不像幼兒那樣容易受事物表面現象的變化所左右,能穩定地掌握事物的有關屬性。比如,皮亞傑在一個數量守恆實驗中,將八粒鈕扣直接排在另一排八粒鈕扣之上,這樣兩排鈕扣的長度相等,兒童同意這兩排鈕扣同樣多。但如果把一排鈕扣排得靠近些,使這一排短一些,幼兒(前運算階段)就可能說較長的一排鈕扣多。而小學兒童(具體運演階段)知道鈕扣的重新排列並不改變他們的數目。在小學階段,兒童已能達到數的守恆(6~9歲),長度守恆(6~8歲),液體守恆(6~8歲半),面積守恆(8~10歲),重量守恆(9~10歲)和容積守恆(11~12歲),等等。達到守恆是具體運演階段兒童的主要成就。
兒童為什麼能達到守恆?皮亞傑認為,這是因為兒童能夠進行可逆的心理運算。可逆性是兒童思維發展的另一個指標。可逆性包括逆向性和互反性。逆向性如M 加上 A 為 N, N 減去 A 回到 M,減是增的逆向。互反性如A>B,它的互反為B<A。幼兒的思維往往是不可逆的。比如在一個實驗中,當實驗人員要求兒童以填空的方式按時間先後順序組成時間系列時,幼兒只能理解時序的相對固定性,如春、夏、秋、冬的順序。但如果實驗人員把代表冬天的圖片放在前面,令兒童在代表冬天的圖片後面填上合適的圖片時,幼兒會感到困惑。他們會把代表冬天的圖片移到後面,而擺上春天的圖片,表現出只能「順向」思考問題而不能「逆向」思考問題的特點。而到了小學階段,兒童不僅能理解時序的相對固定性,也能理解時序的相對可變性了,有了可逆性思維。
(四)已能初步監控自己的認知活動
能監控自身的認知活動過程與策略,即對認知的認知,是發展得較遲的一種能力,稱其為元認知能力。元認知已成為認知發展研究中一個重要領域。幼兒的元認知能力還剛剛萌芽,而到了小學階段,兒童的這種能力已有所發展。在解決問題之後,如果你要求兒童報告其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採用的方法,他們已能回答問題。但如果要求兒童詳細描述自己解題的過程和策略時,他們還會感到困難。
四、認知能力的個別差異
能力作為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條件,是通過學習和訓練,在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反過來,能力又成為掌握知識技能的條件,它制約著掌握知識的快慢、深淺、難易和鞏固程度。認知能力的差異是指學生在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認知能力上表現出的差異。我們著重從兩個方面闡述個體差異。
(一)類型差異
在感知覺方面:學生中存在著視覺能力和聽覺能力上的差異。如有的學生視覺或聽覺的絕對感受性和差別感受性較高,對視覺或聽覺刺激的辨別能力十分敏感。這對他們的音樂能力和會話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學生知覺能力的差異表現在知覺的全面性、准確性和速度上,也表現在知覺的概括性和情緒特徵上,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知覺類型特徵。一些學生的知覺富於整體性和情緒性,他們較多地注意事實,而對事實意義的分析較差,這稱為知覺的綜合型;另一些學生有較強的分析性,他們較多地注意事實的意義和解釋,這稱為知覺的分析型;而大部分學生屬於知覺的分析綜合型,他們的知覺既是整體的,又是分析的,他們能把對事實的觀察描述與意義解釋結合起來。
在注意力方面:學生注意能力的個別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生注意的自覺性、目的性及各種注意的品質上。產生差異的原因之一是由於個人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不同。有些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求知慾強,注意力穩定而集中,不容易分心;而有些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時容易受外部事物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或把心思放在與學習無關的其他活動上。其次,作為氣質的生理基礎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差異,也影響注意力的個別差異。如神經過程強度水平高的人易於集中注意力或注意力更穩定,而神經過程平衡水平低的人較難分配注意力。最後,由於學生的個性傾向性不同,學生注意的對象和內容也不盡相同。
在記憶方面:學生記憶能力的差異表現在記憶過程中,具體反映在學生識記和提取的速度、准確性等方面,也表現在記憶內容的特點上。據此可以將學生的記憶區分為不同的類型:一些學生對形象的材料如實物、圖形、聲音、顏色等容易識記和鞏固,而另一些學生對語言材料如文字概念、數字元號等易於識記和鞏固,也有的學生表現不出對某種材料的側重。記憶的差異還表現在學生往往以不同的感覺通道來識記材料。一些學生視覺記憶較好,而另一些學生的聽覺記憶較好,還有的學生有運動覺,參與或運用多種記憶表象時成績較好。據此有人把記憶劃分出相應的類型:視覺型、聽覺型、運動型和混合型。研究表明,大多數學生的類型屬於混合型,單純的記憶類型比較少見。教師在教學中應考慮學生記憶中的個體差異,並發展學生的全面記憶能力。
在思維方面,也顯示出不同的思維特點。如有的學生擅長思考抽象的概念、定理、法則,有些學生解決問題時需要依靠直觀形象的支持,而有些學生習慣於把思考問題和動手操作結合起來。思維能力的個別差異還表現在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思維的獨立性、創造性、靈活性,以及思維的敏捷性、順序性等思維的品質上。當具體考察某一個學生的思維品質時,還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會影響學生思維品質的表現。比如,當教師讓一個成績十分優秀的學生上講台解答問題時,他可能會顯得心慌意亂,思維進程緩慢;而當這個學生在家中時,他卻能敏捷地解決類似的問題。
除一般的認知能力的差異外,學生還表現出不同的特殊能力。這些能力來源於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徵以及這些特徵的獨特結合,決定於各種具體活動的要求。具有文學能力的學生的觀察力是敏銳的,他能捕捉人物形象和生活中的重要情節;具有數學能力的學生對數學材料具有高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解題時表現出良好的思維逆轉能力。思維的邏輯性和運算的簡化能力使他們能迅速找到問題的答案,思維的靈活性使他們找到解題的多種方法。此外,迅速牢固地識記數學材料和豐富的空間想像力也是數學能力的重要特徵。具有音樂能力的學生除了優越的身體素質外,往往具有良好的聽覺能力。
㈣ 「根據你對體育的認識,論述體育的功能.1500字左右」
體育的功能
體育運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改善機能,為人們從事智力活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其次,可以促進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的發展。體育運動具有不同形式的對抗性,不論是個人或集體項目,因其有不確定性特點,則可把表現為肢體對抗的外在形式引伸為內在人腦間的智慧較量。例如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觀察法、對比法和示範法的運用,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技術動作的練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記憶力、想像力的發展;通過教學比賽和各種體育游戲,可以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敏性與應變能力。
增強學生的體質
學校體育對增強學生體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隨著我國社會兩個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更好地貫徹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落實「一二一」工程,學校體育還需引進終身體育教育的思想,運用終身體育教育理論和方法,激發每個學生的體育興趣 ,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使學生走向社會後,不僅有一個強健的體魄,而且具有一定的體育素養,以適應現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也使學校體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全社會延伸。
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學校體育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如田徑、體操、球類、游戲等項目,在集體注視下完成個人練習、整體練習;各種體育競賽和體育表演或技評等,都是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的。競賽是體育運動的突出特點,作為運動者都有盡快實現追求目標的心理動機,所謂求勝心切。為此,他們有必要不斷開發和發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運動技術與方式。這種創造性的心理動機與行為,能使他們逐漸形成准備和樂意接受未來社會的各種新事物的心理傾向。因此,學校通過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體育競賽能較好地動員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竟賽或練習中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竟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楊榮昌
㈤ 體育的功能
一、個體功能
1、體育的強身健體功能
體育作用於個體的功能之一。體育運動的強身健體功能主要體現在:體育可以通過促進人體八大系統,即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及泌尿系統的健康發展來促進個體的健康。
2、健康心理功能
體育運動通過發展人的認知能力、完善人的性格、氣質及增強人的意志品質來發揮健康心理的作用。
3、人際交往功能
參加體育活動,特別是一些必須通過合作才能完成的集體性體育活動,能夠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打破自我封閉,使人獲得自信,從而改變參與者對生活的看法及自己的個性和行為方式。
4、休閑娛樂功能
休閑娛樂是人們閑暇時間里進行的自由的、自願的,愉悅身心的活動。體育作為發展人的「自身自然」的身體活動,其在休閑娛樂中所發揮的個體和社會功能是其他休閑娛樂活動所不可取代的。
5、生命美學功能
美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表現。體育對人的生命之美有極大的激發促成作用。「生命美」的核心是「關懷自身」,強調重視自我,重視處理與他者的關系以及重視身體體驗。體育通過各種運動形式對人的生物生命之美和人的精神生命之美進行激發和磨練,增強了人的生命力。
二、社會功能
1、教育功能
體育的教育功能是通過體育對人的身心的促進與發展,來促進教育目的的實現而體現出來的。
體育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體育運動可以促進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通過提供社會規范教育、社會角色嘗試來促進人的社會化;通過促成個性形成、約束個性發展和養成進取精神來發揮體育在促成個性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2、政治功能
體育作為一項在全世界具有廣泛影響的社會文化和教育活動,在當今社會中與政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處理國際關系和民族關系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
主要體現在: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國家和民族的威望,體育運動可以服務國家外交,體育運動還可以增強民族團結。
3、經濟功能
體育對於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體育與經濟相聯系是伴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開始的。
體育的經濟功能主要體現在: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體育運動可以促進消費,拓展經濟增長點。
4、文化功能
以奧運會為代表的體育運動作為一種實踐活動的文化價值就在於人自身的價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是個體人格和社會人格的和諧統一。
(5)體育運動能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擴展閱讀:
在古希臘,游戲、角力、體操等曾被列為教育內容。在17~18世紀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加進了打獵、游泳、爬山、賽跑、跳躍等項活動, 只是尚無統一的名稱。18世紀末,德國的J.C.F.古茨穆茨曾把這些活動分類、綜合 ,統稱為「體操」。
進入19世紀,一方面是德國形成了新的體操體系,並廣泛傳播於歐美各國;另一方面是相繼出現了多種新的運動項目。在學校也逐漸開展了超出原來體操范圍的更多的運動項目,建立起「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這一新概念。
於是,在相當的一段時間里,「體操」和「體育」兩個詞並存,相互混用,比較混亂,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在世界范圍內統一稱為「體育」。
中國體育歷史悠久,但「體育」卻是一個外來詞。它最早見於20世紀初的清末,當時,我國有大批留學生東渡去日本求學,僅1901年至1906年間,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學體育的就有很多。回國後,他們將「體育」一詞引進到中國。
在中國,「體育」這個詞最早見於1904年,在湖北幼稚園開辦章程中提到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時說:「保全身體之健旺,體育發達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養院教課說略》上也提到:「體育功夫,體操發達其表,樂歌發達其里。」
㈥ 論體育運動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面是萬分資料庫的一篇論文。
論體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作用*
周田敬1,張玉榮2,魏漢琴1
(1. 河北體育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41;2. 邢台學院,河北邢台054001)
摘要:依據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深刻闡明了體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體育不僅能夠促進人
的各種能力的發展,而且還可以加強社會交往、豐富社會關系、促進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和個人價值的充分實現。為
此,充分利用體育手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體育;人的全面發展;作用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596(2005)03-0008-02
Influence of Sports o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a Man
ZHOU Tian-jing1,ZHANG Yu-rong2,WEI Han-qin1
(1.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cation,,Shijiazhuang 050041,China;2.Xingtai University,Xingtai 0540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Marx』s theory o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a man,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sports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 man . Sports can improve a man』s integrated abilities,forge closer ties,enrich social relation,promot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the sufficient fulfillment of personal value . 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the best of sports to
promote a man』s full development .
Key words:sports;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a man;influence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包括互相聯系、辯證統一
的四個方面:①人的活動及其能力的全面發展;②社會關
系的全面豐富、人對社會關系的全面佔有和共同控制;③
人的個性的自由發展;④人的自我價值的充分實現。體育
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提高人類素質的重要
途徑,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進
人的全面發展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體育是促進人的活動及其能力全面發展
的重要基礎
1.1 體育增強了體質,為德育和智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體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以身體活動為手
段,根據人體生長發育、技能形成和技能提高等規律,增
強體質,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它是
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在對受教育者實施身體教育的過程
中,使其心理、品質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實現受教育
者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體育運動為承擔各種艱巨的學習和
工作任務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為智力水平的提高和思想境
界的升華提供了前提。1917 年4 月1 日,毛澤東同志在《體
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
智也」,明確地闡述了體育、智育和德育的關系。
1.2 體育對人的自然力和社會力的影響日益加大
體育是一項促進人類健康和生活幸福的文化運動,它
離不開大自然和社會。體育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是人類回歸
自然的行為和活動, 當人們奔向大自然, 進行登山、垂
釣、踏青、郊遊、探險等活動時,大家忘掉了工作的壓力
和生活的煩惱,感受到的是心清氣爽、心曠神怡,實現了
人與自然的統一、體育與文化的融合。體育對社會的影響
力越來越明顯,奧運會倡導的是全世界范圍內的和平、平
等、團結和友誼;中美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 解凍
了中美長期以來的緊張關系;北京申奧成功,向世界展示
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功績和政通人和的政治環境,這些都昭
示了體育對社會的巨大影響。
1.3 體育對人類個體能力和集體能力的促進作用
體育為人類的自我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機會和氛圍,為
人類個體能力的提高和強化提供了充分的條件。當今社會
的飛速發展對個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健的體魄和
堅強的意志,成為適應社會競爭的必要條件。強身健體和
磨練意志正是體育的功能所在。當人們投身體育,融入賽
場的時候,身體得到鍛煉, 意志得到磨礪, 同時獲得了
*收稿日期:2005-03-07
作者簡介:周田敬(1963-),男,河北石家莊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
第19 卷第3 期河北體育學院學報Vol.19 No.3
2005 年9 月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cat
═════════════════════════════════════════════════════════════════
ion Sep.2005
「實現自我」與「超越自我」 的滿足感。體育運動還能夠
實現集體能力的共同增長。一個個成績的刷新和紀錄的突
破,既有個體能力的發揮,更多的是集體能力的整合。運
動員頑強拼搏、永不言敗、超越自我、團結合作的精神品
質,也會強烈地感染著全國人民,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凝
聚人心的重要力量。人們能夠從中受到教育和激勵,產生
出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應充分利用體育對個體能力和集體能力的促進作用,使人
類能夠在更大的程度上超越自我,實現集體整合。
2 體育是增加社會交往、豐富社會關系的
重要紐帶
2.1 體育增加了社會交往的機會
體育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活動。人們參與體
育活動的過程,就是在與同伴的默契配合、在與對手的斗
智斗勇、在與大自然的融合中獲得心理滿足的過程,它不
僅滿足了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擴大了人們
社會交往的范圍,滿足了人們交往、合作的需要。不同膚
色、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信仰的選手只要一踏入賽
場,他們之間就建立了友誼,結成了朋友。一場體育比賽
可以使人們從陌生到相識,從相識到相知;一個精彩的動
作甚至可以使得全世界所有的人為之深情陶醉、歡呼雀
躍;在體育賽場上,國家之間的矛盾沖突得以淡化,社會
制度已經不再是交往的障礙,體育成了人們溝通的橋梁和
全世界的通行證。
2.2 體育可以培養良好的競爭秩序,使人們的社會關系
更和諧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
越來越明顯,體育的經濟價值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體
育的經濟價值不僅在於體育活動本身帶來的經濟利益,更
主要的是它把公平競爭的體育原則引入市場經濟之中,改
善了人們的經濟關系。人們在競爭中逐步認識到公平競爭
與合作雙贏對利益雙方的重要作用。體育競爭的原則促使
著人們不斷地向健康的經濟利益關系邁進,對純潔社會關
系,凈化社會空氣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2.3 體育將促進人們對社會關系的全面佔有和共同控制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物質財富的不斷增
加,人們的工作時間越來越少, 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
多,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天賦、特長、個性、愛好自由選
擇體育項目。強身健體、愉悅身心, 自由全面地發展自
我。在體育運動中,人們既是普通的參與者,又都是各方
面的社會活動家。他們不再受民族、階級、地域、分工的
束縛,廣泛地參加各方面、各層次的社會交往,從而形成
了個人社會關系的高度豐富和全面的發展,為最終實現個
人對社會關系的全面佔有和共同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礎。
3 體育是促進人的個性自由發展的重要條件
3.1 體育能夠增強體質
體育在增強人的體質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①體育
運動可以改善大腦的供血情況,促進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和
抑制性,使興奮和抑制更加集中,神經功能的均衡性和靈
活性得以加強,對體外刺激的反應更加迅速、准確,提高
大腦的分析綜合能力。②經常從事體育運動可以刺激骨骼
的增長,改善血液供應狀態,增加肌肉的營養物質,提高
工作能力。③體育運動能增加人體內的能量消耗,加速新
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從而全面改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
消化系統、排泄系統的機能,人體的各種構成要素都能夠
得到均衡的發展。
3.2 體育能夠促進個人心理的發展和完善
人的健康機體是一個穩定的統一體,良好的情緒和平
穩的心理狀態,有利於保持和促進整個有機體的穩定和平
衡。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可以隨時轉移注意力,及時調
節意志消沉和情緒沮喪等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保持心情
舒暢、精神愉快,使機體成為一個良好情緒的儲存器,積
蓄積極力量,並積極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
操,使人的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得到健康的發
展,從而使人的身心健康保持最佳狀態。
3.3 體育能夠促進個人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
提高和進步
體育運動能夠把道德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使受教育
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道德教育,提升道德層次,培養道德
素質。比如拔河比賽需要步調一致、齊心協力;體育游戲
需要分工合作、規范秩序;同場競技需要公平競爭、頑強
堅毅等。而且體育運動能夠激發愛國熱情, 振奮民族精
神,凝聚民族力量,融洽民族感情,從而促進整個民族思
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同時,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能夠向受教育者傳授有關身體健康和體育運動的基本知
識和技能,並使人們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提高文化素質
和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4 體育是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重要
手段
4.1 體育運動能夠充分地展現個人的魅力
當第28 屆雅典奧運會杜麗射落第一塊金牌、劉翔跨
越了歷史的障礙、皮劃艇實現了零的突破、陳中用實力寫
就了雅典奧運會的圓滿,他們展示的是個人的魅力,經受
的是心理的考驗,肯定的是自我的努力,實現的是自我的
價值。精彩的比賽體現了運動員德、智、體、美、勇的高
度統一,力與美的完美結合,人們在運動中充分地展示自
我和實現自身價值也成為體育雅俗共賞的魅力所在。
4.2 個人在體育中的成就更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同,實現
社會價值
人的自我價值是通過對社會的奉獻來實現的。為社會
奉獻,為人類造福是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價值實
現的重要手段。每個人都通過不同的具體方式實現著自己
的社會價值,體育人正是通過無私地奉獻自己的血汗與青
春,努力訓練、頑強拼搏、為國爭光來完善自我和實現社
會價值的。鮮花、獎牌、掌聲和運動員飽含激動與幸福的淚
水不僅證明了運動員的自我價值,同時見證了社會對運動員
努力與成績的肯定與認同,是運動員社會價值的實現。社會
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
的社會主義新人。體育不僅鍛煉身體,而且能夠促進德智的
發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第3 期魏漢琴,等:論體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作用9
㈦ 有哪些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一)游戲促進幼兒身體發展
幼兒期是一個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戲時讓一個發展充滿生機和可能的活動。
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各種室內外游戲活動,促進了身體器官的發育和生長。在游戲中,幼兒與自然環境中得陽光、空氣和水分充分接觸,增強了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能力得到發展:在戶外游戲時,兒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躍,使大肌肉得到鍛煉,肌體的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都得到增強。比如「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中,孩子們前後左右移動奔跑;「炒黃豆」的游戲中,孩子們甩動胳膊念兒歌,最後兩人舉起一側手臂共同翻轉身體180度;「動物跳跳跳」的游戲中,孩子們一會兒學小青蛙蹦一蹦,一會兒學小貓咪輕聲走路等。而室內游戲,大多是較為安靜平和的游戲,多為操作類、語言類、表演類、益智類等游戲,比如建構區的積木、積塑,美工區的塗塗畫畫、切切剪剪,益智區的拼圖等,使幼兒小肌肉的協調性、靈活性和精確性得到鍛煉,發展了精細動作。
(二)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人得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學前期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對喲額如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游戲促進幼兒感官發展
感知覺是幼兒認知活動的開端,是幼兒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通道。各類游戲,有其是操作類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感官練習的機會。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戲中,幼兒通過發現兩幅圖中得不同之處,從而很好地促進了幼兒視覺觀察力的發展;「摸物體,猜名稱」的游戲中,將一些物體,諸如蘋果、橘子、帽子、手錶等放在一個口袋裡,請幼兒摸,然後猜一猜是什麼,這個游戲能發展幼兒的觸摸覺;再比如一些音樂游戲,像大家很熟悉的「搶椅子」「擊鼓傳花」等,促進了幼兒聽覺的發展;一些感統類玩具設施,如大陀螺、平衡木、大龍球等使幼兒的感官得到了大量的練習。
2.游戲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在游戲中,幼兒彼此之間需要交往,從而引發了積極使用語言的動機。比如說大家一起玩什麼游戲,誰和誰一組,誰違反了游戲規則,是否要換個新玩法,等等,對這些話題的商討促使幼兒之間出現了較為頻繁的交流。
還有些游戲,本身就喝語言密切相關,屬於語言類游戲。如「拉大鋸」這個游戲中,幼兒邊做動作邊念童謠:「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看大戲,看的什麼戲,看的《西遊記》,接姑娘,請女婿,就是不讓××去。」「跳皮筋」的游戲中,跳得人邊跳邊唱:「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念完後,腳要正好將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便升高一次,如跳時犯規或夠不到皮筋,則換人。再比如一些手指游戲,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幼兒在玩這些游戲的過程中很好地發展了語言能力。
㈧ 為什麼體育活動在社會發展中會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今,很多家長的關注點都集中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孩子的體育鍛煉、體育能力往往被忽視。然而,考試成績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一切,促進孩子全面發展才是王道。
孩子參與體育運動能夠獲得樂趣、健康,還能挖掘出自身的一些潛能,並養成良好的品質,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運動員出身的人所具備的3個特殊的心理素質,即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懂得如何去競爭,懂得團隊合作。
㈨ 體育運動能否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答案是肯定的,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內臟活動,對舒緩心理壓力有很好的作用。通過體育鍛煉,你會發現自身的體質不斷增強,心理狀態越來越良好,體育對勇氣和積極心理的培養效果是很好的。
㈩ 為什麼說幼兒體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以下內容摘自網路文庫zhouchj1978上傳的網路文科《第一節幼兒體育活動的意義》,感謝他的精彩表述: 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對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健康的身體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這一要求的物質基礎。體育活動又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證人的發展的物質基礎。人的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體健康之上,健全的大腦是心理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人要在社會中求得生存並得到發展,首先必須有健康的身體。幼兒時期,身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尚未發展成熟,組織比較嬌嫩,其物質基礎還相當薄弱。同時,幼兒時期又是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時期,此時正是建立物質基礎的關鍵有效時期。科學、適宜的體育活動,能促進幼兒身體各器官、系統機能的正常生長發育,因為體育活動能增加骨細胞營養物質的供給,使骨密質增厚,骨骼變得更加牢固和粗壯,能使肌纖維增粗,增強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力量、彈力和彈性,有利於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牢固性,從而增強運動系統機能;由於活動時心跳加快,循環加快,呼吸加快、加深,從而增強心臟功能和血管彈性,並能增強呼吸肌力量,增大肺的通氣量,提高呼吸系統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從而提高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功能;動作的發展與中樞神經控制能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中樞神經控制能力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幼兒動作的發展,所以運動不僅能使大腦皮層的抑制和興奮更加集中,而且能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運動的綜合調節能力,使身體運動更協調、更准確、更靈活,從而促進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由此看來,體育活動對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科學、適宜的體育活動,能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體育活動能促進幼兒神經系統反應靈敏,為接受智育提供良好條件。通過體育活動,幼兒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和運動經驗,並能使幼兒感知更加敏銳,觀察更加細致、准確,還能使幼兒的理解能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得到發展。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能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優良品德。參加體育活動既能為幼兒帶來歡樂,又能培養幼兒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和自信心,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群體意識,使之形成良好的個性,有利於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體育活動中的動作美、姿態美能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塑造健美體格,陶冶美的情操。綜上所述,體育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對培養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