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
1、改善情緒。這是鍛煉最明顯、也是人們感受最深的益處。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不少長期跑步鍛煉的人稱自己跑步時體驗過一種奇妙的快感,後來被稱為「跑步者高潮」,這是一種在跑步過程中隨時實現的美妙、興奮、甚至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愉悅感,如「像一片美麗的羽毛順風自由飄盪」、「像一隻空心的管子,任清風徐徐穿過」等。
其他類型的運動同樣能讓人心情愉悅、身心舒暢。毛志雄介紹,運動能有效地提高人的積極情緒,如快樂、滿足等,減少消極情緒如痛苦、憂傷等,幫助緩解緊張和焦慮。運動甚至被當作治療抑鬱、焦慮的輔助療法。
2、提高智力。運動能讓人思維清晰,甚至慢慢提高工作效率,這是運動帶來的認知效益。研究表明,人在運動過後,記憶力、注意力、執行能力等都有明顯提升。「從某種程度上說,運動可能讓人變得更聰明。」毛志雄說。讓人樂觀自信。
長期運動能引起人性格、自我觀念的積極改變。經常運動的人會變得更外向、樂觀、熱情、有活力,且在社會交往中也會更得心應手。還有研究發現,運動員比一般人更具獨立性、更客觀,也更自信。
(1)體育活動取得心理效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方式。興趣是導師,從最願意接觸的運動開始,慢慢練習並形成習慣。
2、結合身邊的資源和自身條件選擇運動項目。以便自覺鍛煉、持之以恆。例如體力不太好的人就不要輕易嘗試高強度的運動,否則難以產生信心和興趣,最後無疾而終。
3、藉助「朋友圈」。朋友、同事、親人的態度、行為對你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主動加入到愛運動的圈子,或尋求親人的督促,能更好地堅持運動。
4、利用小設備來提醒自己鍛煉。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自己手機、電腦、電子手環等物件上設置提示功能,讓「要運動了」的信號無處不在,在這種壓力下,我們動起來的可能性更大。
B. 要是體育鍛煉達到改善身心效應,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鍛煉
我是這里摘抄的。。
1.選擇適宜的體育鍛煉項目
對於個體來說,參加體育鍛煉能否取得良好的心理效應關鍵在於其是否能從活動中獲得樂趣並感到愉悅。運動愉悅感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如果活動參與者不能從體育鍛煉中體驗愉悅,個體就很難持久地堅持下去,體育鍛煉就很難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中體驗到的愉快感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應。對於那些長期參加體育鍛煉的鍛煉者來說,愉悅感是他們能夠堅持下來的主要原因。因此,個體選擇那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項目是十分有利的。此外,有氧練習、封閉式運動、沒有人際競爭的體育鍛煉有助於鍛煉者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娛樂性游泳、慢跑等項目與降低個體的消極情緒如緊張、焦慮、抑鬱、憤怒、和慌亂等有關。個體在沒有競爭性的情景中練習有助於降低應激水平,能使個體迴避因失敗而產生的消極心理。
2.控制科學的運動負荷
即控制體育鍛煉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活動強度是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人體的最大吸氧量與心率之間存在著對應關系,體育鍛煉的大、中、小強度與耗氧量密切相關,耗氧量又與最大吸氧量存在一定的百分比關系,因此,人們一般用心率指標作為評價運動強度的依據。運動心理學規定:體育活動的大強度相當於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相當於最高心率的80%~90%;中等強度相當於最大吸氧量的50%~60%,即相當於最高心率的65%~75%;小強度相當於最大吸氧量的40%左右,即相當於最高心率的60%左右。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能取得較好的心理效應(見表Ⅱ-5-1)。
最高心律 最大吸氧量
50 28
60 42
70 56
80 70
90 83
100 100
活動持續時間是指:(1)每次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長短;(2)參加體育活動方案的時間長短。每次參加體育活動的持續時間和活動的強度有關,兩者之間呈反比。體育活動的強度越大,持續時間應相應減少,而強度越小,持續時間則應延長。大多數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每次體育活動的持續時間在20~30min之間,對情緒的調節是積極有效的。(見表Ⅱ-5-2)研究還認為,參加8~10周的體育活動是取得心理效果最適宜的持續時間。
表Ⅱ-5-2體育活動的強度與時間的配合
負荷強度 不同負荷強度和持續時間的最大吸氧量
5min 10min 15min 30min 60min
小 70 65 60 50 40
中 80 75 70 60 50
大 90 85 80 70 60
活動頻率是指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體育活動能否調節情緒、增進心理健康與活動頻率密切相關。多數實驗結果表明,每周活動2~4次,對於降低抑鬱、應激水平較為顯著。當然,在選擇科學的運動負荷時,還應考慮體育活動參與者的個體差異,才能取得良好的心理效應,那就是與個性特點、年齡、性別、生理狀況相結合。
3.設置相應的情境和目標
可以在體育活動過程中設置相應的情境,有意識增加任務的難度,讓個體在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對自己的能力更為自信,有效消除自卑挫折感,從而養成敢於正視現實、勇於挑戰的良好意志品質,增進個體的心理健康。對於那些自卑性格比較內傾的人來說,可以適當降低任務難度,創設相對易於完成的情境,使其也能夠在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愉悅感。同時在集體練習中增加互動的機會,有效發展個體的協作能力,使其掌握人際溝通的基本技能。
在體育活動中設置合理的目標,確定實現目標所採取的有效的步驟、策略、和時間安排,使個體在一步步實現目標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增強對自我能力的信心。
C. 體育鍛煉心理效益研究的意義
如果用實驗研究,
1可以證實鍛煉中情緒、意志、品格的等因素的變化內。
2可以通過量表數容據進行分組對比或自身前後對比,測量體育鍛煉心理效益對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性。
3通過對不同人群、不同運動項目的實驗研究,區分不同人群參與鍛煉、參與不同的鍛煉項目對心理各因素的不同影響,為不同的人選擇參與不同的運動項目提供理論參考。
D. 論述如何通過體育鍛煉產生良好心理效應
1體育鍛煉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效應
①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緊張;
②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
③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⑤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⑥體重得當,體材勻稱,站立時頭、肩、臀位協調;
⑦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⑧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⑨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病感,齒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症狀;
⑩肌肉皮膚富有彈性。
2.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的影響效應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體育鍛煉能增強我們的體質。天天深陷於繁重的學習生活,若想應對自如,一個強壯的身體是必不可少的堅強後盾。可想而知,假如自己的身體弱不禁風,遲早有一天自己會被壓力壓垮的,又何談成績如何如何,這是多麼的得不償失啊。另外,強健的體質還能幫我們抵禦許多疾病的侵襲,使我們免於疾病的干擾,從而有更多的時間更好地進行大學生活。還有,比較長遠地講,一個強健的體魄對於我們壽命的延長也是大有裨益的。
體育鍛煉有助於智力的發展和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大腦的開發,使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更加集中,對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確,還可以提高人的視覺、聽覺、感覺、神經傳導速度、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促進神經系統功能的增強。
3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善情緒狀態情緒狀態是衡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最主要的指標。心情郁悶時去運動一下能有效宣洩壞心情。尤其遭受挫折後產生的沖動能被升華或轉移。學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試、相互間的競爭以及對未來工作分配的擔憂而產生持續的焦慮反應,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可使自己的焦慮反應降低。
(二)提高智力功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僅使鍛煉者的注意、記憶、反應、思維和想像等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使其情緒穩定、性格開朗、疲勞感下降等,這些非智力成分對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進作用。
(三)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對自己的身體、思想和情感等的整體評價,它是由許許多多的自我認識所組成的,包括"我是什麼人"、"我主張什麼"、"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什麼"等等。體育運動使人正確認識自我。人在運動中對自己身體的滿意可以增強自信,提高自尊;競爭又使自己的社會價值被認可。由於堅持體育鍛煉可使體格強健、精力充沛,因而,體育鍛煉對於改善人的身體表象和身體自尊至關重要。
(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意志品質指一個人的果斷性、堅韌性、自製力以及勇敢頑強和主動獨立等精神,意志品質既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在體育鍛煉中要不斷克服客觀困難(如氣候條件的變化、動作的難度或意外的障礙等)和主觀困難(如膽怯和畏懼心理、疲勞和運動損傷等),鍛煉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觀方面的困難,也就越能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體育運動能培養人的意志。參加體育運動有助於培養人勇敢頑強、堅持不懈的作風,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與機智靈活、沉著果斷的品質,還有使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學生從鍛煉中培養起來的堅強意志品質能夠遷移到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
(五)消除疲勞疲勞是一種綜合性症狀,與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關,當一個人的情緒消極,或任務超出個人的能力時,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會很快地產生疲勞。大學生持續緊張的學習壓力極易造成身心疲勞和神經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參加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則可以使他們身心得到放鬆。
(六)增進快樂,調節情緒
學生通過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參加那些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運動項目,可以使人從中得到快感。一些研究表明,經常進行體育活動的人,大腦會分泌一種可以支配人心理和行為肽類,具有振奮人心的作用。研究還認為,體育鍛煉是使中樞神經系統得到適度的應急並達到愉快水平的工具。因此,參加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從中得到樂趣,振奮精神,陶冶情操,並使煩惱、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緒得以解除,促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體育鍛煉對那些患有神經衰弱症等疾病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療作用。它對於減輕由於緊張和壓抑而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七)治療心理疾病體育鍛煉被公認為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在學生中,有不少人由於學習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慮症和抑鬱症,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減緩或消除這些心理疾病由於體育運動的集體性和公開性,在體育運動中的人際交往,能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融洽關系,團結協作。體育運動能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合作與競爭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E. 體育鍛煉能夠產生哪些心理健康效益
體育鍛煉被公認為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 1750名心理醫生專中,80%的人認為體育屬鍛煉是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體育運動能促進身體發展,為心理健康 發展提供堅定的物質基礎
體育鍛煉能產生豐富的情緒體驗,改善情緒狀態
體育鍛煉能發展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體育鍛煉能培養良好的情操和意志品質
體育鍛煉能發展人的個性
體育鍛煉能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
科學的鍛煉才能獲得最大的心理效應
愉快和有趣的活動才能達到最佳的情緒效應。
鍛煉要持續8~10周,每周2~4次的身體活動才構成身體鍛煉。
F. 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有哪些
身體好了心情也會好,生活當中充滿活力,想干什麼干什麼,那種感覺簡直爽得不要不要的。
G. 影響體育鍛煉產生良好心理效應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體育鍛煉產生良好心理效應的因素有對活動的喜愛及獲得的快樂、適宜的運動負荷、練習的總時間,體育鍛煉是運用各種體育手段,結合自然力(日光、空氣、水)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為目的的身體活動過程,是群眾性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
體育鍛煉對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培養健美體態,提高機體工作能力,消除疲勞,調節情感,防治疾病,益壽延年乃至提高和改善整個民族體質,都有重要作用。其特點是群眾面廣,各種年齡、性別、不同職業和健康狀況的人,都可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宜的鍛煉。
(7)體育活動取得心理效益擴展閱讀:
體育鍛煉方法形式:
形式與內容靈活多樣,可獨自鍛煉,也可集體進行。鍛煉的內容極其豐富,可分為:健身運動、健美運動、娛樂性體育、格鬥性體育、醫療與矯正體育等5類。
鍛煉方法多種多樣,除教學和訓練中常用的練習法(包括重復法、變換法、綜合法、循環法和競賽法)外,人們還在長期鍛煉實踐中,形成不拘一格的各種健身法(包括早操、工間操、生產操、庫珀12分鍾測驗等)。
鍛煉內容和方法的確定及整個鍛煉過程,都應遵循身體鍛煉的原則,即有針對性,因人制宜,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適宜的負荷和注意鍛煉價值等。此外,如能同時運用形神結合、動靜結合和內外結合等中國傳統練身方法,收效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