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體育鍛煉對青少年生理特徵有哪些影響
體育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體身心的發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社會文化生活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專門的科學領域。體育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1.體育的廣義概念(亦稱體育運動)。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入的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和促進精神文明為目的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它是社會總文化的一部分,其發展受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並為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服務。
2.體育的狹義概念(亦稱體育教育)。是一個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是對人體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重要方面。
3.競技運動亦稱「競技體育」。指為了戰勝對手,取得優異運動成績,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提高個人、集體在體格、體能、心理及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所進行的科學的、系統的訓練和競賽。含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兩種形式。特點是:
1)充分調動和發揮運動員的體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潛力;
2)激烈的對抗性和競賽性;
3)參加者有充沛的體力和高超的技藝;
4)按照統一的規則競賽,具有國際性,成績具有公認性;
5)娛樂性。當今世界所開展的競技運動項目是社會歷史的產物。遠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臘時代,就出現了賽跑、投擲、角力等項目,發展至今已有數百種之多。普遍開展的項目有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舉重、游泳、自行車等。各國、各地區還有自己特殊的民族傳統項目,如中華武術,東南亞地區的藤球、卡巴迪等。其發展與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密切相關。
4.娛樂體育是指在餘暇時間或特定時間所進行的一種以娛悅身心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具有業余性、消遣性、文娛性等特點。內容一般有球類游戲、活動性游戲、旅遊、棋類以及傳統民族體育活動等。按活動的組織方式可分為個人的、家庭的和集體的;按活動條件可分為室內的、室外的;按競爭性可分為競賽性的和非競賽性的;按經營方式可分為商業性的和非商業性的;按參加活動的方式可分為觀賞性活動和運動性活動。開展娛樂性體育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養高尚品格。
5.大眾體育亦稱「社會體育」、「群眾體育」。是為了娛樂身心,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和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包括職工體育、農民體育、社區體育、老年人體育、婦女體育、傷殘人體育等。主要形式有鍛煉小組、運動隊、輔導站、體育之家、體育活動中心、體育俱樂部、棋社,以及個人自由體育鍛煉等。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應遵循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和業余、自願、小型、多樣、文明的原則。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是發揮體育的社會功能,提高民族素質和完成體育任務的重要途徑。
6.醫療體育指運用體育手段治療某些疾病與創傷,恢復和改善機體功能的一種醫療方法。與其他治療方法相比,其特點有:
1)是一種主動療法,要求思者主動參加治療過程,通過鍛煉治療疾病;
2)是一種全身治療,通過神經、神經反射機制改善全身機能,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是一種自然療法,利用人類固有的自然功能(運動)作為治療手段,一般不受時間、地點、設備條件的限制。通常採用醫療體操、慢跑、散步、自行車、氣功、太極拳和特製的運動器械(如拉力器、自動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氣浴、水浴等為治療手段。宜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並配合葯物或手術治療和心理疏導。二干多年前已用「導引」、「養生」作為防治疾病的手段,後又不斷發展與提高,成為中國運動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7.體育的本質。是指體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類社會的一種身體教育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
8.體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發展身體,增強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社會發展服務。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經濟制約,並為一定的政治、經濟服務。體育具有自然的和社會的兩重屬性。自然屬性如體育的方法、手段等;社會屬性如體育的思想、制度等
⑵ 關於中學生體育鍛煉的!!
如果只是健身一般來飯後1小時做比較源好。空腹運動對身體不好。你的俯卧撐做法不正確,健身鍛煉最好不要超負荷。比如你最多可以做50個,那你就做3-4組 每組30-35個。仰卧起坐也一樣分成3組做。中間簡短5分鍾左右 放鬆下身體。下肢運動建議深蹲起跳。一套做完1小時左右。建議兩項運動。籃球,游泳。有助於身體骨骼發育和肌肉塑型。。 做運動前的准備工作也很重要。活動手腕,腳踝。壓腿,扭腰。防止肌肉拉傷。
補充:蛋白質是構成肌纖維的原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訓練的能量來源。要保證充分恢復和肌肉增長,即應保證每天每磅體重攝入1克蛋白質。
⑶ 運動 生理學和體育運動的關系有哪些認識
運動生理學是研究人體在體育運動時,或在長期系統的體育鍛煉的影響下專, 人體功能產生反屬應與適應規律的一門學科。通過學習,首先可以掌握體育鍛煉對 人體各功能系統發展的影響和規律, 使其有目的地通過相應手段來發展與提高人 體各器官和系統的功能能力。
其次,可掌握不同年齡、性別的生理特點與體育鍛 煉的關系,以便根據其不同的特點,科學地組織鍛煉。
第三,可學習並掌握評定 人體功能能力的基本方法或手段,使之客觀地評價鍛煉對增強體質的價值與效 果。
綜上所述,運動生理學是體育教育專業的專業基礎理論課,學習它對人們合 理地從事體育鍛煉,或科學地組織運動訓練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⑷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12
「習慣」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因環境工作性質和個人品質等因素而形成的經常性的一種行為。在少年兒童中間,大多數孩子希望參加有趣味、有技術的游戲。在小學階段,學生根據課程的安排和有學校的教學設施有嘗試各類運動項目的機會。包括在室內或者戶外的、有教師組織或自發組織的、自娛的或競爭性的體育活動。他們可以盡情地享受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學習新的運動技能,進行集體練習,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要培養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除了應在加強學生在校的體育指導以外,還要建立學生從體育鍛煉中獲得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展示慾望並且還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使其轉變觀念,共同培養孩子的鍛煉習慣。
二、要滲透給學生一些體育鍛煉的常識和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體育鍛煉主要是行為活動為主,強調通過具體運動增強體質是無可非議的。但體育不是一種單純的體力活動,只有在鍛煉過程中注意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術,才能提高體育鍛煉的成效。為此,教給小學生一些常見運動項目的知識和技術,指導學生正確的練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鍛煉前應做哪些准備活動,不同活動所針對的部位。體育運動後應做哪些整理活動,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終點沖刺等;打籃球的傳接球、帶球突破、投籃、防守等。二、是要給孩子說明各種體育活動的特點和意義,如田徑類的活動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類活動對靈敏和彈跳的要求較高,使孩子能夠逐步地了解一些常見運動項目;三、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適於從事哪些運動項目,由於孩子的身體發育水平較低,心臟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長跑、對抗性較強運動項目等,而應當選擇那
些負荷較輕、歡暢活潑的運動項目,如游戲、韻律體操、小球類等;四、是教給孩子一些最基本的體育比賽規則和組織形式,如起跑時要聽口令,打球時不能撞人,游戲時不能出線,這些是保證體育比賽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要讓孩子有所了解。有的孩子在某項體育運動或活動項目上有特殊的才能,要及時向其父母表明其優勢,取得理解和支持。但是,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給予始終如一的關愛和支持。
三、小學生體育鍛煉制度化
小學生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覺性和毅力,對事情的興趣較容易轉移,如果班主任和家長放鬆對他的督促,他在體育鍛煉上就可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這樣自然就會妨礙體育鍛煉的效果。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孩子制訂一個鍛煉身體的計劃,明確鍛煉的目標和內容,規定鍛煉的次數和時間,如規定每天早上6點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學後運動等。當然,這不一定要寫成文字,但父母和老師要給孩子講清楚,使他做到心裡有數、遵照執行就可以了。在制訂計劃時要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安排,循序漸進。運動量要由小到大,逐漸增加;動作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使小學生的機體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由於小學生的體力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所以運動量也應隨年齡而逐漸增大。在制訂計劃時,在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特點的基礎上,應堅持各種運動項目的全面鍛煉,使小學生在力量、速度、靈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發展,使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發展和全面的改善。在計劃的落實方面,老師可能因為全班人數太多而難以全部照顧到,所以應讓學生家長在可能的情況下與學生一起鍛煉。這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保護學生的安全,不斷提高學生的技巧,也是對學生最好的督促。家長如果不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鍛煉,也要經常鼓勵孩子堅持鍛煉,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如一周、兩周、一個月)檢查一下孩子鍛煉的情況,指出孩子進步的地方,告訴孩子應當改進的地方,這是孩子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催化劑」。
只要老師與家長密切配合,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就一定能養成,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就一定有所提高
一、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定義
良好體育鍛煉習慣是指練習者通過多次主動的並在科學鍛煉方法與合理鍛煉原理的指導下,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在體育教師合理的建議下,積極調整自己的鍛煉行為和方法,並逐步發展成為個體需要的自動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為方式。它能有效地培養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愉悅情感,是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穩定的行為定勢和模式。它包括:具有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了解體育鍛煉的作用與對人的影響、懂得身體鍛煉的規律、掌握身體鍛煉的原理和科學方法等。
三、培養中小學生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具體方法
1.教學內容要因人制宜,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實踐證明,在一堂體育教學課中,教學內容的合理搭配並且適合於學生身體發展的特徵,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時,教材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接受。如果教師所選用的教材難度太大、太復雜就會使學生產生畏懼感,喪失自信心,從而降低學習的興趣。同時,體育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特徵的並富有知識性與游戲性的教材,要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並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容。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中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避免教學內容過於單一,應適當合理的安排一些形式新穎、生動有趣的練習,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慾望,增加學生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2.教學與競賽相結合
體育競賽具有鮮明的優勝劣汰特點,而爭強好勝正好是中小學生的一種心理特徵,體育教師應利用這一有利的特點,在教學中經常組織一些小型多樣的教學比賽,讓每個學生都有參加比賽的機會,有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體育運動的艱辛及勝利後的喜悅。事實證明,通過體育競賽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加深對體育運動的感情,調動每個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促使學生奮發向上,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身體素質。
3.激勵效應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優點,當發現學生有微小的進步時,教師應抓住時機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使學生馬上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對部分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多給他們講解示範,對難度大的技術動作進行分解練習,由易到難,鼓勵他們多練習,同時發動體育優秀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幫助學習,共同提高。實踐證明,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每一點進步,每一次成功,如能得到體育教師及時的表揚與認可,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動力,使學生加深對體育課的感情,就可以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進行體育鍛煉,這對培養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著積極的作用。
4.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
據作者調查,有些學生家長和個別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生只要文化課好就行了,對要否參加體育鍛煉並不關心,認為體育鍛煉要花費時間,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長此以往,學生自然就對體育鍛煉不重視,甚至產生抵制、消極的情緒,嚴重抑制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進行技術教學外,還要教育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和作用,使學生從思想上轉變觀念,了解體育鍛煉的必要性和對人的影響,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獨立鍛煉的能力放在首位,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愛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5.引導學生參加各種體育興趣小組的活動
要培養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和作用,明白體育鍛煉是提高身體素質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
煉的決心,形成正確的體育鍛煉動機。同時,學校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不斷的研究、探索和創新,然後根據現有的體育設施,利用早晨、下午課後或星期天時間,舉辦各種適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興趣小組,並積極動員和引導廣大學生參加。每一個興趣小組應有計劃地安排每周2~3次的體育活動,每次的運動量、運動強度和活動時間都應適合中小學生的生理發展,滿足學生的活動需要。要教育學生在興趣小組活動中應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讓所有參與的學生能在輕松、愉快、和諧和友好的氣氛中感受體育鍛煉所帶來的心靈滿足感,加深學生對體育的深厚感情,進一步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強烈慾望,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水平。
6.提高中小學校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
學校體育是發展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而體育教師正是學校體育的主要實施者,其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修養和業務水平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體育教師要跟隨時代的不斷發展,積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使自己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優良的教學能力、突出的創新能力和不斷拓寬知識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落後於時代,成為德才兼備,一專多能的體育人才,才能更好地為學校和廣大學生提供優質高效的體育服務,才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歡迎。
四、結束語
目前的中小學生大多都認識到體育鍛煉對提高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並不多,造成認識和實踐的嚴重脫節,導致大部分中小學生未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要想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教育學生明確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是為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同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正確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掌握體育相關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學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特點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因素,有選擇的從事某一項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愉快、科學地鍛煉自己的身心,不斷激發和培養自己體育的興趣。使廣大學生能長久的堅持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鍛煉身體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⑸ 如何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組織體育教學
一、根據體育課的特點組織教學
在初一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專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屬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
二、根據教材特點組織教學
在體育課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課時重點練習的難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級的實心球投擲的教學,第一次課的要求是教會學生投擲方法。第二次則要求學生初步掌握投擲方法,通過多次重復練習,讓學生找到掌握正確技術動作的感覺,才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投擲方法等,每一次重復練習的難度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合格標准。
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
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佔優勢,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同時,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也是不同的。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初一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組織教學。由於學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高峰,意志力在課的中後部達到高峰,情緒則在課的後半部達到高峰。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把新教材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
⑹ 初中生的生理發展最重要特徵是
初中生生理發展的主要特點1.初一學生生理上的主要變化 人的生長發展過程不是勻速的,而是呈時快時慢、時而顯著、時而隱伏的態勢。其中有 兩次高峰期:一是嬰兒期,另一為青春期。初一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身體生長加快,出現 較大的生理變化。 首先是身體外形發生驟變,身高、體重、寬度、圍度等生理指標大多有明顯增加。身體 形態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量是不同的,但男女發展模式基本相似。據有關研究 資料顯示:童年期,男女學生的身高相差不多,男孩稍占優勢。但在青春期的初始,形勢就 發生了變化。女孩從10 歲開始進入了生長發育的突增階段,十一二歲達到突增高峰而男孩 的這一過程卻比女孩晚2 年左右,從十一二歲開始急起直追,在十四五歲時超過女孩。因此, 初一時常常是女生比男生長得高些。 其次是內臟的機能趨向成熟,特別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功能逐步完善。新生嬰兒腦重只 有380---390 周歲時達到700克,人小學時約1280 克,初一學生的腦重量與成人的1400 克已相差無幾;腦容積與腦重的發展相似。之後,腦的發展則由容積、重量等量化指標轉向 腦功能的完善上。 再次是第二性徵的出現。性發育是一個肇始於胎兒期的緩慢過程。初生嬰兒形成的是第 一性徵。青春期後,性器官迅速生長,功能完善,形成人的第二性徵,同時產生生殖細胞、 分泌性激素。男孩一般到13 歲進入變聲期,有喉結出現,嗓音變化,腋毛和陰毛先後出現; 女孩則嗓音變尖,上胸部豐滿、乳房變化,骨盆逐漸長得寬大,臀部變大,陰毛和腋毛先後 出現。一般情況下,女孩的性發育要早於男孩1,--2 年,她們從10 歲左右便開始發育了,12 歲左右變化已較顯著。乳房變化是女性進入青春期的第一個信息,也是最早、最明顯的標志。 初一女生一般都已有此變化。 2.初二學生生理上的主要變化 如果說,初一學生處在第二生長高峰期的前期,那麼初二學生則已步入了真正的高峰時 期。老師們常說,青春期的學生一年一個樣。初二學生在生理上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變化和特 孩子在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期,大腦下面的丘腦會釋放一種激素(一種化學物質),並摧動腦垂體。腦垂體又叫腦下垂體,它倒掛在大腦後面,約1 克重,比一粒豌豆稍大點。別看 它個兒小,可是它的作用卻很大,它能產生約10 多種激素。其中的三種激素就像三把鑰匙, 能分別打開性腺、甲狀腺和長骨生長的大門。這樣就使人體出現一些明顯的變化,形成人的 第二生長高峰期。 一是人的體態明顯變化。這個時期,孩子每年身高的平均增長值達 6--8 厘米,多的則 可能達 10---11 厘米。體重每年也可增加 5-6 公斤。第二特徵開始出現,男孩喉結突出,聲 音變粗;女孩乳房增大、臀部變大,骨盆長得寬大。隨著孩子體態外形的迅速增長,他們所 需要消耗的營養物質也大量增加,家長們應當充分給予重視。 二是人的內臟機能迅速增強。這個時期,孩子的心肺發育也出現了第二次飛躍,機能迅 速增強。代表心血管系統功能的兩個主要參數是心率和血壓。心率在這個時期已接近成人, 由出生時的140 次份降低到75 次/分左右,以後逐漸減慢,趨於穩定,達60---70 這時期的血壓也開始走出低谷,一般可穩定在110---120/70---80mmHg 范圍內。肺的形體 也是出生時的9 倍之大,肺活量可達2000ml 左右,到初三時可增加更多。神經系統的結構 更加復雜、功能更加完善。表現為大腦皮質的溝回增多、加深、表面積擴展;神經元之間突 觸增長,使得各神經元在機能上發生了聯系,有利於信息(刺激)的傳遞和整合。由於每個神 經元的突出——樹突和軸突不斷地分支和延伸,神經元之間產生了多種形式的突觸,從而形成了龐大、復雜的神經網。這些變化,使處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們反應更加靈敏,行動更為迅 捷。腦神經的基本功能——興奮和抑制會依不同任務而轉換,尤其大腦左半球言語系統的最 高調節能力迅速增強,加強了孩子們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 是人的性器官和性功能的發育加快。主要是女孩子的月經初潮和男孩子的首次遺精。月 經初潮,指女孩第一次月經的到來,是女性青春期發育最突出的標志之一。它標志著女性的 性發育即將成熟。初潮的時間大約在12—15 歲之間,這在不同國家、地區或種族之間有一 定的差異。初潮的早晚還涉及到許多因素:氣候的冷熱、健康狀況、營養的供給與分配、心 情如何等。 近十多年來,醫學研究還發現,微量元素鋅與人的生長發育關系密切。初 步研究結果是:鋅缺乏可導致生長發育停滯、性成熟延遲。男性的性發育反映在性器官的發 展上。睾丸是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器官。10 歲以前,它只是緩慢地生長,11 歲左右逐 漸增量,到13 一14 歲開始活躍起來,重量增加到初生時的5「倍,15—16 歲出現了遺精(醫 學上稱非性交活動狀態下的射精為遺精),約80%以上的男性都有遺精現象。這些性發育的 特徵都標志著人的性腺已經打開,性器官發育健全並促進了性功能趨向成熟。這時期,無論 是男孩和女孩,都已開始真切地體會到兩性問題。這種新的體驗和情感,促使他們對於異性 的興趣不斷增長,並且開始注意起自己的外貌儀容來了。家長要很好地了解由於性成熟給孩 子心理上帶來的各種壓力和變化,及時給予必要的教育和指點。 3.初三學生生理上的主要變化 初三學生在經過初一、初二兩年的身體快速增長、發育之後,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性 發育達到成熟,外形體態上的「成人感」明顯增加。許多家長也常常會這樣對別人說:「我 家孩子現在搖搖擺擺像個大人了」、「我家那丫頭現在是越長越俊了。」這個時期的孩子,身 高、體重、胸圍、臀圍、大腦機能、內臟器官等的發展都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了,生理上的 主要變化表現為身體綜合素質的提高。 身體素質是在神經系統控制下人體活動時肌肉所表現出來的能量。如速度、耐力、靈敏 性、神經系統功能的完善、肌肉 的增長,使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快速提高。 首先是力量,伴隨歲月的增長,肌肉逐漸發達,力量也相應增加,到初三時期,人的力 量已有了相當可觀的增加,並逐漸接近成年人的一般水平。人的力量一般到20 歲時達到一 生的高峰,尤其是男性的表現更為明顯。 其次是速度,「速度」的生理基礎是大腦興奮與抑制過程轉換的靈活程度。腦功能的成 熟,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各部分間的協調程度和准確性。反映在器官上,同一器官各部分之 間的動作迅速而准確,不同器官間的動作既快而又密切地配合,這就提高了反應速度。初三 學生由於腦功能已基本完善,大腦組織生長發育也趨於完成,靈敏性與速度也迅速提高。 最後是耐力,耐力是人體長時間進行體力活動的能力,即對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素質也 與神經系統直接有關。到了這個時期,人的大腦具備了長時間保持興奮與抑制有節律轉換的 能力,使參與人體活動的各部運動中樞間的協調性增強,對體力和精力進行合理分配,從而 減少了活動中的多餘動作,延長了活動的時間,提高了活動的效率。同時,內臟其它器官和 系統,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肌肉、骨骼等也為耐力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前提和 保證。初三時,男生較女生有了更大的肺活量和心搏量,故男生的耐力素質一般要明顯高於 女生。當然,這時期男生在身高、體重等外形指標上也明顯優於女生了。 另外,初三學生的性器官進一步發育健全,性功能也趨向成熟,許多孩子已具有了正常 的月經或遺精。兩性問題、兩性秘密、生兒育女等對他們來說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但仍然 十分朦朧。生理上的逐步成熟與心理和社會生活經驗上的不成熟,使這時的中學生在思想和 心理上產生種種矛盾和困惑,家長應對此引起高度的重視。
⑺ 中學生的生理特點及營養餐的配製方法
中學生的生理特點及營養餐的配置方法主要是營養搭配均衡,中學生不要用腦過多,所以要以健脾和養腎氣為主。
⑻ 如何處理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發育特點
中學生的身體形態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呈現著不平衡性。但男女生發展的模式基本差不多。
女生的身體發育期從十歲後開始進入一個高峰期,11-12歲有一個特快加速期。男孩子比女孩身體發育晚約兩年,即11-12歲開始加速,14-15歲一般都超過女孩的發展。男女生身體高度增長早於體重的增長。但女生在第一個身體高峰期的平均發展水平超過了男生。這說明女孩的青春期已經開始的快速發展時期。到14-15歲後女生的發育減慢,而大部分女孩在16歲-18歲以後一般都停止增長,而男生在這個時期的發育明顯超過女生,而男孩的青春期發育在這個階段已經加快。身體的發育變化一般可持續到20歲甚至還要長一點。
此階段的城鄉學生身體發育有一定差異,主要是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所起的作用。一般來講城市的孩子身體發育要比的孩子早一至二年。
從身高和體重發育指標來看,我國的18歲以前的學生發育水平普遍比歐洲人低。而身高發育比日本略高,但胸圍體重卻式日本同年齡孩子略低。
中學生階段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比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在身高體重胸圍待發育指標方面比不參加體育活動或和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發育水平要高得多。
由於中學生對身高、體形比較重視,所以在中學階段應該注意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父母身高較矮的學生應該注意經常參加長跑和杠上體育活動以及其它田徑體育活動,可以促使身高發育。中學生一般不要參加負重鍛煉,如舉重類。這類運動影響身高的增長。經常參加游泳的學生身體體形發育較好。因中學階段是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學生在這個階段要注意生活起居養成良好的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按時睡覺起床、吃飯定時定量。食譜應該廣而雜,不要偏食。更不要吸煙、飲酒。女生在這個階段一般要少用化妝品,減少皮膚受不良刺激和過敏的機會。少吃甜食和高脂肪類食物,防止過早發胖。一般不要高跟鞋,防止腳部發育不良。同時還要加強經期衛生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