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活動 > 各種體育活動都是作為主運動器官的肌肉

各種體育活動都是作為主運動器官的肌肉

發布時間:2021-02-09 08:22:28

1. 體育考試題目找答案~

一,名詞解釋

道德:
道德一般認為它是人和人關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規范,一種原則,構成的體系,我們一般叫道德規范,道德體系,道德原則。

【道德一般有四個特性。第一規范性,它也是行為規范,也是人們怎麼行為的一種標准,一種樣子。第二是滲透性。道德規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第三是穩定性。道德規范的穩定性比法律還要強得多。一種道德觀念形成的道德規范,上百年、上千年不會變的。最後第四,它與法律的最大區別主要是自律,叫自律性。當然,不光是自律,因為社會規范沒有純粹自律的。(法律是他律,也沒有純粹他律的。)主要的是自律。一般講道德有這4個特徵。】

心理:
心理,是對心理現象、心理活動的簡稱。人在清醒狀態下,隨時都可以體驗到某些心理,人們對它並不陌生。

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心理上發展比較完善,有健全的個性,能適應客觀環境,個人的心理傾向和行為與現實要求之間能保持和諧完美的狀態。

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在活動過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關系或心理上的距離。人際關系反映了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因此,人際關系的變化一發展決定於雙方社會需要滿足的程度。

人格:
人格指一個人所具有的穩定的心理特質的獨特綜合。
【人格,英文personality,這個詞源於拉丁語Persona,是指演員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好比我們今天戲劇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臉譜。心理學借用了這個詞,使之成為一個專門的術語,用來說明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於他人的精神面貌。把人格比喻為面具,好象是一種褻瀆,但又不得不承認這個比喻的貼切。
那麼什麼是人格?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定義,莫衷一是,至今還沒有一個大家公認的說法。人格心理學家阿爾波特說:「人格乃是個人適應環境的獨特的身心體系」;艾森克說:「人格乃是決定個人適應環境的個人性格、氣質、能力和生理特徵」;卡特爾說:「人格乃是可以用來預測個人在一定情況下所作行為反應的特質」。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從這種意義上說,人格的本質就是人的社會性。人若脫離了社會,不與人們交往,也就談不到人格,至少不是健全的人格。就像初生的嬰兒只能算是個體,還沒有人格;人格乃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人際關系的結晶。所以,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質基礎的人,在不盡相同的社會環境中所形成的意識傾向性和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是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等諸多學科研究的對象,心理學只是從意識傾向和個性心理特殊方面去研究它。】

身體自尊:
定義1:
身體自我描述是指個體對自己身體的看法,也稱為身體自尊,它和個體對自我價值和自尊的評價緊密相關[1,2].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個體對自己身體能力、身體力量和身體條件的看法
定義2:
「身體自尊」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運動能力、身體外貌(吸弓.力)和身體的免疫力及健康狀況等方面的評價,即對自己身體的滿意程度

感知覺:
感知覺是人的認識活動最基本、最初級的生理心理過程。

記憶:
凡是過去經歷過或學習過的任何經驗,都能被人的頭腦所保存,一旦在生活或工作中需要這種經驗時,就能及時地呈現出來。

思維:
思維是藉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對客觀事物概括的和間接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部聯系,並主要現在概念形成和問題解決的活動中。簡單說就是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

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害怕失去某人, 總是患得患失的. 我一直都沒什麼安全感, 有人說過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 我卻不這么看, 如果你遇到對的那個人你自然就會有安全感了, 因為跟他在一起你很舒服, 就不會有其他的疑慮。

※※※※※※※※※※※※※※※※※※

二,簡答題

完整人格包括哪些方面:

人格完整指具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心理和行為和諧統一的人格。包括:①人格要素無明顯的缺陷和偏差;②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③人生觀正確,並以此支配自己的心理與行為;④人格相對穩定。

從審美角度來看體育美在那些方面:

體育美學是體育科學體系中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是研究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體育的需要以及與體育教 育有關的科學。體育美學的構建與發展,取決於社會實踐的發展需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隨著我 國綜合國力的提高,體育美學將愈來愈顯示出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二十一世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不僅要大力開展體育運動,而且還要在體育運動中促進動作技術更 加優美。換言之,在未來,體育審美功能將會愈來愈受到重視,體育美學也將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成為人們進行體育鍛煉和運動訓練的指南,成為人們完善自身、陶冶心靈、使身心和諧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心理健康由什麼來體現:

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1 與別人相似 人與人之間都彼此相似。2 與年齡相符 人的行為是隨著身心的發育而變化的。3。 善於與人相處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4。樂觀進取 情緒愉快表示心理健康。5。適度的反應 每個人對事物的反應速度與程度都不相同。6。面對現實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對現實。7。思維合乎邏輯 心理健康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專心致志,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頭無尾。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起著哪些方面的作用

(一)體育鍛煉有助於智力的發展和提高;(二)體育鍛煉有助於情感與情緒的調節和改善;(三)體育鍛煉有助於堅強意志品質的培養和形成;(四)體育鍛煉有助於自我正確觀念的確立和人際關系的改善;(五)體育鍛煉有助於減輕疲勞,消除心理障礙。

或者

體育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調節情緒,保持樂觀

情緒有積極樂觀情緒和消極悲觀情緒,由消極悲觀情緒引起的疾病極大地危害著人的身體健康。美國耶魯大學門診部對所有就診的病人作了病因分析,結果因情緒不良而致病的佔76%;還有資料顯示,80%的潰瘍病患者有情緒壓抑的病史。體育鍛煉能轉移不良情緒,使人的頭腦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同時為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奠定生理基礎。

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疲勞已成為一種社會文明病。一個人若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損壞自己的健康,得不到控制的疲勞會逐漸影響和破壞機體各組織器官及神經的正常狀態,導致功能紊亂,直至積勞成疾。怎樣消除疲勞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適當休息。休息有兩種,一種是安靜的休息,一種是活動性的休息。現代生理學研究發現,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給疲勞的大腦輸送更多氧氣和養料,有利於驅除腦力疲勞和提高思維效率。同樣,重體力勞動後進行輕微的運動,比安靜休息時更能較快地消除肌肉中積聚的乳酸等代謝產物,從而加速體力恢復的過程。

提高應激能力,促進身心健康

應激是由外界情況的變化所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現代人由於生活緊張、競爭加劇、壓力加大、人際關系復雜,普遍處於應激狀態。過度的應激常引起身體不適,還會導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誘發各種疾病。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鍛煉者的心理應激水平,使人在遇到外界的強烈刺激時,能迅速作出反應,採取果斷措施,以健康的心態從容應對。

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自信心是個體獲得成功的保證。進行體育鍛煉和競賽時,參與者在身體完成各種復雜動作的過程中、在與隊友的默契配合中、在與對手的競爭拼搏中、在取得勝利的喜悅中、在失利挫折的反思中,能不斷增強自信心。一次次的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參與者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模式,使他們不斷地得到自我完善。

※※※※※※※※※※※※※※※※※※

論述體育對自己的影響

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體。」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交往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而引起的。現代社會科技的發展除了要求人精神充沛奮發向上、思維敏捷、情緒良好外,還要有追求之志,好奇之心、探險之勇、求實之誠、專注之境,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有經得起失敗和挫折的心理能力。
然而,人類的心理健康不容樂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全世界有將近13億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壓抑是21世紀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目前我國青少年收理問題趨於嚴重,近幾年來發生的一些惡性事件,如北京某某名牌大學學生投毒案,硫酸潑熊案、馬加爵案、中學生殺母案、學生之間報復兇殺案件以及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厭學逃學現象等等。這些現象都與我們中小學校忽視心理健康教育;人格發展出現缺陷有直接關系。
體育活動對於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為學習領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學生學會通過體育活動調節情緒狀態,增強自尊和自信,形成堅持的意志和品質。
a、改善情緒
情緒一般比較不穩定,隨情境而不斷地變化心理狀態,情緒顯現於外在。如果能夠滿足我們的某些需要,我們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如喜悅、快樂、興奮、贊嘆、敬慕或愛戀等情緒體驗;如果不能滿足或妨礙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會出現消極的情緒,如憤怒、恐懼、厭惡、憎恨、憂慮和悲哀的情緒體驗。
然而由運動引發的情感活動,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很深刻的,給人帶來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如我們在比賽場地上經常看到比賽獲勝的隊員們歡呼跳躍,甚至抱成一團的情境,還有的將教練員拋到空中的情緒,在這時即使有矛盾也化解了。如果是失敗的結局,痛苦無聲、哭泣、相互埋怨。就是觀眾也會隨著比賽的進行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反映。容易出現運動暴力,運動員閃為裁判員不公,會表現出過激的舉動,如打裁判。有時候運動員相互不謙讓大打出手,而這些運動暴力的發生不是運動直接導致的,而是人內在情緒藉助運動的狀態發泄。一個心情好的人是不可能出現運動暴力的。
這此,對於每一個來說,有一個健康的、穩定的情緒則顯得非常重要。但並不是每一個都會有好心情,那麼這時就要求我們能夠學會自己調控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有一個好的情緒體育活動就可以幫助他們消除挫折、膽怯、恐懼、抑鬱及煩躁的情緒。因為運動伴隨著血流量和吸氧的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加強,增加了腎上腺分泌量,調節能了由低腎上腺素分泌的抑鬱症狀;身體的鍛煉,控制和自我控製得到發展,心理的認識和自我概念提高,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了解,使人擺脫了心理的障礙。為此,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為郁積的各種消極情緒提供一個發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後產生的沖動得到升華或轉移,可以消除情緒障礙,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疾病等。
b、培養意志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的明確的學習和生活目的,並有達到目的的堅定信念和自覺行動。其行為表現出果斷、堅韌、自製和毅力。
(1)、果斷性
意志的果斷性體現在一念間,應培養他們在一念間去用功夫。當一念間意志行動能夠毫不猶豫,當機立斷,絕不放棄,也許事態的發展會有奇跡發生。當一念間屈服了,一切的身心防線都會崩潰,身體的運動效能、技術的表現都不會有傑出的表現。果斷性來自於豐富的實踐經驗,要多在各種情境下訓練和總結。
(2)、主動自覺性
體育運動中的行為需要自覺主動的意志過程。球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沒有機會讓人去依賴他人,它需要靠自己作出一個又一個的抉擇並實施計劃。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去實現計劃,沒有技術技巧可以不通過自己的體驗而掌握,沒有健康可以通過給予而獲得。一切都有是需要經過自我的努力與實際的體驗。
(3)勇敢
真正的勇者不僅能夠正確地對待其他人或事物,而且能夠對待自我。有時候征服自我要比征服其他外在的困難都要難。因為為了達到預定的目的所遇到的種種危險和困難,能夠無所畏懼地行動,首先需要他克服自己內心的障礙。甚至有些人走過的千山萬水,有些人擊敗過世界強手,發現還有自己沒有徵服。一個人只有正確的面對自己,才能開發最大的潛力,為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
(4)自製性
學會不放棄的意志努力,需要宵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自製性表現在第一、善於促使自己執行已經採取的決定,並且能夠戰勝與執行決定有妨礙的因素。如猶豫、恐懼、懶惰等。第二、善於在實際行動時抑制消極的情緒和沖動行為。自製性所具有的組織性、紀律性及情感的穩定性是可以通過各種機會去學會把握的。
(5)、頑強性
要體育比賽中,我們看到勢均力敵的比賽場面,意志品質強的隊常常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是一種頑強的表現,另一種頑強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不習中,不管有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夠長期向目標努力。因為人生事業的成功,不是一帆內順的。常常是大的成功前都有大的困難,就看有沒有頑強的意志去在對困難,頑強需要人充分認識自己的行動的目的、意義的價值。認識越深刻,激勵性越大。這是一種堅韌性表現,需要長期艱苦的訓練與磨練。
c、人際關系和諧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寬容、熱情、友愛、合群等品質,能妥善處理人際關系。體育運動過程中存在著人與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的相互交往性。這種交往可以使群體中的成員,在體育運動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產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摯、溝通,從而增進了解。由於體育運動的集體性和公開性,在體育運動中的人際交往能夠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發展、融洽關系、團結協作,這也有助於心理健康。
d、自我認識正確
一個具有正確的自我觀,就意味著他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體育運動有助於認識自我。體育運動大多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的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的表現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體育運動還可以有助於自我教育,在體育運動中暴露自己的缺點發現自己的優點,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對自己的潛能和長處發揚廣大,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
e、行為適度
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反應適度。行為協調是指人的行為是一貫的統一的,而不是反復無常的,也表現為在相同或類似情況下的行為一致性。體育運動大多是在規則的規范要求下進行的活動,是在「公開、公正、公平」的宗旨下進行的活動,要體育運動中,每一位成員都會受到規則的約束,個人的行為要符合規則要求,因此,體育運動對培養人良好的行為規范有著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f 、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
合作與競爭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體育運動是在規則的要求下,使雙方在對等的條件下進行的體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較量,同時,體育運動又包括個人和集體項目,在一個集體中,每個成員為達到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因此,要求每位成員的一切行為都要有整體的意識,要從全局出發,要拋棄個人的和心雜念,為加強和發揮整體力量而努力。當然,這種合作不局限於同一集體內,還應包括對手、觀眾等方面的合作。不尊重對手、觀眾,不服從裁判的判罰比賽就無法進行。因此,體育運動可以有效地培養人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總之,體育活動不僅能使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得到增強,鍛煉自己的意志,並且通過群體活動,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使人與人之間關系更加和諧。並且在運動過程中,提高了對自我的認識,使得人群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更加有序。而且又能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礙,形成健康穩定的心理素質。

2. 體育問題 簡潔點

一、
基本活動能力是指維持人體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活動技能。有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支撐、負重、搬運、涉水等。由於這些技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故被視為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身體素質,通常指的是人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映。身體素質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經常潛在地表現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勞動中,自然也表現在體育鍛煉方面。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壞與遺傳有關,但與後天的營養和體育鍛煉的關系更為密切,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適當的鍛煉,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水平。
二、
肌肉主動強烈的收縮或被動過度的拉長所造成的肌肉細微損傷或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稱為肌肉拉傷。在體育運動中發生率較高。
(一)原因和原理
在體育運動中 , 由於准備活動不當 , 某部肌肉的生理機能尚未達到適應運動所需的狀態 ; 訓練水平不夠 , 肌肉的彈性和力量較差 ; 疲勞或過度負荷, 使肌肉的機能下降 , 力量減弱 , 協調性降低 ; 錯誤的技術動作或運動時注意力不集中 , 動作過猛或粗暴 ; 氣溫過低 , 濕度太大 , 場地或器械的質量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傷。
在完成各種動作時 , 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 ; 或突然被動的過度拉長 , 超過了它的伸展性時 , 都可發生拉傷。如舉重運動彎腰提杠鈴時 , 骶棘肌由於強烈收縮而拉傷 ; 在作 " 壓腿 " 、 " 劈叉 " 等練習時 , 突然用力過猛 , 可使肌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損傷。
在體育運動中 ,大腿後群肌肉的拉傷最為常見 , 此外 , 大腿內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頭肌、上臂肌都是肌肉拉傷的好發部位。


( 二 ) 徵象
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痙攣、功能障礙。當肌肉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加重 , 肌肉收縮抗阻試驗陽性 , 即疼痛加劇或有斷裂的凹陷出現。如果肌肉完全斷裂者 , 受傷當時可感到或聽到撕裂聲 , 且腫脹明顯 , 皮下淤血嚴重 , 局部可觸及凹陷或一端異常隆起。
( 三 ) 處理
肌纖維部分斷裂者 ,早期用冷敷、加壓包紮、外敷新傷葯 , 把損傷肌肉置於放鬆位置以減輕疼痛。 24 或 48 小時後開 始在傷部作輕推摩 , 傷部周圍作揉、揉捏、搓等按摩手法。開始手法宜輕 , 以後用力逐漸加重 ,並可在傷部進行按摩 , 同時點壓周圍的穴位。亦可局部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葯 , 以抑制結締組織增生 , 減少疤痕形成 , 但組織斷裂者禁用。
對肌肉、肌腱完全斷裂者,可局部加壓包紮,固定患肢後,立即送醫院手術縫合。
(四)預防
充分做好准備活動,在訓練中應加強易傷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使屈肌和伸肌的力量達到相對平衡。合理安排運動量,糾正和改進技術和動作的缺點。
三、
通過心率來調控運動強度
心率可以在運動幫助了解和控制體育鍛煉過程中的運動強度,觸壓橈動脈和頸動脈就可以測量心率。觸壓脈搏時不要用力太大,以便保證血液的正常流動。為了准確的測量運動試的心率,必須在運動結束後的5秒鍾內開始進行測量,測量10秒鍾的心率再乘以6,做為運動時1分鍾的心率。
最高心率:是指人體作極限運動時的心搏頻率。無論人們的年齡大小還是性別有所差異都可以採用下列公式來估計自己的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220—年齡
靶心率:是指通過有氧運動提高人體心血管系統機能時有效而且安全的運動心率范圍,常用它來調節運動負荷。下列公式可以幫助你計算或檢測運動時自己適宜的心率范圍。靶心率:最大心率*60%和最大心率*80%之間的范圍。

鍛煉強度公式:
220-年齡=運動中所達到的最高可能心率(以R表示)

四、身體成分指的是身體脂肪組織和非脂肪組織的含量在體重中所佔的百分比。通常狀況下,人的身體主要是由水、蛋白質、脂肪、無機物四種成分構成,普通成年人的正常比例是:水佔55%,蛋白質佔20%,體脂肪佔20%,無機物佔5%。也可以說,這是實現人體成分均衡和維持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定期監測體成分,密切觀察自己身體構成的變化,明確脂肪,肌肉在體內的分布情況,可以針對薄弱部位,塑造完美身材。
五、取消過
板球、槌球、高爾夫球、網球戲、兜網球、汽艇賽、馬球、羅克球、牆網球、橄欖球。 網球自從第一屆奧運會列入比賽項目,1928年第九屆取消,1988年第二十四屆奧運會又恢復為正式比賽項目。
六、
2012年倫敦奧運會設有26個大項、36個中項、302個小項。分別是:
1 游泳(包括游泳46個小項、跳水8個小項、花樣游泳2個小項、水球2個小項)
2 射箭 4個小項
3 田徑 47個小項
4 羽毛球 5個小項
5 籃球 2個小項
6 拳擊 13個小項
7 皮劃艇(包括皮劃艇靜水12個小項、 皮劃艇激流迴旋4個小項)
8 自行車(包括場地自行車10個小項、公路自行車4個小項、山地自行車2個小項、小輪車2個小項)
9 馬術 6個小項
10 擊劍 10個小項
11 足球 2個小項
12 體操(包括競技體操14個小項、藝術體操2個小項、蹦床2個小項)
13 手球 2個小項
14 曲棍球 2個小項
15 柔道 14個小項
16 現代五項 2個小項
17 賽艇 14個小項
18 帆船 10個小項
19 射擊 15個小項
20 乒乓球 4個小項
21 跆拳道 8個小項
22 網球 5個小項
23 三項全能(鐵人三項) 2個小項
24 排球(包括排球2個小項、沙灘排球2個小項)
25 舉重 15個小項
26 摔跤 18個小項

和北京奧運會相比,倫敦奧運會的大項減少了2項,即男子棒球和女子壘球,從28項減少為26項;小項數目相同,都是302項,減少了3個小項,增加了3個小項。具體是:男子棒球、女子壘球各減少1個小項、帆船項目減少了1個小項、拳擊增加了2個小項、網球增加了1個小項。
中國的強項 體操 跳水 乒乓 羽毛球 游泳勉強 舉重
七、

中國發展

1992年10月7日,中國跆拳道籌備小組成立,這標志著我國跆拳道運動的正式開始。
1994年5月,在河北省正定舉行了首屆全國跆拳道教練員和裁判員學習班。
1994年9月,在雲南昆明舉行了第一屆全國跆拳道比賽,當時共有15個單位15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
1995年5月,共有22個單位25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行的第一屆全國跆拳道錦標賽,從此,跆拳道運動在中國迅速發展起來。
1995年8月正式成立了中國跆拳道協會,魏紀中當選為第一任協會主席。
1995年11月,中國跆拳道協會被世界跆拳道聯盟WTF(The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接納為正式會員。
1998年5月17日,在越南舉辦的第13屆亞洲跆拳道錦標賽上,我國北京體育大學97級學生賀璐敏為中國贏得了第一枚亞洲比賽金牌,實現了我國在正式國際比賽中金牌零的突破。
1999年6月7日,在加拿大埃特蒙多舉行的世界跆拳道錦標賽上,我國女運動員王朔戰勝多名世界強手,獲得女子55公斤級冠軍,這是我國運動員獲得的第一個跆拳道世界冠軍。
近來在中國福建南安又有以跆拳道為基礎發展成為自成體系的鶴拳道。
2005年11月5-6日在北京市「跆協杯」跆拳道比賽上巨人少兒跆拳道獲得三等獎,和第五名!
2010年10-26日武漢姑娘伢勇奪跆拳道世界銅牌
我國跆拳道奧運冠軍
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陳中 跆拳道 女子67公斤以上級
第28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羅微 跆拳道 女子67公斤級冠軍
陳中 跆拳道 女子67公斤以上級冠軍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吳靜鈺 跆拳道 女子49公斤級冠軍

3. 體育理論知識試題

大學體育理論知識試題
一、 填空題:(共20分,每小題4分)
1、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它以▁▁▁▁▁▁▁▁為基本手段,既是以增強體質,增進身體健康為目的的教育,又是社會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體育教育、競技運動和身體鍛煉是三個既有區別,又有▁▁▁▁▁▁▁▁的體育內容。
3、競技運動是在全面發展身體素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挖掘體力、智力與運動才能,以取得▁▁▁▁▁▁▁為目標而進行的科學訓練和各種競賽活動。
4、體育的娛樂功能,主要是滿足人們精神和▁▁▁▁▁▁▁▁ 生活的需要。
5、精神健康實質是指維持▁▁▁▁▁▁▁▁▁▁ 的一種能力,人們往往把精神健康視為身體的重要支柱而予以充分重視。
二、 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 6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根據我國體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體育用於廣義時,通常就是指
A、競技體育
B、體育教育
C、健康教育
D、體育運動
2、學校體育在解決與之有關的各項任務中,應以下列哪項任務為中心
A、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
B、提高體育意識
C、增強體質
D、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
3、教育功能是體育最基本的功能,它的作用除表現在學校這個特定領域,也深刻影響著
A、政治領域
B、軍事領域
C、經濟領域
D、整個社會
4、體育之所以具有軍事功能,主要由於下列何種需要
A、娛樂與游戲
B、戰爭和訓練士兵
C、保健和養生
D、競技和運動
5、體育的娛樂功能,主要是為了滿足下列哪方面的需要?
A、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B、提高生物潛能的需要
C、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增強體質的需要

三、 問答題:(共50分)
1、 試述運動「極點」產生的原因及其對策?(15分)

2、 簡要說明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15分)

3、簡述體質測定與評價的作用與意義?(20分)

4. 人體的各種運動都是由肌肉的什麼帶動什麼而實現的

人體的各種動作來都是由源肌肉收縮牽動骨骼繞關節而實現的。
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種器官組成。骨以不同形式連結在一起,構成骨骼。形成了人體的基本形態,並為肌肉提供附著,在神經支配下,肌肉收縮,牽拉其所附著的骨,以可動的骨連結為樞紐,產生杠桿運動。
運動系統主要的功能是運動。簡單的移位和高級活動如語言、書寫等,都是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實現的。運動系統的第二個功能是支持。構成人體基本形態,頭、頸、胸、腹、四肢,維持體姿。運動系統的第三個功能是保護。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形成了多個體腔,顱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護臟器。從運動角度看,骨是被動部分,骨骼肌是動力部分,關節是運動的樞紐。能在體表看到或摸到的一些骨的突起或肌的隆起,稱為體表標志。它們對於定位體內的器官、結構等具有標志性意義。

5. 體育理論題(誰能幫我做啊~~萬分感激!)

一、闡述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標志有哪些?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憲章中對健康作出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總稱。」這是健康觀發展的結果,它提示「健康」是指個體生理、心理和精神與內外環境處於良好的適應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又規定了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十大准則:
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與疲勞。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易發炎。
8.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二、試述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體育法》規定,國家提倡公民參加社會體育活動,增進身心健康。社會體育活動應當堅持業余、自願、小型多樣,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學文明的原則。鍛煉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做到主客觀統一,必須遵循增強體質的生理規律和心理活動規律。其基本原則規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認識,自覺鍛煉
提高認識,指鍛煉者必須提高對體育鍛煉重要意義的認識和體育健身的意識。自覺鍛煉,指進行體育鍛煉要出自鍛煉者內在的需要和自覺行動,亦稱自覺積極性原則。自覺來自對體育價值有正確的認識和發自內心的需要。在不斷深化認識體育價值的過程中,提高直接參與體育健身的意識,激發鍛煉身體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由「要人鍛煉」轉化「我要鍛煉」。才能克服自身的惰性,排除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培養對某項體育活動的興趣,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只有提高體育活動的意識,把體育鍛煉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此外,定期檢測鍛煉效果,獲得信息反饋,經常了解自己鍛煉的結果和進步,增強自信心,有助於提高和鞏固鍛煉身體的自覺性積極性。

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循序漸進的原則,是指要遵循人體發展和適應環境的生理規律。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活動功能,有一個逐步適應,逐步提高的過程。鍛煉身體的運動量要由小到大,運動的持續時間、距離、次數、速度、頻度和強度等要逐漸增加,鍛煉的內容和方法也要由易到難,從簡到繁,逐步提高。
每星期至少要鍛煉3~4次,每次不少於一小時。

三、適量負荷、因人而異
適量負荷,指體育鍛煉要承受適宜的生理負荷。因為鍛煉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動刺激的強度,運動量太小,對機體的影響輕微,不足以引起人體生理功能的變化,鍛煉效果不佳。運動量過大,反而有損身體健康。引起運動性疾病。
普通健康人鍛煉身體的適傢具負荷量,一般採用心率百分數來確定,即有氧鍛煉,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80%的強度;無氧鍛煉以本人最高心率的 90%的強度進行鍛煉。最高心率的直接測量比較困難,一般用(220—年齡)來估算每分鍾的最高心率。例如:20歲大學生的適傢具負荷量應控制在心率為(220-20)*(70~80%)=140~160次/分的范圍內。

四、全面發展,講求實效
全面發展是要求體育鍛煉必須追求身心全面協調發展,使身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運動能力、各種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塑造健美的體形體態。
人體是由各器官系統有機聯系的整體。局部機能的提高,必然促進機體其他機能的改善;當某一素質得到發展時,其他素質也會不同程度地有所發展。但每一項運動項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體育鍛煉的內容和方法單一化,機體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整體效應。長期只從事力量練習和健身運動,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質就不會得到較大的提高;長期只從事長跑鍛煉,雖然會獲得良好的耐力素質,而速度、力量素質的發展會相對較差;長期以某一側肢體活動,則會影響整個機體的勻稱發展。
鍛煉身體要講求實效,不追求運動的外部形式,每個人從自己身體的實際或職業需要出發,選擇一些鍛煉效果大,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為主,輔以其他運動項目或各種輔助練習,使身體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五、因地制宜,講究衛生
因地制宜,指體育鍛煉應根據不同地區和環境條件來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安排鍛煉身體的手段和方法。各個地區、學校之間,甚至同一學校的各系之間,可供體育鍛煉的場地、器材設備等條件都會有所差異。鍛煉身體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因素,靠近江河湖海的地方,應開展多式多樣的水上運動。靠山的地方,可開展登山、越野等各種活動。校園環境,林蔭小道,學生宿舍的樓梯、天台,亦可用於開展小型多樣的體育活動。總之,只要提高了參與體育健身的意識,有自覺鍛煉的願望,「運動場就在你身邊」。我國高等學校學生人數較多,供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場地、器材設備普遍不足,更要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場地,開展形式多樣,簡單易行的各種體育活動,以活躍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增強與講究衛生密切相關,體育鍛煉要與運動衛生、環境衛生和飲食衛生結合起來,才能達到促進健康、增強體質的效果。講究衛生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加強醫務監督,定期檢測身體狀況,按合理的運動處方進行鍛煉。
2.遵守生活作息制度,運動與休息交替間隔必須合理安排,要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
3.注意飲食衛生,合理補充營養,以促進運動後體力迅速恢復。
4.注意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
新鮮的空氣、溫暖的陽光、清潔的水質、合理的運動場地、器材和運動服裝是運動衛生的環境因素。此外,還要注意個人衛生,不要養成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這對提高鍛煉效果,預防運動性傷病有重要意義。

三、《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測試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1、身高
2、體重
3、肺活量
4、立定跳遠(50m)
5、台階實驗(1000m男)(800m女)任選一項;
6、握力、座位體前屈(男)任選一項;仰卧起坐、座位體前屈、握力 (女)任選一項。

四、24式簡化太極拳動作名稱
第一段:
一、起勢
二、左右野馬分鬃
三、白鶴亮翅
四、左右摟膝拗步
五、手揮琵琶

第二段:
六、右倒卷肱
七、左攬雀尾
八、右攬雀尾
九、單鞭

第三段:
十、雲手
十一、單鞭
十二、高探馬
十三、右蹬腳
十四、雙峰貫耳

第四段:
十五、轉身左蹬腳
十六、左下勢獨立
十七、右下勢獨立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針
二十、閃通臂
二十一、轉身搬攔捶
二十二、如封似閉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勢

五、
1.體育鍛煉對新陳代謝的影響
體育鍛煉時,由於肌肉代謝的增強,產生的熱量也隨著增加。雖然神經系統的調節加強了散熱過程,但仍然慢於產熱過程,因此體溫升高。運動時體溫適度升高對機體是有利的:首先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提高酶的活性,促進代謝過程的進行;其次加強了呼吸、血液循環機能;另外還可降低肌肉的粘滯性,從而有助於肌肉收縮的力量及密度的發揮,並可加大關節的活動范圍。體溫升高程度同運動強度、時間和氣象條件以及個體鍛煉程度有關。
2.體育鍛煉對運動系統的影響
體育鍛煉時骨的血液供給得到改善,骨的形態結構和性能都發生良好的變化,骨密質增厚使骨變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齊而有規律,骨骼表面肌肉附著的突起更加明顯,這些變化使骨變得更加粗壯和堅固,從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等方面的能力。
(1)體育鍛煉目的的水同,對人體各部分骨骼的影響也不同。
(2)體育鍛煉既可增大關節的穩固性,對於提高關節的靈活性。
(3)體育鍛煉可使肌纖維變粗,肌肉體積增大。正常人的肌肉約占體重的35%-40%,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的人肌肉約占體重的45%-55%。
3.體育鍛煉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體育對心血管的形態結構和機能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良好影響。體育鍛煉時,心臟的工作量增加,心肌的血液代謝過程加強。久經鍛煉的運動員心肌纖維增粗,心壁增厚,心臟增大,並以左心室增大為多見,而且訓練水平越高,這種變化越顯著。這樣不但使心臟具有更大的收縮力,而且還能增加心臟容量,從而使心臟的每搏輸出量和每分鍾輸出量增加。心容量可由一般人的765~785ml增加到1015~1027ml。每搏輸出量由安靜的50~70ml,增至100ml左右。到中老年時,還可延緩肌纖維退化過程。
(1)體育鍛煉影響血管的結構,改變血管在器官內的分布。
(2)體育鍛煉能反射性地引起冠狀動脈擴張,心肌的毛細血管數量增加。
(3)體育鍛煉可以促使身體大量貯備著的毛細血管開放。
(4)體育鍛煉可以顯著降低血脂含量。
(5)體育鍛煉可以使脈搏徐緩和血壓降低。
4.體育鍛煉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運動時要消耗能量。體力活動愈劇烈,氧的消耗愈多,於是呼吸活動就會通過各種調節方式明顯得到加強。運動對呼吸機能的作用是復雜的,除能最大程度地改善人體的吸氧能力,降低呼吸中樞對乳酸和二氧化碳的興奮性和增強人體對缺氧的耐受力外,據稱還能促使呼吸機能出現"節省化"。實驗證明,由於運動員呼吸機能的高度發展,呼吸和動作配合的協調完善,在進行定時活動時,呼吸系統的各項指標的變化,都比一般人要小。
(1)體育鍛煉能提高呼吸機能(呼吸肌發達,收縮力增強、最大通氣量大、肺活量增大、呼吸差區別較大)。
(2)體育鍛煉能提高缺氧耐受力、氧的吸收利用率,調節呼吸的節奏和形式的能力增強。
5.體育鍛煉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體育鍛煉對消化器官的機能有十分良好的作用,它能使胃腸的蠕動加強,消化液的分泌增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從而增加食慾。但是,食後立即進行比較激烈的運動,或比較激烈運動後立即進食,都對消化有不良影響。因在激烈運動時,大腦皮層運動中樞興奮占優勢,以致減弱和抑制了其他部位的活動,使消化中樞處於抑制狀態,因而減弱了胃腸的蠕動,並減少了消化液的分泌。
6.體育鍛煉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和心理方面的影響
體育活動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工作能力,使中樞神經及其主導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抑制加深,使得興奮和抑制更加集中,從而改善神經系統的均衡性和靈活性,提高大腦皮層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增強機體適應變化能力和工作能力。如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人和運動員靈活性高,反應速度快,反應時間短。
體育鍛煉對心理(情緒)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可以調解情緒,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體育活動作為人的生活內容,可使人生活愉快,精神飽滿,心情舒暢,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談談自己的體會:
長期進行健美鍛煉,能夠發達肌肉、增長力量;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改善體形體態、矯正畸形;調節 心理活動,陶冶美好情操;提高神經系統機能,培養頑意志品質。
(一)發達肌肉,增長力量 健美運動的一個突出作用是可以有效地發達全身肌肉,增長力量。在人體中,由肌肉、骨骼、關節和韌 帶等共同組成了運動器官,使有機體得以進行各種各樣復雜精細的運動,而一切運動的原動力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肌肉。
(二)增進健康,增強體質 經常從事健美鍛煉,能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等各內臟器官的功能產生良好的影響。 健美鍛煉可使心肌增強。心臟容量增大,血管彈性增強,從而提高心臟的收縮力和血管的舒張能力,使心搏有力,心輸出量增加。由於心臟的工作能力和儲備能力都提高了,這就能承受更大的負擔最。健美鍛煉還能使血液中的紅血球、白血球和血紅蛋自增加,從而提高身體的營養水平、代謝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 力。 健美鍛煉對呼吸系統的機能也有良好的影響。健美鍛煉還能提高消化系統的機能,同時,肌肉的活動可促使胃腸的蠕動增強,消化液分泌增多,使消化和吸收能力得到提高,食慾增加。綜上可見,健美運動能有效地增進人體 的健康水平,增強體質。
(三)改善體形體態。 矯正畸形體形主要是指全身各部位的比例是否勻稱、協調、平衡和諧,以及主要肌肉群是否具有優 美的線條。體態主要是指整個身體及各主要部位的姿態是否端正優美。我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體態,強 調一個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俗話說「站如松、生如鍾」。
(四)調節心理活動,陶冶美好情操 人的心理活動,其本質乃是大腦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反映。現代生活的緊張節奏,會使人產生緊迫感、壓 抑感,而緊張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又會使人產生疲勞感。健美訓練所帶來的形體美、姿態美的良好變化.他也使人變得活潑 開朗、朝氣蓬勃。所以,健美運動是一種青春常在的運動,它可以調節人的心理活動,陶冶人的美好情操。
(五)提高神經系統機能,培養頑強意志品質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構成,而共最高指揮機關則是大 腦皮層。 它一方面擔負著管理和調節人體內部各器官系統的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另一方面則維持人 體與外部環境的平衡。健美運動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調節下進行的。反過來,進行健美鍛煉也能提 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水平。它能夠提高神經過程的強度和集中能力,提高均衡性和靈活性,從而提高 有機體對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 健美訓練中,肌肉經常要工作到極限,運動員要經常克服由於大運動量訓練所帶來的肌肉酸疼等疲勞感 覺和各種困難,長期的刻苦訓練,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就可以培養頑強的毅力,培養不怕苦、不怕累 、不怕疼痛、不怕枯燥的頑強意志品質!

6. 發展最大力量和發展力量耐力有哪些區別

力量素質概述
人體的任何活動離不開肌肉的收縮力量,它維持著人體的基礎生活能力。喪失肌肉活動力量的人,生活將無法自理。當人體從事體育運動時,則需要特殊的肌肉力量能力,這些特殊的肌肉能力是通過運動訓練獲得的。它是掌握運動技能、技巧,提高運動成績的最重要的基礎。
那麼,什麼是力量素質呢?
力量素質是指人的機體或機體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縮和舒張)時克服內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體的重量、支撐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氣或水的阻力等。內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滯力、關節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間的對抗力等。外部阻力往往是發展力量素質的手段,人體在克服這些阻力中提高、發展自身的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對人體運動有極大影響,是人體運動的基本素質,也是衡量運動員身體訓練水平的重要指標,其重要意義如下:
一、力量素質是進行一切體育活動的基礎
我們所進行的各種體育活動都是由作為主動運動器官的肌肉以不同的負荷強度、收縮速度和持續時間進行工作而帶動了被動運動器官骨骼的移動來完成的。如果沒有肌肉的收縮和舒張而產生的力量牽拉骨骼進行運動,則連起碼的行走和直立也不可能,更不要說進行體育活動了。每個人跑、跳、投及攀登爬越等各種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均離不開力量素質。
一個人想要跑得快就需要具有較好的腿部後蹬力;想要跳得高、跳得遠就要有較好的彈跳力;要想投(擲、推)得遠就需要發展上肢爆發力;攀爬和提、拉重物等也離不開上肢、腰腹部及腿部力量,所以說力量素質是人體最基本的身體素質,是進行一切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的基礎。
二、力量素質影響並促進其他身體素質的發展
任何身體素質都是通過一定的肌肉工作方式來實現的,而肌肉的力量是人體一切活動的基礎。力量素質決定速度素質的提高,耐力素質的增長,柔韌素質的發揮和靈敏素質的表現。
首先,力量素質的增長有助於速度素質的提高。因為肌肉的快速收縮是以其力量為前提的。一名短跑運動員如果沒有兩條強有力的腿,那是不可能取得優異成績的。我國百米曾跑過10秒2的優秀運動員余維立,深蹲達到180公斤。
其次,力量素質也有助於耐力素質的增長。從生活常識中可以得知,一個強有力的人總比體弱者能持續活動更長的時間。
此外,力量、速度的提高會增加肌肉的彈性,促進靈敏素質和柔韌素質的發展。
三、力量素質的水平直接影響技術動作的掌握和運動成績的提高
運動員力量素質的增長,直接反映了運動技術掌握的快慢及運動成績提高的程度。例如體操運動員要是沒有足夠的上肢和肩臂等部位的肌肉力量,就無法完成十字支撐、慢起手倒立等用力動作。球類運動中的各種急停、閃躲、變向、空中的高難動作等也都是以一定的肌肉力量為基礎的。力量和爆發力是田徑運動技術之外決定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除長距離跑的主要因素是耐力之外,其他運動項目的高水平運動成績都與力量素質的發揮緊密相關,尤其在投擲項目中更是如此。

四、力量素質是衡量運動訓練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各運動項目選擇人材的重要依據
力量素質在運動訓練實踐過程中,往往作為判斷運動訓練水平、評定參加何等級比賽的一項重要指標,作為判斷某些專項運動潛力的一種手續,也是一些體能性運動項目選材的依據。體操運動員在完成各種動作時,雖然要藉助外力的作用,但是在其動作的所有階段,都要求運動員按照動作技術的要求,協調地運用自身的力量完成動作。
因此,對力量素質的發展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速度力量,往往作為選拔運動員苗子的重要指標。在籃球比賽中,突然起動、快速沖跑、連續跳躍、傳球、投籃、搶籃板球以及不可避免的身體接觸,都要求運動員具有爆發性的快速力量。由於力量素質是籃球運動員的重要身體素質,為此我國各級籃球隊,都將「仰卧起坐」、「原地縱跳摸高」、「助跑摸高」、「負重半蹲」等動作作為衡量一名運動員身體素質好壞和評價運動訓練水平的指標。

發展力量素質的注意事項

力量素質發展水平是影響身體訓練水平的關鍵因素。在實施發展力量素質過程中為達到優化控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一、力量素質的發展要全面而又有重點
在發展力量素質的過程中,一方面應使四肢、腰、腹 、背、臀等部位在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鍛煉、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發展那些薄弱的小肌肉群的力量。因為體育運動中的許多動作是很復雜的,需要身體各部位許多大小不同的肌群協同工作才能完成,所以發展不同類型的力量素質也不意味著面面俱到,平均發展,應該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又針對項目特點而有所側重。
二、練習時要使肌肉充分拉長和收縮,練習後要使肌肉充分放鬆
每次練習時,應使肌肉先充分伸展拉長,然後再收縮,動作的幅度要大。因為肌纖維被拉長後可以增大收縮的力量,同時又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彈性和收縮速度。力量練習以後,肌肉常會充血,脹得很硬,這時應作一些與力量練習動作相反的拉長動作,或者做一些按摩、抖動,肌肉充分放鬆。這樣既可加快疲勞的消除,促進恢復,又可防止關節柔韌性因力量訓練而下降,同時也有助於保持肌肉良好的彈性和收縮速度。
據肌電研究證明,肌肉越是工作到接近疲勞時其放電量越大。這說明此時肌肉受到了較深的刺激。這種刺激能促使機體發生良好的生理、生化反應,有助於超量恢復而使力量得到增長。所以在進行力量練習時越是最困難的最後一、二次動作,越地要堅持完成。
三、進行力量練習時,要全神貫注,念動一致,注意安全
肌肉活動總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下進行的,練習時要全神貫注,練習哪裡就想到哪裡,使意念活動與練習動作緊密配合保持一致。這樣有助於肌肉力量得到更好的發展。特別是進行大負荷練習時不能說說笑笑,注意力應高度集中,否則容易受傷。因為笑的時候肌肉最容易放鬆,而力量練習的負荷又大,不當心就易造成損傷。此外,為了平安練習,達到期望的效果,還應注意加強自我保護和互相保護。尤其在舉或肩負極限重量時,更應該注意加強相互保護。
四、緊密結合專項特點安排力量訓練,注意正確的技術動作規格
不同的專項動作有各自不同的技術結構,要求參加工作的肌肉群力量也不同。如跑要求竭盡全力連續快速蹬地向前推進的力量;投擲要求竭盡全力使運動器械獲得最大加速度的爆發力量;體操項目既有慢起用力動作,又有爆發力的推手、踏跳,還有回環力、翻轉力等動作。因此,力量訓練時首先要根據專項技術的動作結構來選擇恰當的練習,以發展有關的肌肉群力量,其次要通過肌電研究了解主要肌群用力特點、工作方式、用力方向、關節角度等,來確定力量訓練的方法。只有緊密結合專項特點來安排力量訓練,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每一個力量練習動作,都有各自的技術規格要求,練習者只有按照技術規格要求去操作,才能夠真正發展肌肉群的力量。否則,技術動作變了樣,參與活動的肌群也就有所改變,就勢必影響力量訓練的效果。例如,臂彎舉的正確動作是身體直立,兩臂貼於體側,只依靠肘關節的充分屈伸來完成,保證屈肘肌群力量得到充分的發展。但是很多練習者做彎舉時,為了貪圖省力舉得重,往往依靠身體的前後擺動來幫助完成動作。這樣表面看起來似乎舉得還重一些,但實際上發展肱二頭肌的效果反而要差一些,因為身體擺動時腰背肌肉、臀部和大腿後面的伸髖肌群也參與了工作。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確技術動作,還可以防止傷害事故。比如做深蹲練習,正確的動作要求挺胸直腰,腰背肌收緊以固定脊柱,主要依靠膝關節的屈伸,同時也伴隨著髖關節的一定屈伸來完成動作。即使站不起來,腰背肌也要一直保持收緊,等待同伴的保護幫助。這樣既安全可靠,又能保證伸膝肌群力量得到很好發展。可是很多練習者往往總是弓腰練習深蹲,尤其是當站不起來時,腰弓得更加厲害,這樣就比較容易造成腰部損傷。
五、進行力量訓練時,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由於憋氣有利於固定胸廓,提高腰背肌緊張程度,因此可提高練習時的力量,所以極限用力往往要在憋氣的情況下進行。有的學者進行背力測定研究發現,如一人憋氣時背力最大為133公斤;在呼氣時為129公斤;而在吸氣時力量最小,為127公斤。雖然憋氣可提高練習時的力量,但用力憋氣會引起胸廓內壓力的提高,使動脈的血液循環受阻,而導致腦貧血,甚至會產生休克。
為避免產生不良後果,力量練習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當最大用力的時間很短,但有條件不憋氣時就不要憋氣。尤其在重復做用力不是很大的練習時,應盡量不憋氣;
第二,為避免用憋氣來完成練習,對剛開始訓練的人,所給予的極限和次極限用力的練習不要太多,並讓其學會在練習過程中完成呼吸;
第三,在完成力量練習前不應做最深的吸氣,因為力量練習時間短暫,吸的氣並不會立即在練習中產生作用,相反,深度吸氣增加了胸廓內的壓力,此時如再憋氣就可能產生不良變化;
第四,用狹窄的聲帶進行呼氣,幾乎也可達到與憋氣類似同樣大的力量指標。因此,做最大用力時可採用慢呼氣來協助最大用力練習的完成。
六、訓練中要採用大負荷與循序遞增負荷
大負荷是指訓練的負荷強度和訓練總量,一般要用某人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或接近最大負荷來進行訓練。因為採用大負荷能迫使肌肉進行最大收縮,能刺激人體產生一系列的生理適應性變化,從而導致肌肉力量的增加。為了達到大負荷,訓練時無疑要保持較大的強度,或者要保持較大的數量(次數和組數)。
在力量訓練過程中,當力量增長後,原來的負荷(主要指重量)就逐漸地變為小負荷了,因此為了繼續保持大負荷,就必須循序漸進遞增負荷。比如訓練開始時,某人用20公斤做臂彎舉,反復舉8次出現疲勞,而他能用20公斤連續舉起12次時,這時就可以增加負荷至又能舉起8次的重量,從而使其上升一個新的負荷。這樣,就可使有關的肌肉群始終在大負荷狀態下工作。進行負重練習是力量訓練的一個基本特徵和基本要求。
優秀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是建立在「超負荷訓練」的基礎上。所謂「超負荷訓練」就是指要求肌肉完成超出平時的負荷。「超負荷訓練」通常會引起肌肉成份特別是肌蛋白的分解。「超負荷訓練」會導致超量恢復的產生。在超量恢復的整個過程中,肌肉的成份會重新組合,肌蛋白含量得到提高,從而使肌肉更加粗壯有力。應不斷地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超負荷訓練」以引起超量恢復,達到迅速發展力量素質之目的。
七、力量素質訓練要系統科學安排,不間斷
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力量素質訓練應全年系統安排,不能無故中斷。科學研究表明,力量增長得快,停止訓練後消退得也快。如果停止了力量訓練,已獲得的力量將會按增長速度的三分之一消退。通過訓練獲得的力量,停止訓練後雖然會逐漸消退,但一部分力量會保持很久,甚至會永遠保持下來。然而,發展力量素質練習不宜在疲勞的狀態下進行,這種狀態下的練習不是發展力量,而是發展耐力。
力量素質練習應因人、因項、因不同訓練周期和訓練任務而異,負荷的安排應是周期性、波浪式的變化。力量訓練課的次數取決於一系列因素:訓練課的主要任務,訓練課處於的階段和周期,各力量素質的發展水平及訓練特點,運動員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身體素質能力及訓練水平等等。其中訓練水平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實驗證明,對剛開始訓練的人,每周3次課要比1~2次課或5次課的效果更好。而對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來講,訓練課的次數則可安排得稍多一些。這是因為剛參加訓練的人與訓練有素的運動員相比恢復過程不同,適應性變化也不相同。根據優秀運動員的訓練經驗,每周進行1~2次力量訓練,可保持已獲得的力量;每周進行4~6次力量訓練,力量可獲得顯著增長。
由於大肌肉群的工作能力恢復相對較慢,通常在比賽前7~10天,訓練中不宜安排用極限負荷進行較大部位肌肉群的練習。
在每個小周期中,盡量使各種不同性質的力量訓練交替進行。在一堂課中,可先安排發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的練習,最後安排發展力量耐力的練習。
在進行發展力量素質的訓練課中應使各肌肉群交替「進行工作」。例如訓練課開始時,先進行下肢肌肉群的綜合練習,之後軀干肌肉群,然後進行上肢和肩帶肌肉群的練習。在一堂課上安排發展某些肌肉群練習時,應先促進大量的肌肉群投入工作,然後才可以起動部分或局部肌肉群投入工作。
八、要偏重擺動的動力性練習
在進行發展力量素質練習時,應偏重於擺動的動力性練習,尤其要注意動作的振幅。這樣做可使練習者獲得用力感和速度感,增強技術動力力量,培養快速完成動作的能力,同時也改進了關節的靈活性。為了增大動作的振幅,要注意結合肌肉的放鬆和伸展練習,以使肌肉保持彈性和柔韌性。

力量素質的種類及特點

各體育運動項目由於完成的動作不同,所以表現出的力量也不同。球類運動員要有改變方向、急停急起、滯空及控制身體隨意運動的力;跑的運動員要有快速向前推進力;跳躍運動員要有踏跳的騰空力;投擲運動員要有器械出手時的全身爆發力;摔跤、柔道運動員要有僵持力,能借力發力;游泳運動員要有手的快速劃水和腿腳的快速打水、蹬水力;棋類運動員要有靜坐力、腦的反應力;武術運動員要有快慢、動靜結合的控制力;體操運動員要有翻轉力、回環力、慢起用力等。根據不同運動項目對力量素質的要求,以及力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力量素質可分為多種類型。例如根據肌肉收縮的形式,可將力量劃分為靜力性力量和動力性力量;根據力量和體重的關系,可分為絕對力量和相對力量;根據力量的表現,又可以分類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根據和專項的關系又可以分為一般力量和專項力量。
然而在運動訓練實踐中,往往按體育運動不同項目對力量素質的要求,從力量的訓練特徵來劃分。一般將力量素質分為最大力量、相對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四種。
一、最大力量的概念及特點
(一)概念
最大力量是指人體或人體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時克服最大內外阻力的能力。亦是指參與工作的肌群或一塊肌肉在克服最大內外阻力時,所能動員出的全部肌纖維中最多數量的肌纖維發揮的最大能力。
(二)特點
最大力量是個變數。它取決肌肉收縮的內協調能力,骨杠桿的機械效率和關節角度的變化。
通過合理訓練,一方面使參與工作的那些肌纖維內部結構、機能發生變化,一方面又可動員較多的肌纖維參與工作,從而使最大力量有所增長。但最大力量的增長,根據每個人訓練水平的高低、訓練方法是否合理而有所不同。每個人的最大力量由於遺傳、年齡、性別、訓練水平等因素具有很大個體差異,同一個人由於各部分肌肉功能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最大力量也不同。
最大力量的表現一般是指在各種姿勢時,如站立、坐、卧、仰、蹲等身體姿勢時,身體或身體某一部分所克服的最大阻力,以重量來衡量,可用測力計、杠鈴、拉力器等來測定。最大力量是其他力量的基礎。
二、相對力量的概念及特點
(一)概念
是指人體每公斤體重所表現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它主要反映運動員的最大力量與體重之間的關系。
(二)特點
衡量一個人相對力量通常採用力量體重指數,即每公斤體重的力量來表示。(指數)
如果一個人的最大力量不變或變化較小,但體重增加,則相對力量就會減少;反之相對力量增加,而體重保持不變,則其相對力量也隨之而增大。
相對力量對於競技體操、舉重、摔跤、柔道等運動項目均具有很大的意義。特別是舉重比賽(110公斤以上級別除外)實質上就是比運動員的相對力量。為此對有重量級別要求和內在關系的運動項目,在發展力量素質過程中,在提高最大力量的同時還必須注意控制體重。
三、速度力量的概念及特點
(一)概念
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體在運動時以最短的時間發揮出肌肉力量的能力。也可指運動員在特定的負荷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最大動作速度。
(二)特點
速度力量取決於人體肌肉的收縮速度和最大力量水平。增長速度力量時,既有速度要求,又有最大力量的要求,需要由速度和力量兩個因素相結合完全。例如,跳高運動員和跳遠運動起跳時的踏跳動作。
各運動項目對速度力量的要求不同,速度力量包括起動力、爆發力、制動力。
起動力是指在最短時間內(0.15秒以內)最快地發揮出的肌肉力量。
爆發力是指在最短時間內(0.15秒以內)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它是速度力量性項目提高運動成績的主要因素。制動力是指以較高的加速度朝相反的方向運動的能力。
四、力量耐力的概念及特點
(一)概念
力量耐力是指人在克服一定外部阻力時,能堅持盡可能長的時間或重復盡可能多的次數的能力。也就是無論運動員在靜力或動力性工作中,能長時間保持肌肉緊張用力而不降低工作效果的能力。
(二)特點
力量耐力好壞取決於神經過程的強度、靈活性和延續性,以及肌肉供能過程順暢性。
根據不同運動項目中力量耐力的表現形式不同,可分為動力性力量耐力和靜力性力量耐力。
動力性力量耐力又可分為最大力量耐力(重復發揮最大力量的能力)和快速力量耐力(重復快速發揮力量的能力)兩種,如田徑、球類、游泳、體操等項目所需要的力量耐力。
靜力性力量耐力則主要表現在射擊、射箭、速度滑冰、摔跤和支撐性運動項目中。

7. 運動生理答案

1.運動生理學是研究人體在體育運動的影響下機能活動變化規律的科學。
2.人體的基本生理特徵:新陳代謝、興奮性、應激性、適應性。
應激性:機體和一切活組織對周圍環境條件的變化有發生反應的能力,這種能力和特性叫做應激性。可以引起反應的環境的變化叫刺激。
3.神經調節特點:是迅速而且精確;體液調節特點:是緩慢而廣泛,作用持久。
體液調節:機體的某些細胞產生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包括各種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通過細胞外液或藉助於血液循環被送到一定器官和組織,以引起特有的反應,並以此調節著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以及對肌肉活動的適應等重要機能。
5.肌肉的生理特性:興奮性、收縮性、傳導性。
6.引起興奮的刺激條件:A刺激的強度B刺激強度的變化速率。C刺激作用時間。
8.時值:法國生理學家拉披克提出以兩倍基強度的刺激作用於組織引起興奮所需的最短時間,作為衡量興奮性的指標。拉披克把這一特定時間稱為是值。屈肌的時值比伸肌短。
9.全和無現象:用閾下刺激單個肌纖維,不能引起收縮;若用閾刺激就可以引起收縮,如果加大刺激(用閾上刺激)肌纖維的收縮幅度並不會增長,這種現象叫「全和無『』現象。
14.跳躍式傳導:在有髓鞘纖維中,它的興奮和靜息電位部位間的局部電流集中地通過鄰近的朗氏結使之去極化,所以有髓鞘纖維中總是一個朗氏結興奮,再刺激下一個朗氏結,是跳躍式的傳導。
15.興奮收縮藕連:興奮由神經傳遞給肌肉的傳遞過程。(神經肌肉傳遞):運動神經末梢去極化,改變神經膜的通透性,使Ca進入末梢內,導致突觸小泡的破裂,釋放出Ach,Ach經過突觸間隙擴散至終膜與終膜上的受體(R)結合,形成R-Ach復合體,R-Ach是終膜去極化,產生終板電位(EPP)-(EPP)達到一定的閾限時,作用於肌膜使它發放可傳播的動作電位,肌膜動作電位通過-收縮耦聯引起肌纖維收縮。
16.肌纖維的興奮-收縮過程:A肌膜的電位變化觸發肌肉收縮即興奮收縮耦聯。B橫橋的運動引起肌絲滑動。C引起肌收縮後的舒張。
17.單收縮的過程:潛伏期、縮短期、寬息期。
18.強直收縮:肌肉因成串刺激而發生的持續性縮短狀態稱強直收縮。。
23不同運動項目肌纖維百分比:短跑的快肌纖維佔70%;長跑的慢肌纖維佔70%。中長跑介於其中。
24.運動對肌纖維的影響:A肌纖維的選擇性肥大(耐力項目引起慢肌纖維選擇性肥大;速度-爆發力引起快肌纖維選擇性肥大)
B肌纖維內酶活性增強 C肌纖維類型百分組成的變化。
28.血液的功能:血液的機能通過循環系統完成的。
A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作用。 B運輸作用。 C調節作用。 D防禦和保護作用。
29.滲透壓:溶液促使水分子通過半透膜從濃度低的一側向濃度高的一側擴散的力量。稱為滲透吸引力。大小決定於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分子或顆粒的數量。
30.等滲溶液;以血漿的正常滲透壓為標准,與血漿正常滲透壓很相似的溶液稱等滲溶液。0。9%。氯化鈉5%葡萄糖。
31.正常人血漿的PH 值7。35--7。45 平均7。4
32最主要的緩沖對 NaHCO3_----- H2CO3 20/1
34.紅細胞(血紅蛋白)的功能: A運輸氣體 O2、CO2 B緩沖血液酸鹼度。
35.血紅蛋白的含量;男子12-15克%;女子11-14克%。
36.運動性貧血:在訓練期間(特別是訓練初期)或比賽期間Hb紅細胞數減少,出現暫時性貧血想像稱運動性貧血。
原因:A紅細胞破壞增多, B蛋白質補充不足 C由於缺鐵而引起貧血。
防止:調整能動量或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鐵。
37.合胞體:肌細胞雖有界限,但興奮波極易彼此之間傳播,在活動時有如單一細胞,在生理學上稱之為」合胞體」
38.心肌的生理特性:A自動節律性。B傳導性。C興奮性。D收縮性。
39.心肌細胞收縮的特點:A對細胞外液Ca的濃度有明顯的依耐性。B全或無的同步收縮C不發生強直收縮。
41.心率:每分鍾心臟搏動的次數,正常安靜時60-100次之間。
42。心電圖的波形及意義:R、S、T。 P波表示:左右心房除極化時所產生的電變化。P-R(R-Q)期間:表示心房除極化開始到心室除極化開始所需的時間。QRS波群表示左右心室先後興奮除極化所產生的電變化。S-T段表示心室除極完畢,復極尚未開始各部分之間無電位差。T波表示心室復極化過程中的電變化。Q-T表示心室開始興奮除極化到全部復極化所需的時間。
心電圖僅反映的是心臟興奮的產生,傳導和恢復過程中的生物電變化,僅反映心肌的興奮,並不反映心肌的機械收縮過程。
47.運動過程中心血管的反映:A血液的重新分配B心輸出量增加C血壓發生變化,收縮壓上升,舒張壓下降。
48.心力儲備:是指心輸出量能隨機體代謝需要而增長的能力。
49.動脈血壓的形成:心室收縮射血,外周阻力,大動脈彈性。
50.心縮期只有每搏輸出量的1/3即約20-30毫升的血液流向外周;其餘2/3血液留在主動脈。
51.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A每搏輸出量。B心率。C外周阻力。D大動脈管的彈性。E循環血量
52.影響靜脈迴流的因素:A心臟收縮。B呼吸運動。C骨骼肌的擠壓作用。D重力和體位E靜脈管壁的收縮。
53.減壓反射:頸動脈竇及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性反射。(作用是一種快速控制動脈血壓相對恆定的自身調節。
54.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可促使人體的血管系統的形態、機能和調節能力產生良好的適應,從而提高人體工作能力。表現以下幾個方面:A竇性心率徐緩。B運動性心臟增大。C心血管機能改善。
55.呼吸過程的三個環節:A外呼吸。(通氣過程和換氣過程)B氣體運輸。C內呼吸。
56.肺通氣的動力是呼吸肌舒縮完成呼吸動力。呼吸形式:隔式呼吸(腹式呼吸)、肋式呼吸(胸式呼吸)、混合呼吸。
57. 每分肺泡通氣量=(呼吸深度-解剖無效腔《呼吸道》)*呼吸頻率。
63.氧離曲線生理意義:「S」形氧離曲線的上有重要的生理意義。當氧分壓在60-100 毫米汞柱一段時,坡度不大,形式平坦,而使氧分壓從100毫米汞柱至80毫米汞柱時,血氧飽和度從98%降至96%。這對高原適應或輕度呼吸機能不全的人均有好處,只要能保持動脈血中氧分壓自在60毫米汞柱以上,血氧飽和度仍有90%,不致造成供氧不足的嚴重後果。
曲線下段顯示出氧分壓在60毫米汞柱以下時,曲線逐漸變陡,意味著氧分壓下降,使血氧飽和度明顯下降。氧分壓為40-10毫米汞柱時,曲線更陡,此時;氧分壓稍有下降,血氧飽和度就大幅度下降,釋放出大量的氧保證組織換氣。這種特點對肌肉活動,保證供氧都很有利。
影響因素:CO2升高。PH值下降、體溫上升,都使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下降,氧離曲線右移,釋放出更多的氧。反之氧離曲線左移。
68。血液的化學成分的改變對呼吸運動的調節。CO2上升、O2的下降、H的上升都促進呼吸。
70。運動後過量的氧耗:a滿足因劇烈運動後體溫仍處於較高水平所需要的氧。b滿足心臟活動仍處於較高水平所需要的氧。c滿足肺功能仍處於較高水平所需要的氧d血液中茶酚胺仍處於較高水平, 也導致較多的氧。D最主要是消除乳酸氧債。
71。在運動時如何合理的運用呼吸方法:A減少呼吸道阻力。B節制呼吸頻率,加大呼吸深度,提高肺泡通氣量。C呼吸方法適應於技術動作變換的需要D合理運用憋氣。
75.影響糖酵解能力因素有:A人體對緩沖酸性產物能力的大小。B人體各組織細胞,特別是腦細胞對酸的耐受能力大小C可能與體內糖原的含量有關。
78.散熱過程:A絕大部分的熱量由皮膚散發。B小部分由呼吸道蒸發散熱。C少量的熱量用來加溫吸入的冷空氣或冷飲冷食D隨尿和糞排泄而散發。
皮膚散熱的四種方式:A輻射B傳導C對流D蒸發。
80.應激:應激是機體應付任何需要時的非特異性反應。
81.感受器的生理特性:A適宜刺激B換能作用。
82.視桿細胞對暗光有感受能力。視錐細胞對強光和顏色有感受能力。
83.透明的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構成折光系統。
視紫紅質:視桿細胞中含有一種淡紫紅色的結合蛋白質稱視紫紅質;
86.中央視覺:視錐細胞多的中央部分,一方面感色能力強,同時清晰地分辨物體,用這部分看東西稱為中央視覺。
周圍視覺:視桿細胞多的邊緣部分視野范圍廣,故能用於觀察空間范圍和正在運動的物體稱為周圍視覺。
87.立體視覺:用單眼視物時,只能看到物體的平面,即只能看到物體的高度和寬度。若用雙眼視物時,能補充地看到物體的深度,從而形成立體視覺。
88.三原色學說:紅、綠、藍或紫。
89.正視:當眼向遠方注視時,若對稱的眼肌緊張度相等,則眼球瞳孔在正前方稱為正視。
斜視:若對稱的眼肌中,其中一條肌肉緊張度大,一側瞳孔偏向一方,稱為斜視。
隱斜視:有的人某一條眼肌的緊張度雖然稍大,在平時能由某對抗肌緊張度稍大加強來加以補償,瞳孔仍能保持在正中位置稱為隱斜視。
92.眼球震顫:身體繞著縱軸旋轉時,就可以看到眼球有規律的運動,起先朝旋轉方向相反的一面逐漸慢移動,隔一定時間就回跳一下,這個現象叫做眼球震顫。
93.前庭器官的穩定性:由刺激前庭器官器,產生神經沖動引起機體的各種前庭反應的強度叫前庭器官的穩定性。
94.提高前庭器官機能的方法:主動訓練法、被動訓練法、綜合訓練法。
95.肌梭可以感受肌肉的長度,腱梭可以感知肌肉的張力大小。
96.興奮性突觸後電位:在興奮性突觸,每當突觸前神經元的神經沖動傳至軸突終末時,引起突觸小泡釋放遞質,遞質與突觸後膜受體結合後,提高了後膜對Na、k、Cl尤其是Na 的通透性,產生突觸後膜局部去極化,這種局部電位變化叫EPSP
97.抑制性突觸後電位(IPSP)在抑制性突觸,每當突觸前神經元的神經沖動,傳至軸突終末時,引起突觸小泡釋放遞質,遞質與後膜受體相結合後,提高了K和Cl的通透性,使突觸後膜出現超極化,這個局部電位叫做IPSP
98.突觸的傳遞過程:突出前末梢興奮-釋放興奮性遞質-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突觸後膜去極化)-突觸後神經興奮。 突出前末梢興奮-釋放抑制性遞質-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突觸後膜超極化)-突觸後神經抑制。
99.反射中樞――細胞群
興奮通過反射中樞的特徵:a單向傳導b中樞延擱c興奮總和d興奮後作用e興奮的擴散f興奮的節律化
100.突觸後抑制:是由興奮性神經元與後繼的神經元構成抑制性突觸的活動引起的一種抑制。
101.交互抑制:某一中樞興奮時,在功能上與它相對抗的中樞發生抑制,這種抑制現象叫交互抑制
102.牽張反射:當骨骼肌受到外力牽拉時,該肌就產生反射性收縮,這種反射稱為牽張反射, 兩種類型-腱反射、肌緊張。
103.Y-環路:當肌肉收縮時,這種由於Y運動神經元的活動,通過肌梭傳入,引起支配同一肌肉a運動神經元的活動和肌肉收縮的反射過程,稱為Y-環路。
104.腱反射是由於快速牽拉肌腱時發生的牽張反射。
肌緊張是指緩慢持續牽拉肌肉收縮時發生的牽張反射,其表現為受牽拉的肌肉發生肌肉緊張性的收縮,故又稱緊張性牽張反射。 肌緊張對於維持軀體的姿勢非常重要。
105.姿勢反射:動物和人為維持身體基本姿勢而發生肌肉緊張張力的重新調整的反射活動,統稱為姿勢反射。
靜位反射:是由於頭部姿勢改變時所引起的一種姿勢反射。分為狀態反射和翻正反射。
狀態反射;是由於頭部位置改變時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肉張力重新調整的一種反射。
狀態反射的規律:A頭部後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緊張性加強,因此四肢伸直,背部挺直。B頭部前傾:引起同側上下肢伸肌緊張性減弱,因此四肢彎曲。C頭部側傾或扭轉:引起同側上下肢伸肌緊張性加強,異側上下肢伸肌緊張緊張性減弱。
翻正反射:當人或動物處於不正常體位時,通過一系列協調運動將體位恢復常態的反射活動,稱翻正反射。
106: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 非條件反射:a先天的遺傳的b種族所有的c任何條件下發生的d固定的神經聯系e大腦皮質下部位可實現。 條件反射:後天的、生活中獲得的。個體所有的,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暫時的神經聯系。高等動物主要通過大腦皮質實現。 兩者a都是反射活動。B都是完整的反射弧。
107.建立條件反射的條件:a大腦皮質處於良性興奮狀態b條件刺激要在非條件刺激之間出現,並且兩者必須結合一段時間。C條件反射建立快慢同條件刺激和非條件刺激的性質和強度有關。D建立條件反射時應盡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
108.第一信號系統:對第一信號(現實的具體信號)發生反應的皮質機能系統。
第二信號系統:對第二信號(抽象的語言信號是在具體信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具體信號的信號)發生反應的皮質機能系統叫第二信號系統。
第二信號系統的意義:a極大地豐富了人體對外界各種事物的認識。B不僅是語言活動的生理基礎,也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生理基礎,正是這種抽象的思維能力,使人從動物區分出來。C體育運動教學和訓練中有重要的意義。
109.運動技能是指人體運動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也就是指在准備的時間和空間里正確的運用肌肉的能力。
運動機能和身體素質的關系:體育運動的發展和提高,要求人們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水平,身體素質的發展,在於人體機能能力的不斷擴大和增強,而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則在於運動技能的不斷改進和創新,隨著運動技能的形成,同時身體素質也得到發展,身體素質提高了,對進一步改善運動技能又打下了基礎,所以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
111.運動動力定型,學會運動技能後,大腦皮質運動中樞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動的神經元在機能上,進行排列組合,興奮和抑制在運動中樞內有順序地,有規律地,有嚴格時間間隔地交替發生,形成一個系統,成為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條件反射系統化,大腦皮質機能的這種系統性稱為運動動力定型。 運動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運動動力定型的結果。
112.形成運動技能的過程: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過程。
115.身體素質:通常把人體在運動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機能能力稱為身體素質。
116.決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基礎:a肌纖維的橫斷面積。B肌纖維類型和運動單位。C肌肉收縮時動員的肌纖維數量。D肌纖維收縮時的初長度。E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F年齡和性別。G體重。
117.動力性練習與靜力性練習:a動力性練習能更快地發展動力性力量。靜力性練習迅速發展靜力性力量b。能有效地發展肌肉橫斷面和肌肉中的毛細血管C動力性練習可使全動作范圍的力量普遍得到發展,靜力性練習則需不斷更換位置,但亦可發展某一位置時的力量d動力性聯系可使神經肌肉協調加強(結合動作技能的鞏固)e靜力性練習省時間,能量消耗較少,間歇少,使用器械也較少。
118.等動練習:利用等動練習器進行的力量練習。
超等長練習:肌肉向心收縮(肌肉收縮力大於外力時,肌肉收縮時,肌肉縮短),如果緊接著在同一肌肉的離心收縮(肌肉收縮小於外力,肌肉收縮時肌肉拉長)之後會更有力,利用這種方法進行力量訓練稱超等長練習。
120.發展肌肉力量的原則:a大負荷原則b漸增負荷原則c專門性原則d負荷順序原則e有效運動負荷原則f合理訓練間隔原則。
121.RM(最大重復次數):是指肌肉收縮所能克服某一負荷的最大次數。
122.速度素質:是指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
反應速度:是指人體對刺激發生反應的快慢。
動作速度:是指完成單個動作的時間長短。
位移速度:在周期性運動中往往以單位時間通過的距離或通過一定距離所用的時間來表示。
123. 反應速度的決定因素a感受器的敏感程度b中樞延隔c效應器(肌纖維)的興奮d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
124.動作速度快慢取決於:A肌纖維的百分組成及其面積B肌力,肌力越大,就能更容易地克服阻力,C肌纖維興奮高時刺激強度低且作用時間短就能引起興奮D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
125.跑速:步長—肌力、腿長、柔韌性。 步頻-神經過程的靈活性、快肌及面積、肌肉放鬆能力、運動技能鞏固能力。
126.有氧耐力:是指長時間進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礎:a肺呼吸b氧運輸c心輸出量。
127.無氧閾:是指人體在遞增工作強度中,由有氧代謝供能開始大量動用無氧代謝供能的臨界點(轉折點)常以血乳酸含量達到4毫克分子/升所對應的強度或功率來表示。
128.有氧訓練的方法:持續性練習、間斷性練習、高原訓練法。
129.無氧耐力:是指身體處於缺氧情況下,較長時間對肌肉收縮供能的能力。
決定無氧耐力的生理基礎:a肌肉內無氧酵解供能能力的提高。B緩沖乳酸的能力提高。C腦細胞對血液酸鹼度變化的耐受能力。 三個因素:a無氧酵解的供能能力b血液中緩沖能力。C腦細胞耐受「酸」的能力。
130.機能變化分為:賽前狀態:進入工作狀態:穩定狀態、疲勞和恢復五個階段。
131.賽前狀態:在賽前或運動前,人體器官、系統會產生一系列機能變化,稱這時的機能狀態為賽前狀態。影響因素:A興奮性過高(過度緊張)B適宜的興奮性C過低(情緒低落)
132.准備活動:在正式比賽或比賽之前所進行的各種身體練習叫做准備活動。目的:是在賽前狀態的基礎之上通過各種練習進一步為正式訓練或比賽做好機能上的准備。
作用;a代謝水平提高,使體溫上升b提高循環、呼吸等內臟器官機能水平c促進參與運動有關中樞的協調d可調節賽前狀態,使大腦皮質興奮處於適宜水平。
如何作準備活動;准備活動的量和強度應較正式的運動小,以避免由於運動影響運動成績,以微微出汗及自感已活動開為宜。控制好間隔時間,是准備活動經休息後,身體機能水平正好處於超量恢復的上升階段。 內容:包括一般准備活動和專門性准備活動。
134.進入工作狀態:無論在日常生活,生產勞動或進行體育運動時,人的機能能力和工作效率都不能在活動一開始就達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動開始後一段時間內逐步提高的,這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叫進入工作狀態。 產生進入工作的原因:人體生理的惰性。A完成任何一項反射活動都需要一定的時間b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 影響進入工作狀態的因素:a時間b工作性質c個人特點
135.極點:在進行劇烈運動時,由於在運動開始階段內臟器官的活動趕不上運動器官的需要,往往產生一種非常難受的感覺,此時感到呼吸困難,肌肉酸疼、動作遲緩〕精神低落、簡直不願再運動下去,這種狀態叫極點。
第二次呼吸:出現極點後,如果運動者不停止運動,而是靠意志和毅力堅持下去,同時稍放慢動作速度,有意識地呼吸,過不久就會度過一難關,難受的感覺減輕或著消失,呼吸又變得輕松自如而有節奏,運動能力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136.穩定狀態:在一定強度的周期運動中,當進入工作狀態結束後,各器官系統的機能活動(就達到一種穩定狀態,工作能力也穩定在一個相應的水平)這種機能狀態就稱穩定狀態。
真穩定狀態:進行亞極量運動時,攝氧量可滿足需氧量的要求,運動中依靠有氧供能,幾乎沒有氧債的積累,這時器官系統的機能活動水平所處的穩定狀態稱為真穩定狀態。
假穩定狀態:當運動的需氧量超過人體實際攝氧水平時,盡管呼吸與循環系統的機能活動也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機體攝入的氧量仍滿足不了需氧量的要求,有氧債積累,在這種缺氧條件下無氧酵解參加供能,使乳酸大量產生,這時雖然各項生理機能仍能滿足運動的需氧量,故稱假穩定狀態。
137.疲勞:機體不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維持某一預定的運動強度。
138.疲勞產生的原因:a「衰竭」學說b堵塞學說c內環境穩定性失調學說d保護抑制學說e突變學說。
139.判斷疲勞的方法:a生理學指標(肌力、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肺活量、血壓體位反射、皮膚空間閾、視覺閃光融合閾等測定)b運動醫學檢查(台階試驗、聯合機能試驗)c教育學觀察與自我感覺
140.恢復過程運動中所消耗掉的物質和器官系統下降了的機能,通常經過一段時間休息都能恢復到運動前的水平,這段時間所發生的機能變化叫做恢復過程。
141.恢復過程的階段性:第一階段,運動時物質消耗過程占優勢,恢復過程雖也進行,但當時是消耗大於恢復,所以使能量物質減少,各器官系統的工作能力下降。第二階段,運動後消耗過程減弱,恢復過程占明顯優勢,這時能源物質及各器官系統的機能能力逐漸恢復到原來水平。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運動時消耗掉的物質及各器官系統的機能恢復得超過原有水平,這個階段也叫超量恢復階段,超量恢復保持一段時間又回到原有水平。
142.運動效果:是指經常從事運動練習的人在重復運動的影響下各器官系統形態、結構和機能所產生的適應變化及良好反應。
143.評價訓練程度時應注意:a運動員的個性特點。B運動項目的特點c運動年限特點d生理指標「變異性」特點e生物節律特點。
144.安靜狀態時訓練程度的生理指標(某一系統評價)A運動系統a骨骼與關節b肌肉B氧運輸系統a血液b心臟血管c呼吸。
145.不同訓練程度的人體對定量負荷的反應。A有訓練者工作開始時的機能動員快B有訓練者工作時生理機能反應較低,而且是穩定狀態C工作結束後的恢復階段明顯縮短a中樞神經系統b運動器官c心肺功能。
146.最大運動負荷時訓練程度的標志:a最大攝氧量和氧脈搏b氧債和無氧閾c連續心音現象。
147.連續心音:運動員在進行特殊的劇烈的機能測驗時,在恢復期內呈現1-3分鍾的動脈血壓的「零點」現象。即動脈血壓的「零點」現象。
148.為什麼要對運動員進行機能評定。如何進行運動機能評價?
A生理指標檢查;晨脈、血壓、體重、心電圖、肌電圖、腦電圖、定量負荷b運動員的自我感覺及教育學觀察。
151.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a身體素質的自然增長b身體素質發展的階段性(速度素質最先-耐力素質次之-力量素質最晚)c各項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或增快期。D各項身體素質達到最高水平的年齡。E力量素質和耐力素質發展與年齡特徵。
152.瓦爾沙瓦現象:體操練習中靜力性工作產生憋氣,血壓隨動作的進行和恢復出現特殊變化的規律,其特徵表現為:血壓先升高後降低,再上升,而後恢復到運動前水平:血液量也呈現先少、後多,再恢復常量。稱這種變化為瓦爾沙瓦現象。
林加爾德現象:在體操練習中,有很多支撐、懸垂,折體、回環等動作,常常要求胸廓與腹壁等部位同時或交替固定,因而使呼吸肌的活動受到限制,造成運動困難,丹麥生理學家林加爾德發現,在進行靜止用力動作時,呼吸和循環機能變化沒有運動後明顯,這種生理方應稱為林加爾德現象。
名詞解釋
1、引起組織興奮的最小刺激強度,稱為閾刺激。
2、用閾下刺激刺激單個肌纖維,不能引起收縮;若用閾刺激就可引起收縮。如果再加大刺激強度(即用閾上刺激)肌纖維的收縮幅度並不會增大,這種現象叫做「全或無」現象。
3、在理論上把刺激作用時間無限長時(一般只需超過1毫秒),引起組織興奮所需要的最小電流強度叫做基強度。
4、用基強度來刺激組織時,能引起組織興奮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時間,叫做利用時。
5、固定刺激時間,改變刺激強度,就是剛剛引起反應的閾強度。基強度是長時間刺激的閾強度。廠用閾強度的倒數來表示興奮性。
6、以兩倍基強度的刺激作用於組織引起興奮所需的最短作用時間,作為衡量興奮性高低的指標,這一特定時間成為時值。
7、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差稱為跨膜電位,簡稱膜電位。
8、神經纖維處於靜息狀態時的膜電位,稱為靜息電位。
9、在神經的一端進行刺激,膜電位就出現迅速而短暫的變化,這是的膜電位稱為動作電位,或峰電位。
10、動作電位包括一個上升相(除極相)和一個下降相(復極相),在峰電位完全恢復到靜息水平以前,膜的兩側的跨膜電位還經歷一些微小而緩慢的變動,這稱為後電位。
11、肌肉接受一個短促的刺激,產生一次短促的收縮,稱為單收縮。
13、肌肉在沒有負重而又能自由所短的情況下收縮時,肌肉的長度縮短而張力沒有改變,這種長度縮短而張力不變的收縮,稱為等長收縮。當肌肉在兩段被固定或負有不能拉起的重量的情況下收縮時,肌肉的長度不可能縮短,只能產生張力。這種長度沒有改變而張力增加的收縮,稱為等張收縮。
16、人體內的水分和溶解於水中的各種物質,統稱為體液。體液的大部分存在於細胞內部,稱為細胞內液。存在於組織細胞間隙的細胞外液稱為組織間液。存在於心血管內的稱為血漿。細胞生活的環境——細胞外液稱為人體內環境。
16、紅細胞在全血中所佔的容積百分比稱為紅細胞比容或壓積。
17、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約占體重的7-8%,即每公斤體重約有70-80毫升血液。
18、在失血不超過全血量的10%的情況下,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在3周至1個月內可以完全恢復,甚至還可稍微超過失血前的水平,此現象稱為超量補償。
19、水分子通過半透膜向溶液擴散的現象稱為滲透現象,簡稱滲透;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內滲透的力量即為滲透壓或滲透吸水力;以血漿的正常滲透壓(7.6個大氣壓或5776毫米汞柱)為標准,與血漿正常滲透壓很相似的溶液成為等滲溶液,高於血漿正常滲透壓的溶液成為高滲溶液,低於血漿正常滲透壓的溶液則稱

8. 體育理論試題答案

  1. 高校體育的任務有哪些: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以及我國的國情,高校體育的目的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其成為體魄強健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高等學校體育必須完成以下任務:
    (1)進一步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發展,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增強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2)掌握體育基本理論和衛生知識,學會正確的運動技術、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為終身受益奠定基礎。
    (3)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
    (4)發掘大學生的體育才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適應國際大學生比賽和交往的需要。

  2. 體育運動對人體運動系統的影響:體育活動對運動系統的影響

    運動系統是人們工作、勞動和運動的器官,是由肌肉、骨骼和關節所組成。運動是在中樞神經控制下產生的,便運動又強化了神經系統,使神經系統的調節更為靈敏和精確。

    1)、 體育活動對骨骼結構與機能的影響

    骨骼是人體內最堅實而又具有一定彈性的部分。由於經常的體育活動,促進了血液循環,加強了新陳代謝,使骨的結構及性能發生了變化。表現在骨密質增厚,使骨變粗。骨小梁由於受到肌肉的牽拉和外力的作用,排列更加規則。加強了骨的堅固性。經常性的運動,韌帶在骨骼上的附著部位:結節、粗隆和其他突起,變得更粗糙明顯,這有利於肌肉、韌帶更牢固地附著在上面。所有這些變化都有利於骨骼承受更大的外力作用,也就是說提高了骨的抗彎、抗斷和耐壓的性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練不僅使骨變粗,還可以骨骼增長。身材的高矮是由骨骼發育成長決定的。經常運動的青少年,比同年齡的青少年,身高平均高出4—7厘米。

2)、 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既能增強關節的牢固性,又能使關節更加靈活。這是因為體育鍛煉中的許多動作都需要關節具有很大的活動幅度才能完成。體育鍛煉可以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以及提高關節周圍韌帶、肌肉的伸展性能,從而擴大關節運動的幅度和提高關節的靈活性,也同時加強了關節的穩定性。

3)、 體育活動對肌肉結構和形態的影響

人體在安靜時,肌肉每立方米毫米內,開放的毛細血管只不過有80條左右,肌肉中能源的含量也較少。當肌肉經過較大負荷的運動之後,不僅毛細血管的口徑增大,而且,也大量開放「備用」的毛細血管。這時每立方毫米肌肉內開放的毛細血管可增至2000~3000條,比安靜時增加30多倍。因此,血流量大增,使肌肉血液供應良好,新陳代謝旺盛。另外,在運動過程中,機體內產生一系列的生化反應,肌肉中的水分減少,蛋白質以及肌糖元等物質增多,這就使肌肉能得到更多、更充分的營養物質的供應,從而使肌纖維變粗,肌肉體積極大。這樣,肌肉就發達而有力量。

3 體育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適當的運動是心臟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規律的運動鍛煉,可以減慢靜怠時和鍛煉時的心率,這就大大減少了心臟的工作時間,增加了心臟功能,保持了冠狀動脈血流暢通,可更好的供給心肌所需要的營養,可使心臟病的危險率減少。
(1)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使心肌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增加,心肌纖維增粗,使得心肌收縮力量增加,這樣可使心臟在每次收縮時將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導致心臟的每博輸出量增加,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可使心室容量增大。
(2)體育鍛煉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彈性,這對人健康的遠期效果來說是十分有益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壁的彈性逐漸下降,應而可誘發高血壓等退行性疾病,通過體育鍛煉,可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可以預防或緩解退行性高血壓症狀。
(3)體育鍛煉可以促使大量毛細血管開放,因此加快血液與組織液的交換,加快了新陳代謝的水平,增強機體能量物質的供應,和代謝物質的排出能力。
(4)體育鍛煉可以顯著降低血脂含量(膽固醇、b-蛋白質、三醯甘油等)、改變血脂質量,有效地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5)體育鍛煉還可以使安靜時脈搏徐緩和血壓降低。

4 心臟機能活動的特點和心臟鍛煉的原則:

5.體育運動對肌肉形態結構的影響和肌肉鍛煉的原則:

1.肌肉體積的增大

通過體育鍛煉和訓練從外表看,明顯的變化是肌肉體積增大,主要表現在各種圍度的增加上,不同專項運動對不同部位肌肉體積增大的影響不同。肌肉體積的增大是由於肌纖維增粗,還是肌纖維數目增加,至今尚無足夠實驗證明。羅西發現,力量訓練對肌原纖維絕對體積增加了10%,威廉用貓上肢負重訓練34周後,發現肌纖維數量顯著增加。肌纖維數量及直徑增加,被認為與訓練時間密切關系。不過肌纖維的增粗還應包括更多的細胞內含物的增多和增大。

2.肌纖維中線粒體數目增多,體積增大

線粒體是細胞的供能中心。他參與細胞內物質氧化和形成ATP。在耐力性練習如長跑,自行車運動中,快縮肌纖維和慢縮肌纖維線粒體數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以前者由為明顯,線粒體的增加,為肌肉提供更多的能量,以適應耐力的需要。凱西琳曾對14名專門受過耐力訓練的18~25歲男青年進行研究,在進行長跑訓練前,訓練第14周,第28周時,在股外側肌三次活體取樣,結果表明,隨訓練時間的加長,每100平方微米的線粒體個數及線粒體體積都不斷在增加,第28周線粒體的數目,大小接近優秀運動員。

通過大運動量和超常運動量的急性實驗,表明隨運動量的加大,肌纖維內超微結構有顯著變化,主要是線粒體內的變化,由濃集到膨脹,基質電子絕對數量,外膜面積,膜蛋白及膜磷脂含量顯著增加,以適應訓練需要。

3.肌纖維周圍毛細血管增多

運動實驗證明,體力活動(動力,靜力負荷)可以使骨骼肌內毛細血管不論在數量或形態上都有所改變,肌纖維間的毛細血管平均分配數量在系統訓練後增多,其中靜力負荷組比動力負荷組毛細血管數量增加要多。靜力負荷組毛細血管迂曲的行程明顯,分支吻合豐富。動力負荷的跑步和游泳訓練,主要促使毛細血管分支吻合,對毛細血管的形態影響不明顯。運動後單位體積肌纖維毛細血管表面積增。

原則:

一、做好准備活動:在進行體育鍛練前做好充分的體育活動,對於體育鍛練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1、提高肌肉溫度,克服肌組織的粘滯性,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體育鍛煉前進行一定強度的准備活動,可使肌肉的代謝過程加強,肌肉溫度升高,這樣即可以使肌肉的粘滯性下降(不發僵),還可以增加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減少由於肌肉劇烈收縮造成的運動損傷。2、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以適應身體運動的需要。內臟器官的機能特點是生理惰性較大,適當的准備活動可在一定程度上預先動員內臟器官的機能,使正式鍛煉一開始時內臟器官的動能就達到較高水平,這樣還可以減輕開始運動時由於內臟器官的不適應所造成的不舒服感覺。3、調節心理狀態,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體育鍛煉前的准備活動可將鍛煉者的心理狀態調整到體育鍛煉的情景中來,同時接通各運動中樞間的神經聯系,使大腦皮層處於最佳的興奮狀態,投身於體育鍛煉之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1、體育鍛煉力戒急於求成,必須根據鍛煉者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運動負荷的大小,做到量力而行,尤其要注意鍛煉後疲勞感的適度。2、運動負荷應由小到大,逐步提高。開始從事體育鍛煉或中斷體育鍛煉後恢復鍛煉時,強度宜小,時間宜短,密度適宜。
3、注意提高人體已經適應的運動負荷,使體能保持不斷增強的趨勢。一般應在逐步提高「量」的基礎上,再逐漸增大運動強度,使之適應感到勝任的愉快,然後作相應地調整。隨時加強自我監督,密切注意身體機能的不良反應。三、講究運動衛生1.飯前飯後不要立即進行劇烈運動。飯前的劇烈運動,會使胃腸的蠕動減弱,消化腺分泌減少,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降低,從而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經常這樣,就容易發生胃腸疾病。飯後立即進行劇烈運動,會使血液從內臟各器官流向四肢,造成內臟器官,特別是消化器官的相對「缺血」。這樣,不僅妨礙消化器官的正常工作,容易引起腹痛和消化吸收功能的抑制,而且易出現心臟血管系統的不良症狀。另外臨睡前做劇烈運動也是不好的,會因精神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2.劇烈運動後不要馬上靜止休息。因為人在進行劇烈運動的時候,心臟跳動較快,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而肌肉節律性地收縮,擠壓小靜脈血管,促使血液又很快地迴流心臟。如果在劇烈運動後忽然停下來休息,肌肉的節律性收縮就減弱或停止,原來流進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過肌肉的節律收縮流回心臟,致使大部分血液在肌肉中積存。這時,心臟里的血液就會出現暫時性減少,造成血壓降低。同時,供給腦部的血液也相應減少,出現暫時性腦貧血。這樣人就會感到心慌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甚至發生暈倒的現象。所以,劇烈運動後,應該繼續做一些慢跑、輕跳或邊走邊做些幫助呼吸的肢體動作,使運動量逐漸由大到小,內臟器官的活動由快到慢,待身體的神經、血管、肌肉等都恢復到了正常狀態之後,再停下來休息。

9. 你認為體育運動會對人體運動器官產生哪些良好影響

運動對全身肌肉有很大好處。人體大約有60億條肌肉纖維,共有肌肉639塊,分為隨意肌和不隨意肌兩大類。體內一切運動都是由於肌肉的收縮而進行的。人的體力亦是由肌肉收縮而產生的。若堅持運動可使肌肉纖維逐步變粗且堅韌有力,其中所含蛋白質及糖元等儲量增加,血管變豐富,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得到改善,又可使肌肉的動作耐力、速度、靈活性和准確性均提高,從而防止肌肉的老化。
運動不僅能達到健美的目的,而且可以不斷美化身體外貌。這是因為在運動過程中,身體需要充足的熱量來維持消耗所需,這樣身體多餘的脂肪能夠不斷消耗掉。還有一方面是運動能夠不斷緊實身體肌肉,美化身體線條。經常參加運動鍛煉的人,身體新陳代謝旺盛,體內毒素能夠有效排出體外,自然是精力充肺,面色紅潤有光澤。

閱讀全文

與各種體育活動都是作為主運動器官的肌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