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革對休閑體育的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休閑活動已經成為我國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休閑與人的全面發展密切相聯,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好休閑時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休閑活動多種多樣,應有引導的問題,體育健身屬於深受人們喜愛的休閑活動的重要內容,開展好體育健身與休閑的結合,有利於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繼2003年我國人均GDP 超過1000美元後,2004年我國人均 GDP達到1200美元,達到總體小康水平,我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也從2000年的39.4%,下降到2004年的37.7%,這一系數雖然與發達國家30%以下的水平仍有距離,但已經接近日本,其中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居民恩格爾系數已降至35%以下。這表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持續的經濟增長帶來了人民大眾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充足的物質條件較大地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要。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當社會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正是社會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人們對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的服務性消費品,尤其是與健康、娛樂直接相關的文化、體育、休閑等消費的需求將快速增長。我國人民已經日益感受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社會生活的觀念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生活方式的理解更加豐富,過去以餘暇時間「看看電影」或「逛逛商場」的單調的、淺層次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歷史,正進入一種與時代發展進步相適應的現代生活方式。今天,人們親眼目睹和親身體驗著現代生活方式這些變化,各種「迪吧」、「網吧」、「休閑」屋蜂擁而現;各色各樣的旅遊度假村、「農家樂」也如雨後春筍;網球、高爾夫、桑拿洗浴等高、中、低各檔次的消費服務場所應有盡有;一家人或幾家人、甚至一個單位集體自駕車出遊、觀光;各級各類學生的多種形式、內容的夏令營、冬令營;中、老年人以個人或集體形式騎自行車甚至徒步環游活動,已不再稀罕;國際大賽也可以招引成千上萬國人興致勃勃專程出境觀賞也不是新聞。毫無疑問,人們的休閑需求會越來越大,休閑內容會越來越豐富多彩,人們的生活方式將更加日新月異。
二、休閑成為人們生活方式中重要組成部分
生活方式的變化與確立,與人們生活需求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是息息相關的。構成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包括生活活動條件、活動主體和活動形式,而活動條件又包括很多因素,從個人條件看,包括個人的勞動條件、收入水平、社會關系、閑暇時間的佔有量和利用狀況等,其中閑暇活動是重要因素。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逐步加快,餘暇、休閑時間逐漸增多。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實行了每周五天工作制和「五一」、「十一」、「春節」長假制度,使我國人民已有國家法定假日114天,這意味著人們有1/3的時間是在閑暇中度過的。
「休閑」,顧名思義即休息、閑暇。馬克思認為,「休閑」實際就是「非勞動時間———「自由時間」,主要「用於娛樂和休息,休閑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是人類全面發展自我的必要條件,是現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質」保障,是人類生存狀態的追求目標。我國休閑研究專家馬惠娣認為:「休閑是指已完成社會必要勞動之外的時間,它以縮短勞動工時為前提,勞動工時的縮短會使勞動時間更緊湊,勞動條件更好,休閑活動更豐富,對勞動產生更有益的影響。因此,休閑是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高低的標志,是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休閑已經成為重要的時代特徵,成為社會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一種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休閑在今天人們的生活中已經處於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越來越成為人們十分熱衷和關心的話題。同時也應看到,休閑活動也帶動和促進了我國諸多產業、尤其是旅遊業的極大的發展,旅遊節、「黃金周」越辦越火。今年是我國實行「黃金周」長假制度的第七年,據報道,出遊人數上億人次,直接經濟收入數百億元。我國人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和體會到本來就十分重要的休閑之樂,也開始追求休閑的舒適度和自己認可的休閑方式。
三、應該倡導健康文明的休閑方式
今天,休閑活動已經廣泛進入到尋常百姓家,如何安排好閑暇活動,如何使人們的休閑更健康、更科學、文明呢?由於人們的社會經濟資源的差異,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生活方式也是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休閑與社會生活方式有著緊密聯系,休閑活動內容也是多層次、多樣化的。但是應當指出,休閑內容存在著高低、雅俗之分,也存在著高級享受與低級享受之別。以休閑價值觀看,從精神文化層面給身心帶來益處的活動當然要高雅得多,是最值得加以倡導和推廣的。
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結果。開放的社會環境,富裕的物質生活,寬松的文化氛圍有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增強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律意識和開拓進取精神,增加人們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和差異性。但是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對社會生活方式的消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個人自由度增加,社會交往規則出現了無序化傾向,社會信任度降低,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泛濫,封建主義的落後習俗也在抬頭蔓延,色情、賭博、吸毒等社會丑惡行為成為某些人津津樂道的事情。因此,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條重要任務要求我們,必須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在馬惠娣的《中國公眾休閑狀況調查》顯示,從總體上看,被調查城市居民的閑暇時間有明顯的增加,但閑暇時間數量和閑暇活動質量相比,後者是薄弱環節。閑暇活動單調、活動種類不豐富、趣味不高雅,仍是當前存在的主要傾向。所以,如何開發「以閑暇時間形態存在的社會資源」,加強國民的休閑生活教育,充分認識「閑暇時間」的價值,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學會聰明地用「閑」,營造科學、健康、文明的休閑生活的社會氛圍,以共同建造我們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仍是今後相當長時期的任務。
社會生活方式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能否良性運行和充滿活力,歸跟到底取決於它能否向人們提供符合人的本性與發展的生活方式。倡導「以人為本」,強化人的重要性,必須要有社會責任感,要遵守社會公德和公民道德,必須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國家的利益協調和結合,要弘揚文明、健康、科學的社會生活方式,抵制和批判丑惡落後的生活方式。人們喜聞樂見並熱衷參與的健身活動正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因此應當予以大力的提倡和鼓勵支持。
四、體育健身活動成為人們休閑的重要內容
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但更加重視身心的健康。「以人為本,健康第一」、「花錢買健康」已成為人們意識中的應有之為; 人們喜歡在休閑時間,到體育俱樂部或到社區健身場所甚至在大自然中間,參加各種健身鍛煉和各種文化娛樂體育的活動。在城市社區廣場,健身愛好者豐富多彩的鍛煉活動,儼如一道別致的城市風景線。據北京報道,今年「十一「黃金周,不少人更多地把目光從外出旅遊轉向了參與體育鍛煉,北京城區各主要體育場館均被預定飽滿,並作為節日消閑的一項重要活動。不少人認為,節、假日期間選擇同家人或同事、朋友一起參與體育活動是很好的方式。不少人熱衷野外登山,並安營紮寨,過幾天「世外桃源」的生活。全國各地的節假日登山節活動、江河漂流活動,「國際摩托旅遊節」,「國際搶渡長江挑戰賽」,國際(體育)旅遊節」和以健身與生態旅遊結合的 「自然生態強力運動邀請賽」以及全國各地越來越廣泛的「全民健身周、健身月」等等。奧運冠軍王軍霞組建了全國首家以健康、快樂為主題的「王軍霞健康跑俱樂部」,其初衷也在於此。總之,將休閑與體育健身結合已成為重要選擇。
當體育健身活動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時,人們通過愉快地、自由地、享受體育生活,會產生愉悅感、幸福感,得到生活中健康的滿足;通過體育活動,擴大個人生活的空間,在與人和自然的溝通和交流中,可以敞開心菲表達自己的情感,體育成為一種「無限的自我發展」的手段。通過體育擁有完美的人性和完美的生活,這對提高和改善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也是生活質量提高最好的體現。關心健康,熱衷健身,積極投身豐富多彩的體育健身活動,已經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健康時尚追求。因此,研究和探討休閑體育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應當是一項重要和有意義的任務。人們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健康文明的體育健身活動不僅有利於增強人的體魄,而且有利於建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創造文明進步、友好和諧的社會環境;有利於增強國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體育健身活動由於它的廣泛性、多樣性、趣味性等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們投身其中,已經或正在悄然占據著我們的閑暇時間,成為人們生活方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嚴格的講,體育不等於健康,但屬於體育范疇的全民健身活動,卻與健康息息相關,這正是人們的根本需求。
五、科學健康的休閑活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曾說過:自由時間是不被直接生產勞動所吸收的時間,它包括個人受教育的時間、發展智力的時間、履行社會職能的時間、進行社交活動的時間、自由運用體力和智力的時間,與之相適應,給所有人騰出時間和創造手段,個人會在藝術、科學方面得到發展。馬克思很早就研究了休閑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並強調科學健康的休閑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人們在現在緊張生活之餘,可以通過休閑,放鬆身心來獲得自己的一種精神解放,而精神的自由與人的創造力是相關的,沒有心馳神往的境界,難以發揮出創造力。由此可見,人們對休閑應當有新的認識,對閑暇活動的安排應該有一種更高尚的、精神的、身心的、文化的需求,因此可以說,休閑與人的全面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應當受到高度重視。
休閑已經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我國一種新興的社會文化現象。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當休閑娛樂越來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政府就必須承擔相關的責任,提供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休閑,致力於創造出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在我國提出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尤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尤顯重要。《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符合這種要求。從政府有關部門來說,引導、組織、服務好群眾的休閑生活,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社會安定,推進文化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⑵ 旅遊的定義是什麼
關於旅遊的定義有很多種,這里分別介紹如下:
(1)概念定義。旨在提供一個理論框架,用以確定旅遊的基本特點以及將它與其他類似的、有時是相關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動區別開來。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義,1942年,瑞士學者漢沃克爾和克拉普夫指出:「旅遊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一種現象及關系的總和。這些人不會因而永久居留,並且主要不從事賺錢的活動。」
(2)技術定義。用它來為統計和立法提供旅遊信息。各種旅遊技術定義所提供的含義或限定在國內和國際范疇上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技術定義的採用有助於實現可比性國際旅遊數據收集工作的標准化。世界旅遊組織和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推薦的技術性的統計定義:旅遊指為了休閑、商務或其他目的離開他(她)們慣常環境,到某些地方並停留在那裡,但連續不超過一年的活動。旅遊目的包括六大類:休閑、娛樂、度假;探親訪友;商務、專業訪問;健康醫療;宗教/朝拜;其他。
(3)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4)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5)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6)相互關系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系,即旅遊的綜合性。
(7)生活方式定義。我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8)「遊憩中國網」定義。旅遊的內涵——旅遊是人們在非定居的城市、鄉村、景區和度假區圍繞生態、文化、康體、游樂等功能進行的遊憩活動。旅遊的外延——旅遊應包括:旅遊目的地、旅遊產業、旅遊項目、旅遊產品等由大到小的一系列范疇。
⑶ 怎麼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庭呢
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庭:⑷ 鍛煉為什麼可以防止過度使用手機
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電腦網路已成為21世紀重要通訊和娛樂的工具。電腦網路的存在激發孩子們好奇心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有很多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耽誤了學習和休息時間,影響了學業。臨床心理醫生認為,長時間玩電腦游戲,會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引發頭昏眼花、疲乏無力、雙手震顫、視力下降等症狀;還會在孩子心理上產生一系列變異,會逐漸形成網路依賴心理,導致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食慾下降、行為異常以及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等。
一、青少年沉迷於網路游戲的原因:
1、不良的學業成績很容易受到老師的批評和父母的責備,由此產生的挫敗感,促使青少年轉而尋求其他方式緩解學習壓力,而網路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需要。
2、沉重的學業壓力和家長的過分保護,使得獨生子女往往沒有時間和機會去發展同伴關系,因此他們內心的苦惱常常無人分擔。
3、現在很多孩子不是生活在單親家庭,就是父母太忙,根本沒時間和孩子相處,也很少從心理上真正關心孩子,認為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就是愛,殊不知,孩子會逐漸產生孤獨感,將注意力轉向虛擬世界,從中尋求成就感和歸屬感。
二、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網路游戲的預防作用: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從時間、空間和生理三個方面來避免青少年的網路成癮。第一,從時間上,體育運動「佔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也就減少了上網的時間,而且,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一般交際比較廣泛,參加的社會活動也較多,這樣就不容易沉迷於網路的泥潭之中。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比一般學生要參加更多的學校活動和社會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調整和發展,性格比較外向,更多的參加社會交往等活動,從而可以降低網路成癮的發生;第二,從空間上,學生在運動場上暢快的釋放自己身體和心理的能量,享受運動的快樂,宣洩不良情緒,能夠達到消除心理緊張,放鬆身心,調節心理狀態的目的,從而直接給人帶來愉快和喜悅,調控人的情緒。運動場上學生參與各種體育活動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也能讓他們感受到運動場上鬥智斗勇,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樂趣。而網吧那種偏僻黑暗的室內環境以及網路的虛擬環境與學生張揚、陽光的個性是格格不入的;第三、從人體運動的生理學角度看,運動作為一種應激刺激,導致人體釋放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內啡汰、腦啡汰和其他神經汰,進行適宜科學的體育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免疫力,預防一些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發生。同時人體運動的興奮性可以從大腦傳至肌肉,也可以從肌肉傳至大腦。肌肉活動積極,從肌肉到大腦傳遞的沖動就多,大腦的興奮性水平就高。情緒就會高漲。體育鍛煉之所以能有效調解人的情緒,正是這個道理。還有,國外有位精神病專家研究發現,慢跑一段時間後,人體大腦可以分泌一種心理「愉快」素——β—內啡汰,這種物質能使人體保持一種很好的心理狀態,預防和改善軀體疾病和心理疾病。由此可見體育活動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體育活動能使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嘗試到體育鍛煉帶來的愉快、競爭的刺激、合作的歡樂。體驗到勇敢與頑強、勝利與失敗、挫折與勇氣、拚搏與成功所帶來的興奮與快樂。
三、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做的幾點事情:
1、學校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學校要積極地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定期舉辦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競賽和體育節等活動。培養和積極引導他們參加小規模的體育競賽,豐富他們的體育生活,以吸引他們花更多的時間投身於體育活動,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和興趣,從而使他們能自覺、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為今後的自我鍛煉奠定基礎,不斷強化網癮學生的體育意識。
2、家庭要和睦,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的成長,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搞好學習和和社交能力,使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生活。家長應耐心勸說孩子正確對待電腦游戲,不要被游戲程序弄得廢寢忘食。家長在干預方式上切忌粗暴、簡單化,避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應結合實例講道理,曉之以利弊。家長限制使用電腦的時間,盡可能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加強同父母、老師及同學的情感交流。
3、社會上要充分發揮社區文體活動和現代傳播媒體的作用,鼓勵並組織網癮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並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來。利用社區文體活動和傳播媒體,把網癮學生投入到一個多姿多彩的體育世界裡,使他們能夠經歷體育運動復雜多變的情感體驗,滿足並豐富學生的精神需要,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圍,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