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戶外活動對健康有什麼好處
增加肺活量,增強體質。
Ⅱ 戶外運動和心理健康的關系
心理健康是個體在在各種環境中能保持一種良好適應能力的效能的狀態,一個人不僅僅是生物體,更是一個社會成員,而健康的心理是一個社會人適應社會的基本條件,根據體育心理學研究證明,各項體育運動都需要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堅定的信心、勇敢果斷和堅韌剛毅的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質作為基礎,因此,有針對性的進行運動鍛煉,使糾正心理缺陷。培養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訓練方法,戶外運動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它對保護人們的心理健康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戶外運動與情緒調控
目前我國正處於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時期,城市化的生活增加了個人與家庭的距離,加重了人際關系的淡漠。戶外運動可以使人們的緊張情緒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釋放,戶外運動的刺激性、放縱性。挑戰性和冒險性,使它成為釋放情感、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之一,參加戶外運動,人們可以用獨特的方式宣洩心理壓力,獲得正面的心理能量。通過對比舒適的都市生活和艱辛的戶外運動,我們嘗試生活的不同含義從而更加珍愛生命。
戶外運動與智力發展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不僅使鍛煉者的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反應力思維能力等得以改善和提高,還可以令其情緒穩定、性格開朗,而這些非智力因素對人的智力具有促進作用。人的智力依賴於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良好的體質,特別是良好的神經系統,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戶外運動是在外界有充足氧氣的環境中進行的,能保證大腦的能源供應。其次,戶外運動練習總是伴隨著復雜的智力活動,給大腦和神經系統提供各種信息,不斷對大腦細胞進行刺激,是大腦神經細胞發育健全。大腦神經細胞的分支和突起增多有利於提高大腦皮層活動的強度、協調性和靈活性,可以培養靈活的感知能力、良好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戶外運動對於智力的影響有著積極的意義。
戶外運動與人際交往
戶外運動中,我們與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滿足了人的交往與情感的需要,使我們的內心充滿愉悅,當我們戰勝困難獲得成功,從中發現自己的個人價值,也就獲得了成就感和自我實現的喜悅。戶外運動的過程可以不斷提高我們的情感體驗。戶外運動中體現出來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征服大自然、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大無畏精神,將會增加我們對社會的適應性。
Ⅲ 有關體育保健的小知識
1、在體育鍛煉活動中,了解和掌握動作要領及方法,不僅能夠在運動過程中發揮好技術動作,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而且還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懼,增強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2、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嚴格遵守相關操作規程,在一些體育器械 ( 如鉛球、實心球等 ) 的使用中,要注意選擇適當場地,確保自身安全,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傷及他人安全。
3、選擇最佳運動量例如指數評定法、心率評定法、庫珀評定法、菲克斯評定法、疲勞評定法、簡便評定法、階段評定法等等。
由於每一個人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安靜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選擇最佳運動量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特點、體力狀況、健康水平、體育基礎、生活環境、目的任務等不同情況來決定。
4、整理活動,在體育鍛煉後,所採用的一系列放鬆練習和運動後按摩等恢復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勞,恢復體能,提高鍛煉效果。
整理活動可以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鬆,在運動中,肌肉毛細血管大量開放,肌肉高度緊張,如果激烈運動後立即靜止不動,肌肉內淤積的血液就不能及時流回心臟,肌肉僵硬,疲勞不易消除。
相反,運動後做一些整理活動,使運動慢慢緩和下來,或通過按摩擠壓肌肉和穴位,就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鬆和休息。
5、參加比賽也經常需要一天連續出賽兩三次,包括預賽、准決賽、和決賽,例如田徑和游泳,或是在短短數天中每天連續出賽,例如籃球,這時運動後的營養補充就變得非常重要,對於下次練習的成效或是比賽的結果有絕對的影響。
對運動員而言,運動後的恢復不應該是順其自然,而應該是主動積極補充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和營養,為緊接而來的比賽或訓練做好准備。
6、運動後不能立即洗澡這樣會導致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以致於頭暈眼花渾身無力,還有由於身上的乳酸過多的積累使全身酸痛。
7、參加體育運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運動後(運動前也應適當補充能量)要科學飲食,保證身體的需要,確保取得最佳的鍛煉效果。
(3)戶外運動保健擴展閱讀:
參加體育活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要學會自我監督,隨時注意身體功能狀況變化,若有不良症狀要及時向教師反映情況,採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臟病或其他不適合參與體育活動的疾病而隱瞞病情,勉強參加活動。
要認真檢查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消除安全隱患,要注意場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場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頭土塊,檢查沙坑的鬆散度、是否有石子雜物等,檢查體育設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險,確保自身安全。
科學而安全地進行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愉悅身心,相反,體育運動如果做不到科學、合理、安全,就不能達到運動目的,運動不當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因此,我們懂得一些體育運動安全常識,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知識,養成良好的安全運動習慣,就會達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Ⅳ 多做戶外運動,為什麼有利於養生
世衛組織認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數據統計:每走一步,可推動人體50%的血流動起來,活血化瘀;可擠壓人體50%的血管,是簡單的「血管體操」;至少可運動50%的肌肉,有助於保持肌肉總量。一起來看看走路的19條益處!戶外運動有什麼益處?
5. 減少五臟疾病,五臟六腑需要運動,如果不運動,自然就硬化而得病,因此,步行可以增強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進胃腸有規律的蠕動,增加食慾,增強五臟六腑彈性的功能,很多疾病自然就治癒。
Ⅳ 運動保健有哪些常見的項目
選擇項目原則
要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要讓自己感興趣,使運動得以持久並可陶冶情操。
要符合自身生理、體力特點。以平穩為主,避免劇烈性競技活動。
保證運動的安全性、可靠性。避免出現意外。
選擇多數人容易接受、喜愛的群體項目。便於互相督促,感受集體運動的娛樂性、趣味性。
常見運動項目
氣功
它是現代的心理療法、體育療法、自然療法、信息療法等的綜合運用,它能發揮人的能動性,通過心理調節、意識和身體鍛煉,提高人體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達到「身」與「心」的高度和諧和健康發展。
太極拳
適合身體弱者和慢性病者。太極拳涉及全身主要關節和肌群,長期堅持可增進關節靈活性、增強韌帶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
步行
堅持每天多走路,以步代車。步行不受年齡、體質和場地的限制,活動量可自行調節,並可充分利用零星時間進行鍛煉,例如徒步上下樓梯、上下班等。
徒步旅行
既可游覽名勝,又可鍛煉身體。步行要抬頭挺胸,速度一般以每分鍾60~90步為宜,或每小時5000米,快速可達7000米。要因人而異,以自己感覺良好為准則。每次最好不少於半小時。鞋襪要合腳,少穿衣服。注意安全。
球類:健身球增加指、腕關節功能,養心益智,陶冶情操。適合大多數人。常言道:「十指連心」,健身球就有這個功效。人體12條經絡,有6條經過手部,有三陰三陽,而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三經貫於手掌,在練習健身球時可把經絡與神經、五臟六腑緊密聯系起來,起到通經活絡、舒利關節的作用。
健身球操練方法:①單手托雙球摩擦在掌心中行順轉與逆轉運動。左右手交替進行,每3~5分鍾交換一次。可讓左手多活動些時間,開發大腦右半球功能。②單手托雙球於掌中,在摩擦旋轉的基礎上逐步達到互相交替旋轉,至雙球互相離開旋轉。旋轉方向及動作與摩擦旋轉相同。③帶音節的旋轉。④里外跳躍轉動。⑤雙手四球運動。
每個人的手掌不同,選球進應注意選擇適合自己手掌的。而以空心球為佳。空心球不耗體力,運動量相對於其它的球類較小。
乒乓球打乒乓球可帶動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有全面健身作用。
檯球是一種國際上流行的室內娛樂活動,是智力與體力,運動與娛樂集於一體的健身運動。
羽毛球老少皆宜,運動量可控制。
舞蹈
是一種既鍛煉身體又有利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運動。
扭秧歌
是一種簡單易學、娛樂性、趣味性極強的健身運動。
旅遊
可開闊胸懷和眼界,增加情趣、鍛煉身體,每周可近游一次,每年可遠游一次。
騎自行車
是一種技術性的鍛煉身體的方法,謹防交通事故。
游泳
是適合中老年人進行鍛煉的一項全身性健身運動。水溫宜在30℃以下,屬於冷水浴場。
冷水對人體的物理、化學刺激作用能使機體生理功能產生一系列變化。當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時,血管則收縮,將大量血液驅入內臟和深部組織,引起內臟器官的血管擴張,繼而皮膚的血管又擴張,大量血液又從內臟流入體表,內臟血管又處於收縮狀態,這樣全身血管不斷地一張一縮,得到鍛煉,保持管壁的彈性,防止硬化,增強心腦功能,冷水浴能使血液得到更好的循環。
水壓可改善心肺功能。人站在齊胸的水中,則受12~15千克的水壓,必須加深呼吸,才能完成呼吸動作,使呼吸肌得到鍛煉。因此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
有利於各關節的鍛煉。人在水中將平時的直立運動變成水平運動,使腰椎、四肢關節的活動量增加,使周身得到協調鍛煉。
皮膚得到水中化學物質刺激,能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保護皮膚,防止皮膚病發生。
中老年游泳要特別注意安全措施,要集體或結伴而游,不單獨行動,防止溺水和其他意外。下水前要有3~5分鍾沖洗或擦身,使身體逐漸適應後再下水,預防著涼感冒。游泳過程中要量力而行,千萬不可到急流、漩渦中游。游後用干毛巾擦乾全身,穿好衣服,防止日光曝曬。
跑步
長跑它是一種常見、不受器材條件限制的運動。也是一項全身性運動項目。在長跑時,全身各部位、各系統活動增強,肺活量加大,可改善心肌營養,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使脂肪轉化為熱能,並有減肥、健美作用。
跑步時由於排除雜念,精力集中,使大腦皮質工作疲勞得到較快恢復,改善睡眠,使精力充沛,提高各器官的靈敏度。
跑步流汗可把體內的鉛、鍶、鈹等致癌物質排出體外,故有防癌作用。此外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加強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減少自由基對組織細胞的損傷,延緩衰老。
跑步要領是上體稍前傾,兩腿略彎,重心前移,速度每分鍾80~120步,每次鍛煉要保持30分鍾。也可以因人而異。
慢跑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可到戶外慢跑30分鍾。長期堅持按計劃進行慢跑(中老年以傍晚為好),能振奮精神,有利於身心健康。
原地跑遇到雨、雪或大風天氣,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外出鍛煉時,可在室內原地跑步替代,每分鍾70~90步為宜,持續10~30分鍾,先慢後快減慢。最好出少量汗,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跳繩
這項運動能增加腦中多種神經遞質的活力,使大腦的思維與反應更靈活、敏捷。經常跳繩,可以使人更加聰明、慧穎。繩頭刺激拇指穴位,促進全身經絡循環,雙腳有節奏地與地面接觸,供給大腦更多的特殊能量,益智健腦。跳繩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另外踢毽子也有同樣的作用。
舉啞鈴
是一種使兩臂致全身肌肉得到鍛煉的運動,達到體態健美,身強體壯的目的。一般每周訓練3次,每次30分鍾。
做平衡操
面向牆壁,伸直雙手,手掌緊貼牆壁,使身體成一條直線,然後彎曲手肘,全身做一前一後動作,每天8~10次,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受益頗多。平時站立,行走要保持平衡,成一條線,步伐穩健,忌側身、彎腰、垂頭等不良姿勢,如果堅持做到這些同樣能收到平衡操效果。
練下蹲
若預防直立時產生頭暈眼花等症狀,練下蹲這種運動效果最佳。方法為:雙腿彎屈,體質較好可全蹲,蹲下後停1~2秒鍾再站起來,體差或老年人可半蹲或略作屈膝狀,逐漸加大下蹲力度。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36下,貴在堅持。
唱歌
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運動。歌聲可加快大腦中肽的分解運動,從而活躍以肺為主的全身器官。每天早晨、傍晚或工作之餘面向藍天大聲引吭高歌,可防止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老年病。
爬樓梯
用爬山的心態面對爬樓梯,可以取得與登山運動類似的健身效果。突出增強下肢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保持下肢關節的靈活性,也增強內臟功能,心肺功能。
近年來,隨高層住宅日增,爬樓已成為不少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活動,此活動不受時間、條件限制,簡便易行,安全可靠,是全民開展健身運動的好方法,值得提倡。
爬樓梯的鍛練方法:分三種,快跑登樓與慢跑登樓適合年輕人;緩步登樓適合中、老年人。以一個樓層為12級,每級高20厘米為標准,一分鍾可登6個樓梯組,中老年人可在開始一分鍾登4個樓梯組,大約1秒鍾登一級。12級用12秒,轉彎平台用3秒。3分鍾時間登12個樓梯組,等於上到7樓。下樓用2分鍾。休息一段時間,再重復。開始只重復一次,逐漸增到2次~3次。最後一般穩定在重復5次的狀態上。身體好的可重復7次,或更多。運動量可參閱脈搏數,一般保持110~120次/分鍾,比較合適。或以170-年齡=運動後脈搏數為參考。如此鍛煉,能使精力充沛,頭腦靈活。鍛煉時間以半個小時為佳。
爬樓時注意事項:時間選在樓道上行人稀少,樓梯要清潔,通風採光良好,以空手輕裝便鞋為宜。
Ⅵ 什麼是運動保健
運動保健,又叫中醫健身術,是指運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煉。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宇宙生物界,特別是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運動的特徵,因而積極提倡運動保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體育運動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莊子·刻意》雲:「吹(口句)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己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說明當時用導引等方法運動形體來養生的人,已經為數不少了。《呂氏春秋》中更明確指明了運動養生的意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這里用流水和戶樞為例,說明運動的益處,並從形、氣的關繫上,明確指出了不運動的危害。非常明顯,此在說明一個道理: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黃帝內經》也很重視運動養生,提倡「形勞而不倦」,反對「久坐」、「久卧」,強調應「和於術數」。所謂「術數」,據王冰註:「術數者,保生之大倫」,即指各種養生之道,也包括各種鍛煉身體的方法在內。後漢三國時期,名醫華佗創編了「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做體操,其弟子吳普按照「五禽戲」天天鍛煉,活到90多歲,還耳目聰明、牙齒完好。「五禽戲」的出現,使中醫健身術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為以後其他運動保健形式的出現,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到了晉唐時期,主張運動的養生家多了起來,晉張華《博物志》中所載青牛道士封君達養性法的第一條便是「體欲常少勞,無過度」。南北朝時期,梁陶弘景所輯《養性延命錄》中說:「人慾小勞,但莫至疲及強所不能堪勝耳。人食畢,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快也。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數故也。」唐代名醫孫思邈亦很重視運動養生,他在《保生銘》中提出「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他本人還堅持走步運動,認為「四時氣候和暢之日,量其時節寒溫,出門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為佳」。到宋代,對運動保健的養生法的研究又前進了一步,如蒲虔貫著《保生要錄》,專列「調肢體」一門,主張用導引動形體。明代著名養生學家冷謙著《修令要旨》、王蔡傳撰(修真秘要),均提倡用導引來鍛煉身體。現在,在我國流傳極廣的太極拳,據說是明代戚繼光根據民間拳術總結出來的拳經32勢。清代養生學家曹庭棟創「卧功、坐功、立功三項」,作為簡便易行的導引法,以供老年鍛煉之用。
以上說明,古人是非常重視運動保健的,「動則不衰」是我們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傳統觀點,這同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現代醫學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新陳代謝,使各器官充滿活力,推遲向衰老變化的過程,尤其是對心血管系統,更是極為有益。法國醫生蒂索曾說:「運動就其作用來說,幾乎可以代替任何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葯品並不能代替運動的作用。」話盡管講得有點過頭,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實是,適度的體育運動,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滿朝氣蓬勃的活力和輕松愉快的樂趣;可以幫助建立生活的規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質量,保證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體的適應和代償機能,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總之,運動可以使人健全體魄、防病防老、延長壽命,正因為如此,所以,國外有人說:「運動是健康的源泉」,這同我國清代的教育家顏習齋所說的「養生莫善於習動」。「一身動則一身強」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Ⅶ 戶外活動有哪些小知識
(1)休息與飲水
在外旅行途中的休息同樣要講究方法,而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休息原則:一般應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長短結合,即短時間的休息同長時間的休息應保持一個合理的度。
短休息,是途中臨時的短暫休息,一般時間短,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站著休息為主。這種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時間短。
長休息,長時間的休息在平路旅行一般2小時一次,一次可在20分鍾以內,休息時應卸下所有的負重,先站會後才能坐下休息,不要馬上坐在地上。休息期間,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肩部、頸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時可以活動一下四肢。休息是積極的,而不是躺倒休息。
飲水原則:人體的新陳代謝離不開水,在運動中由於出汗蒸發,人體的需水量比平常多,及時地補充水分是必要的。但同樣要掌握一個度,出現口渴時,應適當地忍耐一下,不要一渴就喝,每次喝水最多一兩口就足夠了,不要猛喝,過量的水只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科學的飲水應當是適量,能滿足人體基本需求即可。
水源可以是自帶的飲水,如白開水、茶水、運動飲料等,途中一般不要喝啤酒、含糖份多的飲品。暑天可以預備一些消暑飲料,如酸梅湯、橄欖湯、酸角湯等,它們既解渴,又能達到消暑作用,但這些飲料的濃度要低一些。
Ⅷ 戶外運動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生命在於運動。適量的運動是健康的身體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戶外運動。在戶外做運動,選擇更多,放得更開,可以大量吸入新鮮的氧氣(前提是在綠色植物充足、空氣污染少的地方);同時,運動過程中流出的大量汗液,對身體裡面廢物、毒物的排放很有好處。要想身體健康強壯,就加強戶外的身體鍛煉吧!
Ⅸ 戶外運動綠色健康這句話對么
戶外運動綠色健康這句話。可以說對,但是缺少賓語。要修改一下。戶外運動綠色健康表語
Ⅹ 戶外運動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心理健康是個體在在各種環境中能保持一種良好適應能力的效能的狀態,一個人不僅僅是生物體,更是一個社會成員,而健康的心理是一個社會人適應社會的基本條件,根據體育心理學研究證明,各項體育運動都需要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堅定的信心、勇敢果斷和堅韌剛毅的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質作為基礎,因此,有針對性的進行運動鍛煉,使糾正心理缺陷。培養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訓練方法,戶外運動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它對保護人們的心理健康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戶外運動與情緒調控
目前我國正處於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時期,城市化的生活增加了個人與家庭的距離,加重了人際關系的淡漠。戶外運動可以使人們的緊張情緒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釋放,戶外運動的刺激性、放縱性。挑戰性和冒險性,使它成為釋放情感、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之一,參加戶外運動,人們可以用獨特的方式宣洩心理壓力,獲得正面的心理能量。通過對比舒適的都市生活和艱辛的戶外運動,我們嘗試生活的不同含義從而更加珍愛生命。
戶外運動與智力發展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不僅使鍛煉者的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反應力思維能力等得以改善和提高,還可以令其情緒穩定、性格開朗,而這些非智力因素對人的智力具有促進作用。人的智力依賴於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良好的體質,特別是良好的神經系統,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戶外運動是在外界有充足氧氣的環境中進行的,能保證大腦的能源供應。其次,戶外運動練習總是伴隨著復雜的智力活動,給大腦和神經系統提供各種信息,不斷對大腦細胞進行刺激,是大腦神經細胞發育健全。大腦神經細胞的分支和突起增多有利於提高大腦皮層活動的強度、協調性和靈活性,可以培養靈活的感知能力、良好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戶外運動對於智力的影響有著積極的意義。
戶外運動與人際交往
戶外運動中,我們與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滿足了人的交往與情感的需要,使我們的內心充滿愉悅,當我們戰勝困難獲得成功,從中發現自己的個人價值,也就獲得了成就感和自我實現的喜悅。戶外運動的過程可以不斷提高我們的情感體驗。戶外運動中體現出來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征服大自然、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大無畏精神,將會增加我們對社會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