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胡人和匈奴人是同族嗎
匈奴(Hsiung-Nu或Xiongnu)人是來自蒙古大草原一帶的游牧民族 的總稱,興起於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秦漢時期稱雄塞北,公元前1世紀時被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等擊潰,匈奴或內服(南匈奴)或西遷西域(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時,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漢朝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接連大敗,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紛紛乘機而起,脫離北匈奴的統治,北匈奴主被迫遠走伊犁河流域、中亞、頓河以東與伏爾加河等地。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佔有匈奴故地,五六十萬匈奴人遂『皆自號鮮卑』,都成了鮮卑人。而鮮卑人以後絕大部分都融入了漢族.
胡人 húrén
(1) [Tartars;Mongols]∶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稱呼
(2) [foreigner]∶泛指外國人
中國古代漢人稱除了漢人以外部族的稱呼,通常是指中國北方以及西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鮮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國、契丹、女真等部落,帶有藐視的意義,指其為不文明,未開化的化外之民。
B. 英語手抄報(關於春節的)要翻譯、圖片、英文
【中國傳統節日之——春節】
時間:農歷正月初一Time:thefirstdayofthelunarcalendar
英文:SpringFestival釋義:春節是農歷的一歲之首,俗稱「大年」。.
起源:春節的來歷,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初年,改農歷為公歷[陽歷]後,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Origin:TheoriginoftheSpringfestival,..,,anditmeantthewholespring,,.Afterthe1911Revolution,,andmakethenewyear』sdayastheSpringFestival.UntilSeptember27th,1949,ontheCPPCCchangedthenewyear』sdayasSpringFestivalformally,.
相關傳說
年:人們常把過春節說成「過年」,而「年」的最初含義與今天根本不同。據說,在很古的時候,世界上有一種最凶惡的野獸叫「年」。它生長得比駱駝還大。跑起來比風還快,吼起來比雷還響。它一出來,見人吃人,見畜傷畜,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天神為了懲罰「年」,把它鎖進深山,只許它一年出山一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年」有「三怕」——怕紅顏色、怕響聲、怕火光。於是,有一年臘月三十晚,大夥在門口貼上紅紙,不斷地敲鑼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裡徹夜點上燈。「年」晚上來了一看,家家燈光通明;一聽,處處放炮聲,嚇得它不敢進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來,見還是戶戶門上紅,遍地咚咚響,嚇得它膽顫心驚,調頭又跑回去了。從此後,「年」一直沒敢再來,據說餓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後來,人們才把防「年」、「驅年」,變成安安穩穩地過年了。「年」沒有了,但是過年的習俗仍保持著。鮮紅的春聯,輝煌的燈火,清脆的爆竹,響亮的鑼鼓,年年如此
TheLegend
Peopleoftensaid「TheSpringFestival」,the」yaer」.It』ssaidthatinaveryancienttime,」year」.Itwaslargerthancamel.Itranfasterthanwind,itroaredlouderthanthunder.Whenitcameout,eatpeopleandhuntcattle,people』.Thegodinordertopunishthe」year」,lockeditintoamountain,anditcouldgooutonceayear.「year」:itwasafraidofredcolor,noiseandfire.So,,keepbeatingdrumsandgongs,squibfirecrackers,.The「year」;,itwassofrightenedthatitcouldn』tgotothevillage.,,,soitcametothehillinhurry.Sincethen,the」year」wasafraidofcomingback,.Afterwards,peopleturnedpreventingthe「year」intochasingthe「year」out.The「year」hasgone,butthetraditionisstillreminds.Redcouplets,brilliantlight,crispfirecrackers,loudgongsanddrums,yearafteryear.
C. 㣚族喜歡什麼體育活動
1、侗族摔跤歷史悠久,是貴州省有名的傳統少數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在雙江以及周邊侗族地區,摔跤活動蔚然成風,老的教,少的學,老少齊上陣
2、侗族 毽 球
毽球運動是手毽演變而來,手毽是由播種水稻時,扔接稻秧動作產生的體育運動,是一種隔網競賽的體育項目。比賽場地採用羽毛場雙打場地,長11.88米,寬6.1米。場地上空6米以內(由地面計算)和場地四周2米以內不得有障礙物,中間以球網相隔,球網的中部頂端距地面垂直高度男子為1.60米,女子為1.50米。參賽隊由6人組成,其中隊長1人(左臂佩帶明顯標志)。比賽時,雙方各派三名選手出場。其技法以踢、觸為主,有頭槌、腳踏球、倒勾、凌空掃射等動作。可用頭、腳及身體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去觸球。毽球打法類似於藤球、排球。
3、侗族壓加
4、侗族高蹺。
D. 八字成語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精誠所致,金石為開。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有則改之,無則加冕。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一日不見,如隔上秋。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聰明一世,糊塗一事。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E. 同族元素,原子序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大,為什麼
一看就知道樓主物理沒學好,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公式f=mv^2/r
電子質量一定,運動速度一定
由公式可知力f越小,那麼半徑r不就越大嘛
形象點講就是因為原子核力太小,拉不住電子嘛
F. 各位誰知道內分泌失調不育怎麼辦很感謝!!
人體的內分泌腺激素可以保持生理處於平衡,但這些生長調節劑一般會隨年齡增長而失調回,這也就是為什麼答年紀越小,內分泌越少成為困擾我們的話題,可隨著年齡增長,就需要給它更多關注。有些人的內分泌失調來自於遺傳。"1、平時保持好心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2、多參加些社區活動,晚上可以去廣場學學廣場舞蹈,多交些朋友,聊聊天 3、晚上睡覺前可以泡泡腳,聽聽舒緩的歌曲 4、感恩生活帶給你的一切,不埋怨任何人。 5、對自己好一點, 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愛俐青春寶知名的產品補充,見效比較快,當然也可以用植物雌激素調整。希望能幫到您!!!
G. 為什麼越南人覺得廣東廣西人和他們同族,對他們有祖國般的感情
許多人看網路推文,可能會看見有的文章說,越南人說兩廣地區以及香港人是和他們同族,有密切的關聯,和他們有一樣的文化,語言方面也很相似,對他們有同胞般的感情。大家可能都會對此感覺很奇怪,為什麼這么說呢。
先說一下越南人,越南人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各族人民。越南全國有54個民族,總人口9344萬(2015年),其中京族占總人口86%,少數民族中岱依族、傣族、芒族、華族、儂族人口均超過50萬。越南的官方語言、通用語言及主要民族語言均為越南語。關於越南語的譜系分類,過去曾經存在許多爭論。由於越南語與漢語和侗台語都有密切聯系,有學者主張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所說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但經過近數十年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越南語屬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
H. 有誰知道滿族,彝族,白族,納西族,傣族的生活習性
滿族生活習慣:
滿族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年前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一帶地區。滿族的直系祖先原稱"黑水鞠",後發展為"女真"。
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女真各部,創立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建立後金,皇太極繼位稱帝後,率清軍進關,統一全國,廢除"女真"舊稱,定族名為"滿州",建國以後才通稱為"滿族"。
滿族是一個英勇善戰的馬上民族,她在保衛祖國邊疆、制止外國侵略方面作出了貢獻。康熙年間,眾八旗子弟就驅逐了沙俄侵略者,乾隆時又與西藏人民共同打敗了英國殖民者。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也涌現了一批像陳翰章、關向應等英雄人物。
滿族人民在文化方面也是頗有造詣,對祖國文化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語言學家羅常培,作家老舍等都是滿族傑出的知識分子。
抬神:過去滿族人信奉薩滿教,祭司人叫察瑪、老察瑪為了考驗新察瑪,要把在農歷七月初七採回的捻祈香放在新察瑪的鼻子下點燃,待捻香燃盡(三柱香),受考驗者流出鼻涕、眼淚才算心誠,否則沒資格當察瑪,此謂"招神"經過考驗允許當察瑪的人要跟老察瑪學習祭神歌詞,學擊鼓甩腰鈴,學會後就可以參加祭祖活動。(族長叫穆昆達)
滾冰:一般正月十五晚上觀燈,十六晚上就去"滾冰",滿族青年由年輕的媳婦領著到村邊的小河冰上或村中井台旁的結冰處,在冰上翻身打滾,目的是滾掉晦氣以迎喜洋。(葷油壇子挪一下動大葷,今年婚事能成)
不吃狗肉典故:相傳在一次戰役中,努爾哈赤身受重傷,精疲力竭沉睡在一個草棚中,敵軍進行夜間偷襲放火燒棚,追隨他許久的一條獵犬機智過人,自己跑到河中用身體淋水在努爾哈赤身邊的草堆上,就這樣一次次淋水跑了一夜終於累死了。為感激狗的救命之恩,努爾哈赤下令,不許任何人吃狗肉。
滿族烹調以燒、烤為主,擅用生醬(大醬)。蔬菜隨季節不同而變化,經常食野菜(薔蒿、蒙菜等)及菌類。滿族先人好漁獵,喜吃肉食,尤其豬肉。豬肉多用白水煮,謂之"白煮肉"。設大宴時多用烤全羊。
滿族飲食中,主食以黏食、麵食、甜食、涼食為主,兼食米飯,如粘豆包、切糕、豆面卷子、茄子葉和菠蘿葉餅、水團子、灼子、鍋貼等。副食可分為肉類和菜類。肉類一部分是野獸、野禽,一部分是家禽家畜。滿族的特色肉類有全羊席、蜜汁羊肉、七星羊肉、糟蒸小豬、野參七星肘子、白肉血腸等、特色禽類菜、掛爐雞、蘑菇燉雞等。滿族的菜類一是山菜如蕨菜、山白菜、苦條菜、還有木耳、猴頭蘑、榛蘑、元蘑、白蘑、松蘑等,二是人工種植的菜如白菜、蘿卜、茄子、芹菜、菠菜、韭菜、辣椒等。
滿族人還發現了曬、腌、漬、窖儲等保存肉、菜的方法。曬:肉脯、乾菜、土豆乾、黃瓜錢;腌:醬腌;漬:漬酸菜;窖儲:白菜、蘿卜
彝族生活習慣: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四省區。人口約為776萬(2000年)。使用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原有一種表意文字。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規范試行方案》,確定819個規范彝字,並開始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西南土著部落融合而成的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彝族地區的經濟是以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封建地主經濟。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稻穀及其他麥類和豆類。有飼養家禽、蜜蜂以及狩獵、捕魚、打草鞋、挖葯材等家庭副業。彝文典籍浩繁,敘事長詩《阿詩瑪》最有名。彝族在天文、歷法、氣象、醫葯等方面都有獨特的創造和貢獻。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歷史上盛行父子連名。人死多行火葬。傳統節日以火把節最為隆重。服裝形式很多,常見的是男子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頭頂留二、三寸頭發一小塊,裹以數丈長的青藍布包頭。男子以無須為美。女子穿鑲邊或綉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長裙,外出時男女都穿「擦爾瓦」,形如斗篷。一般信多神、畢摩,亦有人信基督教、天主教。
習俗
民間素有「打羊」、「打牛」迎賓待客之習。
婚俗
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准備。
食俗
大多數彝族習慣於日食三餐,以雜糧面、米為主食。肉食以豬、羊、牛肉為主。彝族日常飲料有酒、茶,以酒待客。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蕎粑,彝族風味主食;麵糊酸菜肉,彝族農家常菜;白水煮乳豬,雲南彝族傳統佳餚,用乳豬水煮後蘸食;鍋巴油粉,雲南彝族風味名小吃,用豌豆面製成。
節慶
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等。
白族生活習慣:
白族就是漢族的一個分支,其所謂的節日都是漢族被遺忘的節日。
由於地處偏僻,不可否認歷史上民家母系中南方各族的血液較多。
其所謂白族的服飾,是在滿清禁漢服後形成的帶襟服飾。
白族舞蹈就是漢族舞蹈的遺存 歷史上漢族是個非常喜歡跳舞的民族
解放前白族被稱為 民家 就像客家 一樣 都是遷徙的漢族的一枝 語言都是漢語 但和普通話發音不一致 古音較多 但語法根底都是漢語的
解放前 根據國家的民族劃分政策 劃分為所謂的白族 其實土家族也是這樣劃出去去的 當時客家也是准備劃分為少數民族的 但客家人太多 而且客家人堅決反對把自己劃分出漢族 他們強烈的漢族意識讓民族學家放棄了單獨劃分為一個民族的計劃。
還有個穿青族,所有成分都是標準的漢族,但當時和當地的土著漢族有矛盾,堅決要求劃分為少數民族。雖然沒有明確,但穿青族的名稱卻也流了下來。
其實在雲南 民家的文化水平比周圍的任何一個民族都高的多 高門大姓的族譜都是些來自中原 民家的姓都是標準的漢姓 其大姓和漢族大姓完全一致
實際上國家從確定基諾族以後,已經非常實事求是。不在確認新的民族。實踐證明,來自於蘇聯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劃分是和中國復興的目標相悖的
去白族地區的朋友看到的實際上就是漢族的文化。
納西族生活習慣: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 、 四川省部分地區,少數在西藏。人口27.8萬(1990)。使用納西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多數人通用漢語文。古時有過象形文字,稱東巴文;另一種文字為音節文字,稱哥巴文。1957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方案。納西族的名稱來自古代髦人的一個部落名。在族源上屬古代羌人向南遷徙的一支。其先民晉代史籍稱摩沙夷,唐代稱摩些蠻。唐初曾建立越析詔,後為南詔所滅。元明到清初,一些首領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襲封建土司官職。清朝雍正元年改土歸流,大部分地區發展為封建地主經濟。
納西族以經營農業為主。主要產大米、玉米、麥、土豆和棉、麻。金沙江河套地帶是林區。玉龍山區植物種類繁多,以植物倉庫之稱聞名於世。納西族創造了優秀的文化和藝術。《東巴經》卷帙浩繁,是研究納西族社會歷史發展、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寶貴資料。《白沙細樂》和《麗江古樂》是有名的大型古典樂曲。家庭為一夫一妻制。人死後,自古通行火葬,清末以後部分地區開始行土葬。男子著裝和漢族相似。麗江地區的婦女穿大褂,寬腰大袖,外加坎肩,綴有刺綉的七星和日、月,意為勤勞。寧蒗地區的婦女著長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頭,佩大銀耳環。傳統節日有正月農具會、三月龍王廟會、七月騾馬會,此外還有春節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火把節等。多信仰東巴教,屬多神教,天、地、山、水、風、火等自然現象和自然物都被視為神靈。
傣族生活習慣:
西雙版納傣族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後,原始宗教的信仰仍保留下來。傣族先民早期認為,世間萬物,包括人和動物、植物,以至一切無生物都有靈魂,而且靈魂是不死的,它可以離開物而存在。認為生病是靈魂受到了某種傷害;而死亡,則是靈魂離開肉體不再回來了。人們出於對各種疾病和災害的恐懼,也出於對制服病痛,戰勝災害的強烈願望,力圖通過招魂(也稱叫魂)把受到傷害或游離了的靈魂招回來。不僅可以為人招魂,也可以為家畜家禽和穀物等招魂。
西雙版納傣族替人招魂的主要方式有「喚歡龍」(招大魂)、「喚歡囡」(招小魂)、「菲歡」(換魂)和「喚歡南朗」(招黑姑娘魂)四種。替家畜家禽和莊稼招魂的主要有「喚歡為懷」(招牛魂)、「喚歡蓋」(招雞魂)和「喚歡毫」(招稻穀魂)等 三種。
據調查,西雙版納傣族共有81種招(叫)魂方法。他們認為,人身上有32 個大鬼,92個小鬼。只要其中某一個鬼魂受到傷害或離開人體,人體的某個部位就會生病,甚至死亡。為了治病,就要用81種招魂方法中相應的一種來招魂。所有叫魂方式中,最著名的是「喚歡南朗」,即叫黑姑娘魂,它有長篇叫魂詞 。
招魂儀式因地區而異:有的地區,要請村寨中專門負責祭祀的波占來念誦叫魂詞招魂;有的地區,由年邁的家長來進行。替人招魂有招魂詞,例如招「兒女魂」的招魂詞是這樣的:「今天是吉祥的日子,我來把魂叫。魂啊魂,爹媽愛的魂,別去躲在山洞獨自悲哀,別去躲在河邊眼淚汪汪,別鑽進樹林草棵,別去鑽在牛馬身上。頭魂要回到頭里住,牙魂要回到牙里居,耳魂眼魂要回到頭上來,皮魂要回到人身上,腳魂不要到處奔走。32魂要今天回來,92魂要今天回來!所有的魂啊魂,今天要集中,父母親要給你們拴線。撒!魂回來了!」叫谷魂、牛魂、雞鴨都有一套禮儀,也有固定的叫魂詞。
除了招魂禮儀,西雙版納傣族還有一套喪葬禮儀。傣族傳統的葬法是土葬和火葬,火葬較為普遍。
以前,傣族內部有嚴格的等級區分,不同等級人對「死」的叫法不同,墓地不同,葬法也不同。家中死了人,首先是報表。家中有人死了,要立即通知全寨鄉親及親戚朋友。鄰居和親友們聞訊趕來後,立即分頭做各種喪葬的准備工作。
家中人要抓緊時間給死者沐浴更衣,若死者是男性,還要剃光頭發。洗浴後,給死者穿上兩套新衣服,裡面一套最好是白衣白褲。
接著要請寺廟的僧 侶為死者誦經超度,親屬哭喪。接下來是先擇出殯的吉日和選擇墳地。選擇墳地要根據死者的身份地位,到規定的墳山用拋雞蛋法確定墳地。
最後是按擇定的吉日出殯和火葬。出殯那天,要把竹樓清掃一遍。搬開火塘上的鐵三角架,將火灰清掃干凈。再把死者生前的生活用物清理出來,或火化或丟進江河讓水沖走。同時還要用一隻砂堝、一個布袋,裝上穀物種子送到墓地,以供死者靈魂到陰間去播種。
出殯時,僧侶和尚走在前頭,為死者引路,親友及寨人排成長隊跟在遺體後面。提砂堝、布袋的人到達墓地後,迅速返回家中,重新安放火塘上的鐵三角架,重新點燃塘火。送葬隊伍要敲鑼打鼓,鳴放火槍,以示隆重。到達墳地後,大多數送葬者即可返回,留下數十名壯年男子挖坑掩埋或火化遺體。送葬結束後,還要請僧侶誦一部《芒嘎拉》經文,送家神家鬼。至此,喪事才算辦完。
若是夫妻中的一方死去,還要舉行一個斷絕夫妻關系的儀式:生者取來一條栓有檳榔的白線和一對蠟條。自己握住線的一端,另一端系在死者的棺木的或抬屍板上。一位長者將白線從中間斬斷,就表示斷絕了夫妻關系。之後,男的可以重娶,女的可以改嫁,不受約束。
婚禮
傣族是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一般有父母和子女兩代,也有祖孫三代同堂的。兒女長大結婚以後,便與父母分居另立家庭。父母大多隨幼子或幼婦女同住,家庭財產由幼子女繼承,幼子女負責贍養父母;已分居的兒女也可以得到部分財產,數量很少。家庭中男女平等,經濟獨立,
婦女在結婚前就開始有個人積蓄,結婚帶男方家的財物一旦離婚可以攜帶回娘家;男方到女方家上門期間,若夫妻關系破裂,男子也可以搬著自己的東西回父母處。寡婦可以改嫁,也可以招男子上門。如果男方離家數月沒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夫婦死去,不管年紀多大,都要辦離婚手續,手續簡單,將一對蠟燭放在亡者棺上,即表示與死者離異。
祭祀
傣放禁忌很多。客人、長輩、男子居下時,婦女不和早樓。男人所用衣物和工具,婦女不得過。媳婦不能與公公、叔伯直接傳遞東西,必須傳遞時,媳婦要把傳遞的物品放在桌上或適當的地方,再請公公、叔伯去取。男女相遇,女的讓路於下方。路遇公婆,媳婦要把裙子拉緊躬身讓路。祭龍時,外族人不能參加祭典;參加祭典者不能抽煙,不得講外族話,不得作農活,不得帶一枝一葉進村寨。住房正中的柱子不能靠。勐拉普洱上、中、下三寨,入佛寺時須脫鞋,不許摸小和尚的頭。客人上竹樓禁坐火塘上方及跨火塘,不能入主人卧室。
I. 太平天國雖然信的是洋教,但好歹是同族啊!清妖雖然奉孔,但是韃擼啊!為何當時大部分知識分子支持清妖
說知識分子有點抬舉他們了,只能說是讀書人,而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又為考取功名,只是牆頭草,支持清政府只是為了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