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讓大班的區域材料更具有挑戰性
在實踐中,我有以下一些心得體會。 1、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區域活動材料。 以「我們的祖國真大「主題為背景的區域活動為例,我們結合「寶貝真多「活動,提供 了很多積木,希望通過對積木的操作,來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搭建出各種各樣的寶 貝,如兵器等。剛開始,幼兒還很感興趣,他們很快就搭建了兵器,有大刀、槍等,但時間 不長,這個區域就沒人光顧了。觀察到這種情況,我進行了反思:大班幼兒創造慾望強烈, 所提供的積木不能夠滿足幼兒這種強烈的創造慾望,更好地促進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 展。為此,我們投放了一些牙膏盒、紙箱等廢舊物品。很快,這些新材料吸引了幼兒,孩子 們藉助這些材料搭建出了不同的兵器,還搭建出了其它的一些寶貝,如指南針等。由此可見, 如果材料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不能夠促進幼兒發展的。 2、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情況投放區域材料。 以「我們的祖國真大」主題為背景的區域活動為例,我們在「表演區」為孩子提供了 「藏族人們的衣服和解放軍叔叔的帽子、包等」,希望幼兒按提供的衣物進行分角色表演。 孩子們發現新的材料後,開始還嘗試進行表演。她們先進行角色分配,然後合作表演。但由 於此類活動幼兒接觸的還不多,太興奮,所以常常為了強角色而表演不下去,再加上孩子們 合作表演故事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很快,孩子們就放棄了。這個材料就被孩子們丟在一邊, 無人問津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投放了新的材料:幼兒熟悉的故事的磁帶,如《月亮船》、 再提供相應角色的手偶、頭飾等。幼兒可一邊聽故事一邊合作表演。由於故事比較熟悉,孩 子們表演起來難度小了許多,她們對該區域的興趣變得濃厚了,也更加體現了主題教育內容。
『貳』 影響高中生學業成功的因素
第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對自己的挑戰性期望。學習是要依靠學生自覺意識和自信的行為的,課堂上如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自信地、主動參與學習,這是決定學習有效性的首要因素。有了興趣和動機,學生就會對自己有挑戰性的期望。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挑戰水平,對於有的學生生來說,從不會到會是挑戰,對於有的學生來說,會了之後追求卓越是挑戰,一個人對自己有了挑戰的期望,才能真正進入學習過程。就這一點來說,教師只有通過各種活動和評價來達成,在學生學習的初期,知識本身並沒有這一功能。成功教育和賞識教育正是利用這一因素的。
第二,合適的學習時間和有效的學習機會。表面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時間和機會很多,但教師要創設合適、有效的的學習情境才能帶來學生好的學業表現。因為好的情境創設,將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此事進行的學習無論是探究式還是接受式,都是知識的有意義建構,都是主動學習。現行的「導學案」淡化了教師的組織教學和「導入」過程,其背後的理念在於只要學生動手做了題就是主動參與了學習。
第三,教師針對性教學。學習本身就是個性化的,所以只有針對性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的教學。目前制約這一因素的根本原因是班級授課,並且是大班容量的教學。課改以來形成的「先學後教」使這一因素在教學中能夠較好地發揮作用,因為在學生先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較准確和全面地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並作出針對性的講解。
由上可知,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三個因素,其根本上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在教學中具有主導的地位,從學生學習興趣的有無——有效學習機會的出現——針對性的教學無一不對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專業技能提出挑戰。
『叄』 幼兒園大班手工運動員翻跟斗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內容,能區分繞口令中「六、漏、右」的字音,認真傾聽同伴的發音。 2、體驗念繞口令「繞口」「快速」的樂趣。 【活動准備】 「翻跟斗」圖文結合的文字圖片、音樂節奏、肚兜、繞口令。 【活動過程】 一、討論「繞口令」。 師:你知道什麼是「繞口令」嗎?你會念繞口令嗎? 二、玩玩「繞口令」。 (一)教師展示「翻跟斗」。 1、師:我念的怎麼樣?你聽清楚我說的嗎?它說了一件什麼事情? 2、教師出示圖示:小妞妞圍兜兜,兜兜是什麼?你圍過兜兜嗎?(教師出示肚兜,介紹肚兜是中國特有的) 師:左邊翻個六,漏了九顆豆,右邊翻個九,漏了六顆豆,是什麼意思? (二)幼兒初步嘗試念「翻跟斗」——相近字音的練習。 1、大家已經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那我們試著念一念? 2、相近字音反復念:這個繞口令中,哪些字音比較容易說錯?(鼓勵幼兒找出「妞妞、兜兜和豆豆」、「漏、六、右」的字音) 三、賽賽「繞口令」(小組挑戰) 1、教師幼兒分組朗誦,幼兒互評。 2、加上節奏,讓幼兒集體挑戰。 師:(教師敲打節奏)我們和這個音樂節奏,也能說清楚嗎?(集體朗誦) 3、分組進行比賽。 4、個人挑戰賽。 師:有沒有小朋友覺得不服氣的,你覺得如果你自己一個人念這個繞口令速度還要快,可以上來挑戰一下的。 四、活動延伸。 師:有小朋友還要挑戰的嗎?一會回教室後,可以找你的朋友挑戰一下。 繞口令《翻跟斗》 小妞妞,圍兜兜, 兜兜里頭裝豆豆。 吃了豆豆翻跟頭, 左邊翻個六, 漏了九顆豆; 右邊翻個九, 漏了六顆豆。 問你翻了幾個大跟頭, 漏了幾顆小豆豆
『肆』 大班數學活動《猜猜有什麼不一樣》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活動《猜猜有什麼不一樣》教學反思
1、選材生活化、趣味化、經驗化。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身子女,他們關注自身比較多,不太會去關注周圍的其他的小朋友和他自己到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猜猜有什麼不一樣》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孩子自身作為一種活動的材料來參與到整個活動當中,使這樣的一個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也是一個能符合大班幼兒思維水平和活動能力的教學活動。同時符合新《綱要》的指示:科學領域的知識應該「情境化、、過程化、生活化、經驗化」。
2、活動目標指向清晰,層層落實。
教師通過三個環節的設計來層層落實目標:首先,請一個小朋友說出某一種差異以及某一種判斷的標准,然後請小朋友按照要求來表現出來,如果是按照頭發是短的和長的,我們可以怎麼分,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知道按照頭發可以這樣分。其次,老師在沒有告訴幼兒標準的情況之下,請一些幼兒做出來,也就是呈現一個結果,然後讓幼兒來猜,這其中有什麼規律或者說是有什麼分類的標准,顯然對幼兒是充滿思維挑戰的,幼兒需要把這個標准給找出來,然後清楚地表述,如:穿園服的和不穿園服的不同。最後,教師讓幼兒小組合作、設定標准,並且按照這個標准做出來,然後讓另一組幼兒猜。
這一環節更加凸顯了幼兒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
3、目標多元整合,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游戲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數學分類的經驗,也獲得了學習遵守游戲規則、語言表達等經驗。在活動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有些不是數學問題,但需要幼兒去解決問題,比如說一組幼兒已經按照「高矮」標准進行分類,另一組幼兒馬上調整變成「扎辮子」標准進行分類,以不違犯游戲規則,這體現了本次活動的一大價值,即注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此外,教師根據大班幼兒思維水平,即大班幼兒已經能夠與同伴確認某一個共同目的,然後圍繞這個目的去共同努力做一件事情。在今天的活動中,教師提出的目標是「在參與游戲過程中,學習商量和合作」,教師很巧妙地設計了「猜猜有什麼不一樣」的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商量與合作。
4、活動操作材料簡便易行,實用有效。
教師只是准備了兩個呼啦圈,兩個用於積分的小象玩具,這些都是幼兒園里常見的、隨手可取的材料,以及教師充分利用了每個幼兒身體上(外在的、所帶的)自然的特點(服飾、高矮、性別等不同)來組織展開活動。這是我們應該大力倡導的一種理念,就是教學設計並不在於內容環節有多少難、活動操作材料有多復雜,而是應該首先准確把握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領域核心經驗、主題核心經驗,然後採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幼兒能夠充分地參與,體現活動材料以及教學形式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5、師幼互動積極有效。
老師對幼兒的回答能積極有效地回應,在過程中能及時歸納總結幼兒的操作行為(「 人除了能用眼睛一看就能看見不同,還有一些不同時看不見,需要好好想一想、找一找的」),以此不斷推進活動,也能運用兒歌(「紅圈圈、綠圈圈,按什麼不同來站圈,三、二、一」 )組織游戲活動,較好地體現了教師在幼兒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
『伍』 怎樣算得快 大班教案
幼兒園大班游戲教案:看誰算得快
教師:屈老師
玩法:
1、請兩名幼兒參加游戲,其中一名幼兒做「挑戰者」與另一名幼兒比賽。其餘幼兒將兩只手交叉在胸前,分別代表兩名參加游戲的幼兒。
2、游戲開始,教師口報算式,例如2+4,兩名幼兒誰先報出正確答案,誰得一分。其餘幼兒將代表這名優勝者豎起一指以計分。以此類推,先得三分者勝。
3、勝出的幼兒可繼續游戲,教師可再請另一名幼兒做「挑戰者」參與游戲。
准備:
已學習過10以內的加減法。
提示:
1、通過速算游戲,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2、對決出的優勝者給予一定的鼓勵。
3、比賽時,應選擇程度相當的幼兒比賽。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