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經常開展的體育活動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1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這一目標是確定幼兒園教育任務、評估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根本依據,國家通過這一目標對全國幼兒園教育進行領導和調控。 幼兒園教育目標是根據教育目的並結合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提出來的。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幼兒,它體現了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並兼顧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幼兒園教育目標對體、智、德、美各個方面都有相關描述,其提法又與學校教育目標略有不同,如把「體」放到了第一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健全發展較以後各年齡階段更為重要的緣故。 2.簡述幼兒體育的內容。體育活動是幼兒體育的主要內容,通過體育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體質,發展基本動作,培養勇敢、自信等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以及堅強的意志品質等。幼兒除了在幼兒園中每天要接受一定的體育活動鍛煉以外,在家庭中也應該保證讓幼兒有一定的體育活動時間。其中,幼兒每天的戶外體育活動原則上不能少於一小時。 幼兒的體育活動內容主要有: ①基本動作練習,如走、跑、跳、平衡、鑽爬、攀登、投擲等; ②身體姿勢及體操練習,如走、坐、立的姿勢; ③體育游戲,以開展某種基本動作練習為主的、有一定練習規則的體育活動。 3幼小不銜接的主要原因是幼兒園與小學階段教育存在差異:1)學習時間不同。(2)生活制度不同(3)教學方式不同。(4)睡眠時間不同5)師生關系不同6)家長要求不同 4簡述教師「教」和幼兒的「學」之間的關系。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包含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兩類活動。兩類活動相互交織,不可分割。 (1)教師的「教」,是指教師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教」的活動主要通過兩個途徑進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間接地「教」。前者是教師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內容傳遞給幼兒;後者是指教師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講給幼兒聽,而是通過環境中適當的中介,比如,利用環境中的玩具、榜樣、幼兒關心的現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迴地達到教育目的。 (2)幼兒的「學」。幼兒是自身學習的主體,其是否接受知識、到何種程度,主要依賴於幼兒的興趣、經驗、認知能力、情感等。幼兒的學包括「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等形式。前者是指學習者主要通過教師的言語講授獲得知識、技能、概念等的學習方式;後者是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自實踐、與人交往等去發現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從而獲得各種直接經驗、體驗以及思維方法的學習方式。
❷ 古代世界各地體育活動的特點
你問「古代世界各地體育活動的特點」,這個題目太大了,可以寫一篇論文了。我只說說中國古代體育和體育發展有哪些特點
中國體育文化的特點集中到一點,可以概括為以修煉內功為主,講求身心養生,不尚外力,不尚競技。
中國體育文化特點的形成,是有多種多樣的條件和原因的,大體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十點。第一,從自然地理環境來看,中國是內陸型大國,北、西、南三面與外國陸路交通不便,東瀕海洋,水路更難通往外國,而國內幅員遼闊,大有發展餘地。這種自然條件使中國成為一個內向型,內省型民族。
第二,從經濟發展來看,幾千年以農立國,重農抑商,對外封閉,自然經濟占絕對統治地位,工商業難以繁榮,少有商品市場經濟的競爭。
第三,從政治體制來看,幾千年來一直盛行君主專制統治,缺少民主政治。在西周成康之治五十多年間形成的名為「禮射」的每年全國性體育運動盛會,到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因小國林立,紛爭不斷,已經廢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更加強了中央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統治,迫使大多數民眾甘當臣民、順民,這不免影響了體育的發展。
第四,從軍事斗爭來看,中國國土廣大,長期注重治軍防禦外族入侵,多與鄰國和睦相處,少有對外發動戰爭,這也制約了軍事體育和民間體育的發展。
第五,從民族文化心理來看,華夏民族在上述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代代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這種民族性格,即順應自然與社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善於吃苦耐勞,自力更生,有很強的承受能力,不求對外爭奪。
第六,從世界觀、社會觀來看,中國從《周易》起就強調世界萬物和合相雜,「和實生物」,「天人合一」。變化無窮,衍生不息,含有樸素的唯物論辯證法思想,隨後儒家思想更突出「和而不同」,講求「中庸」之道,不走極端,「天一合一」,人要與自然、社會和諧相處,體育要達到身心平衡。
第七,從生命觀、養生觀來看,我國古人以元氣學說來解釋人的生命,認為人的生命是天地父母陰陽二氣和諧結合的產物,從西周起體育運動就有「導引」,後來發展為氣功,力求通過動靜結合達到陰陽二氣平衡、精氣神形四者統一,這樣才能健康長壽。起源於隋唐時期的少林寺武功和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太極拳,也很重視運氣和內功。
第八,從道德觀、倫理觀來看,我國古人西周起就重「禮」,即重禮儀,講禮讓,言行舉止要以德、仁作為道德標准,以「己所不欲,勿施予人」作為倫理規范,倡導「不為人先」、「不與人爭」,告誡「爭則亂,亂則窮」,鄙視爭強好勝,止足為教,期安相養,強調家族、宗族集體榮譽和俠義柔腸。
第九,從天神論、宗教觀來看,我國古人信奉一神教,並無諸神分爭,視帝王為天子,人間諸事均由一個天神安排,祭祀供奉一個天神。漢代以後,儒、道、釋三教都是宣揚順從天命、天道、天意、安分守己,與世無爭。
第十,從教育觀、審美觀來看,中國古人把體育作為個人修身養性、強身養生之舉。沒有把德、智、體三育並列為學校教育的三個重點,漢朝以來教育文武分家,學校中通常學文者不學武,視習武為少數武人的專業訓練。
❸ 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特點
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的組織形式之一,有著自身的特點。認識課外體育活動的特點對於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課外體育活動的特點如下:
1.規定參與和自願參與相結合
課外體育活動中,有些內容要求學生必須參加,比如早操、課間操和班級組織的集體鍛煉等;有些則是由學生自己決定參加與否,比如課余其他時間的活動。有些雖然必須參加,但內容上學生又可自願選擇。在組織課外體育活動時,既要有一些規定性的要求,又要給學生自由參與留有餘地。既不能限制過死,又不能完全放任自流。
2.活動內容的多樣化
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沒有硬性規定,遠遠超出了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范圍,不受教學大綱的限制。從學生自發地游戲、郊遊,到正式運動項目及其比賽,凡是能用於身心鍛煉與娛樂的體育手段,都可以作為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
3.組織形式的靈活性
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沒有嚴格規定,可以是全校的、年級的,也可以是班級的、小組的、個人的;可以是正式組織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組織的。
4.空間領域的廣泛性
課外體育活動中,學生活動的空間范圍更為廣闊。既可以在校園內,又可以在校園外;既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內;既可以在操場,也可以在教室;即可以在公共體育場所,也可以在大自然中。這種空間領域的廣闊性,為學生提供了多樣的教育環境和豐富的教育資源。
5.自主選擇性
課外體育活動內容的多樣性、組織形式的靈活性和空間領域的廣闊性,為學生的自主選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學生可以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中,採用自我喜歡的方式和自己喜愛的手段從事體育活動,從而感受到自我的存在、發展和價值。
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包括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鍛煉、野外活動、學校運動競賽和課余運動訓練等。
❹ 如何理解課外體育活動的地位和作用
一、課外體育活動的意義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
課外體育鍛煉是利用課余時間,運用各種身體練習的方法,結合自然力和衛生措施,進行經常的全面身體鍛煉,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鍛煉習慣,調節精神和豐富課外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課外體育鍛煉的特點
一是以健康快樂為目的,追求鍛煉的實效性。課外體育鍛煉具有鮮明的群眾性,其目的在於從學生個人的實際出發,追求身心愉快、增強體質,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才能,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二是組織形式靈活,內容方法多樣。課外體育鍛煉具有鮮明的課余性,它不受課程、大綱教材等因素的制約,因而組織方法非常靈活,既可以班級形式進行,也可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進行,活動內容也豐富多彩,可以根據每個人情況和要求進行選擇。
三是因人制宜,區別對待。課外體育鍛煉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學生有年齡、性別之分,體質強弱千差萬別,對活動內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擔負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學生體育鍛煉時必須考慮上述的不同特點,採取區別對待的方法。例如,按不同的年齡、性別及體質強弱編成鍛煉小組,按不同的內容和負荷量,使每個人都要得到適宜的鍛煉。
三、課外體育活動獨特的原則
自覺性原則——自覺性原則是課外體育活動的優點之一。有了興趣就有了目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覺性,這樣才能積極地投身於鍛煉活動。
適量性原則——適量性原則主要是指鍛煉要有適當的生理負荷,並在漸進的基礎上有節奏地加大,並應隨著人體機能的變化而變化。
針對性原則——針對性原則主要是指鍛煉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進行,不要千篇一律,強行統一。這一點正合乎了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特點。學到了自己想學喜歡學的內容。同時這也是教學大綱內容涉及不到的,也是上課教學所達不到的。
❺ 學校特色體育活動經歷和水平怎麼寫
1、視活動形式,輕視活動效果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有:課間廣播操、各種體育活動比賽等,但其中不少是流於形式,缺乏實效。如學校廣播操一練幾年都是老一套,學生所做動作都變了味,觀其學生懈怠的神情,機械性的動作,特別是中學生,小學還好一些,這種情況又有何等價值可言呢?至於學校開展的運動會與文體活動,猶如夏天的一陣暴雨氣勢不小,來的快消失的也快,很難給學生產生效果,學校收獲的是有了開展文體類活動的檔案材料,大多數學生得到只是飽收了同伴表演的眼福。其結果是:活動過後學生再也沒有時間去體驗,去真正意義上的運用鍛煉來健身。 2、重視球類項目,輕視其它項目中學生在校所學的體育運動項目種類可謂不少,其中可選擇用來健身的運動項目有中長跑、武術、韻律操、器械體操和各種球類運動等。目前在學校課外體育活動中,主要以球類活動開展的最為頻率,而每次活動中,卻出現「臨淵羨魚」者多,參與者少的尷尬局面;也許是球類運動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易於組織管理的特點,從而使學校忽視了對其它體育項目的組織與安排。 3、重視非畢業班,忽視畢業班在「全體發展,個性發展、主動發展」等素質教育態勢面前,各中小學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似乎有所增多,但也僅是學校局部年級的部分學生在參加活動。在調查中了解到初一、高一年級學生參加學校開展的活動總數的七層以上,畢業班的學生幾乎沒有課外活動安排,還有部分中學的畢業班體育課竟然少了1節,反而剝奪了學生所有的體育活動時間,學校如此一手抓素質,一手抓應試教育的理念及工作方式,長期下去學生的身心健康豈不令人憂哉! 4、重視特長生,忽視後進生當前學校通過開展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建康水平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那麼如何盡快凸顯學校體育工作的成效呢?轉而多數學校只偏面的重視對體育特長生和體育骨乾的重點培養,其目的是為學校參加各種體育賽事爭奪名次。學校這種厚此薄彼僅局部於重視開展少數人的體育活動或訓練,而忽視了對後進生終身體育習慣及興趣的培養,與學校發展全體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和自我健康能力的教育目標要求有著明顯的脫節。 5、重視男生活動,忽視女生活動在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場所,很難見到女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或鍛煉的身影,糾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女生缺乏參與運動鍛煉的主動性(女生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二是教師對女生的課外體育活動缺乏組織安排。男生對體育活動興趣與愛好易顯於行動上,較為主動,而女生雖有一定的參與慾望,但不外現,在觀望中期待,顯的較為被動,以至教師在安排活動時只重視男生,而忽視對女生的精心安排與耐心組織,久而久之女生也就失去了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慾望與興趣。
❻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的特點
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人體認識與保護知識教育、體育鍛煉與健康、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教育、環境教育、營養教育、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預防教育、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育、性教育。
1.人體的認識與保護知識教育
通過接觸常見的動物和植物,使學前兒童初步認識生物體簡單的結構和功能及其生長和發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地且粗略地認識人體各部分的解剖生理特點。學習保護身體的一些方法,逐步建立關心、保護身體健康的意識。
2.體育鍛煉與健康
通過體育活動,培養體育興趣和鍛煉的習慣,促進學前兒童身體發育,增強體質,並促進學前兒童智力、品德、心理素質和交往能力的發展。
在幼兒園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體操:包括徒手操、輕器械操、模仿操等(各年齡班具體內容見戶外體育活動設計流程體操部分)。
(2)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它是以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以游戲活動為形式,以增強幼兒體質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活動。 (3)「三浴」鍛煉:所謂三浴鍛煉即利用大自然的日光、空氣、水對學前兒童進行身體鍛煉,增強學前兒童的體質和抵抗能力。
(4)其他體育活動:不同地區學前兒童可結合本地氣候和地理條件,因地制宜地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如爬山、遠足活動、民族、民間地域性體育活動等。
❼ 古代印度體育活動的特點是什麼
古印度體育活動具有宗教性、軍事性、養生性等特點。
古印度體育活動類型有游泳、狩獵、木刀擊劍、劃船、角力等;古印度體育活動和宗教種姓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❽ 自覺性特點的具體表現1體育活動2學習方面三日常生活(體育)
怎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學習只有自覺主動,否則是無法學好、無法學到真正的知識的。要提高學習的自覺性,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不要把學習當作一種任務和負擔,要出自興趣和需要而學。如果把學習看成是任務負擔,就會感到學習是迫不得已而學的,你就會處於消極被動狀態。要想提高學習自覺性,就要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把學習看作一種生命、生活的需要,你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
第二,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你首先要明確學習目的,把學習作為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重要手段。然後制訂出周詳的計劃,實行自我管理,並且要約束自己,嚴格地執行學習計劃,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第三,保證良好的學習環境,排除外界干擾,抵制各種誘惑。學習環境要保持安靜、整潔,這樣就可以減少各種外界干擾,使你集中注意力學習。所以在學習時你要勸告旁人不要隨意打擾你,不要大聲喧鬧,你還要把書桌和書本、文具等收拾整齊。對於各種不利於按計劃學習的誘惑,你要勇於抑制自己的慾望。
第四,防止惰性的侵擾。人總是有惰性的,你稍不注意,惰性便會發作,使你無法再堅持學習。所以你要時刻提防惰性的侵人,否則,你就會越來越懶散,以致最終放棄學習。要想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就必須克制惰性的發作。
提高聽課效率的秘訣
成績優秀的同學有一個體會:抓緊45分鍾的課堂聽講,向45分鍾要效率。這是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如果要探索提高課堂聽講效率的秘訣,可概括成以下五個方面供參考:
1.上課前要做好四個准備
一是心理上的准備,就是積極迎接新課,這是搞好課堂學習的內因。二是做好知識上的准備,主要是通過預習來完成。三是做好物質上的准備,如書、筆記本和其他學慣用具等。四是做好身體上的准備,這就要求同學們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開夜車,課間不做劇烈活動等,確保課前大腦處於興奮狀態。
2.要集中精力聽講
首先要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防止出現「分心」現象。其次,聽講要抓住重點。有經驗的同學特別注意聽老師在剛上課和即將下課講的話。因為,剛上課時老師講的話往往是對上節課的總結,或對本節課提出的要求,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即將下課時老師講的話,往往是對本節課的總結,或提出課後復習和新課預習的要求。注意了這些話,聽課就有了針對性,復習有了目的,預習也有了目標。
3.要大膽地發言和質疑
有的同學由於膽怯和好面子,上課很少提出問題,也很少發言。有問題不提,你的思維能力將得不到發展;對能回答的問題不積極發言,你就得不到鍛煉自己表達能力的機會,不能檢閱自己真正的水平,感受不到成功的欣慰。上課積極發言,大膽質疑是十分重要的。對老師來說,很希望自己提出的問題能得到學生的響應,對於能在課堂上提出自己見解或對老師的見解置疑的學生,老師通常是十分贊賞的。
4.要記好筆記
在聽課過程中,把本節課的知識點和你感到有疑難的問題以及老師在處理某個問題時所用的巧妙方法等簡明扼要地記下來,課後稍加整理,便成為課堂筆記。而有的同學所記的筆記,是把老師在黑板上所書寫的內容,不分青紅皂白全都記了下來,記這樣的筆記,不僅實用價值不大,而且還嚴重影響了聽講。這種事倍而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要當堂掌握所學知識
每個同學在聽講過程中都應積極思考,對當堂課所學知識要能大體理解,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要徹底廢除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平時背筆記,考後全忘記的落後學法。因為這種單純直接記憶現成結論的聽課方法,是無法獲取真知的。
課前預習
有一個學生原來聽課吃力,課後要花大量時間去看書,還要不斷地求助於老師和同學,做作業的效率也很低,學習成績一直難以提高,精神壓力很大。不久,老師發現他在學習上有了明顯進步,情緒也大有好轉。後來,在他的總結中找到了答案,他說:「二十分鍾的課前預習,改變了我學習的被動局面。
預習是自學的前奏,是一種課前的准備性自學: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之前,學生獨立地自學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理解,並做好上課的知識准備的過程。它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預習時,必須自己閱讀、查找資料、思索歸納、練習。預習的意義不只是為了掃除學習上的障礙,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預習,堅持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養成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的有力措施。
有的同學認為功課多,時間緊,生怕預習耽誤時間,影響聽課,這完全是一種誤解。恰恰相反,通過預習,可以使我們搶在時間的前面,由被動變主動,促進課堂學習。
課前預習的方式,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和個人的情況,選擇以下幾種:了解基本內容的測覽式預習;圈點、勾線、批註、摘抄的評點式預習;研討重點、難點的探討式預習;試做各種練習的技能訓練式預習,等等。
最常用的預習方法是閱讀法,該種預習要求細讀深思,對讀不懂的地方和思不透的地方,記錄在筆記本上,帶著這些疑問上課,力爭聽懂,以便取得較好的效果。
排除千擾,全神貫注地所課
自製力較差的學生,上課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分散精力,上課有時做小動作、玩東西、說話、傳紙條,和好朋友擠眉弄眼。這樣不但干擾了周圍同學聽課,也影響了自己聽課。此外,由於課程多、課時少,老師的講課方法不大相同,他們講課速度不同,這樣,如果聽課時不專心,就會把老師講的一些知識漏掉,時間長了,前後的知識不連貫、不完整、不系統,考試時必然會漏洞百出。因此,要提高學習質量,就必須排除一切干擾,全神貫注地聽講,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轉移。
人集中注意一定事物時,大腦皮層就會在相應部分產生一個興奮中心,這時注意對象提供的信息就能傳人這個興奮中心並對它們進行編碼貯存,而其他信息只能處於抑制狀態的皮層區域。如果大腦皮層同時有幾個興奮中心,就會出現注意力的分散和轉移現象,這就是「分心」和「開小差」。
上課開小差的大體原因是;注意對象太單調;同時存在另一種新異現象;失眠、疲勞、飢餓;對雜七雜八的事情牽腸掛肚
克服的方法:第一,培養學習的興趣,強化「有意注意」在自己頭腦中的地位,提醒自己,不要注意力;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到室外走走,散散步,或做兩節徒手操,向遠方眺望,消除疲勞。第二,注視老師。當你的眼睛漂向窗外,或者在欣賞自己的塗鴉,或者在觀看其他的同學時,你就不可能專心聽課了。你的心是跟著你的眼睛走的。將眼睛盯住教師雖並不能保證你的心也盯住教師所說的內容,但你的眼睛東張西望絕對不是在專心聽課。
聽課的要點
聽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要聽好課,必須注意兩個要點。
第一、要善於聽難點。知識中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為難點。每一課都會有一個或幾個難點,這是學習中的攔路虎、絆腳石,必須首先掃除。有經驗的老師,上課時先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化難為易,攻克難關。這時,學生要善於抓住它,認真聽講,突破難關。除全班共同的難點之外,每個同學,還會因人而異,各有一定的難點。這種地方,我們就更應該注意聽,若稍一疏忽,老師就會一掠而過,造成學習上的困難。這就要求在預習時做到心中有數,聽時要專心,聽仔細、聽明白。
第二,要善於聽重點。重點就是重要的和主要的知識。經驗的老師,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點上。每到重要地方,或條分縷析,仔細講解;或放慢速度,重述強調;或板書綱目,理清頭緒等等。總之,都要用各自的辦法予以突出。善於聽課的學生,對於各個老師講課的風格摸得較清楚,聽得輕松、理解透徹。因而,印象也較深刻。
有些知識,往往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更是每個同學須集中全力聽的。要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並進行有效的推理,達到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
中學生學習方法談
三種學習境界:
一、第一層為苦學
提起學習就講「頭懸梁、錐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處於這種層次的同學,覺得學習枯燥無味,對他們來說學習是一種被迫行為,體會不到學習中的樂趣。長期下去,對學習必然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從而滋生了厭學的情緒,結果,在他們那裡,學習變成了一種苦差事。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二、第二層為好學達到這種境界的同學,學習興趣對學習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對學習的如飢似渴,常常注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的學習不需要別人的逼迫,自覺的態度常使他們能取得好的成績,而好的成績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更濃的興趣。
三、第三層為會學,形成學習中的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律。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學的輕松,思維也變的靈活流暢,能夠很好地駕御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良性循環。目前,中學生的學習中,第一層居多,第二層為少數,第三層次更少。我們應當明確,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學會學習,這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21世紀中的文盲將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追求更高的學習境界,使學習成為一件愉快的事,在輕輕鬆鬆中學好各門功課。
三種學習習慣:
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思考習慣
一、總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於跟著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對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了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范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三、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系,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
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
三個學習要點:
關於學習的方法可以談很多,但重要的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多讀書,注意基礎 要想學習好,基礎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而基礎知識就是指課本知識,這一點同學們一定清楚。但在學習中,很多同學卻不重視課本的閱讀理解,只願意去多做一些題,因為考試就是做題。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應當說,課本與習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課本知識是本,做題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我們主張多讀書少做題,不主張多做題少讀書。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御知識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知識再多也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學到好知識。知識的學習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過思考才能實現,思考的源泉是問題,在學習中應對意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有了問題不要急於問人,應力求獨力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做才有利於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復,溫故而知新 《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道盡學宗,不斷的重復顯然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這種重復不能是機械的重復,也不只是簡單的重復記憶。我們主張每次重復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目的,這樣每次重復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認識。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復中得到升華,所謂溫故而知新也。
三種學習精神
一、不唯書 古人雲:「盡信書,不如無書。」在我們的學習中,教科書是我們學習的重要材料,學好課本基礎知識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這里應當明確兩個問題;
1、科學總是發展著的知識體系,我們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無缺陷的。這就需要我們多動腦筋,在思考的基礎上敢於懷疑,大膽探索,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2、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總是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的。也許我們的懷疑是錯誤的,我們提出的觀點和見解是不正確的,但正是從這種錯誤與正確的交鋒中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一味死記硬背,即便把課本背熟了,也難以靈活運用。所以,我們提倡不唯書,並不是為了否定書,而是為了培養一種創新精神。
二、不唯師
在中學生的學習中,很多同學上課時只會認真聽講;把老師的板書一字不差地抄錄下來,課後進行消化吸收,但卻很少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講什麼是什麼,教什麼把什麼,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知識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已做過的事的人。」所以,我們主張同學要多與老師交流,當對老師講的有疑問或有不同看法時,要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向老師質疑,甚至與老師爭論,在爭論中我們失去的只是錯誤,而得到的除了正確的認識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發展,還有勇氣和信心的提高,最終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必然。
三、不唯一
對於一個知識的理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對於一道題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對於一個實際問題,可以從不同學科去分析解決。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多樣化的世界,我們學習的目的決不是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們在學習中必須具備這種「不唯一」的意識和精神,盡可能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多方面、多角度認識問題的習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三條學習原則
學習的具體方法,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們嚴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則,它們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保證。
一、自覺性原則 自覺性要求中學生能夠自覺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學習活動,自覺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我們應當明確,當學習是一種自覺的行為時才更有效,特別是中學生的學習,主要依靠自覺來完成。如果把學習變成一種被別人壓迫的行為,學習的動力就會減弱,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倦感,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對於那些學業不佳的同學應首先檢查自己的學習自覺性如何,一切屬於自己的事,必須自覺地去做,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動性原則 主動性要求中學生的學習有熱情,主動獲取知識,不等待,不依靠,不恥下問。做任何事情,積極主動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學習也不例外。很多同學在學習中恰恰缺乏這一點,不懂的問題寧肯爛在肚子里,也不願開口問一下別人。老師講什麼,就學什麼,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有的同學甚至一年也不會問老師一個問題。這些同學決不是一個問題也沒有,而是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有害的,必須改變
三、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要求中學生做事有主見,不輕信,不盲從,不人雲亦雲,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輕易 受群體因素的影響。很多優秀的學生往往具備這樣的特徵。當別的同學總願讓老師反復講解時,他們卻更願意獨立思考,依靠自己獨立的智慧去努力獲取知識。正是他們這種學習的獨立性,造就了他們的出類拔萃。我們認為,如果在學習中沒有獨立性,就沒有創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種學習技能
一、學會快速閱讀
直接從書中獲取知識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即使是教科書中的知識,也不能純粹依靠老師的講解來學習。一個掌握閱讀技能的學生,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掌握知識,學的更主動,更輕松。在實際學習中,許多同學習慣於上課聽講,下課做作業,即使是教科書也不甚閱讀,更不用說大量閱讀課外書籍。長期下去造成的結果是不會讀書,沒有形成熟練的閱讀技能,對學習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這可能是很多同學在學業上落伍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講的閱讀技能並不是指能簡單的讀,而是指在閱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閱讀的能力,是指能夠根據不同書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書中內容的一種技能。這就要求同學必須多讀書,注意了解不同書籍的特點和閱讀技巧,加強讀思結合,並且有意識地加快閱讀速度,逐漸形成快速閱讀技能。
二、學會快速書寫
中學階段課業負擔比較重,如果沒有掌握快速書寫的技能,這種負擔會更加沉重。比如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速度記錄筆記,課後完成作業用時過多,考試因書寫太慢而答不完試卷等,這些現象都與書寫技能有關。可以說書寫技能是我們藉以掌握知識的工具,這種工具所處的狀態將決定我們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時間。那些書寫速度慢的同學對此應引起足夠的注意,自覺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盡快掌握這一技能。當然,快速書寫的同時還要保證字跡的清楚與規范。
三、學會做筆記
做筆記是一種與動手相結合的學習行為,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必須掌握的技能。中學生的學習筆記主要有課堂筆記、讀書筆記和復習筆記等,課堂筆記應注意結合教材進行記錄,不能全抄全錄老師的板書。讀書筆記應注意做好圈點勾批,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復習筆記應注意做好知識的歸納整理,理清知識結構和聯系。還需要指出的是,不論哪種筆記都要做好疑難問題的記錄,便於集中處理。
三種學習能力
一、獨立探求知識的能力
這種能力也可以叫自學能力,在外界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學生所取得的學習成績是不同的,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學能力不同是一個重要原因。那些優秀的同學往往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他們不僅僅滿足在老師指導下的學習,更注重獨立探求知識。他們注重對書本的自學理解,遇到問題,並不急於求教,而是首先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他們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我們認為,在一個人所學到的知識中,獨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麼知識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進他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加強自學精神和獨立意識
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類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所以我們在主張獨立探求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加強與他人的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老師講,學生聽,只是一種單向傳遞,知識的掌握需要雙向、多向交流,所以,我們不僅要主動與老師多交流,而且要與同學進行積極的討論。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互相協作解決問題,也是善於同別人打交道的一種社交能力。一位哲學家曾說過:「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以後,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但是,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以後,我們就會擁有兩種思想。」
三、流暢的表達能力
一些同學認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較好的寫作表達能力,實際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過程也是一種表達能力。我們這里所說的表達能力不僅包括文字表達,還包括口頭表達。在很多學習活動中,善於演講,能夠准確、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語言是與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能力的表現,不注意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僅影響與他人的交往,而且會影響思維的發展,進而影響學習。所以,同學們應有意識地加強表達能力的自我訓練。
四種思維品質
通俗地講,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我們常說的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質的思維是我們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表現為思考問題時的快速靈活,善於迅速和准確地做出決定、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應注意:l、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課堂聽講超前思維,搶在老師講解之前進行思考,把課堂接受知識的過程變成思維訓練的活動。3、定時作業,有意識地限定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深刻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和邏輯推理水平,表現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問題周密,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應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問為什麼,堅決擯棄死記硬背。2、積極開展問題研究,按寫小論文,養成深鑽細研的習慣。
二、整體性
指善於抓住問題的各個方面,又不忽視其重要細節的思維品質。考慮問題,總是從整體出發,能夠很好地處理整體與局部關系。培養思維的整體性應注意:l、站在系統的高度學習知識,注重知識的整體結構,經常進行知識總結。2.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挖掘共性,分離個性,在比較中學習新知識。3、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系,在融會貫道中提煉知識,領悟其關鍵、核心和本質。
四、創造性
思維活動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奇異、求變,表現為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應注意:l、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2.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3、注重思維的發散,在解題練習中進行多解、多變。
四位良師益友
在我們的學習中,除了代課教師,個少還有三位特殊的「老師」,它們的作用和老師一樣重要,也是我們學習中的良師
一、自信 在實際學習中,不少同學總認為自己比別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不敢碰難題,即便做出答案也總懷疑不正確,更不敢向學習好的同學挑戰。這種自信缺乏,嚴重地阻礙了學習的進步。如果說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那麼,自信就是開發巨大潛能的金鑰匙。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認識到,人與人之間雖然存在著差異,但每個人可供開發的潛力所能達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輸,就一定能不可阻擋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學習中的第一位老師。
二、課本 課本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二位老師。課本知識是最基本的知識,它隨時伴隨在我們身邊,每有問題,我們首先想到的應當是查閱課本。不僅如此,課本還起著訓練同學自學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時不重視閱讀課本,只把課本當做課後練習的習題本的同學是很難學好知識的。
三、同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同學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三位老師。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傳遞,更需要同學之間的多向交流,同學之間的協作更方便。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爭辯,有助於開拓思路,激發思維,互相促進。
四、教師 我們的任課教師是我們學習中的第四位老師。這並不是輕視教師的作用,只是指教師沒有課本和同學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師的重要作用在於對知識的關鍵進行點撥,是學生學習的外圍推動力,因此,上課時認真聽講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標+計劃+行動=成功
古時候有一個財主,找一個部落首領討要一塊土地。部落首領給他一個標桿,讓他把標桿插到一個適當的地方,並答應他說:如果日落之前能返回來,就把首領駐地到標桿之間的土地送給他。財主因為貪心,走得太遠,不但日落之前沒有趕回來,而且還累死在半路上。這個財主有目標、有行動,但因為沒有合理的計劃,所以失敗了。同學們可以想像,如果這個人不是財主,而是懶漢,懶漢有目標、有計劃,就是沒有行動,那當然也不會成功。由此我們可以引出一個關於成功的公式:目標+計劃+行動=成功。目標、計劃、行動,對於成功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尤其是從事學習之類的比較繁雜、艱苦的活動,要想獲得成功,更需要明確的目標,科學的規劃,不折不扣的行動。
一、目標使你努力有方向,走向目標便是走向成功,達到目標便是獲得成功
1.樹立學習目標的意義 目標是指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准,有了目標,努力便有了方向。一個人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會精力集中,每天想的、做的基本上都與之所要實現的目標相吻合,避免做無用功。為了實現目標,他能始終處於一種主動求發展的競技狀態,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能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和工作,能夠脫離低級趣味的影響,而且為達到目標能夠有所棄,一心向學,因此,能夠盡快地實現優勢積累。這就像登泰山一樣,漫無目標者是隨便走走,一會兒參觀岱廟,一會兒選幾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