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酸性體質,什麼是鹼性體質
這種法是騙人的,是商家為推銷商品而造出來的概念,在醫學上是不存在這種說法的。
簡單點說,只要人是活的,體液就呈弱鹼性。沒有什麼酸性體質、鹼性體質的說法。
想利用食物來改變體液PH值也是無稽之談。
最近一期出的《讀報參考》上有一篇文章,專門澄清了這個事,有興趣我可以給你找出來。
B. 什麼是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
醫學家對我們的體質不僅僅以「好壞」來區分,也以「酸鹼」來區分,當人體的「化學實驗室」調節為弱鹼性時,身體會感覺良好;相反,如果常常有一種疲倦感,時時覺得不舒服,那麼很可能是酸性體質。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類健康體質應在PH7.35-7.45之間,呈弱減性,這種狀態稱為生理上的酸鹼平衡。只有使身體保持酸鹼平衡,人體的各種細胞、組織、器官才能運轉良好,才能使各項生理機能處於最佳狀態。一旦出現酸鹼不平衡狀態,酸性體質環境就會產生破壞健康的細胞、組織、器官,加速機體的衰老進程,並誘發癌症等諸多疾病。
據中外健康機構連年調查發現,在生活水平較高的大城市裡,80%以上的人群體質PH值經常處於較低的一端(偏酸),為什麼現代人的體質這么多的酸性呢?
因為食品是第一關鍵因素,酸性食品多(魚、肉、蛋、奶、飲料……),且口味好,誘人,在加上錯誤的觀念認為這些食品營養更好,而鹼性食品少,口味不如魚、肉香。
而且,身體本身的代謝產物是酸性的,所有的食品添加劑是酸性的,死亡的細胞是酸性的,所有的太多酸性來源形成酸性體質。體內酸性物質太多,我們的機體工作就非常累,如果我們機體內的鹼性資源(血液里的鉀、鈉、鐵,骨頭里的鈣等)不夠,機體只能拆了牆上的磚補漏洞(把血液里的鉀、鈉、鐵,骨頭里的鈣都調出來中和酸),以求得機體的正常運做,導致體質的PH值太低,造成酸性物質在我們身體里慢慢堆積,同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通的速度就會減慢,血管慢慢的變細,把血管慢慢的堵掉,把骨頭慢慢地抽空……,引發許多久治不愈的各種各樣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粘、肥胖、痛風、動脈硬化,神經痛、風濕關節痛、腎結石、膀胱結石、腎炎、糖尿病、脂肪肝、心臟病、經常便秘、神經衰弱,痴呆症、老年骨骼疏鬆等等。美國醫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翁教授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所以,保持身體酸鹼平衡是必需的!
C. 酸性體質怎麼通過鍛煉才可以變成鹼性體質
1、多運動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要想快速調整體內酸鹼平衡,單靠運動還很有限,還需要養成以下好習慣。
2、多吃鹼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吃鹼性食物,鹼性食物比如海帶、白蘿卜、豆腐、紅豆、大豆、蘋果、洋蔥、芥蘭、番茄、菠菜、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慾但卻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人們通常都會認為吃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諸如一看就會流口水的葡萄、草莓、檸檬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鹼性食物,因為水果含有的有機酸在體內會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生成酸性代謝產物,而且蔬菜、水果中的鉀離子等鹼性物質,能中和酸性物質,維護身體達到平衡。
3、多喝水
如果你主要的飲水是白開水,那麼這個小竅門興許對你有用;我們總是習慣把水燒開的時候先不關火,讓水再燒一會,這是對的;但要注意在水燒開後要把壺蓋打開燒3分鍾左右,讓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質隨蒸氣蒸發掉,而且燒開的水最好當天喝不要隔夜。
4、早睡
晚上 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盡量在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
5、飲食
一天三餐中,早餐佔了70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但許多學生普遍不吃早餐,一早空著肚子,體內沒有動力,會自動使用甲狀腺,副甲狀腺,下腦垂體等腺體,去燃燒組織,造成腺體亢進,體質變酸,長期將導致慢性病。
凡是晚上8:00再進食就稱做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爬不起床;睡覺時,處於休息狀態,因此食物留在腸子里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6、總結
首先,要糾正不良生活方式使機體處於良好的狀態。
其次,要進行科學的鍛煉,運動適量,貴在堅特,促進酸性物質的排除。
再次,還要有一個合理的膳食,保證人體均衡營養。
最後,情緒對體液酸化的影響也很大,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是預防人體酸性化的有效措施。
D. 如何把酸性體質調節成鹼性
1、多運動: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
2、多吃鹼性食物: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吃鹼性食物,鹼性食物比如海帶,白蘿卜,豆腐,紅豆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慾但卻對身體有益的東西,因為水果含有的有機酸在體內會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生成酸性代謝產物,而且蔬菜、水果中的鉀離子等鹼性物質,能中和酸性物質,維護身體達到平衡。
3、多喝水:如果主要的飲水是白開水,要注意在水燒開後要把壺蓋打開燒3分鍾左右,讓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質隨蒸氣蒸發掉,而且燒開的水最好當天喝不要隔夜。
(4)鹼性酸性體質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弱鹼性體質的人,機體免疫力比較強,生病機率相對較少,常常表現得精力充沛,富有活力。人體血液PH值(酸鹼度)控制在7.35-7.45之間,有利於促進新陳代謝。
2、食物不會改變人體體質,想通過進食鹼性食物改變人體酸鹼度是不科學的。食物的好處不在於的酸鹼性,而在於本身的營養價值。所以無論是鹼性體質還是酸性體質,只有合理地搭配選擇食物,才能夠減少營養缺乏,保持身體健康。
3、精神壓力或神經紊亂心理因素和作息時間不規律使身體呈酸性。工作學習壓力過大,情感受挫使酸性物質無法釋放體外。並且作息習慣不正常,夜生活頻繁,熬夜,通宵等不良習慣也會讓身體酸化。
E. 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是什麼意思!哪種體質好
酸性體質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大概 pH 值是 7.35 到 7.45 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體內不正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四肢無力、頭昏、耳鳴、睡眠不實、失眠、腹瀉、便秘等,到醫院檢查不出什麼毛病,如不注意改善,繼續發展就會形成疾病,而 85 %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因此,醫學專家提出: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而根據統計,國內 70% 的人具有酸性體質。
鹼性體質 是健康體質
OK,下面是如何保持鹼性體質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1.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鹼性食品: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 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蘿卜干、大豆、紅蘿卜、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決定酸或鹼性食物,決定於食物的礦物質種類,
例如礦物質中的鈣、鐵、鉀、鎂較多,就是鹼性食物,
如各類蔬菜、水果、芽菜、堅果、種仁、海帶,均屬於鹼性食物,
反之,磷、硫、氯較多的就是酸性食物,如魚、肉、蛋、奶、米、白麵包、白砂糖、零食、甜點,以現代人來說,大概是呈現偏酸性的體質比較多,偏酸性體質容易罹患現代文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所以如何把酸性體質扭轉成弱鹼性體質,實在是當務之急。
如何利用日常生活飲食來調整體內酸鹼值,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三餐的食物,當你吃到一份的酸性食物,必需搭配兩份的鹼性食物,例如用餐時,點了一百克的豬或牛排,相對地用兩百克的綠色蔬菜水果、芽菜來搭配,就可以保持平衡或弱鹼性體質。
F. 鹼性體質和酸性體質
土壤有酸性和鹼性之分,人的體質同樣分為酸性和鹼性。化學上規定,凡物質在溶液中內釋放出氫容離子者為酸;凡接受氫離子者為鹼。正常人體液維持著比較穩定的酸鹼度,呈中性、弱鹼性,用PH值表示,酸鹼度正常范圍是7.35~7.45.由於人體存在著很完善的調節機制,所以能維持酸鹼平衡狀態。
G. 怎麼辨別自己是酸性體質還是鹼性體質
酸鹼體質是不存在的,所以無法判斷。
1、「酸鹼體質」說法是偽科學
所謂「酸鹼體質」的說法從未得到科學證實,十多年來,科學者、醫生和科普工作者一直澄清這是一種偽科學。食品工程博士、知名科普作家雲無心指出,「酸鹼體質可以算作偽科學概念」。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葉盛表示,「如果人與人之間酸鹼環境真有差異,大家體內的酶就要在不同的pH值下工作了,工作效率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因為酶對酸鹼環境很敏感。大家想想看,發燒高個幾度,我們的酶系統都快停擺了,讓我們難受得要死,更別說pH值有變化了,所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2、食物不改變人體內酸鹼平衡
實際上,酸鹼平衡是正常人體內環境的常態,一般意義的飲食不會改變這一點。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曾對「酸鹼平衡」說法進行澄清,他們的研究證明,要通過飲食將人體內的細胞環境改變成低酸、不利於癌細胞生長的環境,並不可能。
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指出,人體的酸鹼平衡由多種機制嚴格調控,避免並選擇特定食物不會改變人體的酸鹼水平,反而全面違背科學。
(7)鹼性酸性體質擴展閱讀:
相關知識:
關於食物的酸鹼性有幾點知識是通過學習可以理解的。一是食物表面上的酸鹼性,二是食物代謝後的酸鹼性,以及代謝後的酸鹼性是否導致人體呈現酸鹼性並影響健康。
食物代謝之後,如果含硫、磷、氯元素較多,在人體內中形成硫酸、鹽酸、磷酸和乳酸等物質,可稱為成酸性食物,如肉、蛋、魚、動物脂肪、植物油、糖類甜食等;反之,代謝產物內含鈣、鎂、鉀、鈉等陽離子,在人體中形成鹼性物質,如氫氧化鈉(鉀)、碳酸鈉等,可稱為成鹼性食品,如蔬菜、茶葉、水果(高糖水果除外)、豆製品、牛奶等。
如此一來,肉、蛋、魚是成酸性食品,蔬菜水果則是成鹼性食品。而且,無論是成酸性還是成鹼性食品,在人體內消化後,都不可能造成所謂的酸性或鹼性體質。
因為人們要吃進多種食物和飲大量的水,讓人體的血液、淋巴液、細胞內液等內環境始終處於一種動態平衡,再加上呼吸、排汗和大小便,血液的PH值恆定維持在7.35~7.45之間,也就是呈現為弱鹼性。
所謂吃酸鹼性食物造成酸性或鹼性體質,以及酸性體質造成多種疾病,甚至誘發癌症,都沒有科學根據。退一萬步說,即便理論能夠自洽,還要根據實驗科學的證實和證偽原則,以及現代醫學的循證原則來進行實證檢驗。因此,酸鹼體質理論得不到科學和實踐的檢驗。
H. 什麼是酸性體質什麼是鹼性體質它們有什麼區別
健康人抄體內環境的PH值在7.35到7.45之間,即我們的體液應該呈弱鹼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可是根據調查只有10%的人PH值在此范圍內,屬於鹼性體質多達70%的人是酸性體質,體液PH值經常徘徊在7.35左右或稍低,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
與鹼性體質者相比,酸性體質的人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腹瀉、便秘等,到醫院也檢查不出什麼毛病。如果長期處在酸性體質不加以改善,女性的皮膚會過早地黯淡和衰老;兒童會造成發育不良、食慾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中老年人則會因此引發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權威專家論證: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血脂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
「當然,這只是PH值稍低一點的表現,如果體液酸得厲害,人就受不了。」當人的體液PH值低於中性7時就會產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時就會變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到6.7時人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