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功能性低熱的問題!~~~
你這是心腎陽虛,比較重,沒有好的中成葯能根治你的病,只能用湯葯。需要的話給我發個簡訊息,我有幾個問題需要問一下才能開葯。
⑵ 低熱原因
長期微熱,勞累則甚兼疲乏,少氣自汗,為氣虛發熱.有頭暈,面白,舌淡,脈細,為血虛發熱.還有是陰虛發熱和氣郁發熱.你說你經常感冒,很有可能是氣虛發熱,衛表不固,病邪易入.所以體質不好了.建議服用參蘇飲,並加強煅練.很快會好的.祝早日康復.呵呵
⑶ 身體持續低熱是說明身體有病嗎
引起低熱抄的原因較多,如慢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慢性副鼻竇炎、慢性膽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腎盂腎炎、肺外結核等慢性感染性疾病、無黃疽型肝炎、遷延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播散性紅斑狼瘡、甲狀腺機能亢進等。這類低熱病人都是有器質性疾病的。此外,體質虛弱的人,或病後,常常會發生低熱。如果在低熱的同時還伴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手抖、顏面易潮紅、窒性心動過速、打嗝、腹脹、失眠,就可能是神經性低熱。
低熱體溫超過正常,但在38℃以下者,稱低熱。中醫所指的低熱尚包括患者主觀自覺的手足心熱、胸中煩熱而體溫並不高於正常的一種情況。常見表現為夜熱早涼,或夜間發熱為甚,午後潮熱,手足心熱,骨蒸發熱,常伴有消瘦,神疲,乏力,納呆厭食,煩躁,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狀和體征。
低熱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檢查低熱原因是一件很細致的工作。特別是對功能性低熱,必須經過較長期的觀察,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才能診斷。
⑷ 功能性低燒怎麼治
病情分析: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炎症引起的,也不排除有結核的可能,意見建議:最好是完善檢查,明確原因後再治療,多休息,注意復查,祝您健康。
⑸ 功能性低燒有哪些不良後果
功能性低熱是由非器質性疾病所致的低熱。其特點為早晨及午前的體溫高於午後及晚上,有時伴有多汗、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功能性低熱的原因可能與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此類低熱包括原發性低熱(體質性低熱)、夏季熱以及感染後低熱。診斷功能性低熱時,必須完全排除器質性疾病,並且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動態觀察,然後才可確定,切不可未經任何檢查即做出盲目診斷。
對功能性低熱的患兒使用退熱劑治療一般無效。可根據患兒的臨床症狀,採用適當的中葯治療。一般多用滋陰清熱類中葯,如生地、丹皮、知母、青蒿、鱉甲、地骨皮、沙參、麥冬之類。有些功能性低熱的患兒未經特殊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後亦自然緩解。
⑹ 成人體溫多少度算低燒
低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但在38℃以下者。
體溫一旦超過了攝氏37度就屬於發燒。醫學研究證實,免疫細胞的作戰能力會隨體溫的升高而增高,同時高體溫也使血液中的鐵離子濃度減少,造成病原體生長所需要微量鐵離子供給不足,進而抑制病原體發育,這些才是抗病的主力,葯物只是外援。
所以,如果在發燒一開始就服退燒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體溫不超過攝氏38度,且精神、食慾沒有受到影響時,可以將冰塊置於額頭緩解不適,同時多喝水,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吃一些富含營養且清淡的食物。
若體溫高於攝氏38.5度,或持續低燒不退,或伴有發疹、劇烈頭痛、關節痛、痙攣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6)體質性低熱擴展閱讀
發燒類型:
依據腋窩溫度,發燒可分為低熱型(37.5~38攝氏度)、中熱型(38.1~39攝氏度)、高熱型(39.1~41攝氏度)、超高熱型(>41攝氏度)。
本質上發燒是人體產熱和散熱失衡引起,所以發燒的應對原則是減少產熱,增加散熱。發燒患者需積極查找病因,針對病因治療。發燒只是疾病的一個症狀,降溫治療也只能緩解症狀,不能治療疾病。
常用的降溫辦法有:熱敷(低中熱)、冰敷(高熱)、泡澡、補液、擦拭散熱、適當葯物治療,體溫低於38.5攝氏度建議物理降溫,不推薦吃葯。
⑺ 什麼叫低燒
正常人的體溫,口腔溫度一般為35.8~37.4℃。在正常狀態,正常人的體溫不應高於37.5℃。如果經常高於37.3℃,就是低熱。按體溫狀況,發熱分為:低熱:37.3~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1、病因
正常人的體溫並不完全一致,一般早晨較低,下午較高。冬季較低,夏季較高;婦女在月經前和妊娠期體溫也稍高。但這些都不屬於低熱范圍,而是正常的生理變動。
引起低熱的原因較多,如慢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慢性副鼻竇炎、慢性膽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腎盂腎炎、肺外結核等慢性感染性疾病、無黃疽型肝炎、遷延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播散性紅斑狼瘡、甲狀腺機能亢進等。這類低熱病人都是有器質性疾病的。此外,體質虛弱的人,或病後,常常會發生低熱。如果在低熱的同時還伴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手抖、顏面易潮紅、窒性心動過速、打嗝、腹脹、失眠,就可能是神經性低熱。
2、症狀
低熱體溫超過正常,但在38℃以下者,稱低熱。中醫所指的低熱尚包括患者主觀自覺的手足心熱、胸中煩熱而體溫並不高於正常的一種情況。常見表現為夜熱早涼,或夜間發熱為甚,午後潮熱,手足心熱,骨蒸發熱,常伴有消瘦,神疲,乏力,納呆厭食,煩躁,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狀和體征。
3、分類
現代醫學對本病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長期低熱(持續2周以上)的病因常見者有小兒肺結核及肺外結核;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體炎、慢性副鼻竇炎、慢性牙齦炎、慢性中耳炎、慢性腎炎等);功能性低熱,特點是清晨體溫正常,活動後出現低熱。依據臨床表現,以低熱為主症者,診斷並不困難。關鍵是查清病因,審因論治。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採取祛除病因法。祖國醫學認為,外邪侵襲人體,正邪相爭可致發熱;飲食勞倦,情志郁結,宿食,痰飲,瘀血等久留不去,導致臟腑機能失調,氣血津液虧耗,陰陽失調,可致發熱;氣、血、陰、陽虧虛可致發熱。而在本症的病例中,一般內傷多於外感。
4、診斷
低熱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檢查低熱原因是一件很細致的工作。特別是對功能性低熱,必須經過較長期的觀察,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才能診斷。
5、預防
低熱的產生與人體的抗病能力有很大關系。體質虛弱,身體患病,是產生低熱的基礎,而疾病的發生又是體質虛弱、身體抗病能力減退的結果。因此,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注意飲食營養,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減少低熱的發生。
6、治療
在低熱病兒中,有不少病例一時難以查清確切病因者,可用中醫治療。[臨床療效]採用純中葯治療本病1960例,全部治癒,平均服用2劑體溫恢復正常。
7、貧血誘發低熱
孩子長期低熱是指小兒體溫在37.4℃~38℃之間,並持續2周以上。導致小兒長期低熱的疾病很多,概括起來有器質性疾病所致或功能失調所致兩大類。在器質性疾病所導致的低熱中,以慢性感染最為常見,如小兒結核病、慢性腎盂腎炎、慢性鼻竇炎、某些寄生蟲病等。因感染因素而引起的低熱,治療時應針對感染的病原體採取相應措施。同時,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導致長期低熱,如小兒貧血、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對這些非感染原因的低熱,應進行詳細的檢查,明確診斷,積極治療引起低熱的原發病。
⑻ 功能性低熱 咋回事
功能性低熱是由非器質性疾病所致的低熱。其特點為早晨及午前內的體溫高於午後及容晚上,有時伴有多汗、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功能性低熱的原因可能與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此類低熱包括原發性低熱(體質性低熱)、夏季熱以及感染後低熱。診斷功能性低熱時,必須完全排除器質性疾病,並且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動態觀察,然後才可確定,切不可未經任何檢查即做出盲目診斷。
對功能性低熱的患兒使用退熱劑治療一般無效。可根據患兒的臨床症狀,採用適當的中葯治療。一般多用滋陰清熱類中葯,如生地、丹皮、知母、青蒿、鱉甲、地骨皮、沙參、麥冬之類。有些功能性低熱的患兒未經特殊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後亦自然緩解。
⑼ 低燒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1.引起低熱的原因較多。慢性化膿蛙扁桃體炎、慢性副星賓炎、慢性膽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腎盂腎炎、肺外結核等慢性感染性疾病、無黃疽型肝炎、遷延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播散性紅斑狼瘡、甲狀腺機能亢進等,都是常見的低熱原因。這類低熱病人都是有器質性疾病的。
2.此外,體質虛弱的人,或病後,常常會發生夏季低熱。如果在低熱的同時還伴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手抖、顏面易潮紅、窒性心動過速、打呢、腹脹、失眠,就可能是神經性低熱。
3.低熱是一種常見的症狀由於弓熱所以檢查低熱原因是一件很細致的工作。特別是對功能性低熱,必須經過較長期的觀察,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才能診斷。
4.低熱的產生與人體的抗病能力有很大關系。體質虛弱,身體患病,是產生低熱的基礎,而疾病的發生又是體質虛弱、身體抗病能力減退的結果。因此,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注意飲食營養,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減少低熱的發生。
⑽ 經常性低燒是體虛嗎
低燒肯定是不正常的,尤其是經常性的更加不好,快去醫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炎症或者還是其他問題,化驗個血就可以知道了,不要拖,沒有時間也要去醫院檢查,,檢查後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