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請問我是濕熱體質 愛出汗 乏力 天一熱就覺得油膩 舌苔白
你先回答一下問題,才好做全面的評價。
1你的大便成形嗎 干還是濕 小便多還是少 顏色
2你胃口怎麼樣 愛喝水嗎愛喝冷水還是熱水 有痰嗎 什麼顏色
3舌苔顏色 厚還是薄是中間厚還是舌根厚 四肢有力嗎 愛動嗎 怕冷 怕熱嗎?
4有性生活過頻或經常手淫的情況嗎
5有無其他病史 喜歡熬夜嗎
② 濕熱體質怎麼調理
我覺得應該這樣調理,現在有很多人因為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而讓自己的身體素質發生變化。有的人屬於寒濕體質,有的人屬於濕熱體質。因為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質,所以它們的症狀也不同。然而,大多數人不會理解這兩種體質,所以總是採取錯誤的休養方式,導致症狀加重。因此,平時需要學會辨別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調理。
如何區分寒濕體質和濕體質?
一般來說,熱體質出現時,身體會比較重,下午容易出現明顯發熱。另外,即使大量出汗也不能減輕症狀,也容易出現惡心、厭食、大便疏鬆、小便短紅等症狀,而濕熱體質的人一般都是胖或瘦,因此這類人容易產生煩躁和憤怒的情緒。而寒濕體質的人一般容易感到疲倦,容易入睡,而且容易口渴,而且經常感到胸口麻木,平時更怕冷。
溫馨提示,對於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這兩種體質有不同的症狀。因此,要想調節好自己的身體,首先要分清自己屬於什麼樣的體質,才能採取正確的調養方式,避免錯誤的調養方式使身體症狀加重,也不要因為調理不當而讓自己引發其他一些疾病。
③ 怎樣有效除濕熱體質
什麼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麼問題呢?要明白濕熱,先應了解什麼叫濕,什麼叫熱。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因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疔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溏稀,尿短赤,脈濡數;其它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苦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湯、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
④ 濕熱體質的人應該如何調理
1、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葯,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2、喝薏仁茶。薏仁茶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薏米可以去濕,下火,去痘。煲完湯後,湯渣也可以吃。偏於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3、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濕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應早睡早起,室內經常通風換氣,能不用空調盡量不用,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早起出來活動到出汗為止,出汗可幫助排濕,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傷氣。
⑤ 出汗能排濕氣嗎
病情分析:出汗能排濕氣
意見建議:出汗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人體在炎熱環境下通過出汗可以加快機體血液循環和代謝過程,及時將體內堆積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好處。但在大量出汗之後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防止體內脫水等症狀。
張永強—山西省晉中市武警8651部隊醫院
內科
主任醫師
⑥ 濕熱體質應該如何治療
所謂「熱」,那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濕熱體質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這類患者皮膚極易過敏,常見過敏性皮炎、濕疹、蕁麻疹和汗泡疹。 關於濕熱性體質,「清適敏」在醫學論文里提出了 「清潔血液」的治療理念。中醫認為:「血運不通百病生,氣血不清則皮毛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飲食、環境、空氣都受到了污染,我的生活空間充滿的污染源,從而導致飲食不潔、肥甘厚味,生濕生痰,影響了人體水谷精微的輸布和運化,導致血運不暢,形成「血液污染」,現代醫學稱之為「血液中毒」。 一旦血液里的毒素過多(血液中毒),不幹凈的血液則會觸發人體的身我免疫系統,促使自我加大排毒能力;當皮膚代謝系統不能適應這種反應時,皮膚免疫系統就是出現過激反應,從而導致皮膚過敏、風疹、蕁麻疹和濕疹。(現代醫學稱之為變態反應性疾病)。 在人體五臟中,「肝、脾、腎」三臟主導著人體「疏通渲瀉、生血化濕、利水滲濕」的功能。 「肝」主渲瀉,「肝氣郁結」則面色晦暗、斑毒於形、瘡痍滋生。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統血,若脾氣不調,則「脾虛濕蘊」,皮膚則呈現瘙癢無度、身上長濕疹、浸淫生瘡、日久蔓延。 「腎」主水,腎司水液代謝,腎水失調則皮膚粗糙暗沉。 清適敏中葯方劑以「中醫清法」為精髓,並結合了《黃帝內經》中「孩兒面、生肌散和清血方葯」的組方精要,通過「健脾化濕、疏肝理氣、利水滲濕」的方法「清潔血液」,使肌體回歸純凈的狀態,創造了中醫治療皮膚病的奇跡。
⑦ 濕熱體質的症狀
濕熱體質的人主要是因長期飲酒,抽煙,過食辛辣,油炸食物等濕熱食物有關,濕熱體質的人表現為臉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還容易生粉刺、瘡癤,一開口就能聞到異味,屬於濕熱體質。這種人還容易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發黃。調養方式:飲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溫助熱的食物。戒除煙酒。不要熬夜、過於勞累。適合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運動。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
⑧ 如何解決濕熱體質
濕熱的一般表現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疔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溏稀,尿短赤,脈濡數;其它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苦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膀胱並不因出汗而減輕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型體質的鑒定
1、型體特徵:形體偏胖或消瘦; 2、常有表現:面垢油光、多有痤瘡粉刺、常 感口乾口苦、眼睛紅赤、心煩懈怠、身重 睏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結或黏滯、男性 多有陰囊潮濕、女性常有帶下增多。病時 上述徵象加重; 3、舌象檢測:舌質偏紅苔黃膩; 4、脈象檢測:脈象多見滑數; 5、心理特徵:性情急燥、容易發怒; 6、適應能力:不能耐受濕熱環境; 7、易患疾病:易患黃疸、火熱症、癰瘡和癤腫等病症。
濕熱的治療
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以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等;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中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參、白鮮皮等;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蓄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⑨ 濕熱體質怎麼辦
經常聽別人說溫熱體質,可是濕熱體質如何調理呢?溫熱休兵適合吃哪些東西好,哪些東西不能吃。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濕熱休兵,表現是什麼。 中醫解說什麼是濕熱體質 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外濕可能導致內濕,內濕則往往影響不到外濕。 熱:即是一種熱象。天氣熱,太陽曬就導致我們人體能感受到的外熱,而過辛辣或者熱氣的食物,則讓我們體內滋生內熱。此外,補益東西吃多了,可能導致熱氣滋生。同樣,外熱可以導致內熱,內熱不會影響外熱。 濕熱:體內濕氣郁結過多,也可能會轉化為內熱。而有濕氣伴隨的熱,單獨清熱效果往往不好,而需要清熱化濕雙管齊下,方能見效。這種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關系,往往讓兩者一起「危害」人體,尤其在夏天,濕熱由於外環境催生變得尤其多。 濕熱可自查自排 不要說中醫知識豐富的老廣,就是稍微在廣東呆上幾年的外鄉人,也知道廣東水土天氣濕熱的道理。在民間,往往有不少如何對付濕熱的土方子,比方涼茶、綠豆湯等。但是,你出現的狀況就一定是「濕熱」嗎?因為小小的問題不足以到醫院就診,所以一些老廣們習慣用固有常識,或根據天氣轉變判斷自己或者家人可能有了「濕熱」,就會熬一鍋苦苦的涼茶全家上下一起喝。 事實上,專家解釋,濕熱天並不見得人體自身一定濕熱。全家人一起喝的葯膳,最好性味比較平和,畢竟家人身體狀況可能各不相同。雖然有些專家不建議大眾自行判斷濕熱。但已經從中醫處了解自身體質的情況下,懂得一些濕熱症狀表現,然後自除「濕熱」,也不排除其可行性。 濕:口乾而不愛喝水,疲倦犯困嗜睡,身體懶動且有沉重感。舌苔往往比較厚。 熱:口乾愛喝水、喉嚨痛、鼻子干、嘴巴干、小便黃、舌苔往往為黃色。 濕熱夾雜:大便比較爛,拉的次數比較多。 專家表示,以上症狀只能作為大致參考,而不能代替醫學診斷,畢竟疾病有很多不典型症狀以及未知因素。而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熱重以清熱為主,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中葯,如霍香正氣膠囊、葛根芩連片等。症狀緩和的則可以自己調理適當喝些涼茶或者綠豆湯、冬瓜湯等。濕熱體質表現濕熱者多脾虛 吃一樣的東西,處於同樣的環境,為什麼有的人對濕熱特別敏感,容易因此犯病,有的人卻安然無恙?專家表示,這是因各人身體狀況不同所致,而所謂的「身體狀況」,則主要在脾胃,中醫專家認為,容易發生濕熱疾病的人,脾胃一般比較虛弱,盡管很多人可能看上去胃口很不錯。 並不一定無力或者疼痛症狀才叫「虛」,所謂脾胃虛,是指其消化能力運化能力比較弱。當人體攝入容易誘發濕熱的食物,虛弱的脾胃沒有足夠能力將其化解,濕熱就會郁結在體內,反之,脾胃功能和能力變強,我們的濕熱可能會把問題化解於無形。濕熱體質適合吃什麼 濕熱的飲食調理,多吃芳香食物 濕熱天氣,濕熱體質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調理呢?武月萍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小方法,不妨試試。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葯,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茶:偏於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作料:生薑、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濕、發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濕熱的季節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後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葯和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著喝,緩解症狀。濕熱休兵禁忌吃什麼 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 濕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應早睡早起,室內經常通風換氣,能不用空調盡量不用,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早起出來活動到出汗為止,出汗可幫助排濕,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傷氣。
⑩ 濕熱體質會不會導致手腳老是出汗,冰冷
濕熱體質不會導致手腳老是出汗,冰冷;如果指汗出熱不解、腳氣則另當別論,這是濕熱的症狀,具體請搜「濕熱體質」。
根據你提供的情況,建議一、先吃防風通聖丸三天後,服用右歸丸與玉屏風散。二、早上吃雞蛋羹,方法:雞蛋兩個打散蒸熟後,出鍋時在上面一層桂皮粉(肉桂)約3-5克的量;三、刮痧,後背脊椎與其兩側三寸處,如遇到疼、不順利處要多刮,斑褪色後再刮(刮時可先刮頸椎,方法從上至下,先中間後兩邊);四、艾葉泡腳,方法:干艾葉10到15克,與5公斤冷水同煮,開後改小火10-15分鍾關,能下腳時算起泡30-40分鍾,記住,水一定要沒過腳踝,水溫不低於40度。五、喝生薑紅棗茶,方法:三片鮮生薑+5-6個紅棗+紅糖+水800左右,紅棗與水煮開10分鍾左右,放入姜再煮5-10分鍾關火,放入紅糖,拌均後放入保溫杯。記住一定要在午飯前溫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