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濕熱體質艾灸什麼穴位
濕熱:
指一種病邪。濕和熱相結合的病邪。致病可分別引致脾胃、肝膽及下焦專大腸、膀胱等臟腑或皮膚屬筋脈的病證。
不要管是寒濕還是濕熱,用艾灸都會除濕這一點是肯定的。寒濕也有濕、濕熱也有濕,先除濕,在除濕的過程中,解決寒和熱的問題。這兩種疾病的治療並不矛盾,艾灸是調整陰陽平衡的,既然不平衡了,那麼艾灸調整,就沒有錯誤。
艾灸是扶正治療,所有的治療都應該是過猶不及。我的治療原則是見好就收,當您的疾病治療到覺得很好的時候,就可以隔三差五鞏固治療。
你艾灸關元、氣海、神闕、足三里試試吧!
B. 濕熱體質針灸治療什麼穴位
可取陰陵泉,足三里以健脾祛濕。取委中,曲池以清熱,二者合用,共奏清熱祛濕之功!
C. 如何有效祛濕
祛除濕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要排除外濕的侵入,日常生活中,不要貪涼飲冷,少吃或者不吃寒涼的蔬菜、瓜果、海鮮、甜品的,比如西瓜、冰淇淋、蟹類、冰淇淋等。在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在夏天少吹空調。
第二、要防止內濕,中醫講脾喜燥惡濕,脾氣強健,則脾主運化水液的功能正常,濕氣有所去路。脾氣虧虛,脾之運化功能受損,水液代謝障礙,則易聚集成濕。
因此,補氣健脾為祛除內濕的重要辦法。
一、可以攝入具有補氣健脾利濕功效的食物和葯物;
二、要保持情志舒暢,避免憂思傷脾。
注意事項:
記得,常按祛濕穴
我們身上還有三個祛濕開關:【陰陵泉穴】【豐隆穴】【承山穴】
1、陰陵泉穴
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取穴時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即是。
這個穴位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濕,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濕,解決體內有「濕」或者水腫的問題。
2、豐隆穴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外膝眼和外踝尖連線的中點。
它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主要的穴位,並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
3、承山穴
取穴時應採用俯卧的姿勢,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
有運化水濕,固化脾土的功效。
按摩手法:點揉穴位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每個穴位上重復這個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注意飲食作息
1,少食肥甘厚味,烤串,麻辣燙,海鮮之類食物;
2,少食冰冷,冰激凌戒掉之;
3,少食甜品,蛋糕這些生痰困脾之物;
4,盡量保持生活環境要乾燥;
5,盡可能讓自己每天運動一下,身體微微發汗;
6,不熬夜,節欲;
參考資料:網路-健脾祛濕
D. 去除體內濕氣最快的方法
1、食療祛濕
食療可以有效去除濕氣,且方便又實用。建議在日常的飲食中吃一些具有祛濕、排毒、消腫、利尿的食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濕效果,不過需要長期堅持食用這些具有祛濕效果的食物才行。常見的食療方有薏米紅豆湯、冬瓜排骨湯、健脾祛濕湯、玉米須湯等。
3、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腳部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對祛除濕氣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要出大汗,只要泡到額頭微微出汗就好。還可以放一些艾葉在泡腳水中,有助於體內的血液循環加快,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更加快速地把體內的寒濕排出體外。並且,艾葉本身具有祛寒行氣、活血止血,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殺毒滅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