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質舞蹈 > 亞洲人體質

亞洲人體質

發布時間:2020-11-24 03:41:29

A. 怎樣計算亞洲人體質指數

計算體質指數(BMI)是一項基本技能,即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分類 BMI(㎏/㎡ ) 體重過低 <18.5 正常范圍 18.5 ~22.9 超重: ≥ 23.0 肥胖前期 23.0 ~24.9 一級肥胖 25.0~29.9 二級肥胖 ≥ 30.0

B. 中國人與歐洲人的體質區別

中國人與歐洲人的體質區別:腿部的生理構造、瞳色不同、肌肉類型不同。

一、腿部的生理構造

1、中國人:中國人的大腿一般比小腿要長一些。

2、歐洲人:歐洲人的小腿比大腿長一些。

二、瞳色不同

1、中國人:中國人有更多黑色素,虹膜就成為深棕色的了。

2、歐洲人:歐洲人和亞洲人的瞳孔沒有區別,有區別的是虹膜的顏色,歐羅巴人種的身體黑色素少於蒙古人種,他們眼睛裡的淺藍色其實正是色素缺乏的表現:藍色是靜脈和毛細血管的本身顏色。

三、肌肉類型不同

1、中國人:中國人的肌肉偏於塊狀肌。

2、歐洲人:歐洲人的肌肉偏重於條狀肌,這點觀察小腿肌肉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肌腱、肌肉纖維、長骨等歐洲人的長度都大於亞洲人的。 同樣力量下,力臂長時,手腳擺動速度就慢,並且影響穩定性,所以亞洲人的平衡能力、精確度控制力等方面有優勢,但是涉及絕對速度絕對力量方面的指標就不及歐洲人了。

C. 為什麼亞洲人沒有歐洲人體質好

亞洲貧窮
污染嚴重
看看我們天天吃什麼.
再看看人家老外天天吃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亞洲人體質比歐洲北美的差那麼多了`

D. 為什麼亞洲人身體素質不好

亞洲人的生活習慣於歐美的而不一樣 我們的主食是米飯 而他們是麵包 兩者相比 後者澱粉比較多 大家看看北方人比南方人高大魁梧就知道了 不過還是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吧。

E. 亞洲人和歐美人的身體區別

1、膚色不同

亞洲人起源於溫帶地區,其膚色和身體特徵的適應性具有黑白兩色人種的過渡性。而歐美人的膚色較亞洲人偏白。

2、身形不同

由於飲食習慣、氣候、生活環境等的不同,歐美人較亞洲人來說身形更高大、健壯。

亞洲講究的是熟透了去吃,完全是追求味美色鮮;而歐美則是追求營養,喜歡的食物是麵包、黃油、乳酪等快速食品,肉類也喜歡偏生的大量的生肉中的粗纖維,和劇烈的運動,讓他們的身體變的高大,健壯。

3、肌肉類型不同

歐洲人的肌肉偏重於條狀肌,亞洲人的肌肉偏於塊狀肌。如歐洲人的小腿比大腿長一些,亞洲人的大腿一般比小腿要長一些。

F. 為什麼亞洲人的體質比不上歐洲人

科學普遍認為有兩個原因
1。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一貫貧窮造成的回,可見窮真不是個好東西答.
2.歐洲人是
肉食性動物
,亞洲人是素食性動物,飲食結構不一樣,你看蒙古人雖然也在亞洲但個子就是要大些.
另外還和緯度有關系,緯度高的生物都比緯度低的要大隻,你看看東北人和
廣東人
就知道了,還有
北極熊
與大黑熊的體積.
這是因為熱量問題,當生物個頭增大時,其體積呈三次方增長,皮膚面積卻只呈二次方增長,這樣由體積增加而產生的
體熱
就大於由皮膚面積增加而散失的體熱,生物就更適應在較冷的地帶生存,反之猶然.
但是歐洲也有緯度低的地方,所以就不能以此為原因了

G. 亞洲人的體質是否真的和歐美及非洲人有差異

有差別啊,體質除了跟人種有關,就跟飲食有關。
亞洲人平常吃飯是五穀雜糧,素食吃得多。
歐美和非洲人,肉、奶吃的多。
你中國人天天吃肉吃奶會受不了,

H. 亞洲人能練出像歐美那種體質嗎

體質差的沒那麼明顯,只是一些人不想去苦練而把原因推到客觀事物上。
還有國內這方面文化不熱,很多人不重視,鍛煉方法極不科學。飲食不講究。以為天天做俯卧撐,仰卧起坐,多吃饅頭雞蛋多喝牛奶什麼的就可以了。美國這方面已形成大眾文化。相當受社會重視。能上健美雜志級的華裔遍地都是。

I. 亞洲人跟歐洲人的體質有區別嗎

人種是世界人類種族的簡稱,是指人類在一定的區域內,歷史上所形成的、在體質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性狀(包括膚色、眼色、發色和發型、身高、面型、頭型、鼻型、血型、遺傳性疾病等)的人群。人種的概念,最初於1684年由法國博物學家伯尼埃首先提出的。
最早的人種分類,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墳墓的壁畫,它以不同的顏色區別人類,將人類分為四種:第一,將埃及人塗以赤色;第二,亞洲人塗以黃色;第三,南方尼格羅人塗以黑色;第四,西方人及北方人塗以白色。成為今日將人類分成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褐色人的基礎。 瑞典傑出的科學家林奈,在1758年所做的分類中,將世界人種劃分為:野蠻種——菲拉斯,怪物種——蒙斯托拉斯,理智種——塞比恩斯;進而按當時眾知的洲數,把理智種進一步分為歐洲白種人,亞洲黃種人、非洲黑種人和美洲人紅種人四大種族。
法國著名學者居維葉主張劃為三大人種,並以《舊約全書》中的諾亞三個兒子的名字分別命名為:閃人種、含人種、雅弗人種。這種從文化上、宗教上對人種進行劃分,人們很難接受。
被譽為「西方人類學鼻祖」、「人類之父」的德國格丁根大學教授布魯門馬赫,是第一個用科學方法進行分類的,他根據膚色、發色和發型、眼色、身高、頭型等體質特徵,以及原住居民地,把現生人類劃為五大人種:
①高加索人種(白種)。皮膚白色,頭發栗色,頭部幾成球形,面呈卵形而垂直,鼻狹細,口校歐洲和西亞、北非的居民屬之,但芬蘭人、拉普蘭人等除外。
②蒙古人種(黃種)。皮膚黃色,頭發黑而直,頭部幾成方形,面部扁平,鼻小,顴骨隆起,眼裂狹細。西亞以外的亞洲人和北部的因紐特人、拉普蘭人和芬蘭人屬之,但不包括馬來人。
③非洲人種(黑種)。皮膚黑色,頭發黑而彎曲,頭部狹長,顴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脹厚,多數人有八字腳。除北部非洲人外,其他非洲人皆屬之。
④美洲人種(紅種)。皮膚銅色,頭發黑而直,眼球陷入,鼻高而寬,顴骨突出。除因紐特人外,其他美洲原住居民屬之。
⑤馬來人種(棕種)。皮膚黃褐色,頭發黑而縮,頭部中等狹細,鼻闊、口大。太平洋諸島和馬來半島居民屬之。這個劃分可說是人種的地理分類。 其實,美洲的紅種人並不存在,印第安人是黃色人種的一大分支,由於他們崇敬紅色,常用紅顏料塗臉,被誤為紅種人。再者,不同的人種有不同的血液特徵、遺傳疾並遺傳基因等,所以,學者們都用各自不同的標准對人種進行分類。因此,對現代人種的分類問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見。不過50年代以後,在布氏分類基礎上又增加了指紋、血型等指標,使人種的劃分逐漸與現代科學結合起來,逐步形成了目前公認的人種劃分標准。
黑種人起源於熱帶赤道地區,該地區在一年之內受到太陽的直射時間長,氣溫高,紫外線強烈。長期居住在此地的人群,經長期自然選擇,逐漸形成一系列適應性特徵:皮膚內黑色素含量高,以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皮膚內部結構免遭損害;體表汗腺密度特別大,以便在極度炎熱時能維持或迅速恢復正常體溫;鼻低寬,鼻孔通道短,嘴唇厚、嘴裂大、體毛少,便於散熱;頭發象羊毛一樣捲曲,使每根卷發周圍都有許多空隙,空隙充滿空氣,空氣傳熱性差,因此,卷發有隔熱作用,保護頭腦不受傷害等。 白種人起源於較為寒冷地區,該地區陽光斜射,光線較為微弱,紫外線也弱,當地居民體內黑色素含量低,皮膚呈淺色;身體較粗壯高大,以減少熱量散失;鼻子高窄,鼻孔通道較長,以預熱吸進的冷空氣;體表毛發密稠,以防寒冷等。
黃種人起源於溫帶地區,其膚色和身體特徵的適應性具有黑白兩色人種的過渡性。
近幾百年來歷史證明,以上三大人種的相互混合,又長期地穩定在一定的地域內,也能產生新的人種。如美國黑人其祖先來自非洲,它們與歐洲去的美國白人長期混合,現美國黑人體內已有20%以上白種人遺傳因子,所以,在體質上已明顯地區別於非洲黑人,構成新的人種。在巴西,則是印第安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日本人、中國人等的混合,經過相當長的時期,也形成了新的人種——混血人種。
美國科學家S·M長恩,在經過長達10年的醞釀和調查之後,他認為全世界有9大地理人種,並劃分出32地域人種。
1.美洲印第安人種
指歐洲人、非洲人到來之前,北起阿拉斯加,南至南美洲南端,包括整個南北美洲的原有居民。他們散布在偏僻的地區,以狩獵、採集或半農業為主,人口不多,在遺傳上常呈完全獨立的狀態。其特徵是具有棕黃色皮膚,黑色粗直的頭發,鏟形門牙,突出的顴骨,鼻樑較突,體毛疏少,在ABO血型系列中,O型、B型頻率高,明顯地不同於有聯系的亞洲地理人種的血型。
2.波利尼西亞人種
指分布於東太平洋廣大地區,自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亞群島,直至紐西蘭一帶的人群。
3.美拉尼西亞——巴布亞人種
指分布在新幾內亞島、斐濟群島和西色為棕色,寬鼻型,黑色頭發呈直或捲曲狀,體毛少,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頻率少。
太平洋其它島嶼的人群。其特徵是皮膚呈暗棕色,圓型頭,毛發捲曲,眉脊發達,鼻尖呈鉤形,肩胛窄。
4.澳大利亞人種
指歐洲人到來之前,分布在澳洲的原有人群。其特徵是褐色皮膚、波狀或捲曲狀頭發,線狀體型,有很大的牙齒、明顯的眉毛脊,頜骨外突,體毛中等濃度,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頻率很低。
5.亞洲地理人種
主要指分布在亞洲大陸,乃至日本、菲律賓、蘇門答臘、婆羅洲群島等地的人種,又稱為蒙古地理人種。其特徵是皮膚呈淺黃色,頭發黑而直,胡須與汗毛稀少,臉形扁平,顴骨較高,眼皮有波浪狀的蒙古褶,在ABO血型中B型頻率很高。
6.印度地理人種
指分布在南亞,自喜馬拉雅山南麓到炎熱的印度洋地區的人群。其特徵是皮膚自北至南由淺色到深色,眼睛呈藍色,頭發呈黑色或黃色、直式波浪形,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頻率高,不同於歐洲地理人種,而與亞洲地理人種相似。
7.歐洲人種
包括分布在歐洲的若乾地域人種,以及部分散居於西亞、北非、西非等白色人種,又名高加索地理人種。其特徵是膚色淺,鼻樑高窄,頭發直硬或波浪形、呈金黃色或褐黑色,嘴唇薄,體毛濃度,胡須和腮毛特別發達。男子禿頂頻率高,在ABO血型系列中,常摻入A2血型,Rn型頻率高。
8.非洲人種
指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整個非洲在內的若乾地域人種,又稱尼格羅地理人種。其特徵是皮膚黑至深褐色,頭發短而捲曲,嘴唇厚而外翻,鼻子短寬,頜部明顯突出,體毛稀少,在Rn血型系列中,R0型頻率高,體內常具有對瘧疾有相對免疫力的鐮刀形血球。
9.密克羅尼西亞人種
指分布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以及西太平洋一些島嶼的人群。其特徵是身材矮小,膚色、毛色較深,長頭型,頭發多呈波紋形、螺旋形,全身多毛。血型頻率與波利尼西亞人種相似,但B型頻率較高。
長恩的九大地理人種分類的長處是簡便好記,比較符合客觀實際,因而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和公認。但也有缺陷,如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種太大了;南美印第安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在體質上也有明顯的區別,應考慮分開歸屬問題。再如長恩的人種劃分都局限在公元1500年以前(即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前)的人種分類和分布,忽視了地理大發現時代及其以後,歐洲人、非洲人等向南北美洲、澳洲等地的大遷移,由此引起了人種大融合,從根本上改變了美洲、澳洲人種分布等事實。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融合愈來愈靠近,由此可把南北美洲劃為北美地理人種和拉丁美洲地理人種,是比較適宜的。
另外,還有報道稱在熱帶雨林地區,考古探險隊員曾發現罕見的綠色人種和藍色人種,不過這些都沒有得到充分考評

J. 亞洲人在運動上的體質真的比歐洲人差嗎

這不一定,不同歷史階段發展運動員的體質也不一樣。像古羅馬希臘那個時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最先開始地方,那裡地勢險峻,人們經常奔波勞累,體能得到充分鍛煉。而同時期中國,處於封建社會,對於體育方面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導致中外運動員差距較大。而如今來看亞洲人並不比歐洲人差,在當今社會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體育發展。亞洲運動員得到充分鍛煉和展示舞台。和歐洲人差距逐年縮短。

相信在未來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我們體育事業會越辦越好。總有一天,我們的體育事業會為之驕傲,成為我們亞洲人的招牌,同時也是亞洲人真正行動起來,堅持每天運動,拜託亞健康狀態,提升自己的體質。去創造自己健康的生活,健強的體質。

閱讀全文

與亞洲人體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