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判斷自己是酸性體制還是鹼性體質
1、唾液檢查。連續三天早晨,在空腹狀態下(包括水也不要喝),在PH試紙上滴下兩滴自己的唾液,兩三秒後試紙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在半分鍾內將其與顏色對比卡進行比較,如果PH值小於7,說明你是酸性體質,如果PH值等於7,說明你是中性體質,如果PH值大於7,並且小於7.4,說明你是弱鹼性體質。
2、抽血檢查。測人體酸鹼度需通過抽血檢查多項生化指標來判斷,如:血液PH值小於7.35為失代償性酸中毒,PH值大於7.45為失代償性鹼中毒。
3、尿液檢查。人體尿液的PH標值在6.0左右,低於這個標值的就是酸性尿液。比如一般的痛風病人尿液的PH值在4.4~5.0之間,個別嚴重的還會低於4.4。
(1)體質鹼性酸性擴展閱讀
人體酸鹼平衡是指人體的酸鹼度符合標准,這個酸鹼度在身體各個位置的平衡指數是不同的。現代科學是用PH值來表示這個值,現代醫學提出了人體的酸鹼性理論,但是這個理論一直在研究階段。
現代科學是用PH值來表示食物、葯品以及其它生物體的酸鹼度。
PH值,亦稱氫離子濃度指數,是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鹼程度的衡量標准。這個概念是1909年由丹麥生物化學家Soren Peter Lauritz Sorensen提出。P代表德語Potenz,意思是力量或濃度,H代表氫離子(H+)。
通常情況下,PH值是一個介於0和14之間的數,當PH<7的時候,溶液呈酸性,當PH>7的時候,溶液呈鹼性,當PH=7的時候,溶液為中性。
2. 怎麼辨別自己是酸性體質還是鹼性體質
酸鹼體質是不存在的,所以無法判斷。
1、「酸鹼體質」說法是偽科學
所謂「酸鹼體質」的說法從未得到科學證實,十多年來,科學者、醫生和科普工作者一直澄清這是一種偽科學。食品工程博士、知名科普作家雲無心指出,「酸鹼體質可以算作偽科學概念」。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葉盛表示,「如果人與人之間酸鹼環境真有差異,大家體內的酶就要在不同的pH值下工作了,工作效率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因為酶對酸鹼環境很敏感。大家想想看,發燒高個幾度,我們的酶系統都快停擺了,讓我們難受得要死,更別說pH值有變化了,所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2、食物不改變人體內酸鹼平衡
實際上,酸鹼平衡是正常人體內環境的常態,一般意義的飲食不會改變這一點。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曾對「酸鹼平衡」說法進行澄清,他們的研究證明,要通過飲食將人體內的細胞環境改變成低酸、不利於癌細胞生長的環境,並不可能。
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指出,人體的酸鹼平衡由多種機制嚴格調控,避免並選擇特定食物不會改變人體的酸鹼水平,反而全面違背科學。
(2)體質鹼性酸性擴展閱讀:
相關知識:
關於食物的酸鹼性有幾點知識是通過學習可以理解的。一是食物表面上的酸鹼性,二是食物代謝後的酸鹼性,以及代謝後的酸鹼性是否導致人體呈現酸鹼性並影響健康。
食物代謝之後,如果含硫、磷、氯元素較多,在人體內中形成硫酸、鹽酸、磷酸和乳酸等物質,可稱為成酸性食物,如肉、蛋、魚、動物脂肪、植物油、糖類甜食等;反之,代謝產物內含鈣、鎂、鉀、鈉等陽離子,在人體中形成鹼性物質,如氫氧化鈉(鉀)、碳酸鈉等,可稱為成鹼性食品,如蔬菜、茶葉、水果(高糖水果除外)、豆製品、牛奶等。
如此一來,肉、蛋、魚是成酸性食品,蔬菜水果則是成鹼性食品。而且,無論是成酸性還是成鹼性食品,在人體內消化後,都不可能造成所謂的酸性或鹼性體質。
因為人們要吃進多種食物和飲大量的水,讓人體的血液、淋巴液、細胞內液等內環境始終處於一種動態平衡,再加上呼吸、排汗和大小便,血液的PH值恆定維持在7.35~7.45之間,也就是呈現為弱鹼性。
所謂吃酸鹼性食物造成酸性或鹼性體質,以及酸性體質造成多種疾病,甚至誘發癌症,都沒有科學根據。退一萬步說,即便理論能夠自洽,還要根據實驗科學的證實和證偽原則,以及現代醫學的循證原則來進行實證檢驗。因此,酸鹼體質理論得不到科學和實踐的檢驗。
3. 如何把酸性體質調節成鹼性
1、多運動: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
2、多吃鹼性食物: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吃鹼性食物,鹼性食物比如海帶,白蘿卜,豆腐,紅豆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慾但卻對身體有益的東西,因為水果含有的有機酸在體內會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生成酸性代謝產物,而且蔬菜、水果中的鉀離子等鹼性物質,能中和酸性物質,維護身體達到平衡。
3、多喝水:如果主要的飲水是白開水,要注意在水燒開後要把壺蓋打開燒3分鍾左右,讓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質隨蒸氣蒸發掉,而且燒開的水最好當天喝不要隔夜。
(3)體質鹼性酸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弱鹼性體質的人,機體免疫力比較強,生病機率相對較少,常常表現得精力充沛,富有活力。人體血液PH值(酸鹼度)控制在7.35-7.45之間,有利於促進新陳代謝。
2、食物不會改變人體體質,想通過進食鹼性食物改變人體酸鹼度是不科學的。食物的好處不在於的酸鹼性,而在於本身的營養價值。所以無論是鹼性體質還是酸性體質,只有合理地搭配選擇食物,才能夠減少營養缺乏,保持身體健康。
3、精神壓力或神經紊亂心理因素和作息時間不規律使身體呈酸性。工作學習壓力過大,情感受挫使酸性物質無法釋放體外。並且作息習慣不正常,夜生活頻繁,熬夜,通宵等不良習慣也會讓身體酸化。
4. 酸性體質怎麼通過鍛煉才可以變成鹼性體質
1、多運動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要想快速調整體內酸鹼平衡,單靠運動還很有限,還需要養成以下好習慣。
2、多吃鹼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吃鹼性食物,鹼性食物比如海帶、白蘿卜、豆腐、紅豆、大豆、蘋果、洋蔥、芥蘭、番茄、菠菜、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慾但卻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人們通常都會認為吃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諸如一看就會流口水的葡萄、草莓、檸檬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鹼性食物,因為水果含有的有機酸在體內會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生成酸性代謝產物,而且蔬菜、水果中的鉀離子等鹼性物質,能中和酸性物質,維護身體達到平衡。
3、多喝水
如果你主要的飲水是白開水,那麼這個小竅門興許對你有用;我們總是習慣把水燒開的時候先不關火,讓水再燒一會,這是對的;但要注意在水燒開後要把壺蓋打開燒3分鍾左右,讓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質隨蒸氣蒸發掉,而且燒開的水最好當天喝不要隔夜。
4、早睡
晚上 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盡量在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
5、飲食
一天三餐中,早餐佔了70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但許多學生普遍不吃早餐,一早空著肚子,體內沒有動力,會自動使用甲狀腺,副甲狀腺,下腦垂體等腺體,去燃燒組織,造成腺體亢進,體質變酸,長期將導致慢性病。
凡是晚上8:00再進食就稱做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爬不起床;睡覺時,處於休息狀態,因此食物留在腸子里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6、總結
首先,要糾正不良生活方式使機體處於良好的狀態。
其次,要進行科學的鍛煉,運動適量,貴在堅特,促進酸性物質的排除。
再次,還要有一個合理的膳食,保證人體均衡營養。
最後,情緒對體液酸化的影響也很大,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是預防人體酸性化的有效措施。
5. 怎樣判斷自己是酸性體質還是鹼性體質
酸性體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身體的影響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酸性不很強時,反應出來的是亞健康狀態,進一步酸化,就會出現各種疾病。這幾乎是所有內源性慢性疾病的患病原因。比如,癌症病人的體液都是酸性的,病情越重,酸性越強。因為癌細胞只能在酸性體液和缺氧的條件下,才會瘋狂的生長,形成腫瘤。糖尿病人、痛風病人、心血管病病人的體液都是酸性的。所以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同理,疾病的治療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酸性體質。 什麼是酸性體質 人的身體構成中約有70%是水分,成為體液。體液含有各種人體不可缺少的離子、化合物以及代謝物。生命活動的大多數生化反應都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 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占體液的2/3)和細胞外液(占體液1/3)。細胞外液包括血液、淋巴液、組織液、腦脊液和各種分泌液(如唾液、尿液、眼淚、汗液、胃液、精液、宮頸液等)。 正常人的體液平均PH值是7.0——7.4,為中性或弱鹼性。低於這個平均值,就是酸性體質。 如何判斷自己是酸性體質 第一種辦法是自我感覺,如果長期體力不支、容易疲勞、形容憔悴或有其他亞健康特徵,無疑說明你的體液在酸化。 第二種辦法是用PH試紙檢測。最簡單的是連續三天清晨空腹檢測唾液,如PH平均值小於7.0即為酸性體質。 需要說明的是,血液的PH值波動范圍極小,為7.35-7.45。小於7.35即為酸性,小於7.0,表明病情極為嚴重。 形成酸性體質主要有三個因素:第一,代謝因素。人體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產生的代謝物是酸性的。第二,飲食因素。絕大多數人的日常飲食都是酸性食物為多,如肉類、蛋類、奶類、酒類、碳酸飲料類等等,這些食物消化後在體內留下硫、氮、磷、氯等酸性物質,在體內形成酸根,這是導致酸性體質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三,環境因素。大環境的被污染同樣影響著體內小環境,破壞了體內酸鹼平衡體系,加速了體液的酸化。
6. 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是什麼意思!哪種體質好
酸性體質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大概 pH 值是 7.35 到 7.45 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體內不正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四肢無力、頭昏、耳鳴、睡眠不實、失眠、腹瀉、便秘等,到醫院檢查不出什麼毛病,如不注意改善,繼續發展就會形成疾病,而 85 %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因此,醫學專家提出: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而根據統計,國內 70% 的人具有酸性體質。
鹼性體質 是健康體質
OK,下面是如何保持鹼性體質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1.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鹼性食品: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 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蘿卜干、大豆、紅蘿卜、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決定酸或鹼性食物,決定於食物的礦物質種類,
例如礦物質中的鈣、鐵、鉀、鎂較多,就是鹼性食物,
如各類蔬菜、水果、芽菜、堅果、種仁、海帶,均屬於鹼性食物,
反之,磷、硫、氯較多的就是酸性食物,如魚、肉、蛋、奶、米、白麵包、白砂糖、零食、甜點,以現代人來說,大概是呈現偏酸性的體質比較多,偏酸性體質容易罹患現代文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所以如何把酸性體質扭轉成弱鹼性體質,實在是當務之急。
如何利用日常生活飲食來調整體內酸鹼值,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三餐的食物,當你吃到一份的酸性食物,必需搭配兩份的鹼性食物,例如用餐時,點了一百克的豬或牛排,相對地用兩百克的綠色蔬菜水果、芽菜來搭配,就可以保持平衡或弱鹼性體質。
7. 中國人的體質屬於酸性還是鹼性
這不一定哦,每個國家都有酸性或鹼性體質的人。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酸性體質的人越來越多。
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如何避免酸性體質***************************************************************************
完全素食是否會導致營養不良?體力消耗大的人能只是吃素嗎?。。。。
病人、孕婦能吃素嗎?吃素都需要注意什麼?
請看跟貼~~~~~~~~~《醫學博士為什麼要素食》《台灣療養醫院營養部主任談吃素》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約是PH7.35~7.45左右。嬰兒也是屬於弱鹼性的體質。成長期的成人有體質酸化的現象。根據一項六百位癌症病人體液分布的研究,顯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因此,如何使體質維持在弱鹼性就是遠離疾病的第一步。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徵:
1.皮膚無光澤。
2.香港腳。
3.稍做運動即感疲勞,一上公車便想睡覺。
4.上下樓梯容易氣喘。
5.肥胖、下腹突出。
6.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為什幺會形成酸性體質?
1.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
a)肉類、乳酪製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於酸性食品。
b)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黏稠,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腳或膝蓋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
c)年輕力壯時吃適量的肉類是對的,但老年人則以蔬菜或小魚為宜。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
a)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
b)據統計,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c)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裡,無法事先儲備睡眠或飲食,也不能日夜顛倒。
d)人體內臟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及倒置,就亦百病滋生。
3.情緒過於緊張
a)文明社會會造成的壓力。
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壓力。
c)當一個人承受精神壓力後,一旦緊張鬆弛,時會造成猝死,稱為潛在性副腎皮質機能不全症。
4.肉體的緊張
a)動手術之前應先檢查腎上腺皮質機能是否正常。如果副腎皮質機能較差, 或手術壓力遠超過副腎調整功能,則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它不良影響。
b)若發現病患臉部浮腫,需詳加詢問病史及服葯狀況,為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賀爾蒙者,施以針灸要特別注意反應。
c)勞動或運動過度,通宵打牌、開車等壓力都應盡量避免。
附錄: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1.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鹼性食品: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 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蘿卜干、大豆、紅蘿卜、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
嘿嘿嘿~~蔬菜幾乎全部是鹼性哦~~~~~~
8. 鹼性體質和酸性體制的區別和好處
鹼性體質和酸性體制的區別:
1、酸性體質人容易生病。
2、鹼性體質是健康的。
3、酸性體質是在皮膚上有所體現的,皮膚沒有光澤,毛孔大、反復長痘、不小心有傷口癒合的比較慢。
4、鹼性體質相對來講要健康一些,皮膚紅潤有光澤,細膩有彈性。
酸性體制的好處: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血液呈現出弱鹼性,這是人體細胞完成生理功能的佳酸鹼度,少一分或者多一分都不正常。
因此酸性體制對人來說沒有好處。
酸性體制的好處:
1、能快速改善亞健康狀態。
2、有利於改善易胖體質。
3、提高生男孩幾率。
(8)體質鹼性酸性擴展閱讀:
體質酸鹼性
酸性體質基本觀點:人體體液的pH值處於7.35~7.45 的弱鹼狀態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數人由於生活習慣及環境的影響,體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們的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這些人就是酸性體質者。
該觀點內的體液概念十分模糊,因為人不同的體液的pH值是不盡相同的。對於健康人群來說,我們的血液總是能夠將pH值穩定在7.35-7.45這樣的范圍以內。而唾液pH值是6.0-7.5。胃酸則屬於強酸。
酸性體質
研究報告指出,健康人內環境的pH值在7.35到7.45 之間,即我們的體液應該呈弱鹼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所謂酸性體質,是一種偽科學。
該學說認為,體質的酸化是百病之源,無論是癌症,還是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都是由於多吃了「酸性食物」導致體質酸化引起的,而所謂「酸性食物」范圍之廣之常見,絕對可以嚇你一大跳:魚、肉、米飯、酒等人類的主副食品,很多都被說成是酸性的。
尤其是中國人的主食米飯,更被渲染成「酸性食品」的典型代表,它也就變成了致病的罪魁禍首,從而幾乎可以引起全社會的恐慌,凡了解此論者差不多人人自危。
如果人們真的相信此論,按該理論的說法來指導其日常飲食,那才真正將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危害。
9. 人體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各有什麼特點
眾多商家近年來不斷向消費者灌輸一個概念: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認為體液偏酸會導致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由此,一些保健食品宣揚排酸功效,部分美容院甚至推出了「海藻排酸」項目。但中西醫專家對此進行了駁斥,因為醫學界從無酸性體質之說酸性體質基本觀點:人體體液的pH值處於7.35~7.45 的弱鹼狀態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數人由於生活習慣及環境的影響,體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們的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這些人就是酸性體質者。 中西醫駁斥 針對目前流行的「酸性體質是生病的根源」等說法,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專家,都從根本上否認了「酸鹼體質」說法,稱目前醫學界尚無「酸鹼體質」的說法。 專家觀點 北京中關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蘇明山和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董行運介紹,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體內不可避免地產生含酸的代謝產物(碳酸、乳酸等)和鹼性產物。但人體有三個調節系統可以進行酸鹼平衡,腎臟可以通過尿液排掉多餘的有機酸,呼吸會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體液也會中和酸鹼平衡,因此正常生物體的體液酸鹼度(PH值)總是穩定在一定范圍之內,因此人體的體質不會是酸性的。 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尹志超也表示,中醫方面並無「酸鹼體質」之說,只能說人體在攝入過多酸性物質之後,可能會出現「陰虛」症狀,諸如虛熱、盜汗、睡眠不沉等症狀。不過,出現這些症狀並非都是酸性在作祟。 臨床觀點 事實上,酸性體質概念中還有一個站不住腳的邏輯問題,即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在醫學臨床中,的確有很多酸中毒的情況發生。只不過,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為服用了某些葯物或生病了,才會出現酸中毒的現象。一些常見的疾腹瀉、腎衰竭,代謝類疾病如糖尿病,確實會引起酸中毒。而這些疾病的誘因,卻和酸中毒沒有一點關系。 身體偏鹼就是健康的,其實不過是酸性體質論者偷換概念的錯誤命題。以號稱中國最早提出酸性體質概念的梁雙林的理論為例,他們強調身體的PH值應該一直處於 7.4才好。事實上,這就是一句廢話,因為正常人血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而且,並不是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是偏鹼性才好。人體中有幾個地方,必須偏酸才算健康。第一個就是胃,這個不用說,大家都會多多少少有點了解。如果發生嘔吐現象,大量的胃酸排除體外,反倒會引起輕度鹼中毒,這就是嘔吐後會感覺頭暈的原因。另外一個是皮膚,健康的皮膚pH值應該是5.5,處於弱酸性的皮膚更不容易滋生細菌。女性陰道最理想的環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於4.5,就會引發炎症。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腎臟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把體內的酸性物質從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個人的尿液呈鹼性,反倒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體質論,一個人的體液或血液pH值呈鹼性才健康,那麼皮膚、胃、陰道和尿液是不是也該呈鹼性才符合邏輯。 客觀評價 酸性體質論就像一個到處都是漏洞的謊言一樣,一個謊言需要另外一個更大的謊言來補上窟窿。事實上,他們也在試圖補上這個窟窿,雖然他們沒辦法舉證曾有任何新的研究發現,在哪本世界醫學界認可的醫學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他們倒也端出一個1931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Otto Heinrich Warburg(瓦爾堡)支持酸性理論的事例。酸性體質論者說這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就提過缺氧狀態下,身體呈酸性,是癌症的根源。事實證明,這位德國生物化學家所有的公開論著中,沒有任何涉及酸性體質或者酸中毒的研究,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缺氧狀態和身體呈酸性有關系。自稱最早提出酸性體質的梁雙林,在采訪中透露,他是2001年提出這個概念。不知道我國這些拚命推廣酸性體質致病論的營養學家們,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成功進行一場穿越時空和生死的靈魂對話。至於他們提到的美國諾貝爾獲得者雷恩,在美國醫學界淫浸了十幾年的張健教授,竟然連一點印象也沒有,更別說用谷歌或網路去搜索了。 所謂「酸性體質論」,就是近年來廣為流傳的一種偽科學學說,該學說認為,體質的酸化是百病之源,無論是癌症,還是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都是由於多吃了「酸性食物」導致體質酸化引起的,而所謂「酸性食物」范圍之廣之常見,絕對可以嚇你一大跳:魚、肉、米飯、酒等人類的主副食品,很多都被 說成是酸性的。尤其是中國人的主食米飯,更被渲染成「酸性食品」的典型代表,它也就變成了致病的罪魁禍首,從而幾乎可以引起全社會的恐慌,凡了解此論者差不多人人自危。如果人們真的相信此論,按該理論的說法來指導其日常飲食,那才真正將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危害。 其實所謂「酸性體質」能夠致病的說法,純粹是在玩弄概念。按照據傳是最早拋出「酸性體質論」的梁某某的說法,人體pH值必須維持在7.4左右才好,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倒算他說對了,但卻是一句廢話,因為正常人體液本身就呈弱鹼性,pH值就在7.4左右。在日常生活中,你想要讓它變成6.8你也沒這本事,哪怕你天天吃的都是所謂的酸性食物!因為人的體液具有很強的中和緩沖功能,他自己就能夠維持酸鹼度的平衡,所以無論你攝入的食物是酸性還是鹼性,人體的pH值是基本不變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酸性體質」,這是中學課本里就已經提到了的。一些人之所以相信「酸性體質論」,我想或許是因為許多人聽說過有「酸中毒」的說法,但其實那都是某些嚴重疾病導致的後果,而不是無緣無故由飲食能引起的,這是典型的「倒果為因」!而且,順便告訴大家一句,除了「酸中毒」外,醫學上還有「鹼中毒」、「水中毒」等概念,這些概念到了某些喜歡標新立異製造聳人聽聞的謊言的騙子們那兒,不知又要引起怎樣的聯想,從而創造出更為驚天動地的謬論來。 其實,國內外許多著名專家學者也都對「酸性體質論」進行過批判,比如美國亞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的華人科學家張健經多方論證,並和美國的同行探討,最後,他說他可以代表美國癌症研究中心的專家負責任地說,酸性體質是一個造出來的概念,純屬子虛烏有! 如果有人迷信「酸性體質論」非但無益,而且有害。因為如果一個人受「酸性體質論」的影響,嚴格按該理論提出的鹼性食譜來安排飲食的話,那時間一長,必然導致營養失衡,從而可能疾病纏身,因為人體是必須各種營養平衡搭配,才能夠保持健康體質。 編輯本段如何改變酸性體質? 1、不熬夜:如果晚上超過凌晨1點還不睡覺,人體新陳代謝所需要的能量就不是依靠所攝入的食物所供給的了,而完全是由身體分泌的各種激素所支持,這時內分泌的代謝會產生很多毒素,致使體液環境變酸。 2、不吃宵夜:通常在晚上8點過後再進食就稱之為宵夜。因為人體在晚上的代謝能力會降低,且很多器官都已經進入休息狀態,所以會導致食物停留在胃腸系統中,逐漸變酸、發酵,並產生毒素,而使體質變酸。 3、吃早餐:人體在凌晨4點半的時候,體溫會達到一天中的最低點,此時血液循環的速度也是最慢的,如果睡得太晚又不吃早餐,人體得不到充足的能量補充,血液循環的速度會變得更慢,使人體處於缺氧的狀態,體質變得更壞。 4、多吃粗糧:精緻的食物會加速胃腸的老化,雖然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粗糧的好處,但對於缺乏運動的上班族來說,距離粗糧還是有點遠,長期進食精緻的食物會加速胃腸功能老化、衰退,會經常出現便秘等狀況,致使所進食的食物都變成了對人體有害的有毒物質,體質也逐漸變壞。 5、攝取正確比例的酸鹼性食物:人體中含有大約80%的鹼性物質和20%的酸性物質,因此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是攝取80%的鹼性食物和20%的酸性食物,其中80%的鹼性食物,是由60%的蔬菜和20%的水果構成,而20%的酸性食物,則以蛋白質及澱粉類食物各佔10%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