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一、整體觀念
整體就是統一性完整性。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功能上互相協調、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同時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上的變化不斷受到自然界的影響。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機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稱為整體觀念。這一思想貫穿到生理、病理、辯證和護理等各個方面。
1、人體是有機的整體 人體是由若干臟器、器管和組織所組成、各臟器、器官和組織都有著不同的功能。如心主血脈、主神志,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又有通調水道和朝百脈之功能等。但五臟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從而決定了人體各臟器、器官和組織和生理上是互相影響,以維持其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
人體局部和整體也是辯證的統一,人體某一局部的病理變化,往往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盛衰。因此,我們在護理過程中,必須從整體出發,通過觀察病人的外在變化,了解機體內臟病變,從而提出護理問題和採用護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臨床上見到口舌糜爛的局部病變,實質是心火亢盛的表現。因心開竅於舌,心又與小腸相表裡,病人除口舌糜爛外,還可有心胸煩熱、小便短赤等證候表現。在護理上除局部給葯外,還須囑病人保持情志舒暢,不食油膩煎炸辛辣等助熱生濕之品,宜食清淡瀉火之物,如綠豆湯、苦瓜等。以通過瀉小腸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爛痊癒。
2、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自然界的變化又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相應地產生生理性反應,若超越生理范圍,則產生病理變化。
(1)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在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中,有春溫、夏熱、秋涼和冬寒的氣候變化規律。萬物在這種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就會有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等相應的變化。人體也不例外,必須與之相適應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2)晝夜黃昏對人體的影響:在晝夜黃昏的陰陽變化過程中,雖在幅度上不象四季氣候變化那樣明顯,但人體也必須與之相適應。
二、辨證施護
辯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又一基本特點,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
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本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及邪正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施護,則是根據辯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護理方法。辨證是決定護理的前提和依據,施護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過施護的效果可以檢驗辯證的正確與否。
辯證和施護,在護理過程中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又是理論聯系實踐的具體體現。 中醫學認為,證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狀,如咳嗽、頭痛、失眠等。「證」則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現的風寒證、風熱證等。由於它包括了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及邪正關系,因而比症狀狀更全面、更深刻,從而也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但「證」與「病」的概念也不同,如《傷寒論》對傷寒病以六經分證,可分太陽病證、陽明病證、少陽病證、太陰病證、少陰病證和厥陰病證。《溫熱論》對溫熱病以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和血分證。但中醫認識和護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辯證的。辨證著眼於證的分辨,如見一初起發熱、惡寒、頭身痛、脈浮的病人,初步印象為感冒病。但由於致病因素和機體反應性不同,又常表現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不同的證,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現的「證」是風寒證還是風熱證辨別清楚,才能確定施護的方法。如屬風寒感冒,根據「寒者熱之」的護理原則,應採用避風寒保暖,室溫宜偏高。飲食上可給豆豉湯、生妾紅糖水等辛溫解表之護法;苦屬風熱感冒,根據「熱者寒之」的護則,應採用室溫宜低而溫度偏高,使病人感到涼爽舒適,減輕心煩、口乾之不適感。飲食宜給綠豆湯、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熱生津辛涼之品。
但在臨床上有時可見到一種病包括幾種不同的證,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可以出現同一種證,在護理時可以在辯證施護原則的指導下,採用「同病異護」和「異病同護」的方法處理之。
所謂「同病異護」是指同一種病,由於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病員機體反應性不同,或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所表現的證不同,施護的方法亦各異。以感冒為例,由於發病季節不同,施護方法也不同,暑季感冒,由於感受暑濕之邪(暑多挾濕),護理應採用一些祛暑化濕的方法。如果是冬令時節感冒,宜採用中葯溫熱服,給生薑紅糖蔥白湯等熱飲料以助葯力,服葯後覆蓋衣被,使其周身微微汗出,而達汗出表解之功效。
所謂"異病同護",就時指不同的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因而也可採用同一方法護理。如用黃芪、黨參燉母雞,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氣健脾之品;注意休息,避免疲勞,以培育中氣;採用針刺百會、關元、長強穴,以補中益氣;保持會陰部清潔,用五倍子、白礬煎水熏洗以促使回納等。
所謂"證同護亦同,證異護亦異"實質是由於"證"的概念中包涵著病機在內的緣故。這種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護法,就是辨證施護的精神實質。
② 中醫護理學體系是哪個兩個
1.人體是以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疾病的發生、發展是陰陽失調、邪正斗爭的過程,其中內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護理工作中不僅要主意局部病變,同時要主意相關臟腑的變化。體表的變化可影響有關臟腑的功能,而相關臟腑的疾病也可在體表反映出來。因此,可從機體局部的變化來推斷整體的反應狀態,測知內臟病變。根據疾病發生的原因、臟腑經絡的病理變化、病人的體質情況及外界環境對病人的影響等,進行全面觀察了解,正確認識疾病,施以妥善護理。在疾病的護理上,中醫十分重視良好的生活環境、穩定而舒暢的情志、合理的飲食調養和必要的功能鍛煉。關於這些方面的論述,歷代醫書均有記載。
2.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約、統一的整體:中醫將自然界正常氣候變化稱為"六氣",當氣候急劇變化或六氣侵犯人體成為致病因素時稱為「六淫」。六淫致病多與季節氣候、居住環境有關,故要求護理上主動掌握氣候變化規律,做好防範工作,並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動靜結合」的養生方法。護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針對病人不同年齡、不同體質和發病的不同季節以及所處的不同環境,採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因此,中醫關於整體觀護理論特點與現代護理所提倡的對病人作系統、整體、全身心的護理是完全一致的。中醫辨證是用望、聞、問、切的方法,採集病人的自覺症狀和臨床表現來分析、辨別、認識疾病的證候。中醫護理的原則是以中醫辨證治則指導護理工作的,針對不同病情,應用「扶正祛邪」、「標本緩急」、「同病異護」、「異病同護」、「正護反護」、「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及「預防為主」等護理原則來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
1.扶正祛邪:是指通過各種護理手段達到扶助正氣、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據不同病情採用扶正為主或祛邪為主等護理措施。
2:「標」與「本」是相對而言,根據病情的主次輕重,護理上遵循「急則護其標,緩則護其本」的原則,在標本並重的情況下,可採用「標本同護」的方法。
3.同病異護、異病同護:同一種病,在病程發展的不同階段,出現不同證候時所採取不同的護理措施為同病異護;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階段出現相同證候時,採取相同的護理措施為異病同護。
4.正護與反護:正護與反護是根據臨床治則(正治與反治)為依據所採取的護理措施。
5.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時令、氣候、地理環境及病人年齡、性別、體質的不同,採取不同的護理措施。
6.預防為主:護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為原則,掌握疾病傳變途徑,防止並發症,在疾病康復期防止病情反復。突出了中醫在病因、觀察病情、診斷、治療、護理、預防中的整體觀和現代、社會、生物、心理的醫學模式特點。針灸、撥罐、按摩、刮痧、耳針、梅花針、中葯熏洗等二十餘種常用中醫傳統技術,簡便易行,行之有效,豐富了中醫護理內容。
中醫護理歷來在祖國醫學整體觀、辯證觀的理論指導下,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堅持「防重於冶」的原則,「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強調入是一個以臟腑、經絡、氣血為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強調人體與自然界與社會的關系,進行辯證施護。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手段獲取病情、個體狀況、心理、社會環境等信息,應用中醫八綱辯證的方法加以分析、歸納,確立病人的證型及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提出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護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導。
目前,在全國2100多個中醫醫療機構中,有6萬余名護士以上技術職務的人員從事中醫護理工作,成為發展中醫事業的一支必不可少的專業隊伍。其中還涌現出一批既有豐富臨床經驗,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醫護理技術骨幹。中醫護理的專業教育與在職教育也已初具規模。
中醫臨床護理通過幾十年的實踐,已總結出一套從理論到臨床的辯證施護方法和具有中醫特色的操作技術。除葯物,針灸療法外,還有放血療法、拔罐療法、刮痧療法、熏洗療法、敷葯法、貼葯法、推拿療法等許多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圍繞「以病人為中心」創建具有中醫特色的整體護理,對中醫界的護理人員來說是新的課題和挑戰
③ 中醫護理學有哪些特色護理方法及其應用
應用的主要辨證施護方法:咳痰/深呼吸訓練、體位護理、拍背、腹式呼吸訓練、口腔護理、情志護理、音樂療法、疼痛評估、腹部按摩、皮膚護理、辨證飲食指導、活動指導、排便指導等。
④ 中醫護理的中醫護理前景
國內、外醫院和國內外資或合資醫院、學校、出版社、社區、康復療養院等。
主要課程:中醫學基礎、西醫學基礎、護理學基礎、公共英語、專業英語、涉外護理英語、中醫辨證護理學基礎、內外科護理學、婦兒科護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營養食療學、養生康復學、社區護理學、護理教育學、護理美學、急救護理學、針灸推拿學等。 拔罐針灸、撥罐、按摩、刮痧、耳針、梅花針、中葯熏洗等二十餘種常用中醫傳統技術,簡便易行,行之有效,豐富了中醫護理內容。
中醫護理歷來在祖國醫學整體觀、辯證觀的理論指導下,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堅持「防重於冶」的原則,「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強調入是一個以臟腑、經絡、氣血為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強調人體與自然界與社會的關系,進行辯證施護。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手段獲取病情、個體狀況、心理、社會環境等信息,應用中醫八綱辯證的方法加以分析、歸納,確立病人的證型及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提出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護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導。
目前,在全國2100多個中醫醫療機構中,有6萬余名護士以上技術職務的人員從事中醫護理工作,成為發展中醫事業的一支必不可少的專業隊伍。其中還涌現出一批既有豐富臨床經驗,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醫護理技術骨幹。中醫護理的專業教育與在職教育也已初具規模。
中醫臨床護理通過幾十年的實踐,已總結出一套從理論到臨床的辯證施護方法和具有中醫特色的操作技術。除葯物,針灸療法外,還有放血療法、拔罐療法、刮痧療法、熏洗療法、敷葯法、貼葯法、推拿療法等許多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圍繞「以病人為中心」創建具有中醫特色的整體護理,對中醫界的護理人員來說是新的課題和挑戰。
人體是以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疾病的發生、發展是陰陽失調、邪正斗爭的過程,其中內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護理工作中不僅要主意局部病變,同時要主意相關臟腑的變化。體表的變化可影響有關臟腑的功能,而相關臟腑的疾病也可在體表反映出來。因此,可從機體局部的變化來推斷整體的反應狀態,測知內臟病變。根據疾病發生的原因、臟腑經絡的病理變化、病人的體質情況及外界環境對病人的影響等,進行全面觀察了解,正確認識疾病,施以妥善護理。在疾病的護理上,中醫十分重視良好的生活環境、穩定而舒暢的情志、合理的飲食調養和必要的功能鍛煉。關於這些方面的論述,歷代醫書均有記載。
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約、統一的整體:中醫將自然界正常氣候變化稱為六氣,當氣候急劇變化或六氣侵犯人體成為致病因素時稱為「六淫」。六淫致病多與季節氣候、居住環境有關,故要求護理上主動掌握氣候變化規律,做好防範工作,並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動靜結合」的養生方法。護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針對病人不同年齡、不同體質和發病的不同季節以及所處的不同環境,採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因此,中醫關於整體觀護理論特點與現代護理所提倡的對病人作系統、整體、全身心的護理是完全一致的。 1.人體是以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疾病的發生、發展是陰陽失調、邪正斗爭的過程,其中內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護理工作中不僅要主意局部病變,同時要主意相關臟腑的變化。體表的變化可影響有關臟腑的功能,而相關臟腑的疾病也可在體表反映出來。因此,可從機體局部的變化來推斷整體的反應狀態,測知內臟病變。根據疾病發生的原因、臟腑經絡的病理變化、病人的體質情況及外界環境對病人的影響等,進行全面觀察了解,正確認識疾病,施以妥善護理。在疾病的護理上,中醫十分重視良好的生活環境、穩定而舒暢的情志、合理的飲食調養和必要的功能鍛煉。關於這些方面的論述,歷代醫書均有記載。
2.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約、統一的整體:中醫將自然界正常氣候變化稱為六氣,當氣候急劇變化或六氣侵犯人體成為致病因素時稱為「六淫」。六淫致病多與季節氣候、居住環境有關,故要求護理上主動掌握氣候變化規律,做好防範工作,並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動靜結合」的養生方法。護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針對病人不同年齡、不同體質和發病的不同季節以及所處的不同環境,採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因此,中醫關於整體觀護理論特點與現代護理所提倡的對病人作系統、整體、全身心的護理是完全一致的。 中醫辨證是用望、聞、問、切的方法,採集病人的自覺症狀和臨床表現來分析、辨別、認識疾病的證候。中醫護理的原則是以中醫辨證治則指導護理工作的,針對不同病情,應用「扶正祛邪」、「標本緩急」、「同病異護」、「異病同護」、「正護反護」、「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及「預防為主」等護理原則來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
1.扶正祛邪:是指通過各種護理手段達到扶助正氣、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據不同病情採用扶正為主或祛邪為主等護理措施。
2:「標」與「本」是相對而言,根據病情的主次輕重,護理上遵循「急則護其標,緩則護其本」的原則,在標本並重的情況下,可採用「標本同護」的方法。
3.同病異護、異病同護:同一種病,在病程發展的不同階段,出現不同證候時所採取不同的護理措施為同病異護;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階段出現相同證候時,採取相同的護理措施為異病同護。
4.正護與反護:正護與反護是根據臨床治則(正治與反治)為依據所採取的護理措施。
5.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時令、氣候、地理環境及病人年齡、性別、體質的不同,採取不同的護理措施。
6.預防為主:護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為原則,掌握疾病傳變途徑,防止並發症,在疾病康復期防止病情反復。突出了中醫在病因、觀察病情、診斷、治療、護理、預防中的整體觀和現代、社會、生物、心理的醫學模式特點。
⑤ 中醫常見的體質有幾種
祖國醫學認為,根據臨床上的癥候表現、脈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種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盛本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氣郁體質,其具體養生方法如下:
-1.陰虛體質養生法
-2.陽虛體質養生法
-3.氣虛體質養生法
-4.血虛體質養生法
-5.陽盛體質養生法
-6.血瘀體質養生法
-7.痰濕體質養生法
-8.氣郁體質養生法
1.陰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諸症更加明顯,或伴有乾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脅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2)養生原則。
補陰清熱,滋養肝腎,陰虛體質者關鍵在補陰;五臟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肝腎二臟為要。
(3)養生方法。
精神調養:此體質之人性情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故應遵循《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要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
環境調攝:此種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熱,口咽乾燥,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故在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
飲食調養:應保陰潛陽,宜清淡,遠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清淡食物,對於蔥、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則應少吃。
節制性慾:因為精屬陰,陰虛者犬當護陰,而性生活太過可傷精,放應節制性生活。
葯物治療:肺陰虛者,宜服百合固金湯;心陰虛者,宜服天王補心丸;腎陰虛者宜服六味地黃丸;肝陰虛者,宜服一貫煎;其他滋陰生津中葯女貞子、山茱萸、旱蓮子亦可選用。
2.陽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則易從寒化、可見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或身面浮腫、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陽痿滑精、宮寒不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頻多、小便失禁。
(2)養生原則。
祛陽法寒,溫補脾腎,因為陽虛者關鍵在補陽。五臟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氣之根,脾為陽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
(3)養生方法。
精神調養:《黃帝內經》中說:「肝氣虛則恐」,意思是肝臟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懼,又指出:「心氣虛則悲」,這是說心臟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現悲哀的情緒。中醫認為,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於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去憂悲、防驚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
⑥ 論中醫體質與護理,求幾個論點
參考 59、一隻野獸受了傷,它可以自己跑到一個山洞躲起來,然後自己舔舔傷口,自己堅持,可是一旦被噓寒問暖,它就受不了。
⑦ 中醫護理(特色護理)和普通護理哪個好
當然是中醫護理好啊!因為中醫護理是表本護理全身調理。而普通護理是頭疼治頭,腳疼治腳,只能治表不治本。所以說中醫護理更好更有效更能鞏固……
⑧ 中醫護理的原則是什麼
1.掌握中、西醫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
2.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中醫護理的各項技術操作;
3.掌握公共英語、護理專業英語、涉外護理英語;具有較熟練的專業英語聽、說能力;熟悉並掌握涉外護理的基本知識。
4.應用中醫護理的辨證觀、整體觀理論和現代護理知識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
5.掌握急、難、重症護理的基本原則和操作技術,專科護理和監護技能;
6.掌握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
7. 有醫院護理管理及科室護理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8.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