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 舌苔發白
舌苔發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現。從中醫來看,如果舌苔出現偏厚或者發白等情況,而身體無其他不適症狀,一般認為是「上火」的表現。而這種情況還經常會導致口腔里有難聞氣味,甚至出現口臭。因此,建議您可以在刷牙時用牙刷輕刷舌苔,在飲食上最好以清淡為主。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較長,就該到醫院口腔科看看了,因為舌苔發白也有可能是腸胃疾病表現出的症狀。
舌頭上的物質,一般為綠色或黃色,可用小刷子輕輕刷除。吃飯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覺,不知不覺中食量就會比平時更少哦,無形中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舌診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於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見圖3-1)。根據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症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於健康人,也可見於外感初起或內傷病情輕淺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於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干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③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
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點或斑點,多為內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呈現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舌質絳紫色深而乾燥為熱極,溫熱病者為病邪傳入營分、血分;舌質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②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舌質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熱。
③芒刺:舌乳頭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屬熱邪亢盛。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臨床上芒刺多見於舌尖與舌邊,舌尖芒刺多屬肝膽熱盛。
④裂紋:舌體上有多種縱行或橫行的裂溝或皺紋,多由於粘膜萎縮而形成。裂紋舌可見於少數正常人。舌質紅絳而有裂紋者多屬熱盛;舌質淡而有裂紋者多屬氣陰不足。
(3)舌態: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①震顫:舌體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內動。
②歪斜:舌體偏歪於一側,多為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
③痿軟:舌體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失養所致。
④強硬:舌體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轉動,多屬高熱傷津,邪熱熾盛,或為中風的徵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現代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
(1)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干,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灰黑苔多見於疾病比較嚴重的階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並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發之機。舌面上有不規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濕未化而正氣已傷。
(3)潤燥:反映體內津液的情況。正常舌苔不幹不濕,無苔乾燥為體內津液已耗,外感病多為燥熱傷津,內傷病多為陰虛津液不足;舌苔濕潤表明津液未傷,而苔面水份過多伸舌欲下滴,稱為滑苔,則示體內有濕停留。
膩苔:苔質緻密、細膩如一層混濁光滑的粘液覆蓋於舌面,不易擦去,多屬痰濕內盛。
腐苔:苔質疏鬆如豆腐渣,堆於舌面,易於擦去,多為實熱蒸化胃中食濁,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現。
1.正常舌
舌象: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干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3.蒼老舌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蒼老、白苔滿布、微黃、粗糙如砂石。
意義:濕阻脈絡、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質淡白、白苔滿布,中部厚如積粉。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於陽虛而外感濕熱。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6.淡紅鏡面舌
舌象:舌質淡紅而嫩,邊有裂紋,舌面光瑩無苔、平滑如鏡。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7.瘀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氣血壅滯。
8.淡紅花剝舌(地圖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歪,舌苔白膩有剝脫,呈地圖狀。
意義:胃之氣陰兩虛,痰濕阻絡。
9.紅舌花剝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舌苔白膩花剝,剝脫處光瑩無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義:濕熱傷陰,濕濁未化,已傷陰液。
10.紅腫脹舌
舌象:舌質紅,舌體腫脹、胖大、不能縮入口內,舌尖與中部黃苔,舌邊與根部白苔。
意義:濕熱熏蒸,血熱上壅。
11.淡紅紫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尖舌邊多處青紫成片,舌苔白膩不均勻,中間苔少。
意義:氣滯血瘀或久病氣血不續。
12.淡紅舌白厚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
意義:氣虛血瘀,痰飲停聚。
13.淡紅舌厚腐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略胖,白厚腐膩苔滿布舌面如積粉,表面微有淡黃色。
意義:濕熱阻滯三焦
14.淡紅舌黃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黃燥,粗糙如砂石。
意義:胃腸熱結夾濕,濕熱化燥。
15.紅舌黑膩苔
舌象:舌質紅,苔厚膩,邊白黃中間黑色。
意義:虛陽上浮,濕熱內蘊。
16.紅舌無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中有裂紋,除舌邊有少許殘存之苔外,餘光瑩無苔。
意義:胃腎氣陰兩傷。
17.齒痕舌
舌象:舌質略紅,舌體胖大而齒痕,舌中間有縱裂,苔薄白而顆粒粗松。
意義:脾虛濕滯,兼有內熱。
18.裂紋舌
舌象:舌質略細,多數縱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義:素有陰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
19.裂紋舌
舌象:舌質淡白透青紫,舌體胖大,中有深裂紋,舌邊裂紋如刀割,舌苔白膩而不勻。
意義:氣血俱衰,腎陰不足。
20.紅舌白腐苔
舌象:舌質紅,舌苔白厚,顆粒粗松,如豆腐渣堆於舌面。
意義:痰食內聚,濕熱蒸騰。
21.紅舌黃腐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舌體蒼老,舌苔由白轉灰黃,厚腐堆起,上有橫直裂紋。
意義:濕熱穢濁蘊結於里。
22.暗紅舌焦黃苔
舌象:舌質紅而偏暗,苔焦黃如鍋粑,厚而有裂。
意義:胃腸熱結,腑氣不通。
23.紅舌黃白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苔黃白色,厚積滿布,如米粉狀。
意義:邪熱濕毒蘊結於里。
24.暗紅舌黃燥苔
舌象:舌質絳紅晦暗,舌體薄瘦,舌苔厚而焦黃燥裂。
意義:實熱燥結於胃腸。
25.紅絳舌黃黑苔
舌象:舌質絳紅、蒼老、尖有紅點,苔薄白轉灰黃,根部灰黑垢膩。
意義:風痰上擾,痰熱腑實。
26.紅絳舌黑糙苔
舌象:舌質紅絳,有紅點,黑色糙裂苔滿布,厚積成塊。
意義:熱毒內實,痰熱腑實。
27.紅色點刺舌
舌象:舌質紅,有紅色點刺狀突起,舌苔白膩,表面微黃。
意義:營分郁熱。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義:寒濕凝滯,氣血壅滯。
29.絳紫舌光剝苔
舌象:舌質絳紫而暗,舌面光剝無苔。
意義:熱及營血,傷陰阻絡。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邊尖滿布白滑苔,中根部黃苔,厚膩粘滑。
意義:腎陽不足;濕濁化熱。
31.紅絳瘦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體瘦長,兩條黃色垢苔厚積,燥裂成塊,余處光剝無苔。
意義:胃腸熱結傷陰而兼陰虛火旺。
32.紅胖瘀斑舌
舌象;舌質紅絳有瘀斑,舌體腫脹,舌面有破損,苔白滑兼有醬色。
意義:濕毒內盛。
㈡ 舌診的臨床意義
舌苔厚膩的話一般是脾胃痰濕,如果是黃厚伴見口臭,一般來說就是濕熱,可以吃一些化痰祛濕的中成葯都有效。舌質紅則見於胃熱,舌質白見於脾胃虛弱。
㈢ 痰濕證的舌診特點是什麼
痰濕:痰濕的人最容易三高
痰濕的主要表現:吃得過多、過好,經常要「應酬」的人,常吃宵夜,液體攝入過多,情緒不好。
脾虛會導致人體濕氣加重,再發展就會出現痰濕體質。因為,濕氣長期滯留在人體內會凝結成痰——人體內液體逐漸蒸發、凝練、最後形成粘稠狀物質。痰濕淤堵一方面是生活習慣引起的,如飲食不均衡、貪食寒涼、不應時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情緒不好引起的。
看舌頭:
1.舌面粘膩不清爽如果舌頭上面有水液、黏膩,讓人感覺不清爽,舌頭中間的溝也很明顯,這樣的人基本都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如果舌苔微黃,不算那麼膩,只是剛開始出現黃膩,說明這個人已經開始有痰濕狀況了,如果還伴有兩腮發紅,這是體內有熱的表現,需要化熱。
2.舌苔白厚膩比較多見的就是舌苔白厚膩,即舌頭上一層厚厚的白色舌苔,揩之不去,刮之不脫,並且上面附著一層油膩狀黏液。這種舌象往往提示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常常出現腹瀉、胃疼等問題。尤其是氣溫高、濕氣重,就特別容易出現白厚膩的舌苔。
3.黃厚舌苔還有種黃厚苔也很常見。舌苔很厚,顏色發黃,並且膩膩的,證明體內有濕熱,這種舌象在愛喝酒的人身上很多見。如果舌苔比較黃,可能體內的熱症比較嚴重,這時候要多喝一些降火的茶。
舌苔白厚膩的人群可多吃些冬瓜、生薑等,推薦冬瓜、薏苡仁、山葯、生薑一起熬湯喝,還可用藿香正氣水。如果是舌苔黃厚膩,食療作用不大,可用些中成葯,如黃連上清丸、丹梔逍遙丸等。
如果舌苔很膩、很厚、說明體內營養過剩、無法化熱,會引起更加嚴重的失調,有這種舌象的痰濕體質的人,千萬不能再補身體了。
㈣ 舌診可看出什麼問題
舌頭的不同位置對應著五臟,舌尖對應心肺,舌中對應脾胃,舌邊對應肝膽,舌根對應腎,舌質顏色越淡表明體內有寒或者血虛,紅紫代表有熱;舌苔的厚薄代表體質的濕氣多少等
㈤ 舌苔的症狀
舌苔發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現。從中醫來看,如果舌苔出現偏厚或者發白等情況,而身體無其他不適症狀,一般認為是「上火」的表現。而這種情況還經常會導致口腔里有難聞氣味,甚至出現口臭。因此,建議您可以在刷牙時用牙刷輕刷舌苔,在飲食上最好以清淡為主。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較長,就該到醫院口腔科看看了,因為舌苔發白也有可能是腸胃疾病表現出的症狀。
舌頭上的物質,一般為綠色或黃色,可用小刷子輕輕刷除。吃飯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覺,不知不覺中食量就會比平時更少哦,無形中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舌診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於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見圖3-1)。根據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症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於健康人,也可見於外感初起或內傷病情輕淺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於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干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③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
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點或斑點,多為內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呈現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舌質絳紫色深而乾燥為熱極,溫熱病者為病邪傳入營分、血分;舌質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②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舌質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熱。
③芒刺:舌乳頭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屬熱邪亢盛。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臨床上芒刺多見於舌尖與舌邊,舌尖芒刺多屬肝膽熱盛。
④裂紋:舌體上有多種縱行或橫行的裂溝或皺紋,多由於粘膜萎縮而形成。裂紋舌可見於少數正常人。舌質紅絳而有裂紋者多屬熱盛;舌質淡而有裂紋者多屬氣陰不足。
(3)舌態: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①震顫:舌體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內動。
②歪斜:舌體偏歪於一側,多為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
③痿軟:舌體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失養所致。
④強硬:舌體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轉動,多屬高熱傷津,邪熱熾盛,或為中風的徵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現代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
(1)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干,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灰黑苔多見於疾病比較嚴重的階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並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發之機。舌面上有不規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濕未化而正氣已傷。
(3)潤燥:反映體內津液的情況。正常舌苔不幹不濕,無苔乾燥為體內津液已耗,外感病多為燥熱傷津,內傷病多為陰虛津液不足;舌苔濕潤表明津液未傷,而苔面水份過多伸舌欲下滴,稱為滑苔,則示體內有濕停留。
膩苔:苔質緻密、細膩如一層混濁光滑的粘液覆蓋於舌面,不易擦去,多屬痰濕內盛。
腐苔:苔質疏鬆如豆腐渣,堆於舌面,易於擦去,多為實熱蒸化胃中食濁,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現。
1.正常舌
舌象: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干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3.蒼老舌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蒼老、白苔滿布、微黃、粗糙如砂石。
意義:濕阻脈絡、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質淡白、白苔滿布,中部厚如積粉。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於陽虛而外感濕熱。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6.淡紅鏡面舌
舌象:舌質淡紅而嫩,邊有裂紋,舌面光瑩無苔、平滑如鏡。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7.瘀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氣血壅滯。
8.淡紅花剝舌(地圖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歪,舌苔白膩有剝脫,呈地圖狀。
意義:胃之氣陰兩虛,痰濕阻絡。
9.紅舌花剝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舌苔白膩花剝,剝脫處光瑩無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義:濕熱傷陰,濕濁未化,已傷陰液。
10.紅腫脹舌
舌象:舌質紅,舌體腫脹、胖大、不能縮入口內,舌尖與中部黃苔,舌邊與根部白苔。
意義:濕熱熏蒸,血熱上壅。
11.淡紅紫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尖舌邊多處青紫成片,舌苔白膩不均勻,中間苔少。
意義:氣滯血瘀或久病氣血不續。
12.淡紅舌白厚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
意義:氣虛血瘀,痰飲停聚。
13.淡紅舌厚腐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略胖,白厚腐膩苔滿布舌面如積粉,表面微有淡黃色。
意義:濕熱阻滯三焦
14.淡紅舌黃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黃燥,粗糙如砂石。
意義:胃腸熱結夾濕,濕熱化燥。
15.紅舌黑膩苔
舌象:舌質紅,苔厚膩,邊白黃中間黑色。
意義:虛陽上浮,濕熱內蘊。
16.紅舌無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中有裂紋,除舌邊有少許殘存之苔外,餘光瑩無苔。
意義:胃腎氣陰兩傷。
17.齒痕舌
舌象:舌質略紅,舌體胖大而齒痕,舌中間有縱裂,苔薄白而顆粒粗松。
意義:脾虛濕滯,兼有內熱。
18.裂紋舌
舌象:舌質略細,多數縱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義:素有陰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
19.裂紋舌
舌象:舌質淡白透青紫,舌體胖大,中有深裂紋,舌邊裂紋如刀割,舌苔白膩而不勻。
意義:氣血俱衰,腎陰不足。
20.紅舌白腐苔
舌象:舌質紅,舌苔白厚,顆粒粗松,如豆腐渣堆於舌面。
意義:痰食內聚,濕熱蒸騰。
21.紅舌黃腐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舌體蒼老,舌苔由白轉灰黃,厚腐堆起,上有橫直裂紋。
意義:濕熱穢濁蘊結於里。
22.暗紅舌焦黃苔
舌象:舌質紅而偏暗,苔焦黃如鍋粑,厚而有裂。
意義:胃腸熱結,腑氣不通。
23.紅舌黃白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苔黃白色,厚積滿布,如米粉狀。
意義:邪熱濕毒蘊結於里。
24.暗紅舌黃燥苔
舌象:舌質絳紅晦暗,舌體薄瘦,舌苔厚而焦黃燥裂。
意義:實熱燥結於胃腸。
25.紅絳舌黃黑苔
舌象:舌質絳紅、蒼老、尖有紅點,苔薄白轉灰黃,根部灰黑垢膩。
意義:風痰上擾,痰熱腑實。
26.紅絳舌黑糙苔
舌象:舌質紅絳,有紅點,黑色糙裂苔滿布,厚積成塊。
意義:熱毒內實,痰熱腑實。
27.紅色點刺舌
舌象:舌質紅,有紅色點刺狀突起,舌苔白膩,表面微黃。
意義:營分郁熱。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義:寒濕凝滯,氣血壅滯。
29.絳紫舌光剝苔
舌象:舌質絳紫而暗,舌面光剝無苔。
意義:熱及營血,傷陰阻絡。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邊尖滿布白滑苔,中根部黃苔,厚膩粘滑。
意義:腎陽不足;濕濁化熱。
31.紅絳瘦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體瘦長,兩條黃色垢苔厚積,燥裂成塊,余處光剝無苔。
意義:胃腸熱結傷陰而兼陰虛火旺。
32.紅胖瘀斑舌
舌象;舌質紅絳有瘀斑,舌體腫脹,舌面有破損,苔白滑兼有醬色。
意義:濕毒內盛。 舌苔發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現。從中醫來看,如果舌苔出現偏厚或者發白等情況,而身體無其他不適症狀,一般認為是「上火」的表現。而這種情況還經常會導致口腔里有難聞氣味,甚至出現口臭。因此,建議您可以在刷牙時用牙刷輕刷舌苔,在飲食上最好以清淡為主。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較長,就該到醫院口腔科看看了,因為舌苔發白也有可能是腸胃疾病表現出的症狀。
舌頭上的物質,一般為綠色或黃色,可用小刷子輕輕刷除。吃飯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覺,不知不覺中食量就會比平時更少哦,無形中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舌診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於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見圖3-1)。根據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症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於健康人,也可見於外感初起或內傷病情輕淺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於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干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③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
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點或斑點,多為內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呈現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舌質絳紫色深而乾燥為熱極,溫熱病者為病邪傳入營分、血分;舌質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②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舌質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熱。
③芒刺:舌乳頭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屬熱邪亢盛。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臨床上芒刺多見於舌尖與舌邊,舌尖芒刺多屬肝膽熱盛。
④裂紋:舌體上有多種縱行或橫行的裂溝或皺紋,多由於粘膜萎縮而形成。裂紋舌可見於少數正常人。舌質紅絳而有裂紋者多屬熱盛;舌質淡而有裂紋者多屬氣陰不足。
(3)舌態: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①震顫:舌體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內動。
②歪斜:舌體偏歪於一側,多為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
③痿軟:舌體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失養所致。
④強硬:舌體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轉動,多屬高熱傷津,邪熱熾盛,或為中風的徵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現代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
(1)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干,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灰黑苔多見於疾病比較嚴重的階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並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發之機。舌面上有不規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濕未化而正氣已傷。
(3)潤燥:反映體內津液的情況。正常舌苔不幹不濕,無苔乾燥為體內津液已耗,外感病多為燥熱傷津,內傷病多為陰虛津液不足;舌苔濕潤表明津液未傷,而苔面水份過多伸舌欲下滴,稱為滑苔,則示體內有濕停留。
膩苔:苔質緻密、細膩如一層混濁光滑的粘液覆蓋於舌面,不易擦去,多屬痰濕內盛。
腐苔:苔質疏鬆如豆腐渣,堆於舌面,易於擦去,多為實熱蒸化胃中食濁,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現。
1.正常舌
舌象: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干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3.蒼老舌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蒼老、白苔滿布、微黃、粗糙如砂石。
意義:濕阻脈絡、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質淡白、白苔滿布,中部厚如積粉。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於陽虛而外感濕熱。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6.淡紅鏡面舌
舌象:舌質淡紅而嫩,邊有裂紋,舌面光瑩無苔、平滑如鏡。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7.瘀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氣血壅滯。
8.淡紅花剝舌(地圖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歪,舌苔白膩有剝脫,呈地圖狀。
意義:胃之氣陰兩虛,痰濕阻絡。
9.紅舌花剝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舌苔白膩花剝,剝脫處光瑩無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義:濕熱傷陰,濕濁未化,已傷陰液。
10.紅腫脹舌
舌象:舌質紅,舌體腫脹、胖大、不能縮入口內,舌尖與中部黃苔,舌邊與根部白苔。
意義:濕熱熏蒸,血熱上壅。
11.淡紅紫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尖舌邊多處青紫成片,舌苔白膩不均勻,中間苔少。
意義:氣滯血瘀或久病氣血不續。
12.淡紅舌白厚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
意義:氣虛血瘀,痰飲停聚。
13.淡紅舌厚腐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略胖,白厚腐膩苔滿布舌面如積粉,表面微有淡黃色。
意義:濕熱阻滯三焦
14.淡紅舌黃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黃燥,粗糙如砂石。
意義:胃腸熱結夾濕,濕熱化燥。
15.紅舌黑膩苔
舌象:舌質紅,苔厚膩,邊白黃中間黑色。
意義:虛陽上浮,濕熱內蘊。
16.紅舌無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中有裂紋,除舌邊有少許殘存之苔外,餘光瑩無苔。
意義:胃腎氣陰兩傷。
17.齒痕舌
舌象:舌質略紅,舌體胖大而齒痕,舌中間有縱裂,苔薄白而顆粒粗松。
意義:脾虛濕滯,兼有內熱。
18.裂紋舌
舌象:舌質略細,多數縱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義:素有陰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
19.裂紋舌
舌象:舌質淡白透青紫,舌體胖大,中有深裂紋,舌邊裂紋如刀割,舌苔白膩而不勻。
意義:氣血俱衰,腎陰不足。
20.紅舌白腐苔
舌象:舌質紅,舌苔白厚,顆粒粗松,如豆腐渣堆於舌面。
意義:痰食內聚,濕熱蒸騰。
21.紅舌黃腐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舌體蒼老,舌苔由白轉灰黃,厚腐堆起,上有橫直裂紋。
意義:濕熱穢濁蘊結於里。
22.暗紅舌焦黃苔
舌象:舌質紅而偏暗,苔焦黃如鍋粑,厚而有裂。
意義:胃腸熱結,腑氣不通。
23.紅舌黃白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苔黃白色,厚積滿布,如米粉狀。
意義:邪熱濕毒蘊結於里。
24.暗紅舌黃燥苔
舌象:舌質絳紅晦暗,舌體薄瘦,舌苔厚而焦黃燥裂。
意義:實熱燥結於胃腸。
25.紅絳舌黃黑苔
舌象:舌質絳紅、蒼老、尖有紅點,苔薄白轉灰黃,根部灰黑垢膩。
意義:風痰上擾,痰熱腑實。
26.紅絳舌黑糙苔
舌象:舌質紅絳,有紅點,黑色糙裂苔滿布,厚積成塊。
意義:熱毒內實,痰熱腑實。
27.紅色點刺舌
舌象:舌質紅,有紅色點刺狀突起,舌苔白膩,表面微黃。
意義:營分郁熱。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義:寒濕凝滯,氣血壅滯。
29.絳紫舌光剝苔
舌象:舌質絳紫而暗,舌面光剝無苔。
意義:熱及營血,傷陰阻絡。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邊尖滿布白滑苔,中根部黃苔,厚膩粘滑。
意義:腎陽不足;濕濁化熱。
31.紅絳瘦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體瘦長,兩條黃色垢苔厚積,燥裂成塊,余處光剝無苔。
意義:胃腸熱結傷陰而兼陰虛火旺。
32.紅胖瘀斑舌
舌象;舌質紅絳有瘀斑,舌體腫脹,舌面有破損,苔白滑兼有醬色。
意義:濕毒內盛。
舌苔發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現。從中醫來看,如果舌苔出現偏厚或者發白等情況,而身體無其他不適症狀,一般認為是「上火」的表現。而這種情況還經常會導致口腔里有難聞氣味,甚至出現口臭。因此,建議您可以在刷牙時用牙刷輕刷舌苔,在飲食上最好以清淡為主。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較長,就該到醫院口腔科看看了,因為舌苔發白也有可能是腸胃疾病表現出的症狀。
舌頭上的物質,一般為綠色或黃色,可用小刷子輕輕刷除。吃飯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覺,不知不覺中食量就會比平時更少哦,無形中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舌診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於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見圖3-1)。根據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症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於健康人,也可見於外感初起或內傷病情輕淺者。
(1)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干,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灰黑苔多見於疾病比較嚴重的階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並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ca>
㈥ 由舌怎樣判斷身體健康
舌頭因與臟腑氣血、津液及經絡相連,所以一旦體內有病,舌頭便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舌診有三個重點:一看舌形狀,二看舌質,三看舌苔。
舌體胖嫩
一般是由於慢性營養障礙、血漿蛋白減少、舌組織水腫引起,也可能是由於結蒂組織增生或內分泌功能低下、水代謝障礙而表現出舌體胖嫩。
舌頭增大
可能病人患甲狀腺機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舌頭上有芒刺
一般是患猩紅熱、重症肺炎及其他發高燒的疾病。
舌頭僵硬
舌頭運動不靈或偏斜,說話不清。常是中風的先兆,或中風後遺症。
舌上味蕾叢聚在一起,形成溝脊這表明患者長期缺乏維生素。
舌頭伸出震顫
說明患者神經衰弱,或久病體虛、酒精中毒、甲狀腺機能亢進。
舌苔變厚
反映腸中腐敗有機物相應增多、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舌質乾燥
是腹瀉失水、陰虛火旺的緣故。
舌面有咬傷疤痕
多見於癲癇病人。
鏡面舌
舌頭光滑像是鏡子,沒有苔。輕則是營養不良,重則是體液虧乏。如患者病久出現鏡面舌兼有絳色,就要防止出現敗血症。
舌苔顏色的變化
舌苔薄白,色淡紅,活動自如這是身體健康、內臟無病的正常舌象。
舌色淡白,無苔表明是血虛症。
舌色蒼白、光滑無苔表示體質虛寒或缺乏維生素B12、葉酸。
舌紅絳色多為熱盛、炎症。
舌色青紫多為缺氧。
舌尖、舌兩邊散布圓形紅色小點表示腸內有蛔蟲。
白苔多為寒症。
黃苔多為熱症。
舌灰、黑苔如非飲茶或吃水果所染,多為危重里熱症或寒濕症。
舌尖紅是心肺積熱,見於失眠、感冒、肺炎患者。
㈦ 去看中醫都會看舌頭,那如何通過舌頭來辨認自己的體質呢
㈧ 舌診是怎麼樣的
舌診是中醫獨具特色的診斷方法之一,中醫臨床檢查必檢查舌。舌診主要是通過觀察病人舌質和舌苔的變化,以診察疾病的方法。幾千年來,舌診已成為中國醫學的特色之一。
早在我國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貞疾舌」的記載,其中就含有診斷病舌的意思。公元前3—5世紀成書的《內經》中已有較多關於舌診的記載。如關於舌苔之色,認為舌苔黃是屬於體內有熱。還有舌卷,為舌卷縮口內,不能外伸,認為是由於高熱神昏。《難經》中也有一些舌診記載。到了漢唐時代,張仲景創造了「舌苔」一詞,並確立舌診作為辨證論治的依據。以後《諸病源候論》、《中藏經》、《千金方》、《外台秘要》等書也提到一些舌診的內容。到宋、金、元時期,《活人》以有以燥舌干來辨陰陽虛實,《小兒葯證直訣》首創「舒舌」、「弄舌」的名稱。但以上一些文獻中所記載舌診的內容都比較分散,而我國最早的一本專門談論舌診的著作則要算元代的《敖氏傷寒金鏡錄》,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舌診專書。明清兩代研究舌診者日增,使舌診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舌是口腔中重要的器官是一個肌性器官,能靈敏地反映肌體的各種變化。舌的表面有特殊的粘膜,尤其是舌背粘膜,它是舌苔的主要組成部分。舌與經絡相連,舌體有極其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並與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有密切的聯系,它們都直接或間接聯絡臟腑。
根據中醫理論,舌與臟腑功能相關。舌為心之竅,心主血脈而藏神,所以舌體的變化。能反映「心主血脈」和「心藏神」的功能;舌苔是胃氣蒸化谷氣上承於舌面而生成,與脾胃運化功能相適應,所以舌象的變化,可以反映全身營養和代謝的功能,氣血的生化狀況;腎藏精,在液為唾;脾在液為涎,都是津液組成部分,關系著舌體的潤燥,也能反映脾腎的功能。
舌診時,要保證室內的自然光線柔和充足,患者的姿勢要正確,一般為坐位,重病者亦可卧位;舌診的順序一般是:舌尖一舌中一舌根一舌兩邊。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事物或葯物會影響舌苔的顏色,造成假象,望舌時要注意鑒別。
為了觀察舌的潤燥、苔的松腐堅斂和有根無根,了解舌苔燥裂程度,常常刮舌與揩舌。一般是用消毒刮舌板以中度力量,由舌根向舌尖惺刮舌面,或用消毒紗布,蘸少量生理鹽水輕重適中力度揩抹舌面,這樣來觀察舌質的本色,以及刮、揩後舌苔的復生情況,得到正確的結論。
正常的舌象是隨四季變換而變化的。夏季舌苔易厚,易淡黃;秋季多薄多干;冬季舌常濕潤。隨著人的起居運動,舌象也在變化,晨起時舌苔略厚,色暗滯;活動進食舌象又恢復紅活薄潤;張口呼吸,舌苔易薄易燥;過度用力舌質會變紅;此外,煙酒對舌色的變化也有影響。
隨著年齡和體質的變化,舌象也呈規律性變化。小兒的生理特點是稚陰稚陽,形氣未充,生機勃勃,舌鮮活嬌嫩,一旦患病則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常見剝苔、紅點、厚苔。老年人常氣血偏虛,腎虧脾弱,舌多裂紋,或少苔無苔。男女體質不同,舌苔亦不同。
舌苔是舌面上的苔狀物。薄白均勻,干濕適中,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的舌苔是正常舌苔。古醫籍說:「舌苔由胃中生氣所致,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蕈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也」、「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日苔」。這表明了舌苔的形成與脾胃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現代醫學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的分化所形成。
舌苔的顏色通常有白、黃、灰、黑等顏色;舌苔的厚薄通常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舌苔的潤燥通常能反映體內津液的情況。
疾病的輕重均能從舌象的變化反映出來,舌質淡紅,舌苔白、薄、潤均為病情較輕;舌質紅絳、青紫,舌苔黃厚、灰黑,或光滑無苔,均為病情較嚴重;淡白舌多見於慢性疾病,如貧血,蛋白質缺乏或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等疾病;紅絳舌多見於發熱、脫水、水液平衡失調等疾病;肝硬化病人若原為淡紅舌、薄白苔或薄黃苔,轉為紅絳光剝,則表示肝功能惡化;急性闌尾炎多見膩苔,在治療過程中厚膩苔轉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轉,但如疼痛減輕而膩苔不退,則表示病情未減,甚至可能惡化。
舌象的變化對某些疾病的診斷也具有一定的意義。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病邪的性質、病位的淺深、病情的進退,以及判斷疾病的轉歸與預後均能從舌象的變化反映反映出來。可以說,舌的變化鮮明而迅速,它好像內臟的一面鏡子,能較客觀的反映病情,是醫生診病的重要依據。
中醫的舌診對西方醫學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西醫診斷學也逐漸地重視舌質、舌苔的變化及舌的活動狀態。譬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舌頭伸出時常會發生震顫;肢端肥大症和粘液性水腫患者舌體肥大;低血色素貧血時,舌面平滑;核黃素缺乏時,舌上皮可有不規則隆起;猩紅熱病人舌頭呈鮮紅色,形如草莓。這些與中醫診斷學認為人體重要臟器的疾病,均可在舌頭上有所反應。可以通過舌診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和轉歸的道理相合。正因為中醫舌診很重要,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正在深入研究,他們通過舌螢光檢查、舌印檢查、舌的病理切片檢查、舌的活體顯微鏡觀察、刮舌塗片檢查,以及各種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測定等等,探索舌診的奧秘,讓古老的中醫舌診對世界醫學做出更大的貢獻。
㈨ 舌診的相關示例
舌面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裂紋,稱裂紋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裂紋舌多為陰虛熱盛之證。
裂紋舌主病:
(1)熱盛傷陰,多為紅絳舌有裂紋;
(2)血虛不潤,多為淡白舌有裂紋,
(3)脾虛濕浸,多舌質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有裂紋。治宜滋補陰精,益氣生津;補脾滲濕;補陰瀉火;清熱潤燥。
另外,裂紋舌指舌質之裂紋,也指舌苔之裂紋;在辯證時,應從苔的干潤來辨,若因干而裂,為外感疾病熱灼津傷,燥熱嚴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為氣虛所致。
現代研究認為舌上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粘膜萎縮,使舌的縱紋或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構,部分乳頭變扁平而融合,部分則萎縮斷裂形成裂紋,在其下可見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縮現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質本》認為平人之舌無紋,有紋為血衰,裂紋多少深淺,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橫裂紋為素體陰虧,如冰片紋,多為老年陰虛
——舌絳無苔或有橫直紋而短小者,為陰虛液涸
——舌見裂、斷紋如人字,川字,屬胃燥液枯而實熱內逼。
——舌紅見人字紋,乃邪初入心。或陰證誤用涼葯
——舌紅而裂,大渴引飲者為上消
——紅赤苔膩厚而裂紋,為臟腑實熱
——無苔無點而赤裂,為陰虛火炎
——舌絳乾燥裂紋,為邪熱入肝或陰液大傷
——但裂不光,為胃陰不足,痰熱凝結
——若舌絳而邊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為陰液大虧,心火上熾
——舌黃有虎斑紋者。為氣血兩播
——舌紅潤而有黑紋,為厥陽之寒證
——下後反見人字紋者,為腎氣凌心
——中有襲紋者,多屬胃氣中虛
——淡白舌有發紋滿布者,為脾虛濕侯,舌紅露黑紋數條而苔滑者,為水乘火位之寒證
——舌現藍紋,在傷寒為胃氣衰微,在雜病為寒積滯宮中
——裂紋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為心經邪熱塑盛。
——由於裂紋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較少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next] 舌體虛浮胖大,或邊有齒痕,色淡而嫩的稱胖大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將其與腫脹舌合論。實則,大舌是由脾之陽氣虛衰,或兼寒濕而致舌體胖大,虛浮,嫩軟色淡,常有也痕,屬虛,當與腫脹舌區別而論。
胖大舌主病:
(1)脾虛,證見舌體胖大而嫩,色淡。舌邊有齒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氣懶言,倦怠食少,腹滿便溏,脈虛緩或遲弱。多由於水飲痰濕阻滯,水濕瀦留舌體致舌體胖大。若談白胖嫩,舌面水滑,屬脾腎陽虛,氣不化津,水濕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氣,臨床多見於肥胖症、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病人的舌象。
(2)腎虛水泛,證見舌大胖嫩,色淡,邊有齒痕,腰以下腫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脈沉遲或沉細,治直溫陽利水,真武揚之類,另外若見舌淡紅而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所致。治宜化濕逐痰。宜茵陳、木通、滑石、石膏、梔子以清熱利濕。
臨床多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病人的舌象。 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主虛證。若舌質淡白而濕潤,所為脾虛而寒濕壅盛。
齒痕舌的成因,多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阻於舌而古體胖大,受齒列擠壓而形成因痕,故齒痕常與胖嫩舌同見,一方面由於舌體水腫,屬脾之陽虛而濕盛,另一方面由於舌體肌肉鬆弛,張口不足,屬脾之氣虛。
齒痕舌主病:
——淡白濕潤而有齒印,屬寒濕壅盛
——淡紅而有齒痕,屬脾虛或氣虛
——紅而腫脹滿口,邊有齒痕,多屬濕熱痰濁壅滯
總之可分成氣虛與陽虛兩型:
(1)氣虛型:脾氣虛弱,主證:舌質淺談,舌苔薄白,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面色恍白或痿黃,氣短懶言,頭重身腫,倦怠乏力,自汗,飲食減少,食後腹脹,泛惡欲吐,大便溏瀉,脈細弱無力。治則:補中益氣。
(2)陽虛型:主怔:舌質談白,舌面濕潤多津,或舌面水滑,舌體圓大胖嫩,邊有齒痕。面色蒼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納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溫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見浮腫,脈沉微。治則:辛溫補陽。 鋪於舌面,顆粒均勻。干潤適中。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苔,舌色淡紅清潤,為正常情況下最常見之舌苔,當為「胃中生氣所現」。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於口腔咀嚼、吞咽與唾液。飲食的綜合作用,使舌粘膜絲狀乳頭間的物質與角化上皮不斷被清除脫落,使舌苔僅有薄白一層。
但當風寒、風濕、寒濕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病尚在表(表淺或初期),還未里傳(加重或發展),且病邪(病情)較輕,臟腑之氣(內臟功能)未傷時,舌苔多見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說。
《辨舌指南》中說「凡舌苔白潤而薄,邪在衛分(中醫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分為最輕的層次。),可汗(發汗法),……如麻黃羌活之類 」常見的舌苔薄白而潤滑,舌質正常,多屬外感風寒症,若伴有惡寒發熱,肢體酸痛,頭項強痛。無汗或少汗,脈浮緊,則可用散風寒解表的麻黃湯加減;若舌質紅,苔薄白而潤,屬外感風熱或外感風寒化熱,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常用的中成葯有:感冒清熱沖劑、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白苔薄鋪舌面,津液較少而苔偏乾燥。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乾苔由於肺臟津氣兩傷,氣虛則無以化津,津少則無以潤舌。苔勢因失濡養而乾燥。
主病多為風溫入肺,邪氣傷肺,或為陽虛不能化津上潤,肺之氣津兩傷;前者當清潤化燥,可用銀翹散加養陰清熱生津之法;而後者當益氣生津,宜升陽益氣之法。
上述薄白乾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症狀可參考用葯。常用的中成6.厚白膩苔舌象為苔色白而厚,顆粒堅緊或疏鬆,可布滿全舌,亦可邊尖較薄,中、根部較厚。
主病及相關研究:厚白膩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陽氣不振,以致飲食停滯,或為濕濁痰積之候。
《辨舌指南》:「舌苔白膩,胸隔悶痛,心煩干嘔;時欲飲水,水入則吐,此熱因飲郁,宜辛淡化飲。」
厚白膩苔主病:主濕、主痰、主寒。
由外感寒濕之舌苔白膩,為感受寒濕之邪。寒則令色白,濕則主膩苔;因寒濕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膩,治當溫散寒濕,
由濕阻膜原之舌苔白膩,為感受濕熱病毒所致,亦可因濕濁內蘊又復感外邪引發;濕熱由表入里,蘊伏於膜原之間。陽氣被郁,濕濁上泛而見白厚膩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積粉。治宣化濕辟濁兼清熱,方用達原飲。
由寒飲內停之舌苔白膩,為脾陽不振,水飲內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膩,或水滑。治宜溫陽醒脾行水,
值得往意的是,熱因飲郁,水飲濕濁之邪盛於外而上溢於舌,使舌苔白而厚膩,並不現黃苔;然畢竟中郁有熱邪,故可見心煩干嘔,時欲飲水,當辨這種病變不同於濕熱鬱蒸之現黃苔。臨床多見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象為苔色白,可薄可厚,顆粒粗糙而疏鬆,乾燥且質硬,望之如砂石,捫之糙手,即為白糙苔,若顆粒較細,質地板硬,巳布有縱橫裂紋,稱白苔燥裂。
主病及相關研究:白苔和燥裂兩者亦可同現於舌面,故統稱白苔燥裂。總因內熱暴起,津液暴傷所致。多見於急性溫熱病,燥熱暴起,津液暴傷,真陰將竭,而苔色尚未及轉黃之時,若苔雖白裂,卻不甚干,常見於暑溫,暑熱傷氣,內夾濕濁。
《舌鑒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誤服溫補,灼傷真陰,無黃黑色者,真陰將枯竭舌,舌上無津,苔已乾燥,故不能變顯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熱傷津;治宜生津瀉熱;主暑熱傷氣,內夾濕濁,治宜清暑益氣。
臨床多見於外感熱病和急性傳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葯有:板藍根沖劑等。 舌象為苔色黃而粘膩,顆粒緊密膠粘,加黃色粉末調塗舌面。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膩苔由邪熱與痰涎濕濁交結而形成。苔黃為熱,苔膩為濕,為痰,為食滯。
黃膩苔主病:主濕熱積滯,痰飲化熱或食滯化熱等證;亦主外感暑熱,濕溫等證。治宣清熱,化濕,祛痰。
另外,辨黃膩苔;尚應注意結合舌質合參。
——若淡紅舌,黃苔滿布舌面,苔色潤澤不燥;邊尖兼少許白苔,因外邪傳里化熱,進入陽明胃腑而生。主病,熱入陽明證,氣分濕熱症,肝膽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種發熱疾病。治宜清熱解毒,疏通表裡。
——若紅舌,黃膩苔,中厚而邊薄,緊密細膩,根部尤甚,則多因熱痰互結,或濕邪入里化熱,或溫熱之邪結於胃腸,尚未至陽明燥實。
——若舌色深紅發繹,則又為營熱深重之候;主病;熱痰互結。中焦濕熱;胃腸宿食。治宜清熱化濕,滌淡導滯。
——若紫舌,灰黃厚苔,苔潤而不燥,即為寒熱錯雜,熱從寒化,或寒從熱化之危重之候,多因為熱病不愈,心陽暴衰,停痰厭飲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熱;盛夏炎熱,恣食生冷而發中寒霍亂;陰盛於內,逼熱上浮;素體內有瘀血。又感邪化熱;故主病為真寒假熱,心腎陽衰,霍亂吐瀉,哮喘諸證。治宜溫通心腎,回陽救迎;清熱化池;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黃膩苔,舌體胖,舌面滿布黃苔。夾有白苔,中根較厚,其色黃而厚膩,其形成可因陰證央食,可因痰濕內郁,可因寒邪凝滯,可因濕食阻滯中焦,氣血郁阻,亦有濕熱與胃腸糟粕搏結之證。治宜溫陽健脾,活血消積。
臨床多見於急慢性胃腸炎。膽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象為苔色黃干而少津(津液),屬邪熱傷津之病變。
主病及相關研究:黃燥苔:成因有數種:
(1)苔薄黃而干,為病初外邪化熱入里,邪熱傷津
(2)苔黃而乾燥,為氣分熱盛,津液已傷
(3)舌苔干色黃,滿舌厚積,為實熱里證
(4)若苔色老黃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紋,為表邪已解邪氣內傳。結聚臟腑。
(5)若病後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淺,干而少津,則為邪熱雖退,津猶未生之候。
黃燥苔主病:邪熱傳里,治直瀉熱清里。氣分熱盛津傷,宜辛寒清氣,泄熱保津。實熱里證,邪熱結臟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熱救陰。熱退津傷,治宜甘寒生津。
因黃燥苔多合並有復雜的主病,所以用葯也要根據病情來定。 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苔正常人中所見的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生隨年齡而增長。
黃苔顏色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多分布於舌根及正中間部分,亦可滿布全舌,同時,如前所述,黃苔也可與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見,而各種黃苔中又有厚薄、潤燥、腐膩不同。
黃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證、主熱證。《百鑒辨正。黃苔總論》認為黃苔,表裡實熱症有之,表裡虛寒證則無。邪熱熏灼令苔現黃色,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結。外感病舌苔由白轉黃為表邪入里而化熱,在傷寒則屬陽明;在溫病則屬氣分。而表證、虛寒證亦可見黃苔:若薄白帶淡黃苔,為風熱表證或風寒在表化熱,若淡黃厚苔,為胸腔濕熱,氣滯不宣;若舌談胖嫩,苔黃滑潤。為陽虛水混下化、因此說,黃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絕對的。
黃苔形成機制的現代研究:
(1)黃苔形成與體溫升高有關;
(2)黃苔與炎症感染有關;
(3)黃苔與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
(4)黃苔與古苔微生物有關。
總之,研究者們認為,黃苔與感染炎症及發熱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關系最大,由干舌局部絲狀乳頭的增殖,口腔唾液腺體分泌減少。加上局部著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滲出,以及產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黃苔。
由於黃苔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上苔呈黃色,薄黃苔薄白中帶有淺黃苔,色淡黃。
主病及相關研究:黃苔是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常見的黃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生隨年齡而增長。
薄黃苔多由白苔轉來,示病變已由寒(六淫中的寒)化熱。由表入里(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長)。
《傷寒論本旨》中說:「凡現黃苔浮薄色談者,其熱在肺,尚未入胃。」其中,言肺,指肺氣所主之衛分(中醫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分為最輕的層次。)即病猶在表(表淺);言胃,指里(深層)證。
——若薄黃而潤苔,多由表邪初入里,里熱不甚(不嚴重),津液未傷;治當清熱透表(把病邪從表淺的衛分通過發汗驅逐出去)
——若薄黃而乾苔,則當辨(分辨)病人不惡不怕)寒反惡熱(反而怕熱),為傷寒外邪初入(剛剛進入)陽明(胃)之里,或溫熱之邪欲入(要進入)氣分,為胃家熱而未實(胃中有熱但並不太重)),熱邪傷津之證。宜甘寒輕劑以濡養津液
——若薄白而帶淺黃苔,為風熱在表或風寒化熱,當辛涼解表。
上述薄黃苔有伴有:
(1)發熱頭痛、咽干乏力、咳吐黃痰等可試用清熱透表類葯。
常用的中成葯有: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沖劑、銀黃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熱解毒口服液、 養陰清肺丸、養陰清肺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
(2)發熱重惡寒輕、咽痛、咳吐黃痰等可試用甘寒輕劑類葯。
常用的中成葯有:抗病毒口服液、金蓮清熱沖劑、銀翹解毒沖劑等。 舌上苔色呈現灰中帶黑者,稱「舌苔灰黑」。
主病及相關研究:
灰苔嚴格說,舌苔灰與舌苔黑之色澤、主病不盡相同。然苔色漸黑即為灰;苔色深灰則為黑,苔灰主病略輕,苔黑主病較重,隨病情發展與轉歸,兩者又密切相關。
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轉化而來,或與黃苔同時並見,《辨舌指南。辨舌之顏色》:「灰色苔者,即黑苔之輕也。加以青黃和入黑中,則為灰色也,當與黑苔同治」一般主里證,但尚有寒熱之分。《傷寒指掌,察舌辨症法》:「舌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陰中寒證也。……宜理中湯主之。如雜症而現黑滑苔者,必是濕飲傷脾,宜溫中和脾逐飲治之。」可見灰苔濕潤,多為痰飲內停,寒濕內阻;若苔灰而干,多屬熱熾傷津,見於外感熱病。或為陰虛火旺,見於內傷雜病;邪熱傳里,時疫,郁積,蓄血等,均可見灰苔。
總之灰苔主病:灰苔乾燥,主陽明腑實,陰液已傷,若腑實證在,治直苦寒攻下;若無腑實證候,脈細數,治宜苦寒救液。若灰苔粘膩,主痰濕內阻,溫病兼挾痰濕之證,或伴其他險惡證候,還當細辨。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灰苔滑潤,兼吐利脈細,主陽虛有寒之陰證,治宜溫陽祛寒,如四逆,理中等。
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熱、淡濕之不同,臨床還需結合舌質、舌面潤燥及其它證候審察辨證。 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黃苔發展而來。
主病及相關研究:黑苔:常出現於疾病嚴重階段。
《舌鑒辨正。黑舌總論》認為:「凡舌苔見黑色,病必不輕,寒熱虛實各證皆有之,均屬里證,無表證也。」但當辨吸煙染黑之苦。《中醫舌診。診察苔色》辨黑苔,灰黑色為黑中帶紫;乃邪熱在三明經,淡黑色為黑中帶白,屬寒濕在里;若苔薄而黑如煙煤之色,屬中焦陰寒。若中黑而邊白質潤,為虛寒央濕,多見脾陽不振,或水飲內停。若白苔中滿生干黑芒刺,當分潤燥;如濕潤不礙手,剝之即凈,屬真寒假熱,如干糙而刺手,為寒邪化熱,為十二經皆熱極;若黃邊黑膩苔,為濕熱內蘊之徵,嗜酒之人尤多見,治當燥濕清熱。
黑苔主病:主里、上熱極,主寒盛。
若黑灰滑膩苔,為寒濕濁邪停於胃腸之象,主寒飲痰濕。濕痰郁熱,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
若黑苔分布於舌之左右,中為白苔,舌色正,干、潤適中,為寒實證,為中焦虛弱,外襲之寒邪入於胃腑,致飲食停積不運;主病:中焦寒況;脾胃實熱,當溫中散寒。
臨床多見於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胃癌等病人的舌象。
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色暗紫,晦暗不潤澤,紫中略帶灰色。
主病及相關研究:暗紫舌成因有三:
(1)熱邪深重,津枯血燥,血行瘀滯。主病:熱邪入血,治宜涼血散血。
(2)素有瘀血,又感溫熱之邪熱入於營分,血熱瘀蘊,經脈阻滯,可伴腹內結塊,脹痛,痛以刺痛為主,痛處不定,肌膚甲錯,黑黯消瘦,主病:營熱夾瘀,治宜清營破瘀。
(3)溫熱夾濕兼瘀,濕與熱並,瘀蘊不解,主病:血瘀濕熱,治宜化瘀利濕。
由於暗紫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象為苔色老黃而焦,或厚而色深黃,黃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為甚。
主病及相關研究:焦黃苔為胃家實熱內結之象。《國醫舌診學》「黃而干者,胃液傷也;老黃焦裂者。熱甚也;老黃甚而黑者、火極似水也,宜急治;黃而燥刺,中黑通尖。或利臭水者,腸胃腐敗也。」
若細分舌質辨,則分淡白舌,根焦黃苔,為舌體較大,舌質談白,舌尖致舌根滿布黃苔夾白,舌根部干而少津,呈焦黃色。
黃苔乃胃熱熾盛之象,多由病邪入里化熱而發;亦或熱邪直入陽明,溫邪進入氣分,根部焦黃乃胃、腎陰液大傷,故主病:陽明腑實證,臟腑三焦實熱,或溫熱病後期,胃腎陰虧,及多種發熱症及感染性疾病,治宜苦寒瀉下,清熱生津。
又絳舌,焦黃苔,舌質紅絳,兩側絳而發紫,舌根部焦黃色苔,燥而少津,為外感邪氣,化火入里,灼傷營血,津液耗損,胃腸實熱,腎陰虧損,從而使陰津不足。邪熱與糟粕結於胃腑,津液日枯,令舌質由紅到絳,令苔色由黃轉焦而無津。主病:溫熱病邪入營血,或兼陽明燥實證,各種感染性疾病,各種長期發熱不退。治宜清熱通里,涼血解毒。
由於焦黃苔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上津液不足,甚至沒有津液。
主病及相關研究:
淡白少津舌多因陽氣虛損,不能生化津液,或陽虛水停,津液敷布不利,不能上承舌體所致。舌色淡白少津,津液由水谷精微經過陽氣溫煦而化生,復經陽氣運行而輸布全身,若中、上焦脾肺陽氣虛弱,則脾陽不能生津,肺氣無以布津。如腹中停水患者,口舌反而乾燥,即是一證。陽虛,則既不能化水成津,榮潤諸竅,又不能散布津液而致舌淡白少津。
淡白少津舌主病:陽氣虛損,津液不足。治宜扶陽益氣,生津潤燥。
臨床多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貧血等病人的舌象。上述舌象如伴有:
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吐惡心,肢體沉重,舌苔白厚而膩,脈緩者可試用健脾燥濕類葯
脾胃虛寒——胃脘隱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飲食減少,神疲乏力,舌質淡,脈軟弱者可試用健脾開胃,行氣消痞類葯 舌苔薄白,舌質淡白,有瘀斑。
主病及相關研究:前人關於淡白含文獻中,較少論及淡白夾瘀(斑、點)舌象,臨床確有此類舌象,分析其形成原因,當與血虛兼瘀有關。現代舌微循環研究發現,淡白白舌之鑿狀乳頭內微血管充盈不足,且血流緩慢,血管口徑變細,而導致局部血流瘀滯,紅細胞聚集,引起局部血瘀而即見淡白舌,邊尖可見瘀斑、瘀點。主病:氣虛血瘀。血虛血瘀。
臨床多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各類重度貧血病人的舌象。
治宜:養血益氣活血。 舌色淡白,舌面苔全部脫光,顆粒全無,平滑如鏡,舌質似新剝皮之雞肉。
主病及相關研究:淡白光瑩舌由於脾胃損傷,氣血兩虛,久久不能恢復,造成營養不良,舌質的不到足夠的營養,使舌苔逐漸脫落,又無新苔續生,使全舌淡白而光瑩。
另外當辨淡白光瑩舌與純熟白舌和淡白透明苔舌之區別。《傷寒舌鑒。白苔舌總論》:「舌見白苔如熟之色,厚厚裹舌者,」可見亦有白苔厚積之象,為陽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氣血雙虧。有淡白透明首舌,為全舌明凈,被覆一層極薄的透明苔,好似浮胖,淡白濕亮,《舌鑒辨證》:「淡白透明舌,不論老幼,見此者即是虛寒,宜補中益氣湯加姜、桂、附……。」即認為此舌由於中陽不振,水濕之氣反而上顯,出現驟視無苔的透明薄苔,當溫補脾腎之陽。當予鑒別。
在臨床甲狀腺機能減退和水腫的病人多見此舌。
治宜養胃健脾,補氣生血。 舌色淡白,舌上潤,或濕潤多津。
主病及相關研究:前者淡白舌為氣血兩虛,其舌體大小正常或略小,氣虛則不能生血,或血虛而後又氣虛,最終氣血兩虛。不能上榮舌面,多由於疾病久延,失血過多所致,治宜氣血雙補,緩緩圖功。
後者濕潤舌為脾虛寒濕淡白舌,其舌體胖嫩,舌邊有齒印,多因脾陽虧損,脾虛化源匱之,臟腑經絡無以滋榮,則舌淡白無華,脾虛無以制水,水濕失於運化,浸潤於舌,則舌體濕潤胖嫩。治宜溫脾助陽,祛寒逐濕。
臨床多見於虛證、婦科大失血後氣血兩虛證病人的舌象。 舌色鮮紅,舌中有裂紋,如人字形等狀。
主病及相關研究:
鮮紅裂紋舌屬心火播灼,熱毒熏蒸;若舌色深紅,苔白而分布不均或無苔,舌面有很多裂紋如刀切狀深溝,多見明虛火旺,不濟火,或真陰耗竭。若舌中碎裂,屬血枯液涸。如裂紋呈「人」、「川」字,或如直槽者,為熱盛傷津,胃液灼傷,或腎水攻心所致。
鮮紅裂紋舌主病:陰虛發熱,邪入營血,胃陰不足,痰熱凝結。治宜清心瀉熱,滋陰養液。
臨床多見於發熱、脫水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慢性腸炎,肝硬變等病人的舌象。
由於鮮紅裂紋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色鮮紅,舌面有散在白色小點,鼓起於舌面,為熱毒熾盛,舌將糜爛之兆。或散在白點,凹陷而低於舌面。
主病及相關研究:鮮紅舌白點是由於脾胃氣虛,不堪熱毒攻沖之象。
鮮紅舌白點主病:熱鼓熾盛,脾胃氣虛而熱毒攻沖;治宜清熱敗毒,養胃清熱。
臨床多見於心血管疾病心悸、浮腫等病人的舌象。
鮮紅舌白點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即為蒼老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老舌多由於邪氣方盛,正氣不衰,故質堅色蒼。《臨床驗舌法。驗舌分虛實法》認為,凡物之理,實則其形堅斂,其色蒼老;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而且,氣尚稚,其質尚嫩,其氣已盛,其質則堅。故不論舌色苔色如何,舌質蒼老者都屬實證。且邪熱亢盛,氣血塞實於上,正邪劇爭,致使舌形色堅斂,故多主實熱證。
《辯舌指南。辨舌之神氣》亦認為舌質堅斂蒼老,不論苔色黃白灰黑,病多屬實。
《察舌辨證新法。黃苔類分別診斷法》認為,不反舌質有老嫩,苔色亦有老嫩之不同。凡苔色深濃枯暗質暗為老色,或老苔亦主實證。其中老黃色苔,為胃中陽氣旺盛之候。黃如炒枳殼色為胃陽盛極,陽亢陰虛之候,黃黑相間,如鍋焦黃色,撫之棘手,看之不澤,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亦有陽氣為陰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
《臨證驗舌法》也指出,舌青蒼老,是肝膽邪盛,宜瀉火精肝飲治之;黃而蒼老,為啤胃兩經邪盛,宜瀉黃散治之;赤而蒼老,為心與小腸邪盛;白而蒼老,為肺與大腸邪盛,;黑而蒼老,為腎與膀眈邪盛,宜清肝飲。
現代研究認為:舌之蒼老當與副交感神經張力減低而交感神經張力亢進有關,使唾液漿液性分泌減少,粘液分泌代之。
老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㈩ 在舌診中,舌頭蒼老泛白,怕冷畏寒是什麼體質
可能是陽虛體質,陽虛體質的人可多吃溫補的食物,可以多喝小米、山葯、大棗、紅糖熬的粥。少吃吃寒涼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