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聯酋是什麼政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政治體制:貴族共和制。
聯邦最高委員會由7個酋長國的酋長組成,是最高權力機構。國內外重大政策問題均由該委員會討論決定,制訂國家政策,審核聯邦預算,批准法律與條約。
總統和副總統從最高委員會成員中選舉產生,任期5年。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除外交和國防相對統一外,各酋長國擁有相當的獨立性和自主權。聯邦經費基本上由阿布扎比和迪拜兩個酋長國承擔。
(1)中東國家體質擴展閱讀
簡要歷史:公元7世紀隸屬阿拉伯帝國。自16世紀開始,葡萄牙、荷蘭、法國等殖民主義者相繼侵入。19世紀初,英國入侵波斯灣地區,1820年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1971年,英國宣布終止保護條約。同年12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告成立,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 烏姆蓋萬和阿治曼6個酋長國組成聯邦國家。1972年2月10日,哈伊馬角加入聯邦。
②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是什麼政治體制
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國共22個,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地區,包括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特、伊拉克、葉門、科威特、阿聯酋、卡達、巴林、阿曼等12個西亞國家;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蘇丹、茅利塔尼亞等7個北非國家;非洲東部的吉布地和索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島國葛摩。
阿拉伯國家政治體制各異。現有7個君主制國家,其中沙特和阿曼實行君主專制,約旦、科威特、巴林、卡達和摩洛哥實行君主立憲制。其餘15個阿拉伯國家實行共和制,均為總統制,其中多數國家建立了領導社會政治生活的政黨和集權的國家政治體制,如埃及、敘利亞、葉門等;黎巴嫩實行分權制總統制;伊拉克、阿聯酋實行聯邦制。
③ 為什麼中東騷亂
這個有點復雜。而且有些話題涉 嫌MG不好亂說,目前中東巨變的國家主要是「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葉門,巴林和約旦。」其他的一些中東國家相對情況要好一點。其中,突尼西亞,埃及,約旦的政 權已經更 迭。利比亞政 權岌岌可危。這次事變的最根本的因素主要和中東的各國ZZ體質都是屬於同一根線上的螞蚱,這種體質(具體的就不解釋了)導致了這場看似突然而來的風暴的根本原因。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各個國家的經濟滑坡,人民生活 貧困,福敗加劇。通脹。法律體系的不完善,人民孤立無緣(不說太多)承諾等等等等。記住這個日子,就好比薩拉熱窩事件一樣。去年的12。17,一名名叫默罕默德的突尼西亞青年在街頭ZF,從而成為這起變數的導火索。
④ 阿拉伯人是白人嗎
是白人。
阿拉伯人是一個語言共同體而並非民族血緣群體。他們由於宗教和歷史原因,伊斯蘭教和與之伴隨的阿拉伯語及其各種方言廣泛流行。
大多數認為自己是阿拉伯人的人們是考慮到語言的因素,但是也有人雖然滿足上面那條,但是基於基因的考慮認為自己不是阿拉伯人。
(4)中東國家體質擴展閱讀:
阿拉伯人的禁忌
1、社交場合忌用左手
在阿拉伯人的觀念中認為,左手是不潔的。傳統阿拉伯人在飲食和待人接物時都會選擇使用右手進食,握手,遞送東西。所以如果當地人請你喝一杯阿拉伯咖啡,切記一定要用右手接過來,使用左手是很失禮的行為哦。
2、忌長時間盯著當地女性面部看
走在阿布扎比的街上,你會發現白和黑兩種顏色。當地的男性身著白袍,當地的女性身著黑袍,戴黑色頭紗和面紗,看起來非常神秘。按照穆斯林習俗,盯著女性的面部看是很不禮貌的舉動。如果見到了阿拉伯人的妻子也不要過分熱情或是主動與其發生肢體接觸,比如握手。
⑤ 世界上現在都有什麼體制的國家,比如社會主義國家,什麼的。。。
除了中國,社會主義國家還有朝鮮,古巴,越南,寮國。
廣義的社會主義國家則遠不止此,譬如,印度是憲法明確規定為「社會主義」的國家,斯里蘭卡不僅憲法規定了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國名全稱就叫「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阿拉伯之春前,埃及、敘利亞、利比亞亦自稱是社會主義國家。
亞洲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聚集地。僅在中南半島上,即有過4個社會主義國家。
紅色高棉時期的「民主柬埔寨」,毫無疑問是社會主義國家。紅色高棉政權亡於越南出兵,從1975年4月17日攻佔金邊開始,到1978年12月受越軍進攻而迅速失敗,只維持了3年零8個月的統治。當年,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和政黨是否支持越南進攻柬埔寨,是中國判別對方的社會主義「成色」的一項重要標准。
越南推翻紅色高棉後建立起來的「柬埔寨人民共和國」,其執政黨也是蘇式共產主義政黨,亦宣稱是社會主義國家,從1979年維持到1993年頒布新憲法,恢復君主立憲制後才改名「柬埔寨王國」。
類似的,1978年到1992年曾短暫存在過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是入侵的蘇聯軍隊刺刀保護下的衛星國,當然也是標準的蘇式社會主義政權。
緬甸過去亦長期自稱社會主義,但不被蘇東陣營認同。1962年3月,吳奈溫率領軍人發動政變推翻吳努政府後,成立了革命委員會。同年4月30日,革委會發布名為《緬甸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施政綱領,後創建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宣布走奈溫式社會主義道路。
1974年,緬甸國名被改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直到1988年全民政治抗議,軍隊接管政府才去掉了「社會主義」字樣。期間,執政的綱領黨既反對馬列主義,也排斥西方思想。它自封理論基礎是「人與環境相互關系的理論」,糅合了本土根深蒂固的佛教以及人道主義。對工農業重要的生產資料都實行國有化。此後對私人工商業的束縛雖有放鬆,但還是堅持經濟國有化為主。
印度的社會主義,由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提出。尼赫魯認為社會主義不一定要廢除私有制,但基礎工業部門和土地必須國有化。所以,印度在政治上學英國搞憲政民主,在經濟上學蘇聯發展國企,直到1990年代才開始經濟模式的轉型。
同樣,巴基斯坦也是在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任首腦時期(1971-1977),實行過伊斯蘭社會主義。南亞的另外一個國家斯里蘭卡,則在1978年8月16日的新憲法中宣布將「斯里蘭卡共和國」改名稱「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不過,多黨制的斯里蘭卡,以蘇聯標准看,除了它在50-60年代實行過國有化外,完全是個資本主義國家。
不過,斯里蘭卡是一個民主社會主義國家,新加坡亦然。新加坡長期由人民行動黨執政,該黨1966年加入社會黨國際,1976年退出。
亞洲的另一個大國印度尼西亞,實行的是「潘查希拉社會主義」,它是二戰結束後,蘇加諾提出的信仰真主、民族主義、人道主義、社會主義、民主五項建國原則的統稱。潘查希拉社會主義是印尼立國的理論磐石。它將伊斯蘭教徒和馬列信徒團結起來。
不過,這個團結因1965年9月共產黨軍人發動暴動而告破裂。時任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的蘇哈托撲滅了政變,旋即宣布取締共產黨。作為世界黨員人數第三大的共產黨,印尼共在殘酷鎮壓下迅速消亡。
伊斯蘭世界較接近蘇聯的是1967年獨立的南葉門,它於1970年11月30日更名為「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1990年5月,南北葉門合並,原先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復存在。
在阿拉伯世界,非君主制國家多實行社會主義。其典型代表是納賽爾時期的埃及,納賽爾的社會主義模式與尼赫魯的社會主義相似。
阿薩德統治下的敘利亞和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都是由復興社會黨領導的復興社會主義。復興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是阿拉伯主義和伊斯蘭教復興。它最起初認為共產主義是外來的歐洲思想,不符合阿拉伯的現實,到1960年認為可以利用馬克思主義。
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復興社會黨幾乎同時上台。多黨制和國有化是其共同特徵,國家決策,一直是領袖說了算。薩達姆時代,伊拉克復興社會黨一直高調宣揚「伊拉克建設社會主義的特殊道路」,並認定伊拉克的「社會主義經驗已成為第三世界社會主義的樣板」。
卡扎菲1969年政變上台後,宣布在利比亞建設社會主義,並於1977年3月改國名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卡扎菲著有三卷本的《綠皮書》以闡釋其理論。卡扎菲把自己的社會主義稱為伊斯蘭教的社會主義、真正有宗教信仰的社會主義。
阿爾及利亞實行的叫自管社會主義,由首任總統本·拉貝倡導。以阿拉伯主義和伊斯蘭教構成思想基礎,各生產單位由民主產生的自管委員會負責管理。突尼西亞實行的是憲政社會主義,由首任總統布爾吉巴倡導,它與阿爾及利亞版本的差別在於致力於建立一個中產階級社會。
南部黑非洲,雖然貧窮落後,但對社會主義理想的追求,看上去要比阿拉伯國家更為高遠。獨立後,自稱科學社會主義的國家曾有:剛果、安哥拉、莫三比克、貝南、衣索比亞、索馬里、辛巴威、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等國。除了辛巴威之外,上述國家都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先鋒黨,並學蘇聯走社會主義道路,大動干戈搞國有化、計劃化、集權化、集體化。
1989年到1991年,上述科學社會主義國家又紛紛擺脫蘇聯模式,宣布放棄社會主義。
迦納的社會主義雖然沒有「科學」二字,其理論基礎也只是包括了馬列主義在內的大雜燴。但其政治、經濟的制度構架帶有鮮明的蘇聯特色。迦納的社會主義只有6年的壽命。1966年的政致其猝死。
黑非洲走出了自己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塞內加爾和坦尚尼亞,塞內加爾是民主社會主義,而坦尚尼亞是烏賈馬社會主義,「烏賈馬」系村社之意,即以村社為基礎單位的社會主義。
拉丁美洲也是一塊開滿社會主義之花的熱土。但因為政權不穩,實踐時間大都不長。
如在智利,1970年社會黨領導人薩爾瓦多·阿連德出任總統後,與共產黨在內的六個黨派組成人民聯盟。宣布走向社會主義,1973年9月,皮諾切特政變,社會主義夭折。
尼加拉瓜1979年在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奪得權力後,宣布實行社會主義,但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1990年大選失敗,社會主義半途而廢。
彈丸小國格瑞那達也於1979年開始社會主義,但政權內部激進力量認為總理太保守,發動政變殺害了總理。結果導致美國和鄰國聯合出兵,政權被終結。
制度實行相對平穩的,是蓋亞那,它們走的是一條合作社會主義,即一切體現在合作社。
近六十年社會主義國家不完全統計圖,若考慮到「福利主義貫徹程度,社會主義黨長期執政,社會民主主義思潮占據主流半壁江山」等因素,作為實質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看待,還將標出更多的國家,如西歐和北歐國家。
⑥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區別
區別:
他們隸屬於不同的民族,今天的伊朗主要是波斯人,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主要是阿拉伯人。
他們是不同的語系,阿拉伯人是起源於非洲的民族,他們的語言屬於閃—含語系。 波斯人屬於從非洲遷徙到歐洲的一個民族,他們說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
共同點:都信仰伊斯蘭教。
拓展資料
關於波斯人的詳盡介紹
關於波斯人的第一個書面記錄是來自亞述人在公元前九世紀的敘述,他們稱為「帕爾蘇阿什」(Parsuash)及「帕爾蘇阿」(Parsua)。這些近似的詞語源自古波斯語「Parsava」,大概是指「邊界」、「邊陲」的意思,用在地理上指稱波斯人。
帕爾蘇阿及帕爾蘇阿什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後者位於伊朗西南部,在古波斯語當中稱為「帕爾薩」(Pârsa,今法爾斯)。在聖經較後的部分常提及到波斯帝國(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及尼希米記),稱為「帕拉斯」(英語:Paras;希伯來語:פרס),如「Paras ve Madai」(פרס ומדי)即是「波斯及米底王國」。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朝臣說波斯語,使用楔形文字。薩珊王朝時期,波斯人、米堤亞人、帕提亞人及波斯當地人的攙和使波斯人的身分一致化。埃蘭人的語言仍存活至伊斯蘭時期。中世紀歷史學家伊本·納迪姆(Ibn Nadim)寫道:「巴列維語、達里語、庫茲語、波斯語、蘇里亞尼語都是伊朗人的語言。
」阿卜杜拉·伊本·穆卡法(Abd-Allāh Ibn Muqaffaʿ)提到庫茲語是波斯皇室的非正式語言,「庫茲」是埃蘭的異名,但庫茲人這身分可能已消失。據斯特拉波所說,相信是現代庫爾德人祖先的塞爾提亞人(Cyrtians)是伊朗人的分支。被普遍認為是庫爾德人及盧爾人(Lurs)祖先的塞爾提亞人曾經廣泛分布在波斯至米底王國之間的札格羅斯山脈。
阿拉伯人的起源
阿拉伯人的民族來源可以上溯到遠古的閃米特人部落,他們認為自己是以實瑪利的後代。在歷史上與亞述人、阿拉米人、迦南人、腓尼基人、希伯來人(猶太人)等有親緣關系。7世紀初,伊斯蘭教興起後,各阿拉伯部落在伊斯蘭教旗幟下完成統一後,迅速向外擴張。8世紀中葉建立起東自印度河,西至大西洋,橫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
四大哈里發時期(632~661)建都麥地那,後移至庫法。倭馬亞王朝(661~750)遷都大馬士革;阿拔斯王朝(750~1055)遷都巴格達。10世紀起,國勢漸衰,並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哈里發政權。1055年塞爾柱土克曼人攻佔巴格達,東部哈里發國遂亡。西部各哈里發國也隨之先後覆滅。但哈里發的名義一直延續到1258年。
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和之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伊斯蘭教利比亞的阿拉伯少年和阿拉伯語廣為傳播以前,阿拉伯人系指阿拉伯半島上以游牧為生的閃米特(Semitic)居民。
阿拉伯帝國之後,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居民接受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並且經歷了混血。形成一個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為紐帶的語言文化群體。
⑦ 現在阿拉伯國家是實現什麼社會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嗎
均為資本主義制度。
但阿拉伯國家政治體制各異。現有7個君主制國家,其中沙特和阿曼實行君主專制,約旦、科威特、巴林、卡達和摩洛哥實行君主立憲制。其餘15個阿拉伯國家實行共和制,均為總統制,其中多數國家建立了領導社會政治生活的政黨和集權的國家政治體制,如埃及、敘利亞、葉門等;黎巴嫩實行分權制總統制;伊拉克、阿聯酋實行聯邦制。
⑧ 沙烏地阿拉伯人是啥人種
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部分混有尼格羅人種特徵。
白色人種,又稱歐羅巴人種、高加索人種,指具有特定體貌特徵的一個人種,是體質人類學的概念。
主要集中分布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南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白種人原生地是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和南亞。而美洲和大洋洲的白種人主要是歐洲人後裔。
黑人,即黑色人種,又稱尼格羅人種,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赤道人種,是人類分類學說里的一種人種。
(8)中東國家體質擴展閱讀:
人種不同身體特徵也不同:
1、黃種。主要特徵是黑色且較為硬直的頭發,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甚發達,膚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以及位於南北美洲的大陸。
2、黑種。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捲曲狀的毛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相對較深;後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區,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相對較淺;總體膚色較深。
3、白種。主要特徵是呈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發,毛發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
4、棕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波浪狀且較為粗糙的毛發,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位於大洋洲上的島嶼上,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安達曼群島以及通古斯地區、中/南美洲。
⑨ 東亞女人體質為什麼這么弱
你所說的「東亞女人」指的就是在東亞生長的東亞人吧。。。
那種在美國出生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外表中國人,其實她們心理的文化完全是美國文化的人,連中國話都不會說,這部分人其實也都不會這么貧弱。
所以我覺得你說的東亞女人不是說人種,而是從地域和文化上區分的。。
的確是貧弱的,以中國女人尤甚。我幫你分析一下。。。
1.首先是中國人還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而且供人們體育鍛煉的場所也不多。不像歐美,人們一直都習慣鍛煉身體,並且城市都有很多健身房 籃球場 足球場供人們運動。就是說中國人主觀上和客觀上都不太能運動。
2.飲食結構,我覺得這個不用多說了吧,誰都很清楚。當然了,其實我覺得中國人吃植物吃得多是很好的一件事兒。吃植物吃得多不等於身體差,只要鍛煉跟上,並且該吃的蛋白質吃夠了,還是一樣可以健壯,只不過很多人不運動。。。歐美人為什麼吃菜吃得少,為什麼吃肉吃得多?你如果在歐美生活過,應該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生產運輸的問題。肉類,牲畜屠宰之後,肉可以冷藏,可以運輸很遠,可以儲藏很久。穀物也是類似,一袋麵粉運輸一個月是不可能變質的對吧。而蔬菜水果就不一樣了,這個東西保鮮期是非常短的。歐美國家地廣人稀,蔬菜水果從運輸到消費掉,整個循環速度非常慢,而蔬菜水果的保鮮期是堅持不了這么長時間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歐美國家的蔬菜水果相對中國要貴很多。而反觀中國,拿北京為例,市郊菜農種菜,夜裡收菜,凌晨開車到西紅門什麼的,菜就當天賣光了,循環速度比蔬菜變質速度快多了。這是中國農業的一個特點。所以中國的飲食結構也是對得上這個特點。
3.時尚影響,中國人現在講究瘦。所以很多年輕女子每天的生活方式就是減肥。在不運動的前提下,怎麼減肥?——少吃飯。其實這個是無知和懶惰造成的,真不能怪「時尚」。因為這些減肥的女青年,其實不還是按照明星偶像的標准去塑造自己么?那麼明星們的苗條身材是怎麼來的?明星們一天的運動量,真比這些節食減肥的女青年一個星期的運動量還大。但是這些無知的女青年們,只看到了明星們苗條,不知道明星們在運動上下的工夫。
4.人種原因,你要和白人比,肯定是貧弱一些。
⑩ 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為什麼身上很臭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條原因:
(1)種族體質
白種人的汗腺較黃種人要發達的多、密集的多,所以汗腺受細菌感染的幾率亦越大(汗液本來是無氣味的,但當汗液與皮膚表面的細菌混合後便會產生臭味),分泌的汗液也較多、較濃(主要在大汗腺存在的區域)。所以,他們有體臭的概率要比咱們大。
(2)環境衛生
印度大多數地區的氣候都較為炎熱,而且印度尚屬較為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國民素質、衛生管理仍然跟不上,多數印度人又不愛潔凈、邋遢成性,所以這一特性就逾顯突出。
(3)其他因素
飲食方面也是原因之一,一些味道較濃烈的食物,如咖喱、大蒜、咸魚等都會是產生汗臭。
還有您個人的習慣性嗅覺,您在中國聞的少所以在印度感覺強烈,而沒准人家印度人聞習慣了就不覺得了呢~~~呵呵~~~
參考資料:在下才疏學淺,請君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