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所謂的顯卡「體質」對顯卡的影響
再次糾正一下,漏電率不是體質。體質要超了才知道!
asic高的一般電壓低,功耗低,風專冷超頻好,液氮超屬頻不好。
asic低的一般電壓高,功耗高,風冷超頻不好,液氮超頻好。
極限超頻用戶選低的 ,一般超頻選高的。
Ⅱ 超頻對顯卡有什麼壞處
適度超頻無害,過度超頻有害。
任何晶元在生產的時候,考慮到良率方面的問題,出廠時的頻率設定總會是相對保守的。比如,原本能達到1200MHz的晶元,在批量生產時被強制設定在了1000MHz。不是說這顆晶元被設定在1200MHz就會怎麼樣,而是說為為了讓產線上幾乎100%的卡都能夠穩定運行。因為不是每一顆晶元都能穩定在1200MHz,根據GPU體質不同,可能有些只能到1100,有些只有1050。
適度超頻只是把這一部份潛能給挖掘出來。其實這個工作不少廠家也在做。比如經常能看到一個牌子A款和B款做工用料完全一模一樣,價格也差不了幾十塊錢。而唯一的區別就是頻率。這就是廠家把更能超的卡挑出來了。超不上去的卡,廠家就會設定一個略低些的標准再測,作為另一型號出貨。出果還超不上去,廠家會把篩選剩下的卡再設定一下更低的標准再測,於是又有了型號C.......
這么做的好處是有利營銷,壞處是更耗工時。
不過即便是給廠家刷下來的卡,也並非代表這顆晶元就沒有潛能再超頻了。雖然可能達不到A版本的高度,但多少還會有些空間。更何況有些出貨量大的型號,廠商為了節省工時成本,根本沒有做這種超頻篩選,體質優良的晶元也跟大貨一樣被設定在較低的頻率上出貨。
即然廠家都這么做,其實也證明對顯卡沒太多危害。畢竟廠家的老化測試、高低溫測試比你想像的要嚴苛得多。
但過度超頻又是有害的,比如使晶元溫度升高,導致系統不穩定。如果加電壓也會使電流增大,加重供電電路負擔,在一些用料較縮水的卡上導致損壞機率增加........
總之小超一下沒什麼問題,超太猛就不行了。不過好在現在較新的卡都有GPU Boost,晶元只要不加壓,頻率拉太猛的話,晶元也會在跑游戲的時候自動給你降回來,一般倒不至於造成很大危害。
Ⅲ 超頻顯卡是不是要選擇頻率低一些的,如果不超頻是不是就選擇頻率高點的顯卡
顯卡超頻和CPU類似,本事晶元體質是關鍵,然後就是供電散熱做工了!
不超頻就買公版卡即可!
GTX460比較能超的有華碩的TOP系列、技嘉的SO系列、微星的HAWX系列、索泰的至尊版系列,這些卡散熱做工都比較強,當然價格也比較貴點!另外市面上GTX460基本已經退市,新品大多有縮水,最好是一線品牌的!
本人用的技嘉GTX460SO 1G,默認頻率815,裝上技嘉的超頻軟體很簡單的,不過只測試拉到900,往上沒有試過了!
Ⅳ GPU Z讀出的顯卡ASIC體質會因為使用和超頻(不是極限超頻)而降低嗎 還是出廠什麼樣就什麼樣
不會變化。首先你要知道ASIC是什麼。以下轉
一塊GPU晶元上有幾十億個晶體管。
但這幾十億個晶體管並非每一個都完美無瑕。
總有一些晶體管(雖然加電)但無法正常工作的。
但這樣一來,這些晶元就有功能上的缺陷或性能上的差異了,這對於廠商來說,是件非常難以接受的事。
不過晶元工程師總會再想出辦法來消除這些差異。
比如,設計「冗餘電路」。
當一個晶體管異常時,就會在備用區域啟用一個新的晶體管用來代替它的功能。
這樣一來,只要一塊晶元,瑕疵晶體管數量在一定數量之內,對其性能、功能就完全無影響。
但是,如果瑕疵晶體管數量(噪點數量)比較多,晶元本身功耗會略大一點點(畢竟有更多的瑕疵晶體管只耗電,不幹活)。實測,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下,兩片完全一樣不同體質的卡,功耗大約有1-3W左右的差距,溫度約有1度左右的差距。另外,N卡由於階梯BOOST頻率,可能在一些理論測試(比如3DMARK)會有1%左右性能差距(實際游戲中,由於很少讓GPU長時間滿載,體質差異幾乎無法表現出任何差別)。因此,噪點數量偏高的晶元被稱作「體質差」,或用更行業點的話說,叫「漏電率更高」的晶元,而相對的另一些則是「體質好」的晶元。
通常來說,從一整塊晶圓中心部份切割出來的晶元,更容更得到「體質好」的晶元。
當然,GPU-Z中的ASIC Quality並不是直接顯示出晶元的噪點百分比(真要這么高,AMD和NV會哭瞎在廁所)。而是NV或AMD對自家晶元進行評估(包括超頻能力、能耗、加電壓等幾個指標)後,直接寫入GPU的寄存器中的參考數值。而GPU-Z只是將寄存器中的數據讀出。可以說從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GPU的體質信息。當然,具體評估的方法仍然以加電數據,根據一定的演算法來做「預測」,因為即便NV和AMD也沒法數清每一顆晶元具體有多少個瑕疵點(要有多無聊才會去數啊)。So......因為NV和AMD本身對這個數值就抱有不確定性,所以該選項並未被直接命名為「晶元體質」或「漏電率」,而使用了ASIC Quality這種含義上相對模糊的名稱。
實際上,個人認識的極限超頻比賽選手也沒有說過會刻意通過ASIC Quality去挑「體質好」的晶元——當然,他們同廠商合作時肯定也會挑卡,但更多是來靠實際超頻頻率,而非GPU-Z來挑卡(一般會多備兩片卡供他們換用)。個人也曾見過不少「體質差」的晶元(無論在風冷還是液氮下)超到更高頻率的案例。
如果是普通用戶,不是那麼糾結於超頻這種問題的話,這個數值幾乎沒什麼意義。更不會影響使用。
Ⅳ 顯卡超頻會使體質下降嗎
盡量少超頻,對顯卡壓力大,性能提升也不是很明顯。
Ⅵ 都說鎂光顆粒的體質差,像顯卡那種鎂光超頻低是嗎
內存顆粒和顯存顆粒雖然原理差不多,但產品不是一碼事。再說鎂光的內存顆粒差也是因為好貨留在美國賣了,往亞洲地區發貨都是低質量產品,不是人家做不出好東西。
Ⅶ 顯卡如果不超頻是不是體質好壞無所謂 性能沒差
體質只能做參考! 具體超頻高低,住主要還是看顯卡的做工,以及顯卡的供電部分~~
Ⅷ 顯卡體質63%能超頻超多少
現在顯卡價格便宜,性能不夠直接換新,而且顯卡超頻對自身損害大,性能提升不了多少沒必要超頻使用。
Ⅸ 顯卡體質72%能超頻么
每塊顯卡都可以超頻,具體能超多少建議你自己用超頻顯卡的軟體調節一下,比如A卡可以用MSI
afterburner這個軟體手動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