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哪個省的人平均身高最高
2014年2月底熱傳的《中國各省男女平均身高表》里山東省人均身高最高,其中山東男子和女子身高都位居榜首,男子平均身高175.44厘米,女子平均身高接近170厘米。北京緊隨其後,男子平均身高為175.32cm,女子平均身高為167.33cm。
此平均身高表的來源不是國家統計局、人口普查以及國民體質監測結果。2015年6月30日國務院新發布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平均體重分別為66.2kg和57.3kg。
(1)國民體質排行擴展閱讀
2015年6月30日,國家衛計委公布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報告稱,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平均體重分別為66.2kg和57.3kg。與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體重均有所增長。
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該數據根據2010-2012年最新調查得到的,也包括廣西的調查數據。2010-2012年,自治區疾控部門對廣西五市縣(南寧市、北海市、凌雲縣、賓陽縣和興安縣)18歲以上的7000人進行了身高、體重等方面的調查。
數據顯示,這5市(縣)18歲以上居民的平均身高為157.22厘米,其中男性平均身高為163.53厘米,女性平均身高為152.46厘米。在體重方面,男女平均體重為56.59公斤,男性平均體重是61.32公斤,女性為53.01公斤。
② 全民體測有哪些項目簡介
體質,是人的生命活動和勞動、工作能力等的物質基礎。增強中國人民的體質內是我國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推行成年人體質測定是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重要舉措,它旨在通過對成年人進行體質測定,評價體質狀況和體育鍛煉效果,健全並督促成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有效機制,科學地指導成年人開展體育活動,從而不斷地增強成年人的體質。通過對成年人體質的測定,還將為我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掌握中國成年人體質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奠定基礎。
③ 中國的國家級研究所都有哪些
國家抄級的研究院(所)主要有: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地名研究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
國家計委產業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
(3)國民體質排行擴展閱讀
研究所是指以科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社會企事業機構。在我國是一種完成為特殊科研目的和任務而建立的研究機構。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多以企業形式存在。
在學術界,稱其為科學試驗的研究部門。研究所一直是國家重點扶持和照顧的對象,特別是軍工類的研究所,比如航天兩大集團,中電集團,航空,中船等重點研究所,一直是很多名校畢業生就業的首選。
④ 體育運動和國民身體素質
國民體質乃世界三流 75%國民身體亞健康
國民體質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在心肺耐力、力量耐力、柔韌性和體成分(脂肪含量)等生理指標的一個均值。從2000年開始,國民體質監測每5年進行一次,2010年是第三次。盡管在競技體育方面我們是金牌大國,北京奧運會以及廣州亞運會,中國軍團都是金牌和獎牌第一大戶,但是我國的國民體質狀況卻不甚理想,國務院曾發表過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1.6億人患高血壓、1.6億人患高血脂,有2億人超重或肥胖,75%的國民處在亞健康狀態。
在2007年公布的一項世界國民體質排名中,荷蘭、丹麥和德國排在世界前三,韓國排在第24位,亞洲第一;日本排在第29位,亞洲第二;中國排在第32位,亞洲第三。
10年增長體重等於西方人30年 中國進入肥胖時代
2010年第三次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的國民體質再次下降,這從最能反映體質的肥胖和近視狀況就可見一斑。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近50%,城市男學生1/4為胖墩兒;青少年近視率從20%增長至31%。不僅僅是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超重與肥胖率同樣在持續增長。中國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群眾體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直言,「過去10年國人的體重幾乎等同於西方人在過去30年增長的體重。」
2011年,根據世界肥胖病發病率排行榜統計,中國排在全球第10名。2011年6月上海交大發布的研究數據表明中國人肥胖增長的速度已經全球第二,僅次於墨西哥。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季成葉教授更是表示中國已經進入肥胖時代。
青少年運動能力輸日韓 體育鍛煉時間嚴重不足
在影響生活方式的指標當中,運動健身是影響國民體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我國的國民體質尤其是青少年體質數十年下降關鍵在於運動不足。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因城市化的發展,我國60%以上學生的居住環境不具備進行體育運動的條件;在休息和節假日的空閑時間,學生最喜歡做的三件事是:上網聊天和游戲、聽音樂學唱歌和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30%;因家庭教養方式過於溺愛和嬌慣,我國74%的家長從來不帶孩子一起運動,近70%的學生放學回家後就不允許出去運動;當學生感到壓力大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減壓方式是上網、聽音樂、看電視以及和同學聊天,選擇打球跑步等體育運動的只有約32%。
相比之下,日本中小學生的運動量普遍多於中國學生,每天鍛煉2小時的日本學生有21.3%,中國學生僅為6.3%;每天鍛煉3小時的日本學生有21.3%,而中國學生僅為1.3%。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經對中日美三國初、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問卷調查顯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中國為8%,日本為65.4%,美國為62.8%;高中生中國為10.5%,日本為34.5%,美國為53.3%。
中國青少年缺乏鍛煉,日、韓的學生勤於鍛煉。當這三國的孩子在一起運動時,將發生什麼狀況呢?一項調查報告描述了去年我國一所學校中外學生的體質差異。以一次登山活動為例,以日、韓學生為主的國際部全體學生都順利到達山頂,中國學生中卻有20多人因體力不支中途返回。
⑤ 青少年的體育運動50×8主要是提高學生的什麼素質
國民體質乃世界三流 75%國民身體亞健康
國民體質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在心肺耐力、力量耐力、柔韌性和體成分(脂肪含量)等生理指標的一個均值。從2000年開始,國民體質監測每5年進行一次,2010年是第三次。盡管在競技體育方面我們是金牌大國,北京奧運會以及廣州亞運會,中國軍團都是金牌和獎牌第一大戶,但是我國的國民體質狀況卻不甚理想,國務院曾發表過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1.6億人患高血壓、1.6億人患高血脂,有2億人超重或肥胖,75%的國民處在亞健康狀態。
在2007年公布的一項世界國民體質排名中,荷蘭、丹麥和德國排在世界前三,韓國排在第24位,亞洲第一;日本排在第29位,亞洲第二;中國排在第32位,亞洲第三。
10年增長體重等於西方人30年 中國進入肥胖時代
2010年第三次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的國民體質再次下降,這從最能反映體質的肥胖和近視狀況就可見一斑。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近50%,城市男學生1/4為胖墩兒;青少年近視率從20%增長至31%。不僅僅是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超重與肥胖率同樣在持續增長。中國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群眾體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直言,「過去10年國人的體重幾乎等同於西方人在過去30年增長的體重。」
2011年,根據世界肥胖病發病率排行榜統計,中國排在全球第10名。2011年6月上海交大發布的研究數據表明中國人肥胖增長的速度已經全球第二,僅次於墨西哥。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季成葉教授更是表示中國已經進入肥胖時代。
青少年運動能力輸日韓 體育鍛煉時間嚴重不足
在影響生活方式的指標當中,運動健身是影響國民體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我國的國民體質尤其是青少年體質數十年下降關鍵在於運動不足。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因城市化的發展,我國60%以上學生的居住環境不具備進行體育運動的條件;在休息和節假日的空閑時間,學生最喜歡做的三件事是:上網聊天和游戲、聽音樂學唱歌和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30%;因家庭教養方式過於溺愛和嬌慣,我國74%的家長從來不帶孩子一起運動,近70%的學生放學回家後就不允許出去運動;當學生感到壓力大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減壓方式是上網、聽音樂、看電視以及和同學聊天,選擇打球跑步等體育運動的只有約32%。
相比之下,日本中小學生的運動量普遍多於中國學生,每天鍛煉2小時的日本學生有21.3%,中國學生僅為6.3%;每天鍛煉3小時的日本學生有21.3%,而中國學生僅為1.3%。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經對中日美三國初、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問卷調查顯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中國為8%,日本為65.4%,美國為62.8%;高中生中國為10.5%,日本為34.5%,美國為53.3%。
中國青少年缺乏鍛煉,日、韓的學生勤於鍛煉。當這三國的孩子在一起運動時,將發生什麼狀況呢?一項調查報告描述了去年我國一所學校中外學生的體質差異。以一次登山活動為例,以日、韓學生為主的國際部全體學生都順利到達山頂,中國學生中卻有20多人因體力不支中途返回。
⑥ 我在韓國網站看的 未來50年後世界軍事實力排名 第一 美國 第二 中國 第三 俄羅斯 第四 英國 第五 韓國
難道你不知道南韓是一個怎麼樣的民族和國家么,他們的無恥程度令所有人發指!說華佗屈原等等是韓國人,明明是完全照抄中國的中醫,成了他們的韓醫,不承認中國古代對他們的恩情,萬曆幫他們打敗豐臣秀吉,他們說完全歸功於自己的人民和偉大的李舜臣將軍,沒錯李舜臣確實厲害,但是如果沒有大明的先進武器和英勇的華夏士兵他們免不了被滅國,清朝時期日本藉助朝鮮東學黨起義佔領朝鮮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沒有中國古代近代的朝鮮根本什麼都不是,朝鮮半島的歷史就是中國歷史的衍生物,現代韓國人只不過是有錢了而已,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篡改歷史,叫囂中國日本,你可以看看日本的bbs對韓國人什麼評價,他們快惡心死韓國人了,一弄就是什麼都是他們發明的,什麼都是起源於他們國家,有名的人都是韓國人,徹底無語了,況且樓主你也說了這事韓國網站寫的,他們當然要說自己好了,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未來的50年美國的軍事霸主地位很難動搖,德國會越來越好雖然發展緩慢 至少不會後退,英國法國,都會一日不如一日,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至於俄羅斯要看他們的經濟狀況會不會好轉,中國如果按現在的發展全球前3絕對不成問題(現在就是,我認為),南韓和北韓等他們統一了才能跟著中國和日本旁邊伴伴舞,日本,這個國家我不想多說什麼,就一句話,他永遠都很難退出世界強國的舞台。還有兩個國家,樓主別忘了,那就是中東的雄獅以色列,還有與我們一山之隔的印度(但是說實話 印度這個國家我個人不看好,他的國民體質不行,而且國家領導人的眼光不長遠,而且有點好戰,國內矛盾非常尖銳,話說回來中國的國內矛盾和巴西,南非,印度比起來要好得多,但是也有很多的問題有待解決,比如迫在眉睫的政治改革,和領土糾紛,這都是考驗我們的中央領導人的時候,不管怎麼樣祝福我們的祖國,雖然有時他們很不給我們華夏人長臉),樓主以上全是我個人見解,如有偏執,請不要生氣,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我覺得我說的還是在理的。
⑦ 國民體質測的的常用指標有哪些
第一部分
適用對象的分組與測試指標
一、適用對象的分組
1.分組和年齡范圍
《國民體質測定標准》(幼兒部分)的適用對象為3-6周歲的中國幼兒。按年齡、性別分組,3-5歲每0.5歲為一組;6歲為一組。男女共計14個組別。
2.年齡計算方法
(1)3-5歲者
測試時已過當年生日,且超過6個月者:
年齡=測試年-出生年+0.5
測試時已過當年生日,且不滿6個月者:
年齡=測試年-出生年
測試時未過當年生日,且距生日6個月以下者:
年齡=測試年-出生年-0.5
測試時未過當年生日,且距生日6個月以上者:
年齡=測試年-出生年-1
(2)6歲者
測試時已過當年生日者:年齡=測試年-出生年
測試時未過當年生日者:年齡=測試年-出生年-1
二、測試指標
測試指標包括身體形態和素質兩類(表1)
表1
測試指標
類別
測試指標
形態
身高
體重
素質
10米折返跑
立定跳遠
網球擲遠
雙腳連續跳
坐位體前屈
走平衡木
⑧ 至今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民體質監測結果是哪一年公布的
2000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⑨ 上海健身教練培訓學院的排名
上海健身教練培訓學院里上海體適能排名比較靠前。⑩ 各國國民的體質排名
我國和日本國民體質研究之比較
內容提要】對中、日兩國的體質研究狀況進行了比較,結果認為,兩國體質研究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對體質概念的理解、研究方向、指導思想和評價內容等方面;兩國對體質研究的相同點表現在:體質研究均隨各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而逐漸深入;研究對象均由學生開始,逐漸轉向全民,並建立了相應的鍛煉標准和健身計劃。據此,提出了發展我國體質研究的建議。
【關 鍵 詞】體質/研究/健康/評價/中國/日本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文化生活的豐富,各種文明病隨之而來,人類健康受到極大威脅,於是健康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體質作為衡量健康的重要內容,也必然受到關注。許多國家都想通過重視體質研究來解決國民健康問題。美、日等國在19世紀末就以學生體質測試率先開始了研究,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各國的體質研究均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和相同的發展趨勢,從體質的概念、體質評價的內容、體質測試指標的變更等到學校體育的改革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等都各有其特點,本文擬從日本體質研究的比較分析中得到一些啟迪,以完善我國的體質研究。
1 日、中體質研究狀況
1、1日本
日本是青少年兒童體質調研資料最全的國家,他們把體質稱為體力,並積累了1898年以來100多年的青少年兒童生長發育的全部資料,其研究突出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在此也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5年以前):戰前醞釀階段。日本在明治12年(1879年),就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身體活動能力的調查,檢測了身高、體重、胸圍、上臂圍、下肢圍、飲食量、肺活量、握力8項指標,以後又增加了力量(懸垂屈臂)及疾病狀況的檢查。1939年為戰爭所需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民體質測定,以期實現對外擴張政策。
第二階段(1945-1960年):戰後調整階段。日本戰敗後,為恢復國民健康,對其進行了「體力測定」,分別在1949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7年、1959年都曾以8~18歲男、女青少年為測定對象,進行了跑、跳、投、懸垂及靈活性的測定。
第三階段(1960年以後):快速發展與改革完善階段。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經濟的突飛猛進,使日本社會向著信息化、國際化、多樣化、老齡化方向發展,國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影響,而先進的科技水平和社會環境也為國民體力測定的研究和學校體育的變革提供了條件。於是,於1963年文部省在對6~9歲學生頒布了《小學低、中年級運動能力測驗實施要案》後,1964年開始為10~29歲的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短期大學、大學和勞動青年頒布了運動測驗實施要案。《要案》中規定,10~29歲的青少年必須進行「體力診斷測試」和「運動能力測試」。從1967年開始,對30~59歲壯年進行體力測定,並且更加註重國民體質測試的開放性,每年5~6月份在全國范圍內分別按各自《實施要案》對國民進行統一的體力測定,並由文部省提出年度的《體力、運動能力報告書》,以此公布全國體力測定的概況和結果。在施行多年後又於1999年進行了修改,施行了新的測試指標。新的測試指標與過去相比有3個方面的變化:1)減少了測定指標數量。如10~29歲年齡段的測定指標原來共有14項之多,新的測定指標在各個年齡段只規定5~8項;2)設置了各年齡組通用測定指標是:握力、仰卧起坐和坐位體前屈;3)重新劃分了年齡組,分為小學、中學、20~64歲、65~79歲共4段,加大了低年齡段的跨度。
1.2 中國
我國對國民體質的研究也非常重視,從政府頒布的法規和政策以及領導人的講話到國民體質測評工作的要求、規模等都能充分體現出來。本文也將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解放前):測試探索階段。在近代外國入侵的歷史背景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國民體質極度衰弱,從而倡導「強國強民,尚武救國」,並以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確立了重要地位為標志,我國許多學者對部分青少年兒童身體發育(主要是形態發育測量)做了調查。但是,由於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制約,測試樣本和指標都無法反映中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特點。因此,僅代表我國早期對體質研究的探索。
第二階段(1949-1978年):體質研究的醞釀階段。在這一階段,盡管有規模的體質測試有15次之多,共測試了40多萬學生,且學校體育也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根本任務,但此時並未對體質進行明確的界定,它所包含的內容也很模糊,並受當時社會、經濟及政治等因素的影響,或缺乏統一組織、統一方法與要求,或測試指標太少,或年齡段不齊等問題,材料難以進行比較,也無法得到代表中國人身體發育特點的綜合資料。第三階段(1979-2000年):規范化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經濟、社會狀況發生很大變化,相關部門和研究機構加強了對體質的研究,在1979年對全國16省(市)大規模體質測試的基礎上,於1985年、1991年和1995年由我國原國家體委、教育部和衛生部等部門聯合組織,對我國7~22歲學生進行了形態、素質、機能和健康20多項指標的大規模體質調研,同時,每年還進行小規模的抽樣測試,且從1979年以後,每5年就對其做大規模測試;1997年還對我國成年人第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體質調研;此後,2000年又進行了有史以來年齡最齊(3~69歲)的國民體質調研,並在測試中增加了問卷調查。從而加快了我國體質研究的發展,在研究論文的數量、質量、方法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果,並推動了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在學校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的基礎上,已開始試行《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評價的指標也從身體運動素質指標向健康素質指標過渡。這表明我國體質研究已進入一個新階段。
2 日本體質研究與中國體質研究的比較
2.1差異
2.1.1 對體質概念的理解的差異
日本和中國對體質的理解大致相同,均包括了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幾方面,僅在形式和提法上有所不同。日本認為體質是身體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綜合。身體因素指身體的體格、體型、體能和對外界環境刺激的反應能力和適應能力;而精神因素指某些心理因素,如意志、氣質、智力、判斷等。
中國則在1982年的泰安會議中對體質作了明確的界定,認為體質是指人體的質量,它是在遺傳性與獲得性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徵。
2.1.2 在科研方向和與社會的聯繫上的差異
日本有明確的科研方向,有嚴密的科研計劃、多渠道的課題來源,以及專門的學術機構,並通過這些機構和社會的緊密聯系,進行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和廣泛的學術交流,推動學科不斷發展。
我國體質研究在與醫學、生物、遺傳等學科的交叉研究方面,沒有充分發揮其優勢,不僅在研究范圍上有局限,而且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也顯單薄;在社會聯繫上,也顯得脫節,並且還沒有一個方便快捷的體質評價系統對社會體育參與者的體質進行測量和評價。這不僅使體質的科研工作力量顯得異常薄弱,而且無法保證體質評價與研究的質量。
2.1.3 在指導思想和目的性上的差異
日本的體質研究指導思想在學校體育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它將青少年體力測定作為中學體育課法定內容,在每年5、6月進行,倡導「快樂體育」和「生涯體育」,通過「生存潛力」和內在動機來喚醒和激發個體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使每個學生能要校期間掌握1種以上的體育鍛煉項目,養成自覺參與活動的習慣,從而實現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真正用強烈的自我鍛煉意識去倡導終身體育,通過體力測定來檢測鍛煉效果,以實現終身健康。
我國在這一點上不如日本,指導思想在具體實施中與目的不吻合。我國體質測試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其身心健康。在實踐中卻把重點放在測試的過程和結果上,僅著眼於大群體青少年兒童或國民體質的整體評價,而不涉及個體評價,甚至個體就不知道自己的測試成績,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而在學生達標測試中,又將運動素質成績的好壞與體質水平高低對等起來。實際上,運動素質成績好,並不一定體質好。這就不利於個體合理而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健康狀況,也不利於人們更新思想和樹立正確、合理的健康觀念。因此,我國在體質研究中,對個體測試結果的評價和激發個體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指導思想方面顯得不足。
2.1.4 在評價內容和評分方法上的差異
日本測試內容由體力診斷測試、運動能力測試兩部分組成。在評分方法上採用標准百分,可以反映出個體成績在集體中的位置,利於設計未來的鍛煉計劃。
美國,體質評價內容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與耐力、身體柔韌性、身體組成4方面,它隨人們對體質內涵的理解而經歷了由掌握運動的基本必備素質,逐漸擴大到身體健康所必需的機體適應能力的變化過程。在評分方法上,採用常摸標准和效標參考標准,能快速判斷被測個體某一指標的水平是否適宜,而且能判斷個體與他人的差距如何,並決定是否參加鍛煉等。這種評價方法有眾多可借鑒之處。
中國的體質評價內容在5次測試中沒有太大改變。主要分為4部分:形態、機能、素質、健康(健康指標始於1985年),心理評價內容在測試中未曾涉及,但有部分學者在其它研究中作過調研。在評分方面跟日本有相似之處,也採用百分位法進行評價,但未能建立適合中國人自身特點的健康標准。
2.1.5 在運用先進科研儀器、設備上的差異
以日本為例,體質研究是築波大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時,日本東京體育大學所屬體育科學研究所,是日本著名的科技中心,也把體質作為一個重要問題來研究,他們不僅有各學科的專用儀器,還有體力測定與分析的配套的綜合性測試儀器,許多儀器都與運算、顯示系統相連接,能及時得到運算和分析結果。我國儀器、設備相對落後。
2.2 相同性
2.2.1.各國對體質概念的研究都較晚,體質研究的內容隨著各國經濟、文化等條件的變化,才逐漸豐富起來,並逐步引起重視;衡量體質的指標經歷了由身體形態——素質與運動能力——兼顧機能——健康指標,最後逐漸趨於合理化的變化過程。
2.2.2.各國體質研究的目的均受當時的歷史、政治、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研究的結果也對國民健康、經濟發展和法規、政策的頒布起到重要作用,從而也設立了相應的鍛煉標准和健身計劃。
2.2.3.各國體質研究的對象均由學生開始,並且一直以來都受到重視,因此,對學生的體質研究都較為系統。但由於測試儀器、設備、方法的變化和學生是否發揮出真實成績等原因,在測試的可靠性和評分方法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爭議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對學生心理方面的研究都落後於生理方面的研究,對其體質某些指標下降的原因分析不足,對提高體質水平的途徑和方法的研究也不足。在學生體質發展趨勢上,各國的研究都呈現出相似的趨勢:學生耐力素質不同程度的下降,肥胖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2.4.各國體質研究的最終目的都轉向全民健康。目前,普遍認為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水平、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柔軟性是影響人體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也是影響人們學習和工作乃至提高未來生活質量的重要條件。現在,身體健康素質這一概念及其評價指標,包含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的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柔軟性等越來越多應用於各國的學生體質健康乃至全體人群的國民體質健康的評價之中。在體質研究中也增多了醫學指標的探討,想通過體質研究與健康研究緊密結合和加強與國際的聯系來改善各國國民健康。
3建議
3.1加強交叉學科的研究和國際間的合作,對各國的體質研究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體質研究在推動人類健康工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