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牲畜指哪幾種動物
牲畜指馬、牛、羊、雞、犬、豬。
牲畜是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畜類。古時指牛、羊、豬為三牲,而六畜則包括馬、牛、羊、雞、犬、豬。近代以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動物被馴服,牲畜的范圍也隨之擴張。
(1)畜禽體質擴展閱讀:
牲畜管理
春季
一、溫差關
春季是一個天氣多變的季節, 早晚冷, 中午熱。在早晚天氣變冷時, 要堵好通風處, 嚴防「賊風」, 防止冷空氣侵入畜舍, 致使畜禽發生感冒。中午天氣變暖時, 注意畜舍通風, 防止畜舍通風不暢, 空氣不良, 引發疫病發生。同時, 為防止「倒春寒」現象的發生, 應做好畜舍的保溫工作。
二、營養關
春季氣溫回升, 畜禽活力增強, 活動頻繁, 體能消耗也隨之增大, 從而引起畜群對飼料的營養需求提高。因此, 保持飼料的營養成分合理配比, 適當提高維生素、蛋白、能量水平;禁止飼喂變質發霉飼料;
在飲水或飼料中適當添加VC、VA、微量礦物質等適宜的營養性添加劑或葯物, 以增加畜禽機體抵抗力;為防止腸道等傳染病發生, 可適量添加抗生素;為了增加畜禽的體質, 增強抗病力, 可在飲水中同時加入水溶性的復合維生素及電解質等, 提高抗應激能力。
三、防病關
春季是疾病多發季節, 越冬後的畜群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消毒、衛生工作。要勤清除糞便、污物等, 保持畜舍干凈、衛生、空氣良好。同時, 定期做好場地、用具、車輛、糞便、污物、畜舍、環境、種蛋等消毒工作, 消滅傳染源。
常用消毒葯物有石灰水、2%火鹼溶液、2%~5%的過氧乙酸溶液、復合酚、百毒殺等。二是做好免疫工作, 防止傳染病的發生。畜禽免疫注射是當前預防動物疫病的重要手段。
根據當地畜禽疫病流行、發生特點, 結合畜禽免疫程序, 確定免疫病種, 購買正規廠家疫苗, 按照說明書的劑量和注射部位, 做好免疫工作。
一般情況下, 生豬特別是規模養豬場應做好豬口蹄疫病、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仔豬大腸桿菌病、藍耳病、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鏈球菌病、豬水腫等病的防疫;黃牛應做好口蹄疫、炭疽、氣腫疽等病的防疫。
有條件的養殖場應進行免疫抗體監測, 掌握免疫效果, 以便及時補免。三是嚴格門禁制度。對進出場人員、車輛進行消毒工作, 嚴防疫病傳人。
⑵ 台灣發現禽流感,為什麼現在家禽牲畜這么容易得病
台灣桃園市動物維護處21日表示,桃園市一處禽屠宰場呈現禽流感案例。市府啟內動防疫處置,將凍存的1450隻紅羽容土雞屠體斷定廢棄後化制銷毀;同時增強半徑3公里內養禽場臨床訪視。
三、病毒性疾病的預防1.平常增強對環境的消毒滅菌。2.增強飼養管理,改善牲畜的生活環境。 3.適時接種疫苗。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部位注射相應的合格疫苗,是目前預防病毒性疾病的主要措施; 4.葯物預防。平常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抗病毒天宇感康多肽主治家禽牲畜的病毒性疾病,對平面難以控制的病毒性。能疾速進步機體免疫力,進步動物的抗病力!
⑶ 常見畜牧類動物
馬
1、馬最討厭的動物是胡蜂
胡蜂的毒刺很長,連馬皮也能刺穿,因此馬最怕胡蜂。
2、馬站著打瞌睡
馬除了生病或死亡之外,很少會躺下來;有時它將腳並攏跪在地上睡,但如果只想小睡一會兒,則會把下巴靠在地上撐住身體;而在安全時要舒舒服服地睡一覺,便會橫躺下來睡
牛
牛是反芻動物,一般一晝夜進行反芻6~8次,多達10~16次,總共約需7~8小時,佔全日約1/3時間,且大部分在夜間進行,白天只約反芻4~6次。而牛的睡眠時間很短,每日總共1~1.5小時。牛和其他家畜一樣,不吃被它們自己糞尿沾污的牧草,但卻肯吃生長在綿羊糞堆邊的草,而不吃綿羊卧過的牧草,放牧的牛群,每日採食鮮草量約為其體重的10~14%,乳用牛以干物質計算,每日採食量為8.2~12.3公斤
豬
一、採食行為
豬的採食行為包括攝食與飲水,並具有各種年齡特徵。
豬生來就具有拱土的遺傳特性,拱土覓食是豬採食行為的·一個突出特徵。豬鼻子 是高度發育的器官,在拱土覓食時,嗅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盡管在現代豬舍內, 飼以良好的平衡日糧,豬還表現拱地覓食的特徵,餵食時每次豬都力圖占據食槽有 利的位置,有時將兩前肢踏在食槽中採食,如果食槽易於接近的話,個別豬甚至鑽 進食槽,站立食槽的一角,就像野豬拱地覓食一樣,以吻突沿著食槽拱動,將食料 攪弄出來,拋灑一地。
豬的採食具有選擇性,特別喜愛甜食,研究發現未哺乳的初生仔豬就喜愛甜食。顆 粒料和粉料相比,豬愛吃顆粒料;乾料與濕料相比,豬愛吃濕料,且花費時間也少。
豬的採食是有競爭性的,群飼的豬比單飼的豬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高。豬在白 天採食6~8次,比夜間多1~3次,每次採食持續時間10~20min,限飼時少於10min, 任食(自由採食),不僅採食時間長,而且能表現每頭豬的嗜好和個性。仔豬每晝 夜吸吮次數因年齡不同而異,約在15~25次范圍,占晝夜總時間的10%~20%,大 豬的採食量和攝食頻率隨體重增大而增加。
在多數情況下,飲水與採食同時進行。豬的飲水量是相當大的,仔豬初生後就需要 飲水,主要來自母乳中的水分,仔豬吃料時飲水量約為乾料的兩倍,即水與料之比 為3:1;成年豬的飲水量除飼料組成外,很大程度取決於環境溫度。吃混合料的小 豬,每晝夜飲水9~10次,吃濕料的平均2~3次, 吃乾料的豬每次採食後立即需要 飲水,自由採食的豬通常採食與飲水交替進行,直到滿意為止,限制飼喂豬則在吃 完料後才飲水。月齡前的小豬就可學會使用自動飲水器飲水。
二、排泄行為
豬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糞尿,這是祖先遺留下來的本性,因為野豬不在窩邊拉屎撒尿, 以避免敵獸發現。
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豬是家畜中最愛清潔的動物。豬能保持其睡窩床干潔,能在 豬欄內遠離窩床的一個固定地點進行排糞尿。豬排糞尿是有一定的時間和區域的, 一般多在食後飲水或起卧時,選擇陰暗潮濕或污濁的角落排糞尿,且受鄰近豬的影 響。據觀察,生長豬在採食過程中不排糞,飽食後約5min左右開始排糞1~2次,多 為先排糞後再排尿,在飼喂前也有排泄的,但多為先排尿後排糞,在兩次飼喂的間 隔時間里豬多為排尿而很少排糞,夜間一般排糞2~3次,早晨的排泄量最大, 豬的 夜間排泄活動時間占晝夜總時間的1.2%~1.7%。
三、群居行為
豬的群體行為是指豬群中個體之間發生的各種交互作用。結對是一種突出的交往活 動,豬群體表現出更多的身體接觸和保持聽黨的信息傳遞。
在無豬舍的情況下,豬能自我固定地方居住,表現出定居漫遊的習性,豬有合群性, 但也有競爭習性,大欺小,強欺弱和欺生的好鬥特性,豬群越大,這種現象越明顯。
一個穩定的豬群,是按優勢序列原則,組成有等級制的社群結構,個體之間保持熟 悉,和睦相處,當重新組群時,穩定的社群結構發生變化,則爆發激烈的爭斗,直 至重新組成新的社群結構。
豬群具有明顯的等級,這種等級剛出生後不久即形成,仔豬出生後幾小時內,為爭 奪母豬前端乳頭會出現爭斗行為,常出現最先出生或體重較大的仔豬獲得最優乳頭 位置。同窩仔豬合群性好,當它們散開時,彼此距離不遠,若受到意外驚嚇,會立 即聚集一堆,或成群逃走,當仔豬同其母豬或同窩仔豬離散後不到幾分鍾,就出現 極度活動,大聲嘶叫,頻頻排糞尿。年齡較大的豬與夥伴分離也有類似表現。
豬群等級最初形成時,以攻擊行為最為多見,等級順位的建立,是受構成這個群體 的品種。體重、性別、年齡和氣質等因素的影響。一般體重大的、氣質強的豬占優 位,年齡大的比年齡小的占優位,公比母、未去勢比去勢的豬占優位。小體型豬及 新加入到原有群中的豬則往往列於次等,同窩仔豬之間群體優勢序列的確定,常取 決於斷奶時體重的大小,不同窩仔豬並圈喂養時,開始會激烈爭斗,並按不同來源 分小群躺卧,大約24~48h內,明顯的統治等級體系就可形成,一般是簡單的線型。 在年齡較大的豬群中,特別在限飼時,這種等級關系更明顯,優勢序列既有垂直方 向,也有並列和三角關系夾在其中,爭斗優勝者,次位排在前列,吃食時常占據有 利的採食位置,或優先採食權。在整體結構相似的豬群中,體重大的豬往往排在前 列,不同品種構成的群體中不是體重大的個體而是爭斗性強的品種或品系占優勢。 優勢序列建立後,就開始和平共處的正常生活,優勢豬的尖銳響亮的呼嗜聲形成的 恐嚇和用其吻突佯攻,就能代替咬斗,次等豬馬上就退卻,不會發生爭斗。
四、爭斗行為
爭斗行為包括進攻防禦、躲避和守勢的活動。
在生產實踐中能見到的爭斗行為一般是為爭奪飼料和爭奪地盤所引起,新合並的豬 群內的相互交鋒,除爭奪飼料和地盤外,還有調整豬群居結構的作用。當一頭陌生 的豬進入一群中,這頭豬便成為全群豬攻擊的對象,攻擊往往是嚴厲的,輕者傷皮 肉,重者造成死亡。如果將兩頭陌生性成熟的公豬放在一起時,彼此會發生激烈的 爭斗。它們相互打轉、相互嗅聞,有時兩前肢趴地,發出低沉的吼叫聲,並突然用 嘴嘶咬,這種斗爭可能持續一小時之久,屈服的豬往往調轉身軀,嚎叫著逃離爭斗 現場,雖然兩豬之間的格鬥很少造成傷亡,但一方或雙方都會造成巨大損失,在炎 熱的夏天,兩頭幼公豬之間的格鬥,往往因熱極虛脫而造成一方或雙方死亡。豬的 爭斗行為,多受飼養密度的影響,當豬群密度過大,每豬所佔空間下降時,群內咬 斗次數和強度增加,會造成豬群吃料攻擊行為增加。降低飼料的採食量和增重。這 種爭斗形式一是咬其對方的頭部,二是在舍飼豬群中,咬尾爭斗。新合群的豬群, 主要是爭奪群居次位,爭奪飼料並非為主,只有當群居構成形成後,才會更多地發 生爭食和爭地盤的格鬥。
五、性行為
性行為包括發情、求偶和交配行為,母豬在發情期,可以見到特異的求偶表現,公、 母豬都表現一些交配前的行為。
發情母豬主要表現卧立不安,食慾忽高忽低,發出特有的音調柔和而有節律的哼哼 聲,爬跨其他母豬,或等待其他母豬爬跨,頻頻排尿,尤其是公豬在場時排尿更為 頻繁。發情中期,在性慾高度強烈時期的母豬,當公豬接近時,調其臀部靠近公豬, 聞公豬的頭、肛門和陰莖包皮,緊貼公豬不走,甚至爬跨公豬,最後站立不動。接 受公豬爬跨。管理人員壓其母豬背部時,立即出現呆立反射,這種呆立反射是母豬 發情的一個關鍵行為。
公豬一旦接觸母豬,會追逐它,嗅其體側肋部和外陰部,把嘴插到母豬兩腿之 間,突然往上拱動母豬的臀部,口吐白沫,往往發出連續的、柔和而有節律的喉音 哼聲,有人把這種特有的叫聲稱為「求偶歌聲」,當公豬性興奮時,還出現有節奏 的排尿。
有些母豬表現明顯的配偶選擇,對個別公豬表現強烈的厭惡,有的母豬由於內激素 分泌失調,表現性行為亢進,或不發情和發情不明顯。
公豬由於營養和運動的關系,常出現性慾低下,或公豬發生自淫現象,群養公豬, 常造成穩固的同性性行為的習性,群內地位低的公豬多被其他公豬爬跨。
六、母性行為
母性行為包括分娩前後母豬的一系列行為,如絮窩、哺乳及其他撫育仔豬的活動等。
母豬臨近分娩時,通常以銜草、鋪墊豬床絮窩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果欄內是水泥地 而無墊草,只好用蹄子抓地來表示,分娩前24h,母豬表現神清不安, 頻頻排尿、 磨牙、搖尾、拱地、時起時卧,不斷改變姿勢。分娩時多採用側卧,選擇最安靜時 間分娩,一般多在下午4時以後,特別是在夜間產仔多見。 當第一頭小豬產出後, 有時母豬還會發出尖叫聲,當小豬吸吮母豬時,母豬四肢伸直亮開乳頭,讓初生仔 豬吃乳。母豬整個分娩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處在放奶狀態,並不停地發出哼哼的聲 音,母乳乳頭飽滿,甚至奶水流出容易使仔豬吸吮到。母豬分娩後以充分暴露乳房 的姿勢躺卧,形成一熱源,引誘仔豬挨著母豬乳房躺下,授乳時常採取左倒卧或右 倒卧姿勢,一次哺乳中間不轉身,母仔雙方都能主動引起哺乳行為,母豬以低度有 節奏的哼叫聲呼。仔豬哺乳,有時是仔豬以它的招喚聲和持續地輕觸母豬乳房來發 動哺乳,一頭母豬授乳時母仔豬的叫聲,常會引起同舍內其他母諸也哺乳。仔豬吮 乳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開始仔豬聚集乳房處,各自占據一定位置,以鼻端拱摩乳 房,吸吮,仔豬身向後,尾緊卷,前肢直向前伸,此時母豬哼叫達高峰,最後排乳 完畢,仔豬又重新按摩乳房,哺乳停止。
母仔之間是通過嗅覺、聽覺和視覺來相互識別和相互聯系的,豬的叫聲是一種聯絡 信息。例如:哺乳母豬和仔豬的叫聲,根據其發聲的部位(喉音或鼻音)和聲音的 不同可分為嗯嗯之聲(母仔親熱時母豬叫聲),尖叫聲(仔豬的驚恐聲)和鼻喉混 聲(母豬護仔的警告聲和攻擊聲)三種類型,以此不同的叫聲,母仔互相傳遞信息。
母豬非常注意保護自己的仔豬,在行走、躺卧時十分謹慎,不踩傷、壓傷仔豬,當 母豬躺卧時,選擇靠欄三角地不斷用嘴將其仔豬排出卧位慢慢地依欄躺下,以防壓 住仔豬,一旦遇到仔豬被壓,只要聽到仔豬的尖叫聲,馬上站起,防壓動作再重復 一遍,直到不壓住仔豬為止。
帶仔母豬對外來的侵犯,先發出警報的吼聲,仔豬聞聲逃竄或伏地不動,母豬會張 合上下頜對侵犯者發出威嚇,甚至進行攻擊。剛分娩的母豬即使對飼養人員捉拿仔 豬也會表現出強烈的攻擊行為。這些母性行為,地方豬種表現尤為明顯。現代培育 品種,尤其是高度選育的瘦肉豬種,母性行為有所減弱。
七、活動與睡眠
豬的行為有明顯的晝夜節律,活動大部在白晝,在溫暖季節和夏天。夜間也有活動 和採食,遇上陰冷天氣,活動時間縮短。豬晝夜活動也因年齡及生產特性不同而有 差異,仔豬晝夜休息時間平均60%~70%,種豬70%,母豬80%~85%,肥豬為70 %~85%。休息高峰在半夜,清晨8時左右休息最少。
哺乳母豬睡卧時間表現出隨哺乳天數的增加睡卧時間逐漸減少,走動次數由少到多, 時間由短到長,這是哺乳母豬特有的行為表現。
哺乳母豬睡卧休息有兩種,一種屬靜卧,一種是熟睡,靜卧休息姿勢多為側卧,少 為伏卧,呼吸輕而均勻,雖閉眼但易驚醒,熟睡為側卧,呼吸深長,有鼾聲且常有 皮毛抖動,不易驚醒。
仔豬出生後3天內,除吸乳和排泄外,幾乎全是甜睡不動, 隨日齡增長和體質的增 強活動量逐漸增多,睡眠相應減少,但至40日齡大量採食補料後,睡卧時間又有增 加,飽食後一般較安靜睡眠。仔豬活動與睡眠一般都尾隨效仿母豬。出
一般來說,小羊還有喜歡乾燥厭惡潮濕的表現。較為乾燥和衛生的圈舍條件仍十分必要,這不僅對保證羊只本身健康有一定作用,而且對保證羊毛質量也是必須的。
同其它品種羊(如湖羊)一樣,小尾寒羊也有喜凈厭污的特點,喜歡吃干凈的草料和飲清潔的水,但不像其它品種羊那樣挑剔。在牛羊同欄飼養的情況下,被牛吃剩的草料,仍能被小羊所揀食。多數羊有不再經常躺卧的地方拉屎拉尿的習慣,因此圈內能有一塊較為干凈的躺卧休息之處。但在圈羊羊較多的情況下,這種習慣則表現的不太明顯。
羊有較厚的被毛,能夠抗禦寒風的侵襲,但較為寒冷的氣候也能對羊構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冬季的防寒保暖設施仍必不可少。夏季炎熱、被毛較厚時,羊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亦能影響一定的生理機能,但在具有一般遮蔭的飼養條件下,小尾寒羊的生殖機能和生長發育不受影響。
羊的合群性很強,小群或大群放牧均可,在放牧遊走時雖顯得分散,但羊只不會輕易離群。產區為農區,大群放牧的機會很少,小群放牧也只能在路邊溝旁,只要頭羊領路,其它羊只均會跟隨,對稍離開隊伍偷吃莊稼的養只,只要隨時吆喝軀趕,一般不會離群落伍。
合群性與羊的年齡和曾否被調教有關。年齡小、未經過放 牧的羊合群性差,成年羊和經過調教的羊合群性就強。另外,放牧人員責任心的強弱對羊群放牧秩序有明顯影響。
@常見病
羊
第一節 布氏桿菌病
本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在家畜中,牛、羊、豬最常發生,且可由牛、羊、豬傳染於人和其它家畜。其牲是生殖器官和胎膜發炎,引起流產、不育和各種組織的局部病灶。本病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給畜牧業和人類的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一、病原
布氏桿菌為球桿菌或短桿菌,0.6-1.5-1.7微米,無鞭毛,不能產生芽胞,革蘭氏染色陰雲性,不呈兩極濃染。病料抹片呈密集菌叢,成對或單個排列及短鏈較少。各種與生物型菌株之間,形態及染色特性等方面無明顯差別。
二、流行病學
布氏桿菌病的傳染源是病畜及帶菌動物(包括野生動物)。最危險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們在流產和分娩時,將大量布氏桿菌隨著胎兒、胎水和胎衣排出,流產後的陰道分泌物中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氏桿菌。感染布氏桿菌的睾丸炎公畜精囊中也可能有布氏桿菌的存在。
布氏桿菌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消化道,即通過攝取被病原體污染的飼料與飲水而感染。但經皮膚感染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他如通過結膜、交媾也可感染。吸血昆蟲可以傳播布氏桿菌病。
三、症狀
綿羊及山羊:常不表現症狀,而首先注意到的症狀也是流產。流產前,食慾減退,口渴,萎頓,陰道流出黃色粘液等。流產發生在妊娠後第三或第四個月。有的山羊流產2-3次,有的多不發生流產,但也有報道山羊群流產40-90%者,其它症狀可能還有乳房炎,支氣管炎,關節炎及滑液囊炎而引起的跛行。公畜睾丸炎,乳山羊的乳房炎常較早出現,乳汁結塊,乳量可能減少,乳腺組織有結節性變硬。
四、病理變化
胎衣呈黃色膠凍樣浸潤,有些部位覆有纖維蛋白質絮片和膿液,有的增厚而雜有出血點。絨毛葉貧血呈黃色,或覆有灰色或黃綠色或白色粘液狀物,胃腸和膀胱的漿膜下可能見有點狀或線狀出血。漿膜腔有微紅色液體,腔壁上可能覆有纖維蛋白凝塊。皮下呈出血性漿液性浸潤。淋巴結、脾臟和肝臟有程度不等的腫脹,有的散有炎性壞死灶。臍帶常呈漿液性浸潤,肥厚。胎兒和新生犢可能見有肺炎病灶。公牛生殖器官司精囊內可能有出血點和壞死灶,睾丸和副睾可能有炎性壞死灶和化膿灶。
五、診斷
布氏桿菌病的明顯症狀是流產,須與發生相同症狀的疾病鑒別診斷。彎桿菌病、胎毛滴蟲病、鉤端螺旋體病、乙型腦炎、弓形體病及衣原體病等都可能發生流產。其鑒別的主要關鍵是病原體的檢出及特異抗體的證明。
六、防治
應著重體現「預防為主」的原則。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布氏桿菌病傳入的最好辦法是自繁自養。必須引進種畜或補充畜群時,要嚴格進行檢疫。即對牲畜隔離飼養2個月,同時進行布氏桿菌病的檢查,全群兩次免疫生物學檢查陰性者,才可能與原有牲畜接觸。清凈畜群,還應定期檢疫(至少一年一次)以發現病畜。
畜群如果發現流產,除隔離流產家畜、消毒環境及妥善處理流產胎兒胎衣外,應盡快作出診斷。確診為布氏桿菌病或在畜群單檢疫中發現本病,切斷傳播途徑,培育健康畜群及免疫接種等。
第二節 口蹄疫
一、病原
口蹄疫病毒屬於細小核糖核酸病毒群中的鼻病毒屬,在病畜水泡皮內及其淋巴液中含毒量最多。在水泡發展過程中,病毒進入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種組織和體液。在發熱期血液內的病毒含量最高,退熱後在奶、尿、口涎、眼淚、糞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病毒的致病力很強。
二、流行病學
口蹄疫能侵害多種動物,而以偶蹄獸最為易感。根據口蹄疫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家畜對口蹄疫最易感的是黃牛和氂牛;犏牛及水牛次之。而駱駝、綿羊、山羊、豬又次之。犢牛比成年牛易感,死亡率亦較高。人也能被感染發病。馬對口蹄疫具有極強的抵抗力。本病與一般傳染病不同的是它較易從一種動物傳到另一種動物。但在某些流行中強烈的感染牛、羊。新的流行地區發病率可達100%,老疫區發病率50%以上。
口蹄疫的發生沒有嚴格的季節性,它可發生於一年的任何月份。
口蹄疫病毒的傳染性很強,一經發生往往是流行性,其傳播既有蔓延式的,也有跳躍式的。
三、症狀
潛伏期一周左右。病狀與牛大致相同,但感染率較牛低,山羊多見於口腔,呈彌漫性口膜炎,水泡發生於硬齶和舌面。羔羊有時有出血性胃腸炎,常因心肌炎而死亡。
四、病理變化
除口腔、蹄部的水泡和爛斑外,在咽喉、氣管、支氣管和前胃粘膜有時可發生圓形爛斑和潰瘍,上蓋有黑棕色痂塊。真胃和大小腸粘膜可見出血性炎症。另外,具有重要診斷意義的是心肌病變。心包膜有彌散性及點狀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黃色斑點或條紋,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紋,所以一般稱為「虎斑心」。心臟松軟,似煮過的肉。由於心肌纖維的變性、壞死、溶解,放出有毒分解產物而使病畜致死。
五、防治
多年來,口蹄疫防制實踐中積累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經驗,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搞群眾性的防疫運動,組織有關地區、部門的聯防協作,遵照「早、快、嚴、小」的原則,採取綜合性防疫措施。
第三節 羊快疫
一、病原
此病是由腐敗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發病突然,死亡快,真胃出血、壞死為特徵。
二、流行病學
1、此病主要感染綿羊,山羊發病較少,以2歲以內和營養中等以上的羊發病較多。
2、一般呈地方性流行。
3、發生於秋季和早春季節。
4、多發生在低窪、潮濕地區。
5、一般經消化道感染。若經創傷感染,則發生惡性水腫。
三、症狀
常突然死亡。病程長的病羊離群卧地,不願走動,強迫行走時,表現虛弱,運動失調。腹部膨脹,有痛感,排糞困難,里急後重,有的排黑色稀糞。一般體溫不高,有的可升高到41。5℃,數小時內痙攣或昏迷而死。
四、病變
死後屍體迅速腐敗、膨脹,需及時剖檢。①真胃、十二指腸黏膜常有出血斑或彌漫性出血,黏膜下組織水腫,甚至壞死和潰瘍;②肝腫大似水煮狀,質脆;③膽囊腫大;④胸、腹腔與心包積液;⑤心內、外膜及腸道漿膜下出血,腸內容物充滿氣泡,黏膜出血等。
五、防治
①此病的常發地區,可在流行前定期注射羊快疫、腸毒血症、猝狙、黑疫、羔羊痢疾五聯菌苗或羊快疫、猝狙、腸毒血症三聯菌苗,不論大、小羊,均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其免疫期前三者6個月,後者1年。②發生此病後,消除誘因,轉移牧場(地),有防治效果。同時,要及時隔離病羊,嚴禁屠宰和剝皮利用,屍體及排泄物深埋。被污染的圈舍和場地、用具,用3%的燒鹼溶液或2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③對病羊的同群羊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後,口服2%的硫酸銅,每隻100毫升。④對病程稍長的羊可用磺胺類和抗生素進行治療,最好結合強心補液。
第四節 羊腸毒血症
一、病原
此病又稱軟腎病或類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綿羊發生的一種急性毒血症。此菌在羊的腸道大量繁殖,其所產生的毒素被機體吸收引起疾病。臨床上表現類似快疫,死後腎軟化。
二、診斷要點
1、流行性點①此病多發於2-12月齡肥胖的綿羊,山羊少見。②多呈散發。③此病發生常有明顯的季節性和條件性,在春末夏初、秋末和多雨季節,羊採食大量多汁嫩草、菜葉,收割農作物時過食大量精料等發生較多。
2、主要症狀 最急性的往往在2-4小時內死亡,病肌肉顫抖,磨牙呻吟,流涎,倒地不起,四肢抽搐,頭向後仰。病程長者,表現沉鬱或昏睡,步態不穩,感覺過敏,有時興奮,可視黏膜蒼白,腹瀉,一般經1-3天在昏迷中死去。
3、主要病變 小腸粘膜充血、出血、嚴重時整段腸壁呈紅色,俗稱「血腸子。死後腎軟如腦髓,腫囊腫大,胸腺出血,心包積液,肺出血、水腫。
防治①在常發生此病的地區,定期用羊三聯苗或羊五聯苗進行預防接種(方法、劑量見羊快疫病)。②加強飼養管理,放牧時避免羊過食多汁嫩草,少喂菜根、菜葉等多汁飼料,夏季最好遠離青草萌芽地區放牧。③發現病羊應立即隔離,屍體和排泄物要進行妥善處理。其他羊只轉移牧場後,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對病程長的羊,可用抗生素或磺胺葯治療,並配合強心,鎮靜,有一定療效。
第五節 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
此病又稱「爛肺病」是由山羊狀霉形體(支原體)引起山羊發生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
1、流行特點:①僅發生於山羊,3歲以下最易感染。②常呈地方性流行。③一年四委均可發生,主要見於冬季和早春枯草季節。④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感染。發病後,20天左右可波及全群。
2、主要症狀:潛伏期5-20天。多呈急性,病初體溫升高,委頓,不吃、咳嗽,呼吸困難,流黏液性鼻液,觸診胸部疼痛;最後卧地不起,呼吸時頭頸伸直,窒息而死。病程7-10天。慢性者,長期咳嗽,流鼻液,消瘦。
3、主要病變:胸腔積液,多為一側肺發生肝變,切面呈大理石樣,間質增寬,有的肺有胸膜粘連。
4、鑒別診斷:應注意與山羊巴氏桿菌病相區別,必要時取肺與胸水做病原分離與鑒定。
防治:1、預防 不從疫區引進山羊,引進山羊應隔離觀察1個月,健康羊才能混群。在疫區,可用山羊傳染性胸膜炎氫氧化鋁菌苗緊急接種,6月齡以下皮下注射3毫升,6月齡以上為5毫升,免疫產生期14天,免疫期1年。
2、治療 ①九一四,小羊0.1-0.2克,大羊0.2-0.3克,用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10毫升稀釋,緩慢靜脈注射,必要時隔3-5日再注射1次。②用洛美沙星、恩諾沙星、磺胺嘧啶鈉治療。治療的同時,應加強護理,注意對症療法。
第六節 羊蟎病
一、病原:
此病又稱疥癬病,俗稱癩,是由疥蟎和癢蟎寄生於羊皮膚表面或皮內所引起的接觸性、慢性、寄生性皮膚病。
二、流行病學:
1、分布廣,全國各地均有流行,貴州省各地普遍存在。
2、溫暖潮濕地區發病率高於高寒、乾燥地區。
3、不分年齡大小均可感染 。
4、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於秋末、科季和春初。
三、症狀:
劇氧,煩躁不安,皮膚增厚,脫毛,有的形成水皰或膿皰,破潰後形成痂皮。食慾減退、消瘦,嚴重時可引起死亡,尤其羊較為多見。
四、預防:
1、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有計劃地進行葯浴、噴霧或塗搽驅蟲。
2、保持圈舍乾燥、通風。
3、加強檢疫,對病畜及時治療。
4、保持圈舍衛生,用20%的石灰水粉刷消毒。
五、治療:
①敵百蟲,以0.5%的敵百蟲溶液塗搽患部2—3次。②蠅毒靈,以0.05%的濃度塗搽、涮洗、噴霧、葯溶。③速滅菊酯,以0.1%的溶液葯浴。④害獲滅,牛、羊200微克/千克體重,皮下注射。⑤其他如倍特、蟎凈、速滅殺丁、林丹乳油、硫磺石灰合劑等有滿意的效果。
馬
馬傳染性子宮炎 (Contagious equine metritis)
(由馬錐蟲引起的)馬媾疫 (Dourine)
流行性淋巴管炎 (Epizootic lymphangitis)
馬腦脊髓炎(東方或西方型)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Eastern and Western)
馬傳染性貧血 (Equine infectious anaemia)
馬流感 (Equine influenza)
馬梨漿蟲病 (Equine piroplasmosis)
馬病毒性流產(鼻肺炎) (Equine rhinopneumonitis)
馬鼻疽 (Glanders)
馬痘 (Horse pox)
馬病毒性動脈炎 (Equine viral arteritis)
日本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馬疥癬 (Horse mange)
蘇拉病(伊氏錐蟲病) Surra (Trypanosoma evansi)
委內瑞拉馬腦脊髓炎
牛
2、一旦出現疫情,一般都對疫點的其他健牛進行緊急預防注射,可有效地控制疫情。
3、病牛可採用抗菌葯物和對症療法,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⑷ 高濕和低濕為什麼對畜禽都是不利的
畜舍環境中,溫度適宜,濕度適宜有利於家畜的生長。高濕使家畜機體抵抗力減弱,發病率上升。低溫高濕、高溫高濕都容易導致家畜生病,家畜也易患各種感冒性疾患和神經痛、風濕症、關節炎和肌肉炎症;消化道疾病也多在低溫高濕的天氣條件下發生,如一月齡左右犢牛飼養與7度低溫和15度的溫度中,相對濕度95%,兩種溫度的下痢日數均增多,下痢日數和飼料利用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低溫高濕環境加劇家畜的冷應激,也明顯影響家畜的生長發育和增重,長期生活在高濕環境中,家畜的食慾下降,對飼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飼料轉化率下降,生長緩慢,增重小。高溫環境中,高濕妨礙家畜的蒸發散熱,使體內積熱過多,體溫升高而導致熱射病(中暑)。高溫高濕環境下,有利於病原性真菌細菌和寄生蟲的生長發育,因此使傳染病易於流行,豬的癬疥濕疹等皮膚病和球蟲病易於流行,高濕利於豬的布氏桿菌病、鼻疽放線桿菌、大腸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和無囊膜病毒的存活,加之高溫高濕易使飼料變霉,可使家畜爆發麴黴菌病,引發食品安全問題,蒙牛牛奶事件中黃麴黴毒素M1是怎麼進入牛奶中的呢?質檢總局明確給出結論,經過四川、福建兩省質監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分析研判,液體乳不合格是由於奶牛食用了霉變飼料,導致乳汁中黃麴黴毒素M1超標。根據研究,高濕對豬的繁殖也不利,飼養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母豬產仔數減少,仔豬斷奶窩重降低。
在低溫和高溫情況下,高濕對體熱調節不利。在低溫環境中,豬主要通過輻射、傳導和對流散熱,並力圖減少散熱量以維持體熱平衡。由於潮濕空氣的導熱性和熱容量比乾燥空氣大,潮濕的空氣又善能吸收豬體的長波輻射熱,此外,在高濕中,豬的被毛和皮膚都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被毛和皮膚的導熱系數提高,降低體表的阻熱作用。所以,豬在低溫高濕中的非蒸發散熱量顯著低於在低溫低濕中的散熱量,加劇低溫對豬的不利影響,使機體感到更冷。在高溫環境中,豬體非蒸發散熱量很小,甚至從環境中獲得熱,主要依靠蒸發散熱。而高濕的空氣使空氣水汽壓升高,畜體蒸發面水氣壓與空氣水汽壓之差減少,則顯著降低豬體的蒸發散熱量,使豬的熱應激加劇。
低溫和高溫對豬群飼料轉化率的影響:
豬在低溫的情況下,要不斷的增加體溫減少散發熱量,以維持生態平衡。豬採食量增加。當豬處於下限臨界溫度時,每下降1℃日增重減少11~22克,飼料多消耗20~30克。如一頭40~50公斤的育肥豬,在10℃~25℃時,日平均採食量為2~2.5公斤,日平均增重0.6~0.65公斤。如果氣溫下降到5℃,日增重量為0.4公斤,下降到0℃時,日平均增重只有0.2公斤。當溫度降到-10℃時,日增重量為-0.2公斤。高溫的影響 當豬處於上限臨界溫度時,氣溫每增加1℃,日增重減少30克,飼料消耗增加60~70克。以40~50公斤的育肥豬為例:當溫度上升到30℃時,日平均增重0.4公斤,上升到35℃時,日增重只有0.2公斤,當氣溫上升到38℃時,日增重為-0.2~-0.6公斤。如果氣溫上升到35℃以上或下降到零下5~10℃,由於飼料利用率低,增重慢,其結果每增加1公斤重,比適宜溫度飼料多消耗3.5~4公斤,如果這種高、低溫度維持一個月時間,就會浪費飼料50~60公斤。 如果育肥100頭豬,飼料浪費量可達5000~6000公斤。如是千頭豬場、萬頭豬場,飼料浪費的驚人程度可想而知。
⑸ 畜禽舍內的有害氣體主要有哪些
畜禽舍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指畜禽呼吸、糞尿、飼料、墊草腐敗分解產生的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有害氣體。
(1)氨
氨是無色、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氨的密度小,在溫暖的舍內一般會升至舍頂,但由於氨是在地面和畜禽周圍產生的,故在畜禽舍地面含量也較高,特別是當畜禽舍內潮濕、通風不良時,舍內氨的濃度就會更高。
氨對機體的損傷作用取決於氨氣濃度和作用時間。氨氣一方面可通過直接接觸作用損傷黏膜而引起炎症,如結膜炎、呼吸道炎症(支氣管炎、肺炎和肺水腫);另一方面氨還可通過肺泡進入血液,引起呼吸和血管中樞興奮。高濃度的氨可直接刺激機體組織,使組織溶解壞死,引起中樞神經麻痹、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損傷等。
(2)硫化氫
硫化氫為無色、易揮發、有惡臭的氣味,刺激性很強,易溶於水,比空氣密度大,靠近地面濃度更高。
硫化氫易溶解在畜禽呼吸道黏膜和眼結膜上,並與鈉離子結合成硫化鈉,對黏膜產生強烈刺激作用,使黏膜充血水腫,引起結膜炎、支氣管炎、肺炎和肺水腫,表現流淚、角膜混濁、畏光、咳嗽等症狀。硫化氫還可通過肺泡進入血液,被氧化成硫酸鹽等而影響細胞內代謝。硫化氫氣體是一種強毒性神經中毒劑,高濃度時還會使呼吸中樞神經麻痹。畜禽舍內超過550毫升/米3就可以直接抑制呼吸中樞,使豬、雞窒息而死。畜禽舍硫化氫濃度不宜超過10毫升/米3。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為無色、無臭、略帶酸味的氣體。二氧化碳無毒,但舍內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氧氣含量相對不足時,會使畜禽出現慢性缺氧、精神委靡、食慾下降、增重緩慢、體質虛弱等症狀,易使畜禽降低抵抗力和感染慢性傳染病。
(4)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一氧化碳主要來自燃料不完全燃燒時所產生的廢氣。在用火爐採暖的豬舍,在育雛室、肉雞舍用火爐加熱而排氣不暢或地下火道漏煙時易出現較多一氧化碳的積聚。
一氧化碳進入機體後會影響氧和血紅蛋白的結合運輸及在組織中的解離。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運輸氧氣的血紅蛋白結合,它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比氧氣和血紅蛋白的結合力高200~300倍,可造成機體缺氧,引起呼吸、循環和神經系統病變,從而導致中毒。輕度中毒時會出現精神沉鬱的現象,嚴重時會引起死亡。
以上有害氣體在濃度較低時,不會對畜禽引起明顯的外觀不良症狀,但若長期處於含有低濃度有害氣體的環境中,會使畜禽的體質變差,抵抗力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同時採食量和增重降低,引起慢性中毒。這種影響不易覺察,常使養殖場蒙受損失,應予以足夠重視。
⑹ 畜禽舍內空氣中有害物質和微生物的危害,怎樣控制
畜禽舍內有害氣體的危害
隨著我國畜禽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的快速發展,畜禽養殖大部分成為舍內養殖,由於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通風與保溫成為了最大的矛盾。排泄物帶來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大氣污染等綜合環境污染,成為制約畜禽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如果對這些有害氣體不能進行及時處理,將會使畜禽抗病力和生產性能下降,給養殖場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1、畜舍內有害氣體來源及其危害
畜禽舍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有: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吲哚、帶有糞臭味的氣體等等。對畜禽危害最大的是氨氣,而毒性最強的是硫化氫氣體。
1.1氨氣
1.1.1來源
氨氣極易溶解於水,水溶液呈鹼性。畜禽中氨氣主要由糞便、飼料等含氮有機物分解產生。氨氣在畜舍中常被溶解或吸附在潮濕的地面、牆壁和畜禽粘膜上,當舍內溫度升高時,溶解在水中的氨與水分離,對空氣形成二次污染,並會再次附著畜禽的粘膜上。
1.1.2危害
氨氣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充血、水腫,吸入肺部可與血紅蛋白結合,從而破壞血液的運氧功能,導致呼吸困難,引起氣管、支氣管病變,甚至肺水腫、肺出血;破壞呼吸道的保護作用,從而易感染各種呼吸道疾病,致使動物機體的抗病力下降,進而繼發感染其他疾病。低濃度氨氣長期作用與畜禽,可導致畜禽抵抗力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採食量、日增重、繁殖能力下降,稱為氨的慢性中毒。高濃度的氨可使接觸的局部發生鹼性化學灼傷,組織壞死,亦可引起中樞神經麻痹、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損傷等明顯病理反應和症狀,稱為氨中毒。
1.2硫化氫
1.2.1來源
硫化氫為無色,易揮發,具有惡臭氣味,易溶於水。家畜採食富含硫的高蛋白飼料,當其消化機能紊亂時,可由腸道排出大量硫化氫,含硫化物的糞積存腐敗也可分解產生硫化氫。
1.2.2危害
硫化氫經呼吸道進入血液能使細胞色素氧化酶失活,造成組織缺氧,高濃度的硫化氫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樞,引起窒息死亡。硫化氫只要刺激粘膜,引起結膜炎、鼻炎、氣管炎。硫化氫易被呼吸道粘膜吸收,與鈉離子結合形成硫化鈉,對粘膜產生強烈刺激,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腫。經肺泡進入血液的硫化氫,有時可被氧化成無毒的硫酸鹽排出體外,未被氧化的游離硫化氫可氧化細胞色素酶,使酶失去活性,影響細胞氧化過程,最終表現為全身中毒。長期處於低濃度硫化氫環境中,畜禽的體質變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緩慢,硫化氫濃度為30mg/m3畜禽變得怕光,喪失食慾,神經質。
1.3二氧化碳
1.3.1來源
二氧化碳為無色無臭,略帶酸味的氣體。因舍內畜禽的密度過大,呼吸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嚴重超標。
1.3.2危害
二氧化碳本身無毒性,它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畜禽缺氧,畜禽長期處在缺氧的環境中,表現精神萎靡,食慾減退,生產力降低,抗病能力減弱。實際上,畜舍中的二氧化碳一般很少能夠達到引起家畜中毒或慢性中毒程度,其衛生學意義主要在於用它表明畜舍通風狀況和空氣污濁程度。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時,其他有害氣體含量也增多。因此,二氧化碳濃度通常被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可靠指標。據實驗報道,家畜在含4%二氧化碳的空氣中呼吸緊迫,10%時出現昏迷。
1.4一氧化碳來源與危害
冬季在畜舍內生火取暖時,燃料不能完全燃燒便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特別是在夜間,可能產生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對神經、血液系統具有毒害作用。
2、減少或消除有害氣體的措施
2.1合理建造畜禽舍
畜禽舍必須建在地勢高、排水方便、通風良好的地方,不宜在低窪潮濕之處建場。畜禽舍內應是水泥地面,以利於清掃和消毒。同時加強綠化工作,以凈化畜禽舍周圍的小氣候。畜舍應採用單元式建築,縮小空間有利於保溫;建築牆體採用隔熱牆,採用空心磚或牆體內夾一層泡沫塑料等隔熱材料,從而使內牆溫度不至於損失。
2.2保持畜禽環境的清潔乾燥
保持畜舍周圍的清潔衛生,防止污水、糞便等在畜舍周圍堆積,死畜禽不要亂丟亂棄。畜舍內要求清潔乾燥,及時排除畜禽中的糞便等有機物,防止糞便等在舍內停留過長時間而產生大量的氨氣等氣體。用墊料平養時,墊料不可潮濕,潮濕的墊料應及時換掉。
2.3搞好通風換氣
做好畜舍內的通風換氣工作,保持畜舍乾燥、清潔、衛生、特別是冬季,既要做好防寒保溫,又要注意畜舍的通風換氣。用煤炭進行保溫育雛時,切忌門窗長時間緊閉,防止通風不暢,加溫爐必須有通向室外的排煙管,使用時檢查排煙管是否連接緊密和暢通等。
⑺ 畜禽養殖技術
1).斷奶後直到開始發情,要讓母豬保持高的採食量。如果斷奶到第1次交專配超過8天就要考慮下屬面因素:豬群的哺乳天數;斷奶管理方式;斷奶後能否及時發現母豬發情;母豬斷奶時健康狀況,這是母豬斷奶後能否進入下一周期的關鍵因素。 (2).嚴格配種後的管理,及時發現重發情母豬,進行有效妊娠測定,正確判定未孕母豬。 (3).當母豬持續發情時每天至少配種1次,確保其生殖道中有足夠數量的存活精子。通常在發情期內增加配種次數來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 (4).確定一個適當的母豬更新率,及時做好母豬的更新和淘汰,保持豬群始終處於最佳繁殖狀態。 (5).妊娠期應控制母豬體重,使其與生產性能相適應。 (6).哺乳期應採取增加飼料濃度(如添加2%-5%的脂肪)和增加投料頻率等措施,降低母豬失重。初產母豬應增加營養攝人或減輕其哺乳負擔。 (7).等分斷奶,即體重大的一半仔豬先於體重小的一半仔豬斷奶。 (8).在炎熱季節應採用滴水冷卻裝置和特殊的通風設備。 (9).對新斷奶母豬進行公豬誘情,促使其盡快發情。對斷奶後長時間不發情的母豬,可採用葯物等催情。
⑻ 飼養管理中空氣中的微粒對畜禽的影響
畜舍中的微粒和微生物對畜禽有何影響
隨著我國畜禽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的快速發展,畜禽養殖大部分成為舍內養殖,由於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通風與保溫成為了最大的矛盾。排泄物帶來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大氣污染等綜合環境污染,成為制約畜禽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如果對這些有害氣體不能進行及時處理,將會使畜禽抗病力和生產性能下降,給養殖場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1、畜舍內有害氣體來源及其危害
畜禽舍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有: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吲哚、帶有糞臭味的氣體等等。對畜禽危害最大的是氨氣,而毒性最強的是硫化氫氣體。
1.1氨氣
1.1.1來源
氨氣極易溶解於水,水溶液呈鹼性。畜禽中氨氣主要由糞便、飼料等含氮有機物分解產生。氨氣在畜舍中常被溶解或吸附在潮濕的地面、牆壁和畜禽粘膜上,當舍內溫度升高時,溶解在水中的氨與水分離,對空氣形成二次污染,並會再次附著畜禽的粘膜上。
1.1.2危害
氨氣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充血、水腫,吸入肺部可與血紅蛋白結合,從而破壞血液的運氧功能,導致呼吸困難,引起氣管、支氣管病變,甚至肺水腫、肺出血;破壞呼吸道的保護作用,從而易感染各種呼吸道疾病,致使動物機體的抗病力下降,進而繼發感染其他疾病。低濃度氨氣長期作用與畜禽,可導致畜禽抵抗力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採食量、日增重、繁殖能力下降,稱為氨的慢性中毒。高濃度的氨可使接觸的局部發生鹼性化學灼傷,組織壞死,亦可引起中樞神經麻痹、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損傷等明顯病理反應和症狀,稱為氨中毒。
1.2硫化氫
1.2.1來源
硫化氫為無色,易揮發,具有惡臭氣味,易溶於水。家畜採食富含硫的高蛋白飼料,當其消化機能紊亂時,可由腸道排出大量硫化氫,含硫化物的糞積存腐敗也可分解產生硫化氫。
1.2.2危害
硫化氫經呼吸道進入血液能使細胞色素氧化酶失活,造成組織缺氧,高濃度的硫化氫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樞,引起窒息死亡。硫化氫只要刺激粘膜,引起結膜炎、鼻炎、氣管炎。硫化氫易被呼吸道粘膜吸收,與鈉離子結合形成硫化鈉,對粘膜產生強烈刺激,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腫。經肺泡進入血液的硫化氫,有時可被氧化成無毒的硫酸鹽排出體外,未被氧化的游離硫化氫可氧化細胞色素酶,使酶失去活性,影響細胞氧化過程,最終表現為全身中毒。長期處於低濃度硫化氫環境中,畜禽的體質變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緩慢,硫化氫濃度為30mg/m3畜禽變得怕光,喪失食慾,神經質。
⑼ 家禽和鳥類體質是的嗎鳥類生病吃禽類葯管用還是吃人吃的葯管用
家禽和鳥的體質沒有太大區別。鳥內生病也是看具體是什麼病。如果是殺寄生蟲可以用甲硝唑。其他的也要看具體是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