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分九種——人體體質辨識與養生
由於先天稟賦有強弱,飲食氣味有厚薄,方位地勢有差異,貧富貴賤苦樂各不相同,從而導致了個體差異。因此,祖國醫學非常重視對不同人體特徵進行分析,從多方面對體質進行分類。 1.陰陽五行分類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根據人的體形、性格特徵、對季節的適應能力等將體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每類型再比類於古代樂譜,分角、徽、宮、商、羽五小型,共二十五型。 2.陰陽太少分類 這種體質分類,是根據人體的陰陽多少,並結合體態、性格特徵進行分類的。《靈樞·通天》認為,人體陰陽有盛陰、多陰少陽、多陽少陰、盛陽、陰陽和平之分,從而將人體分為太陰之人,為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五類。 3.現代中醫臨床九種體質分類 近年來,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從臨床角度提出中醫九種體質分型,對臨床辨證、遺方、攝生防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參見前文——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自測表及中醫的九種體質辨識及其調養) 4.八卦體質類型 八卦的象與數是密不可分的,實為一體。象數作為易學最古老的語言,用以說明宇宙間的各種自然現象及社會現象,是豐富的宇宙信息的載體。八卦五行各有其相對應的人體部位和穴位。用八卦之象來探尋人類的體質,事實上是在先覺先知人體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如,乾卦人就要涼潤養生,而坤卦人就要注意風溫養生以應對脾濕,尤其在夏天的時候一定要多開窗以便讓濕氣從房間離跑出去;離卦人則要低溫養生,離卦是陽火、陽熱,熱就容易傷陰,導致陰虛,所以在冬天進行養生的時候離火之人就要注意節能。掌握八卦體質類型,其價值也就體現在:由認識到應用,學會自我調治,真正做到把健康長壽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Ⅱ 中醫體質辨識調養方法 中醫體質調理方法有哪些
可以用中醫體質辨識系統軟體來分析,很多醫院都是用奧之星的中醫體質辨識系統來分析體質,確定調養方法
Ⅲ 中醫體質辨識,如何知道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中醫體質辨識的方法有:一、望——體質總是有其外在表象 ;二、聞——耳和鼻也是判斷工具 ;三、問——最直接的判斷方式 ;四、切——了解脈象的基本知識。當然這種方法就比較專業了,自己是很難完成的,但是可以通過一些科學的中醫體質網站測試。
內容來源:yesshou ,也瘦網
Ⅳ 請問什麼是中醫體質養生
中醫體質養生注重個人差異性,針對自己的體質類型和狀況,進行養生,從而預防疾病的書籍。體質類型決定健康狀況,中醫向來重視個體差異,而精華中的精華就是辨體識病、治療和養生,也就是觀察、把握病人的體質,在此基礎上分析疾病、制定治則、因人養生。
中醫體質養生把人群分為八種不同的體質,逐一講述每種體質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現及易感疾病,幫助人們認識自身是何種體質,並從飲食、生活起居、精神、葯物、經絡調養等方面告訴人們,養生要因人而異、體現個體差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Ⅳ 中醫常見的體質有幾種
祖國醫學認為,根據臨床上的癥候表現、脈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種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盛本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氣郁體質,其具體養生方法如下:
-1.陰虛體質養生法
-2.陽虛體質養生法
-3.氣虛體質養生法
-4.血虛體質養生法
-5.陽盛體質養生法
-6.血瘀體質養生法
-7.痰濕體質養生法
-8.氣郁體質養生法
1.陰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諸症更加明顯,或伴有乾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脅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2)養生原則。
補陰清熱,滋養肝腎,陰虛體質者關鍵在補陰;五臟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肝腎二臟為要。
(3)養生方法。
精神調養:此體質之人性情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故應遵循《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要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
環境調攝:此種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熱,口咽乾燥,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故在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
飲食調養:應保陰潛陽,宜清淡,遠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清淡食物,對於蔥、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則應少吃。
節制性慾:因為精屬陰,陰虛者犬當護陰,而性生活太過可傷精,放應節制性生活。
葯物治療:肺陰虛者,宜服百合固金湯;心陰虛者,宜服天王補心丸;腎陰虛者宜服六味地黃丸;肝陰虛者,宜服一貫煎;其他滋陰生津中葯女貞子、山茱萸、旱蓮子亦可選用。
2.陽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則易從寒化、可見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或身面浮腫、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陽痿滑精、宮寒不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頻多、小便失禁。
(2)養生原則。
祛陽法寒,溫補脾腎,因為陽虛者關鍵在補陽。五臟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氣之根,脾為陽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
(3)養生方法。
精神調養:《黃帝內經》中說:「肝氣虛則恐」,意思是肝臟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懼,又指出:「心氣虛則悲」,這是說心臟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現悲哀的情緒。中醫認為,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於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去憂悲、防驚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
Ⅵ 八大體質對應的養生方法:中醫體質養生
中醫體質養生-八大體質對應的養生方法
作者:傅傑英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你想要的,已經給你傳郵箱里了。
Ⅶ 中醫體質辨別具體怎麼算
1、陰虛體質: 為體形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症狀更加明顯,或伴有乾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肋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2、陽虛體質: 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則易從寒化、可見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或身面浮腫、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陽痿滑精、宮寒不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頻多、小便失禁。
3、氣虛體質: 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徵。若患病則諸症加重,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
4、陽盛體質:形體壯實,面赤時煩,聲高氣粗,喜涼怕熱,口渴喜冷飲,小便熱赤,大便熏臭為其特點。若病則易從陽化熱,而見高熱,脈洪大,大渴,飲冷等症。
5、血虛體質: 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6、血淤體質:面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膚甲錯,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若病則上述特徵加重,可有頭、胸、脅、少腹或四肢等處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內有症瘕積塊,婦女痛經、經閉、崩漏等
7、痰濕體質: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膩或便溏、脈濡而滑、舌體胖、苔滑膩。若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食少,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
8、氣郁體質: 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或憂郁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舌淡紅,苔白,脈弦。若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或頸項癭瘤;或胃脘脹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氣;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或氣上沖逆,頭痛眩暈,昏仆吐衄。
祖國醫學認為,根據臨床上的癥候表現、脈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種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盛本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氣郁體質,其具體養生方法如下:
-1.陰虛體質養生法
-2.陽虛體質養生法
-3.氣虛體質養生法
-4.血虛體質養生法
-5.陽盛體質養生法
-6.血瘀體質養生法
-7.痰濕體質養生法
-8.氣郁體質養生法
1.陰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Ⅷ 中醫體質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體制學把人分為九大類: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不同體質類型有著不同的保養方法。我個人覺得中醫最得意的養生方法便是食療法,人們總是說病從口入,中醫食療法讓病從口出。
濕熱體質特點:偏胖,油垢滿面,身體一些部位經常出現濕熱,對濕熱天氣難以適應,多食用一些薏苡仁、茯苓、蓮子、紅小豆、蠶豆、綠豆、鴨肉、鯽魚、芹菜、蓮藕、空心菜等,減少辛辣食物,少食牛肉和羊肉。
瘀血體質特點:面色以及皮膚晦滯,口唇色暗,眼睚暗黑,口唇青紫。傳說中狂吃不胖的瘦子居多,平常可以多吃一些山楂、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黃豆、香菇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
氣郁體質特點: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或憂郁寡歡,胸悶不舒,頭痛眩暈。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疑。建議多吃一些能行氣的食物,如高粱、蘑菇、柑橘、蕎麥、蘿卜、洋蔥、大蒜、苦瓜、絲瓜、刀豆等。
特稟質(先天生理缺陷型)體質特點:多具有生理缺陷,容易過敏。
飲食調理:飲食應清淡,禁忌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Ⅸ 中醫體質辨識有什麼用
所謂體質,是指人的先天稟賦(含遺傳)和後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體素質。體現於人的形態、結構、功能、心性、倫理和適應環境(自然和社會)的能力等方面。
體質的形成和變化與兩個主要因素有關。
一是先天稟賦——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出生時父母給你的所有,就是先天稟賦,這個是體質形成的重要基礎。二是後天調養——人既存在於社會之中,也存在於自然之中,所以,每一個人的體質就必然和社會與自然環境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分九類,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
對醫生而言,辨清體質能有針對性地作預防性治療,及時糾正體質偏差,防止疾病發生,中醫稱為「治未病」。 有了體質辨識,就可以給醫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醫生下葯就會准確得多。
對廣大民眾而言,盡管沒有明顯不適,做一個體質辨識,預知自己屬於哪一類疾病的易感人群,可以採取綜合措施加以防範。
分4個步驟:
1、填寫《中醫體質辨識量表》。
2、由醫生進行統計計算,得出測試人各種體質的評分。
3、由醫生根據測試人的家族史、個人病史、目前的症狀體征、包括看舌象、摸脈象,結合各體質的得分,給出體質辨識的結果。
4、 一般會依據公認的理論,給出相應的體質特點介紹、發病傾
向、調攝法則的書面指導。
大約需要半個小時。
人的體質既具有穩定性,又具有可變性,通過干預可以使人的體質偏頗失衡狀態得到改善與調整,從而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