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感染性疾病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又稱「傳染病」,古稱「瘟疫」。歷史上有幾次瘟疫大流行,改變了人類的歷史文明。十四世紀蒙古帝國的興起,驍勇善戰的騎兵把鼠疫傳播至歐洲,造成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流行四五百年之久,許多城市因為腺鼠疫流行而荒蕪。
西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啟海權時代,也宣告傳染病全球大流行的開始,神勇的西班牙艦隊,率領八百精兵輕易摧毀數萬人的阿玆特克帝國,原因何在?據考證,水手們帶來歐洲大陸的傳染病,在當地造成瘟疫大流行是主要的原因。十八世紀霍亂大流行,在短短十五年的時間內,霍亂環游世界一周,原本是印度與孟加拉當地的地方性傳染病,為何造成世界大流行?引起歐洲學者廣泛研究:堅信瘴氣說(無生源說)的學者,相信污水會帶來霍亂,於是研發新式的下水道,改善當時都市的環境衛生,結果使用新式下水道的都市都沒有霍亂的流行;堅信生源說的學者,用科學實驗證明污水不會致病,後來巴士德更進一步成功分離出霍亂弧菌,證明是污水中的微生物造成霍亂。
雖然以科學的角度來看,生源說是對的,但是環境衛生的改善確實能夠阻止霍亂的流行。於是這兩派學者持續努力,發展為後來的公共衛生學和微生物學,大幅降低人類因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對於二十世紀人類平均余命的延長,兩派學者皆有其重大貢獻。微生物學家分離出成千上萬種病原,根據病原的生活史研發新葯加以對抗,解開古代瘟疫的神秘面紗;公共衛生學家在世界各地推動預防醫學,藉著疫苗與抗生素增加族群的免疫力。今日的兒童已經不再懼怕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痹、麻疹等疾病。
以感染性疾病演變的歷史來看,人類發明疫苗與抗生素對抗傳染病是近代發生的事。對於三十億年前就存在於地球上的微生物來說,擁有數百萬年短暫歷史的人類,只不過是不速之客。人類與微生物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關系:當陌生的微生物入侵人體,兩者的關系是敵對的,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想盡辦法消滅來犯的敵人,這種微生物稱為「致病微生物」。
經過長年的演化之後,微生物逐漸找到與人類的共存之道,致病能力逐漸降低,成為兒童疾病的常客,甚至最後成為「共生微生物」。因此歷史上的大瘟疫,都與民族之間的貿易交流或交戰有關,在中國、歐洲、印度、中東四大古文明中,南方民族因氣候濕熱,感染性疾病盛行,為傳染病的大鎔爐,造成北方民族入侵最大的障礙。然而數百年來,隨著世界性戰爭與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發展,目前這種區域性差異在國際化都市已經消失。地方性傳染病仍然在許多未開發的地區盛行,偶爾會傳出大流行。
當致病微生物引起炎症或器官功能障礙的症狀時,就稱為感染性疾病。病原在體內繁殖,或者是因為病原產生的毒素引起宿主中毒、都是由感染造成的。很多感染,臨床上不會有症狀或者症狀十分輕微,但是感染性疾病最後的結局不外有下列四種:
(一)感染終止,致病微生物被消滅。
(二)慢性感染,致病微生物持續引起慢性炎症。
(三)帶原狀態,致病微生物對宿主無害,存在宿主體內,可傳染給其他宿主。
(四)潛伏狀態,致病微生物暫時對宿主無害,等待機會,伺機而動。
對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積極方面,對於健康的個體,藉著運動、充足的營養、規律的作息、與疫苗增強個人和群體免疫力;消極方面,對於已經被感染的個體,藉著抗生素、干擾素、和抗病毒葯物,可以有效阻止病原繼續擴散、甚至根治傳染性疾病。
㈡ 易感染體質怎麼辦
這個中醫不好解決。你要注意衛生。
㈢ 易被細菌感染的是什麼體質
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這個可能是和你的環境有關系,平常加強鍛煉,避免經常用洗液清洗陰道,平常注意個人衛生。
㈣ 什麼是人體的免疫力
人體是一個戰場,在這里,抗擊致病菌的戰斗經久不息。我們吸進的空氣充滿各種潛在的殺手——肉眼看不到的細菌。萬幸的是,在通常情況下,這些細菌很快就被健康機體的自然抵抗力所擊潰。細菌或更微小的病毒可通過諸如口腔、鼻子、耳朵以及皮膚傷口等任何空隙侵犯人體,當它們滲入到組織或血液中時,就引起疾病或感染。
人體的第一道防禦屏障是外層皮膚和包繞在內臟器官表面的漿膜。諸如嘴巴和眼睛這些易受侵犯的部位,均由抗菌液——唾液和淚液加以保護。胃酸除了消化食物外,能殺死伴隨吞咽而侵入的各種危險分子。
一旦細菌侵入任何脆弱的區域,人體的「防衛力量」——血液中的白細胞就會踴躍爭先,前往抗擊。人體平均含有250~300億個白細胞,當細菌侵入時,白細胞就聚集到感染部位,以吞噬和消化的形式消滅入侵者。為此,授予這些可愛的戰士「吞噬細胞」的稱號。
在激戰中,細菌釋放了大量的毒性物質,這些毒素作為「抗原」,刺激部分白細胞和體內網狀內皮系統中的其他細胞,產生了稱為「抗體」的防護化學物質。每種抗體都來自於特殊的感染,在生命的過程中,人體可能遇到多達100000種的不同抗原,而每一種抗原都引發了相應的抗體。即使戰斗已經結束,獲勝的機體並沒有遣散其抵抗力量。抗體繼續存留於血液中,並時而得到來自肝臟和淋巴系統中發育成熟的新生力量的補充。這樣,一旦類似的細菌再次進犯,嚴陣以待的抵抗力量就會予以迎頭痛擊。這是獲得性免疫系統對類似病菌再次侵犯產生的自然抵抗作用。
感冒的免疫力是短暫的,由於引起感冒的病毒種類太多了,以致機體不可能建立起抗擊它們的特種力量。已經發展了人工免疫法(或稱接種疫苗法),用於抗擊某些疾病,當然,最著名的例子是天花。當醫生將一種極為相似、但沒有致病危險的牛痘菌注入人體後,這些疫苗刺激機體產生了能抵禦極為危險疾病的抵抗能力。
因生病或注射疫苗後所獲得的免疫力稱為「自動免疫」,而機體的另一種防衛形式稱為「被動免疫」。在被動免疫過程中,機體本身並不產生抗體。這一類型的免疫力是胎兒從其母親的血液中,或嬰兒出生後的頭幾天從其母親的乳汁中獲得的。
㈤ 體質指的是什麼
體質指的是什麼?
中醫學把體質分為九種,包括的是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氣郁質、瘀血質、痰濕質 、濕熱質和特稟質。除了平和質之外,其他的八種體質都會在亞健康狀態中有所體現。自古名醫多長壽,他們都有自己的養生辦法。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去借鑒這些方法,來提高自己的體質,消除自己的亞健康狀態。
體質,是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所形成的,人類個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方面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性,與心理性格具有相關性。個體體質的不同,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所以,對體質的研究有助於分析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
㈥ 血常規檢查完,醫生說我是什麼感染體質,我現在記不清楚究竟是細菌感染體質還是病毒感染體質。
你先問清楚啊 一般兩對半和DNA檢測
㈦ 什麼是易感體質
我的理解,就是在同樣條件下,對某種疾病的抵抗力比一般水平低或者對某些物品的敏感度比一般水平高。
有時也把容易反復發作某種疾病的人群稱為易感體質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