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斯巴達教育的名詞解釋
斯巴達教抄育是一種以軍事訓練、體育鍛煉和政治道德灌輸為主的教育方式,以培養兇悍的軍士著稱於世。現多以「斯巴達教育」作為嚴格而近乎殘酷的教育的代名詞。 其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方法嚴厲,其教育目的是培養忠於統治階級的強悍的軍人。
教育方式
斯巴達人在嬰兒時就要接受生命的考驗,父母用烈酒為他擦洗,然後還要讓長老檢查他們的體質是否健康。凡是經受不住考驗或被長老認為是虛弱的就被拋在棄嬰場。七歲的男孩進入國家的教練所,從此他們就要經受心魄和筋骨的磨煉,以形成堅韌、勇猛、凶頑、殘暴、機警和服從的品質。訓練的主要形式是格鬥。天剛發白,身著破爛長襯衣、骨瘦如柴的孩子們便開始在圍著圓柱的競技場上搏鬥。即使一方被打倒在地,傷口流著血,另一方也不可手軟。被打倒的如果能夠不顧一切,頑強抵抗,堅持到底,也被認為是強者。而哀叫和討饒則被認為是莫大恥辱。在一旁指導的隊長和老人千方百計地挑動孩子把訓練變成你死我活的廝殺。
還有一種方法,是專門考驗兒童忍耐力的。任何一個兒童每年都必須經受一次嚴厲的鞭笞,只有那些咬緊牙關,面無懼色的人才成為合格者。
2. 為什麼科學從體質上講實行共和制
貧富差距,抄寡頭政治。貴族共和制權力架構不合理,隨著地區增多,管理效率低下,而貧富差距的加大使得寡頭可以操控議會甚至軍隊,隨著實力的增強,寡頭形成,而寡頭利用威權使得行政執行力增加,雖然越來越專政,但是比民主秩序下更高效,所以共和制衰落。政治制度本無先進入否,主要看當時是否適應經濟,當時已經進入鐵器時代和奴隸制瓦解,原先的貴族模式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行將瓦解,那麼它所代表的政治制度也將瓦解。民主制是一種分配合理化的政治制度,但是如果一個社會需要大范圍的財富積累,那麼威權政治效率會更高。這也是後世演變出來三權分立的原因之一吧,行政權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威權。
3. 如何評價古代希臘城邦的體質
一、古希臘的城邦歷史簡介
城邦是古希臘的一種國家形態.它一般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的若干個村落.古希臘城邦,這個互相獨立、自給自足的政治、經濟、軍事、宗教和文化等的實體和希臘主義的象徵,自「黑暗時代」末期(約前800年)始現之日起直到馬其頓侵入為止(前338年)的近500年間,一直處於分立之中,即整個希臘史是一部典型的多中心史.古希臘城邦的特點就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古希臘城邦不僅存在時間長久、特色鮮明、影響深遠,而且數量眾多,前後竟達數百個之多,僅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就研究過150多個城邦!其中,雅典和斯巴達是眾多城邦中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城邦.雅典和斯巴達的歷史代表了那個時期的希臘歷史.
嚴格來說,古希臘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政治專制體制國家.希波戰爭以後,希臘史基本上是以雅典和斯巴達為中心的,然而,一方面,這兩個國家甚至誰也沒有完全掌握過希臘本土及其密爾諸島嶼諸城邦的最高政治主權;另一方面,還有許多「邊際」的即黑海、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利比亞、遠西希臘諸城邦,根本從未處於這兩個中心國家支配之下,而是各自獨立發展,雖然它們本身也不同程度地集團化了.甚至亞歷山大征服以後,希臘化王國也還有好幾個.總之,希臘史從頭到尾都是多中心的.
二、古希臘的民主制度
民主理論家們普遍將民主區分為兩種: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所謂直接民主,指的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身體的重合,公民作為國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務,而不通過中介和代表.
直接民主是古希臘城邦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徵.古希臘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古希臘的城邦架構之上的.按羅伯特·達爾的歸納,實行直接民主制度必須具備這樣幾個條件:1)公民總人數必須相當少.這樣可以避免公民之間異質成份出現,便於公民了解公共事務及相互了解,和便於直接民主制能以較低的成本實施;2)公民們必須具有相當同似的特徵,智力水平、教育程度、知識背景大致相同,語言、文化、種族背景大致相近,財產、社會地位大致平等.這樣可以保證選舉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從而保證選舉的可靠性;3)公民之間必須是和諧的,其利益大體一致.這樣才能使公民分享公共福利以及為公益奮斗而不至於與其個人目標和利益相沖突,及避免公民之間的分歧和利益集團的出現,從而導致直接民主制的瓦解;4)公民必須能夠集會到一起,並能直接對立法和司法判決作出決定.這樣可以防止行政、立法、司法等公共機構成為直接民主的代替物;5)公民的參與不局限於集會,它還包括積極參與城邦的管理.大部分雅典人在一生中擔任至少一項公共職務.這樣便於維護公共利益,防止專門的政府職員出現;6)城邦必須保持「完全自治」.團體、黨派和聯盟是被禁止的,以免侵佔了公民大會代表的城邦主權.正是由於古希臘是由眾多的獨立的城邦組成,使得直接民主的萌芽和成長成為可能.
其中,雅典民主是當時古希臘的直接民主的傑出代表.雅典的民主思想是拒絕一個存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社會,它認為一個理想的城邦應該是所有公民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生活.這與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是有區別的.今天的民主指的是少數人不能專制大多數人,它反君主制,反專制,反貴族制,而且每一個人的個人自由受到絕對保護,公民對政治生活的漠不關心也是正常的.雅典的民主起源於梭倫變法和克利斯提尼改革,這種政治制度一直延續到馬其頓統一希臘諸城邦,雅典淪為馬其頓的附庸國.戴維·赫爾德認為,雅典民主具有以下幾個制度特徵:首先,公民大會享有主權,也就是說,享有立法和司法方面的最高權威.公民全體構成「公民大會」,每一個雅典公民都參與其中.雅典意義上的「公民權」包括參與立法、司法的權利和直接介入城邦事務的權利.這也是古典民主制被稱為「直接民主」的原因.一方面,雅典的民主為爭取多數人的政治平等和社會正義提供了一種可能,從而打破了極少數統治精英參與公共事務、操縱政府權力的神秘.另一方面,雅典的民主也展露出這樣一種內在的沖突和緊張關系,那就是自由的公民所追求的是要避免成為那些只為追求自己利益的人的奴隸,然而,他們本身卻又總是企圖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和規范別人.
公元前479年,在希波戰爭中希臘軍隊擊退波斯重裝步兵,希臘本土實現全境解放.雅典人民受到希波戰爭勝利的極大鼓舞,在剩下的整個公元前五世紀裡面,雅典人「比任何國家,無論大小,在同樣長的一段時間里所嘗試過的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都要多,都要廣泛.」在伯里克理斯(Pericles)執政時期(公元前461~429年),雅典繼續推行民主.然而,在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被斯巴達所領導的伯羅奔尼撒同盟擊敗,於是,雅典一個輝煌的世紀就這樣結束了.雅典的戰敗也使得人民開始反思雅典的民主,修昔底德曾這樣總結說:「一個帝國不可能靠民主制度來運作.」
4. 卡特爾結構是什麼,它的定義
卡特爾是指廠商之間為了合謀而簽訂公開和正式協議這樣一種市場結構形態。也可以說卡特爾(Cartel)是一種正式的串謀行為,它能使一個競爭性市場變成一個壟斷市場,屬於寡頭市場的一個特例。卡特爾以擴大整體利益作為它的主要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卡特爾內部將訂立一系列的協議,來確定整個卡特爾的產量、產品價格,指定各企業的銷售額及銷售區域等。由一系列生產類似產品的獨立企業所構成的組織,集體行動的生產者,目的是提高該類產品價格和控制其產量。根據美國反托拉斯法,卡特爾屬於非法。
卡特爾為法語的音譯,原意為協定或同盟。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為了壟斷市場,獲取高額利潤而達成有關劃分銷售市場、規定產品產量、確定商品價格等方面的協議所形成的壟斷性企業聯合。它是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一種重要形式。1865年最早產生於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各資本主義國家迅速發展。隨著壟斷資本的國際化產生了國際卡特爾。按協議內容卡特爾可以分成規定銷售條件的卡特爾、規定銷售價格的卡特爾、規定產品產量的卡特爾、規定利潤分配的卡特爾、規定原料產地分配的卡特爾等。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作為卡特爾成員,各自在法律上保持其法人資格,獨立進行生產經營,但必須遵守協議所規定的內容。卡特爾成立時,一般簽訂書面協議,有的採取口頭協議形式。成員企業共同選出卡特爾委員會,其職責是監督協議的執行,保管和使用卡特爾基金等。由於成員企業之間的經濟實力對比會因經濟發展而變化,卡特爾的壟斷聯合缺乏穩定性和持久性,經常需要重新簽訂協議,甚至會因成員企業在爭取銷售市場和擴大產銷限額的競爭中違反協議而瓦解。
5. 為了不讓恥辱的歷史重演,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要想不讓抄恥辱的歷史襲重演。我們該做的就是要去了解歷史。去了解歷史中為什麼會受到恥辱的一面?找到原因,我們就知道接下怎麼做了。
歷史中的恥辱,大都代表著弱者被強者所欺辱。只要我們強,別人就不能夠欺負我們。要是我們弱,別人就會欺負。所以首先我們要自強。
作為成年人,當然首先要學會自強。才能帶領教育好下一代自強。少年強國才強。少年弱國將弱這句話。到什麼時候都是成立的。所以要把教育做強大。教育前大的精髓在於精神。只有心中強大的人才能真正的強大。
其次,作為一個國家的人,一定要團結。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應該以中國人這個身份去生活。不要以自己這個身份去生存。當你懷有中國心存在,你就會有博大的胸懷。和愛國的思想。就不會再面對誘惑的時候,自私自利。做出對別人對國家有損的事情。
人心團結,別人無法功入。人心木齊是敵人攻入的時機。一個團結的大集體才能一致對敵。其中有一個人不團結背叛。那就會毀壞整個產體。所以人心人品的培養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要有一個愛國的心,你可以吸收外國的優點,適當運用於社會。請不要不愛國而崇洋媚外。身為中國人要學會愛國。心中有愛,你才能為之奮斗。個人觀點,謝謝!
6. 斯巴達衰亡的原因。。。
斯巴達人好戰而不善經商,而希臘文明正是靠商業發展繁榮起來的,當斯巴達人打敗雅典人摧毀雅典商業盛世後希臘再沒有文明基礎,所以緊接著的就是希臘文明的衰退,最終被羅馬帝國所滅。
7. 古代的西方斯巴達
Sparta (公元前7世紀末~公元396年)
古代希臘最強大的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斯巴達第二。所謂城邦,就是一個國家,它以城市為中心,周圍是鄉鎮。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拉哥尼亞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塊小平原。「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約在公元前11世紀,一批叫做多利亞人的希臘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亞,他們毀掉原有的城邦,在這里居住下來,這就是多利亞人的斯巴達城——不過它既沒有城牆,也沒有象樣的街道。斯巴達人就是指來到這里的多利亞人。
斯巴達人在征服拉哥尼亞的過程中,把原有的居民變成奴隸,稱作希洛人。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人又向鄰邦美塞尼亞發動長達10年的戰爭,最後征服了美塞尼亞,將多數美塞尼亞人變成奴隸,並為希洛人。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從事艱苦的農業勞動,每年將一半以上的收獲繳給奴隸主,自己過著半飢半飽、牛馬不如的生活。有一首詩中寫道:
像驢子似地背著無可忍受的負擔,
他們受著暴力的壓迫;
從勤苦耕作中得來的果實,
一半要送進主人的倉屋。
斯巴達人經常對外發動戰爭,因此希洛人的軍役負擔十分沉重。希波戰爭期間,斯巴達人一次就征發了3.5萬希洛人隨軍出征。他們被迫去打頭陣,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敵方的虛實,消耗敵方的兵力。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達人的殘酷剝削和野蠻暴行,經常舉行武裝起義。再加上希洛人在數量上比斯巴達人多得多,斯巴達人就用一種叫「克里普提」的方法來迫害和消滅希洛人。克里普提是秘密行動的意思,史詩中記載:「長官們時常派遣大批最謹慎的青年戰士下鄉,他們只帶著短劍和一些必需的給養品。在白天,他們分散隱蔽在偏僻的地方,殺死他們所能捉到的每一個希洛人。有時,他們也來到希洛人正在勞動的田地里,殺死其中最強壯最優秀者」。在斯巴達和雅典的一次戰爭中,2000希洛人立下戰功,斯巴達人答應給他們自由,把他們帶到大廟中給神謝恩。但他們被埋伏在大廟中的奴隸主屠殺了。希洛人作為所有斯巴達人的公共財產,個別斯巴達人無權買賣希洛人,但可以任意傷害希洛人。在節日里,斯巴達人常用劣酒灌醉希洛人,把他們拖到公共場所肆意侮辱。希洛人即使沒有過錯,每年也要被鞭笞一次,目的是要希洛人記住自己的奴隸身份。為了維持對希洛人的壓迫與剝削,鎮壓希洛人的反抗,斯巴達人需要一隻強壯的軍隊。斯巴達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政治制度,整個社會過著軍事化的生活,孩子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軍事訓練。為了防止斯巴達人內部貧富分化,斯巴達人不許從事工商業,不用金銀做貨幣,而用價值低廉的鐵幣。斯巴達人除了軍事外,不得從事其它生計。斯巴達人崇尚武力精神,整個斯巴達社會等於是個管理嚴格的大軍營。斯巴達的嬰兒呱呱落地時,就抱到長老那裡接受檢查,如果長老認為他不健康,他就被拋到荒山野外的棄嬰場去;母親用烈酒給嬰兒洗澡,如果他抽風或失去知覺,這就證明他體質不堅強,任他死去,因為他不可能成長為良好的戰士。男孩子7歲前,由雙親撫養。父母從小就注意培養他們不愛哭、不挑食、不吵鬧、不怕黑暗、不怕孤獨的習慣。7歲後的男孩,被編入團隊過集體的軍事生活。他們要求對首領絕對服從,要求增強勇氣、體力和殘忍性,他們練習跑步、擲鐵餅、拳擊、擊劍和毆斗等。為了訓練孩子的服從性和忍耐性,他們每年在節日敬神時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他們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點般落下,但不許求饒,不許喊叫。
在軍事訓練同時,斯巴達人還向兒童灌輸斯巴達人高貴、希洛人低賤的觀點。教官常在兒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帶他們參加「克里普提」活動,直接屠殺希洛人。男孩到12歲,編入少年隊。他們的生活更嚴酷了,光頭赤腳,無論冬夏只穿一件外衣,平時食物很少,但鼓勵他們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發現,回來要挨重打,因為他偷竊的本領不高明。傳說有一個少年,偷一隻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內咬他,為了不被人發現,他不動聲,直至被狐狸咬死。
滿20歲後,斯巴達男青年正式成為軍人。30歲成親,但每天還要參加軍事訓練。60歲時退伍,但仍是預備軍人。斯巴達女孩7歲仍留在家裡,但她們不是整天織布做家務,而是從事體育鍛煉,學習跑步、競走、擲鐵餅、搏鬥等。斯巴達人認為只有身體強健的母親,才能生下剛強的戰士。斯巴達婦女很勇敢和堅強,她們不怕看到兒子在戰場上負傷或死亡。一個斯巴達母親送兒子上戰場時,不是祝他平安歸來,而是給他一個盾牌,說:「要麼拿著,要麼躺在上面。」意思是說,要麼拿著盾牌光榮勝利歸來,要麼光榮戰死被別人用盾牌抬回來。
斯巴達人輕視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會寫命令和便條就可以了。斯巴達人要求他們的子弟語言簡明,直截了當,從小養成沉默寡言的習慣。他們說話就象軍事口令一樣。有一次,一個國王威脅斯巴達國王,要斯巴達聽從他的命令,否則把斯巴達夷為平地,斯巴達國王的回答是:「請!」這種簡潔的回答後來被稱做斯巴達式的回答。同樣,斯巴達人輕視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斯巴達城裡,幾乎看不到一座宏偉的建築物,斯巴達人也沒有製作出一件精緻的藝術品傳到後世。斯巴達人實行「二王制」。兩個國王只有在打仗時才擁有無限的權力,一個國王充任統帥,一個國王留守國內。平時,一切重大問題都由30個人組成的「長老會議」決定。有5個執政官協助國王處理政務。一切有關城邦的重大事務,均由長老會議作出決定。然而,名義上還要由公民大會通過,方可有效。
斯巴達在長期的對外戰爭中,不斷加劇對希洛人的壓迫和剝削。英勇的希洛人多次舉行起義。約公元前640年,希洛人發動長達十幾年的武裝起義。公元前464年,斯巴達境內的希洛人再次起義。他們英勇頑強,直逼斯巴達城下,堅持了長達10年的斗爭。斯巴達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給了起義軍自由。斯巴達的統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擊。公元前4世紀中葉以後,斯巴達一天天走向衰亡。
國家形成和早期發展
斯巴達城邦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約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批由阿卡亞人組成的希臘部落來到了伯羅奔尼撒。公元前二千年代中葉,阿卡亞人在拉哥尼亞建立了一些城市,當時拉哥尼亞各城市處於邁錫尼國家統治之下。
公元前1100年左右,另一批由多利亞人組成的希臘部落從希臘半島北部侵入了伯羅奔尼撒,其中的一支進入拉哥尼亞,毀滅了邁錫尼時代的城市文明。進入拉哥尼亞的多利亞人分為三個部落,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他們在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由五個村落聯成一個新的政治中心,這就是多利亞人的斯巴達城。它名之為城,實際上既沒有城牆,也沒有像樣的街道。居住在這一帶的多利亞人,稱為斯巴達人。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730年斯巴達人逐漸征服了拉哥尼亞地區,迫使被征服的居民向其納貢,這些被征服者居住在斯巴達人的周圍,稱作皮里阿西人(意為周圍地區的居民)。後來居住在南部沿海希洛斯城的被征服者不堪斯巴達人的壓迫而發動了起義。斯巴達人將起義者鎮壓下去之後,將他們變為奴隸,稱之為希洛人。公元前8世紀中葉,由於斯巴達人本身社會分化加劇和人口增加,為了解決土地不足,斯巴達人一方面向外殖民,另一方面侵入美塞尼亞,史稱第一次美塞尼亞戰爭(約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720年)。結果,斯巴達人佔領了整個美塞尼亞,把其居民也變成希洛人。把侵佔的土地在斯巴達人與皮里阿西人之間分配,斯巴達人分得平原的土地,皮里阿西人分得山區土地。約公元前640年至公元前620年,美塞尼亞人不堪奴役與壓迫舉行起義(史稱第二次美塞尼亞戰爭),雖然給斯巴達人以沉重打擊,最後還是失敗了。
斯巴達的征服的過程,正是國家逐漸形成的過程。原來已經解體的氏族制度,在征服過程中解體得更加迅速了,結果斯巴達人的部落管理機構轉化為鎮壓被征服者的暴力機關。到公元前7世紀,斯巴達國家的基本體制大致上已經形成。按古代希臘人的傳說,斯巴達社會和政治體制的確立出之於來庫古的改革。
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
斯巴達社會分為3個等級:
①斯巴達人。城邦中的全權公民,完全靠剝削奴隸勞動生活,最盛時約有9000戶。斯巴達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種軍事性質的所謂「平等者公社」,成為斯巴達國家的統治階層。
②「邊民」,一譯「庇里阿西」。被征服的邊區城市的居民,約有 3萬戶。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權,但是沒有斯巴達城邦的公民權。主要務農,也有的從事工商業。
③黑勞士。屬於斯巴達城邦所有的農業奴隸(見黑勞士制度)。
為了鎮壓人數眾多而又反抗性很強的黑勞士奴隸,斯巴達城邦規定了嚴格的公民軍事訓練制度。公民的孩子出生後,經體格檢查合格才許收養。男孩 7歲就要離開家庭,編入兒童連隊,受初步的組織紀律訓練;12歲以後要受嚴格的軍事和體育訓練。男子成年結婚以後,平時必須生活在軍營中,參加聚餐和操練,直到60歲才可退伍。
斯巴達是奴隸主貴族專政的國家。它的國家機構由國王、公民大會、長老會議和監察官組成。國王有二人,分別由兩個家族世襲,平時,主持國家祭祀和處理涉及家族法的案件。戰時,一個國王外出領兵作戰,權力較大。公民大會由年滿30歲的斯巴達男子組成。實際作用不大,對長老會議的提議無權討論,只有表決權,表決時以呼喊聲的高低決定,聲高即表示通過。長老會議成員和監察官由公民大會選出,選舉方式也是以呼喊聲的高低來對候選人表示意見。長老會議是最高權力機關,成員共30人,除去兩個國王外,其餘28人都是年逾60的貴族。任職終身,如有缺額,仍須從年逾60的貴族中補選。一切國家大事先由長老會議討論決定,然後交公民大會通過。如不能通過,長老有權宣布休會。長老會議又是最高司法機關,一切民法案件、刑事案件和國事案件都由它來審理。監察官共有五人,由公民大會一年一選,年滿30歲的公民皆可當選。他們的職責是監督國王,審理國王不法行為,監察公民生活和鎮壓希洛人的反抗。從公元前5世紀,他們的權力不斷加大,代替國王取得了主持長老會議和公民大會的權力,原歸長老會議審理民法案件的權力也落到了他們手中。
對希洛人的殘酷鎮壓是國家首要和經常的任務。每年監察官上任,首先舉行對希洛人的「宣戰」儀式,然後派遣斯巴達青年到希洛人住地,對希洛人進行集體的搜捕和屠殺。這種屠殺制度,名叫「克里普特」,意為秘密勤務。為了維持一支強大的鎮壓希洛人的軍事力量,斯巴達國家在斯巴達人中實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制度。在斯巴達,嬰兒剛出生,就需長老檢查,健壯者撫養,體弱而畸形者丟棄。男童自7歲起即集中起來受嚴酷鍛煉,18歲至20歲須受軍事教育並參加屠殺希洛人的活動。他們從20歲起正式成為軍人,30歲結婚。絕大多數時間住在軍營里,出操、參加公餐,直至60歲退伍。婦女也從事體育鍛煉,目的在於生育出健壯的後代。
公元前6世紀中葉以後的斯巴達
公元前6世紀中葉起,斯巴達逐步與伯羅奔尼撒半島大多數城邦組成伯羅奔尼撒同盟,成為希臘一個城邦集團的領袖。憑借這個同盟,斯巴達經常干涉雅典等邦內政。公元前 5世紀初,它沒有派兵支援小亞細亞希臘城邦反對波斯的起義。公元前480和前479年,斯巴達人在波希戰爭中曾任希臘諸邦盟軍統帥,與雅典等邦聯合反對波斯的侵略。此後,隨著提洛同盟的建立和雅典勢力的增長,斯巴達與雅典的矛盾日趨尖銳。公元前 464年大地震後,黑勞士乘機起義,為了挽救危局,斯巴達一度求助於雅典。公元前404年,在波斯的幫助下,斯巴達打敗雅典,成為延續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勝利者和全希臘的霸主。它的暴虐統治很快引起各城邦的不滿和反抗。公元前4~前3世紀與雅典、忒拜、科林斯長期角逐,漸失優勢。斯巴達公民內部貧富分化加速,失去土地和公民權者日增,「平等者公社」趨於瓦解,公民兵日益削弱。公元前371年斯巴達入侵希臘城邦忒拜,大敗,國王戰死。隨後美塞尼亞獨立,伯羅奔尼撒同盟解體。公元前 3世紀後期,斯巴達的社會矛盾尤為激烈,亞基斯四世和克萊奧梅涅斯三世改革相繼以失敗告終。公元前 192年,斯巴達僭主納比斯被殺,斯巴達被迫加入阿哈伊亞同盟,實際失去了獨立。羅馬帝國征服伯羅奔尼撒半島後,公元396年斯巴達城為哥特人所毀。繼而拜占庭入,以荷馬史詩中的拉凱達伊蒙稱此地。
現為希臘南部城市。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埃夫羅塔斯河右岸。人口1.4萬(1981)。是尤羅萊姆平原的工農業中心,水果、穀物、橄欖油、葡萄酒等貿易甚盛。
波希戰爭
斯巴達人的驍勇善戰可以由波希戰爭里得見。
在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以其本國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臘各其它城邦的聯軍,在溫泉關抵擋了數量上遠遠超過他們的波斯軍隊,長達三天,使得波斯軍隊在頭兩天不得寸進,並且死傷慘重。但在第三天,一個希臘當地的居民背叛希臘陣營,帶領波斯軍隊沿著山區的小徑繞到希臘聯軍的後方,見此列奧尼達解散了希臘聯軍,留下300名斯巴達精兵與700名底比斯志願軍殿後。
在經過一番激烈廝殺後,殿後的志願軍全軍覆滅,但成功阻慢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所統率的大軍前進,結果最後希臘戰勝了波斯,斯巴達人應記一功。
有關300士兵戰勝波斯大軍的歷史,華納電影公司在2007年將有關歷史改編拍成了電影《300》。不過為了顧及電影效果的關系,和史實會有出入,包括人物造型等。
爭霸希臘
波斯戰爭後,斯巴達為了與雅典爭奪霸權,因此統率其主導的伯羅奔尼撒聯盟與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進行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這場戰爭從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前404年,其中雙方幾度停火,最後斯巴達獲勝。但雙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結果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後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其後再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從此走向衰亡。
斯巴達城的遺址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斯巴達恢復了獨立的地位,但其衰亡已不可逆轉。雖然克里昂米尼三世在位時,曾嘗試進行改革,一度使斯巴達重現生機,但在公元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統率的斯巴達軍隊在塞拉西亞戰役敗給了亞該亞同盟和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三世的聯軍,克里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達從此走向衰亡。最後在公元前192年,斯巴達被亞該亞同盟並吞,而亞該亞同盟不久亦為羅馬共和國所滅,斯巴達淪為羅馬共和國的領土,從此不再以獨立城邦的姿態出現。
雅典與斯巴達
在古希臘200多個城邦中,雅典和斯巴達是最具有實力的。在當時,雅典是民主、進步、文學繁榮的城邦。而斯巴達卻是保守、專制的。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斯巴達的貴族寡頭政策處於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在經濟上,雙方也在為爭奪礦產、奴隸而發生沖突,爭端不斷升級。最後,爆發了這場希臘大部分城邦都捲入的戰役——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撒同盟
斯巴達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實行對外擴張。公元前590年,斯巴達進攻提吉亞,經過30年戰爭,提吉亞終於被迫成為斯巴達的「盟邦」。如遇戰爭,提吉亞必須向斯巴達提供兵力參戰。公元前546年斯巴達進攻亞哥斯,奪取了塞里亞提斯平原,迫使亞哥斯放棄了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的霸權。從此在斯巴達武力威脅下,除亞哥斯、阿卡地亞北部和阿卡亞以外,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各邦都接受了斯巴達的領導,組成了伯羅奔尼撒同盟,其中包括科林斯、西息溫和麥加拉。
這個同盟被希臘人稱為「斯巴達人及其同盟者」,充分表明了斯巴達在這個組織中的霸主地位。同盟規定斯巴達有權召集會議,其決議雖須經大多數入盟國同意後始能生效,但實際上由斯巴達操縱一切。同盟還規定對外作戰時,各邦必須提供一定兵力和軍費,由斯巴達指揮。伯羅奔尼撒同盟是斯巴達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種形式,憑借這個同盟,斯巴達常常干預希臘各邦的內政,充當了維護希臘貴族政治的堡壘。
網路應用
網路中流行著"我整個人都斯巴達了",實為CCTV有個記者在拍暴風來的時間,對著鏡頭在狂風暴雨中大喊,我覺得整個人快要崩潰了。
後來,這個鏡頭給PS,把頭改成斯巴達,說出"我整個人快斯巴達啦~ "
我整個人快斯巴達啦是抓狂,崩潰的意思。
8. 什麼是斯巴達式教育
斯巴達教育
培養武士的斯巴達教育
斯巴達的教育以培養兇悍的軍士著稱於世。
斯巴達是公元前8世紀左右建立的古希臘奴隸制最大城邦國之一,位
於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南。為了鎮壓奴隸的反抗和異邦的侵襲,斯巴達把每
個城邦變成了一個大軍營,每一個斯巴達人都將通過長期嚴格的軍事體育
訓練而成為士兵。
斯巴達人在嬰兒時就要接受生命的考驗,父母用烈酒為他擦洗,然後
還要讓長老檢查他們的體質是否健康。凡是經受不住考驗或被長老認為是
虛弱的就被拋在棄嬰場。七歲的男孩進入國家的教練所,從此他們就要經
受心魄和筋骨的磨煉,以形成堅韌、勇猛、凶頑、殘暴、機警和服從的品
質。訓練的主要形式是格鬥。天剛發白,身著破爛長襯衣、骨瘦如柴的孩
子們便開始在圍著圓柱的競技場上搏鬥。即使一方被打倒在地,傷口流著
血,另一方也不可手軟。被打倒的如果能夠不顧一切,頑強抵抗,堅持到
底,也被認為是強者。而哀叫和討饒則被認為是莫大恥辱。在一旁指導的
隊長和老人千方百計地挑動孩子把訓練變成你死我活的廝殺。
還有一種方法,是專門考驗兒童忍耐力的。任何一個兒童每年都必須
經受一次嚴厲的鞭笞,只有那些咬緊牙關,面無懼色的人才成為合格者。
訓練所里的生活制度非常地嚴酷,孩子們一年四季光頭赤足,只穿一件單
衣,白天吃的是不足以飽腹的飯菜,晚上睡的是粗糙的蘆席墊。能忍受或
能採取搶盜方式謀生者都會受到獎勵。除了軍事體育訓練之外,音樂和舞
蹈也是斯巴達人的教育方式。他們認為音樂可以陶冶敬神尚武的情操,舞
蹈可以訓練和協調身體活動的節奏。還要經常接受奴隸主的道德教育,文
化知識不被重視。
18歲的青年將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青年軍訓團至少要組織一次軍
事「演習」,即在夜間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包圍、毆打和肆意殘殺奴隸,
以鍛煉性格和本領。20歲以後的青年要常年戍邊習武,30歲時才能結
束教育和訓練,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和公民。
斯巴達對女子也採取同樣的軍事和體育訓練方式,如競走、擲鐵餅、
投標槍、格鬥等等。對女子來說,這樣的訓練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因
為身體強壯的女子結婚後才能生育出健壯的孩子。因此,斯巴達的婦女也
具有堅毅的性格。有位斯巴達的母親在兒子即將出征的時候,送給他一個
盾牌,叮囑道:「拿住它,否則就躺在上面!」鼓勵兒子英勇作戰,決不
要貪生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