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北方身體素質差異
如果你是北方人
你是否經常精神倦怠 ,昏昏欲睡
在寒冬里四肢不溫、關節疼痛?
如果你是南方人
你是否經常口渴咽干、心煩失眠
在長夏里不欲飲食、頭身困重?
(夏季的最後一個月為長夏)
當你出現以上症狀時
或許以為這是某些疾病的先兆
但是
這可能只是南北方人體質偏性的一種表現
(此篇並非老中醫廣告)
」
地貌差異、氣候水土、
飲食習慣、生活勞逸、社會因素等
不同的環境自然會引起不同的體質偏性
總體來說
北方人多身材高大
肌肉發達,腠理緊實
骨骼相對來說較粗壯
多給人以粗獷豪放、壯實灑脫之感
天性多好動外向
陽虛體質佔比高於南方
而南方人多皮膚薄嫩
平均身高比北方人要低
手指細長,骨骼相對細小
多給人以溫文爾雅、細膩精緻之感
天性多好靜內斂
陰虛體質佔比高於北方
從地貌來看
北方多平原,草場廣布
故畜牧業較發達
人喜食肉蛋奶等高蛋白、
高熱量食物來抵抗嚴寒
在漫長的冬日裡
較少的活動和高熱量食物的攝入
為身體發育儲備了大量的營養
加之人們喜歡運動
所以多肌肉發達,骨骼粗壯
南方多山水,森林茂密
動植物種類眾多
人喜食果蔬之類多於肉蛋之品
飲食也較精緻,少食而多餐
加之人們多喜愛游泳劃船等水上運動
故而身材多瘦小
不似北方之強壯高大
但靈活性勝於北方
從氣候來看
《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10月 圖片編輯/王彤
北方氣候寒冷乾燥
故北方人腠理多緊實
皮膚分泌汗液較少
從而減少散熱以維持體溫
南方氣候高溫多雨
故南方人皮膚較薄
腠理開疏,皮膚分泌汗液較多
從而增強散熱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
北方由於氣候寒冷
寒性收引凝滯,寒邪傷陽
再加上大量的肉類攝入
容易引起痰濕內生
痰濕為陰邪,又閉阻陽氣
而且北方人多性耿直易急躁,脾氣火爆
正應了《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所論之「壯火食氣」
故而陽虛體質相對較多
南方由於氣候炎熱,火主炎上發散
導致汗液大量丟失,使陰液受損
又氣候潮濕,影響脾胃運化
人喜用砂仁、豆蔻等芳香之品調味
以促進食慾
但辛香溫燥之品,亦會劫傷陰液
故而導致陰液更虧
而且南方經濟普遍較北方發達
夜生活較為豐富,故而入睡相對較晚
夜不能寐而陰不得養
從而導致陰虛體質相對較多
中醫體質學說
不僅是辨證論治的指導原則
同樣也是食療養生的理論依據
《黃帝內經》提出了五花八門的體質分類法
判斷標准包括形貌、
性格、處事方法等等
你的身體屬陰屬陽?
在木、火、土、金、水五形中偏向哪一類?
《中華遺產》2017年1月 繪圖/陳泓宋
《內經》根據陰陽五行學說
將人的體質分為
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類型
五型又分別包括五種亞型
一共二十五種體質
種種體質都在
膚色、外貌、心理、性格、行為方式
等方面各有特點
|
水形之人
膚色偏黑,面部不平
寬臉,大腹,小肩,小手足
性格特點:
少敬畏之心,善於欺詐
人格卑下,容易遭人殺死
適應能力:
耐秋冬不耐春夏
春夏季節易受溫熱生病
金形之人
膚色偏白,方臉
小頭,小肩背,小腹
小手足,精瘦
性格特點:
清廉,爽快急躁
堅強悍勇,處事果斷
適應能力:
耐秋冬不耐春夏
春夏季節易受溫熱生病
土形之人
面貌似上古的黃帝
膚色偏黃,圓臉,大頭
肩背寬厚,大腹,小手足
美腿,身材勻稱性格特點:
心氣安定,樂於助人
不喜歡趨炎附勢適應能力:
耐秋冬不耐春夏
春夏季節容易受濕熱生病
木形之人
膚色偏青,小頭,長面
大肩背,直身,小手足性格特點:
有才,少力氣,勞心多憂適應能力:
耐春夏不耐秋冬
秋冬季節易受寒生病
火形之人
膚色偏赤,小頭,臉尖瘦
手足小,背脊寬闊肌肉豐滿性格特點:
愛美,仗義輕財
心急,多慮,不能長壽,容易暴死適應能力:
耐春夏
秋冬季節容易受寒涼生病
除了陰陽二十五種人之外
《黃帝內經》還提出了許多有趣的體質分類
《內經·靈樞·通天》根據人體陰陽的盛衰
將人分為太陰之人、少陰之人、
陰陽和平之人、少陽之人、
太陽之人五種類型
在生理、外貌、心理上各具特色
陰陽相生相剋是宇宙萬物最基本的法則
這種「五態之人」的分類法
體現了中庸的精神和過猶不及的道理
⑵ 形成陸地環境地域差異規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熱量和水分
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三種:
1、緯度地帶性,呈南北更替,由於版熱量變化引起,權在低、高緯區比較明顯。
2、經度地帶性,呈東北更替,由於水分變化引起,在中緯區比較明顯。
3、垂直地帶性,由地面向高空方向垂直變化,由於熱量、水分的共同變化引起,在相對高差大的山區比較明顯。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⑶ 一個初二生物題,關於環境改變體質特徵的
我認為選A,
膚色不同,不能說是自然選擇吧?那種膚色絕對不是自然選擇的
而,食物不回同肯定不對
所以,生存環答境不同可以造成膚色不同,如非洲及一些熱帶國家,他們那裡終年炎熱乾旱,皮膚就被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色素沉澱,而變成黑色膚色。還有黃種人和白種人,雖然沒有很差異的環境,但是,或多或少也是生存環境不同的結果,你自己想想吧?
我覺得是選A,另外,再好好看看書上的正文。
⑷ 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和地域差異是什麼
環境污染,過度開采自然資源以及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分配等人為因素
地震、台風、洪水等自然災害都會產生環境問題~
⑸ 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主要表現在什麼方面上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取決於
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主要表現在各地理環境組成要素及其組合上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取決於不同地域物質、能量分布的不同狀況。
⑹ 地理環境差異性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1、 從總體來看全球范圍的地理環境有什麼特徵?不同的區域又有什麼特徵?
從總體來看,全球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具有整體性。不同的區域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
2、 全球性的地域差異主要是哪兩種?由此產生的地域差異最明顯的標志是什麼?
全球性的地域差異主要是溫度帶分異和海陸分異。
由此產生的地域差異最明顯的標志是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具有明顯的規律性。
3、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布規律的形成原因是什麼?形成基礎是什麼?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布規律的形成原因是太陽輻射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地表景觀和自然帶由赤道向兩極分異。
形成基礎是熱量。
4、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差異在分布上有什麼規律?在地球上是如何反映出來的?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差異沿著緯度方向變化由赤道到兩極的更替。
在低緯的熱帶雨林帶、高緯的苔原帶和針葉林帶橫穿整個大陸地帶,在中緯的一定范圍內的各自然帶形成東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帶
5、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布規律的形成原因是什麼?形成基礎是?地球上最典型的地區在哪裡?如何分異?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布規律的形成原因是降水由沿海向內陸遞減,自然帶從沿海向內陸分異。形成基礎是水分變化。
這種變化在中緯謀區表現較為明顯,自然景觀呈現出溫帶森林帶、溫帶草原帶和溫帶荒漠帶的有規律變化。
6、 山地垂直地域分布規律的形成原因是什麼?分異規律與哪些因素有關?
山地垂直地域分布規律的形成原因是海撥差異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遞變,自然帶從山麓到山頂分異。分異的基礎是水熱狀況。
分異規律與緯度、高度等因素有關。緯度越低垂直分異明顯,高度越高垂直分異明顯
⑺ 地域環境對人體的影響求解
除時令氣候外,地域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體的生命活動。我國幅員遼闊,北方多乾燥寒冷,南方多濕潤溫暖。如地域環境突然改變,則一般人在開始時多感到不太舒適,以後才會慢慢調節適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水土不服」的現象。
地域環境的不同,對疾病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有些地方病或「水土病」的發生,就與地域環境密切相關。由於中醫強調「人與自然」休戚相關的整體觀念,故對病證的辨識也常結合人體的外在環境,諸如地勢高下、五方域區、氣象寒溫等因素加以綜合分析。如《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就總結了我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域的人民的一般生理、病證特點和治療法則,提出了東方之域,魚鹽之地,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為癱瘍,其治宜砭石;西方砂石之地,其民華實而脂肥,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葯(為作用強烈的葯物,非真正有毒的葯);北方為閉藏之域,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熨(一種溫熱的治療方法);南方陽光充足,其民多皮膚緻密而色紅,病證多痙攣麻痹,其治宜針刺;中央地平多濕,其民食物較雜,其病多痿弱發寒熱,其治宜多用按摩氣功。這些根據地域環境習慣影響人體素質而鑒識病證的經驗總結,對某一具體病人來說,雖難免例外,但其所體現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卻是非常重要且富於醫學實踐指導意義的。
現代醫學對某些疾病的診斷,也常重視地理環境等因素。如某些缺碘地區,居民易患甲狀腺腫(大脖子病);某些湖沼地帶因適於釘螺繁殖而易使人得血吸蟲病;其它如我國北方的「大骨節病」,冰封地帶的「雪盲」,山林多蚊區的「血絲蟲病」、「瘧疾」,熱帶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等,多富有明顯的地方病特徵並受特定環境的影響。
以上事例說明,疾病的發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與四時氣候、地域環境和個人體質(包括生活習慣)都有關系。所以,中醫在診治疾病時,常考慮不同季節、不同地區和不同病人體質等特點分別對待,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這就是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也就是說,治病不僅要看到病人的整體,還要看到人與自然環境不可分割的整體關系。故中醫認為,診治疾病如不依據天時氣候,不掌握地理環境等特點,則常導致失誤而加重病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就指出:「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如治外感發熱,在氣候溫熱時就宜用辛涼葯來解除體表之熱;而在陰雨太過時,則宜用芳香葯以驅化濕濁的病氣。如一九五五年大陸石家莊的B型腦炎流行時,因病證偏於暑溫,故當時用清熱生津的白虎湯收到滿意的冶療效果;而當一九五六年北京氣候多雨正流行此病時,因病證偏於濕熱,故再用白虎湯無效而改用清熱化濕的三仁湯加減,又收到療效。這說明人體的生理和疾病現象,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中醫的這種通過長期醫學實踐的理論概括是值得重視的。
當然,在開展疾病的防冶工作中,人們不僅要適應自然,更要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相對而言,中醫在這方面的經驗累積是缺乏的,從而反映在理論闡述上也不足夠。人所共知,人們只有適應自然、利用自然並進而改造自然,才能最終戰勝疾病,相反,如果不掌握自然規律而破壞自然,則將受到大自然的無情懲罰。
⑻ 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誤會、文化差異、地域環境、年齡差距、地位差異、背景差異、性別差異、體質差異、性格
人和人不一樣是一件非常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人事物之間矛盾的產生專是必然性的,(宇宙萬有屬,都是以排斥其他同類而又不得不相互依存這種性質矛盾的存在著),人有思想,人有智慧,西方的哲學家說,假設真有一個上帝存在,上帝賦予人類的這個本能,就是替上帝,管理這個世間。所以,人事物之間的矛盾雖然是必然性,但是如果運用智慧,就可以化解,更談不上惡化的。樓主可以我國傳統文化,道家經典,專門教導世人立身處世的哲學《道德經》《南華經》還是儒家思想等等。
呵呵,你後面這一段,我有點疑惑了,我認為只要是人,有人類的感情,就算是理智到極點人,也不可能無動於衷吧?否則,我對這個人,表示懷疑是否具有人的屬性?
⑼ 地域差異所產生的性格不同是什麼效應
域性格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因地域環境、人文和經濟發展不同,人的性格也會出現較大差異的現象。但性格並不是靜止的,而是變化的,發展的,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⑽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1.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就是「稟賦」。包括遺傳和胎兒在母體里的發育營養狀況。父母的體質特徵通過遺傳,使後代具有類似父母的個體特點,是先天因素的一個方面,所以說,十月懷胎對小孩子將來的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體質方面。
人類由於先天遺傳的作用,男女性別不僅形成各自不同的解剖結構和體質類型,而且在生理特性方面,也會顯示出各自不同的特點。一般說,男子性多剛悍,女子性多柔弱,男子以氣為重,女子以血為先。《靈樞·五音五味》提出:「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的論點,正是對婦女的體質特點作了概括說明。
3.年齡因素
俗話說「一歲年紀,一歲人」,說明人體的結構、功能與代謝的變化同年齡有關,從而形成體質的差異。《靈樞·營衛生會》指出:「老壯不同氣」,就是說年齡不同對體質有一定影響。
4.精神因素
人的精神狀態,由於能影響臟腑氣血的功能活動,所以也可以改變體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里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就是指情志異常變化傷及內在臟腑。
5.地理環境因素
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其形態結構,氣化功能在適應客觀環境的過程中會逐漸發生變異。《素問·五常政大論》就指出:「必明天道地理」,對於了解「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以及「人之形氣」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地理環境不同,則氣候、物產、飲食、生活習慣等等,也多有不同,所以《素問·異法方宜論》在論證不同區域有不同的體質,不同的多發病和不同的治療方法的時候,特別強調了不同地區的水土、氣候、以及飲食、居住等生活習慣,對體質形成的重大影響,說明地理環境對體質的變異,既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又是極其復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