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脾腎陽虛
脾腎陽虛,中醫證候名。多由於體質虛弱而感受寒邪較重,或久病耗損脾腎之陽氣,或久瀉不止,損傷脾腎之陽,或其他臟腑的虧虛,累及脾腎兩臟等引起。脾虛陽氣不足,多引起大腸功能失調,表現為或腹瀉,或便秘。吸收不良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常出現或伴有此症。脾腎陽虛常見於虛勞、泄瀉、痢疾、水腫、鼓脹、腎風,以及西醫的慢性腸胃炎、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
脾腎陽虛證以脾腎陽虛、陰寒內盛為特徵。主要臨床表現有:
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軟,腹中冷痛。
2.久瀉久痢,五更泄瀉,下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體浮腫,甚則腹脹如鼓;或見小便頻數,余瀝不盡,或夜尿頻多。
4.舌淡胖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
5.脈沉細無力。
脾腎陽虛證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脾腎久病,耗氣傷陽。
2.久瀉久痢,損傷腎陽,脾腎兩傷。
3.水邪久踞,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陽。
4.脾陽久虛,不能充養腎陽。
以上原因均可導致脾腎陽氣俱傷,形成脾腎陽虛證。脾腎陽虛證的病因病機多由脾、腎久病耗氣傷陽,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導致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陽,或脾陽久虛不能充養腎陽,終則脾腎陽氣俱傷而成。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須藉助腎陽的溫煦,腎臟精氣亦有賴於水谷精微的不斷補充與化生。脾與腎,後天與先天是相互資生、相互影響的。《醫宗必讀·虛勞》:「……脾腎者,水為萬物之元,土為萬物之母,兩臟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則腎愈安也。腎兼水火,腎安則水不挾肝上泛而凌土濕,火能益土運行而化精微,故腎安則脾愈安也。」
2. 怎麼樣調理脾虛虛寒體質
脾虛怎麼調理
1、注意保暖
老中醫告訴我們,身體中出現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於沒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特別是現在春寒料峭的時候,脾胃虛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瀉的患者最好在肚臍的地方進行有效的保暖。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飲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薑茶。
2、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積極向上、輕松樂觀的情緒可以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暢通、神志清楚,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或促使疾病痊癒。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當人的精神愉快時,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指揮作用加強,人體內進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調整,保持著旺盛的新陳代謝。如果你能堅持做到上面這幾項,那麼恭喜你,你的脾胃功能就會不斷改善,脾胃虛弱也能夠逐漸好轉和痊癒。中葯建議平時也可以喝德甫的甞胃寳茶健脾和胃,疏肝理氣。
3、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氣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的促進腸胃蠕動,提高身體的消化能力和營養的攝取能力。同時也能夠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排除身體毒素。
脾胃虛弱怎麼調理,可以在每天睡覺之前按摩腹部,這樣有助於脾胃的順利運行,這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4、科學飲食
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定時、定量的吃飯,並且要做到葷素搭配、粗細搭配,不能夠出現偏食、挑食的現象。出了主食之外,還應該適當的增加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的社區,這樣有利於消化能力的提高
日常生活中,少吃一些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例如大蒜、油炸食物、辣椒、膨化食品等等,同時生冷食物也要少吃一些,因為這些食物都是比較難消化。
3. 體質虛寒的人是什麼樣的
病情分析: 虛寒體質是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靜等特點的體型類型。體質特徵為:形體適中或偏胖,但較弱,容易疲勞;面色偏白而欠華;食量較小,消化功能一般;平時畏寒喜熱,或體溫偏低;唇舌偏白偏淡,脈多遲緩;性格內向,喜靜少動;精力偏弱,動作遲緩,反應較慢,性慾偏弱。容易生病。
4. 體質是虛寒,脾腎陽虛,又有肝火,怎麼改善
補陽,不要吃太陰的食物,還有太冷的食物。
5. 脾腎陽虛體質的表現
就是怕冷!凍不得,吃不得涼食物,四肢不溫。桂附地黃丸、桂附理中丸。
6. 脾胃虛寒,脾腎陽虛如何治療
香砂養胃丸顧名思義,就是養胃的,尤其是有氣脹的人。
補中益氣丸是用於補益專脾氣,一般用於脾屬運化失司,不能分清辨濁,你的大便要是要是稀,那就說明消化不好,用補中益氣丸挺好的。另外也可以用於內臟下垂。高血壓的人慎用。
附子理中丸是用於脾胃虛寒,用於溫暖脾的,一般你可以配合參苓白術散或者補中益氣丸用。
健脾丸嘛,就是用來消化食脹的。
歸脾丸是養血安神,可以養心脾兩臟。
保和丸用來治食滯胃脘,一切東西吃下去導致的食脹都可以消化。和健脾丸不同的是,健脾丸多了補的作用,可以攻補兼施。
參苓白術散是益氣健脾,滲濕止瀉的。是挺好的補益脾的方劑。
脾虛寒的人一般容易大便稀,吃下去的東西都不會消化,長期下去就會沒精神,愛困,氣血不足,推薦用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丸或者補中益氣丸。
嗯哼
腎陽虛推薦用腎氣丸。
7. 冬季收藏:脾腎陽虛腎精不足虛寒體質的人如何進補
冬季收藏:脾腎陽虛腎精不足虛寒體質的人如何進補??老中醫
8. 脾腎虛寒就是脾腎陽虛嗎
中醫理論
中
寒症
多與
陽虛
有關,但脾腎
虛寒
有可能是脾腎
氣虛
、脾腎
陰虛
、
脾腎陽虛
等症所表現出的寒症表現,所以說但脾腎虛寒與脾腎陽虛不完全一致。
9. 脾胃虛寒與脾腎陽虛有什麼不一樣的啊
1、定義不同
脾胃虛寒指脾胃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包括脾陽虛和胃陽虛。
脾腎陽虛是體質虛弱而引起的寒邪侵入,或者久病纏身導致的脾腎陽氣不足。
2、引發原因不同
脾胃虛寒多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
脾腎陽虛多由於體質虛弱而感受寒邪較重,或久病耗損脾腎之陽氣,或久瀉不止,損傷脾腎之陽,或其他臟腑的虧虛,累及脾腎兩臟等引起。
3、表現症狀不同
脾陽虛證可見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
脾腎陽虛表現為或腹瀉,或便秘。吸收不良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常出現或伴有此症。脾腎陽虛常見於虛勞、泄瀉、痢疾、水腫、鼓脹、腎風,以及西醫的慢性腸胃炎、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
4、治療方法不同
脾胃虛寒治療原則採用溫中健脾,代表方劑為理中湯。但在中醫不少書籍中,人們常常將小建中湯證、理中湯證、香砂六君子湯證、香砂養胃丸證統稱為脾胃虛寒(中焦虛寒)證。
脾腎陽虛治療原則:溫補脾腎。代表方劑:真武湯、附子理中湯。常用中葯:附子、白芍、白術、乾薑、茯苓、桂枝、黨參、炙甘草等。
拓展資料:
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
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
中醫學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的,它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通過對現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內在機理。
因此,中醫學這一獨特的理論體系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臟象、經絡、運氣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10. 請問:脾胃虛寒,脾腎陽虛的體質可以吃制
病情分析:你好,根據你咨詢情況來看可能是脾胃虛弱有影響引起的。可醫生面診後確診。
指導意見:首烏粉是沒有作用的。可用理中丸加健脾丸調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