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班《如何提高幼兒身心免疫力》的教案
1.母乳喂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的機會。
2.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在自然分娩中產道收縮,擠壓胎兒,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有利於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出生後,母親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通過撫觸活動了寶寶的肌肉,使緊縮的肌肉得到舒展,促使屈肌和伸肌得到平衡。撫觸緩解寶寶腹脹、便秘,讓寶寶胃口大開,吃奶量逐漸增加,呼吸變得更平穩,促進血液循環,刺激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和應激能力,使寶寶少生病。如何進行嬰兒撫觸呢?據專家介紹,家長在給寶寶進行撫觸按摩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技術准備:嬰兒撫觸共分為頭、胸腹、背部和四肢四大部分,撫觸者可以牢記「眉頭下巴額兩邊,寶寶微笑到永遠;胸部交叉又循環,腹部順勢輕柔按;捏擠搓滾小胖手,摸摸掌心提指尖;背上分分又合合,媽媽爸爸愛滿滿」的口訣。
物資准備:嬰兒撫觸的物資准備很簡單,家長只需准備一塊干凈柔軟的棉墊,給寶寶穿上舒適透氣的小衣服,撫觸者洗凈雙手,再加塗些按摩油就可以了。
心理准備:這一步很關鍵。撫觸者在撫觸過程中要面帶微笑,向寶寶傳達自己的愛意,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並且撫觸還要做到「每天堅持十五分鍾」,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意義就不大了。
3.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新生兒時期雖然從母體繼承來了免疫球蛋白提供了一些抗體,但對於許多傳染病仍是一個高度的易感者。預防接種是抵抗病菌的有效方法,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禦傳染性疾病而採取的積極措施,可以通過早期有效的預防接種來防止對新生兒危害最大的傳染病的發生,如結核病、乙型肝炎等,父母們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4.規律的生活習慣——讓生物鍾有節奏地轉動
父母足夠耐心地對待孩子,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規律。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帶寶寶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玩一玩,對身體大有益處。對於1、2歲的寶寶可以試著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
每天早晨在同一時間(比如早晨6點~7點之間)叫醒寶寶。起床後,讓寶寶感受早晨的陽光。幫助寶寶認識「早晨」。對於無論如何都起不來的寶寶,可以在起床前一點點地調亮房間的光線。
進行早晨的「儀式」,如洗臉、換衣服等。關鍵要養成習慣。
晴朗的日子裡,在午前或午後可以適量地安排戶外散步。不方便散步時,可以在陽台或庭院曬曬太陽。幫助寶寶認識「白天」。白天盡量安排活潑一些的游戲,夜晚則盡量安排安靜的游戲。
晚飯盡量在晚上7點半之前完畢。夜晚睡覺時關閉不必要的電器,使寢室保持黑暗安靜。
進行睡覺前的「儀式」,如換睡衣、刷牙、講故事、聊天等。養成睡覺前的這些習慣,幫助寶寶認識「夜晚」。每天盡量在同一時間進入寢室。
5.均衡飲食,合理營養——提升防禦功能
新生兒期表現為高營養需求,有限的消化代謝功能,因此,對營養既要求足夠量來保證生長發育的需要,又不能過量喂養,以免造成新生兒胃腸道的過重負擔,要適當掌握合理營養對增強體質和抵抗力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細胞和抗體的主要成分,一旦蛋白質缺乏則會造成免疫機能下降。魚、肉、蛋、奶等這些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讓寶寶的肌肉、骨骼、皮膚得到良好的發育。
維生素C能刺激身體製造干擾素,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可增加抗體,清除病毒和細菌,從而增強免疫力。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鮮棗、獼猴桃、西紅柿、橘子、青椒等新鮮蔬菜、水果。隨著寶寶的長大,及時添加橘、柚、檸檬、番茄和綠葉蔬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維生素C極易溶於水,具有很強的還原性,故很不穩定。菜餚加熱煮沸時間過長或放置過久,蔬菜被剁、切、擠壓後均會有所損失。缺乏維生素C的嬰兒可用維生素C丸溶於水加糖口服。
其它如-胡蘿卜素及營養素中的葉酸、維生素B12、煙鹼酸、泛酸、鐵、鋅和酶等也都與免疫能力有關。
6.不要吃得過飽——避免脾胃負擔過重
嬰幼兒臟腑嬌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雖然發育旺盛,對營養物質需要迫切,但是,脾胃運動消化功能相對不足。若吃得過飽,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容易發生積食、腹痛,導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寶寶吃得太多,除了會造成肥胖症之外,還會傷害大腦。
7.多喝白開水——保濕清毒潤腸胃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上幼兒園、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瓶,渴了隨時喝。注意,要喝白開水,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
8.不必過於干凈——形成免疫記憶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干凈,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並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平時只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達到清潔的目的,並不需要天天使用消毒液。
9.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
雖然過分抗菌、干凈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
讓寶寶學會保護自己的牙齒
讓寶寶懂得飯前便後要洗手
讓寶寶愛上洗澡
10.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鍛煉免疫系統
當感染不是很嚴重時,盡量不要用抗生素,而是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統得到鍛煉。這樣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敵人」時,已經訓練過的免疫細胞便會產生出有針對性的免疫力,從而保護身體安全。
11.良好家庭氛圍——激發免疫活力
良好的情緒可激發免疫系統的活力,從而起到充分地保護機體的作用。寶寶在憂傷、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影響下,神經內分泌功能可發生紊亂,直接影響機體生理機能,同時,會產生大量的有害健康的物質(有人稱之為有害激素或內分泌毒素)。父母為寶寶創建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讓寶寶有一個愉快的身心,也可以幫助寶寶免疫力保持良好狀態。
Ⅱ 幼兒園體質能教案怎麼寫
小班體智能教案: 【設計意圖】 小班階段幼兒的平衡能力還較弱,平衡板是發展此項運動能力的一種很有效的體育器械,
幼兒園,體智能,教案
。小班的孩子喜歡新鮮有趣的活動,本設計根據幼兒這一特點,在培養幼兒平衡能力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孩子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活動目標】 1.在體育活動中能自主活動,大膽探索平衡板的多種新玩法,發展平衡能力及爬、走等基本技能。 2.探索平衡板和球結合的多種玩法,提高動作的靈巧性、協調性,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愉快。 【活動准備】 平衡板、球各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准備活動 以故事形式引導幼兒做准備運動。 教師:春天來了,小燕子飛來了(上肢運動——兩臂在體側上下擺動),多開心。 飛到樹林裏,許多小樹被春姑娘吹得擺呀擺的(體轉——身體左右、前後轉動),真帶勁。 小燕子飛到公園裏,看到許多小朋友在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真好玩(下蹲運動),有趣極了。 小燕子飛到動物園裏,看到許多大象,大象的鼻子長又長(腹背運動——身體前屈學長鼻子大象走) 像老爺爺拄著拐杖往前行。小燕子飛到幼稚園裏,看到許多小朋友在玩皮球(跳躍運動),它們也學著跳上跳下。 小燕子還看到爺爺奶奶在做運動(捶捶背、敲敲腿、拍拍屁股),輕松輕松。 准備活動可視具體情況重復一次。 二、基本部分 1.探索平衡板的多種新玩法。 (1)幼兒自主探索。 (2)教師小結,請個別幼兒介紹、示範自己的新玩法。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做了嘗試,老師看到有很多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種新的玩法,現在,誰來告訴大家你剛剛是怎麼玩的? 讓我們一起來學學這些新的玩法,好嗎?(請幼兒介紹、示範自己的玩法,教師及時給予鼓勵。) (3)幼兒用新玩法玩游戲(游戲交換兩次)。 幼兒自由分成三組玩: ①站在兩張平衡板上走(兩張合拼增加寬度再接長)。 ②在平衡板的反面上走(平衡板反面有弧型,增加了難度)。 ③在平衡板的反面上爬。 2.探索平衡板和球結合的多種玩法。 (1)幼兒自主探索。 師:皮球也想玩了,我們也請它跟我們一起玩好嗎?請你們每人拿一個球和板,想想這兩種玩具可以怎麼玩。 (2)小結,請幼兒示範自己的玩法。 師:你們真聰明,還可以把球和平衡板當成朋友一起玩,想出那麼好玩的游戲。現在,請一個小老師上來示範一下(幼兒示範)。 (3)重點練習板上拋接球、板上運球、趴在板上推球。 ①板上拋接球:雙手抱球站在平衡板上,把球向上拋出,等球下落時馬上把球接住,
②板上運球:把平衡板一個接一個地連成小路,中間相距30厘米,幼兒抱球從平衡板上走過,把球投入筐中。 ③趴在板上推球:兩人一組,趴在平衡板上,相距一米左右進行推接球游戲。 三、結束部分 師:我們把球放在平衡板上,手扶住平衡板的兩邊不碰到球,把它們都送回家吧,好嗎?看誰的球一直都不會掉下來。 【設計總結】 孩子通過自由或結伴玩平衡板,充分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初步的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他們會兩三個人合作把平衡板反過來拼在一起,變成可以攀爬的樓梯;把兩張平衡板疊在一起,變成蹺蹺板; 把許多張拼起來,變成獨木橋……在加進球的環節中,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動作的靈巧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思維也更活躍了。
Ⅲ 怎樣科學鍛煉身體教案
經常運動不僅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提高人體的免役功能,有助於抵抗各種疾病的發生;同時運動本身又可以減輕焦慮程度、緩解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進行鍛煉的人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必須能夠從運動中取得樂趣,這樣既可以持之以恆,又能夠在鍛煉中增強自信,愉悅心情。
平時不經常鍛煉的人,一定要「循序漸進、因人而異」的鍛煉基本原則。所謂適當就是要合理掌握運動的方式和運動的強度。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鍛煉,要能夠從鍛煉中取得樂趣,否則就不容易作到持之以恆。騎自行車,快步走,慢跑,爬山,上下樓梯,做健身操,打球等等都能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質。
但是研究表明,運動過度不但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反而會損害人體的功能,包括降低人體的免役功能。所以掌握合適的鍛煉強度、避免過度疲勞是十分重要的。
那麼什麼是合適的運動強度?合適的運動強度就「中等強度」,既能達到鍛煉的目的,又不會過度疲勞。鍛煉強度都是鍛煉是否有效或者鍛煉是否會損害身體功能的關鍵所在。「適當」首先指的是活動的強度要符合每個人自己現有的素質水平。所以,我們特別強調運動時要「因人而異」。「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主要是指運動時的心率要達到個人的最大心率的70-75%以上。由此就產生了各種計算運動時心率的公式。計算運動時的脈搏是很難的事情,更談不上精確了。何況每個人的最大心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並且最大心率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根據我們的經驗,最切實用的掌握合適的運動強度的方法是用自己的感覺來衡量。因此我們推薦使用「自覺用力平分法」來控制運動強度。凡是體力活動,隨著活動強度的加大,人的感覺會從「很輕松」和「比較輕松」到「有點累」和「比較累」,進而達到「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