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對現行醫療衛生體制進行調整、改革、創新的一系列理論探索和實踐舉措。《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強化政府責任,嚴格監督管理,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指明了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原則和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醫葯衛生事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也曾經歷若干比較大的改革過程,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比如,針對衛生資源嚴重短缺導致的"看病難、住院難和手術難"問題,鼓勵多渠道籌資、多種形式辦醫,逐步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形式、多種渠道辦醫的新格局。醫療機構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明顯調動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使我國醫療服務規模、條件、水平和能力有了明顯改善,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大幅度增加,有效緩解了由於衛生資源短缺造成的"看病難、住院難、手術難"等突出矛盾。再比如,針對職工醫療保險基本由國家和企事業單位包攬的弊端,對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進行改革,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同時,逐步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初步形成我國醫療保障體系。
但是,醫葯衛生體制深層次的一些問題依然沒有根本解決,並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葯品生產流通秩序不規范,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葯費用快速上漲,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范圍小,保障水平較低,居民個人負擔過重,出現了新形勢下的"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目前,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模式也跨上了新的台階,健康需求快速增加,"無病早預防、有病早治療、防止傷病殘",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注、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群眾對改善醫葯衛生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一是緩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減輕群眾的疾病負擔,實現全體人民"病有所醫",維護群眾的健康權益;二是應對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和環境變化等,給醫葯衛生工作帶來的新挑戰;三是解決醫葯衛生領域長期以來形成和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推動醫葯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四是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在深刻總結以往衛生改革的基礎上,從國情出發,借鑒國際有益經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研究解決好建立什麼樣的制度、實現什麼樣的發展、發展的目的是什麼以及如何發展等重大問題,就是要明確目標,創新制度,解決深層次的、制約醫葯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結構性問題,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完成"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病有所醫"的重大歷史任務。
『貳』 為什麼中國醫療體質如此畸形
您是?(分數沒大夠上,還是因為生病的時候缺少照顧?)
因為這些學專生畢業後所從事的職業直接屬與人的身體接觸,性命攸關。你放心讓吊車尾的當醫生來給自己看病,那種不學無術,學業不精的人,只掌握三角貓技術,你敢讓他們在你身上拉個口子取點不必要的組織出來?
所以招收的學生必定不能多,因為要保證每個學生的質量,在教師數目保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擴招就是間接謀殺未來的病人。不夠用,是事實,但是學校的教育資源有限更是事實。
宏觀上來講,全世界都缺醫生,更缺護理人員;但是沒有哪個國家因為缺就濫招,只有先增加足夠的教育資源,特別是合格的教師,才能緩解這個問題。
微觀上來講,如果想讀這些大學,就要努力,怨天尤人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做醫生,但是絕對一輩子都會做病人。所以想做醫生之前,先站在自己是一個病人的角度想想,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醫生,你就知道如果自己要做醫生,該如何去做。
『叄』 談談你對醫療現狀的看法
一、醫療體制積弊太多。中國現行的醫療體制,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毛澤東就批評過,認為是老爺衛生部。那時醫療條件差,卻還沒有高昂的醫療費之憂。社會保障不足,醫院公益性質與市場性質不分,導致醫療費高漲,多軌制的不平等醫療待遇,導致低醫保群體對醫療體制的不滿。醫院為了生存,醫生的精力大部分用在了創收之上,醫院承包核算、科室分包核算,個人分解指標完成,醫務人員還有多少心思用在技術業務上,用在服務關心病患者上?
什麼樣的體制規范什麼樣的行為,體制再有問題,總要面對病患者,總要有人面對病患者,面對病患者的不是衛生局長是醫生。是醫生就要面對病患者,這是要正視的現實問題,迴避不了的。體制的固疾,使得看病難,看病貴,服務差,病人自然不滿,一旦出現醫療失誤,矛盾將激化,又沒有有效的調解裁決體系,導致中國特有的醫患血案。
在醫療服務關系中,在醫患矛盾博弈中,醫院絕對是強者,病人患者是弱者。醫患矛盾出現後,在靠行政方式或靠法律手段解決矛盾糾紛無望時,過激行為就會出現。既然沒人管,就只有靠自己,靠自己的實力,發泄不滿情緒。發生這樣的事情,雙方都是受害者。
二、醫院服務意識缺乏。患者就醫看醫生,掛號起就要不斷的排隊,健康人都受不了,何況病人。哈醫大一院事件的行凶者兩次到該醫院沒有結果,認為醫生不給他看病,隨即心生不滿。一老一少,兩個病人(患者爺爺患有癌症),一天三次進出兩家醫院大門,其狀不慘嗎?
許多時候,看一次病,在醫院被折騰一天還沒有結果,各種檢查讓你頭昏腦脹。碰到看急診,折騰一晚上,睡沒個睡處,坐沒個坐處,那難受勁,想想都知道。
網路上有帖稱,某往友和老公帶寶寶深夜看病,一次是因為拉肚子,一次是因為發燒,每次在醫院被折騰一晚上還找不到病因,且每次都被要求做全身檢查包括CT,「當時老公就差點和醫生打起來」。而寶寶發燒在美國看急診時,只配了退燒葯驗了口水。
醫院之間互相封閉,檢查結果相互排斥。重復檢查,重復治療,病人無奈。
醫院的「三率」:治癒率、周轉率、死亡率本是考核醫院的行政指標,卻被用來做為對付病患者的的手段,住院治療20天30天,重新辦理出入院手續,隨之又是一連串的檢查。還有就是拒絕推諉收治。
保定醫院是因執行「醫保費總額預付制」,醫保資金超額須由醫院自貼,職工醫保患者住院被拒收,要住就自費。
住院治療,許許多多應由醫院護士護理的工作,都轉由病人親屬或由病患者請來的護理工人代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些項目的收費每天出現在帳單上。
三、醫療水平被片面誇大。宣傳中過分誇大醫療的作用,對治療的過度期望導致失望與過度治療的後悔從而產生不滿。老實說,目前醫療技術可以延緩人的生命,並不能還你健康。走著近進來,抬著出去的眾多事例,讓病患者親屬不堪回首。
醫療行為不都是全能的,有事實表明,治癒葯物治療只佔1/3,手術治療佔1/3,自愈佔1/3,在治療過程中,許多患著有某種心理依賴,比如葯物依賴,吃過葯,即使是「假」葯,無效的葯,病也會很快好起來;醫生依賴,看過醫生,相信醫生,病也會很快好起來,醫生的話對這些病人至關重要,經常使用「善意的謊言」也是出於治病的目的。這一點,醫生們比患者們更清楚。
人體是有生命的有機體,一些損傷下可以自我修復,有些疾病可以自我治癒。不像無機體的機械設備零部件,一旦壞了,你不修理更換,它永遠是壞的。
四、社會轉型帶來的功利心理泛濫。這不僅僅是醫療行業,各行各業普遍存在敬業精神喪失,工作態度冷漠,麻木不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講服務,只講收益的現象,追求現實利益。我們的醫生,還有我們的公務員、我們的商人、我們的工程師、我們的教授,那一個行業不如此?只是醫護人員人員要更特殊一些,矛盾的雙方是面對面的,一對一的。
而對於患者來說,醫生態度差,語言生硬,加上醫生收紅包、開高價葯成了公開的「潛規則」,使患方容易產生不信任感,一旦在診療過程中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醫療糾紛。再加上有些醫療機構服務確實存在缺陷,醫療水平不高,操作不規范等,也經常造成嚴重後果。此外,醫患溝通不暢,醫方不尊重患方的知情權、選擇權,也是導致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醫生也有委屈,每天面對像自由市場一樣噪雜的醫院,有那來的好心情。
五、傳統人情味的顛覆。病患者就醫上門應是客的感覺全無。有的只是「求」,沒有好處不辦事,門難進,臉難看,病難治,醫院里充斥著衙門的作風。高額的醫療費,低劣的服務態度,沒有押金治不了病,押金不夠就停葯。醫生忙,病患者就不忙?全社會都在忙,就是忙不出來一個高一點的效率。
除了醫療行業,各種服務業都可以優惠,討價還價,可你敢和醫院、醫葯公司談價錢嗎?而在這背後醫院和葯商、醫生和葯販卻是在大搞「市場經濟」。
過去有坐診、出診之說。醫生上門,病家都待如上賓,病人看醫生也會受到尊重。現在,時代不同了,自然沒有出診上門之說,連詞語都變化了,不叫大夫叫醫生,不叫看醫生叫看病。
山寨產品在中國社會熱銷,醫療行業也不能免俗,假葯、假治療並不少見,看看醫葯單有多少憑空列出的檢查、醫療、用葯項目?
六、醫患矛盾得不到有效疏解。江西九江市湖口縣60歲的董水金,2008年其31歲的兒子董林波因為一起醫療事故成了「植物人」。2009年5月,他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追究當事醫院縣中醫院與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療事故責任。最先的九江市醫學會的鑒定結果為,相關醫院的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後江西省醫學會的結論是該病例屬於一級乙等醫療事故,但醫方承擔次要責任。最後,中華醫學會鑒定認定此事故為一級乙等醫療事故,兩家醫院應當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董水金從2008年7月董林波遭遇事故,到2010年8月判決,其間經過了兩年多的糾葛。後醫院又提起上訴,過程艱辛而復雜。
事實上,相當比例的醫療事故糾紛後面,當事人都有類似的遭遇。醫療事故鑒定機構的公信力缺失,是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醫鑒的利益結合體,使得醫患關系經常由普通矛盾走向深化乃至極端。
醫方和患者在地位上並不對等,醫學會的鑒定專家都是從各個醫院的成員,醫療系統鑒定傾向性可想而知。這一方面確實引發了許多鑒定上的明顯不公。另一方面結果不利患者,也會自然地懷疑鑒定公正性。因而只要鑒定機構與其成員不能做到第三方中立,這種公信力就很難確立起來,屁股決定腦袋。
醫療糾紛以及事故認定的專業性較強,法官也難獨立判決,只能依賴於醫療鑒定。醫療鑒定結果不權威,法院判決也難讓人信服。
相當比例的醫患糾紛最後都走了司法程序。然而社會公平的最後底線也屢屢被打破。取證難,耗時長,最後要麼不了了之,要麼走上極端。如2011年9月北京同仁醫院發生的患者王寶洺砍殺喉科主任醫師徐文事件,2008年7月王寶洺就選擇了訴訟的方式來解決此事,從2008年8月第一次開庭審理起, 3年多結不了案,使得他一提起官司就暴躁發怒,最後釀成了悲劇。董水金在打贏官司後,還要求追究當事醫生刑事責任。他說2011年6月22日立案,但直到現在沒有任何結果,「我找了主管局長,打了很多電話,他們一拖再拖」。
醫患矛盾加劇,也讓醫院醫生防範心理加強,在治理中也會更加消極,導致惡性循環。東莞市政府發文,為醫院配備警用器械防範病患者突發事件,可成千上萬的患者與成百上千的醫生混雜在一起,你如何防範?是否像銀行一樣,在病人患者與醫生之間架起鋼柵欄?
醫患矛盾,不是一句「加快醫療衛生改革」的口號就能解決的。
『肆』 2017年我國的醫療現狀是什麼樣的
眼下,各行各業都掀起了智能化信息化的浪潮,醫療行業也不例外,如今我國醫療行業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醫療資源的效用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如何通過機器、人工智慧以及互聯網的優勢來幫助醫生解決難題,成為了如今智慧醫療的建設難點。
據前瞻研究院《中國智慧醫療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的分析,當下我國智慧醫療行業中,各個環節均處於發展初期。另外,總體來看,我國智慧醫療行業的短板還是十分明顯的。例如醫院流程的信息化、慢病的智慧化管理、智能化的醫養結合、以及醫療互聯網+等,都是具有較大投資確定性的方向。
『伍』 如何解決國內醫療現狀
國內醫療的現狀不是說有什麼方法就能解決的,本身中國這個體量就大,而且這醫療機構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的,必須迎出現一種自上而下的改變,平時的建議沒有任何用處。
『陸』 我國醫療體制改革面臨的困境問題
據調查,有90%以上的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狀況不滿(特別是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但我覺得對這個問題需要深入分析,根據大家調查和分析,普遍是對醫療衛生「現狀」不滿意。但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從體制角度分析,主要對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對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一直延續到今天的種種弊端的問題。
具體分為四個小點:
(1)城鄉分割。長期以來,由於發展階段的制約,中國存在著嚴重的「二元結構」問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僵化的體制進一步加劇了這個矛盾。
(2)城鄉公共醫療體系不健全。在傳統發展思路影響下,單純重視GDP的增長,對衛生事業相當漠視,因此導致公共醫療衛生體系不健全。
(3)超標等級制。有人說,現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造成衛生資源分配的不公平,懷念傳統體制下的所謂「公平」局面。
(4)公立醫院多數效率低下、浪費嚴重、服務態度不佳。從微觀看,長期以來,相當多的一二級和三級醫院處於低效和虧損狀態;就整個社會來說,由於醫療衛生體制缺乏激勵與約束機制,形成「養懶人」的局面。
第二,對當前黨內和社會上的腐敗勢力滲透到醫療衛生領域所形成的腐敗風氣的問題。
第三,對經濟改革中的利益失衡和醫療衛生改革中的某些偏差問題。
第四,對改革中一些新的正當的舉措實施的問題。
『柒』 目前中國的醫療現狀是「三高一低」
你指的是身體健康方面嗎?糖尿病的三高一低是:吃得多、喝的多、尿的多、體重降低。飲食不合理的是: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
『捌』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行業當前現狀及未來趨勢發展預測報告201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前瞻與商業模式創新分析報告》顯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隨著時代的發展將逐漸變為世界老齡化大國,醫療、養老等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加快醫療體系改革、健全養老制度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緊迫任務。然而隨著醫患關系的不斷緊張以及矛盾的不斷升級,醫療體系問題已逐漸上升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大問題,從各類流血沖突事件的不斷發生就可以看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行醫療體系改革已刻不容緩。
目前我國各大醫院實行的基本上是「以葯養醫」制度,醫生的工資由職稱工資加葯物、化驗提成組成。這也就意味著一個醫生想要取得高工資必須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提高技術職稱,二是為病人多開葯物或化驗單。然而技術職稱的提升是十分困難的,從一個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師,別看只去掉一個「副」字,其中的難度卻十分巨大,不但需要年限經驗的支撐更需要一定規格或突破性的論文做前提。相比之下,為病人多開葯物或化驗單就簡單的多了,於是各種葯物和化驗多開多用早已司空見慣,也成為了這個行業的公開秘密。
「以葯養醫」制度從事實來看是一個非常失敗的制度,首先它促使醫生不鑽研醫術而鑽研怎麼多開葯物,使得整體醫療水平遲滯不前;其次造成醫療財力的大量不必要流失,多開葯物也就意味著多花錢,不論是給政府還是給患者本人都造成了不小的財力損失;再次導致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患者捧著一大把葯對醫生的醫術和醫德越來越來質疑,從而導致患者的信心不足和有所猜忌,如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沖突升級在所難免。醫患關系緊張到今天這個地步,可以說「以葯養醫」是「功不可沒」。最後,葯物濫用會導致國民免疫力水平整體下降,還會造成細菌、病毒耐葯性的增強和變異,目前我國光因抗生素濫用就導致每年800億醫療經費的增長,同時還造成約8萬人因不良反應而死亡。
「以葯養醫」制度已被實踐證明了它的弊端和不足,既無科學性又無發展性,應早日廢除。然而除去「以葯養醫」建立什麼制度好呢?也許「以醫養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醫養醫」與「以葯養醫」不同的是將「葯」換成了「醫」,醫生的工資由職稱工資加診療費組成,不再從葯物和化驗中收取任何提成。目前醫生的診療費很少,平常醫生2元,專家不過7元,可以大幅提高這部分診療費,將此財政由醫院和醫生進行比例分配。「以醫養醫」具有以下幾個優勢:首先可以促使醫生鑽研醫術,提高醫療水平。醫生想要取得高收入就必須有更多的患者提供診療費,這就是促使他們為提高醫療水平而努力,不然你病看的不好別人就不來找你。其次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財力流失,因為醫生不再從葯物或化驗中提成,所以他也就沒必要給患者多開葯物或化驗,從而可以減輕政府和患者的財力負擔。再次對於當前的醫患關系可以起到緩和作用,醫生為了患者的病情而努力,患者也會心存感激,醫患關系也就可以回歸到相扶相依的正常局面。最後,因為醫生工資結構的調整,從而促使其不再給患者亂開葯,進而我國葯物濫用的局面也會得到有效控制。
醫務人員的工資結構雖然只是整個醫療體系中的一點,但卻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整個問題的核心。國家建立醫療體系的最終目的無非是想讓民眾享受越來越好的醫療條件,保障國民的健康,而具體實施這個目標的正是千千萬萬的醫務工作者,所以他們的工資結構也就成了整個問題的重中之重。醫療體系改革必須首先從這一點入手,作為重點來調整,只有如此才能將整個體系的問題打通激活。「以葯養醫」與「以醫養醫」的優劣對比性不要僅僅停留在議案和爭論上,應立即劃出一塊「試驗田」來,用事實來說明「以醫養醫」的優越性。
此外,我國醫療體系目前還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體制的僵化和缺乏活力。全國各大醫療機構大都是國立的,有規模有條件的私營醫院很少,這就形成了醫療壟斷,很難再激發自身活力。之前對於養老問題我們說要千方百計的引入多軌養老機制,同樣對於比養老有著更多需求的醫療,更要千方百計的引入多軌醫療。要打開國門,打破公立醫療的壟斷實行市場經濟,允許國外資本進入醫療行業,激發行業活力。只有活力提高了,創新和服務才能上的去,成本也會隨之降低,這樣老百姓才能享受到更好更低廉的醫療服務,進而促進整個醫療體系的長遠發展。
目前中國醫療體系的現況以及醫患矛盾的不斷增長,都在時刻提醒著我們醫療改革的緊迫性,當醫務工作者和患者雙方都叫苦的時候,則不是哪一方出了問題,而是體制出了問題。現在醫患雙方的對立情緒很高,因醫療問題出現的各種犯罪行為時有發生,此矛盾已上升躋身至社會矛盾之列。如果不能得到切實的解決,將會成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絆腳石。而要解決就要大膽的改革和創新,不能拘於本位主義和狹隘眼光,在從根本上規劃的同時要引入多渠道並行發展,只有如此才能使醫療體系發揮出它應有的功效,更好的為國民健康服務,為國家富強提供保障。
『玖』 國內醫療狀況現在怎麼樣
國內醫療現狀怎麼樣?非常不錯呀,還是值得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