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質舞蹈 > 荷蘭國民體質監測

荷蘭國民體質監測

發布時間:2021-02-24 18:12:04

Ⅰ 國民體質測定都有哪11項

國民體質測定共有11項:身高、體重、握力、縱跳、俯卧撐、仰卧起坐、坐位體前屈、閉眼單腳站立、肺活量、台階測試。

具體的體質測試指標意義如下:

(一)形態指標

1. 身高

測試意義:仰卧起坐主要反映受試者腰腹部肌群力量。

拓展資料

體質是指人體的質量,它是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身體素質的綜合特徵,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體質檢測與一般意義上的醫療體檢不同。體質檢測不是為人們檢查和診斷疾病;體質檢測的目的在於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身體素質狀況總體結果和總體的評價,為組織鍛煉人員開展體育運動提供科學的依據。

Ⅱ 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總結

湖南省2009年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在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及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認真研究、精心設計、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制定了周密、嚴謹、可行的實施方案,全面、細致的部署了監測網路的建立、監測人員的培訓、經費籌措等具體工作,積極動員、宣傳發動廣大群眾涌躍參加國民體質監測,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
一、加強領導,成立機構,明確監測工作任務
開展體質監測工作是體育行政部門的重要職責和任務,也是群眾體育的一項重點工作,必須把它擺在突出的位置,因此,我局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加強領導,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從嚴監督。2008年蘭州會議後,我局按照總局的要求,快速部署,制定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局領導為組長,有關職能部門和科研所領導為成員的國民體質監測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科學、嚴謹的監測工作方案,會同省教育廳、衛生廳、科技廳、民委、民政廳、財政廳、農業廳、統計局、總工會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2005年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的通知》(湘體群字[2008]92號),建立了由體育行政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共同組織實施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按照方案要求,長沙、株洲、張家界市為承擔國家監測樣本量任務單位,其他各市、州體育局根據自己的特點設定3個縣(區)為省監測樣本量任務單位,分別完成7200人樣本量,全省共計100800人。與此同時,全省各市、州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依據「打好基礎,系統建設,依法運行,形成制度」的指導思想,全面開展體質監測工作。
2009年3月27日,我局在湘潭市召開了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會議,全省14個市、州分管群體工作副局長、群體科長和省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的同志參加了會議。會上,各市、州體育局匯報了本地的監測工作情況並結合工作實際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探討,介紹了一些很好的經驗。如有的地方把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納入市、縣兩級體育部門目標管理責任制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層層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獎罰責任制;實行國民體質監測工作「一票否決制」等。同時,局領導在會上強調要樹立大局意識,以科學的態度開展工作,要認真、嚴格、規范,不允許出現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的行為;要牢固樹立「質量」意識,保質保量,正確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系。
二、營造監測工作氛圍,宣傳形式多種多樣
為了全面推進國民體質監測各項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知道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的重要意義,我們有針對性地採取了內容豐富多樣、直觀、科學的宣傳發動形式。長沙市全民健身計劃指導委員會和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以「積極、文明、和諧、健康」為主題,在賀龍體育中心共同主辦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國民體質監測啟動儀式」萬人健康展示活動,同時現場進行體質監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數百名群眾親臨測試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張家界市在啟動儀式當天,組織了10台彩車,1000多人的腰鼓隊上街宣傳,所到之處綵綢飛揚,鼓聲喧天,引來無數注視目光。電視台、日報社就此事作了多次報道,張家界政府大眾信息網也刊登了信息。株洲市印製了2萬份精美的宣傳資料,分發到大街小巷,廠礦鄉村,讓監測點的群眾了解、認識體質監測的重要性。同時,邀請了120多位優秀企業家座談,以講座和檢測的形式,讓他們親身感覺體質監測的好處,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動作用。
我省各市、州體育局先後以不同形式舉辦了體質監測啟動儀式,儀式現場人聲鼎沸,彩旗飄飄,宣傳橫幅耀眼奪目,廣大群眾笑逐顏開。真正營造了從城鎮到鄉村,從機關到廠礦,從社區到街道,從學校到幼兒園熱鬧非凡的體質監測工作氛圍,各監測點都製作隊旗,20面宣傳橫幅、標語及宣傳板畫80多幅,宣傳資料10萬份。
我們先後編輯了5期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簡報,把上級部門的工作精神,各地監測工作情況,工作中的經驗及問題,及時反饋給各級領導、各監測中心,一份小小的簡報起到了上傳下達,交流信息的橋梁作用,很受大家歡迎。
三、認真辦好各級培訓,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監測隊伍
在2000年體質監測工作的基礎上,近幾年我們每年都舉辦體質檢測培訓班,培養鍛煉了一支上千人的檢測隊伍,常年為群眾進行體質檢測,但是,2009年的體質監測從數量和質量上比去年都要求得更嚴,更規范,因此,加強監測隊伍建設刻不容緩。3月28日,我省在株洲市舉辦了全省國民體質監測工作人員培訓班,160多名來自全省群體戰線和部分廠礦院校的學員參加培訓。培訓班以國家體質監測工作手冊為教材,採用理論講授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要求每位學員不僅要學懂理論知識,更要掌握實際操作方法,把理論知識融匯於監測工作中去。授課老師全部採用電化教學,表述和示範清晰明了,形式豐富多彩,敘述生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江崇民老師親臨培訓班授課,對我省體質監測工作給予了重要指導。在省級培訓的基礎上,各市(州)、縣(監測站)也先後培訓了自己的監測隊伍,全部按照測試指標、測試儀器、測試人員三固定的原則,做到人員穩定、專業結構合理。為了保持測試隊的良好形象,所有的測試隊都配發了隊服和胸牌,在測試時一律掛牌上崗,做到了態度認真,要求嚴格,操作規范,杜絕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的行為。省、市、縣三級共舉辦培訓班20次,培訓監測人員860人。
四、積極籌措工作經費,高質量地完成監測任務
為了解決監測工作中的經費問題,2009年我局從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了80多萬元專項經費,用於監測工作中的人員培訓、購置器材、數據登錄書的印製和統計運算與分析研究。購買了33套總局指定的監測器材和10套國民體質測定標准評定軟體,印製了10萬份登錄書發給全省14個市、州和各監測中心(站),使全省的監測工作和全國同步進行。同時,各市、州都拿出了一定數量的經費投入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如長沙、株洲、張家界,安排了15至20萬元的監測經費,其它市、州也都相應地安排了專項經費。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市州籌措監測經費272萬元(體育彩票公益金182萬、其他91萬)。
監測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測試階段,如何優質優量完成監測任務,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是檢驗我們監測工作是否優質的唯一標准。為此,我們的做法是:堅持「三早」「四聯動」。即:早宣傳、早組織、早發動;省、市、縣、鄉四級組織聯合運作的工作機制。具體做法是:1、把好問卷調查關。幼兒的問卷我們派聯系員提前將問卷表發給家長,耐心向家長解釋、說明填寫方法,請家長們積極配合我們做好工作。成年人問卷,我們每個測試點都安排3人負責詢問,協助測試對象填好調查表。農村測試時,部分老人及婦女由於文化水平不高,解釋能力有限,加之語言(方言)障礙,詢問填表很困難,我們的隊員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地逐項解釋,使每份表格都達到了要求。2、嚴格測試每項指標。測試工作嚴格按照測試指標,測試儀器、測試人員之固定的分工原則,每天的各項指標都有專人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找出原因,進行改進,直致符合要求。比如形態測試,我們要求必須有工作經驗的同志擔任,而且固定人員,防止因小的誤差而影響大樣本量的准確。
群體處和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的同志,不辭勞苦,多次深入監測工作一線,檢查指導監測工作,嚴把質量關,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中的誤差,使每一個樣本都能真實反映測試者的情況。為了使監測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9月6日我省召開了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會議,對前一階段全省各地的國民體質監測工作進行了小結,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和措施,要求各地主管監測工作的領導深入一線,抓好質量,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和科學性。會上肯定大家在這次監測工作中做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同時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和需改時的問題,要求各地再接再厲,以對事業負責,對廣大人民群眾負責的工作態度,堅決完成國家和省里下達的監測任務。我省監測工作在全省廠礦、社區、城鎮鄉村轟轟烈烈展開,40多個監測點,上千人的檢測隊員在三湘大地辛勤工作。各級領導、廣大群眾踴躍參加檢測,監測點人頭躦動,熱鬧非凡,人民群眾無不拍手稱快。一位參加完檢測的農民兄弟拿著評定報告興奮地說,這下我總算知道自己的體質狀況了,我們每天從事農業生產,總認為身體很好,沒想到我的心肺功能指標並不好。今後,我也要多參加體育鍛煉,參加鄉村組織的各項體育比賽。一位測試隊員在日記中深有感觸地寫道:金獎、銀獎不如群眾的誇獎,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只要真心為民服務,干好事、干實事,我們體育工作者也同樣會被廣大群眾裝在心中。走在小康路上的廣大群眾是多麼需要強健的身體,社會越發展,我們體育工作者的責任也就越大。
2005年10月,我們按時完成了總局布置的監測任務,及時將登錄書、監測數據整理歸類上報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各市(州)體育局的監測工作於年底全部完成,全省共完成12萬監測樣本。目前我省數據分析統計全部結束,正組織專家撰寫監測報告及分析研究論文,計劃年內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我省的國民體質狀況,出版《湖南省2009年國民體質監測報告》一書,同時,對在監測工作中做出顯著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召開表彰大會進行表彰。
五、問題和建議
(一)工作經費困難
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是一項取樣面廣、工作量大、耗時長且動用人力多的系統工程,需要有一定的經費保障,我們地方財政雖然給予支持,但畢竟有限,希望總局今後開展這項工作時,給予適當的專項經費,調動基層工作同志的積極性。
(二)農民、農村幼兒取樣困難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中、青年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大多是一些老、弱、幼、病、殘者,給取樣造成一定困難,其次,農村取樣耽誤農民工時,部分人不願參加。
(三)器材故障偏多,耐用性尚需提高
我省自購監測器材33套,加上總局配發的10套,共43套。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閉眼單腳站立、坐位體前屈測試儀容易死機、刻度不準確,皮脂厚度計使用次數多了彈簧松馳,影響測試准確性,另外,建議這套器材今後改進能裝電池,在偏遠山區或條件受到限制時,不用外接電源也能開展工作。

Ⅲ 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30秒坐站的注意事項

如果問體系制檢測30秒作戰的注意事項,絕對是靠自己的一些,可一些要求和他的操作方法來進行學習,他們注意事項

Ⅳ 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的介紹

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是政府舉辦的實施國民體質監測及從事群眾性體育研究的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下,以抽樣調查的方式,定期在全國范圍內對3至69周歲的中國公民的體質進行監測。內容包含身體形態、機能及素質等方面的測試、數據分析與研究。目的在於長期動態觀察和分析中國國民體質的狀況和變化規律,為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Ⅳ 國民體質監測的框架及指標

各項具體指標:
(一)形態指標:
1、身高:反映人體骨骼生長發育和人體縱向高度的主要形態指標。通過與體重、其它肢體長度及圍、寬度指標的比例關系,可以反映人體勻稱度和體型特點,此外在計算身體指數、評價體格特徵和相對運動能力也有較為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實際意義。
2、體重:體重是反映人體橫向生長及圍、寬、厚度及重量的整體指標。它不僅能反映人體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內臟器官的發育狀況和人體充實度,而且可以間接地反映人體營養狀況。體重過重,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肥胖,而過度肥胖,又是引發許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體重過輕,則可作為營養不良或患有疾病的重要特徵。因此,適宜的體重,對於成年人的健康和體質有重要的意義。
(二)機能指標:
1、肺活量:評價人體生長發育水平和體質狀況的一項常用機能指標。
2、台階試驗:評定心血管系統機能水平。
(三)體能指標
1、坐位體前屈:通過測試靜止狀態下軀干、腰、髖等關節可能達到的活動幅度,評價這些部位關節、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
2、握力:握力主要測試前臂及手部肌肉的力量。
3、背肌力:測試腰背部肌肉的最大伸展力。
4、縱跳:通過測試受試者的縱跳高度,反映下肢的彈跳力。
5、閉眼單腳站立
測試意義:主要是用於檢查人體平衡能力,也可以用於評價位置感覺、視覺和本體感覺之間的協調能力。
6、選擇反應時:評價受試者神經肌肉系統的反應和動作的綜合能力。
7、俯卧撐(男):間接評價受試者的肌肉持續工作能力。
8、一分鍾仰卧起坐(女):仰卧起坐主要反映受試者腰腹部肌群力量。

Ⅵ 各國國民的體質排名

我國和日本國民體質研究之比較

內容提要】對中、日兩國的體質研究狀況進行了比較,結果認為,兩國體質研究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對體質概念的理解、研究方向、指導思想和評價內容等方面;兩國對體質研究的相同點表現在:體質研究均隨各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而逐漸深入;研究對象均由學生開始,逐漸轉向全民,並建立了相應的鍛煉標准和健身計劃。據此,提出了發展我國體質研究的建議。
【關 鍵 詞】體質/研究/健康/評價/中國/日本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文化生活的豐富,各種文明病隨之而來,人類健康受到極大威脅,於是健康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體質作為衡量健康的重要內容,也必然受到關注。許多國家都想通過重視體質研究來解決國民健康問題。美、日等國在19世紀末就以學生體質測試率先開始了研究,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各國的體質研究均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和相同的發展趨勢,從體質的概念、體質評價的內容、體質測試指標的變更等到學校體育的改革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等都各有其特點,本文擬從日本體質研究的比較分析中得到一些啟迪,以完善我國的體質研究。
1 日、中體質研究狀況
1、1日本
日本是青少年兒童體質調研資料最全的國家,他們把體質稱為體力,並積累了1898年以來100多年的青少年兒童生長發育的全部資料,其研究突出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在此也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5年以前):戰前醞釀階段。日本在明治12年(1879年),就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身體活動能力的調查,檢測了身高、體重、胸圍、上臂圍、下肢圍、飲食量、肺活量、握力8項指標,以後又增加了力量(懸垂屈臂)及疾病狀況的檢查。1939年為戰爭所需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民體質測定,以期實現對外擴張政策。
第二階段(1945-1960年):戰後調整階段。日本戰敗後,為恢復國民健康,對其進行了「體力測定」,分別在1949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7年、1959年都曾以8~18歲男、女青少年為測定對象,進行了跑、跳、投、懸垂及靈活性的測定。
第三階段(1960年以後):快速發展與改革完善階段。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經濟的突飛猛進,使日本社會向著信息化、國際化、多樣化、老齡化方向發展,國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影響,而先進的科技水平和社會環境也為國民體力測定的研究和學校體育的變革提供了條件。於是,於1963年文部省在對6~9歲學生頒布了《小學低、中年級運動能力測驗實施要案》後,1964年開始為10~29歲的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短期大學、大學和勞動青年頒布了運動測驗實施要案。《要案》中規定,10~29歲的青少年必須進行「體力診斷測試」和「運動能力測試」。從1967年開始,對30~59歲壯年進行體力測定,並且更加註重國民體質測試的開放性,每年5~6月份在全國范圍內分別按各自《實施要案》對國民進行統一的體力測定,並由文部省提出年度的《體力、運動能力報告書》,以此公布全國體力測定的概況和結果。在施行多年後又於1999年進行了修改,施行了新的測試指標。新的測試指標與過去相比有3個方面的變化:1)減少了測定指標數量。如10~29歲年齡段的測定指標原來共有14項之多,新的測定指標在各個年齡段只規定5~8項;2)設置了各年齡組通用測定指標是:握力、仰卧起坐和坐位體前屈;3)重新劃分了年齡組,分為小學、中學、20~64歲、65~79歲共4段,加大了低年齡段的跨度。
1.2 中國
我國對國民體質的研究也非常重視,從政府頒布的法規和政策以及領導人的講話到國民體質測評工作的要求、規模等都能充分體現出來。本文也將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解放前):測試探索階段。在近代外國入侵的歷史背景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國民體質極度衰弱,從而倡導「強國強民,尚武救國」,並以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確立了重要地位為標志,我國許多學者對部分青少年兒童身體發育(主要是形態發育測量)做了調查。但是,由於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制約,測試樣本和指標都無法反映中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特點。因此,僅代表我國早期對體質研究的探索。
第二階段(1949-1978年):體質研究的醞釀階段。在這一階段,盡管有規模的體質測試有15次之多,共測試了40多萬學生,且學校體育也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根本任務,但此時並未對體質進行明確的界定,它所包含的內容也很模糊,並受當時社會、經濟及政治等因素的影響,或缺乏統一組織、統一方法與要求,或測試指標太少,或年齡段不齊等問題,材料難以進行比較,也無法得到代表中國人身體發育特點的綜合資料。第三階段(1979-2000年):規范化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經濟、社會狀況發生很大變化,相關部門和研究機構加強了對體質的研究,在1979年對全國16省(市)大規模體質測試的基礎上,於1985年、1991年和1995年由我國原國家體委、教育部和衛生部等部門聯合組織,對我國7~22歲學生進行了形態、素質、機能和健康20多項指標的大規模體質調研,同時,每年還進行小規模的抽樣測試,且從1979年以後,每5年就對其做大規模測試;1997年還對我國成年人第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體質調研;此後,2000年又進行了有史以來年齡最齊(3~69歲)的國民體質調研,並在測試中增加了問卷調查。從而加快了我國體質研究的發展,在研究論文的數量、質量、方法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果,並推動了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在學校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的基礎上,已開始試行《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評價的指標也從身體運動素質指標向健康素質指標過渡。這表明我國體質研究已進入一個新階段。

2 日本體質研究與中國體質研究的比較

2.1差異
2.1.1 對體質概念的理解的差異
日本和中國對體質的理解大致相同,均包括了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幾方面,僅在形式和提法上有所不同。日本認為體質是身體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綜合。身體因素指身體的體格、體型、體能和對外界環境刺激的反應能力和適應能力;而精神因素指某些心理因素,如意志、氣質、智力、判斷等。
中國則在1982年的泰安會議中對體質作了明確的界定,認為體質是指人體的質量,它是在遺傳性與獲得性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徵。
2.1.2 在科研方向和與社會的聯繫上的差異
日本有明確的科研方向,有嚴密的科研計劃、多渠道的課題來源,以及專門的學術機構,並通過這些機構和社會的緊密聯系,進行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和廣泛的學術交流,推動學科不斷發展。
我國體質研究在與醫學、生物、遺傳等學科的交叉研究方面,沒有充分發揮其優勢,不僅在研究范圍上有局限,而且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也顯單薄;在社會聯繫上,也顯得脫節,並且還沒有一個方便快捷的體質評價系統對社會體育參與者的體質進行測量和評價。這不僅使體質的科研工作力量顯得異常薄弱,而且無法保證體質評價與研究的質量。
2.1.3 在指導思想和目的性上的差異
日本的體質研究指導思想在學校體育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它將青少年體力測定作為中學體育課法定內容,在每年5、6月進行,倡導「快樂體育」和「生涯體育」,通過「生存潛力」和內在動機來喚醒和激發個體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使每個學生能要校期間掌握1種以上的體育鍛煉項目,養成自覺參與活動的習慣,從而實現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真正用強烈的自我鍛煉意識去倡導終身體育,通過體力測定來檢測鍛煉效果,以實現終身健康。
我國在這一點上不如日本,指導思想在具體實施中與目的不吻合。我國體質測試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其身心健康。在實踐中卻把重點放在測試的過程和結果上,僅著眼於大群體青少年兒童或國民體質的整體評價,而不涉及個體評價,甚至個體就不知道自己的測試成績,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而在學生達標測試中,又將運動素質成績的好壞與體質水平高低對等起來。實際上,運動素質成績好,並不一定體質好。這就不利於個體合理而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健康狀況,也不利於人們更新思想和樹立正確、合理的健康觀念。因此,我國在體質研究中,對個體測試結果的評價和激發個體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指導思想方面顯得不足。
2.1.4 在評價內容和評分方法上的差異
日本測試內容由體力診斷測試、運動能力測試兩部分組成。在評分方法上採用標准百分,可以反映出個體成績在集體中的位置,利於設計未來的鍛煉計劃。
美國,體質評價內容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與耐力、身體柔韌性、身體組成4方面,它隨人們對體質內涵的理解而經歷了由掌握運動的基本必備素質,逐漸擴大到身體健康所必需的機體適應能力的變化過程。在評分方法上,採用常摸標准和效標參考標准,能快速判斷被測個體某一指標的水平是否適宜,而且能判斷個體與他人的差距如何,並決定是否參加鍛煉等。這種評價方法有眾多可借鑒之處。
中國的體質評價內容在5次測試中沒有太大改變。主要分為4部分:形態、機能、素質、健康(健康指標始於1985年),心理評價內容在測試中未曾涉及,但有部分學者在其它研究中作過調研。在評分方面跟日本有相似之處,也採用百分位法進行評價,但未能建立適合中國人自身特點的健康標准。
2.1.5 在運用先進科研儀器、設備上的差異
以日本為例,體質研究是築波大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時,日本東京體育大學所屬體育科學研究所,是日本著名的科技中心,也把體質作為一個重要問題來研究,他們不僅有各學科的專用儀器,還有體力測定與分析的配套的綜合性測試儀器,許多儀器都與運算、顯示系統相連接,能及時得到運算和分析結果。我國儀器、設備相對落後。
2.2 相同性
2.2.1.各國對體質概念的研究都較晚,體質研究的內容隨著各國經濟、文化等條件的變化,才逐漸豐富起來,並逐步引起重視;衡量體質的指標經歷了由身體形態——素質與運動能力——兼顧機能——健康指標,最後逐漸趨於合理化的變化過程。
2.2.2.各國體質研究的目的均受當時的歷史、政治、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研究的結果也對國民健康、經濟發展和法規、政策的頒布起到重要作用,從而也設立了相應的鍛煉標准和健身計劃。
2.2.3.各國體質研究的對象均由學生開始,並且一直以來都受到重視,因此,對學生的體質研究都較為系統。但由於測試儀器、設備、方法的變化和學生是否發揮出真實成績等原因,在測試的可靠性和評分方法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爭議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對學生心理方面的研究都落後於生理方面的研究,對其體質某些指標下降的原因分析不足,對提高體質水平的途徑和方法的研究也不足。在學生體質發展趨勢上,各國的研究都呈現出相似的趨勢:學生耐力素質不同程度的下降,肥胖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2.4.各國體質研究的最終目的都轉向全民健康。目前,普遍認為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水平、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柔軟性是影響人體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也是影響人們學習和工作乃至提高未來生活質量的重要條件。現在,身體健康素質這一概念及其評價指標,包含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的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柔軟性等越來越多應用於各國的學生體質健康乃至全體人群的國民體質健康的評價之中。在體質研究中也增多了醫學指標的探討,想通過體質研究與健康研究緊密結合和加強與國際的聯系來改善各國國民健康。

3建議
3.1加強交叉學科的研究和國際間的合作,對各國的體質研究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體質研究在推動人類健康工程中的作用。

Ⅶ 體育運動和國民身體素質

國民體質乃世界三流 75%國民身體亞健康

國民體質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在心肺耐力、力量耐力、柔韌性和體成分(脂肪含量)等生理指標的一個均值。從2000年開始,國民體質監測每5年進行一次,2010年是第三次。盡管在競技體育方面我們是金牌大國,北京奧運會以及廣州亞運會,中國軍團都是金牌和獎牌第一大戶,但是我國的國民體質狀況卻不甚理想,國務院曾發表過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1.6億人患高血壓、1.6億人患高血脂,有2億人超重或肥胖,75%的國民處在亞健康狀態。

在2007年公布的一項世界國民體質排名中,荷蘭、丹麥和德國排在世界前三,韓國排在第24位,亞洲第一;日本排在第29位,亞洲第二;中國排在第32位,亞洲第三。

10年增長體重等於西方人30年 中國進入肥胖時代

2010年第三次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的國民體質再次下降,這從最能反映體質的肥胖和近視狀況就可見一斑。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近50%,城市男學生1/4為胖墩兒;青少年近視率從20%增長至31%。不僅僅是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超重與肥胖率同樣在持續增長。中國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群眾體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直言,「過去10年國人的體重幾乎等同於西方人在過去30年增長的體重。」

2011年,根據世界肥胖病發病率排行榜統計,中國排在全球第10名。2011年6月上海交大發布的研究數據表明中國人肥胖增長的速度已經全球第二,僅次於墨西哥。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季成葉教授更是表示中國已經進入肥胖時代。

青少年運動能力輸日韓 體育鍛煉時間嚴重不足

在影響生活方式的指標當中,運動健身是影響國民體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我國的國民體質尤其是青少年體質數十年下降關鍵在於運動不足。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因城市化的發展,我國60%以上學生的居住環境不具備進行體育運動的條件;在休息和節假日的空閑時間,學生最喜歡做的三件事是:上網聊天和游戲、聽音樂學唱歌和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30%;因家庭教養方式過於溺愛和嬌慣,我國74%的家長從來不帶孩子一起運動,近70%的學生放學回家後就不允許出去運動;當學生感到壓力大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減壓方式是上網、聽音樂、看電視以及和同學聊天,選擇打球跑步等體育運動的只有約32%。

相比之下,日本中小學生的運動量普遍多於中國學生,每天鍛煉2小時的日本學生有21.3%,中國學生僅為6.3%;每天鍛煉3小時的日本學生有21.3%,而中國學生僅為1.3%。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經對中日美三國初、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問卷調查顯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中國為8%,日本為65.4%,美國為62.8%;高中生中國為10.5%,日本為34.5%,美國為53.3%。

中國青少年缺乏鍛煉,日、韓的學生勤於鍛煉。當這三國的孩子在一起運動時,將發生什麼狀況呢?一項調查報告描述了去年我國一所學校中外學生的體質差異。以一次登山活動為例,以日、韓學生為主的國際部全體學生都順利到達山頂,中國學生中卻有20多人因體力不支中途返回。

Ⅷ 國民體質監測對於社會有什麼好處

國民體質監測對於社會,我覺得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有一定的好處

閱讀全文

與荷蘭國民體質監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