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里的上火西醫該如何解釋
中、西醫是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對於中醫癥候的「上火」,在西醫里還沒有相對應的解釋。內西醫的理論體容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的,它對於人體的認識和解釋,都有特定的物質基礎,例如發熱,它可以用體溫表實際測量出來,對於神經、血管、骨骼、肌肉、甚至心電、腦電、生化肝功等,都是可見、可測、可摸到的。而中醫的理論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之上的,缺乏足夠的物質基礎。它的診斷主要是望、聞、問、切這四診,之所以中西結合至今仍然是中西湊合,主要原因是沒有融合的基礎。
西醫沒有上火這個說法,也沒有內火的提法,用體溫表能測到就是發熱,測不到就不是發熱。
http://..com/question/7480308.html
② 西醫怎麼解釋肝火旺痰濕熱
肝火旺痰濕熱是中醫的說法,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規律、心情積郁導致。中醫有「肝主目」的說法,因此肝火旺盛常常表現為一些眼部症狀,如:視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紅、眼乾、耳鳴、易怒等,中醫一般用菊杞茶這類組方調治。
痰濕體質是中醫對人體體質的劃分,一共有九種體質。痰濕體質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人體肥胖、肌肉鬆軟,屬虛胖;屬於痰濕體質的人群經常會覺得喉嚨有痰、臉上油光滿面、大便粘連等症狀出現。痰濕體質的形成主要是飲食不規律、經常熬夜、運動量太少所致。要治療痰濕體質產生的疾病首先就要從體質調理入手。
③ 濕熱體質吃什麼葯調理 西醫有沒有什麼治療的葯物呢
體質這來一說法,是中醫提出的,這也是自中醫的高明之處,我們會發現,看中醫時,明明都是感冒,但醫生開的葯卻完全不同,所謂「同病異治」,原因與體質有一定的關系,些人濕熱體質,有些人陽虛體質,所以在開葯的同時,有些中醫會加上「針對」體質的幾味葯來使療效更好。而西醫在治療感冒時,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那幾種葯。簡單地說,就是:中醫看人給葯,西醫看病給葯。再說狠一點,就是西醫眼裡先是病,後是人,中醫眼裡先是人,後是病(這種說法,可能會讓西醫人不爽,見諒)。
中醫提出體質的說法,是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養生,所以說,體質基本上跟西醫沒有關系,或者說,沒有直接關系。西醫不重視體質,因此也不可能有西葯可以調理,更談不上治療。
藿香、佩蘭、蒼術、厚朴、砂仁、茯苓、豬苓、澤瀉、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皮、茵陳蒿、溪黃草。這些中葯都能祛濕燥濕。
推薦葯膳: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各15g,甘草9g,薏苡仁60g。薏苡仁加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煮20分鍾,再放入剩餘葯材煮10分鍾。
④ 濕熱體質的日常生活是什麼表現
一、濕熱體質的表現
濕熱體質的臨床表現多樣,有以黃疸為主,有以脘痞嘔惡為主,有以頭身困重為主,臨床表現多樣,涉及到常見西醫命名的疾病有消化性潰瘍、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慢性腹瀉、膽囊炎、膽石症、前列腺炎、尿路感染、腎炎、痛風、尿路結石、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高脂血症、宮頸炎、盆腔炎、帶狀皰疹、濕疹、痤瘡、黃褐斑、腫瘤、感冒等等。還有一些功能性疾病、心身疾病、亞健康狀態者。
二、濕熱體質的症狀
濕熱雖然為病多端,但主要表現有如下症狀:身熱不揚(測體溫有時很高,或午後身熱,或汗出而發熱不退)、口粘不渴、胸悶脘痞、頭重身困、納呆嘔惡、黃疸、尿黃與大便不爽、舌苔膩、脈多濡數等。
(4)濕熱體質西醫擴展閱讀
濕熱體質的原因:
(一)、嗜煙酒、常熬夜
日久會出現牙齒黑,舌苔黃膩,滿嘴口氣,身上味道也大。長期帶下色黃,下體異味很大,白帶多黃。
(二)、滋補不當
如吃很多銀耳、燕窩、冬蟲夏草、烏雞白鳳丸等,滋補不當,滋補過度會催生或者加重濕熱體質。
(三)、肝鬱氣滯
長期情緒壓抑,借酒澆愁。
(四)、環境
長期生活在濕熱環境,如廣東。亞健康狀態多見濕熱體質。
⑤ 濕熱體質怎麼辦
最近是否壓力較大,或者飲食比較油膩,多吃青菜,少吃油,和食鹽,痛感可能是風濕之類的,或婦科病,注意生物鍾,良好的作息規律,一些慢性病,基本上都是心情,飲食,睡眠決定的,建議您看看中醫,什麼慢性病,亞健康最好不要看西醫,關於乳房脹痛,最好看看西醫。還有,再好的葯,也抵不過好心情,健康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呵呵,O(∩_∩)O~祝您早日恢復健康!
⑥ 下焦濕熱看中醫好還是看西醫好
都說了下焦濕熱了,那顯然不可能看西醫了。西醫根本都沒有這個病症的。不版過現在很多中醫也在權學西醫的治病方式,套模版套公式,所謂的辯證治療對症下葯根本就沒了。現在看中醫,就是撞大運,撞到個好醫生,基本很快就能恢復,碰到二把刀的,就是這個方子那個方子挨個試,多花錢治不好病還折騰。
⑦ 如何判斷濕熱體質
有一類胖子,古人稱為「肉人」,我們稱為結實型的肥胖,與虛胖相反。他們性格急躁,動不動就發火。其實,這類胖子的急躁易怒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他們的體內有濕熱。 濕就是身體內的死水,死水與痰結合,就成了痰濕,死水與熱結合,就成了濕熱。農村的人都知道,麥收以後,農民會將麥稈砌成一垛一垛的,一陣雷雨過後,麥稈被淋濕了,這時你將手伸進麥垛內,就會感覺到裡面又潮、又濕、又熱,這種濕乎乎、熱乎乎的感覺就是濕熱。 濕熱蘊藏在麥垛內,時間一長,麥垛就會腐爛、發酵,農民用它來做肥料;濕熱蘊藏在人體內,排不出去,就會造成膽氣上溢,口苦口乾,急躁易怒。濕熱內阻,陽氣被遏,因此人總感覺身重睏倦。 感覺有一層油似的。除此之外,臉上還經常會長出一些痤瘡、粉刺,痤瘡很多情況是因為體內濕熱郁積,排不出去,最後在臉上激發出來,這也是我們平時說的痘痘。 看一個胖子有沒有濕熱,還應看他的飯量。濕熱型的人都食慾旺盛,很能吃,但能吃並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處於「胃強脾弱」的病理狀態。體內有濕熱會影 響到胃,胃有濕熱,中醫稱為「胃熱濕阻」,胃受熱之後,其功能就會亢進,這時人的飯量就會大增,動不動就會感到飢餓。然而,胃納過旺,就勢必加重脾運化的 負擔,脾有「運化水濕」的作用,脾的負擔過重容易造成「水濕內停」。所以,中醫又將這類胖子稱為「胃熱濕阻型肥胖」。 分辨濕熱型胖子,還要看舌。濕熱型胖子舌質偏紅舌,苔黃膩,體內的熱越盛,舌苔就越黃,就好像煮飯的時候火太大,飯就煮焦了,成了焦黃色的鍋巴,如果再不關火,鍋巴就會燒成了黑色。所以舌苔的顏色越深,證明你體內的濕熱越嚴重。 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大小便來判斷自己是否有濕熱,大便太乾燥或者太濕,都是體內濕熱的表現。如果身體里熱重於濕,則大便燥結;濕重於熱,則大便黏滯,小便短赤。濕熱體質的人,怕濕怕熱,對濕環境或氣溫偏高,尤其是夏末秋初濕熱交蒸氣候難以適應。 看一個胖子體內是否有濕熱,還應看他的眼睛,濕熱內蘊,熱灼血絡,這時人的兩眼內就會有紅赤的血絲,不痛不癢,西醫說這是免疫系統的反應。其實,這就是體內有濕熱的表現。 總的來說,面垢油光、長痘、舌苔黃膩、脾氣急躁、眼睛紅赤、大便太乾燥或者太濕都是濕熱型胖子的表現。 說到這個濕熱型的胖子,我想起曾經治療過的一個病人。記得是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我到農村去看望一個大學時的同學。在一次會議上,他說了幾句不合時宜的風 涼話,被趕往農村當了一名鄉村醫生。多少年不見,我們正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感慨良多。正說著話,一個農婦走了進來,說她家的孩子身體不舒服,想請我去瞧 一瞧。我不解地看了看她,又看了看我的同學,同學說:「是我讓她來的。這個孩子,我看了大半年了,總也看不好,我知道你來,昨天就告訴她了。」我們匆匆吃 完飯,去了農婦家。
⑧ 中醫濕氣重對應西醫如何解釋
等西醫把人體研究透了,歸納總結一下,會發現這不是中醫嘛,原來早就被研究透了,轉了一大圈,等於弄了個明白。
⑨ 濕熱吃西葯能好嗎
哎西醫不承認人的體質,給你西葯也是摸石頭過河那你當小白鼠
⑩ 中醫講的濕熱從西醫來講是炎症嗎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濕熱是濕邪化熱內蘊會煩熱,口苦,胸痞,黃疸,小便短赤,濕疹,要清熱燥濕,利水,利膽,可多吃細米,白蘿卜,馬蹄,白菜這些清熱利水的食物
而炎症的定義為具有血管系統的活體組織對損傷因子所發生的防禦反應為炎症,顯然,濕熱和炎症完全是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