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質舞蹈 > 哪些中醫體質易患中風

哪些中醫體質易患中風

發布時間:2021-02-24 08:57:33

1. 哪些人易患中風

中風是在一定病理基礎上發生的。因此,那些具備發生如下中風病理基礎和發生中風危險因素的人,較容易患中風:一、衰老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血管壁發生退行性改變,特別是動脈粥樣硬比,則是發生中風的潛在性病理基礎。 二、具有下列慢性疾病之一者 1.高血壓,中風患者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的佔60%~70%。 2.心臟病,臟病有直接促使腦中風發生和增加腦梗塞的危險。有心臟病(主要是冠心)者患缺血性中風要比一般人高5倍。 3.糖尿病,中風是糖尿病容易引起一種並發症。有糖尿病史者中風發生率比一般人高21倍。 4.血脂症,高血脂症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高血脂症者患缺血性中風要比一般人高2倍。 5.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以及由它繼發引起的阻塞性肺氣腫可以造成血氧症和血液流變學性質變比,從而使中風容易發生,此病患者中風可能比一般人高4倍。 6.頸椎病,患頸椎病時,可造成椎間孔狹窄。推動脈壓從而影響椎-基底動脈的血液供應,以致發生中風。 7.血液病,血液病是發生中風的病因之一。 三、有以下身體因素和嗜好者 1.直繫上代有中風病史者,患中風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2.5倍。 2.肥胖者患缺血性中風可能要比一般人高0.4倍。 3.脾氣急躁者、A型性格者患中風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3.5倍。 4.婦女多胎(生育4胎以上)者患缺血性中風危險性要比3胎或3胎以下高1倍。 5.喜歡吃肥肉者,患缺血性中風的危險性要比一般人高5倍. 6.吸煙量大、年長者患缺血性中風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2.5倍。 7.過量飲酒者尤其是飲烈性酒的人比飲酒少的人得高血壓、中風的機會要高3倍。 8.飲食偏咸者與攝入食鹽量正常者在引起中風時存在著顯著差異。

2. 中醫體質學說具體分的是哪幾種體質

中醫體質學說是以中醫理論為主導,研究各種體質類型的生理、病理特點,並以此分析疾病的反應狀態、病變的性質和發展趨向,指導預防和治療的學說。中醫學的各項學說中包含大量關於體質的理論,王琦等著的《中醫體質學說》把這些理論加以總結和發展,開始形成中醫學的體質學說。中醫體質學說提出:形成不同體質的因素有先天、年齡、性別、精神、生活條件及飲食、地理環境、疾病、體育鍛煉、社會因素等。體質因素與發病有很大的相關性,個體體質的特殊性,往往導致對某種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性質和病理過程,與患者的體質關系密切。疾病的演變往往取決於機體內部陰陽矛盾運動的傾向性,其中包括機體平素陰陽盛衰、陰陽動靜等情況和趨勢,由此而規定病勢發展和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八綱類型。根據中醫基本理論,結合臨床體質調查,提出了正常質、陽虛質、陰虛質、濕熱質、氣虛質、痰濕質、瘀血質等七種臨床體質分型設計。臨證必須注意素稟特點,年齡長幼、男女之別、生活條件、地區差異等體質因素,重視體質與治病求本的關系,認識體質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重要物質基礎,以及體質差異與針刺和葯物的耐受性、反應性的關系,體質與用葯宜忌的關系等。中醫體質學說還認為,探討體質的本質應與研究陰陽學說、臟腑經絡的實質相結合,與探討八綱和機體反應性的關系相結合。 中醫體質分類 平和質 (A型) 總體特徵: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勻稱健壯。 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心理特徵:性格隨和開朗。 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氣虛質 (B型) 總體特徵: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喜冒險。 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後康復緩慢。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 陽虛質 (C型)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 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陰虛質 (D型) 總體特徵: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偏瘦。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發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從熱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痰濕質 (E型) 總體特徵: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心理特徵: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於忍耐。 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濕熱質 (F型) 總體特徵: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心理特徵:容易心煩急躁。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血瘀質 (G型) 總體特徵: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胖瘦均見。 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點,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脈澀。 心理特徵:易煩,健忘。 發病傾向:易患症瘕及痛證、血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 氣郁質 (H型) 總體特徵: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鬱、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瘦者為多。 常見表現:神情抑鬱,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 發病傾向:易患臟躁、梅核氣、百合病及郁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特稟質 (I型) 總體特徵: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見表現: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徵;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 心理特徵: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 發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患哮喘、蕁麻疹、花粉症及葯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傳性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五軟(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解顱、胎驚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參考資料: http://www.yixue360.com/StaticPage/S230/1112141114581044.html

3. 哪些人容易患中風中風的症狀表現

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患者發病前可能會出現短暫性的肢體無力;版也可能在沒有症狀的前提權下突然發生腦梗塞然後出現一系列症狀,如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單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語不清、視物模糊、惡心嘔吐等。
出血性腦卒中:症狀突發,多在活動中起病,常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肢體癱瘓等。
典型症狀
缺血性腦卒中: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雙眼向一側凝視;單眼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意識障礙或抽搐等。
出血性腦卒中:頭痛、惡心、嘔吐、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肢體癱瘓等。

4. 哪些人易中風

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由於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並發症多的特點,所以醫學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預防中風的重要性已經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醫學家們正從各個方面探索中風的預防措施。

1、 高血壓是發生中風最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中風的一個中心環節,應有效地控制血壓,堅持長期服葯,並長期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 控制並減少短暫性腦血管缺血發作(即一過性偏肢麻木、無力或眩暈、復視、吞咽困難、走路不穩等症狀)是預防中風關鍵的一個環節。一旦小中風發作,須立即抓緊予以系統治療,就有可能避免發生完全性中風。

3、 重視中風的先兆徵象,如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時,就應採取治療措施,避免中風的發生。

4、 消除中風的誘發因素,如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應自我控制和避免。

5、 及時治療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滯血症、A性行為、肥胖病、頸椎病等。

6、 飲食要有合理結構,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製品、蔬菜和水果。應忌煙,少酒,每日飲酒不應超過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針對性地檢查血糖和血脂。

7、 堅持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能促進膽固醇分解從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並能解除精神緊張和疲勞。

8、 要注意心理預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做到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壓急劇升高,引發腦血管病。

中風患者在氣候變化時應當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不要用腦過度;平時外出時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頭系鞋帶等日常生活動作要緩慢;洗澡時間不宜太長;注意治療原發病,防止再發腦血管病。根據不同病因,堅持治療,定期復查必要的項目。為防止再發,以上注意事項均應予以足夠重視。

如果你擔心中風,就必須立刻做到下面四件事:

1.多吃蔬菜和水果 每天至少吃五種或更多,其中一定要有紅蘿卜才行。

每周吃五次或五次以上紅蘿卜的人,比每個月只吃一次或不到一次紅蘿卜的人,要少68%罹患中風的危險!這是哈佛大學追蹤90,000位女護士長達八年之後,所得到的結果。另外,菠菜也是很有效的預防中風的食物。紅蘿卜和菠菜的保護功效是因為它們富含β-胡蘿卜素的緣故。據研究指出,每天攝取15-20毫克β-胡蘿卜素的人,和每天只攝取6毫克的人相比,二者的中風機率相差得很明顯。

像胡蘿 、菠菜和其他各種富含β-胡蘿卜素的蔬菜之所以能預防中風,是因為胡蘿卜素能夠防止膽固醇被氧化成有害的形態,進而堆積在血管內,造成血液凝塊。更重要的是,血液中若含有大量β-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可以幫助你免於中風而死亡,或減少中風所造成的神經傷害,並且加速身體復原!這是布魯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檢驗了八十位中風病人病發後二十四小時內的血液之後,所得到的結論。這是因為當你中風,也就是腦部缺氧的時候,你的腦部細胞功能開始發生障礙,最嚴重的情況就是腦神經細胞受傷。但是如果你血液中含有許多維生素A,它就能夠在各種細胞病變發生的時候加以阻止,因而減輕腦部受損的程度或死亡的機會。

2.每周至少吃三次魚,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的魚。

如果你的血液中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你中風的機會就比較少一點;而且即使中風,傷害也會比較小。荷蘭最近的研究發現,年齡在60-69歲之間,每周至少吃一次魚的人,那些不吃魚的人,在往後十五年內中風的機會要少一半。

日本所進行的一連串研究也發現,每天吃9盎司魚肉的漁民,比每天只吃3盎司魚肉的農夫,因中風而致死亡的機會要少25-40%。

這是因為神奇的omega-3脂肪酸能夠調節血液的狀態,使血液較不容易形成凝塊,進而防止大腦血管阻塞。如果你的年齡已大到會令你擔心自己的血管阻塞,你不妨想像一下這種情況:當你服下魚油以後,它就會在你的細胞膜內停留。這種充滿魚油的細胞較富彈性,有如液體般的柔軟。也就是說,像這種柔軟形態的細胞比較容易擠過狹窄收縮的血管,把氧氣運送給腦部和心臟的細胞。這種巧妙的變化可以救你一命,特別是當你的血管已經老化和受阻塞的時候。

順便一提的是,吃飽和動物性脂肪的作用恰恰相反,會使細胞膜變得更僵硬。因此,為了預防中風和心臟血管疾病,最好別吃這一類的脂肪。

3.控制鹽的攝取量。

即使鹽不會使你的血壓上升,它也可能對腦部組織有害,引起微小的中風。曾有人用老鼠做實驗,分別喂給它們高鹽和低鹽的飲食。吃高鹽飲食的老鼠在十五周內,竟然全部中風死掉,雖然它們的血壓並沒有升高;而吃低鹽飲食的老鼠只有12%因中風而死掉。吃高鹽飲食致死的老鼠,則因一連串輕微中風,最後導致腦部組織壞死和動脈受損。

4.不妨考慮喝茶,尤其是喝綠茶。

記住,採取這些行動,能夠在你萬一中風時,減輕你神經的受傷程度,並降低死於中風的機會。

5. 中醫體質的分類

2009年 4月9日,《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准正式發布,該標準是我國第一部指導和規范中醫體質研究及應用的文件,旨在為體質辨識及與中醫體質相關疾病的防治、養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據,使體質分類科學化、規范化。
該標准將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九個類型,應用了流行病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數理統計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經中醫臨床專家、流行病學專家、體質專家多次論證而建立的體質辨識的標准化工具,並在國家973計劃「基於因人制宜思想的中醫體質理論基礎研究」課題中得到進一步完善。通過21948例流行病學調查,該標准具有指導性、普遍性及可參照性,適用於從事中醫體質研究的中醫臨床醫生、科研人員及相關管理人員,並可作為臨床實踐、判定規范及質量評定的重要參考依據。該標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醫葯科研單位以及26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等)試用。 總體特徵: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勻稱健壯。
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心理特徵:性格隨和開朗。
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總體特徵: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後康復緩慢。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總體特徵: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偏瘦。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發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從熱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總體特徵: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總體特徵: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總體特徵: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胖瘦均見。
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點,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脈澀。
發病傾向:易患症瘕及痛證、血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 總體特徵: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鬱、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瘦者為多。
常見表現:神情抑鬱,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
發病傾向:易患臟躁、梅核氣、百合病及郁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總體特徵: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見表現: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徵;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
心理特徵: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
發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患哮喘、蕁麻疹、花粉症及葯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傳性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五軟(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解顱、胎驚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6. 哪些人容易患有腦中風

腦中風是人類來健康的第一殺手,自在我國每12秒就有一位新發患者,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腦中風。腦中風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率和致死率疾病。腦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很多人的思想觀念里,覺得只有老年人才會患腦中風,中國腦中風網臨床資料顯示,不少年輕人也患了腦中風,而且人數在逐漸的增加,主要原因是飲食不健康(食鹽過多,口味過重,喜食葷腥、多應酬),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期疲勞、吸煙、飲酒無度。長期缺乏體育鍛煉。生活壓力大,工作緊張,情緒變動。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也會導致中風發生。

7. 中醫體質學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准

4月9日,《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准正式發布,該標準是我國第一部指導和規范中醫體質研究及應用的文件,旨在為體質辨識及與中醫體質相關疾病的防治、養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據,使體質分類科學化、規范化。
該標准將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九個類型,應用了流行病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數理統計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經中醫臨床專家、流行病學專家、體質專家多次論證而建立的體質辨識的標准化工具,並在國家973計劃「基於因人制宜思想的中醫體質理論基礎研究」課題中得到進一步完善。
通過21948例流行病學調查,該標准具有指導性、普遍性及可參照性,適用於從事中醫體質研究的中醫臨床醫生、科研人員及相關管理人員,並可作為臨床實踐、判定規范及質量評定的重要參考依據。該標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醫葯科研單位以及26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等)試用。 總體特徵: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勻稱健壯。
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心理特徵:性格隨和開朗。
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總體特徵: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喜冒險。
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後康復緩慢。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
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總體特徵: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偏瘦。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發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從熱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總體特徵: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心理特徵: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於忍耐。
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總體特徵: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心理特徵:容易心煩急躁。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總體特徵: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胖瘦均見。
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點,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脈澀。
心理特徵:易煩,健忘。
發病傾向:易患症瘕及痛證、血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 總體特徵: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鬱、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瘦者為多。
常見表現:神情抑鬱,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
發病傾向:易患臟躁、梅核氣、百合病及郁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總體特徵: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見表現: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徵;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
心理特徵: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
發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患哮喘、蕁麻疹、花粉症及葯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傳性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五軟(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解顱、胎驚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8. 在中醫上,人有哪九種體質分別存在哪些健康問題

下面來介紹一下,在中醫上所說的九種體質和存在的健康問題

一、平和體質

平和體質是最穩定的、最健康的體質!一般產生的原因是先天稟賦良好,後天調養得當。平和體質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臟腑功能狀態強健壯實為主要特徵的一種中醫體質養生狀態。平和質所佔人群比例,約為32.75%,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男性多於女性,年齡越大,平和體質的人越少。

存在的健康問題:患病幾率很少

九、特稟體質

特稟體質又稱特稟型生理缺陷、過敏。"特"指的是什麼?就是特殊稟賦。是指由於遺傳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狀態的體質,主要包括過敏體質、遺傳病體質、胎傳體質等。

存在的健康問題:凡遺傳性疾病者,多表現 為親代有相同疾病,或出生時即有缺陷;若 為過敏體質,易出現葯物過敏、花粉症、哮 喘等過敏性疾病

9. 中醫體質的相關問題

鄰邦韓國和日本,也加大了他們本土醫學———韓醫和漢醫在此方面的投入,意欲成為「21世紀體質個體醫療的中心國家」。雖然韓醫和漢醫源於我國的中醫,但由於政府較大的支持力度,他們的體質研究頻頻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擴大了他們的國際影響。而我國體質研究卻仍然單兵作戰,王琦甚至欠債做研究。專家擔心,我國的中醫體質研究會再次出現類似「端午祭」的歸屬之爭。
用新方法研究東方傳統醫學
中醫體質研究:用新方法研究東方傳統醫學
王琦是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30年前開始對中醫體質學發生興趣。幾千年歷史的中醫學里,有很多是對人體個體差異———體質的描述,如果按照這種方法把人群分類,就可以建立一種適用於大規模人群看病、防病的模式。先辨明體質種類,再和疾病聯系起來,根據哪類人群易患哪類疾病,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但是中國中醫古書對體質的描述,未形成理論體系,不便於臨床應用。」王琦說。近代,有許多中醫想要按照這個思路進行研究,但是都未成熟。據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體質辨認重點研究室的調查,既往中醫界對體質類型的研究,由於缺乏方法學的支持,缺少精確地、可重復性的資料和數據,缺少標准制定的相關要素,故分型雖多,卻難以規范。
王琦決定用西方慣用的方法學對中國體質學進行研究。他帶領課題組採用國際前沿的研究個體差異的方法———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和拷貝數變異(CNV),為人群體質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學解釋。經過三十年對全國21948例中醫體質分類流行病學調查,初步掌握國人不同體質類型、不同年齡、性別、地區人群的基本特徵及其分布規律,並掌握了每種體質易患疾病種類。在此基礎上,課題組把中國人分為9種基本體質類型,即平和質(A型)、氣虛質(B型)、陽虛質(C型)、陰虛質(D型)、痰濕質(E型)、濕熱質(F型)、血瘀質(G型)、氣郁質(H型)和特稟質(I型)。
該項研究被納入國家973計劃,研究成果獲得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9年4月,課題組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我國第一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准,已被認定為中華中醫葯學會標准,使體質分類科學化、規范化,為實施個體化診療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我們是以中醫為理論基礎,用現代科學的方法進行調查論證。所以體質學雖然研究的是中醫內容,但能夠得到國際的認可。」課題組組長王琦說。王琦舉例說,我們發現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與平和質比較具有獨特的基因表達譜。陽虛質甲狀腺激素受體β(TRβ)表達下調,為陽虛質不耐寒冷的表現提供了分子生物學解釋,為人群的客觀分類提供了生物學依據。有人評價王琦的研究是用西方的表達方式,說出了中醫的內容。世界衛生組織多年前就提出,今後醫學的發展方向是個體化診療,但世界醫學界卻未能找到方法。看到中醫體質的研究,美國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等一批學者認為:「我們西方醫學只是剛開始考慮這個問題……而王琦教授開創的中醫體質學,卻可用於干預、預防和治療疾病,這將有利於全球性的公共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中醫體質學為個體化診療提供了研究方向。
日韓兩國各有側重
然而,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國家加大了在體質學研究方面的投資,向我國發起了挑戰。韓醫四象醫學是韓國惟一的民族醫學,它依據人體內陰陽含量的多少,將人分為四類,類似於中國的體質學,其理論源於中醫的《靈樞·通天》。韓醫學研究院2006年啟動體質醫學研究計劃,即李濟馬計劃,到目前為止已投資6600萬元人民幣進行體質研究,並計劃增加投資量至6億元人民幣,其目標是使韓國「四象醫學」在2015年占據全球替代醫學領域10%的份額。目前,李濟馬計劃已經建立了體質信息銀行,開發了體質診斷及治療儀器,並對體質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研究。韓醫學研究院希望通過這一計劃,使韓國「成為21世紀體質個體醫療的中心國家」、「世界第一水平的醫療保健服務國家」。日本一貫堂醫學也創立了獨自的體質醫學體系。1950年成立日本體質醫學會,2008年成立未病解析應用研究部門,構建未病預防醫學體系。2003年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和日本電氣公司聯合研究小組,從遺傳信息的個體差異入手,開發出了能預測葯物療效的系統,幫助患者獲得最適合本人的治療方法,取得了個體化醫療的新突破。同時,日本也是青少年兒童體質調研資料最全的國家,積累了一百多年來的青少年兒童體質資料進行研究。
中醫體質研究條件窘迫
中國進行中醫體質研究的並不多,王琦的研究組是我國規模最大的課題組,並且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認可。然而他們的狀況卻很窘迫。王琦課題組30年共用資金不足500萬元。「由於許多研究資金不到位,至今我們還欠債幾十萬元。」王琦說。目前多個國家的體質研究都欲獲得國際認可,搶得先機,從而取得主導地位。王琦說,地位的確立要看在世界權威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的數量。但是由於缺乏資金和平台,課題組無法進行大規模、大樣本地研究和實驗,「現在我們有很多課題,本可以出成果,寫成論文在世界權威雜志上發表。但就是因為這方面的限制而無法完成。」王琦擔心這樣下去,在國際上的地位將會被日韓取代。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葯事業國情調研組負責人陳其廣認為,日、韓兩國體質研究都有國家支持,並且做了長期規劃。我們國家則是單兵作戰,沒有體系和完整方案。陳其廣說:「中醫是我國內涵豐富的遺產,不要等其他國家在國際上做出影響了,我們才開始重視。不要讓其他國家在這方面捷足先登。」他希望「端午祭」事件不要再次上演。
方法與途徑
為大面積人群「治未病」提供方法與途徑
王琦說,中醫講究針對個體的辨證論治,很難用一種模式進行大規模的推廣。體質學採取分類指導的方法,先辨明體質種類,再和疾病聯系起來,根據哪類人群易患哪類疾病,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防治。他們編制推出的量表通過大量實驗,表明是可以重復的。我國中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認為,這是對中醫學內涵的豐富和發展。「我們以前總是讓疾病牽著鼻子走,而沒有注意到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王琦說,抓住了體質就抓住了根本。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風屬於痰濕質多發病症。明白自己屬於何種體質,就可以提前預防這種體質易發疾病,並通過干預使人的體質偏頗失衡狀態得到改善與調整,從而恢復健康。「我們的中醫體質研究人員提出體質三級預防學說,針對不同人群制定相應的預防保健措施,為大面積人群治未病提供方法與途徑。」王琦說。首先是生命前期的防護,即把「治未病」提到在母體中時。其次是臨床前期的調控,即對亞健康人群的防護。再次,在個體化養生保健中,改善體質,提高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目的。用這種方法,可以更好發揮中醫「治未病」的優勢。目前,很多國家都在尋找通過「治未病」的途徑,以減輕國家醫療經濟負擔。中華中醫葯學會體質分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疾病預防中心的研究表明,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開始注意行為和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開展以「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為基石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壓發病率下降55%,腦卒中下降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1/3,使美國人均預期壽命延長10年,而用於這方面的費用僅為同一時間醫療費用的1/10。目前,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確定的全國41家「治未病」中心,均應用9種體質分類建立體質辨識中心、體質調整方案,運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准在普通體檢和住院體檢內進行體質辨識,心理評估、亞健康狀態評估等,使受檢者了解自己的體質類型、易患疾病、健康狀態,並提出相應的健康保健原則,實現中醫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的核心理念。

閱讀全文

與哪些中醫體質易患中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