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上所說的辯質施調什麼意思
中醫理復論說,食物有寒熱之分,其實制人的體質也有不同類型,為什麼有的人吃了海鮮會腹瀉,有的人不會,則是體質在起決定性的作用。分辨好自己的體質非常重要。家庭醫生在線熏蒸理療頻道教你體質養生法。
體質是人在遺傳的基礎上,受環境等因素影響,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結構、機能和代謝上相對穩定的特殊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質類型及特點。中醫將人的體質分為九類,可以通過心理、運動、調整飲食等方法進行調理,起到養生保健作用。
陰陽平衡的平和質。這類人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舌淡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B. 如何中醫體質的辯證
醫書里說過天體是個大的宇宙,人是個小的宇宙。
要說明人體是個小的宇宙這個問題,仍要借用八卦圖和天乾地支的陰陽五行來說明之,簡述如下:
人面朝南背朝北站立,將兩手伸開,用線可以連成一個圓圈的圖形,很像一個八卦圖的圓形,也像一個天體的圓形。
人體陰陽的分布:
五臟:心、肝、脾、肺、腎為陰;心為陰中之陽(位居最高,屬火),肝為陰中之陽(體陰而用陽,氣機上升),脾為陰中之陽(脾主升華水谷之清氣)、腎為陰中之陰(位居最下方屬水,為冬季主蟄藏)。
六腑: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為陽。
體位:體表為陽,體內為陰,氣為陽,血為陰,津液為陰,頭為陽,足為陰,腹為陰,背為陽(女性腹為陽背為陰)。
五行蔬菜湯從五色屬五行如五臟,通過對五臟的調理來使之。
C. 中醫體質辨識自己能判斷么怎麼判斷
中醫的「九型體質」要用「望、聞、問、切」去辯證
【望】看體形、看神氣、看臉色、看舌象、看眼睛、看指甲
【聞】聽聲音、聞味道
【問】問二便、問情志、問家族史、問寒熱、問汗液、問經帶
【切】脈象
D. 怎麼分析自己的體質 中醫請進!
很好,附了舌苔,我比較贊同湘山牧童與 聖智居士 的分析
1.從中醫來說,寒和熱同時存在的情況在臨床上是比較多見的,就像評價一個人,你可以說他既不錯又不好,關鍵是不錯在什麼地方,不好又在什麼地方。可以說它既冷淡又熱情,關鍵是對什麼冷淡,對什麼熱情。同樣的寒和熱也是可以同時存在的,而關鍵是寒的是什麼,熱的是哪種。並且寒和熱之間可能有因果聯系,但可能不存在因果聯系,各自產生有不同的機理。
2.總體來說,寒分為虛寒與實寒,熱也分為虛熱與實熱。寒熱錯雜就可以有四種組合,即虛寒實熱,虛寒虛熱,實寒虛熱等等,這也是很粗率的分法,實際情況很復雜。如半夏瀉心湯證的寒熱錯雜就是虛寒實熱。寒為脾陽有不足,熱為胃熱或中焦濕熱,而他們之間可以存在明顯的因果聯系,如脾陽不運,水濕停留,郁而化熱;也可以不存在明顯的因果聯系。如白通湯證,寒為實寒(我自己的認為)熱為虛熱,而這種情寒與熱就有明顯的因果聯系,陰寒內盛,格拒陽氣,浮越於外,形成熱像。如麻杏石甘湯證的風寒外束,邪熱內伏,寒與熱就不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
3.基於以上的分析,你這種既寒又熱的情況,就要分清楚寒熱的各自情況了。舌像對於中醫辨證非常的重要,它通常能反映本質情況,所以我說附了舌像很好。從舌像看,明顯的寒濕,舌質淡,體胖,邊有齒痕,苔白膩,明顯的寒濕之象。且有陽氣不足的表現,結合你的症狀「怕冷! 最近這2天是天熱起來了好一點了,之前天氣沒熱的時候,經常四肢冰冷」兩者結合看來寒濕內盛是非常明顯的。並且是你現在身體的本質情況。
4.但是,你熱像表現得也很突出「我自己就是經常會覺得莫名其妙的燥熱!尤其是人多的地方,或者房間不透風的話,會突然的覺得全身都很熱,鼻子嘴巴出的氣都很熱,量體溫都在37左右, 但走一走或者換個環境就會好!」但是舌質並不紅,說明你的熱像是表象,不是本質,不吃涼的東西,不去清熱是非常正確的。
5.那基於我們的理論你的寒和熱又是什麼樣的關系呢?又怎麼會形成寒熱的錯雜的呢?你的寒和熱是因果關系,表象與本質的關系。寒濕是本質,熱像是表象。從中醫講是由於寒濕內盛,就像一道牆一樣,將陽氣閉郁在內,郁久便要化熱,就像草堆,悶久了裡面就會溫度升高一樣,另外由於寒濕形成了一道牆,在牆外的陽氣又回不去,形成格拒,陽浮於外,也會形成熱像。這就是你的寒和熱的關系,以及產生的原因,共存的原因,正如傷寒論裡面講的「其人身大熱,而欲近衣者,為寒在骨髓,熱在肌膚也,身大寒,而不欲近衣者,為寒在肌膚,熱在骨髓也」
6.道理講了一大堆,我們總要有臨床證據,要不然就是空話。首先你有寒濕的症狀,再加上更能體現本質的舌像,而熱像只體現在症狀,舌像無體現,故而我們更偏重於把你的體質的本質確定為寒濕,並從舌像講還有陽氣的不足,熱像只是表象。對於寒熱關系與機理的分析,你的症狀也有體現:你告訴我們「尤其是人多的地方,或者房間不透風的話,會突然的覺得全身都很熱,鼻子嘴巴出的氣都很熱,量體溫都在37左右, 但走一走或者換個環境就會好!」從這裡面我們可明顯看出你的發熱是由於「郁」所誘發,空氣不流通,人很多時,都可體現出一個「郁」字,並且在走一走,活動一下,及換個環境就可緩解,很明顯的說明你發熱的緩解原因是,「舒暢」就是將郁結打開。如此就非常符合我認為的是由於寒濕像一道牆一樣將陽氣閉郁,回不來也出不去所導致發熱的機理。這就是天人相應呀!最後「平時比較暴躁,喜歡發火! 然後喜歡躺床上」也體現了一個「郁」字,也就是肝鬱,愛發火通常講為肝火,但肝病的基礎是肝氣郁結,肝火旺盛也會使肝氣郁結,治療上也要疏肝解郁。這個地方的肝火也是熱像的一個體現,但主要與你的情志、性格有關,是屬於中醫的七情化火,與寒濕化火關系不大。但這里肝火與肝鬱是次要矛盾,寒濕才是主要矛盾,根本矛盾。
7.所以總體看來你的寒主要是寒濕,另外還有陽氣不足,熱主要是寒濕化火,次要是肝火。本質上來講你是寒濕體質,陽虛體質。急躁性格。
8.我不知道我講來講去,有沒有講明白。限於表達能力與問題的復雜性,中醫的博大精深,也只能講到這種程度了。
9.總之給你的建議是;
由於是寒濕,陽氣不足的體質,所以那些生冷的食物就不要吃了,尤其是什麼冰激凌,凍的飲料。有清熱的食物也不要吃,比如苦瓜這些。肥膩,甜食也少吃,會生濕。減肥葯也要少吃了,另外要多運動。最後控制情緒,少生氣。
中葯可以試試腎著湯合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湯加減加減。
乾薑40g 茯苓30g 白術15g 柴胡15g
枳實20g 白芍10g 通草15g 藿香15g
薏苡仁30g 厚朴15g 蘇梗15g 法半夏15g
揀三副來試試,
還有喉中有痰是有痰濕,間接說明了寒濕的存在,脈輕按無,重按有,剛好符合寒濕將陽氣閉郁在內的主要病機,尿路感染過幾次與陽氣不足有關,與你的生活有關,痔瘡的話與寒濕體質可能沒有直接關系,主要要用使用局部辯證,要注意生活方式。
E. 中醫體質辨別具體怎麼算
1、陰虛體質: 為體形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症狀更加明顯,或伴有乾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肋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2、陽虛體質: 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則易從寒化、可見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或身面浮腫、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陽痿滑精、宮寒不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頻多、小便失禁。
3、氣虛體質: 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徵。若患病則諸症加重,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
4、陽盛體質:形體壯實,面赤時煩,聲高氣粗,喜涼怕熱,口渴喜冷飲,小便熱赤,大便熏臭為其特點。若病則易從陽化熱,而見高熱,脈洪大,大渴,飲冷等症。
5、血虛體質: 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6、血淤體質:面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膚甲錯,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若病則上述特徵加重,可有頭、胸、脅、少腹或四肢等處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內有症瘕積塊,婦女痛經、經閉、崩漏等
7、痰濕體質: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膩或便溏、脈濡而滑、舌體胖、苔滑膩。若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食少,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
8、氣郁體質: 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或憂郁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舌淡紅,苔白,脈弦。若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或頸項癭瘤;或胃脘脹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氣;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或氣上沖逆,頭痛眩暈,昏仆吐衄。
祖國醫學認為,根據臨床上的癥候表現、脈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種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盛本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氣郁體質,其具體養生方法如下:
-1.陰虛體質養生法
-2.陽虛體質養生法
-3.氣虛體質養生法
-4.血虛體質養生法
-5.陽盛體質養生法
-6.血瘀體質養生法
-7.痰濕體質養生法
-8.氣郁體質養生法
1.陰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F. 本人看中醫,體質辨識為氣虛兼加氣郁體質,陽虛兼加痰濕質。請問要先調理那種體質,該怎樣調理
氣虛來進一步就是陽虛,氣虛與陽源虛按虛實來辯只是程度不同,氣虛輕一點,陽虛重一點,氣郁可以導致痰濕內生,痰濕礙氣傷陽。你上面的辯證不大准確,辯證越簡單用葯越方便。八綱辯證合上臟腑或者用六經辨證。我覺得該按照脾腎陽虛、痰濕內阻,治療上溫補腎陽、健脾祛濕。擬苓桂術甘湯加減可以,也可以用真武湯加減,只要看用葯方面的習慣。
G. 體質的辨證
「證」是某一特定情況下,某些明顯的、易變的病理特性之總括,而「體質」則是相對穩定的生理特性,但證和體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對體質的辨識有助於對證的判斷。如以小兒體質特點為例,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致病易由表入里,易見寒證,也易見熱證,且以急證、里證、虛證為多。又小兒因臟腑嬌嫩,特別是肺脾腎常顯不足,故應多注意肺脾腎之證。再,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體質特點也給臨床辨證提供了參考。可見,通過辨體質,能對錯綜復雜的病證獲得更全面、更精確的診斷。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常需要對體質進行分型。曾有過多種分型方法,如《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把稟賦不同的各種體形加以歸納,再進一步分為二十五種體質類型,分型方法主要集中為以下兩種:①以體態觀察、形神結合、舌脈合參、性格類型和飲食習慣為依據,分為正常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虛質、瘀血質七型。②以臨床所見宏觀形證、脈色特徵為依據,以臨床機能為主,分為正常質、晦澀質、膩滯質、燥熱質、遲冷質、倦?質六型。至於對體質的分型是否需要統一及如何統一,尚有待在臨床實踐中加以研究。
H. 中醫體質及中醫辨證
中醫對體質的辯證主要有:陰陽平衡、氣虛、血虛、陽虛、陰虛、陰陽兩虛;
陰陽平衡是最健康的,但是人們通常都達不到,總在不平衡中不斷調節;
其它的體質症狀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全的,主要的表現有:
氣虛則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葯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
血虛則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乾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採用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葯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
陽虛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陽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除有氣虛的表現外,平時怕冷(特別是背部和腹部),四肢不溫(或者上熱下寒),喜熱飲,體溫常偏低,腰酸腿軟,陽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質淡溥,苔白,脈沉細等。進補宜補陽、益陽、溫陽。補陽虛的葯物可選用紅參、鹿茸、杜仲、蟲草、肉桂、海馬等;
陰虛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五心(二隻手心、二隻腳心與頭頂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進補宜採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葯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體虛者亦常出現兩虛之體,兩虛之體有以下幾種:
1.氣陰兩虛:既有氣虛又有陰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升火、咽干、舌紅等陰虛表現,但沒有慢性疾病,這種體質稱氣陰兩虛體質,進補宜採用益氣養陰之補法,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2. 陰陽兩虛:既有陰虛又有陽虛,稱陰陽兩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
3.氣血兩虛: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大出血後、婦女月經過多者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採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並補。
對兩虛之體的食補可分別選用上述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食品及葯膳進行辨證辨體施補,更應根據虛弱的輕重交替選服,通過進補待虛弱的表現消失,恢復健康後應停服進補食品及進補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無虛不須補,避免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進補不當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反而對健康不利。
所以知道有虛症後最好到中醫院辯證施治,不可自己盲目進補,一面起到反作用。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幫助!
I. 辯證施護舉例說明
1、整體觀念
中醫護理的整體觀念包括兩個方面,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二注重人與自然界的關系。
2、異病同護
不同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可採用同一護理方法。如子宮脫垂和脫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現為中氣下陷證,都可採用提升中氣的護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過勞,以培育中氣,可針刺百會、關元等穴位,以補中益氣,可用黃芪、黨參燉母雞益氣健脾,促使回納為基本原則。
3、同病異護
相同症狀由於引起疾病原因(機體自身、地區、季節)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如感冒,因發病季節、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現風寒證和風熱證,只有把風寒症和風熱證辨別清楚才能正確施護。又如腹脹,中醫認為「不通則痛」,無論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療腹痛根據「通則不痛」的理論依據,以「通」為原則,按臨床表現採取不同的「通法」。護理同樣以「實則攻之、虛則補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氣滯者理氣、血瘀者活血」確定護理措施。
4、中醫護理不著眼於病的異同,而是著眼於病機和症狀不同
相同的病機或證可採用基本相同的護理方法。不同的病機或證要採用不同的護理措施。所謂「證同護亦同、證異護亦異」,實質是由於「證」的概念中包涵著病機在內的緣故,這種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的護理方法就是辨證施護。
5、正護與反護
5.1 正護是逆其證候性質而護的一種常見護理原則,又稱逆護法。如寒則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均為正護法。臨床此為多用。
5.2反護是順從疾病假象而護的一種護理方法。大多在特殊情況下用。如「陰盛格陽」的真寒假熱證,「陽盛格陰」的真熱假寒證,分別採用「熱因熱用、寒因寒用、塞因塞 用、通因通用」的護理方法。這就是以寒護寒,以熱護熱的反護原則。
內容和特點
1、觀察的基本內容 對病情的觀察在中醫護理中尤為重要,通過神色、精神、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睡眠、飲食的觀察提供施護依據,觀察還要重視病情的主要病證,在一系列病證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導致惡變的症狀是觀察的重點。圍繞主證的觀察而作為觀察病情的重點是辨證施護的又一特點。
2、舌象與脈象
2.1舌象
舌象是中醫觀察病情的重要內容,尤其在外感熱病的辨證施護中更為重要。舌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經分布極其豐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頭反應靈敏,故機體一般情況,消化系統和體液變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來。近年來研究舌象的資料日益增多,重視舌象觀察也是中醫護理觀察的又一特殊手段。正常舌象為淡紅舌質,亦稱「淡紅舌、薄白苔」。舌象與臟腑關系一般以:舌根屬腎;舌中屬脾胃;舌尖屬心、肺;舌旁屬肝、膽。由此可觀察和推斷病證的進展。如肝硬變患者若原為淡紅舌薄白苔或薄黃苔,一旦轉鮮紅光剝,常為肝功能變壞之兆。
2.2脈象
脈象是由脈搏的速率、節律、強度、位置和形態所組成,與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壓的高低、血管內血液的質和量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狀態等有關。正常脈象稱「常脈」,或「早脈」,常脈一息四至(約68~80次/min),不浮不沉,來去從容,和緩有力,節律均勻。但也常因年齡、性別、體質、氣候差異而不同。脈象以浮脈、沉脈、虛脈、遲脈、實脈、洪脈、細脈等表現病證。如:浮脈主病表證,沉脈主病里證。
拓展資料:
辯證施護-網路
J. 什麼是辯證施膳的調養觀
辯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學的特點之一。它在中醫飲食營養學中的體現就是全面用膳和「辯證施膳」相結合的觀點。從整體上看,全面膳食、葷素搭配是飲食營養的基礎,但並不是一個飲食模式。現在的科學飲食健康觀念是提倡飲食保健個性化。即根據不同的體質、職業、地域、病情,做到「辯證施膳」,即「因人施膳」、「因時施膳」、「因地施膳」、「因病施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