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樣的人貼三伏貼
三伏貼」主要適合以下人群:
1、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骨關節疾病:頸肩腰腿痛、強直性脊柱炎、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婦科炎症、產後腰痛、宮冷不孕等;
3、胃腸道疾病:胃寒、胃痛、慢性胃炎、腸炎腹瀉、結腸炎、腹部畏冷不適等;
4、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體弱畏冷、虛性頭痛、經常感冒、亞健康狀態等。
「三伏貼」並不適合所有人,比如:肺炎急性期,高熱,體溫超過38.5℃者,嚴重過敏體質等特殊體質及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部位皮膚有破損者,孕婦及嚴重糖尿病患者等就不適宜用此法。
(1)寒濕體質要貼三伏貼嗎擴展閱讀:
專家提醒,一般人貼葯後會感到局部發熱,發癢,這是葯物的一種治療反應,屬於正常反應。
有人貼後會出現紅、腫、疼痛或者局部起皰,這類多發生在皮膚嬌嫩者,以小孩多見。出現這類典型反應後立即將敷貼膏葯揭下來,如果皰小,塗碘劑消毒,避免感染即可;
如果皰大,要到醫院用消毒針刺破或注射器抽出皰內液體,碘劑消毒;若水皰已破,可局部消毒並保持乾燥,不要用激素類葯膏外塗,一般一周以後,起皰處會結痂脫落。
⑵ 貼三伏貼有什麼好處,怕冷可以不
三伏貼是中醫理論「冬病夏治」的體現,講究防範於未然,在最適合的條件下將「疾病」扼殺於搖籃之中。所以三伏貼適合用來治療秋冬季節症狀會加重的慢性病,如風濕痹痛、骨關節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
針對那些因邪寒侵體、濕毒淤積導致陽氣不足的患者,幫助其升發陽氣。
⑶ 陽虛體質的人,而且脾胃虛寒的人貼三伏貼有作用嗎
三伏貼,對於虛寒型的人,是適應症之一,故可用之。但如果症狀較重,病史較長者,僅此是永遠不夠的,應該通過正規的治療才行。三伏貼至多隻能作為治療的一種輔助或極微的補充而已。
⑷ 貼三伏貼能去體內濕氣嗎
三伏貼可以祛濕。
「三伏貼」注意事項:
1、2歲以下的幼兒不宜貼三伏貼。由於2歲以下的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很可能會因為葯物給其帶來刺激性傷害,即使感覺不舒服也無法清除的表達。
2、皮膚極度敏感、心肺功能有障礙的患者不能貼。因為葯物會給其帶來刺激,引發過敏以及加重心肺功能負擔。
3、貼敷期間當天的24小時之內不能洗澡不能游泳,禁用冷水,而且不能吃生冷、辛辣、海鮮等食物,保持清淡飲食,規律作息。
三伏貼」最佳時間:
第一次貼敷:7月17--7月26
第二次貼敷:7月27--8月5
第三次貼敷:8月6--8月15
第四次貼敷:8月16--8月25
(4)寒濕體質要貼三伏貼嗎擴展閱讀:
進入「三伏天」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對體內有濕氣和寒氣的人來說,這是祛濕氣、排寒氣的最佳時期。這個時間段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間。抓住這個好時機,不管是濕氣重的人、體寒的人、或是體質差的人;或是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反復發作的人;或是經常容易關節酸痛的人,都可以利用這個時機,祛濕排寒、調理體質,讓身體變得更健康。
去濕氣、排寒氣有很多方法,比如運動、食療、艾灸、溫針灸等等。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三伏貼。
無論你用哪種方法去濕氣、排寒氣,都可以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進行。因為此時人體陽氣比較充足、是祛散寒氣、祛除濕氣的最佳時機,可以藉助大自然的溫熱之力。再加上三伏天皮膚腠理比較疏鬆,更有利於寒氣和濕氣的排放。
⑸ 請問三伏灸好還是三伏貼好為什麼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時進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醫時間醫學、針灸學與中葯外治相專結合的一種療法。
三伏貼敷就是指在夏季三伏天, 在三伏天,人們的肺臟氣血通暢,葯物容易深達臟腑,是治療、調整肺臟疾患的最佳時機。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能刺激穴位,使葯物更好地循經導入。
三伏貼是針對一些陽氣不足或者氣血虧虛,體質較差的人群藉助自然界陽氣和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治療。三屬伏灸也是針對寒濕體質或者陽虛的人。
三伏貼和三伏灸都可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補腎助陽。但是相對來說三伏灸可以治療的疾病更廣泛。三伏灸相對減少一些。灸一般也可以不在三伏天灸,其他時間也是可以的。
⑹ 哪些人不適合三伏貼
昨天剛做了個冬病夏治的ppt,希望對你有用。
禁忌症:
1.貼敷部位有皮膚內創傷、皮容膚潰瘍、皮膚感染者;
2.對敷貼葯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
3.瘢痕體質者;
4.咳黃濃痰、咯血患者;
5.醫生認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婦;
2.艾滋病、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管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支氣管擴張、惡性腫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發作期或加重期間;
5.2歲以下嬰幼兒,因無法確知孩子反應,必須密切觀察嬰幼兒的哭鬧情況。
⑺ 三伏貼真的有效果嗎
三伏天貼三伏貼的效果因人而異,因為它不是適用於所有人,所以有的人有效果,但有的人卻沒有效果。
三伏貼貼敷時間因人而異,建議每次貼敷時間成人4~6小時,兒童1~3小時,以中度灼熱感為度。切勿強行留置,易致皮膚表面水泡形成。若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應立刻取下葯膏,嚴禁抓撓。貼敷時間過長(具體時間因體質及皮膚情況而異)易導致皮膚水泡形成。小水泡,一般不必特殊處理,待其自然吸收即可,忌抓撓,避免皮損感染。大水泡,應保護創面,切勿抓破,盡早至醫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