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質舞蹈 > 金融監管體質改革

金融監管體質改革

發布時間:2021-02-13 18:14:02

❶ 我們的金融監管體系為什麼要改革,目標是什麼

我們的金融監管體系為更明確要求要改革,目標是實現一體化。

❷ 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方向

為了使我國的監管體制更好地適應金融業發展的需要,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更新金融監管理念。在世界金融全球化、集團化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我國傳統的金融監管理念應該有所更新,也就是要由嚴格限制金融機構的經營業務和經營行為向促進金融業競爭、促進金融混業經營的方向轉變,由限制金融機構的合並轉向鼓勵金融機構之間的聯合。特別是,在從金融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的轉變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許多的金融創新,所以,金融監管當局應該早做准備,未雨綢繆。
二是改進金融監管方式。這方面的重點是要實現由靜態監管向動態監管的轉變,時刻關注、控制、防範和化解金融機構的風險。首先,要將金融監管的重心由「合規」監管轉向「合規與風險」並重監管。其次,監管機構應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事後化解」或者只注重特定時點上的資產狀況的做法,逐步做到注重「事前防範」、隨時化解風險。第三,鼓勵金融機構改善其內部控制體系,消除經營中存在的違規、違紀現象,提高其防範風險的意識;同時,提高員工的素質,盡快掌握現代化的監管技術和方法,提高整體風險防範能力。最後,加強信息披露,監管當局應該按照市場原則監督金融機構,在審批的基礎上,加強信息披露,強化對金融機構的市場約束力。
三是完善金融監管體系。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獨立性,加大對違規機構及時發現、查處的力度;另一方面,在當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背景下,進一步強化監管機構之間已建立的高層定期會晤制度,經常就一些重大問題進行磋商、協調;再一方面,對業務交叉領域和從事混業經營的金融集團,實施聯合監管,建立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
四是加強跨境金融監管的合作。根據巴塞爾協議的相關規定,對於跨境銀行,母國監管當局和東道國監管當局應該進行合理的監管分工和合作。因此,我國應積極參加金融監管的國際性組織,廣泛開展與相關國家的監管機構的雙邊及多邊合作。我國可從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學習國際上有效的監管經驗與具體方法。

❸ 如何進行金融體制改革

一是結合國情。中國金融改革已走到深層次階段,利率市場化將成為一場不可避免的攻堅戰。縱觀世界各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總體上可以分為「外生推動型」和「內生演進型」,其中既有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成功案例,也存在一些國家的敗局。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既需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同時也需要制度、習俗、慣例等「內生」條件的共同作用。「摸著石頭過河」是一個有效方法,中國金融體制改革要取得成功,應考慮中國的實際國情,構建配套的宏觀環境、市場機制、監管制度以及微觀主體,探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之路。
二是大膽創新。當前中國金融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在於金融資源錯配,進而造成市場結構失衡。要打破困局,必須大膽創新,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金融制度體系與架構。黨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需要從多方面改革創新:比如,改變大銀行壟斷格局,為民營金融機構、小微金融機構提供政策性支持;突破中小企業股權交易的制度障礙,積極探索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發展模式,打破區域分隔界限,拓寬中小型及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渠道;利用大數據平台,整合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的優勢資源,實現金融生態多樣化,給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創新金融監管模式,等等。
三是以人為本。
一方面應推廣普惠性金融理念。發展普惠金融,首要解決的就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內生供給是關鍵。要充分發揮市場內生性力量的作用,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與小微企業平等對接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完善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差異化監管與考核政策,在財稅政策方面給予適當的風險補償;進一步改進完善融資擔保服務等多種金融機制,擴大金融服務供給的覆蓋面。
另一方面要發揮好政府作用。在以商業金融體系為主導的前提下,打造政策性金融體系,才能讓金融改革真正惠及民生,服務百姓。打造政策性金融體系,可從多方面入手:發揮好現有政策性金融機構在城鎮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政策性金融機構,讓政策性資金和市場資金形成合力,加強大病醫保領域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突出問題;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農業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著力做好農業轉移人口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❹ 十三五期間怎樣改革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框架

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後,基準利率還是處於無序波動的狀態,整個市場的基準利率還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未來匯率的靈活性會進一步加大,但是加大的幅度也不會太大,因為中國還沒有能力完全實施浮動性匯率制度。資本賬戶開放必定是大趨勢,但這個步驟怎麼掌握還需更進一步思考,而其核心便是我們金融市場本身能否應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風險。
「十二五期間金融改革的成效是比較顯著的,主要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范建軍29表示。
在以往的五年規劃綱要中,金融體制改革都用單獨一章論述。其中涉及金融調控機制改革的內容尤為外界關注。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三項重要改革。
上述目標雖然未提出具體時間表和量化目標,但目前「狹義」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匯率浮動擴大以及定價機制改革也取得較大進步。
10月29日公布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表示,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
十三五期間利率市場化改革將致力於定價市場化和完善利率傳導機制改革。匯率市場化和資本項可兌換的改革也會繼續推動。
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傳導機制待完成
關於利率市場化,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強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
2012年以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有所加快。央行在2013年7月放開對貸款利率的管制,並在今年10月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存貸款利率上限放開後,意味著我國的利率管制已基本放開,「狹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
「從利率市場化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已經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目標。但是從實質角度來講,利率市場化還遠遠沒有完成,還沒有形成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表示。
實際上,定價市場化和利率傳導機制還尚需完善,中國利率市場化定價程度較低,這些還需在十三五期間繼續推進。在發達經濟體中,商業銀行存貸款的定價主要在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或者國債收益率基礎上加點或者減點形成,而中國商業銀行則是在央行確定的存貸款基準利率上加點或者減點形成。
范建軍則表示,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後,基準利率還是處於無序波動的狀態,整個市場的基準利率還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
在利率傳導機制上,目前短期利率還不能有效傳到到長期利率以及債券市場利率。中國人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本月22日表示:「如果能有效傳導,就能創造向新的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的條件,即以政策利率為中介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
匯率浮動靈活性加大
十二五規劃提到匯率市場改革時稱,(要)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從目前來看,十二五期間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擴大,中間價的市場化水平大幅提高。

❺ 如何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

我國金融改革盡管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與現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難以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要下更大的決心,用更大的氣力推進金融改革,從根本上破除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金融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形成有利於金融穩健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經濟增長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一是繼續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改革。繼續完善已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職責邊界,提高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的履職能力,真正建成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切實推進業務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轉變。強化內部控制,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加大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市場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探索商業銀行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改革。加大上市銀行信息披露力度。大力加強基層分支機構改革。繼續推進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和上市准備工作,著力推進「三農」事業部制建設。繼續深化國家開發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不斷推進進出口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一批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現代化銀行。
二是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村金融不斷發展,但是由於多方面原因,農村金融仍然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為此,要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全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提高農村金融運行質量和效率,顯著改善「三農」金融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推進小企業金融服務改革。通過改革增加小企業金融服務供給。進一步鼓勵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不同形式的小企業信貸專營服務機構或小企業服務中心。增加網點數量,擴大小企業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強信貸機制創新,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採取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落實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貼息等扶持政策,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提高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比重,確保全年小企業信貸投放的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信貸投放的增量高於上年。對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
四是繼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妥推進融資融券業務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及時完善業務規則,逐步有序擴大試點范圍。抓緊做好股指期貨推出前的各項准備工作,適時推出股指期貨。推動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體上市,消除改制上市遺留的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問題。穩步推進創業板建設、新股發行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的改革步伐,有序推出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證券期貨新品種,不斷提高市場運行的活力和效率。大力推進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積極發展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規范發展信用評級機構,促使我國債券市場逐步向健康、成熟、完善和開放的方向邁進。
五是繼續深化保險業改革,促進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鞏固發展保險公司改制上市成果,推動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整體改制、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在香港上市、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穩步推進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監管。積極穩妥地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改革試點,鼓勵保險公司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完善營銷模式,維護營銷隊伍穩定,提高營銷隊伍素質。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鼓勵各地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保險試點,探索創新「三農」保險經營組織形式,推動農村相互保險和村鎮保險試點。逐步擴大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的試點區域。推動養老保險業務創新。引導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發展和業務轉型。在試點的基礎上,擴大責任保險的覆蓋范圍。建立並完善巨災保險制度。促進內控制度建設,以內控監管為抓手,堵塞保險公司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通過培育市場,完善行業自主發展的內生機制;通過公司改革,理順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完善制度,營造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六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推動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改革,簡化貿易信貸登記管理。允許企業出口收匯存放境外,進一步便利企業靈活運用外匯資金。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繼續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為重點,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中資企業外債試點,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政策。完善全面的外匯債權債務制度。
七是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積極參與國際金融規則制定。加強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機構間的協調合作,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與管控能力。加強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監管,探索逆周期監管,不斷完善具有前瞻性的監管機制。強化資本監管和流動性風險監管。推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積極推動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標準的討論制訂。加強對國際金融形勢的跟蹤和評估,預防跨境金融風險傳染。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努力防範各種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穩健和安全。

❻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關鍵在於定位


媒體綜合各方消息說,中國決策層將於7月14日舉行一次拖延了很久的政策會議,討論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工作。創設「超級監管部門」可能不會是最終方案,但央行可能在協調各監管機構方面獲得更大話語權。

關於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已經議論討論很久時間了。對金融監管體制動議進行重新改革,主要是基於這幾年來一些金融業務交叉較為厲害,金融業務出現了監管空白處,金融產品套嵌交叉鏈條較長,從監管上牽扯多個部門,出現了九龍治水、各自為政的問題。

從本質上講,這是金融業務從嚴格的分業經營、分業管理開始放開,逐漸出現了混業經營,金融機構跨領域開展業務的情況。證券公司開始與銀行合作、保險合作,推出一些金融產品;保險公司投資領域大大擴大,平台業務與與銀行合作發展迅猛。

最主要的是,銀行跨界金融業務迅速發展,綜合經營步伐發展很快。商業銀行開始進軍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領域,紛紛收購或成立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機構。徹底挑戰了現有分業監管體制。

現有的分業金融監管體制是本世紀初建立的。這其中汲取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教訓,採取了分業經營的金融監管體制。除了中國人民銀行外,先後成立了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以及中國保險業監督委員會。各司銀行、證券與保險業務監管。那時各金融機構也有明確的定位,即:銀行從事存貸款、結算支付業務,證券主業是證券交易的經紀業務,保險公司主要是發展財險與壽險業務等。金融機構業務劃分涇渭分明,金融監管部門監管各司其職、單一明確。

進入2015年後混業經營呼聲越來越高,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金融業混業經營步伐更加快了。這就出現了上述本君談到的情況。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進入一個新階段後,建立一個怎樣的監管體制,第一位的問題還是如何定位的問題。如果金融機構仍然定位為分業經營體制,那麼現有監管體制不需要多大改變,僅僅是一個強化各領域監管力度的問題。

如果採取混業經營體制,那麼現有監管體制必須進行較大改革,應該進行徹底合並,建立大統一的監管體制與機構。這就需要動大手術的。而不是目前的所謂強化央行的監管中心作用的問題。

知情人士表示,正在討論的一種選擇是在央行內部另設一個部門,負責與銀行、證券和保險監管部門的協調工作。這不是一種最優選擇,而是換湯不換葯的非治本之策。

本君傾向於繼續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體制,從而實行分業監管體制。歷次金融危機的教訓都表明,所有危機幾乎都與金融混業經營體制或者銀行信貸資金進股市不無關系的。因此,應該繼續實行嚴格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

這就要求將整頓金融亂象進行到底。現有的混業經營業務要進行徹底清理,銀行、證券、保險等必須回歸主業,經營各自業務范圍內的業務。如果現在貿然實行混業經營,那麼金融風險將會陡升,金融資金脫實向虛將更加嚴重。

中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一般每五年召開一次。這次閉門會議將尋求為如何解決監管體系分散化這一問題奠定基調。建議定位在金融分業經營,監管分業監管的總基調上。徹底解決在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中,中國央行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經常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掣肘的問題。

❼ 經濟體制改革的金融體制改革

初步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金融體制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歷程,基本上遵循著先機構、後市場、再產品的順序。金融機構改革經歷了從銀行體繫到銀行與非銀行機構並存的多元化體系,再到分業管理框架下不同金融機構明確的分工體系,以及近年來著手試驗的綜合經營體系這樣一個變革過程。在金融體制市場化改革方面,經歷了從計劃管制到市場化、從試點到推廣、從封閉到開放的過程,金融產品則經歷了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具體來說,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從1978年中國農村改革開始到隨後的企業改革過程中,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基本上處於研究和探索時期,實際上的改革相對滯後一些。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金融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金融機構的框架體系,逐步形成多元金融機構並存的格局。其中,監管系統是中國人民銀行;銀行系統包括國家專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區域性銀行和信用合作社;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有保險公司、信託投資、租賃公司以及各大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但這一時期,金融市場沒有發展起來,市場化程度很低。從90年代中後期到2002年,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主要是形成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格局。監管系統發展到一行三會。在銀行系統中,又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銀行,發展了股份制銀行,建立了區域性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在2001年中國入世後也加快了進入步伐,再加上農村信用社及其他存款貸款類金融機構,整個銀行系統呈現出多層次相互競爭的格局。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得到空前發展,出現了一些非銀行金融中介,如證券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社保基金等等。同時,隨著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等的建立,改變了以前我國金融體系中有機構無市場的境況。分別於1990年底和1991年4月在上海和深圳成立的兩個交易所,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初步形成,成為中國金融體制市場化改革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從2003年至今,為金融機構企業化改革和服務於直接融資的金融中介機構的發展時期。面對加入WTO後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我國開始對金融機構進行企業化改造,使其成為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市場主體。具體內容包括,剝離國有商業銀行呆壞賬,國家向國有銀行注資,建立商業銀行資產經營負債體系,強化以資產負債比為主要內容的專業監管;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進行股份制改造,等等。近幾年,一些新型的服務於直接融資的金融中介機構,如各種基金管理公司、產業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快速發展;各種新的金融產品、金融衍生產品不斷創新,更加豐富。總之,這一階段的改革,使我國的金融機構初步建立起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金融風險隱患基本得到控制;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平均約為5%以下,稅後利潤大幅增長;新型非銀行機構發展迅速。三十年來我國金融體制的漸進式改革,既保證了整個轉軌時期經濟的平穩發展,也實現了自身的改革目標,改革的成就從整體上可以概括為:建立了分工合作的金融機構體系,以及由貨幣、證券、保險、外匯組成的金融市場體系;宏觀金融調控已從直接控制信貸規模,轉向了利用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間接調控;金融監管明顯加強,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人民幣匯率穩定,形成了面向全球開放的金融市場新格局。三十年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經驗大致可概括為如下幾點:(1)金融體制改革必須與經濟體制改革協調推進;(2)加強宏觀調控、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條件;(3)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基本保證;(4)促進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協調發展,是提高金融運行效率的基礎;(5)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6)立足本國實際、大膽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是推進改革的有益嘗試。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正在蔓延的新形勢和國際金融體系的不斷變化,展望未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給予高度關注:一是實現融資方式的多元化,大力發展以股權融資為主的直接融資;二是進一步深化利率及匯率的市場化改革;三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四是推動金融業的混業經營;五是創新農村金融體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六是進一步規範金融監管,加強風險控制和防範能力。

❽ 兩會重點,金融監管體制已經拉開了帷幕

從「創來新」到「加快改革」,再源到「穩妥推進」,有關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不斷升溫。
春風一夜,萬物復甦。爭論了許久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在今年兩會期間,熱熱鬧鬧地開個頭。
職能不同、監管重點不同的一行三會,在半個多月的時間內,輪番坐鎮、緊鑼密鼓地召開了4場發布會。在眾多熱點回復中,「制定統一的資產管理業務標准規制」成為一行三會共有的話題。
特別是今年兩會期間,「已經在資管業務比較重要的領域,如定義、范疇、存在問題等方面初步達成一致。」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記者會上的一句話,為資管從分業監管走向協調監管定了方向和基調。
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資管監管方向的重要改變,其意義已遠超資管本身。這意味著,困擾多年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已緩緩拉開序幕。

❾ 如何改革金融監管體制

從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逐漸由單一全能制監管走版向多重機構的分業監權管,形成了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為主體的分業監管體系。 金融監管過程經歷了下面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8年以前,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實施金融監管。 第二階段,從1998年到2003年,對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監管從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監管中分離出來,分別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保監會」)負責,形成了由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三家分業監符的格局。 第三階段,從2003年至今。2003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組建,接管了中國人民銀行的銀行監管職能,由此正式確立了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三會分工的金融監管體系。

❿ 如何評價現行法律規定的金融市場監管體制與已經推行的金融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實踐不一致現象

現行法律規定的金融市場的監管體制,主要是我們國家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來對金融的現象進行監管。

閱讀全文

與金融監管體質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