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個案追蹤
一、托班孩子寄宿制前一個月的案例分析 佳佳,大家喜歡這樣稱呼你。上學期,三周歲不到的佳佳進入幼兒園的寄宿制生活,她長了一雙大眼睛,聰明、大膽、有個性,自理能力強,人見人愛。但她卻「擅長」用眼淚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要,是個不小的「哭包」。 由於佳佳年齡小,在全托一個月的時間里,情緒情感問題較突出,嘴裡常念叨著:「我媽媽什麼時候來接我啊?」為讓她逐步適應幼兒園的全托生活,我建議讓她媽媽每周三晚飯後接孩子回家一次,周四早上送來,到周五再接回家。這樣嘗試了兩個星期,佳佳的情緒果真穩定多了。但緊跟著問題也出現在她的一日生活活動中,如:自由活動時,佳佳想同伴手中的玩具,可小朋友不給,「哇——」淚水如泉涌,當她家裡帶來的玩具被同伴拿去想要回來時,小朋友不給,「哇——」那神情傷心委屈到極點。 分析: 孩子離開家庭第一次邁向幼兒園的全托生活,正經歷著孩子離開熟悉父母一下子難以適應的「斷乳期」。在家中是單獨的,沒有小朋友與之爭搶玩具,更沒有想到自己的玩具會被別人拿去玩,所以,心裡難免會傷心。相對來說,幼兒園空間、物品放置、使用方法是新入園孩子所陌生的,由於孩子的自由,無約束的行為,使用物品時都是隨心所欲的佔有,這個過程要經過家園的共同教育和培養,才能使之慢慢地形成與同伴一起分享。 有時,她吃飯愛脫鞋子,或者把不愛吃得菜撥弄得滿桌、滿地都是,我提醒她「坐坐好不可以把菜……」話還沒講完呢「娃娃」聲已經響起。一次吃飯時,她把飯碗慢慢地移動至桌子邊緣,眼看飯碗就要落地了,我輕輕走過去把飯碗慢慢移到裡面一點,結果,孩子發火了,把小勺摔到了地下。我用盡平靜的目光看著她,希望不給她造成壓力,但孩子倔著小嘴「哇哇」大哭,眼淚像斷了線似的。小便隨之也尿在了身上。 心理學研究成果顯示,3歲兒童伴隨著運動機能的發展,與成人間的交往正處於第一反抗期,常常任性、逞強。如果此時成人對其內在的需要了解不夠,不及時予以滿足,就會造成兒童與成人的對立。孩子吃飯脫鞋,可能與她的坐姿不端正有關,或者家中吃飯是脫鞋子的,或者看到不喜歡吃得菜而故意把飯碗推來移去,或者是想老師抱抱喂她吃飯,或者暫住肚子沒有飢餓感,根本不想吃飯。 佳佳長得胖嘟嘟的招人喜歡,可就是挑食。今天午餐是紅燒鴨肉,蘿卜湯,照例我給每位小朋友盛完飯後,在觀察孩子進餐的過程中,我發現佳佳的一碗蘿卜不見了,正想表揚她,忽然發現同桌玥玥的碗里蘿卜多了好些。我拿起碗重新盛了蘿卜端到佳佳的面前,她情緒又來了,用力一推,一碗蘿卜滾到了對面,過了一會兒,我走過去告訴她:「蘿卜是小白兔最愛吃的菜,你知道小白兔的毛是什麼顏色的嗎?」「白色」佳佳乾脆的回答,那你吃了蘿卜就會像小白兔那樣白,像「白雪公主」那麼漂亮。她聽了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慢慢的吃了起來,吃幾口還抬頭看看我,眉頭皺幾下,好像對我說:「佳佳今天吃了羅卜真的會像「白雪公主」那樣漂亮嗎?」 生活中隨時發生一些老師意想不到的事,針對這個案例,我感到要善於抓住孩子的某種特徵,對孩子進行引導是很關鍵的。小白兔白白的毛,紅紅的眼睛,非常可愛、漂亮,通過我的表述,佳佳的愛美之心,似乎不費勁就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吃下了平時最討厭的蘿卜。有時把批評孩子轉換成形象的語言描述或故事,在故事中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引導她喜歡和厭惡的情緒,建立起她對生活最初的是非概念。 吃飯時間到了,佳佳用勺子敲著碗,引起了其他小朋友都模仿她的動作,一時間活動室一片混亂,「不好聽的聲音老師不喜歡」我提高了嗓門指出了她的錯誤,她笑了笑仍繼續她的行為。我對小朋友說:「我剛才聽到有個「人」在輕輕地哭。」「是誰啊?」「是小勺!」佳佳的大眼睛飄了我一眼,一副不在乎的樣子,我悄悄地走到她身旁,「佳佳是不是不想吃飯呀!」「不是。」「哪想干什麼呢?請你告訴我。」「我想換個有花的小勺。」佳佳輕輕的對我說。 分析: 佳佳性格倔強,又很調皮,甚至會打人。有時脾氣上來就會無理取鬧,我採用批評的方式,致使她不把批評當回事了,批評也因此失去了它的作用。意識到耐心地開導會比單純的批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針對孩子的一些錯誤我開始轉變觀念,用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工作。當她有點滴進步時,我就用具體形式表揚她,多讓她體驗成功的快樂,犯錯時我就故意不理她,等她自己有了情緒反映再告訴她不應該怎樣做,漸漸的佳佳有了明顯 幼兒個案追蹤 www.yex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