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體質差的人有哪些表現
體質差是屬於異常體質,二異常體質又可按邪正盛衰分為虛性體質與實性體質。因此,體質差的人表現如下:
一、虛性體質
1、氣虛體質:指人體氣弱少力之質,這種體質的人顯得面色偏黃或白光白,目光少神,唇色少華,肢體疲乏無力,不耐寒熱,納呆,脈象虛緩,舌淡紅,邊有齒印;
2、血虛體質:這種體質的人顯得面色萎黃或蒼白,唇舌色淡,毛發枯燥,肌膚不澤,精神不振,疲乏少力,動則短氣,大便常秘,脈象細弱;
3、陰虛體質:指陰液虧虛,失於滋潤、陰虛陽亢的體質。體形瘦長,面色多偏紅或顴紅,兩眼乾澀,視物昏花,口燥咽干喜飲冷,手足心熱,大便偏干或秘結,舌紅少苔或無苔;
4、陽虛體質:指人體陽氣虧虛,陰寒內盛的體質狀態。多見形體肥胖,面色少華,毛發易脫落,兩目胞色晦暗,口唇色淡紅,形寒肢冷倦怠,多喜偏熱食物,舌苔白;
二、實性體質
1、陰寒體質:這種體質的人看起來很壯實,肌肉緊縮,皮膚紫黑,四體常冷,喜熱惡寒,舌質淡,脈緊實;
2、陽熱體質:這種體質的人看起來體格較強健,面色潮紅或紅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多,口唇暗紅或紫紅,舌質紅或暗紅、舌苔薄黃,脈緊實有力。
3、痰濕體質:由於體內痰飲水濕瀦留而形成的,體形多肥胖豐腴,面色淡黃而暗,口中粘膩不爽,四肢沉重,嗜酒茶,恣食肥甘,脈濡或滑,苔膩;
4、瘀血體質:指經脈不暢,血瘀不行,或瘀血內阻的體質狀態,這種人體型較瘦,毛發易脫落,面色黧黑或面頰部見紅絲赤縷,眼眶暗黑,口唇淡暗或紫,脈弦或沉、細澀或結代;
5、 氣郁體質:指臟腑功能失調,特別是氣機郁滯,女性特別容易出現以肝鬱不舒、氣機郁滯為特徵的體質狀態,性格內向,少言寡語,遇事善於思慮,多愁善感,多怒易急躁,口乾苦。
(1)體質虛實擴展閱讀:
體質差的治療方法
1、因人施治:人體素質有強弱之異,有偏熱偏寒之殊,因此必須結合患者平素體質而治。如陽虛體質者,本多痰濕,若感受寒濕,就要多吃薑片或者薑茶;若陽虛體質,須通陽氣以化濕,若過涼則濕閉而陽更困,此外,年齡長幼、男女之別、生活條件、地理環境等造成的體質差異,在治療中都應予以重視。
2、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由於體質差異,即使同患一種疾病,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證型。另一方面,即使是不同的致病因子或不同的疾病,由於患者的體質在某些方面有共同點,往往出現相同或類似的病機和臨床證型,而施以相同或類似的治法。
3、視體質用葯。如陰虛質宜甘寒、咸寒清潤,忌辛香溫散、苦寒沉降,飲食當避辛辣;陽虛質宜益火溫補,忌苦寒瀉火;氣虛質宜補氣培元,忌耗散克伐等。
Ⅱ 怎樣知道自己體質的虛實寒熱
①八綱辨證中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邪氣盛為實證,正氣衰為虛證。《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②指人體陰陽的消長。《素問·寶命全形論》:「天有寒暑,人有虛實。」吳昆:「虛實,人之陰陽消長也。」
虛實兩綱,主要辨別機體強弱與病邪盛衰。虛指正氣虛,實指邪氣實。
一、虛證:即正氣虛弱或機體有形物質不足所產生的證候。如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氣短、自汗盜汗、舌凈無苔、舌質淡嫩、脈細弱無力等。治療宜用補益法。
注意:
1. 辨虛證必須結合脤體臟腑及氣血、陰陽,才能指導治療。如脾虛宜健脾,氣虛宜補氣,陰虛宜滋陰等。均可從脈象中了解之。
2. 虛證常與寒證或熱證同時存在,如陽虛生寒(即機能過度減退),故陽虛多兼有寒象(虛寒證);陰虛生熱(即陰虛液少,陽氣偏盛而化熱),故陰虛多兼有熱象(虛熱證)。
3. 相對地說,久病多虛證,老年人患病也多虛證。
二、實證:主要系指病邪過盛所產生的證候。但病邪過盛,人體必將增強其機能代謝活動以抵抗病邪,故實證往往表現在兩方面:病邪過盛,如痰飲、水濕、瘀血、食積、蟲積等;機能亢盛,如精神與奮、聲高氣粗、發熱面赤、腹滿痛而拒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苔厚膩、脈洪有力等。治療實證宜用瀉下法或消導法。
注意:
1. 辨實證也要結合脤體臟腑及氣血、陰陽,以便指導治療。如氣實(氣滯)則行氣破氣;血實(瘀血)則宜活血化瘀或破血等。
2. 「熱」也屬機能代謝亢盛的表現,故實證常與熱證同時存在(實熱證)。
3. 相對地說,新病多實證,壯年人患病也多實證。
三、虛實夾雜:臨床上除單純的虛證或實證外,常有虛中夾實或實中夾虛等虛實來雜的情況,如同硬變腹水病人,由於病久身體已虛(正氣虛),但又有腹水實證(邪氣實)。在治療上對虛實夾雜的病證,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採取先補後攻、先攻後補,或攻補兼施等不同治療方法。
①病狀名。主要證見發冷發熱,或戰栗不欲食。《素問·風論》:「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栗不能食,名曰寒熱。」
②惡寒發熱。《靈樞·五邪》:「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
③指寒性和熱性葯物。見「寒熱內賊」。
④指寒證和熱證。《靈樞·禁服》:「必審按其本末,察其寒熱,以驗其臟腑之病。」
⑤指寒熱之邪毒。《靈樞·寒熱》:「此鼠瘺寒熱之毒氣也。」
⑥指寒熱相兼的病證。《素問·皮部論》:「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
⑦八綱辨證的兩個綱領。詳寒證、熱證。
Ⅲ 我身體虛實是什麼情況
病情分析: 中醫將體質虛弱稱體虛,把慢性疾病的虛弱稱虛證,並將虛弱分為氣虛、血專虛、陰虛屬、陽虛四種類型,結合心、肝、脾、肺、腎五臟,則每一臟又有氣、血、陰、陽虛弱的類型,如肺氣虛、脾陽虛、脾陽虛等等,中醫理論是講平衡的,只要人體氣血陰陽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虛弱,需補養,多餘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達到新的平衡,恢復身體健康。體虛是機體某些功能有所減退,不一定患病,即西醫所稱之「亞健康」,如不及時補養、調節和調理、令進一步發展,對健康不利。
意見建議:建議治療虛弱,根據中醫「虛則輔之,實則瀉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的原則,需通過進補來調整虛實,進補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個方面,並需依照各人的體質和病證中行辨證辨體進補,進補有葯補和食補,不論是採用葯補還是食補,均是為了補虛扶正,食補
Ⅳ 請問我的體質是實火還是虛火,還是虛實都有
從你描述的情況看,也許是「鬱火」,所謂肝氣郁滯,郁久化火。面色回青、易怒可以和肝聯答系起來;便秘、
失眠多夢可以和火聯系起來;但是喝涼茶後咳嗽,肺虛可知;綜合判斷,你可能是肝鬱血虛,虛火上炎。疏肝外,要養陰。建議滋水清肝飲或逍遙丸+六味地黃丸試試。蜂蜜水不建議喝,不如空腹生吃白蘿卜。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Ⅳ 中醫虛實辨證
中醫虛實辨證:
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綱領,即虛與實主要是反映病變過程中人體正氣的強弱和致病邪氣的盛衰。實主要指邪氣盛實,多見於新患之疾。虛主要指正氣不足,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
《素問·通評虛實論》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素問·調經論》說,百病之生,皆有虛實之說。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帛書中就有治病者,取有餘而益不足的記載。《景岳全書·傳忠錄》亦說,虛實者,有餘不足也。實主要指邪氣盛實,虛主要指正氣不足。所以實與虛是用以概括和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
一、實證
實證是對人體感受外邪,或疾病過程中陰陽氣血失調而以陽、熱、滯、閉等為主,或體內病理產物蓄積,所形成的各種臨床證候的概括。實證以邪氣充盛、停積為主,但正氣尚未虛衰,有充分的抗邪能力,故邪正斗爭一般較為劇烈,而表現為有餘、強烈、停聚的特點。
實證是非常籠統的概念,范圍極為廣泛,臨床表現十分復雜,其病因病機主要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風寒暑濕燥火、疫癘以及蟲毒等邪氣侵犯人體,正氣奮起抗邪,故病勢較為亢奮、急迫,以寒熱顯著、疼痛劇烈、嘔瀉咳喘明顯、二便不通、脈實等症為突出表現;二是內臟機能失調,氣化障礙,導致氣機阻滯,以及形成痰、飲、水、濕、膿、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產物壅聚停積於體內。因此,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熱邪、燥邪、疫毒為病,痰、飲、水氣、食積、蟲積、氣滯、血瘀、膿等病理改變,一般都屬實證的范疇。
由於感邪性質的差異,致病的病理產物不同,以及病邪侵襲、停積部位的差別,因而各自有著不同的證候表現,臨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實證,病情激劇者多實證,體質壯實者多實證。
二、虛證
虛證是對人體正氣虛弱、不足為主所產生的各種虛弱證候的概括。虛證反映人體正氣虛弱、不足而邪氣並不明顯。
人體正氣包括陽氣、陰液、精、血、津液、營、衛等,故陽虛、陰虛、氣虛、血虛、津液虧虛、精髓虧虛、營虛、衛氣虛等,都屬於虛證的范疇。根據正氣虛損的程度不同,臨床又有不足、虧虛、虛弱、虛衰、亡脫之類模糊定量描述。
虛證的形成,可以由先天稟賦不足所導致,但主要是由後天失調和疾病耗損所產生。如飲食失調,營血生化之源不足;思慮太過、悲哀卒恐、過度勞倦等,耗傷氣血營陰;房室不節,耗損腎精元氣;久病失治、誤治,損傷正氣;大吐、大瀉、大汗、出血、失精等致陰液氣血耗損等,均可形成虛證。
各種虛證的表現極不一致,臨床一般是以久病、勢緩者多虛證,耗損過多者多虛證,體質素弱者多虛證。
三、虛證和實證的鑒別
從臨床來看,有一些症狀,可出現於實證,也可見於虛證。例如,腹痛,虛證實證均可發生。因此,要鑒別虛實,必須四診合參,通過望形體,舌象,聞聲息,問起病,按胸腹,脈象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一般說來,虛證必身體虛弱,實證多身體粗壯。虛證者聲息低微,實證者聲高息粗。久病多虛,暴病多實。舌質淡嫩,脈象無力為虛;舌質蒼老,脈象有力為實。
四、虛證和實證的關系
疾病是一個復雜的發展過程,由於體質、治療、護理等諸因素的影響,虛證與實證常發生虛實錯雜、虛實轉化、虛實真假等證候表現。若不加以細察,容易誤診。
Ⅵ 怎樣才知道自己體質虛
1、正常體質:膚色潤澤,唇紅潤,精力充沛,飲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紅,脈和緩。患病較少,抵抗力較強,耐寒熱,不需進補,食療或進緩和的平補之品。
2、陰寒體質:屬寒(實)體質,平素肢冷無汗,喜暖怕涼,常腹痛腹瀉,關節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長,舌淡苔白,脈緊或沉遲。宜患風濕關節痛,宜感寒邪,怕陰冷潮濕氣候,宜溫陽散寒。應食溫熱食物,如羊肉、生薑、桂皮等。
3、陽虛體質:屬虛寒體質。四肢多不溫,怕涼喜暖,神疲,喜吃熱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長,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潤,脈沉遲而弱。得病多從寒化,宜患痰飲、腫脹、泄瀉,陽痿等證,易感寒邪,易被濕困。耐夏不耐冬,宜用溫陽補虛之品。
4、陰虛體質:屬虛熱體質,形體多消瘦,心煩顴紅,手足心熱,午後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澀,眩暈耳鳴,睡眠差,便乾燥,舌紅苔少而干,脈細數。宜患陰虧燥熱的病變,怕燥熱之邪,耐冬不耐夏。宜養陰補虛,甘寒退熱。如百合、枸杞、麥冬、海參、西洋參等。
5、陽熱體質:屬實熱類型。面色多紅赤,怕熱喜冷,煩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發高熱,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數有力。得病多從熱化,易患瘡瘍,怕熱,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熱的食物或飲料,如苦瓜、苦丁茶、蓮子心等。
6、氣虛體質:屬虛的體質,面白少華,氣短懶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紅,舌體胖大,脈虛緩。易感冒,病後遷延不愈,內臟易下垂,不耐受風邪、寒邪、暑邪。宜食山葯、蓮子或太子參、黃芪、黃精等。
7、血虛體質:面色萎黃或淡白,唇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體麻木,舌淡脈弱。宜補氣生血。用當歸、熟地、龍眼肉。
8、瘀血體質:面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膚甲錯,或生症瘕,刺痛,痛處固定不移,舌體黯紫有瘀點,脈細澀或脈率不齊。易患出血,症瘕,中風,胸痹(冠心病)等病。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9、痰濕體質:體胖腹大,面部皮膚油脂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悶脘痞,身重發沉,睏倦,喜食肥甘粘膩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齒痕,苔白膩,脈濡滑。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風(腦血管意外),胸痹等病。對濕環境及梅雨季節的適應能力差。宜祛濕化痰。宜服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葉、荷梗等。
10、濕熱體質:面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身重睏倦懈怠,大便粘滯不爽,男陰囊潮濕,女黃帶臭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易患痤瘡,黃疸,淋症,火熱等病。對氣溫偏高,濕熱交蒸氣候難適應。食療同痰濕體質,忌辛辣刺激食品。
11、氣郁體質:神情郁悶,胸脅脹滿,走竄疼痛,善太息、噯氣呃逆,咽有異物感,或乳房脹痛,痛經。易患鬱症,臟躁,不寐,梅核氣,驚恐等病症。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差,應調節心態,宜服行氣之品,如玫瑰花,佛手,蘿卜等順氣之品。不宜進補。
一般體質都是從中醫角度 想要正確判斷 那就去做儀器查
Ⅶ 中醫中的六種體質有虛實躁…請問我們如何對號入座!某種體質又該吃些什麼
氣虛
血虛
陰虛
陽虛
氣血兩虛
外濕內熱
Ⅷ 如何判別虛實寒熱的體質
熱性體質
特 征
1. 腺體亢進、身體機能代謝活動過度,如甲狀腺內亢進、心跳加速。容
2. 易興奮緊張,顏面潮紅,眼睛充血。
3. 上火發炎,尿量少而色黃,排便困難。
4. 口乾舌燥,喜喝冷飲。
5. 婦女生理周期常提早。
適 合 食 材
涼性食物:如綠豆、菊花、絲瓜、海帶、西洋參、梨、菱角、芒果、車前草等。
功 效
1. 食後對生理機能具有鎮靜及清涼消炎作用,可改善其不眠、腫脹及炎症。
2. 相反的,若讓寒性體質者吃,則反使冷症及貧血現象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