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濕熱體質的舌頭是什麼樣的
治病不來單單只看舌苔舌質,而是各源種症狀的綜合考慮,講究望聞問切四診綜合比較全面的。邪在表,則未生苔;邪入里,津液搏結,則生苔而滑。苔白者,丹田有熱,胸中有寒,邪在半表半里。熱入漸深則燥而澀,熱聚於胃,宜承氣、白虎。若熱病口乾舌黑,乃腎水刑於心火,熱益深而病篤矣。(然有苔黑屬寒者,必舌無芒刺,口有津液、即小便之赤白,口中之潤燥,舌苔之滑澀,皆因津液之榮枯,未足以斷寒熱,故尤宜以脈之有力無力細辨之。總之,醫家治病,須隨機應變,活潑潑地,不可膠執一方,不可泥滯一葯,不必以葯治病,惟以葯治脈可以。古今氣運不同,舊方新病,何能符合,只可讀其書,廣其義,考其方,得其理。
白苔是熱聚丹田,寒留胸膈,濕氣薰蒸所致。治宜燥濕和中。
滑白色者,邪未入腑,半表半里,宜和解之。熱入漸深,則燥而澀。
黃苔者,胃腑有邪熱,宜下之
② 怎麼樣判斷我的濕熱體質是濕重於熱還是熱重於濕
病情分析:中醫講濕性重濁粘膩,表現為全身酸困不適,小便不利,水腫「濕」既是一種致病因素,又是一種病理產物,它與脾胃密切相關。濕邪的存在,不同程度會影響脾胃之氣的升降、胃的受納及腸的傳導,從而導致口苦、口黏、脘腹脹悶、食慾不振、大便溏薄不爽等現象。舌苔厚膩往往也是判斷「濕」存在的重要依據。治療濕邪是也往往立足於健脾和胃,助運化濕。
而熱證的表現為高熱,煩渴,氣促,口乾,舌苔黃,脈洪大。
意見建議:
濕證與熱證的鑒別就著啦,但建議您最好找專業的醫師幫您分析,不要自行分析,以便造成疾病治療上的延誤
③ 懂中醫的醫生請進來:請問,濕熱,怎樣區分是濕重還是熱重
濕熱是中醫的說法,濕熱是體內多餘的水分無法正常排除,與熱結合就成為了濕熱,
看中醫時,常會聽到醫生說「濕熱」。什麼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麼呢?
所謂濕,即水濕,分外濕和內濕。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脾虛的人易遭受外濕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既是獨立又是關聯的。
濕熱是熱與濕同時存在,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
濕熱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的不同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疔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溏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苦、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
治療濕熱證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以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等;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中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參、白鮮皮等;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蓄等。
內熱往往依附濕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油膩食品、甜味品以防傷脾不化濕。
④ 體內濕氣重,寒濕與濕熱如何進行區分和調養
寒濕一般的表現是舌苔白膩,怕冷,是有寒冷的症狀,可以吃一些人參健脾丸。濕熱主要是有熱症,舌苔發黃,容易上火,可以喝一些紅豆薏仁水。
⑤ 濕熱的舌苔一般是怎麼樣的
病情分析:你好,濕熱可以注意食療。指導意見:濕熱會出現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惡心等
⑥ 怎麼樣辨別自己是濕熱體質還是寒濕體質
俗話說」千寒易除濕難去」,可見濕氣的難纏。中醫學認為,濕邪 是(風、寒、暑、濕、燥、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而濕邪通常有兩種,一是外濕,一是內濕。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寒濕內侵脾陽失運,濕自內生。濕氣重表現為肌肉酸痛、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口中粘膩等。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沒食慾,不想吃東西,皮膚還可能出痤瘡、濕疹等。而怎麼辨別是濕熱還是寒熱呢,一起看看吧。
7、看體型:濕熱體質的人體型有胖有瘦;寒濕體質的人胖人居多,一般都是下半身肥胖,小腹熬肉多
8、看大便:濕熱體質的人大便燥結,會有拉不盡的感覺;寒濕體質的人大便粘,稀軟不成形
9、看小便:濕熱體質的人小便會發黃,味道很重;寒濕體質的人尿液清長沒有什麼味道,如水一樣
10、看婦科:濕熱體質的女性,白帶多色黃味重;濕熱體質的女性,白帶少而且清晰如水。
⑦ 濕重舌苔厚濕熱
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又稱濕邪,是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六邪之一。
六邪中醫學上最怕濕,身體濕氣重的話會傷害我們的脾胃消化功能,盡而影響患者的食慾,引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或者腹瀉水腫;也會影響關節活動,導致關節疼痛;如果任其發展還會危害影響到身體氣機,造成臟腑功能異常,胸膈滿悶等。
1、血足是祛寒濕的根本
只有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寒濕在充足的血液、流動暢快的血流面前是無立足之地的。沒有了寒濕,就不會出現這疼那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
2、運動後全身感到溫暖
經常運動、經常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濕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運動而體內的血液不足,運動後就會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濕會乘虛而入,身體仍會虛弱多病。
3、適當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
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後出汗,吃了溫熱食物而出汗,還是泡腳後微微發汗,都可以達到祛寒的效果。
4、飲食祛寒
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由於地理氣候的不同,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祛寒飲食習慣。如北方喜歡吃蔥、姜、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溫熱、高熱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歡麻辣;貴州人喜歡酸辣;湖南人喜歡炸辣等。雖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濕、保暖。
⑧ 如何判斷濕熱體質
有一類胖子,古人稱為「肉人」,我們稱為結實型的肥胖,與虛胖相反。他們性格急躁,動不動就發火。其實,這類胖子的急躁易怒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他們的體內有濕熱。 濕就是身體內的死水,死水與痰結合,就成了痰濕,死水與熱結合,就成了濕熱。農村的人都知道,麥收以後,農民會將麥稈砌成一垛一垛的,一陣雷雨過後,麥稈被淋濕了,這時你將手伸進麥垛內,就會感覺到裡面又潮、又濕、又熱,這種濕乎乎、熱乎乎的感覺就是濕熱。 濕熱蘊藏在麥垛內,時間一長,麥垛就會腐爛、發酵,農民用它來做肥料;濕熱蘊藏在人體內,排不出去,就會造成膽氣上溢,口苦口乾,急躁易怒。濕熱內阻,陽氣被遏,因此人總感覺身重睏倦。 感覺有一層油似的。除此之外,臉上還經常會長出一些痤瘡、粉刺,痤瘡很多情況是因為體內濕熱郁積,排不出去,最後在臉上激發出來,這也是我們平時說的痘痘。 看一個胖子有沒有濕熱,還應看他的飯量。濕熱型的人都食慾旺盛,很能吃,但能吃並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處於「胃強脾弱」的病理狀態。體內有濕熱會影 響到胃,胃有濕熱,中醫稱為「胃熱濕阻」,胃受熱之後,其功能就會亢進,這時人的飯量就會大增,動不動就會感到飢餓。然而,胃納過旺,就勢必加重脾運化的 負擔,脾有「運化水濕」的作用,脾的負擔過重容易造成「水濕內停」。所以,中醫又將這類胖子稱為「胃熱濕阻型肥胖」。 分辨濕熱型胖子,還要看舌。濕熱型胖子舌質偏紅舌,苔黃膩,體內的熱越盛,舌苔就越黃,就好像煮飯的時候火太大,飯就煮焦了,成了焦黃色的鍋巴,如果再不關火,鍋巴就會燒成了黑色。所以舌苔的顏色越深,證明你體內的濕熱越嚴重。 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大小便來判斷自己是否有濕熱,大便太乾燥或者太濕,都是體內濕熱的表現。如果身體里熱重於濕,則大便燥結;濕重於熱,則大便黏滯,小便短赤。濕熱體質的人,怕濕怕熱,對濕環境或氣溫偏高,尤其是夏末秋初濕熱交蒸氣候難以適應。 看一個胖子體內是否有濕熱,還應看他的眼睛,濕熱內蘊,熱灼血絡,這時人的兩眼內就會有紅赤的血絲,不痛不癢,西醫說這是免疫系統的反應。其實,這就是體內有濕熱的表現。 總的來說,面垢油光、長痘、舌苔黃膩、脾氣急躁、眼睛紅赤、大便太乾燥或者太濕都是濕熱型胖子的表現。 說到這個濕熱型的胖子,我想起曾經治療過的一個病人。記得是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我到農村去看望一個大學時的同學。在一次會議上,他說了幾句不合時宜的風 涼話,被趕往農村當了一名鄉村醫生。多少年不見,我們正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感慨良多。正說著話,一個農婦走了進來,說她家的孩子身體不舒服,想請我去瞧 一瞧。我不解地看了看她,又看了看我的同學,同學說:「是我讓她來的。這個孩子,我看了大半年了,總也看不好,我知道你來,昨天就告訴她了。」我們匆匆吃 完飯,去了農婦家。
⑨ 濕熱體質,脾虛(脾氣虛,濕氣重,便溏),舌苔黃如何調理。
濕熱的同時又脾胃虛寒。
建議採用中醫中葯或者飲食調理。
薏米紅豆粥調理祛專濕,對你的濕氣重有幫助的,屬但也不要服用過量,中成葯的話推薦:參苓白術散,這個主要是針對脾虛濕重的,效果很不錯。
同時這些方法對你的濕熱也是有幫助的,是兩方面同時兼備的,多鍛煉身體,出汗為主,出汗後要擦乾凈身上的汗,不要著涼了,早睡早起,不能熬夜。
如果熬夜會加重你濕熱的體質的,一定要做好這個良好的作息。
祝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