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報告科學把握當今文化發展趨勢和我國文化發展方位,作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這對於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將使文化賴以存在的體制環境發生更加深刻的變化,進一步推動文化與市場的接軌已經成為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這既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文化資源配置的質量、效益和速度,拓展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空間,又會使文化體制改革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近些年來,我國文化建設最鮮明的標志是改革創新,文化領域取得的一切進步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改革創新;今後文化建設要實現新的更大發展,歸根到底還要靠改革創新。
經濟全球化必然帶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全球化。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既為我們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推動我國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有利條件,也使我國文化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的文化體制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我國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參與文化市場競爭的能力還不強,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還沒有轉化為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如果不加快發展,形成我們自己的文化優勢,就難以在激烈的國際文化競爭中站穩腳跟。
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深刻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傳遞信息、鑒賞文化的渠道和方式,既極大增強了文化的創造力和傳播力,為催生新興文化業態和新的表現形式提供廣闊空間,也對佔領新興文化陣地、運用現代傳播技術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與現代傳播技術迅猛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技術創新體系,催生新的文化業態,用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文化,不斷增強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總之,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堅決破除一切妨礙文化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㈡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堅持( )。
深化復文化體制改革,要堅持制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文化體制改革的首要價值,是實踐、豐富、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論體系。
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培育「四有」公民,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去粗取精,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價值之一,是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學理論。我國多年來的文化建設,固然成果豐碩,但就文化學意義上的建樹而言,並不理想。
已經出版的馬克思主義文化學論著,往往重視的是文化的起源和性質、文化的發展、文化的分類、文化的動力等等,而輕視甚至忽視了文化管理、文化環境、文化主體、文化秩序、文化市場、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區分等問題。
從馬克思主義文化學理論建設的角度看,文化體制改革所面對並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學理論的豐富。
㈢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有流大任務:一是進一步深化對推進文化改革發展重內要性和緊迫性的認容識,增強全黨全社會的文化自覺。二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三是繁榮文化創作生產,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高我國文化總體實力。五是完善文化體制機制,增強文化發展動力和活力。六是加大文化人才培養力度,壯大文化人才隊伍。七是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
㈣ 簡述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答案
1.健全文化管理體制。加強和改善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實行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體制。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黨對宣傳文化企事業單位領導的方式和辦法。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實行政企、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加強宏觀管理。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行政職能,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把好市場准入關。實行依法管理,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完善地方文化法規。探索建立新型國有文化資產經營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文化企業國有資產評價體系和企業領導人考核辦法。健全與文化體制改革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科學的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構建文化市場管理的信息網路體系。
2.健全微觀運行機制。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推進勞動人事、分配和社會保障三項制度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制度,建立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健全財務管理,加強經濟核算,降低消耗,優化服務。經營性文化產業要以改革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為重點,培育市場主體,要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進行體制機制創新,進行企業改制,實施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高效的決策管理機制,搞活經營,增強活力,壯大實力,提高競爭力,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具備條件的可實行資產授權經營,盤活國有資產,確保保值增值。
3.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文化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建設,發展市場中介組織,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深化國有發行企業改革,發展社會化的現代流通組織形式,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電影院線建設,盡快建立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藝術品、演出劇目的現代市場營銷系統。進一步打破條塊分割,減少流通環節,拓寬流通渠道,有效整合市場,形成以國有發行渠道為主、其他發行渠道為輔的格局。整合地方發行傳輸網路,促進跨地區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整頓規范市場秩序,理順文化市場管理體制,統一文化市場管理規則,實行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嚴厲打擊盜版盜印、非法出版、非法營銷等不法活動。制止報刊攤派發行,優化結構,治理散濫。
4.健全文化經濟政策。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分別制定公益性文化事業政策和經營性文化產業政策。要增加對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落實對黨和國家重要新聞媒體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對體現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重大文化項目和藝術院團、對重要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保護工作、對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文化發展的扶持政策。調整政府投入結構,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實行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相結合,日常財政撥款與項目資助相結合,增強導向作用,提高投資效益。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單位的政策界限。公益性文化事業以政府投資為主,可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新聞媒體和出版社的宣傳編輯部門不對外融資,必要時可吸收本系統資金;其經營部分轉為企業後,在確保國家控股前提下,經批准可吸收國內社會資金,但投資方不能參與宣傳編輯業務。要改革對經營性文化企業的支持辦法,使其適應市場,增強活力。部分轉制為企業的報刊社、出版社,在保證國家控股的前提下,經批准可擴大融資試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所涉及的影院改造、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和書報刊分銷、廣告經營等領域,可按有關規定吸收境外資金和社會資金。
5.健全資源優化配置機制。把深化改革同調整結構、促進發展結合起來。發展文化產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以資產為紐帶,運用市場機制,推動兼並、聯合、重組,實行多媒體經營和跨地區發展,打造文化品牌,重點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文化創新能力、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已經組建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集團,要進一步轉換機制,整合資源,實行人事、財務和資源開發「三統一」。進一步整合文藝演出、書報刊、廣播電視資源,著力解決重復建設、結構失衡、忽視效益等問題,解決部門報刊散濫問題。以省級黨報、電視台為龍頭,整合市 (地)、縣兩級報刊和電視台。
6.健全對外文化交流機制。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開拓文化產品國際市場。制定有關政策,完善激勵機制,重點扶持大型國有文化企業及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文化事業單位,做大做強一批對外交流的文化品牌,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努力擴大文化產品出口份額。堅持以我為主、於我有利,擴大與管理規范、技術先進、對我友好的國外知名文化集團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廣播影視節目對外交流和境外落地。
㈤ 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希望能幫助到你~
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六大作出的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制約文化科學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大實質性進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新的跨越,開創了文化建設新局面。
一、樹立和落實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文化領域堅持改革創新、推動科學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已形成了廣泛的共識,對文化發展方向、思路、目的、動力、格局、戰略的認識,對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建設中重大關系的認識,都在不斷深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科學發展,越來越得到各方面的積極參與和全力支持。
二、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有利於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國有文化企業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市場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不斷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有效改變了「多頭執法」的局面。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文化宏觀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
三、加強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堅持以政府為主導,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四、推動文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文化產業整體規模和實力快速提升。制定和實施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加大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力度,推動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涌現出一批總資產和總收入超過或接近百億元的大型骨幹文化企業。資本、產權、人才、信息、技術等文化要素市場加快發展,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條塊分割、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逐步打破。
五、推動文化出口,中華文化「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在推進以政府為主導文化交流的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化、產業化運作方式,對外文化交流的范圍、領域和渠道不斷拓寬,以企業為主體的文化貿易不斷擴大,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正在形成。加大對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的扶持力度,推動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逆差逐步減少。
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1、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步伐,著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
3、著力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和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切實增強國有文化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4、大力推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進一步增強文化建設的整體實力和發展後勁;
5、加快構建有利於科技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
6、積極創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如果要再具體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
1、加快推進出版發行體制改革,推動我國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
2、加快推進電影體制改革,推動我國電影業再創新輝煌;
3、加快推進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推動我國演藝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4、切實抓好新聞媒體的改革,推動我國傳播能力有一個大的提高;
5、繼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積極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
6、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進一步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後勁和整體實力;
7、積極創新文化「走出去」思路途徑辦法,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
8、繼續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答: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決策,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在解決影響和制約文化科學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上實現重點突破,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一是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二是要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步伐,著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三是要著力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和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切實增強國有文化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四是要大力推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進一步增強文化建設的整體實力和發展後勁;五是要加快構建有利於科技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六是要積極創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文化體制改革的原則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確保國家文化安全;堅持勇於實踐、大膽創新,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
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任務: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形成科學有效的宏觀文化管理體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微觀運行機制、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
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要根據現有文化事業單位的性質和功能,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明確不同的改革要求。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調整資源配置,逐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鼓勵捐贈和贊助等各項政策,拓寬渠道,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業。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步解決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相對缺乏的問題,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城市社區文化設施,加強文物保護,扶持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續支持中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建設和改造文化服務網路。要改進和完善國家扶持方式,堅持和完善有關文化領域的重點扶持政策和措施。要以項目投入為手段,以激發活力為目標,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始終確保黨和人民喉舌的性質。要優化組織結構,整合內部資源,轉變經營方式。要深化文化事業單位的內部改革,推進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不得相互混崗。
深化文化企業改革,要規范國有文化事業單位的轉制。轉制企業要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產權歸屬,做好資產評估和產權登記等工作。確認出資人身份,明確出資人權利,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要確保國有資產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轉制企業自工商登記之日起,實行企業財政、稅收、社會保障、勞動人事制度,重視職工權益保障,在一定期限內給予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要切實做好勞動人事、社會保障的政策銜接,妥善安排富餘人員。要重塑文化市場主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快推進國有文化企業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要著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創新對外文化交流體制和機制。實行政府推動和企業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成為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主體。
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加強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建設,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重點培育書報刊、電子音像製品、演出娛樂、影視劇等文化產品市場。
加強和改進文化領域宏觀管理,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職責,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與所屬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
要切實加強對改革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大力支持、黨委宣傳部門協調指導、行政主管部門具體實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文化體制改革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㈥ 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第一,要以推進抄國有經營性文化單襲位轉企改制為重點,打造新型文化市場主體。
第二,要以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為重點,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第三,要以政府職能轉變為重點,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第四,要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做到兩手抓、兩加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當前,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高度重視農村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要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在重塑文化市場主體、完善文化市場體系、改善宏觀管理、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等關鍵環節上實現新突破。要堅持以改革促創新、促發展,推動文化觀念、文化內容、文化形式和文化科技的全面進步,培育一批有自主創新能力、有知名品牌、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大幅度提高我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㈦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文化是一種生產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因此,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重任。要完成這一重任,改革文化體制是題中應有之義。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㈧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質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起草過程蘊含了哪些政
無非是加強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國際化文化思想侵入的應對
㈨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質改革、推動社會文化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
學習《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總結了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我國文化改革和發展的行動綱領,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決定》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按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公民素質明顯提高;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黨全國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共同努力,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實現上述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改革開放。
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永進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為中國文化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是繼續堅定不移走這條道路的宣言。文化部部長蔡武指出,目前,已有二十多個省區市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文化強市的目標,在這個基礎上,在國家層面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符合我國實際,符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要求,有利於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決定》指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以及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深化政風、行風建設,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堅決糾正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歪風邪氣。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江藍生說,《決定》在道德建設方面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對自私冷漠、一切向錢看的不健康觀念和行為進行了批判,從戰略高度闡述了加強文化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全國政協委員、人文學者李漢秋說,弘揚主流道德觀念,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途徑。中華民族的新道德必須與中國人意識和潛意識中的傳統美德相承接,才能生根成活,才能持續發展。中華傳統道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精神,是中華文化能發揮凝聚力作用的重要因素。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立足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局出發,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這就是: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准確領會、全面貫徹這一指導思想,對於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努力實現文化又好又快發展;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為文化建設注入新的生機活力;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是整個中華民族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作為當代大學生肩負著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我們需要把我們的一切奉獻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實現我們的理想,實現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奮斗終身。
㈩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什麼意思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就是要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學專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屬提供廣闊文化舞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