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有4個方面:環境因素、行為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遺傳因素、醫療衛生服務因素。具體是
1、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危險因素:包括生物性危險因素如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物理性危險因素如雜訊、振動、電離輻射等、化學性危險因素如毒物、農葯、廢氣、污水等。
社會環境危險因素: 包括政治、經濟收入、文化教育、就業、居住條件、家庭關系、心理刺激、工作緊張程度及各類生活事件等。
4、醫療衛生服務因素
是指醫療衛生服務系統中存在的各種不利於保護和增進健康的因素,包括醫療質量低、誤診漏診、院內交叉感染、醫療制度不完善等。
當我們心理失調時,特定的器官也會不正常,從而導致某種疾病。要想痊癒,除了遵醫囑治療外,還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健康在我們自己的掌握之中。
(1)影響體質與健康的因素包括擴展閱讀:
特點
潛伏期長,人長期、反復接觸危險因素之後才能發病,而且潛伏期不易確定。聯合作用,多種危險因素常同時存在,可明顯增加致病危險性。特異性弱,一種危險因素往往與多種疾病有聯系。
也可能是多種危險因素引起一種慢性病。廣泛存在,危險因素廣泛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之中,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② 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環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保健服務因素。
(1)環境因素 環境對人類健康影響極大,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人類一方面要享受它的成果,一方面要接受它帶來的危害。自然界養育了人類,同時也隨時產生、存在和傳播著危害人類健康的各種有害物質。氣候、氣流、氣壓的突變,不僅會影響人類健康,甚至會給人類帶來災害。在社會環境中,政治制度的變革,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的進步與人類的健康緊密相連。例如: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廢水、廢氣、噪音、廢渣,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不良的風俗習慣、有害的意識形態,也有礙人類的健康。因此,人類要健康,就必須堅持不懈地做好改善環境、美化環境、凈化環境和優化環境的工作。
(2)生物因素 在生物因素中,影響人類健康最重要是遺傳因素和心理因素。現代醫學發現,遺傳病不僅有二三千種之多,而且發病率高達20%。因此,重視遺傳對健康的影響具有特殊意義。心理因素對疾病的產生、防治有密切關系,消極心理因素能引起許多疾病,積極的心理狀態是保持和增進健康的必要條件。醫學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證明,消極情緒如焦慮、怨恨、悲傷、恐懼、憤怒等可以使人體各系統機能失調,可以導致失眠、心動過速、血壓升高、食慾減退、月經失調等疾病。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情緒,能經得起勝利和失敗的考驗。總之,心理狀態是社會環境與生活環境的反映,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是指人們長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經濟、社會、風俗、家庭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習慣、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識。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很早就認識到生活方式與健康有關,但由於危害人類生命的各種傳染病一直是人類死亡的主原因,就忽視了生活方式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直到19世紀60年代以後,人們才逐步發現生後方式因素在全部死因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例如,1976年美國年死亡人數中,50%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可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健康是多麼重要。
(4)保健服務因素 決定健康的因素十分復雜,保健服務是極為重要的因素。世界衛生組織把衛生保健服務分為初級、二級和三級,實現初級衛生保健是當代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
③ 影響體質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先天因素是體質形成的基礎,是人體體質強弱的前提條件。父母的體質對子女的體質影響很大,而父母的先天性生理缺陷和遺傳性疾病也很有可能傳給後代。先天因素所形成的體質,並非一成不變的,在後天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將逐步發展變化。
膳食
膳食是人體後天攝取營養,維持機體生命活動,完成各種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物質。人們長期的飲食習慣和相對固定的膳食結構均可影響科學的飲食習慣,合理的膳食結構,全面而充足的營養,可增強人的體質,甚至可使某些偏頗體質轉變為平和體質,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體質。偏嗜某一種或幾種飲食,可造成人體內營養成分的不均衡,出現一部分營養成分過剩,而另一部分營養成分缺乏,從而形成偏頗體質。如長期偏嗜寒涼之品,容易形成陽虛體質;長期偏嗜溫熱或辛辣的食物,容易形成陰虛體質;偏嗜甘甜可形成痰濕體質;嗜食肥膩,多形成痰濕或濕熱體質。
生活起居
生活起居是人類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條件。適度的勞動或體育鍛煉,可以強壯人的筋骨肌肉,通利關節;適當的休息,則有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精神狀態的好壞對體質的形成也很重要。精神情志,貴於調和。情志舒暢,精神愉快,就會使體質健壯。如果長期受到強烈的精神剌激,持續不解的情志異常波動,超過了人體的生理調節能力,就會給體質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形成某種特定的體質。
生活環境
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都能影響人的體質。我國南方多濕熱,北方多乾燥,東部沿海為海洋性氣候,西部內地為大陸氣候。因此西北方人形體多壯實,腠理緻密;東南方人體質多柔弱,膜理偏疏鬆,故施方用葯有異。
由於生活條件改善,缺少運動,攝取熱量過多,致使大量肥胖者出現,造成了痰濕和濕熱體質人群的增多。隨著大規模的城市化和各種現代化設施的介人,人們不必再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而是生活在人工營造的恆定環境之中,這將會給人們的身體帶來一些不可忽視的時代新病。
④ 體質與健康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體質,是指人的生命活動和勞動工作能力的物質基礎。簡要地說,體質是指人體自身的質量,是人體在形態、生理、生化和行為上相對穩定的特徵。體質可以反映人體的生命活動、運動能力的水平,因此是選擇健身運動的依據。身體運動是人的自然屬性,同時又是生命活動得以充分發展的必要條件,反映著人的社會屬性。
"體質"和"健康"的概念是不同的。同樣是健康的人,其體質卻千差萬別,對一個人的體質強弱要從形態、功能、身體素質、對環境氣候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體質的綜合評價指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即體格、體型、姿勢、營養狀況及身體組成成分等。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即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及各系統、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水平:即身體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柔韌性等素質及走、跑,跳、投,攀等身體運動能力。
(4)心理發展狀態:包括本體感知能力、個體意志力、判斷能力。
(5)適應能力:例如對外界環境條件的抗寒、抗熱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
影響體質強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與遺傳、環境、營養、體育鍛煉等有著密切的關系。遺傳只對體質的狀況和發展提供了可能性或前提條件,體質的強弱則有賴於後天環境、營養、衛生和身體鍛煉等因素。因此,有計劃、有目的進行科學的鍛煉,又是增強體質最積極有效的手段。
⑤ 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
是指因自身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間接給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結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肥胖症、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精神性疾病、自殺等均與行為和生活方式有關。
(1)行為因素(behavior factor)
行為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幾乎所有影響健康因素的作用都與行為有關。例如吸煙與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酗酒、吸毒、婚外性行為等不良行為也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2)生活方式(life style)
由於生活方式和不良行為導致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性病、艾滋病的迅速增加。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已佔總死亡原因的61%。
據美國調查,只要有效地控制行為危險因素:不合理飲食、缺乏體育鍛煉、吸煙、酗酒和濫用葯物等,就能減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殘疾,2/3的慢性殘疾。
2、環境因素 強調人體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強調健康、環境與人類發展問題不可分割。
(1)自然環境
保持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和諧,對維護、促進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若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類社會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2)社會環境
包括社會制度、法律、經濟、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職業等,社會制度確定了與健康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等。
3、生物學因素 遺傳-- 據調查,目前全國出生嬰兒缺陷總發生率為13.7%,其中嚴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萬人。遺傳還與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發生有關。
4.衛生醫療服務
指社會衛生醫療設施和制度的完善狀況。
影響健康的四個因素中,環境因素起重要作用,其次為生活方式、衛生服務,遺傳因素雖影響較小,但一旦出現遺傳病,則不可逆轉。這四個因素彼此又有相互依存關系。
⑥ 影響健康的因素有
健康是機體內在環境與外界環境的整體統一。凡是能夠影響機體內外環境改變的因素,都將會對健康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影響男性健康的因素,以內外環境分,則有內因和外因之不同;以先後天分,則有先天稟賦因素和後天調養因素之不同;以其性質分,又可分為精神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外傷、房勞因素等等。總之,影響男性健康的因素多種多樣,既可單獨為病,也可聯合致病,損害健康。
一、先天因素
男子自身的健康,與父母先天稟賦關系極大。父母的稟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生兒的強健乃至一生的健康水平。若父母身體健康,則其子稟賦充實,身體強健;反之父母體弱多病、或生育年齡較大,則其子稟賦不足,體質虛弱,易患疾病甚至有遺傳病、先天性疾病。此外,父母勞累、疲乏無力,或患病同房,都是影響男性健康的先天不良因素。
二、後天因素
1.社會因素:由於激烈的社會競爭,男人們工作緊張、思想負擔重,致使精神疾患、心血管疾病以及陽痿、遺精、性功能低下明顯增多。由於男子外出工作機會較多,且多從事危險性較大的工作,因而更多地成為車禍等不幸事件的犧牲品。至於西方國家艾滋病的猖撅,就是社會因素影響男性健康的明顯例證。
2.情志因素:男子常因七情不節,內傷臟腑,導致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神經官能症、偏頭痛、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以及癌症等。史書上記載伍子胥過昭關,一夜間須發全白,就是由於極度焦慮所致。還有"笑煞程咬金,哭死程鐵牛"的記載,都說明情緒對健康的危害之大。西醫學發現,當男子的大腦皮層處於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全身的神經、內分泌功能穩定,睾丸的生精功能以及性功能都很正常。如果精神處於長期壓抑、悲觀、憂愁狀態,大腦皮層以及全身神經、內分泌功能便會失調,睾丸的生精功能以及性機能也會發生障礙,不育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3.氣候因素:健康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淫邪氣和疫癘之氣侵襲機體而為病。如春天多風,常發風溫;夏天炎熱,多發熱病、中暑。實際上,一定的地理環境會導致一定的氣候變化。如居西北之地,氣候多風多寒;江南沿海,氣候濕熱,因而對健康的影響有所不同。
4.飲食因素:胎兒離開母體後,就靠飲食維持生命。所謂"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明確說明了飲食是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證。飲食因素對男性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①飲食不節,飢飽無常,尤其是暴飲暴食,在當今男子更為多見。②任憑喜好,飲食偏嗜,影響健康。特別是過嗜煙酒,對健康影響更大。③不知食物偏勝與體相宜與否。有些男子不明飲食物的性能是否於體有益,常不加選擇,隨便亂吃,明明是陽虛之體,卻常食寒涼之品;明明性功能低下,卻誤食對性功能不利的食品等等。
5.起居因素:起居因素是影響男性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不按時起卧、生活不規律,過勞和過逸等。睡眠對於健康十分重要。7天不進食,人還可維持生命。如果晝夜不讓睡覺,就難以生存。但不少男子夜間泡歌廳泡舞廳打保齡,不能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更有喜歡"開夜車"、"睡懶覺"者。久而久之,破壞了人體生物鍾的晝夜節律,影響健康。因此,為了自己的健康,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6.性生活因素:對於男子來說,性生活既不可無,更不可過。性生活受到遏阻,則會影響身心健康,出現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而發生病變。過度而無節制的房室生活,勢必損傷腎精,耗氣傷神。有人給雄性猴子注射性激素,催發猴子動情而頻繁性交,結果1周後,猴子體重明顯減輕。現代免疫學也認為:頻繁性交,反復而高度的全身性興奮,必然促使能量的高度消耗,器官功能的適應性減弱,從而使機體免疫系統的調節功能減退。臨床發現,房室不節的精虧腎虛男子,常常出現思維遲鈍、兩目無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健忘乏力、陽痿早泄、造精滑精、易於感冒等症狀。古時的封建皇帝雖然每天山珍海味,美酒佳餚,但大多體弱多病,過早夭折,其原因與其設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妃成群,恣情縱欲有關,可見房室不節是損身折命的重要原因。如果絕欲,除影響夫妻的恩愛外,對健康亦有害。所以較長時間的絕欲亦會導致性功能障礙。所以,只有適度的性生活才於身心健康有益。臨床中常見精力充沛、貌顯年輕之人,常是具有良好性生活之人。
大洋網
男性健康狀況
⑦ 影響體質與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大學體育答案
影響體育鍛煉的個體因素
人口統計學特徵
人口統計學特徵包括年齡、性別、社會經濟條件等。在年齡方面,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2001年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的結果顯示出,我國體育人口比例的年齡總體結構呈現兩端高中間低的「馬鞍型」分布,不同年齡段體育人口比例存在顯著差異。關於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調查多表明,男女生體育鍛煉行為存在明顯差異,男生的體育鍛煉強度、時間和次數均多於女生;在鍛煉堅持性方面,尹博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堅持存在性別差異,男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基礎比女生更穩定[12]。在中國的體育人口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佔11.87%,中等教育的佔70.70%,初等教育的佔12.32%,文盲、半文盲佔5.11%,參照中國人口的文化結構高等教育的為2.28%,中等教育的為48.80%,初等教育的佔35.30%,文盲、半文盲佔13.00%,可以看出,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體育人口在同等教育水平的人群中所佔比例也就越高,說明受教育程度對體育鍛煉行為具有影響。對於職業而言,2001年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的結果顯示,體育人口中有職業者佔82.1%,無職業者佔17.9%。不同職業人群中體育人口的結構比排序為:科教文人員、管理人員、工人、服務人員、農民。管理人員群體在參加體育活動次數、時間及強度上依然高於其他人員群體。體育人口與個人經濟收入沒有固定關系,與家庭收入有關,基本呈收入越高,體育人口越多的關系。這表明,體育鍛煉行為受到個人的職業和社會經濟狀況的影響。
健康和體質狀況
有關研究表明,個人的體質和健康因素能夠對體育鍛煉行為產生影響。在體質方面,尹博的研究表明,身高、體重、體型等因素,影響到學生的體育鍛煉經歷和體育鍛煉習慣。由於學生的身體特點存在不同,在參加不同項目的運動時形成優勢和劣勢比較。其調查結果顯示有13.7%的男生和9.6%的女生認為其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先天運動素質好,並且,6.2%的男生和8.9%的女生認為其沒有形成鍛煉習慣的原因之一是先天運動素質差[12]。但是也存在不一致的研究報道,如Dishman對262名男性鍛煉者進行了5年的觀察,發現有氧健康水平越高的個體越容易退出,提出可能是由於身體健康的個體相信自身能在其他地方獲得更好的健康效益,因而放棄了當前的鍛煉[13]。傅遐齡的研究表明,女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強弱與她們自身的體型密切相關,其體育鍛煉動機變差的42%是由於克托萊指數改變所引起的[14]。
在健康方面,有研究表明,那些不相信自己有健康問題,或者認為自己的心血管問題是由鍛煉而引發的個體,更容易退出鍛煉;而相信自己有健康問題的個體則更傾向於堅持鍛煉,例如冠心病患者堅持鍛煉的時間更長[15];知道自己膽固醇水平高的個體比認為自己膽固醇水平低的個體更傾向於堅持鍛煉[16]。上述研究反映了這樣一種趨勢,即明顯健康的個體,較好的體質條件為其參加體育鍛煉提供了良好基礎,而對於有健康問題的個體,疾患的存在則成為個體參加和堅持鍛煉的驅動力。
個性心理因素
個性(Personality)也稱人格,是個體在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型[17]。有關研究顯示,個性特徵能夠對體育鍛煉行為產生影響。譚亞彬的研究認為,女大學生的性格越外向,體育鍛煉越積極,性格對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有心理定向作用,良好的動機驅動學生主動參與定向的體育活動,進而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18]。陳善平對參加散打選項班的大學生進行的研究表明,外向、樂群的學生在開始時由於各種原因表現出對散打的高興趣,但他們喜歡集體活動和希望在體育活動中與人交往的心理需要在散打這一個人項目中難以滿足,從而引起學生對該體育項目的興趣下降導致退出鍛煉,這顯示出鍛煉者的人格特徵與體育項目特徵的相互作用與影響[19]。
國外的報道顯示,在成人心臟病康復鍛煉計劃中,A型性格的人有退出的傾向,群體依賴性強的個體比獨立性個體更能堅持鍛煉[20]。Dishman等的研究報道顯示,自我激勵水平低的人群中,堅持鍛煉者僅佔40.6%,而高水平自我激勵者,堅持鍛煉的比例為78%,從鍛煉項目中退出的人,其自我激勵得分明顯低於堅持鍛煉者
⑧ 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健康的四個主要因素
1.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
是指因自身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間接給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結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肥胖症、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精神性疾病、自殺等均與行為和生活方式有關。
(1)行為因素(behavior factor)
行為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幾乎所有影響健康因素的作用都與行為有關。例如吸煙與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酗酒、吸毒、婚外性行為等不良行為也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2)生活方式(life style)
由於生活方式和不良行為導致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性病、艾滋病的迅速增加。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已佔總死亡原因的61%。
據美國調查,只要有效地控制行為危險因素:不合理飲食、缺乏體育鍛煉、吸煙、酗酒和濫用葯物等,就能減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殘疾,2/3的慢性殘疾。
2、環境因素 強調人體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強調健康、環境與人類發展問題不可分割。
(1)自然環境
保持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和諧,對維護、促進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若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類社會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2)社會環境
包括社會制度、法律、經濟、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職業等,社會制度確定了與健康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等。
3、生物學因素 遺傳—— 據調查,目前全國出生嬰兒缺陷總發生率為13.7%,其中嚴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萬人。遺傳還與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發生有關。
4.衛生醫療服務
指社會衛生醫療設施和制度的完善狀況。
影響健康的四個因素中,環境因素起重要作用,其次為生活方式、衛生服務,遺傳因素雖影響較小,但一旦出現遺傳病,則不可逆轉。這四個因素彼此又有相互依存關系
⑨ 體質的概念影響體質的基本因素有那些
體質,是指人的生命活動和勞動工作能力的物質基礎。簡要地說,體質是指人體自身的質量,是人體在形態、生理、生化和行為上相對穩定的特徵。體質可以反映人體的生命活動、運動能力的水平,因此是選擇健身運動的依據。身體運動是人的自然屬性,同時又是生命活動得以充分發展的必要條件,反映著人的社會屬性。 "體質"和"健康"的概念是不同的。同樣是健康的人,其體質卻千差萬別,對一個人的體質強弱要從形態、功能、身體素質、對環境氣候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體質的綜合評價指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即體格、體型、姿勢、營養狀況及身體組成成分等。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即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及各系統、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水平:即身體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柔韌性等素質及走、跑,跳、投,攀等身體運動能力。 (4)心理發展狀態:包括本體感知能力、個體意志力、判斷能力。 (5)適應能力:例如對外界環境條件的抗寒、抗熱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 影響體質強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與遺傳、環境、營養、體育鍛煉等有著密切的關系。遺傳只對體質的狀況和發展提供了可能性或前提條件,體質的強弱則有賴於後天環境、營養、衛生和身體鍛煉等因素。因此,有計劃、有目的進行科學的鍛煉,又是增強體質最積極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