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童體質形成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一、先天稟賦決定了小兒體質的基調
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後天養成,先天是什麼?先天就是兩性結合,然後孕育生命,胎兒在娘胎里生長發育,直至呱呱墜地這段時間。新生命帶著父母、家族、種族的基因,延續著前輩的生命。每個人無不帶著父母、家族、種族的烙印,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不會變的,先天賦予體質的穩定性。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你是什麼體質,要認命,要認父母、家族、種族給自己的命、給自己的體質。
二、後天因素影響小兒體質的形成
小兒體質向好還是向壞的方向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與孩子個人的修為。
1.年齡
俗話說「一歲年齡一歲人」。嬰幼兒因稚嫩脆弱,呈現出「心肝有餘,肺脾不足」的體質特性。「心肝有餘」就容易興奮、發燒、驚厥、抽搐;「肺脾不足」則容易感冒、患呼吸道感染,容易消化不良、食積。嬰幼兒「臟氣輕靈,隨撥隨應」,因而,雖相對大人很容易生病,但得病之後,只要治療及時得當,很快就好。
2.衣食
當今小兒,錦衣暖被,將養過溫,加之小兒動多靜少,易致汗出過多,耗氣傷陰,肺衛不固,腠理疏薄,易於感觸外邪;稚陽之體,同氣相召,化火生熱。這樣的小兒易於形成易發生發熱、便秘、咳嗽,甚至易發驚風的體質。
小兒脾常不足,而飲食不能自節。《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營養不足:促生氣虛或陽虛體質;營養過剩:促生氣虛或痰濕體質;飲食過咸:促生陽虛間夾痰濕、瘀血體質;常食辛辣:加重濕熱和陰虛體質;常食寒涼:促生陽虛或瘀血體質;不吃早餐:促生氣郁或痰濕體質;常吃夜宵:促生痰濕體質。
3.環境
《醫學源流論·五方異治論》亦有類似的論述:「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隨地而不同⋯ ⋯ 西北之人氣深而厚⋯ ⋯東南之人氣浮而薄。」這些地理環境的不同也造成小兒體質特點各異。人文環境亦很重要,處於一個積極樂觀、活潑開朗的生活團體,生活在一個和睦溫馨的家庭的小兒,和處於一個被人歧視、受人欺負的生活團體,生活在一個經常吵架、分居、鬧離婚的家庭的小兒相比,他們的心理素質是絕對有差別的,這樣將會影響他們的自身調節,造成他們體質的差異。
4.葯物
《溫病條辨·解兒難》日:「其用葯也,稍呆則滯,稍重則傷,稍不對證則莫知他鄉。」如果長期用葯過於溫燥,則易傷稚陰,使小兒有陰虛生內熱的體質特點;如果長期用葯過於苦寒,則易傷稚陽,使小兒有陽虛生內寒的體質特點。抗生素的不正規的濫用,亦是導致小兒體內菌群失調,抵抗力降低的重要因素,從而影響小兒體質特點。還有,小兒一得上呼吸道感染,馬上到醫院輸液,幾天下來,燒退了,但孩子小臉青白青白,小手冰涼冰涼,有時還拉肚子,這是典型的一派陽虛之象。而濫用保健品、亂補益,則促生或加重陰虛體質、濕熱體質、痰濕體質。
2. 人的體質一般都有哪些,都有些什麼特徵
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所形成的,人類個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方面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性,與心理性格具有相關性。個體體質的不同,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所以,對體質的研究有助於分析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
雖然在中醫學中近年才明確提出「體質」的名稱,但中醫學在幾千年的發展中蘊涵著豐富的對人體體質認識的內容。早在《內經》中即對體質的形成、分類,以及體質與病機、診治的關系都有論述。後世《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醫著中也都包含有體質的內容。但論述零散,且缺乏整理,一直未能形成系統的學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醫對體質的研究逐步展開,隨著研究的深入,重點已由整理古人有關認識轉為社會調研及臨床應用,並結合現代生理、生化、免疫、遺傳等科學方法和手段,使中醫對體質的研究出現了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臨床分析與理論探討相結合,傳統方法與現代方法相結合的發展前景。有人更倡導建立「中醫體質學說」,以加強加深這方面的研究。
影響體質的因素體質的形成受先天、年齡、性別、精神狀態、生活及飲食條件、地理環境、疾病、體育鍛煉、社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先天因素即稟賦,還包括某些先天性生理缺陷和遺傳性特異體質。年齡是影響體質的一個重要因素,體質隨年齡而呈現時限性,如小兒體質具有臟腑嬌嫩、氣血未充但生機蓬勃的特點,老年人則有臟腑功能低下、日趨衰老的特點。男女體質之間存在差別,現代生理病理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發現,染患嚴重的呼吸道感染、中樞神經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和肝炎,男性比女性更為敏感,患病率更高。其原因主要是女性產生免疫力的基因比男性高一倍。情志活動貴於調和,如果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人體生理活動所調節的范圍,就會影響體質,引起機體陰陽、氣血失調,臟腑功能活動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不良的性格和個性對體質也會帶來不良的影響。體質的構成還與不同地理區域有明顯關系,不同的水土性質、氣候類型、生活條件,影響著不同地區的人的體質。一般說在中國,北方人比南方人陽虛質和見寒象者為多;南方人病多火熱,體質多陰虛。此外,生活條件的優劣,是否注意飲食宜忌,以及疾病因素、體育鍛煉、社會因素等對體質都有一定的影響。
體質與發病外界致病因子雖不斷侵襲人體,但能否發病,一般取決於體質。再則個體體質的特殊性,往往導致對某種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例如易病寒的人,多為陽氣素弱之體;易病熱的人,多為陰氣素衰之體;胖人多痰濕善病中風,瘦人多火易得勞嗽;老人腎氣虛衰,多病痰飲咳喘。體質還影響著疾病的性質和轉歸,例如同是感受濕邪,陽熱之體得之,則濕從陽化熱,而為「濕熱」;陰寒之體得之,則從陰化寒,而為「寒濕」。其原因在於稟性有陰陽,臟腑有強弱,機體對致病因子有化寒、化熱、化濕、化燥等不同轉化。當然,人體致病隨體質陰陽偏頗而轉化的「從化」現象是相對的,因為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患者的體質還可能受到各種因素(如治療恰當與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體質與辨證「證」是某一特定情況下,某些明顯的、易變的病理特性之總括,而「體質」則是相對穩定的生理特性,但證和體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對體質的辨識有助於對證的判斷。如以小兒體質特點為例,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致病易由表入里,易見寒證,也易見熱證,且以急證、里證、虛證為多。又小兒因臟腑嬌嫩,特別是肺脾腎常顯不足,故應多注意肺脾腎之證。再,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體質特點也給臨床辨證提供了參考。可見,通過辨體質,能對錯綜復雜的病證獲得更全面、更精確的診斷。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常需要對體質進行分型。曾有過多種分型方法,如《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把稟賦不同的各種體形加以歸納,再進一步分為二十五種體質類型。但目前的分型方法主要集中為以下兩種:①以體態觀察、形神結合、舌脈合參、性格類型和飲食習慣為依據,分為正常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虛質、瘀血質七型。②以臨床所見宏觀形證、脈色特徵為依據,以臨床機能為主,分為正常質、晦澀質、膩滯質、燥熱質、遲冷質、倦
3. 小兒體質的健康型:
這類小兒身體壯實、面色紅潤、精神飽滿、胃納佳、二便調,飲食調養的原則是平補陰陽,食譜廣泛,營養均衡。
4. 小兒體質的熱型:
形體壯實、面赤唇紅、畏熱喜涼、口渴多飲、煩躁易怒、胃納佳、大便內秘結。此類小兒易容患咽喉炎,外感後易高熱,飲食調養的原則是清熱為主,宜多食甘淡寒涼的食物,如苦瓜、冬瓜、蘿卜、綠豆、芹菜、鴨肉、梨、西瓜等。
5. 小兒體質的介紹
分為健康、寒、熱、虛、濕五型。健康型:這類小兒身體壯實、面色紅內潤、精神飽滿、容胃納佳、二便調,飲食調養的原則是平補陰陽,食譜廣泛,營養均衡。寒型:形寒肢冷、面色蒼白、不愛活動、胃納欠佳,食生冷物易腹瀉,大便溏稀。此類小兒飲食調養的原則是溫養胃脾,宜多食辛甘溫之品,如羊肉、鴿肉、牛肉、雞肉、核桃、龍眼等,忌食寒涼之品,如冰凍飲料,西瓜、冬瓜等。熱型:形體壯實、面赤唇紅、畏熱喜涼、口渴多飲、煩躁易怒、胃納佳、大便秘結。此類小兒易患咽喉炎,外感後易高熱,飲食調養的原則是清熱為主,宜多食甘淡寒涼的食物,如苦瓜、冬瓜、蘿卜、綠豆、芹菜、鴨肉、梨、西瓜等。
6. 小兒體質的寒型:
形寒肢冷、面色蒼白、不愛活動、胃納欠佳,食生冷物易腹瀉,大便溏稀。此類小兒飲食調養的原則是溫養胃脾,宜多食辛甘溫之品,如羊肉、鴿肉、牛肉、雞肉、核桃、龍眼等,忌食寒涼之品,如冰凍飲料,西瓜、冬瓜等。
7. 如何辨別孩子的體質
孩子的簡易體質分類方法:
1,熱性體質:這類孩子常面色紅、唇色紅,往往喝水比較多,喜食冷飲。容易口臭,眼屎多,便秘,睡眠不安,脾氣躁,愛生氣,活潑好動,顯得精力旺盛。這種孩子容易因為吃煎炸燒烤食品或飲水減少而生病。常見病有扁桃體炎/發熱/口瘡/皮膚紅腫瘙癢等
2,虛型體質:這類孩子常面色不好,膚色黯淡或膚色不均勻,往往食慾不佳,或食慾好但生長發育卻慢,精力不佳性格安靜,或好動但容易累,容易出汗(此類出汗往往是大汗淋漓/汗出難止/一動就汗或不動也出汗)。各種小毛病都容易有,症狀反復,恢復時間長。這種孩子容易因為疲勞/飽食不節制/接觸病人而生病。
3,寒性體質:這類孩子常面色發白、唇色淡,喝水量少,喜食煎烤類食物。小時候在添加輔食期間就常出現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等情況,體型常較胖而不結實,手足容易涼,這種孩子容易因為飲食生冷/受寒而生病。常見病有變應性鼻炎/哮喘/尿床/濕疹等。
4,實型體質:這類孩子從小生長發育都在平均水平以上,飲食睡眠較好,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大便長期偏干結。生病往往症狀發生快,表現重,屬於「不病則已、一病嚇人」的類型,常見病有扁桃體化膿/高熱驚厥/皮膚膿包等。
5,平和體質:所謂平和,就是身體狀況平穩,生長發育水平正常,平素生病少,生病了也容易恢復——這些不讓爸媽操心的孩子,中醫認為就是陰陽調和,臟腑平衡的表現。
對照以上典型表現,爸爸媽媽可以學著給自己的孩子辨別一下大致體質傾向,是偏熱的多,還是偏寒的多,是較為偏向虛,還是偏向實?現實生活中,典型體質是少見的,往往我們能看到一個孩子既有熱性特點又有虛的表現,或者有時候熱有時候寒,這種體質偏盛和變化很正常,因為人體不是一成不變的,對於正在生長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根據傾向特點,我們能針對性合理搭配飲食,調和寒熱,平衡陰陽,達到平和體質的狀態。還能在疾病期間輔助合適的食療方法,有利於身體康復。
8. 如何增強小兒體質
1.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使皮膚中的一種物質轉變為維生素D,可抗枸樓病,使骨骼正常發育。陽光中的紅外線,可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促進新陳代謝。所以經常讓孩子曬太陽大有好處。
(1)1—3個月的嬰兒,在暖和的晴天,氣溫22℃以上,可在室外接受陽光的鍛煉,每星期6次,每次20—30分鍾,適應後可漸增。夏季可在樹蔭下進行。
(2)戴上白帽,防眼受到刺激。盡量裸露身體。日光浴之前,先空氣浴5—7分鍾;之後休息3—5分鍾,再淋浴,喝些糖開水。
(3)倘若陽光照射中,皮膚發紅、出汗多、虛弱不適應者停止;浴後頭疼、頭暈、食慾下降、睡眠障礙、脈搏次數超過正常1/3者,停止。
2利用空氣進行體格鍛煉。夏季開始,空氣由22—24℃逐漸降至16—14℃(幼兒可降到14—12℃,學齡前兒童可到12—1l℃下進行。濕度:60—70%為宜。時間不超過10分鍾,逐漸適應後可延長至20一半小時。初只上、下肢裸露,以後裸體。嬰兒可配合嬰兒體操;兒童可配合游戲和體操進行。
3.利用水溫和較強水流的機械刺激,可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增強對冷暖變化的適應能力。
(1)冷水擦浴:室溫不低於18℃時,用溫毛巾擦身至皮膚發紅為止,所有用時6分鍾。最初水溫33—35℃,以後逐漸降至16、18℃。(2)溫水浴:嬰兒臍帶落後,即可進行。水溫37—37.5℃為宜,室溫不低於18℃,每天1次,每次7—12分鍾。
(3)沖洗或淋浴:適應於3歲以上的兒童。開始水溫35℃,每4—5天下降1℃,以後降至26—28℃,除頭部外,全身沖洗,用毛巾擦至皮膚發紅。
(4)游泳:出生2周後,可開始在大浴盆中仰泳(在大人托撫下進行)。水溫不低於20℃,氣溫在26℃左右。還可帶到江、河、湖、海,在大人的指導下游泳。開始3—5分鍾,以後逐漸增至一刻鍾。
注意:空腹或飯後半小時內不要游泳;出汗時不要下水;下水前先淋濕頭部和胸部;泳中若有寒冷感覺時,停游,上岸迅速擦乾身體,以防感冒;身體不舒服時不要游泳。
4.活動身體。
(1)兩個月後,仰卧、握手、幫嬰兒兩臂做各方向運動,以活動胸、肩、上肢等部位的肌肉。再握足踩關節處幫嬰兒做兩腿上舉、屈曲、伸直,並活動腕、膝關節。
(2)半歲以後,做被動體操的同時,幫助做些主動體操,如坐起、跪立、翻身、扶持站立、雙手扶持嬰兒腋下輕輕跳躍等。
(3)幼兒體操可結合游戲進行,如玩球、跳皮筋、立定跳遠等。學齡兒童可做兒童廣播操。總之增強體質主要在於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