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質舞蹈 > 中國人體質知乎

中國人體質知乎

發布時間:2021-02-09 20:54:03

『壹』 為什麼中國人急功近利知乎

不急功近利的不是正常人好吧?
想以最短的時間獲取到回報。而這個回報並不需要太大。只要能縮短周期為目標而已。這個是正常企業家的思路。
利益巨大固然好,但是更快有可以周轉的資金才讓企業有底氣。
網路!

『貳』 知乎為什麼中國人的體質和身材感覺弱弱的呢

與飲食有關,蛋白少,鹽多。

『叄』 中國人練肌肉為什麼這么難

這是一種誤區,誤解的來源在於容易看到很多歐美的人練出肌肉,很少看到中國人練出肌肉。其實並非「中國人練肌肉難」,而是「練肌肉本身就難」。

1、健身知識的匱乏

不應該忽視的一點是。即使在我國大學體院的學生或者中學體校的學生,很多也沒有系統的健身知識。

2、鍛煉的長期性

我看《心靈捕手》的時候,印象很深的是,主角和那個心理咨詢師有在談論健身的問題,那個心理咨詢師老頭說自己有長期練舉重(奧運會那種舉重)——其實在美國的電影和電視劇里看看就會發現,裡面的老頭大多數身體很壯實,很少有那種身形單薄的老年人出現。這完全是他們長期鍛煉注重身材的結果,而不是天生的。

3、 拋開鍛煉,在飲食方面

這個就更不能比了,大部分中國人對於雞蛋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天只能吃一個」,對蛋白粉的認識還停留在「吃多了會把身體搞壞」「吃多了傷腎」上——這個對身體的副作用完全被誇大了好幾個數量級)。而美國人都開始為了追求絕對力量和身材吃類固醇類激素了——即使他們確定這個對身體真的有副作用。

4、 氛圍

中國的健身房,能開上5年以上,能夠大量盈利的,微乎其微。整個行業很混亂,有的健身房開兩年就卷錢跑了,很多教練其實就是推銷員,中國人更喜歡去運動場或者大街上跑步,也不願意去健身房。

5.、系統健身的時間

對於美國人而言,他們大多數人很早就開始接觸健身房,這還是由於社會和文化因素,一般在學校內受歡迎的學生往往是體育方面好的,而不是成績好的geek。這里不多談了。只要系統地在健身房練了一年的人,和沒練過的完全是天壤之別。一個人只要17歲開始接觸健身,到20歲,那身板雖然不能算彪悍,但是也能算得上非常非常結實了。美國人從15、6歲開始健身鍛煉其實是很常見的。

(3)中國人體質知乎擴展閱讀

不同類型肌肉的訓練:

人體主要由 小塊型肌肉 和 大塊型肌肉 要組成。

小塊肌肉和單塊肌肉收縮方向大致不變,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訓練。

大塊型肌肉 裡麵包含很多小型肌肉則需要多角度的去練習。常見的三角肌、胸肌、背闊肌。應該分不同角度訓練 才能使其達到飽滿。

舉例:胸肌訓練。平躺地面練習胸肌中間部分;手高於腳主要練習胸肌下部分(手掌高於腳40CM左右);手低腳高練習胸肌上面部分(腳高於手掌60CM左右)。同理 三角肌、背闊肌。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飲食方面:多喝水有助於幫助肌肉排除廢物。一日三頓注意不要吃過多辛辣、油膩、生冷的東西。這樣才能保持腸道功能良好,特別注意護肝,因為肝臟主要負責蛋白質的消化。有條件注意清火清熱(夏秋兩季)。

2.生活作息規律:戒掉宵夜,垃圾零食.這些不好的習慣會阻礙肌肉的生長,甚至是消耗已有的肌肉。這個需要一定的毅力(我也見過經常去健身房每天吃好幾個雞蛋但是沒長一點肌肉的人 因為他每晚熬夜)。

3.多吃蔬水果和高蛋白的食物如雞蛋,豆類,牛奶,魚類,肉類。

4.堅持一段時間,不要中斷。兩天一次。每周可以進行對比效果還是有。

5.休息好,一天保證8小時睡眠是肌肉生長必須的.夏天最好午休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

6.身體肥胖的要適當減肥,特別練腹肌。

參考鏈接網路 健身

『肆』 為什麼中國人認為自己有五千年文明 知乎

「文明」在考古學中有明確定義,有文字、有城邦、有冶煉技術、有社會分工的版社會叫權文明社會,「文化」就沒有那麼嚴格,有考古發現有簡單手工製品有壁畫基本可以叫文化了。

目前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大約出現在公元前17世紀,距今大約3600年,光有文字出現不能說已經進入文明社會了,所以說中華文明歷史不會超過3600年,學界承認的是3000年,印度是3500年比我們早500年。
古埃及4000年,古巴比倫4500年,人類第一個文明是蘇美爾文明距今大於11000年,
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直接繼承於蘇美爾文明,印度文明也受直接影響,中國受影響少些畢竟處於人類文明邊緣,北邊的西伯利亞,西邊的喜馬拉雅、南邊的海基本把中國與當時的人類文明中心隔離了。

說5000年,這個加上夏朝、三皇五帝、堯舜禹都不夠,加入盤古這些就沒普了,說多少年都行,爭這些沒半點意義,無論從歷史還是現狀看中國始終處於落後狀態,落後也沒啥,要命的是現在還沒醒。

『伍』 現在中國人普遍英語水平怎麼樣知乎

肯定不怎麼樣。

原因在於,學校的教學方法沒有改革,絕大多數人從一開始就學錯了,學了10年20年連基本的拼讀都不會,這就註定了多數人背單詞會難,聽力和開口都很難,沒有單詞做基礎語法也就更不用說了,三大基本功 一塌糊塗,自然水平也就上不去。

按照20/80的人類分布規律,大約80%的人肯定都是停留在詞彙量3000上下的啞巴英語水平上,藉助字典勉強能看點文章,聽常速對話和表達那是沒轍的。

『陸』 中國人和西方人信仰的區別 知乎

信仰一詞太大,比如說信仰某主義,無力評價。但局限於「迷信」的話就可以稍微看出東亞社會和西方社會在這方面的區別:

中國的迷信基於血緣和家族體系。西方的迷信則偏向宗教方面。

『柒』 中國人屬於什麼人種,中原人,南方人,東北人呢

這個回答有點長,希望題主耐心看完,(望採納)
如果你問中國有哪些人種,那麼肯定是「蒙古人種」占絕大多數(雖然中國人跟蒙古人有極大的差別,後面會講),另外在東北和西北摻有少量的高加索人種,例如塔塔爾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等,在南方也有少量尼格羅人(或者說是黑種人)。但這樣的回答你一定覺得籠統,那我就再試著從種族和語族的角度回答。
但無奈本人才疏學淺,答案無法涉及染色體等分子人類學部分,僅從民族和人口方面入手,主要參考李濟《中國民族的形成》一書,且只講結論,由於論據龐大,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買來看書,個人認為值得一讀!
根據數千年黃帝後裔與周邊族群的融合情況,再對照今天的中國政區圖,大概可以分出這樣幾個族裔,東北的通古斯人以及通古斯人與漢人的混血,北方的蒙古人以及蒙古人與漢人的混血(極少),西北的突厥人以及突厥人與漢人的混血,西部的藏緬人以及藏緬人與漢人的混血,西南的撣語族和孟-高棉語族以及其與漢人的混血,南方的南島人、馬來人,以及部分「黑色(有色)人種「與漢人的混血,以及全國廣泛分布的所謂」黃帝的後裔「,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漢族人。
但純種的漢人如今極少,20世紀初較為集中的分布在江南蘇杭一帶。更多的我們所說的漢族人,已經大面積與外族混血,尤其是與北方的通古斯人種,可能今天的半個中國都是通古斯人與漢人混血的民族吧,雖然他們都叫漢族。
史記記載的是從燕國開始,以鮮卑為代表的北方通古斯民族不斷南侵,但相信這個時間還更早,東北三族,東胡、濊貊、肅慎,與中原地區的關系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一直到鮮卑的北魏控制整個長江以北的中國,到後來的契丹、女真這些通古斯人都長期占據長江以北地區,包括元朝時期,除了蒙古族之外還有大量北方游牧民族、穆斯林遷入中原。《馬可波羅游記》中還記載大汗的近衛軍就駐扎在大同附近,那是數十萬高加索人種組成的軍隊,不知是否確鑿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當時北方民族的融合情況,當然清朝滿人入關也不例外。另外北魏、隋、唐這連續的一個時期,西方史學家喜歡統稱」拓跋國家「,他們將隋唐也視為通古斯民族的政權,可見當時的民族融合已經十分廣泛。如今北方的漢人,長江以北的所有中國人,大部分是北方通古斯人與」黃帝後裔「的混血,尤其在東北地區,畢竟那裡是通古斯人的老家(包括闖關東帶來的大量山東人也是有通古斯血統的漢人)。早在蒙古人統治時期,把漢文化圈的人們劃分四個等級也能看出,同為所謂漢族人,長江以北的稱為漢人,長江以南稱為南人(雖然這么稱呼,其實「南人」中的一部分黃帝後裔血統更純一些),而「漢人」早就融入了草原民族的血液。
接著說上文提到的北方漢人與高加索人種的融合。的確北方漢人有少量的高加索人的血緣,數量不如通古斯民族混血的多,但究其原因一部分與匈奴內遷有關,一部分還是與」拓跋國家「時期有關。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地區,中原少量,像新疆、青海、內蒙地區就更不用說了,畢竟那裡最早並非黃帝後裔的家園。我一直認為匈奴並非一個民族,而是北方多民族形成的聯盟,以5000年前控制亞洲北方的斯基泰人為基礎的諸多民族聯盟,其中主要包括突厥人種和高加索人種。匈奴本身是混血民族,漢代的內遷帶來一部分高加索人和突厥人血緣,之後鮮卑取代匈奴,以丁零為代表的突厥人種大量融入鮮卑,走進中原。在李濟看來甘肅地區的漢族人血統是最復雜的最有代表性,根據縣志、姓氏遷徙等資料,甘肅是華夏地區最早被外族侵襲的地方,另外從地形看,周邊高原也有向河谷平原傾瀉人口的天然條件,突厥人、通古斯人、藏緬人,以及匈奴內的高加索人種都曾占據此地,兩千年的時間里,甘肅地區多次易主,漢人的中央一直鞭長莫及,導致人口流動和融合現象頻繁,華夏族在戰亂中多次外遷,而剩下的甘肅人則大面積與外族通婚。同理寧夏、陝西部分地區也存在同樣情況。
南方的漢人主要是與撣語族和孟-高棉語族人的混血,也就是中南半島民族的祖先,黃帝後裔形成之初,這些中南半島的民族基本占據長江以南地區,沒錯就是今天的越南人、柬埔寨人等的祖先,最北曾統治到達安徽南部,同樣是由於北方通古斯民族的南侵,導致華夏族向南移民,又占據了南方原住民地區,在這期間同樣存在著與北方一致的民族融合過程,並且隨朝代更替頻繁反復。李濟從築城歷史、遷徙歷史、姓氏歷史以及體質方面的考察對這樣的融合過程做了佐證,這里就不多說了。
東南沿海,兩廣、福建、台灣等地,除了融入了撣語族和孟-高棉語族的血統外,還融合了一小部分尼格羅人種和矮黑人種,以及東南亞人種,台灣地區土著民族與漢族的融合是有代表性的。在人類原始社會,人與人的戰爭不那麼頻繁,人口流動不頻繁,所以當時人種膚色深度與緯度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即使在亞洲,亞熱帶和熱帶地區也大面積生活著像今天黑非洲人一樣的人種,就中國來說,至少封建社會初期(秦統一中國前)福建、兩廣地區還是有土著黑種人生活的,還是主要由於皇帝後裔被迫南遷,導致今天亞洲僅存不多的矮黑人只能在東南亞游牧,且瀕臨滅絕。
」最純種「(相對純種)的漢人較為集中的分布在江南一帶,但這也是民國以前的結論,舊社會的亂世以及建國後的大遷徙應該讓這個結論有很大出入。但畢竟黃帝後裔或漢族政權在南遷的過程中,較長時間在此地區停留,並形成穩定的漢文化圈,人種相對純粹一點。另外一個純種漢族人相對集中的地區是貴州,西南方向也是漢族遷徙的重要路徑之一,另外苗族是最早與黃帝集團發生關系的群體之一,如今甚至更多的被看做是漢族的支系,在遠古時期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而已。
總之,中國民族的融合過程就是北方草原民族不斷南侵,占據華夏族地區,而黃帝後裔的華夏族或漢族不得已南遷,占據南方土著民族地區,而最慘的是南方的土著民族(撣語族和孟-高棉語族),他們今天只能退到中國西南和中南半島,甚至遷徙到東南亞海島。這個過程中的大面積種族融合,最終形成了今天中國政區內的中國人或者說是「中華民族」。
其實就體質方面,從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身高差異也能直觀的證明,但由於近代戰亂和新中國後的大遷徙,中國人種出現了最近一次的大面積融合,飲食也讓南北方人身高差異越來越小。
另外,蒙古人混入漢人的比例極少,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元朝實行等級制度,將漢人和蒙古人分級,在短暫的100多年統治中還來不及融合,二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嚴格規定蒙古人禁止改用漢姓,也是由於排斥,大部分蒙古人回遷到了北方草原,直到近代以後,全球化的趨勢下互相融合的現象才逐漸增多。
李濟從人臉頭型方面也做了大量調查,論證部分太長就不說了,簡單說下結論吧:基本總結出長頭型窄鼻的人大多分布於中國北方,尤其山東和甘肅最為典型,他們屬於漢人和通古斯人的混血,而甘肅的地理位置自古漢人較少,比其他地區的北方人更多融合了中亞人種或高加索人種的血統;長頭寬鼻的人通常有藏緬人種的血統,當然也不排除少量匈奴人帶來的高加索人種;而純種的漢人一般被認為是短頭窄鼻的樣子,今天的江南一帶應該還可以總結的出;而短頭寬鼻的人通常融合了撣語族和孟-高棉語族的血統或尼格羅人,顯然這種長相在南方廣大地區分布著。
因為眼睛顏色、頭發等其他面部特徵極易改變,且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所以在人類學的分析中通常用頭顱外形和鼻子形狀做分析,會得出相對嚴謹的結論。
我們一直被認為是「蒙古人種」,其實是個偽命題,中國人的長相與蒙古人差異巨大,單純從顴骨距離一點的調查就可以看出,中國人的顴骨距離遠低於蒙古人,這也證明中國人與蒙古人的混血現象極少,而我們更應該與日韓等東亞的通古斯後裔劃歸為一類人種。無奈人種的歸納由西方人發明,也許是成吉思汗對歐洲文化的影響,在他們眼中可能大東亞就是蒙古人的統治區域,便用蒙古人種歸納東亞人種。
作者:達爾達尼央

來源:知乎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體質知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