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體育理論知識的培養對提高體育素養的意義
1)、關於快樂體育
日本學者高橋健夫指出,「統治世界半個世紀之久的身體教育論
於60年代成了被批判的對象,70年代前後出現了替代它的若干新理論,其中聯邦德國提出的活動體育論,是把人體運動的內在價值擺到教育的高度上來進行評價,體育教學是為了提高競技運動水平和表現運動所必備的主要能力」。活動論對日本學校體育影響很大,吸收其思想,賦予其新意,快樂體育便在日本產生了。「快樂體育論把學校體育作為終生體育的一個階段,把運動置於最終的目的,讓人們從運動中體驗快樂,並把它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留日博士毛振明對快樂體育的理解是:「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進行自主的學習,充分理解運動和自己的關系,充分理解運動中內在的本質,體驗體育中的樂趣,從而熱愛運動,養成習慣以至終生」。從這些權威性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快樂體育所追求的是在理想的環境條件下,由學生自覺自願地進行運動學習和身體鍛煉的體育教學情境。目前,許多教師試圖在改善理想的教學環境,想方式法創設體育教學環境,讓學生充分體驗體育中的樂趣,但由於對體育教學理論等認識不足,一味追求「快樂」,致使課堂教學實施中出現了「放羊式」的教學現象。同時,也相應的淡化了體育課的「三基」教學,忽略了「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
(2)、關於終身體育
終身體育的概念,是受終身教育思想的啟發而提出來的。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總和」。有人說「終身體育是指堅持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也有人說:「終身體育是整體而長遠的體育思想」。其實,依終身教育的概念理解,終身體育就是人生各時期所接受的體育教育、所參加的體育活動及所堅持的體育鍛煉的總和。這就是說,「終身體育」是一個集合概念,不能單稱任何一個時間段的體育為終身體育,而只能說它是終身體育的某一階段。在學校體育中講終身體育,就是要使學校體育放眼未來,而放眼未來,就是要使普通成人有意識有能力進行自我體育鍛煉,這在表面上看是與體質教育思想頗為接近,實際了卻是與技術教學思想息息相通的――為終身受益,學生時代理當在運動技能方面多受點化。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第一」以及自我體育鍛煉等終身體育思想,也不能忽視運動技能訓練。但目前,課堂中往往很多教師重課的形式,輕課的實用價值,一味在追求「新」而忽略「實」。本人認為,今後的體育教學,應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既不忽略課的形式,更不能忽略課的實用性。
(3)關於創意體育
中共中央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實施創新教育,目的是培養出大批創新型的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基礎教育對於提高千百萬勞動者的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創意體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它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活動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創意教學既然十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發展為本,重學生學力、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認識,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革陳舊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教育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樹立學生主體性教學思想
㈡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參考書都 有哪些
我是20考研上師大小學教育的學姐,根據之前查的情況,參考書如下:
學碩: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300分,全國統考)
(1)《教育學基礎》,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年,第3版,第三版(重點推薦);
(2)《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7版;
(3)《中國教育史》,孫培青,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4版;
(4)《外國教育史教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版;
(5)《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3版;
(6)《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
專碩:
333教育學綜合:(150分,統一大綱,學校自主命題)
① 《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7版
②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4版
③ 《外國教育史教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版
④ 《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3版
956小學教育學:(150分,學校自主命題)
參考書目
1.黃濟,勞凱聲,檀傳寶.《小學教育學》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黃甫全,《小學教育學》(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王本陸,《課程與教學論》(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4.關文信.《初等教育課程與教學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版。
5.蔣蓉,李金國,《小學課程與教學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6.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組編.《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1版。
7.丁煒,陳靜遜,《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二版。 (本學院不提供上述參考書及其它復習資料)
希望對你能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