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體育教學中怎樣減少運動難度
摘要:體育課教學是學生以身體活動為主的學習過程,教學中如考慮不周,就容易發生運動傷害事故,所以在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在學校安全工作中顯得尤為突出。目前有的學校和教師為了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在體育課中採取一些減少內容降、低難度等消極預防辦法,這樣阻礙了體育教學發展,所以當前學校和教師都要以一個客觀科學的態度去看待體育教學中的傷害事故問題,正確積極的去對待體育教學中的安全,採取有效的辦法去減少事故的發生。
Ⅱ 如何進行快樂式體育教學
快樂體育是相對於當前的以重技術技能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新體現,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積極性,讓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使師生在和諧、融治、合作的氛圍中生動活潑地發展,並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運動所帶來的樂趣,以全面、主動、充分和諧發展的體育教學過程。快樂體育的宗旨就是讓學生「想學」、「敢學」、「樂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快樂體育是廣大基層體育工作者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目標和追求,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接受知識,學習方法,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打下良好的基礎。它以濃厚的興趣、頑強的意志、適宜的方法來調節體育學習和鍛煉行為,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快樂、愉悅、和諧,既讓學生喜歡學、樂於學,又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覺主動地發展體育能力和個性,增強體力和智力,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它重視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獨特的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運動慾望的方法和手段,以發展體力和智力,驅散疲勞和煩惱,即要做到課始生趣、課中激趣、課後存趣。
為此,我認為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背景指導下,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快樂體育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對它的研究將會促使我們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體育教學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師生之間的互助和反饋在課堂上表現得特別明顯,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有的放矢地指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通過參加體育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給學生以自由想像與練習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讓學生自主練習,充分發揮優勢特長。一切為了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只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讓他們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品嘗到體育的快樂就行。
二、注重方式方法,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傳統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命令和服從、上級和下級的關系,教師嚴肅認真。而新課程改革一改過去的教條呆板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和藹、民主、文明、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學具有二重性,一個是老師,另一個是學生,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是調動教與學雙方積極性的一種內在動力。良好的師生關系驅動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想方設法地教好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同時,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會使學生產生恐慌、懼怕的心理,而是自然大方地接受教師的教學指導,並對教師所教的課產生興趣,從而產生愉快感,最終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體育教師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質、豐富的知識、高超的運動技能、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在教學中應和學生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朋友。
三、創設良好的體育教學情境
良好的體育教學情境,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有促進作用。一個和諧的體育學習的環境會使師生心情愉快、情緒穩定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學生會表現出希望學習活動順利展開,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信任、體諒、積極主動,不用擔心自己的行為招致他人異樣的目光,有一種心理安全感。在這樣和諧的體育教學情境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或與媒體展開對話,或馳騁於自己想像的天地,或沉醉於活動創造的激情之中。這使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學習情感和學習自信心都得到最有力的強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學習內容產生喜愛之情,就會視體育學習為「根本性的精神享受」,就能產生快樂喜悅之情。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現在的初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往往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常以放大鏡看別人的缺點和自己的優點,這是他們走向社會、走向成功的主要障礙之一。在體育教學中,生生頻繁合作,一場球賽、一次接力跑、一個游戲,如果同伴間沒有合作意識,就很難取得勝利。合作意識的培養,要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提出具體要求。一場比賽的勝利,除場上個人技能、技術的充分發揮外,還有同伴之間的默契配合,特別是個別運動技術好的學生,更應注重與同伴的相互配合,切忌「單干」。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才能相處得更融洽、更和諧,才能取得參與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五、激發學生個性,體驗練習的快樂
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興趣愛好又不盡相同,教師在課堂中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傾向,把選擇權讓給學生,即學生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和器械練習。一般而言,學生從事自己所喜愛的、熟悉的、能容易掌握的運動項目,練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高漲,學習意識增強,教學氣氛活躍,易獲得滿足感。另外,教師還應多引導學生嘗試利用場地、器材進行各種變化和組合。有思則必有疑,有疑則必有探知的慾望,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探究的習慣,讓學生充分感受體育帶來的魅力。
總之,快樂體育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教和學的積極性,使教師想教,學生想學,讓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學習發展,並在學習過程中始終體驗到運動的樂趣,體驗到取得「成功」或「勝利」後的一種快樂之情。要想開展快樂體育,廣大體育工作者就要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努力大膽地去鑽研去創新適應青少年學生身心愉悅發展的新思路,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真正享受體育所帶來的快樂。
Ⅲ 體育教學有什麼理念
1.教育激勵
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所選用的指標可以反映與身體健康關系密切的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關節和肌肉的柔韌性等要素的基本狀況。
體育教學的實施將使學生和社會能夠對影響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個更加明確的認識和理解,引導人們去積極追求身體的健康狀態,實現學校體育的目標。
2.反饋調整
體育教學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准,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規定,各校應將每年測試的數據按時上報至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數據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按各種要求進行統計、分析、檢索的功能,並定期向社會公告。
3.引導鍛煉
體育教學對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具有較強的實效性;同時通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數據管理系統,學生還可以查詢到針對性較強的運動處方,用於自身因地制宜的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3)體育運動教學擴展閱讀
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體育教學效果要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體育教學的每一個構思和步驟,將直接影響學生成長。
一個對的教學效果在學生身上的體現,不僅是外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線條的流暢,骨骼的完善發育,內臟器官的健全,而且也包括整體的勻稱、協調發展,並且是按照生長發育的先後有序而全面地發展。
體育教學內外合一的健身系統性,體現了身體發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有序性:表現在學生身體形態發展的「序」和身體主要器官發展的「序」。
全面性:體育教學是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其健康水平的過程,不僅具有使學生精力充沛、順利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而且具有奠定終身體質基礎、延年益壽和提高民族素質的長期效益。
Ⅳ 體育教師如何教學
才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首先應從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入手,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課伊始,趣已生,課已盡,趣猶存。因此,體育教學應從以下方法做起。 1.進行目的性教育,營造體育運動的文化氛圍 心理學上這樣講到,興趣與一個人的追求有關,追求是人們用積極行動經過努力爭取達到的某種目的,體育運動有明確的要求,具體的指標,使學生懂得經過努力才會產生所需達到的效果,促使學生對練習有濃厚的興趣並產生進取行為。體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給學生講解某種體育運動的起源、發展演變過程、特點及其規則,再通過現代教學手段,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體育運動的教學片及一些精彩的比賽錄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和參與這項體育運動的動機;從而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通過各種激勵策略,努力營造一個愉快的心理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 2.因材施教,各取所需,不斷豐富教材內容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了解學生某項體育運動的水平,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及區別對待的原則,因為不同的學生,某項體育運動的初始水平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個體的差異,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3.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優化教學內容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就應根據教材特點,運用新穎、多樣、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同時依據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有選擇的來安排趣味性、競爭性、實用性等易學易練的技術運動項目。如健美操或體育舞蹈,即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經常補充一些學生想掌握但課本上沒有涉及的新知識,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一堂組織無味的體育課,使學生感到單調而枯燥、索然無味,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反之我們如果精心設計,使用多種多樣有效的教學方法,則會使學生興趣提高,熱愛這一體育體育運動。由此可見,知識和運動技能應該時常更新,及時的淘汰陳舊的學習內容和枯燥的練習方法,以不斷的創新和改進增強體育教學的誘惑力。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誘導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體育運動的功能和目的,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及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二、結論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它使人對事物產生感情,有了感情,辦事情才容易成功,它是一切成就個人成才的起點。通過以上理論與實踐的分析論證,只有通過改進教學方法與不斷更新教學手段,選擇新穎的教學內容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是培養中學生體育興趣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師在課堂或者課外都要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宜的體育運動文化氛圍,堅持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原則,切實得做到以培養中學生體育意識為基礎;以培養中學生體育興趣為根本;以培養中學生體育運動鍛煉健身為目的;切實的搞好體育教育工作。
Ⅳ 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和大眾體育有什麼區別
從用途上分:運動訓練是偏於競技 體育教學就是基本的教授體育類知識的。 大眾體育是面上大眾的體育事業。
Ⅵ 體育運動的原則與方法
所謂課程資源是指富有教育價值的、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或服務於學校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稱,它包括教材及學校、家庭、社會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人力、物力、與自然資源。 在我國,由於各地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城市、城鎮、鄉村學校條件具有很大的差異,而體育教學條件的差異尤其明顯,加上新興體育項目的增加,新課程標准在教學內容方面沒有具體的規定,這是符合我國的實際的。但新課程標准同時明確指出:「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順利實施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可以發揮課程資源應有的教學優勢,體現課程的彈性和地方特色。」這就使各地學校和體育教師在課程內容上具有了很大的選擇性,為學校和教師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那麼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又如何去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呢?一、必須遵循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是為了實施課程標准,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使學生達成體育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目標為目的的。因此筆者認為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適應性原則。即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要適應本地的自然地理和風土人情或適應本校的實際條件或適應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徵或帶有地方特色。2、實用性原則。即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應能激發學生積極參加練習的慾望,且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實質性的作用。3、系統性原則。所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從教學設計角度講必須要有教學目標、動作技術分析、組織教學形式、教授學練的方法、常犯錯誤及糾正方法、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以及場地、器材的設置和要求、安全措施等諸多方面構成的一個體育教學系統。4、教育性原則。所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應包含著對學生養成或對學生的生活或對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或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教育因素。5、安全性原則。即所開發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應包含著適合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和安全的,或應是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在鍛煉中可能出現的身體傷害基礎上的,具有具體可操作的和實際運用效果的保護幫助措施的內容。當然體育運動中不可能杜絕傷害事故,任何教學內容也都不是萬無一失的。二、必須掌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方法新的課程標准自2001年9月開始實驗至今已有四年,各地體育教師開發出了許多適合本校條件和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縱觀開發的內容和自身教學的實踐,筆者認為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1、降一降。長期以來我們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競技運動的原本,甚至教學方法與教學要求也與專業訓練相同或相似,學校配置的器材絕大多數是成人化的、專業化的。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使學生達成相應的目標,我們必須對成人化的器材在高度上降一降、對純競技運動項目在技術難度和要求上降一降。如可以降一降標准籃球架、排球網、雙杠等的高度,可以降一降跨欄、二級跳遠、背越式跳高、支撐跳躍等項目的難度要求等等。2、縮一縮。對標準的足球門、標準的籃球、排球、足球場地我們不妨從學生年齡特徵出發有針對性地的縮一縮,使場地適合他們進行活動和比賽。3、代一代。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我們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進行廢物利用自製一些可以代替原項目所需的器材。如用廢舊的鐵杴柄、鋤頭柄,舊書捲起粘合起來等製作成接力棒,用廢舊的竹竿和橡皮筋製作成欄架、用化肥袋縫製成大袋子裝入稻草成墊子等等。4、改一改。第一、改一改原來的場地、器材及規則,使之更符合教學的實際,如把足球場地改成有三個門的三角形場地或圓形場地、把只有一個籃框的籃板製成多向的或二框、三框、四框甚至五框的(四面加頂)並相應地修改一些規則,使得這些項目更加適應學生,也更適合教師的教學。第二對當地的民間體育活動內容或勞動生活技能的內容或其他的新興體育內容改一改,使它適合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如生活中農民伯伯挑著一二百斤重的東西走起來很協調,我們不妨把它改成適合學生學練的可教的挑擔內容進行教學。高爾夫球是一種貴族的運動,我們可以用紙球代替,自製球桿,形成可教學的校園高爾夫。5、變一變。即變化原有的練習形式。如在拔河比賽中體現的是力量的較量和團隊的精神。把它變一變,即同組的學生在兩邊把拔河繩綳直,讓同伴從中間爬過或踩著繩子走過,練習中為了使同伴順利完成攀爬或走的穩,兩邊拉繩的同學必須齊心協力把繩拉緊,又要注意兩邊用力的均衡。這樣既培養同學間的合作精神,又增強了同學間的相互信任感,如果是兩組或以上的比賽同樣也含有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再如障礙跑可變一變,成為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培養學生應對急突發事件的逃生、搶險、消防演練等等。6、挖一挖。即根據現有器材的特點挖掘它的多種功能和用途,既可以充分利用器材,還可以創造一些適合學生學練的新內容。如標槍,可以作為正規的競技投擲項目教學,也可在武術的槍術教學中替代槍,還可以在兩根標槍之間拉上橡皮筋當作跳高架,或障礙跑時的鐵絲網等等。7、加一加。類似於水球、冰球的起源,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疊加或融合於一體形成新的適合於教學的內容。如太極舞蹈、韻律搏擊操、韻律啞鈴操等。8、用一用。第一要使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得到充分利用;第二要把當地的自然資源如雪地、山地、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新興運動項目的整體或部分可利用場地、可教的動作直接用於教學。第三要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如我校每年體育節期間舉行的班操比賽,即除全國或全校規定的操以外,參賽人數不低於班額的95%的由學生、教師家長或社會體育指導員結合班級特點創編的操作的比賽等就較好地利用了課程資源中的人力資源。另外,「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價值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內容。開發體育課程資源進行體育教學本身就是在創新的精神指導下的實際行動。教師努力開發的課程的性質,有利於達成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目標,我們就應該採用並加以鼓勵。
Ⅶ 體育課到底有哪些教學方法適用
當別人推著孩子「雞血」那些長大後根本用不著的課程時,更有遠見的家長願意花重金送孩子玩運動。盡管他們心裡有數,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是他們知道,從體育運動中學到的東西,夠孩子受用一生。
讓孩子積極上好體育課並不代表你希望他未來能憑體育特長獲得獎學金,或者成為專業的運動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童年還是青春期,體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運動能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聯系,讓他們學會珍惜和成年人之間的關系,獲得自信心,以及為自己設立目標、完成目標。
然而研究卻表明,從體育運動中學得的其他東西,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
Ⅷ 體育教學常用的幾種教學手段
是一項古老的、至今仍充滿活力的活動。運動游戲具有基礎性、簡易性、情節性、趣味性、教育性、適應性、開放性、娛樂性等。孩子在幼兒園接受過的體育教育也恰恰正是這種運動游戲,為了使小、幼體育教育自然過渡,使孩子能很快適應正規的體育,在一年級第一學期仍應多採用這種游戲教學方法。雖然教學以游戲為主,但是游戲目的應更加明確,這一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課堂常規,因此游戲的設計要有很強的針對性。 1.課堂常規方面的游戲設計。常規教學中的隊列訓練,學生不僅會感到特別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對、作好。站隊時,應給每人編上號,然後通過「找找火車頭」「找找小夥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戲,幫助學生很快記住自己在隊伍里所處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隊。六、七歲孩子的空間知覺很差,對事物的形狀、大小、特別是方位認識模糊。但可以通過「咕嚕,咕嚕捶」「請你向我這樣做」「吹泡泡」「圖形跑」和「無聲操」等游戲,使學生的空間知覺得到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戲設計。小學體育教材與幼兒園的體育教材不同,它不單純是由游戲構成,它還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術性項目。在教學時這些技術不僅要教會學生,而且還要讓他們興趣十足。因此游戲要設計的巧妙,既不能喧賓奪主又不能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養學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過渡性教材。在教學中,有些教師把這一教材單純理解為「齊步走」,只片面的強調整齊,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軍事化的訓練更是使孩子產生了畏難情緒。這類教材應多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如「月月花」、「擊響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動物走」「螞蟻搬家」、「兩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歡的項目,但教學的組織形式毫無變化,孩子也會很快失去興趣。在教學中加一些游戲,如「老狼老狼幾點了」、「郵遞員送信」、「抓尾巴」、「小動物賽跑——圓周跑」、「迎面接力」等,這樣孩子們就會自發的在教師的引導下玩著、奔跑著,歡笑著。 3.放鬆部分的游戲設計。放鬆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其目的都是一樣,都是使身心放鬆、愉悅。游戲方法較其它方法更加簡便易行。如游戲「抓舌頭」、「給球打氣」、「參觀自然保護區——模仿各種小動物」、「風吹雪花飄」等,這些游戲具有簡單,有趣,運動量小的特點。能夠起到很好的放鬆作用。 4.過渡性游戲的設計。游戲不僅可以作為主要教材出現,它還可以作為過渡性教材出現。其目的是使課中所有教材銜接緊湊,過渡自然。如在籃球和實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戲就要精心設計。「頭上胯下傳球」、「腰部左右傳球」、「傳地滾球」、「雙腳夾球跳去跳回」等等。通過這些游戲,不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它是利用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參與的情緒,引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啟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情感意識,達到師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運用,通常體現在以下方面: 1.作為處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據一堂課的幾項(通常為兩項)基本教材,創設一個連貫的情境;如創設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情境,整節課以田間勞動(勞動模仿操)為主題如打害蟲——撿麥穗,顆粒歸倉(游戲)——慶豐收(放鬆小舞蹈)用一條勞動的主線貫穿起來。這樣的教育內容更加現實化、形象化,學生易於接受。 2.作為課堂導入的一種手段。如學習立定跳遠,可以從童話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導入課堂。教師用語言描繪法描述故事情節的同時,師生共同進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尋找媽媽時遇見的各種小動物,如小貓、大公雞、小鴨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後找到了青蛙媽媽。於是引出青蛙媽媽教本領,這個本領就是立定跳遠。 3.作為開始准備、整理活動的手段。通過模仿各種動物形態、各種人物狀態,以及各種事物如小汽車、大火車、馬車、大氣球等等,達到身體由相對安靜狀態向運動狀態過渡或由運動狀態向相對安靜狀態過渡的目的。如將四隊學生分別模仿開四輛不同的大汽車,然後做搭橋、鑽橋的游戲,最後四隊接成一列長長的火車。這個情境的設計,主要目的是進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熱身運動,通過改變慢跑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4.作為組織教學的手段。要求學生(小組或個人)以最快速度,到達指定的場地位置,或站成規定的隊形,或完成布置場地、器材的任務而創設的情境活動。如將梯形隊調成半圓形隊時,可以讓學生模仿小燕子飛過去、螞蟻搬家的游戲走過去、或者是四隊可分別模仿開大汽車、開拖拉機、趕馬車、推著小推車,跑到教師指定的地點。 5.作為滲透思想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設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時,應引導學生從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轉化到人物行為的學習上來。如一位教師設計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模仿紅軍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過鐵索橋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以及學習解放軍叔叔那種聽從指揮、遵守紀律、在困難面前頑強、勇敢、不屈不撓的精神。 三.唱遊教學法 唱遊教學法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通過形象的模仿活動和具有簡單情節的表現活動,培養學生節奏感、協調性以及審美能力。運用唱遊教學法的時機分別為: 1.一年級新生入學前兩周的學前教育期間。一年級新生在入學前,通常要經過兩周的常規教育,體育也不例外。如果一上來就教學生稍息、立正、隊列等課堂常規,學生會感到枯燥且不適應。通過唱遊教學法,可以引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學生覺得「上學、上課」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促使師生情感和諧融洽。 2.經常作為准備活動的手段。准備活動總是做一種徒手操,學生會感到很枯燥很厭煩。如果結合教材經常變換一些新操,如「小動物模仿操」、「勞動模仿操」、「墊上操」、「圈操」、「球操」、「繩操」等,學生在優美的樂聲中即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 3.作為整理活動的手段。整理活動是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鞏固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運用唱遊教學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動中教學呆板、單調的現象,增加娛樂性、實效性,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消除學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勞。唱遊教學法,切實可行地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身心負荷較寬松的歡樂氣氛中,接受體育的啟蒙教育。 四.兒歌教學法 教師的語言修養,是體育教育藝術的體現之一。體育運動生活氣息很濃,從客觀上給體育教學的講解提供了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以簡練的語言講清動作的概念和要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兒歌教學法正是如此。它語言簡練、通俗易懂、便於理解記憶,深受學生喜愛。如齊步走的兒歌:挺胸抬頭,擺臂有力,橫排對齊,豎行對正,自視前方,先邁左腳。前滾翻兒歌:下蹲低頭手撐墊,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著墊抱小腿,蹬地團身是關鍵。
Ⅸ 關於體育教學的
我心中的理想體育(1) 朱永新 [轉帖]
體育是力量的角逐,兩軍對壘,誰能逐鹿問鼎,讓人驚心動魄;
體育是智慧的較量,用兵布陣,誰有錦囊妙計,使人捉摸不定;
體育是美麗的展示,剛柔兼具,誰更技高一籌,給人賞心悅目。
從古羅馬競技場上奴隸間的角斗,到現代奧運會賽場上運動員們的競爭,體育從來都是人類社會的興奮點,也從來都成為教育的關注點。
隨著人類歷史的進化,隨著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發展,體育在人類發展中的地位和使命也在不斷變化,體育的功能和價值也正不斷走向成熟和完善。尤其是現時代,對人的素質與身心和諧發展的要求,使得體育日益蓬勃發展,體育對社會文明和人們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但是,在學校中,體育的性質與功能卻發生了不少偏移與弱化,在升學應試的壓力之下,體育在一些學校成為可有可無的「小課」或裝演門面的「花瓶」,體育僅僅滿足於傳授技藝與增進體能,體育的精神意義和體育的崇高境界卻被淡化和遺忘了,這無疑使體育走進了死胡同。因此,有必要重新審視體育,呼喚我們心中的理想體育。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體育,應該能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
不斷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斷追求新的成就及新的突破,這是人類本性的反映,而這一本性因體育運動得以展現和弘揚,又因奧林匹克的存在和發展而得以提高和升華。奧運會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它是由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的好友法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神甫提出來的,後顧拜旦借用於奧林匹克運動。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其正式確認為奧林匹克格言,並在安特衛普第7屆奧運會上首次使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對無窮偉力的無限嚮往,向人類能力的極限不斷挑戰,正是競技運動所體現的價值,也是奧林匹克所要追求的目標。
在西方的文化觀念里,肉體和精神是不可分離的。沒有強健的肉體,就難以有堅強的精神。為了讓堅強的精神能夠寄寓強健的肉體,就有了「馬拉松」,有了「擲鐵餅」,也有了「鬥牛」、拳擊、摔跤……。正是這些在我們看來近乎殘忍的體育運動項目中,人的競技精神、奮斗精神、冒險精神、創新精神等得以培養和展現。當登山探險隊拿生命做抵押,征服了一座山峰又去征服另一座山峰時,當長江第一漂的壯士將自己扔進驚濤駭浪之中時,當蹦極運動員縱身跳下萬丈懸崖時,當舉重運動員打破世界紀錄又向新的目標挺進時,他們是要干什麼?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更快、更高、更強」。競技選手們這種永無止境的追求,每0.01秒的提高,每一個新技術動作的出現,每一場精彩的表演,都是這種精神的集中表現和生動寫照。而這種精神,難道不是現代社會所要提倡和弘揚的嗎?難道不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所必備的嗎?
這種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對於成長中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斷地追求卓越、挑戰自我,才能作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擁有輝煌的人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不僅是郎平為澳克瑪所說的廣告詞,更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寫照,也是這位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的人生寫真。在體育教學中,鼓勵學生向「更快、更高、更強」沖擊,鼓勵學生不斷向上、進取,在某種意義上比形成某些體育技能,獲得某些體育成績更重要。
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向人類能力的極限挑戰,這是奧林匹克運動所要提倡的精神,但不是唯一目標。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著重體現的是一種人文精神,它表現為尊重人性、人權、人的本質,它以身體活動的方式提倡關心人、尊重人的價值。在人文主義體育的視野中,體育不只是強力的冶煉,它也把人的情緒、態度、理想等,作為教育取向的重要領域,從而體現人性之美好、之崇高。顧拜旦復興奧運會的根本目的,也不僅僅是推動競技運動的普及,而是將它納人教育和人文的范圍,即通過科學的鍛煉和平等的競爭來實現教育的人文目標。因此,體育精神也是一種人文精神。
首先,體育運動是人類進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重要形式。體育運動是以人體本身作為作用的對象,在科學的訓練和鍛煉原則指導下,以一系列有規律的身體運動方式,對人的有機體直接產生影響,使人體的解剖結構、生理機能得以積極改善,從而取得肌肉發達、反應靈敏、精力充沛的效果,體現力與美的完善結合。這種功能和價值是人類活動的其他形式無法取代的。其次,體育運動不僅作用於人的身體,同時對人的精神世界產生重要影響。在體育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進取精神、拼搏精神,公平競爭及團結友愛的精神,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等等,無不是美好人性的體現。所以,無論從生理方面還是精神方面來看,體育都能也應該能促進人類自身的完善,體現人生之崇高。
對於體育的上述作用與功能,長期以來的教育無疑是忽視了。《辭海》對體育的定義也只停留在「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健康水平的教育」的水平上,《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卷》也這樣界定體育:「向受教育者傳授健身知識、技能、增強體質、培養自覺鍛煉身體習慣的活動,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部分。」這樣,體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境界,體育體現人性之崇高的魅力,在學校教育中就被大打折扣了,而這恰恰應該是體育追尋的理想。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體育,應該注重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永不言敗,永不停歇,養成堅韌不拔的品質。
魯迅先生在《最先與最後》一文中說過:「我們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落後而仍非跑到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些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這種競技者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堅韌不拔的意志。
意志是自覺確定目的,按照目的調節內外活動,克服各種困難的心理過程。積極健康的意志活動有如下的品質。一是自覺性,即能根據自己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自覺確定行動的目的,有步驟地採取有效的行動方式,從而提高自覺性、減少盲目性。二是果斷性,即在需要做決定時能毫不猶豫,當機立斷;而在需要延緩決定時,又能深思遠慮,直到情況成熟時才採取相應的措施。三是堅韌性,即能持之以恆地把採取的決定進行到底,而不是被形形色色的誘惑所干擾,也不會被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所嚇退;既不會因成功而自滿,也不會因失敗而氣餒。四是自製性,即能夠為達到既定目的而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忍辱負重,在所不辭,善於用理智駕馭情感,用遠大的目標抑制過度的慾望,用自製的方法收攏分散的注意等等。
顯而易見,體育作為一種強力的運動,需要參與者具備這些優秀的意志品質。而恰恰又因為體育是一種強力的運動,會對個體健康意志品質的培養起到其獨特的作用與價值。體育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它體現了人類意志力的能量。無論是在課堂上的訓練,還是在競技場上的比賽,它都要求學生或運動員挑戰自己的體能,挑戰自己的過去,挑戰自己的極限,要求學生或運動員咬緊牙關,抗衡對手,堅持到最後一刻。「兩強相遇勇者勝」,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往往是意志力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我們看到,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每一項獎牌的獲得無不與參賽選手們在長期體育訓練中所養成的頑強意志、堅韌不拔的品質密切相關。當占旭剛奮力舉起自己從未舉起過的重量時,當孔令輝咬緊牙關戰勝世界強手瓦爾德內爾時,當張軍、高凌這對年輕的羽毛球選手毫無懼色地面對世界排名第一的強勁對手時,當競走選手王麗萍以其耐力及毅力走至終點時……此時此刻,金光閃爍的獎牌在觀眾的眼睛裡並不是那麼重要,而大放異彩、讓人激動不已乃至終生難忘的,正是運動員們那種自強不息、永不言敗、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和信念。
一位從美國回國的友人感慨道:在美國,許多兒童可以不知道柯林頓,但不可以不知道喬丹。熱愛運動,追求健壯,參與競爭,崇拜英雄,這種體育從小就在孩子的心靈中得以根植。也正是如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體育教學。如德國的十年一貫制學校中,體育在學校教育計劃的時數中居第三位,僅次於德語和數學。古巴、法國等國規定中小學生體育課不及格或達不到大綱要求,學生不能升學或畢業。在英國的公學中,學生甚至是整個下午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適應未來各種生活環境和擔負各種艱巨繁重的工作。英國許多保守黨大臣,皇家將軍的87%。教會大主教的83%、法官的65%、外交官的88%,都畢業於這類學校。而我國近些年來,由於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體育在現代教育中呈現萎縮;而由於獨生於女的「獨」,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經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斷、自製、堅韌等良好的意志品質難得有培養的氛圍和機會,孩子從小被喂嬌了、抱懶了、慣壞了,有的成了「肥胖墩」,有的成了「小豆芽」,還有的成了「葯罐子」等,這與時代發展對人的強健體魄的要求是格格不人的。因此,迫切地需要學校體育承擔起磨練學生意志的使命與責任。桑新民等在其《教育哲學的對話》中談及現代體育的有關問題時說道:現代教育很需要一點斯巴達教育的精神,就是強調體育訓練、加強身心磨練;需要設置一些粗獷的、粗魯的、剽悍的、嚴格的半軍事化的運動課程,要自覺地讓學生吃點苦頭,摸爬滾打,強壯筋骨,增強體質。因此,唯有進行強有力的體育運動,讓學生心智「苦」,筋骨「勞」,不斷體驗歡樂與痛苦,成功與失敗,其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信念才會得以養成,也才能承擔起「天降大任」。
需要說明的是,意志力不僅是體育魅力的體現,更是偉大成功之要訣。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說道:「偉大人物的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堅強的意志,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改變,而終於克服障礙,以達到期望的目的。」在體育教育中培養和練就的意志力,如果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和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去,無疑更會綻開絢麗的成功之花,使人生更加充實。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體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情懷和愛國情操,使體育活動成為德性養成的重要途徑。
美國女科學家朱克曼作過統計,在諾貝爾獎金設立的第一個 25年,合作研究獲獎人數僅占 41%;第二個25年裡佔65%;第三個25年裡佔79%。而時至今日,已極少有人孤軍奮戰、獨享其譽了。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耗資250億美元,直接參與的科學家及工作人員達42萬之眾。「合作」成為科學研究的一種基本形式。「學會合作,學會共處(learn to work togeth-er)」是現代教育基本理念之一。2001年在瑞典舉行的世界教育大會,就把它作為會議的主題,並認為它是21世紀教育的基本目標。
體育作為一種競技活動,是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有效手段。同時,體育運動又能培養個體的合作意識,並求得兩者間的內在統一。實踐證明,一個優秀的運動隊不但要求運動員有優良的運動天賦和高水平的競技能力,更要求運動員所在的運動隊能為他們提供充分挖掘和展現其運動才能的集體氛圍。特別是集體比賽項目,更需要每個運動員有效地發揮其個體水平與整體協同作戰的群體性水平。即使是個人比賽項目,運動員的成功也凝聚著集體的智慧。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男子體操、乒乓球、羽毛球、舉重等項目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無不與運動員的合作精神、集體情懷及愛國情操息息相關。
體育中的各種項目總是帶有競賽評比的特點,然而在對抗的競爭中,個人之間、集體之間不僅在競技上有交鋒,也在思想、感情上有交融。無論是田徑類、球類,還是體操類、游泳類等,參與其中的隊員的運動行為,除了受自身的身心因素的影響之外,還會受到隊友、教練、裁判、觀眾的影響,受到運動規范、運動氣氛、隊員間角色及責任等因素的影響。正是在這種綜合因素的影響之下,運動員的運動行為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他應在運動中養成友好、同情、體諒、協作、團結、禮貌等優秀品德,樹立起團隊精神及集體情懷。有了這種團隊精神和集體情懷,隊員之間就能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在行動上相互協調,相互支持,全隊戰術配合就更容易奏效;有了這種團隊精神和集體情懷,隊員間才能形成共同的心理氣氛,困難時相互激勵,勝利時相互歡賀。此外,團隊精神及集體情懷會對每個運動員個人比賽心理起到強有力的支持作用,在比賽中更能保持適宜的精神狀態,增強比賽中的自信心、果敢性及合理的榮譽感,強化個體「我是林中木」而「獨木不成林」的責任心及合作意識。
體育活動中的合作精神,如果遷移到其他工作領域中去,無疑會發揮出巨大的能量。中國女排老隊長孫晉芳曾用她們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征服了「東洋魔女」,征服了世界列強,獨領風騷十餘年。在她出任國家體育彩票中心主任後,曾深有體會地說:「長期的集體訓練和比賽,培養了運動員的團隊精神。在彩票工作中體現為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令行禁止,協調一致,小局服從大局。」1997年,在統一全國體育彩票電腦網路的過程中,所以沒遇到太大的障礙,就是因為已建立了本地區電腦網路的地方都堅決地服從國家體彩中心的決定,放棄自己獨立的網路,並入到全國統一的網路中,自覺接受國家體彩中心的統一控制和管理。
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教會學生追尋奧林匹克精神,也要讓他們學會合作。要引導學生成立自由組合的體育興趣小組或俱樂部,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在指導學生對抗團體競賽時,既要鼓勵學生敢打敢拼,更要鼓勵學生默契配合,反對個人英雄主義。
在跨地區、跨國家的體育比賽中,運動員的合作精神及集體,情懷往往上升為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及國際主義情懷。當年中國女排從五十年代水平很低的起點,到八十年代登上世界高峰,這一過程是與她們恪守「勇攀高峰,為國爭光」這一運動員守則緊緊相連的。著名作家嚴文井曾在給中國女排的一首詩中寫道:無論祖先給我們留下多少值得驕傲的遺產,我們需親手創造新的足以自豪的東西。中國乒乓球隊在世界乒壇風雲中大放異彩,戰功赫赫,長盛不衰,也正是一代又一代乒乓驍將為國拼搏的結晶。當任何一次國歌奏響,國旗飄揚時,運動員、教練員那激動的淚水不僅僅是勝利的歡娛,更是他們內心最誠摯的祖國自豪感、幸福感的顯現。它也喚起過無數國人的愛國激情。
體育教學要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和機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當中國奧委會征服了評委會成員的心靈,成功爭取到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之時,當中國足球隊在沈陽擊敗阿曼提前兩輪沖出亞洲時,當中國運動員在賽場中捷報頻頻凱歌高唱時,體育教師都要不失時機地舉行各種活動,既讓學生了解各類體育知識,也讓學生們生發愛國主義的情感,生發對祖國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激勵他們在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中努力進取,為國爭光。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體育,應該是注重培養學生遵守規則,學會公正、公平的觀念,遠離弄虛作假,形成誠實的品格。
體育作為一種競技運動,它是規范的、合作的、有組織的。每種運動的項目,每個動作,都有嚴格的規范及比賽規則,這些規范對運動員的行為起著「戒律」作用,表現為一種秩序、節制、約束,體現出體育的科學性及公平性。體育訓練首先就應該是對規范的養成,引導學生對規范踐行、履約,並逐步形成習慣。
特別是在當今世界范圍內體育水平不斷提高的趨勢下,體育比賽的規則也逐漸嚴格化、復雜化。作為運動員及教練,必須對各種運動及比賽規則及技術發展動向進行研究,制定並實施符合規范及技術要求的科學的訓練方法及措施。要在體育訓練中扎實培養學生對規范的服從,並在客觀規范制約下,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及創造性。
學生或運動員及教練員、裁判員在比賽中具有規范意識及紀律修養,這是文明的表現,也是對體育事業具有高度責任感的體現,是一種道德義務。我國優秀老運動員容志行,文明踢球18年,從不故意傷人,即使受到對方的有意侵犯,也從不施加報復,從而形成了為人稱道並影響一代又一代運動員的「志行風格」。原中國女排隊長孫晉芳,在第三屆世界盃排球賽上,在裁判判錯時,舉手微笑表示服從。比賽結束時,她被授予「優秀運動員」及「最佳運動員」獎。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社會物質生活和消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也成了主要的價值取向。在此影響下,體育作為一種競技運動也出現了明顯的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給本應公正比賽的體育精神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引發了體育比賽中種種不良行為,出現了諸如嫉妒、虛榮、弄虛作假等不良風氣。江蘇省資深體育局長孔慶鵬先生在分析運動員身份和資格的「異化現象」時說:「有那麼一些人為了沽名釣譽,騙取成績、榮譽和利益,千方百計地在運動員參賽資格上大做手腳,以致把比賽搞得面目全非。基層傳統的項目比賽成為地區性學校比賽;青少年比賽成了大哥哥大姐姐與小弟弟小妹妹的比賽,成了有鬍子的和沒鬍子的比賽,甚至是長輩與小輩的比賽;省比賽成了小全運會;中學生比賽、大學生比賽、職工比賽、農民比賽中大量的假學生、假職工、假農民喬裝打扮,混雜其間奪金掠銀,瓜分獎牌。」在各類重大比賽上,少數運動員、教練員急功近利,挺而走險,以服用興奮劑來提高成績,以踢「假球」來搞幕後交易;也有極少數裁判在物質利益的引誘下,在比賽中做出偏袒的仲裁,等等。可以想像,所有這些與現代體育精神背道而馳的丑惡現象會給青少年的心理產生怎樣的負面影響。
Ⅹ 體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體育教學方法有:講解法、示範法、完整法、分解法、游戲與比賽法、糾正動作錯誤法。
1、講解法
講解法是指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
2、示範法
示範法是教師(或指學生)以自身完成的動作為示範,用以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它在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表象、順序、技術要點和領會動作特徵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3、完整法
完整法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連續地進行學習和練習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沒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不高而沒有必要進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運動項目。
4、分解法
分解法是指將完整的動作分成幾部分,逐段進行體育教學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較高而又可分解的運動項目。
5、游戲與比賽法
游戲比賽法通常有一定的情節和競爭成分,內容與形式多種多樣。但正是游戲中的情節和競爭、合作等要素可以幫助體育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和判斷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進行心理鍛煉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游戲法被廣泛地採用。
6、糾正動作錯誤法
糾正動作錯誤法是體育教師為了糾正學生的動作錯誤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隨著動作錯誤的不斷出現與不斷糾正而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