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20個
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
一、名詞解釋:
1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高中學生健
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
要途徑。
2
、健康:指個體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各方面都處於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心
理和社會適應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態,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體育是促進健康的主要手段。
3
、
新興運動類項目:
指國際上比較流行但在我國開展不久的或國內新創的、
深受青少年喜愛並適合在學校開展的運動項目。
4
、運動量:指人體在身體練習中所完成的生理負荷量。
4
、體格:指人體形態結構方面,包括人體生長發育水平,身體整體指數與比例及身體形態。
5
、體能(體適能)
:指人體各器官的機能在肌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身體素質和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6
、水平目標:
指不同階段學生在各個學習領域中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
7
、運動負荷:包括負荷量和負荷強度。負荷量一般學用練習的次數、時間、距離、重量來表示;負荷強度一般以練習的速
度、密度、難度來表示,這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8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
9
、運動技能:指在體育運動中有效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
包括神經系統調節下不同肌肉群間的協調工作的能力。
作為學習
領域的運動技能,要求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運動知識和技能,
形成一定的運用特長,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10
.體育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活動,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掌握體育、衛生保健基
礎知識和基本技術、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發展運動能力,培養思想品德的一種有組織的教育過程,是
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之一。
11
.身體素質:指人體在體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機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
12
.
完整法:
是指整套動作或單個動作不分部分地進行教學的方法
,
它常用於比較簡單的動作或者結構嚴謹、
難以分解的動
作的教學。
16
、體育與健康課堂常規:
是為使課堂教學有一個嚴密的組織和正常秩序,
保證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正常進行,對師生所提
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部分。
30
、課堂常規:教師和學生上課時所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包括課前、課中、課後常規。
14
、社會適應:是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境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度的過程。作為學習領域的的這會領域,要求
學生培養良好的合作和競爭精神,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15
、體育:以發展體能、鍛煉體魄為目標的教育活動。
16.
運動表象
:
在過去運動感知覺的基礎上,在頭腦中重現出來的動作形象。
18.
身體健康:指人的體能良好,機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狀態。
19.
有氧耐力:指長時間進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20
、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體育教學活動結構和活動程序。
21
、快樂三要素:簡單的,沒有附加條件的,發自內心的。
22
、生物年齡:指個體在解剖結構、生理機能等生物方面達到的實際年齡,它反映了每個人生長發育的快慢程度。稱之為
運動訓練。
23
、運動指數:課內的平均每分鍾脈搏數除安靜時的每分鍾脈搏數。
24
、誘導性練習:體育活動中正確掌握運動技術所採用的過渡性練習。
25
、運動訓練:凡是培養運動員的一切准備過程都是運動訓練。
27
、練習軌跡:指在體育鍛煉中,身體和身體某些部位的移動路線。
28
、體質:是指人體的質量,是在遺傳性和獲得性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綜合的相對
穩定的特徵。
29
、需氧量:人體為了維持某種生理活動,提供足夠的能量,體內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質,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31
、體育方法:是指體育教學、訓練、鍛煉的途徑和辦法。